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倒希望是后者,长公主觉着她身份低微,若是能阻止韩子煜,那便最好不过了。
徐昭不知道的是,在长公主眼里,她纵是能进了皇子府,也不过是个妾室。
如此,哪里还需要她多操心。
左右,等她到了十三四岁,将人抬进府里便是了。

第 33 章 珠花
徐昭才进了内院,一路回了锦竹院,就见着从小厨房里出来的瑞珠。
瑞珠见着她,忙迎了上来,福了福身子:“姑娘回来了。”

“母亲可在屋里?”徐昭问道。
“太太去了老太太处,临走的时候吩咐奴婢给姑娘炖了排骨汤,这会儿才好了。”
徐昭听了,眼中有些诧异,这个时候娘亲怎么去了老太太那里。
“可是出什么事儿了?”徐昭问道。
瑞珠迟疑了一下,才回道:“姑娘安心,和太太不相干,是三太太闹得厉害。”
不等徐昭开口,瑞珠又说道:“奴婢端了排骨汤,姑娘进屋趁热喝吧。”
徐昭看了她一眼,才进了自个儿屋里。
瑞珠端了排骨汤进来,徐昭小口小口喝了半碗,便再也喝不下去了,叫她端了下去。
等到瑞珠离开,徐昭才又问起连翘来。
连翘自然不会瞒她,便将中午发生的事情全都说了出来。
原来,是三叔前些日子将那花魁赎了出来,并安置在了外头,如今那女人有了身孕,腰杆儿也直了,竟闹着叫三老爷将她接回府里。
三老爷和那女人在门口拉扯着,被人见着了回禀了三太太,三太太便领着几个婆子将那女人给绑了起来,如此阖府上上下下全都知道了,自然也惊动了老太太。
徐昭听了,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这个三叔,真是荒唐的厉害,除了三太太,已经有两个姨娘了,如今竟然还养了外室。怪不得三太太给气病了,换了谁谁也想不开。
如今那外室有了身孕,三太太怕也是气急了,才闹了开来。
三房长子长女都是莲姨娘所出,嫡出的四少爷15岁,七姑娘才刚满三岁。
三太太能忍到今日,实在是不容易。
徐昭叹了一口气:“三婶身子不好,若是再气出个好歹来,三房怕就乱套了。”
“可不是,莲姨娘是个厉害的,仗着三老爷宠她,平日里就不将三太太放在眼里,如今再多一个那种地方出来的,手段自是厉害,又能勾引了三老爷,若是叫她进了门,三太太往后更有的心烦。”
徐昭点了点头,也没再说什么。
到了晚上,才见着自家娘亲回来。
徐昭拿了长公主赏给她的一匣子珠花,就到了正房。
周氏见着她进来,便拉着她问起了长公主府的事情来,问柔安县主可是个好相处的。
徐昭本就没见着柔安县主,只能胡乱编了几句,应付过去。
然后,才将匣子拿到自家娘亲面前:“长公主赏了女儿一只镯子,还有这一匣子珠花,说是分了给府里的姐妹们。”
方才徐昭故意将连翘引了开来,偷偷将那黄玉镯子放在了匣子里。
正好,来和自家娘亲报备一下,免得往后见了,闹出什么事情来。
徐昭虽和韩子煜相处不多,可他的性子她也算了解一些,既然答应了,她只能戴着了。
不然,若是他什么时候突然来了,见着她没戴,不定会拿她怎么样。
她不得不承认,她对他,到底是存着畏惧,也知他不是她能糊弄的,所以只能按他说的去做。
周氏一听,就将那檀木匣子给打开了,里头除了八朵做工精致的珠花,还有一只黄玉镯子。
周氏怔了怔,自然看出那镯子的贵重,半天才说道:“既是长公主赏赐,戴着可要小心些,别弄丢了。”
徐昭提着心,听着这话才微微松了一口气。
周氏又嘱咐了她几句,才亲手将那镯子给她戴上。
“等明日,你就将这珠花拿给姊妹们挑,你和大姑娘走得近,她又快出嫁了,多拿几朵也是好的。”
徐昭听了,点了点头。
慧姐儿才三岁,用不上,其他六位姑娘一个一朵还余下两朵来,大姐姐那里自然是要多给一些的。
说完这些,徐昭又问起了三太太的事情。
周氏知道自家闺女是个聪慧的,倒也没瞒着她,只说道:“老太太说先住在外头,若生个男孩儿就记在你三婶名下,若生个女孩儿,就养在外头。”
徐昭听了,嘴角微微抽了抽,果真是老太太能干出的事儿。她这样,又将三婶置于何地?
“三婶可同意了?”
周氏面色变了变:“哪里能同意,你三婶身子不好,被老太太一句话给气晕过去了,这会儿还没醒来呢。”
周氏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同情,三太太商户出身,当年老太太便是瞧上了岑家的陪嫁,可这些年也叫三老爷给挥霍的差不多了,老太太哪里还能像之前那样疼她。
她还听下头的人说,老太太还曾抱怨,说是将岑氏娶了进来,才叫她祸害了自己的儿子。
要不是那些钱,三老爷也不可能成日的不归家。
徐昭陪着自家娘亲用了晚膳,才从正房出来回了自个儿屋里。
看了一会儿书,就叫连翘伺候着梳洗,睡下了。
第二天一大早,徐昭早早起来就去了荣欣堂。
老太太因着三老爷的事情心情也不大好,见着她进来,自然没什么好脸色。
徐昭福了福身子,给老太太请安后,就规规矩矩站在了那里。

因着老太太心情不好,屋子里的气氛有些压抑,丫鬟婆子小心翼翼做着事情,生怕一不小心惹得老太太生气,连累了自己。
徐徽站在老太太身侧,伺候着老太太喝药。
到底是老太太最疼的孙女儿,老太太的脸色缓和了些。
“别站着了,都坐吧。”
“是。”众人应了一声,这才落座。
徐徽服侍着老太太喝完药,就将药碗交给了一旁的丫鬟。
“昨个儿去了长公主府,可见着了长公主。”
徐昭坐在那里,突然听老太太问。
徐昭手里拿着的茶盏微微一顿,忙站起来回道:“回祖母的话,长公主叫孙女儿过去,问了些话,还赏赐了孙女儿一只黄玉镯子,还有一匣子内造的珠花,说是叫孙女儿分给府里的姐妹们。”
老太太听了,瞅了徐昭一眼,没有说话。
她心里那个憋屈,明明这赏赐该是徽姐儿的,偏叫二房的姑娘给抢了去。
老太太的心思徐昭哪里能不知道,心里一阵郁闷,老太太再不待见她,也没必要表现的这么明显吧。
瞧着,倒像是她这个当孙女儿的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对于这个老太太,徐昭可是一点儿感情都没有。
气氛眼见着就尴尬起来,徐徽突然笑了笑,上前拉着徐昭的手道:“一会儿姐妹们都去你屋里挑,你可别舍不得。”
徐昭听着,莞尔一笑:“哪里会舍不得,大姐姐看中哪个,便拿了去。”
老太太将目光从徐昭身上移开,端起桌上的茶盏道:“我也乏了,你们都退下吧。”
几位姑娘愣了愣,互相对视了一眼,才站起身来福了福身子,退了出去。
从老太太屋里出来,几位姑娘就去了锦竹院。
徐昭叫人将那檀木匣子拿了出来,里头放了八朵珠花。
两朵珊瑚绿松石蜜蜡的珠花、两朵金海棠珠花、两朵赤金镶青金石珠花、两朵金雀儿珠花。
做工精致,看起来格外的漂亮。
“到底是内造的,做工就是精致,瞧着倒像是真的。”徐徽忍不住称赞道。
徐瑶和徐昭自然跟着点了点头,徐茵站在一旁,瞧着那檀木匣子里的一朵朵珠花,心里嫉妒极了。
徐昭出身比她好,容貌比她美,父亲哥哥都宠着她,如今竟是得了长公主的看重,赏了她这些个好东西。
只一想,她心里就格外的不是滋味儿。
徐徽和徐瑶一人挑了一朵珠花,就对着站在那里的徐茵道:“妹妹快过来挑挑,我知道妹妹素日喜欢海棠,这朵金海棠珠花妹妹定能合妹妹的眼缘。”
徐茵听了,微微一笑,柔声道:“还是大姐姐疼我,竟记得我喜欢什么。”徐茵说着,就拿了一朵金海棠珠花收在手中。
徐昭朝匣子里看了一眼,又一人给她们挑了一朵,剩下的就叫人送到了三姑娘和六姑娘那里。
“哪能叫你白白得了回赏赐,母亲平日里给我的首饰够多了,我只拿一朵便够了,这朵珊瑚绿松石蜜蜡珠花留给妹妹。”
徐昭还想说什么,就被徐徽阻止了:“我的好妹妹,你若再多说我可一朵都不敢拿了。”
不等徐昭开口,徐徽就将那珠花塞到了她的手里。
徐茵瞧着那朵珊瑚绿松石蜜蜡珠花,比她手里的金海棠珠花贵重多了,眼中露出了淡淡的阴郁,亏她觉着大姐姐疼她,原来,她也看低了她。

第 34 章 嫁妆
待几位姑娘离开,连翘忍不住道:“方才奴婢瞧着五姑娘好像不怎么高兴。”
徐昭听了,毫不在意道:“她高不高兴是她自个儿的事情,和咱们有什么相干,左右我这当姐姐的也没亏待了她。”
“姑娘说的对,奴婢只是觉着五姑娘太不懂事了些。”
到底是姨娘肚子里出来的,上不得台面,小家子气的厉害。”
这边,徐茵回了茗烟阁,梅姨娘见着她得了内造的簪子,心里头高兴得很。
“这内造的东西,如今竟也见着了,我的儿,到底是你有福气。”
梅姨娘手里拿着那金海棠珠花,怎么看怎么觉着精致。
徐茵坐在那里,见着她这样,淡淡道:“姨娘若喜欢,就拿去戴吧。”
听着徐茵的话,梅姨娘怔了怔,有些讪讪的将手里的珠花放在了桌上。
“这样好的珠花,我哪里能戴,还是你们年轻的姑娘家......”梅姨娘才刚开口,就被徐茵打断了。
“姨娘何必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凭她再好的东西,难道我还稀罕,我可不是个眼皮子浅的。”
五姑娘这话,分明就是在骂她这个当姨娘眼皮子浅。
梅姨娘面色一白,半天都没说出话来,终于是忍不住断断续续哭了起来。
屋子里伺候的大丫鬟云衣见着梅姨娘这样,忙上前劝道:“姑娘昨晚没睡好,身子有些不适,姨娘别和姑娘见怪。”
梅姨娘却是听不进去,拿着帕子一直抹着眼泪。
良久才带着几分哽咽道:“我这个当姨娘的处处都想着你,方才也是想叫你高兴。你若是觉着我眼皮子浅,就好好的讨好太太,全当这世上没我这个姨娘。”
梅姨娘说着,就站起身来,红肿着眼睛出了屋子。
徐茵嘴唇动了动,脸色也不怎么好看。
“奴婢说句不该说的,这府里也只姨娘真心实意盼着姑娘好,姑娘可别使性子真伤了姨娘的心。”
这些年她也瞧的明白,姨娘伏低做小也只为了自家姑娘。
太太是个厉害的,若是姨娘被姑娘撺掇着忘了自己的身份,到头来受苦的还不是姑娘自己。
听着云衣的话,徐茵坐在那里,半天都没说话。
她哪里是要拿她撒气,不过是见不得姨娘这般软弱无能,若她和三房的莲姨娘一样厉害,留得住父亲的宠爱,她也不至于处处被人瞧不起。
徐茵咬了咬嘴唇,伸手将桌上的那朵金海棠珠花拿了起来,看了好半天,才吩咐云衣道:“收起来吧。”
云衣点了点头,上前拿了那珠花,放在了首饰盒里。
“陪我去小厨房吧,做些点心一会儿给母亲送去。”
徐茵心里知道,她再怎么不平,也不能拿徐昭怎么样。
眼下她能做的,只是努力讨好周氏这个嫡母,别叫周氏厌恶了她。
她从未想过,一个庶出的女儿,不管她怎么讨好,周氏总不会真心疼她。
日子一天天过着,很快就到了年底,各处铺子、庄子里的管事都会过来回话,徐昭闲来无事,周氏便私下里教她一些东西。
有前世的基础,徐昭虽然刻意放慢了速度,可在周氏看来,这速度依旧有些惊人。
短短半个月的功夫,她竟然已经学会了如何看账本,如何算账。
“你这样聪慧,看来娘亲往后也不必担心了。”周氏笑着感慨道。
徐昭听出自家娘亲话中的意思,装作羞涩的低下头去。
见着她的神色,周氏忍不住笑道:“姑娘家总有这么一天,如今多学些,往后也免得被下头的人糊弄了去。”
“姑娘打小聪慧,是太太的福气,奴婢敢说往后姑爷也定是个厉害的。”薛妈妈也跟着笑道。她是周氏的陪房,说话自然随意些,周氏也不怪罪她。
被薛妈妈这样打趣,徐昭愈发的不好意思,心里却是咯噔一下,忍不住想起韩子煜来。
自打上回从长公主府回来后,她就再也没见过他。
是不是意味着,他对她不感兴趣了,她能放下心了。
见着徐昭怔怔的不说话,薛妈妈只当她小姑娘家害羞,抿嘴一笑,过来给她添满了茶。
徐昭陪着自家娘亲用了午饭,听着自家娘亲和薛妈妈讨论了年礼的事情。
已经腊月十七了,该备的年礼也都备下了,只京城的几家,需要好好的准备,万不能出什么岔子。
徐府在京城的亲戚不算很多,但自家父亲当了都察院御史,人情来往自是不能免俗,开销比在常州的时候翻了几倍,足足有四千两银子,徐昭心里暗暗咋舌。
转眼就到了除夕,徐府四房在老太太处设宴,安安乐乐吃了顿团圆饭。
饭桌上,三太太的气色不怎么好,自打那日晕过去后,三太太的病一日比一日重了。
吃了这些日子的药,也不见好。
三太太跟前的陈妈妈一直站在她身后,小心翼翼的看着她,生怕她身子不适,晕倒过去,让老太太觉着晦气。
徐昭的视线不自觉朝莲姨娘那里看了看,正巧见着她眼中的那抹得意。
“太太若是不舒服可别硬撑着,不如叫大夫进府看看。”
莲姨娘一句话就惹来了老太太的不快,老太太将筷子用力放在桌上,带着几分冷意道:“好好的除夕,说这些话做什么,若是不好,就回屋里歇着,也没人逼着你过来。”
老太太这话明着是训斥莲姨娘,可哪个听不出来她是在给三太太没脸。
徐昭见着三太太脸色惨白,身子晃了晃,强忍着委屈道:“媳妇没事,让母亲费心了。”
老太太没好气看了她一眼,才又拿起了筷子。
多了这么个小插曲,饭桌上的气氛就变得有些凝重起来。
徐昭也没了什么胃口,好不容易等到宴席散了,老太太回了屋里,才跟着自家娘亲和父亲回了锦竹院。
因着是除夕,谁都没有提三太太的事情,徐昭在正房守岁到半夜,终于是撑不住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就被连翘叫醒了。
“姑娘快些起来,今个儿要给老太太和各位太太磕头呢。”
徐昭迷迷糊糊睁开眼睛,问道:“昨晚是怎么回来的?”
一听她问,连翘忍不住笑道:“姑娘守了半夜就睡着了,还是老爷将姑娘抱回来的。”
老爷那样重规矩的人,竟然亲自将姑娘抱回了屋里,可见对姑娘有多疼爱。
徐昭听了,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
连翘服侍着她洗漱穿戴好,便跟着她去了荣欣堂。
因着过年,府里头到处都是喜气洋洋,老太太的心情也格外的好。见着徐昭,还赏了她一根翠玉簪子。
“孙女儿做了这点心,祖母尝尝味道可好?”
徐徽从食盒里拿出一碟点心,放在了老太太跟前的小方桌上。
老太太听着,脸上就露出了一抹笑意来,拿起一块儿糕点轻轻咬了一口,连连称赞道:“好,你们也都过来尝尝。”老太太笑着招呼道。
老太太这么说,几位太太自是上前一人拿了一块儿点心,只有说好的。
“徽姐儿这样的好手艺,等到了别家自是能得婆婆喜欢。”
说这话得是三太太,比起昨晚来,三太太得脸色好了些,可徐昭瞧得出来,是拿脂粉掩盖了脸色的苍白。
老太太再不待见三太太,听着她称赞徽姐儿,自然也不会给她脸色看。
“徽姐儿打小在我跟前,最是懂事伶俐了。”
老太太说着,丝毫不觉着其他几位姑娘也是她的孙女儿,平日里也孝顺她。
说着说着,就说起了徐徽的嫁妆来。
“东城那绣坊,我就给了徽姐儿,全当是我这当祖母的一番心意了。”
老太太的话刚说完,大太太就站起身来,福了福身子,连说了几个不敢:“那绣坊是母亲的嫁妆,哪里好给了徽姐儿。”
绣坊这些年进项不少,王氏也是打听过的,前年又招了几个南边儿的绣女,生意是愈发的好了。
王氏哪里有不想要的,不过是做做面上的功夫罢了。
“她平日里跟着我,哪里担不起这些。”
老太太一句话,就将此事定了下来,王氏心里头自然是高兴的,对着站在那里的徐徽道:“还不谢过老太太。”
徐徽退后一步,跪在地上给老太太行了个大礼,老太太哪里舍得她跪,立马就叫人将她拉了起来。
几位姑娘站在那里,心里自然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可谁叫她们不是大姐姐,没大姐姐那样的福气,能得老太太这般疼爱。
这些年,除了大哥哥,老太太最疼的便是大姐姐了。
明哥儿虽然养在老太太跟前,老太太也疼他,可到底比不过成日里侍奉跟前的大姐姐去。

第 35 章 配人
因着老太太将东城的绣坊给了大姑娘,府里其他几位姑娘难免羡慕嫉妒。
可偏偏,徐徽是老太太的心头好,她们再怎么孝顺,老太太也不会放在心上。
从荣欣堂回来,提起徐徽的事情,周氏不觉着有什么,老太太向来是偏心的,她若再为这些个事情生气,也就白白在府里呆了这些年了。
“听说张尚书夫人派人下了帖子,等过了这几日过来商量婚礼的事宜,怪不得老太太要将那绣坊给了大姑娘。”
姑娘家嫁妆多,嫁过去有银钱傍身,瞧着才体面。
听着薛妈妈的话,周氏点了点头:“这我听说了,张家嫡出的公子只一个,她身为母亲自然是上心的。说起来,还是大姑娘高攀了,就不知道往后会不会被张家夫人拿捏了。”
周氏一早就知道大太太替徐徽寻了这么好亲事,大姑娘什么都好,就是性子稍微有些绵软。若是嫁到别处兴许还好些,可遇上张夫人这样挑剔严苛的婆婆,日子怕是有的熬。
薛妈妈听了,只说道:“这女儿家嫁过去总要立规矩,大姑娘若是个好的,时间长了张夫人也知道,再说哪家的新媳妇不要经历这遭,等生下个儿子,地位稳固了,日子也就好了。”
“可不是这个理,她平日里敬我,倒让我一时糊涂了。”周氏笑着道。
“太太这是疼她,若是换了四姑娘,太太更是处处担心,生怕姑娘受一丝的委屈。”
周氏笑着拿起了茶盏,薛妈妈说的对,若是换了昭儿,她定不会给她寻这样的亲事。
徐昭进来的时候,就见自家娘亲和薛妈妈说话,见着她进来,便朝她招了招手,笑道:“你来了,昨晚没睡好,也不在屋里多躺一会儿。”
徐昭福了福身子,眼睛笑的弯弯的:“睡了会儿,已经不累了,想着来和娘亲说话。”
徐昭说着,就直起了身子朝周氏身边走去。
薛妈妈一边的小丫鬟上了茶和点心。
“你祖母给了你大姐姐嫁妆,你心里可觉着难受。”
听着自家娘亲的话,徐昭微微一怔,不由道:“祖母向来最疼大姐姐,府里哪个不知道。”
见着自家闺女毫不在意的样子,周氏叹了一口气,伸出手来摸了摸她的头:“好孩子,等你出嫁娘亲也给你准备好多嫁妆,叫你风风光光的。”
自打回了京城,老太太对昭姐儿怎么样她都是知道的,可这丫头每次从荣欣堂回来,都高高兴兴,从来都没和她抱怨过。
女儿懂事她自是欣慰,可太懂事了她这个当娘的也心疼的厉害。
徐昭听自家娘亲突然这样说,心里哪能不明白,只做出羞涩的模样来道:“女儿才不想嫁人,女儿只想一辈子陪在娘亲跟前。”
听着自家闺女的话,周氏忍着笑点了点她的额头:“等你再大些就不这么说了。”
“下个月就是你的生辰,到时候请府里的姑娘们聚聚,还有哪些想请的,月底就要下了帖子,免得人家家里有事,仓促了。”
“啊?”徐昭一愣,她早就忘了,下月十二是她的生辰。
周氏见着她脸上的神色,哪里还能不明白,没好气瞪了她一眼,道:“这么大的事情都能忘了,叫我怎么说你。”
徐昭吐了吐舌头:“娘亲一说女儿就晓得了,再说了,女儿不记得,还有连翘和半夏她们,她们跟在女儿跟前,总不会也忘了的。”
周氏拍了她一下,很是无奈道:“你呀,懂事的时候比哪个都懂事,耍赖起来这府里就找不出第二个了。”
徐昭听了,有些不好意思的将头埋在了周氏怀中。
“太太,五姑娘来了。”不等徐昭开口,外头小丫鬟打起了帘子,朝里头回禀道。
周氏看了那丫鬟一眼,点了点头。
那丫鬟福了福身子,就出去了,很快就领着徐茵走了进来。
徐茵身上穿着一件葱绿色妆花通袖袄,手里提着一个红漆食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