青瑶愣了愣。r
秦宁之解释,“我有很重要的话要同母亲说。”r
“姑娘,您身子刚好,外面风凉,可不能出去乱跑。”青瑶却皱着眉,不赞同地看着她。r
姑娘该不会又要扔下她一个人偷跑出去玩吧!方才姑娘在老太太屋子里表现得多好啊,这是她作为姑娘的大丫鬟以来第一次感动得哭了,而不是吓哭了!r
所以难道是装的?r
秦宁之看出了青瑶的想法,抚了抚额,道:“我不出去,我回清宁院。”r
“是吗?”青瑶怀疑地看着她,显然不信。r
秦宁之额角抽搐,她有这么不值得信任吗?r
“姐姐,你,你现在是要回清宁院?”身后突然传来一声犹豫不决的试探。r
她回头,正对上秦玉之漆黑如墨的眼眸。r
那双眸乍看没什么情绪,可秦宁之还是捕捉到了秦玉之眼中一闪而逝的怨恨。r
她扯了扯唇角,毫不在意地将视线移开,扫过缩在秦玉之身后怯怯望着她的秦秀之,心中微痛,不过终究没说什么,而是低头将视线落到她面前的文哥儿身上,点了点头道:“是要回清宁院,文哥儿是要在这儿跟青瑶一起等母亲,还是跟你二姐姐去看锦鲤?”r
秦玉之为人风雅,屋子里养了一缸睡莲,里头有几只红色的锦鲤,文哥儿很喜欢,时常会去秦玉之的院子里看看它们长大了没有,还央着方氏买过两只,不过没养几个月就死了,此后文哥儿便往玉漱阁跑得更勤了,美其名曰:交流养花之道,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去一次。r
因为行的是读书人的风雅之事,方氏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每每看到文哥儿屁颠颠往大房跑的德行都要叹气。r
可是这一次文哥儿却有些别别扭扭地开口:“我,我还得回去抄书。”r
所以,要跟你一起回去。文哥儿又默默在心里接了这么一句。r
秦宁之讶然。r
文哥儿已经磨磨蹭蹭地走到了她面前,“走吧!”r
秦宁之失笑。r
“要不要姐姐牵着你?”秦宁之将手伸到文哥儿面前。r
她的手不似寻常女儿家的柔软细腻,因为练武的缘故,手上的皮肤有些糙,手掌上更结了一层薄薄的茧。r
文哥儿本来以为自己会嫌弃,可他心里竟然升起一丝羡慕。r
真好,四姐姐可以不用读书,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r
想到这儿他又有些落寞,一巴掌拍掉秦宁之的手,“我才不要!”r
秦宁之失笑地摇头,真是个孩子啊!r
孩子跟她闹脾气,她是能哄的。r
不像后来,长大了,说的话就不是在闹脾气,她也再哄不了。r
秦宁之陪着文哥儿回了西院,将一路上都别别扭扭的小家伙送回方氏的墨香居后,也直接回了清宁院。r
她不是不想跟文哥儿培养感情,只是过犹不及。r
感情是一朝一夕相处出来的,不是死乞白赖哀求来的,上一世她深有体会。r
在院子里练了会儿木人桩,直到身上微微发汗,直到彻底将那些不好的回忆抛在脑后,她才大踏步地走进屋子。r
“夕照,烧水,我要沐浴。”r
丫鬟们忙碌了起来,秦宁之坐下来喝了杯茶。r
这时候,她的大丫鬟青芽走了进来,手里还捏着一张折得四四方方的罗纹洒金纸。r
秦宁之蹙了蹙眉,心里隐隐有不舒服的感觉。r
这个时间点,谁会送信给她,还是一封没有信封的信。r
青芽的神色坦然、平静。r
想来是极熟悉才会如此。r
上一世她跟谁熟悉至此?r
这么想着,她便听青芽上前禀报:“姑娘,晋国公府的书闲郡主给您来信了。”r
秦宁之还端在手上的茶杯突然掉落到地上,摔了个四分五裂。r
青芽吓了一跳。r
秦宁之的脸上一片雪白。r
“姑娘,您怎么了?”青芽焦急询问。r
秦宁之却觉得脑子里嗡嗡的,除了书闲郡主和晋国公府这几个字什么都听不清。r
书闲郡主,闺名顾长宁,是晋国公的嫡长女,晋国公府的二小姐。r
她生母徐氏出身广平侯府,舅舅是屡立战功的骁远大将军,姑姑是先帝在时最得宠的惠妃。r
她出身尊贵,备受荣宠,是真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子。r
这书闲郡主的封号也是先皇钦赐,取贤良淑德之意。
------------
第十四章书闲郡主
书闲郡主,闺名顾长宁,是晋国公的嫡长女,晋国公府的二小姐。
她生母徐氏出身广平侯府,舅舅是屡立战功的骁远大将军,姑姑是先帝在时最得宠的惠妃。
她出身尊贵,备受荣宠,是真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子。
这书闲郡主的封号也是先皇钦赐,取贤良淑德之意。
只是书闲郡主并未按照先皇的期待长成温柔娴淑的大家闺秀,而是在这万千宠爱中长成了谁都不敢招惹的混世女魔王。
她招猫逗狗,上山下海,打公主骂太子,干的每一件都是惊天动地,足以被京城老百姓津津乐道上三天三夜的大事。
跟她一比,秦宁之的那些所谓嚣张跋扈的举动都不够看的。
秦宁之敢把太子吊起来打屁股吗?
书闲郡主敢!
书闲郡主自三岁有记忆以来,一路横冲直撞着长到十岁,还从来没遇到过什么挫折和失败。
她连太子都敢打,就差没去皇帝身上拔胡须了,你说她还怕谁?
书闲郡主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打从心底佩服除了她父亲和二哥以外的人。
那天,户部尚书府办春花宴,她向来恼这些笑得虚情假意的大家闺秀,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阿谀奉承,都不是真心的,有什么意思,累不累啊!
她正想寻一个机会吓一吓这些虚伪的女人,想看她们脱下伪装的笑脸到底个什么模样。
她就撞见了悄悄把几条拔了毒牙的竹叶青往花园里扔的秦宁之。
“你在干什么?”书闲郡主惊愕。
“没看到么,放毒蛇。”秦宁之头也不抬地回答她。
“你想干什么?”书闲郡主更加惊愕。
干坏事干得如此坦然,太有前途了!
“呵,当然是吓唬人。”秦宁之看白痴一样看着她,然后好心地指了指花园里与人谈笑风生的一个穿桃红色褙子的妇人,淡淡道:“她刚刚欺辱了我母亲,她女儿也几次三番挑衅于我,我知道今天情况特殊不能将她们捉过来打一顿,所以方才去这后院竹林捉了几条蛇,拔了牙齿吓唬吓唬她们,让她们以后再狗眼看人低。”
哇塞!书闲郡主活了十年,还从未遇见过如此对她胃口的人!
她实在太佩服了!
这跟她是一路人啊!
“我叫顾长宁,你叫什么,我们交个朋友吧!我也讨厌这些虚情假意的女人!”
书闲郡主面孔雪白,笑起来会露出两颗尖尖的小虎牙,格外得娇蛮动人。
或许是那日的晨光太刺眼,晃得人迷了心智,秦宁之第一次对一个陌生人伸出手,“我叫秦宁之。”
“哇,你也有个宁字诶,我们真是有缘!你也是丙戌年的吗?”
“诶,宁之,你有哥哥么?我有两个哥哥,我二哥可坏了,经常欺负我,你能教我怎么拔了毒蛇的牙么,我要去吓唬他!”
“宁之宁之,你看,那就是我二哥!顾家二公子惊才绝艳、艳冠京华,外头人是这么传的吧?哈哈哈我告诉你那都是假的,我二哥可不是什么善茬!”
“宁之,你是不是喜欢我二哥?哎呀你怕什么?你若是真的喜欢我二哥我帮你啊!”
“宁之,你傻呀!你可以直接求皇上赐婚啊!皇上一定会答应你的,我也会帮你的!”
“宁之,你信我,我没有别的意思,我真的只是想要帮你!”
“宁之,对不起,对不起…”
…
“姑娘!姑娘!”
记忆里的声音逐渐远去,现实中的声音不断传来,秦宁之才恍恍惚惚地回过神来。
“姑娘,您怎么了?别吓我啊!”青芽的声音都带了哭腔。
秦宁之闭了闭眼,努力逼自己忘记那些痛苦的回忆,可是双手还是不住地打颤,连桌角都抓不稳。
秦宁之,冷静!一定要冷静!
都过去了,都已经过去了,怎么见到陈氏都能冷静,却听不得晋国公府任何一个人的名字?
这样怎么能行,怎么与他们划清界限!
她只恨没有重生在一年前,这样她就不会去赴那场春花宴,就不会遇到顾长宁,更不用担心日后的悲剧。
好在,好在顾景元如今尚在军中没有回京。
“去把信烧了吧,以后不要再收晋国公府的任何来信。”秦宁之总算稳下心神,这样开口。
“什,什么?”青芽又被吓了一跳。
这府中谁不知道他们家姑娘与晋国公府的书闲郡主交好,虽然她总听到有人背地里说这叫“臭味相投”“狐朋狗友”,可谁敢当面说啊,能得到书闲郡主的青睐,难道不是姑娘的能耐?
他们家姑娘说不定还能因此结识皇亲国戚呢!
“母亲不准我与书闲郡主来往,怕我会管不住性子惹了不该惹的人,我毕竟没有郡主的身份,也没有一个做太妃的姑姑,出了事谁来负责?我不该让母亲担忧。”
秦宁之说得义正言辞,又都是大实话,青芽一时间怔在那里,无法反驳。
“所以,去把信烧了吧,以后书闲郡主的来信一律不收。”秦宁之又下了命令。
青芽才知道秦宁之说的是认真的,不是开玩笑。
姑娘难道跟小郡主赌气了?什么时候的事儿?明明落水生病前还一直念叨着要送小郡主一盆五针松。
是怪小郡主没来探望她?
想到这儿,青芽又释然。
原来是小孩子闹脾气,怪到说得跟要绝交一样。
小孩子生气时候说的话哪能信啊!
“诶,奴婢知晓了。”不过面上总是要哄一哄的,不然依着姑娘的脾气,定不会善罢甘休。
秦宁之心烦意乱地点了点头。
她都快忘了还有顾长宁这号人物,现在突然来提醒她。
你们是好朋友啊!
呵,朋友。
真是棘手啊!
陈氏一上午被秦宁之气得不行,心脏一阵阵疼,去看望秦佩之的时候又被告知三姑娘醒来后又闹了,拿头去撞墙,差点伤了自己。
陈氏闻言差点没晕过去,幸好秦玉之及时扶住了她。
她连忙跑进屋子,见到缩在床角瑟瑟发抖的秦佩之,一颗心更是犹如刀绞。
她的佩儿,从小就聪慧懂事、活泼伶俐的佩儿,怎么就会变成这样了?
“佩儿…”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企图掀开秦佩之蒙在身上的被子。
“三妹妹,你没事吧?”秦玉之也上前关切道。
原本还安安静静的秦佩之却仿佛受到惊吓般“啊”地一声尖叫了起来。
“佩儿!”陈氏被吓了一跳,忙扯开她的被子查看情况。
只见秦佩之双目赤红,牙关紧咬,一张和秦玉之一模一样的脸上满是恐惧的狰狞,像是走投无路的困兽,看上去格外吓人。
陈氏心中一痛,还没来得及反应胳膊就被秦佩之抓住,然后狠狠一口咬了下去。
“太太!”
“三姑娘!”
屋子里顿时乱作了一团。
秦玉之被吓得往后退了好几步,可是陈氏在这儿,她又不好表现得太害怕,只能逼自己镇定,稳稳地钉在了原地。
一番手忙脚乱后陈氏和丫鬟婆子们才安抚住了发疯的秦佩之。
“母亲,三妹妹怎么样了?”秦玉之窥见秦佩之好像已经睡着了,才轻轻开口。
她虽然极力克制住了自己的害怕,可还是被陈氏听了出来。
“你先出去吧!你妹妹见不得生人,再者这屋子里都是药味,你也闻不惯。”
话虽是这样说,可秦玉之还是听出了陈氏的冷淡和不满。
母亲是在责怪她没有常常来看妹妹吗?
是她愿意的吗?秦佩之如今就是个疯子,谁知道她会不会突然发疯伤了她。
再者这屋子里全是怪味,她一向都闻不得怪味,母亲难道不知道吗?为什么秦佩之都变成这样了母亲还是偏爱她!
秦玉之漂亮的长眸中划过一丝怨恨,不过很快遮掩住了,她低下头乖顺地行礼,“是,那女儿就先退下了。”
“等一下。”陈氏想到了什么,又喊住她:“一会儿你吩咐徐妈妈去一趟韩府,将王贵家的叫来。”
徐妈妈和王贵家的都是陈氏的心腹,不过徐妈妈留在了陈氏身边,王贵家的则跟着丈夫一起做了大姑娘秦静之的陪嫁。
韩府就是秦静之的夫家――太长寺少卿韩府。
秦玉之应了声是,心里却有些奇怪。
母亲突然要找王贵家的,是大姐那边出了什么事吗?
------------
第十五章回忆
秦宁之沐浴完的时候,方氏正好从秦老太太那儿回来。
她刚想问元氏的事儿,却见方氏皱眉,“身体刚好,怎么头发都不烘干就出来了,当心着凉。”
于是秦宁之只好被方氏压到暖阁里熏头发。
赤金掐丝珐琅的小熏炉,里头点了茉莉香薰,熏在头发上会带着清甜的花香。
“头发要烘干了才不会着凉。”方氏一手拿着熏炉,一手拨弄着秦宁之的头发。
母亲的手又暖和又温柔,秦宁之心里暖烘烘的,也就暂时放下了忧虑,软软地依偎在方氏身上,撒娇道:“若是只用银丝炭火就更好了,这甜甜的味道闻得我发腻。”
她一向不太爱女孩子的这些玩意儿,熏香这东西更是没小到大都没用过,也只在上一世嫁入国公府后,为了迎合国公府的环境,跟女眷们打好交道,才被顾长宁压着熏过几次香。
顾长宁说这会让她看起来更精致更体面些。
只是顾景元每次闻到都要皱眉头,虽然不曾明着说过什么,她却知道他不喜欢。
此后顾长宁再怎么劝她她也不肯用熏香了,直到她死。
“你是个姑娘家,如今也十二了,早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怎么就不知道替自己愁呢?还整天跟着孩子一样。”方氏听到这句话却皱起了眉头。
她认为爱美是姑娘家的天性,怎么她的女儿就跟别人不一样呢?
方氏望向菱花铜镜中明眸流盼,朱唇皓齿的小小少女,无奈地叹了口气。
其实宁之长得多好看啊!可怎么就没开窍呢,整日里只知道舞刀弄枪,跟她母家几个表哥也不知道避嫌,有时候她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也不是没想过就让宁之嫁给她表哥,译哥儿是个好孩子,又是方府的长子嫡孙,前途无量,最关键是他对宁之好,宁之也愿意同他亲近。
只是她思来想去了很久,还跟顾妈妈做过商量,最终还是觉得译哥儿并非宁之的良配。
原因无他,是因为方府不是个好去处。
她是在方家长大的孩子,那里头的水深火热只有她清楚,她好不容易逃出来了,又怎么能把宁之送入火坑呢?
她那继母,就连她嫁到秦府后都三番五次找她的麻烦,更别提宁之嫁过去后要被她怎么欺辱了!
她千娇万宠的女儿可不是为了嫁到别人家被苛刻虐待的!
不过关于宁之的婚事,前阵子大嫂倒是跟她提过一茬,说是户部李侍郎家的大公子要娶妻,没有别的要求,长得顺眼就行。
本来大嫂是给二姐儿相看的,哪知道被老太太知道骂了一顿,说二姐儿的婚事由她做主,谁也不能插手包括大哥大嫂。
于是这事便搁置了,可保山都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就在下月初五,李侍郎家也不是好得罪的,大嫂就想说给宁之。
她本来想找个机会跟大嫂具体聊一聊的,谁知道突然出了宁之落水的事儿,再就是今日的争锋相对,这么好的婚事,大嫂怕是不会愿意再给宁之留着了。
或许会留给五姐儿吧,虽说只是个庶出嫡女,可李家不介意啊!
想到这儿,方氏的眸光黯淡了几分,心里不可谓不可惜。
秦宁之却不知道方氏已经为了她的婚事操心了这么多,只是随着方氏的视线,也看向了菱花镜中的小姑娘。
长眉如黛,眼波若水,眉目间带着几分年轻的肆意张扬,又隐隐透出一股奇异的端庄沉静。
原来这就是十二岁的她啊!
自她重生以来她还没好好看过自己十二岁的样子,跟长大后的她有些不一样呢!
从前晋国公夫人总说她的一双眉眼生得太英气,特别是一双眼睛总是直勾勾地看着人,好像要看透人心,让人瞧着十分不喜。
原来十二岁的她是弯弯的柳叶眉,圆圆的杏仁眼,略一垂眸,竟也有几分晋国公夫人喜欢的温婉乖顺。
皮肤还没有因为长年累月的在外习武而变黑,反而光滑如羊脂白玉,还透着健康的红润,瞧着十分精神。
唯一没变的就是一双嘴唇,嫣红水润,像是染了石榴汁。
秦宁之下意识地伸出手碰了碰自己的嘴唇。
她想起了顾景元。
想起顾景元对她处处不喜,却唯独喜欢她的这一双唇。
顾景元很喜欢吻她。
他最喜欢遮住她的眼,或是浅尝辄止或是狂风骤雨地亲吻她的唇。
其实好几次她都忍不住想问他:你到底有没有一点喜欢我呢?
可只要一对上顾景元清冷疏离的眉眼,她就胆怯了。
她很怕顾景元会不高兴,成亲四年,每一天都过得格外小心翼翼。
而现在,十二岁的她,张扬肆意,怕是怎么都不肯相信这世上能有一个人叫她卑微至此,叫她失去了全部的自我和尊严。
镜子里的面容渐渐模糊,秦宁之仿佛看到了长大后的她,那个为了顾景元已经失去了鲜活颜色的她,形容枯槁,死气沉沉,那么得可怕。
所以那样的她,连替父母讨个公道都不得善终。
她自己都过得如此糟糕,讨公道?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闭了闭眼,秦宁之再睁开眼睛的时候,菱花铜镜中又变成了还鲜活俏丽的十二岁的她。
真好。
“母亲,三婶娘到底出了什么事?”要想改变未来,就要从每一件可能的事着手。
她若是改变了三婶娘的命运,是不是也能改变父亲、母亲以及她自己的命运?
方氏没料到秦宁之这么关心元氏的事,不过她一向对自己的儿女没什么保留和怀疑,只奇怪了一下便回答道:“你三叔在外头养了一对母子,可能还要抬进门来做妾。”下午还有一更哦
------------
第十六章外室
“什么?”秦宁之吓了一跳,她有想过是三叔惹了什么风流债,可还没想过竟然是养了外室,还有了一个儿子?!
那孩子多大,若是比俊哥儿大,岂不是长子?
三叔怎么会这么糊涂,秦府向来自诩书香世家,纳妾这事儿是不被允许的,想当初三叔的母亲虽不小心怀了身孕,可到死也只是个通房丫头,若不是读书人家礼佛向善,恐怕三叔都生不下来!
祖母直到现在都看三叔不顺眼呢!
结果三叔发生了这样的事儿,有辱门楣,祖母是继续无视这个庶子还是家法处置?
若是无视,这通房岂不是要被抬进来了?怪道三婶急成那样,大清早地就哭着去找祖母做主。
上一世的结果是三婶自缢了,这通房也没抬进来,悄无声息的,也不知是怎么处置了。
“你三叔也真是糊涂,本就是庶出,你三婶在府里日子也不好过,现在闹出这样的事,让你三婶可怎么过?她又是个面皮薄的!”方氏也是摇头叹气。
岂止是因为面皮薄,三婶肯定很爱三叔才会自缢。
三叔真不是个东西…
不过,等等。
“这件事三婶有没有跟三叔好好聊过?是三叔说要将人抬进门来做妾的吗?咱们秦府向来没有纳妾的规矩,这话一说就堵死了三叔,三叔还能怎么办?”
三叔上一世因为愧疚于三婶的死郁郁而终了,也没将那对母子抬进门,该是没那么深的感情才对,怎么就会跟三婶谈不拢,闹到非要祖母做主的地步?
方氏诧异地看了秦宁之一眼,没想到她小小年纪竟然一下子抓住了事情的重点。
那日元氏哭着来找她的时候,说三弟养了外室还生了个儿子,她一时间都被吓懵了,除了安慰元氏就只担心这件事会影响到老爷的仕途。还是后来冷静下来想一想,才觉得奇怪,三弟是个心善宽和的,跟元氏又一向琴瑟和鸣,难道还会为了个外室罔顾祖宗规矩跟正妻撕破脸吗?
于是她问元氏是不是三弟跟她说要抬那外室进门的,元氏才哭哭啼啼地说不是,是那外室带着儿子自己找上门来,随身还带着三弟的贴身挂坠和亲笔书信,说若是元氏不接受他们,就一头撞死在秦府门前,让秦府名誉扫地。
元氏性子软弱,哪里经历过这些,当场就被吓懵住了,之后她想质问三弟,又怕夫妻彻底撕破脸影响了两个孩子,想找老太太做主,又怕老太太不闻不问甚至会怪罪他们三房有辱门楣连累了两个孩子。
元氏是越想越伤心,越想越绝望,才不得已来找她。
而她当时想着不该插手三弟的房中事一心敷衍,元氏大约也感觉了出来,才会豁出去找老太太吧!
至少老太太有能力能将那外室稳住不将事情闹大,三房不至于颜面扫地,她的两个孩子也不必至于风口浪尖。
老太太是不想管的,幸而她听了宁之的话说了好些好话,老太太才答应将这外室的事情查清楚,也就代表她会插手处理这件事。
无论这外室和孩子是不是三弟的,总归不会闹得三房颜面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