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并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在校门口转了转,曾经她在这儿和朋友合开过一个小店面,卖些小玩艺,有时有空时,她会来看店玩,拿着老爹的手机在店里,让人笑,全店里的东西还不如那个手机贵。
那时军校的女生们很多都是她的顾客,那时她总是站在她们的身后,看着他们,那时她应该是羡慕的,是啊,那身军绿带着她对广州生活无忧无虑的眷恋,但现在,自己却换了角度,人生会变成什么样?
当然后来发现,这些女生和普通的女生一样也爱精致的生活,除了那身军装之外,她不觉得他们和自己有什么不同,虽然小店只开了三个月,但是那是她人生很珍贵的记忆。
如果是现在,她会那么做吗?没有机会了,人生的轨迹已经全都改变了,老爹在部队里,而她也不再是那个什么都想试试的小七,而等老爹不在之后,她什么也不想试,成了龟缩在自己的壳里的龟龟小七。
“这么舍不得你家大人,不过也是,你们从来就没分开过,现在应该就是你们最远的距离吧?”顾佳和吴娴静找了出来,看她在校门口发呆,拍了她一下。
“不是,这儿巷子里有一家鱼做得很好,也很便宜,我请客。”小七能说自己刚刚根本就没想小和大人吗?说了他们能信吗?拍拍自己的荷包,小和大人给她零花钱了。
“你怎么知道?”吴娴静号称武汉人,还没弄清这附近的一切的呢。
“我奶奶家离这儿不到三站地!”小七白了吴娴静一眼,给了一个最合适的解释。
“唉,我就知道跟你来武汉一定错不了。”顾佳捂胸得意的笑着。
“对了,你怎么到武汉来了,你成绩不错的,为什么不在广州读书?”小七带着他们穿过小巷,找到了家很老的门面,叫了铁锅鱼,煎饺,冰冻绿豆汤,才回头对顾佳问道。
“不想听老爹的指挥棒走,只能在狭缝里求生存,在他的思维之下找一点自我的空间,想来想去,觉得跟你一块会好过一点,就来了。”顾佳耸肩小心的挟了一块鱼,“你怎么不让你家大人吃了饭再走?”
“他不能吃辣,这些东西他都不爱吃。”小七笑了笑,自己吃了一口,马上捂住了嘴,“老板,给我瓶冰汽水。”
“哈,你也不能吃辣了?”顾佳哈哈大笑,她自己也是边吃边流泪。
小七怔了一下,看着上辈子爱吃的菜,她一直思念的菜啊,现在竟然吃不了?想想,也是,因为一直住校,她早就吃惯了食堂,而家里的口味也因为地域的不同也早就以清淡为主了,曾经喜欢的原来她已经早就不习惯了。
“所以会说武汉话,知道武汉哪有好吃的,可是你已经不再是正宗的武汉人了。”吴娴静呵呵的笑了起来,吃了一大口鱼肉,面不改色,小七知道,铁锅鱼不会做很辣,而自己只是不惯了。
“又发呆,真是个小呆。”顾佳拍了她一下,“虽然现在不惯了,多吃几次不就惯了,人的适应性是最强不过的了,咱们还有四年呢!”
顾佳给她再挟了鱼,豪气千云。小七笑了,就着汽水吃着鱼。眼泪、汗水一齐唰唰的流。被顾佳和娴静一齐笑个不停。友谊就在这会到建立起来。
当然历史教育我们,什么时候乐极都是会生悲的,她们仨虽然有俩是部队子弟,可是她们还真没真的在军营里待过,不知道他们报到了就是入伍了,出门是要报告请假的。所以他们没经过任何人,就在外吃了饭,再回来,原则上他们违规了!
能咋办,就算还没开始,他们也是军人了!小七现在知道了。
被教导员教导完了,回宿舍得到了另一个噩耗,小和大人打电话过来报平安,顺便听说小七同学没回宿舍之后,啥也没说,只说‘知道了’,小七觉得自己前途一片灰暗!顾佳很了解,拍拍她的肩,表示自己在精神上支持她后,收拾东西跑出去洗澡去了。
和大人一早就到了小七学校门口,小七昨天已经在挨完批后,顶着压力向教导员继续请假,这让顾佳很佩服她,不知道她是无知者无畏,还是没心没肺。
教导员能说啥,她说她要回老家看八十岁的爷爷奶奶,离这儿只三站路,能让她不去吗?毕竟还没有正式开学,报名还没结束,总不能太严格了,毕竟都还不是正式的,教导员能说啥,只能咬牙点头。
第二天一早,小七就拿着大包小包出门了,人家还是没穿军装,小七实在看那个太不顺眼了。也不想让奶奶带着她在村里去显摆,她还得带小和大人去古玩市场呢。
“大人,您吃早饭没?”小七狗腿的奔向了小和大人。
“吃什么?”小和大人白了她一眼,弄了半天,这位还不知道能吃什么。
小和大人平日都在食堂吃,不在食堂也在家里吃。他老人家到这儿来之后,还真没有在外吃过早点。他早上一早就起来了,怕小七等,他们学校的食堂还没开始呢。人家是上辈子幼年贫寒,可是人家也是官家子弟,再贫寒也是有限的,让他学着武汉人一人端一碗热干面或蹲、或站在路边吃,小和大人会直接晕倒。让他坐在里面吃,那个,还是算了吧。小七上辈子也只去固定的摊位吃了,因为做得比较干净。
想想这附近还真的没有较好的地方,只好又拉他去了食堂,买了一份早点给他,还是稀饭馒头就咸菜。让他坐着吃完了,再出去,当然还得偷偷摸摸的,生怕自己教导员从哪个角落里冒出来。太可怕了!
第六十二章 亲戚(1)
小和大人很看不上小七的缩头缩脑,慢条斯理的吃完点早点,然后拎着那些东西抬头挺胸的走了出去,小七跟他保持距离,装作我不认识他的状态一直出了校门,然后拉着小和大人飞快的坐上一辆的士绝尘而去。不能不说,其实小七除了傻点外,基本上还是很有做地下工作的素质的。
小七奶奶家就像小七说的不到三站路,可是问题是那是城乡结合部,那时还没有公交车能到,所以小时候小七最烦去奶奶家,一是奶奶不喜欢她,其次就是交通不便。
而小七爹是比较正统的一个人,节假日不叫车,要么打的,要么倒车,老爷子觉得打的浪费,他也不好意思问单位报的士费。所以大多时候就是倒车,然后再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奶奶家,所以一般到了奶奶家,小七直接倒下睡觉,因为太累了。
小和大人也不喜欢浪费时间,在坐车上他从来不会说小七啥。小七坐上了车,特意坐在前面,坚决不跟小和大人坐一块,生怕他问自己昨天晚上哪去了。
“你昨天去哪了?”小和大人坐好了,清清嗓子,瞟了小七一眼,‘表明这别躲了,我不会放过你的。’
“和顾佳吃晚饭去了,那个不是不带您,你不吃辣的,结果我也不能吃辣了,没吃几口。”小七很遗憾啊。
“请假没?你不知道你读的军校啊?”小和大人问第二个问题,看小七的脸色变化,翻了一个白眼,连停顿都没有直接就说道。
“唉,谁知道还没开学就这样啊。后悔了,早知道我也不读军校了,在广州找个野鸡大学混日子多好!”小七这是来汉后第二次说后悔了。
“我就说了,还把头发绞了,该!”小和大人满意了,冷哼了一声。
这是他最不满的,因为军校不许留长发,小七在广州就乐呵呵的把小和大人十二年不许剪的长发剪了,无比的清爽啊。当然她不敢说早就想剪了,想她上辈子还是老爷子去世之后才开始蓄发的。想想好像老爹上辈子都没见过自己长发飘飘呢。
因为地方真不远,不到十分钟,他们就到了,小七看着还没开始的种房大业,奶奶家的院子还是院子,种了好些花草,爷爷奶奶若是在院里还能看到她们。不过后来他们不种花了,改种房了。
小七和姐姐来给爷爷他们拜年,竟然连正门都没找到,弄得跟堡垒一样。敲了半天没人开门,一直等到三婶回来,好吧,小七承认他们错了,因为去得少。但原因也是双方的吧!
爷爷在家,不过爷爷聋了,无论小七怎么叫,他也不会出来开门。况且小七严重怀疑他认识自己不。小七已经不记得自己在这辈子见过爷爷没。而重生之前爷爷刚刚去世,而在之前的二十二天,奶奶先走一步。老太爷,老太太去世时,都享年九十六。
三叔的村办工厂已经倒掉了,就在前面开了一个小超市,小七没法子,只好带着小和大人去了三叔的店里。三叔看小七倒没费什么功夫就认出她来,忙迎了出来。
“你爸打过电话,不是说昨天就到了吗?怎么直接去学校了?”还是一付质问的口气。
“嗯,想早点熟悉环境,省得到时抓瞎。今天是请假出来的。”小七客气的笑了笑,抹抹汗珠,也不客气的把手里的东西直接交给了三叔。
“小王你也来了?也读军事经济学院?”三叔去年带着全家去广州旅行过,住在小七家里。出于礼貌,王家还请三叔一家吃过饭。所以三叔也是认识小和大人的,笑着跟小和大人打了一个招呼。
“不是,我在武昌上学。东西太多,多多让我帮帮她。”小和大人笑笑,拿着满手的东西解释。
小七着意看看三叔,现在的三叔比上辈子可老多了,想来也是,上辈子小七爹转业回来,三叔解决城市户口,单位换过,后来说是混到副厂长,虽然那个厂,后来还是倒了。
而三婶也被老爹解决了户口,安排到了小七爹的单位工作,所以就算三叔下岗了,家里还有三婶的收入维持,加上三叔自己开个小店面,日子过得也不错。后来小堂妹成绩不好,也没工作,后来嫁了个什么村委书记的儿子,拆二代(就是靠着拆房富起来的第二代)。爷爷去世时,小七见过,看着还挺滋润的。
现在小七爹没有回来,他们一家还是农业户口,三婶只能在小超市里帮忙。去年说是去旅游,其实他们是想去部队,想让小七爹在部队的三产里找份工作,他们夫妇带着孩子就在广州生活。
小七严重怀疑是因为老爹升官了,他们觉得不沾白不沾,写信来说,老爹根本就不睬,于是以旅行的名义一家都来了。很想来个既成事实。
小七爹本来差点就动心了,觉得自己亲弟弟,当然能帮一把是一把。可是小七拦住了。开玩笑,三婶的性格实在很让人无语的。在小七爹单位上班第一个月,就跑到医院做了一个可做可不做的小手术,生怕别人不知道她是小七爹的弟媳妇。气得小七爹没办法。真到部队了,她简直不敢想会出什么事。
她对钱老爹说,“三叔留下了,二叔当年可是安排在武汉的后勤部军工厂里上班,二娘下岗了。看您把三叔留下了,他会不会让您把他也调到广州的军工厂,顺便给二娘再安排一个工作,再给堂弟找个学校…”小七完全能想得到后果了。
钱老爹一听都蒙了,想想也是,这么多年,二叔、三叔还有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可没少找自己,以为自己是万能的,还好是离得远,真的挨到跟前,就太麻烦了。于是拒绝了三叔,当然,回程的火车票是小七爹买的。
当然人家回去之后没多久,小七爹就收到了奶奶托人写的信,自然而然的把小七爹死骂了一通,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拉出来说了一通!
要知道小七奶奶是不识字的,把家里的那点事跟个外人就那么叨叨!就好像小七爹有多么不孝,也不知道照顾弟弟,对父母不闻不问…
还有一更,大家等六分钟。
第六十三章 亲戚(2)(二千六加更)
小七爹无言以对。小七是知道父亲是写信让爷爷奶奶到广州来住过,在老爹看来,乐乐上了大学,小七在学校时间长,家里的住房还是宽敞的,当然想当回孝子的。
把镜头推到小七没出生前,小七的爷爷是去过广州的,带着二姑妈家的孩子。话说那年小七妈怀着小七,乐乐又很小,当时老爹给爷爷寄了旅费,让爷爷陪着怀孕的小七妈和不到两岁的乐乐一起去广州过年。
小七妈是会计,要到三十封了账才能走,之前还打过电话再三确认,让老爷子等她们一块去。因为她真的一个人去不了。结果到了年三十下午,封了账,小七妈没来得及拿行李,却接到小七爹的电报,让小七妈赶紧改坐飞机,因为爷爷带着小七表哥已经到广州了。
小七妈赌气没去,可是小七妈娘家的规矩大,年三十不许嫁出去的女儿在娘家。所以小七妈带着乐乐,又不会做饭,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带着个两岁的孩子在十五平米的小屋里凄凄惨惨的过了年。
然后小七出生时奶奶掉头就走的事件,让小七妈心里埋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一跟老爹吵架就拿出来说的,小七其实一直很困惑,奶奶为什么非让爷爷提前走呢?和小七妈一块走又能有多难?婆媳关系就算不好,也不至于这样吧?当然这个问题,小七一直没有答案,也许就是没有答案。
只是出来这么多年了,老爹要请自己年迈的爹妈过来看看自己的生活,还有出色的孙女儿们,也是挺好的事。让小七妈根本无从反驳。所以小七妈虽然埋怨公婆,可是这种事她还真不敢拦。
但人家不领情,说什么水泥地让他们脚疼,住不惯等等,反正坚持不肯去。弄得好像小七妈会虐待他们一样。
现在却写这样一封信来,真是让小七爹一点办法也没有。骂谁?老太太是他亲妈,骂小七和小七妈,小七妈也不是吃素的。只能自己憋着。
小七怕老爷子太怄气,忙笑着说,“本来就是,您八九岁就从家里出来到外面念书,一个月回不了一次家。等二十了,还跑到这山高远长的地方当兵,奶奶心疼三叔也是应该的,谁让您老不在身边。”
小七妈呲笑道,“什么八、九岁,没合作社之前,你爸在你姑奶奶家放牛,也不在家里。”
老爹轻叹了一声,他明白小七的意思,在老太爷、老太太的眼中,自己几乎从小就不在身边,感情自然差点的。就算自己成功了,是他们心里荣耀,可是荣耀他们可以共享,但让他们到这陌生的地方,跟陌生的儿子,不合拍的媳妇住一块,还是不可能的,也就算了。
有时小七想想,只怕在爷爷奶奶心里,也许除了小七爹是他们家的人,小七妈妈、小七,还有乐乐都是外人的,所以老爹一闭眼,钱姓一家人都变脸了,就当不认识他们。
到了小七爷爷奶奶家院子里,奶奶请小和大人进去坐,小和大人忙随手拉了一把椅子就坐在了院里,说在外面挺好。小七笑,一进门就是两张爷爷奶奶的黑白放大照片挂在门柱上,上辈子小七没少被这两张照片吓着,现在已经见惯不怪了。
小七奶奶不满的进去倒水,嘴巴里还在嘀咕着,小和大人听不懂,小七可是听得懂的。不过装听不懂罢了。
小七把父母送上的礼物送上,并让小和大人给自己和爷爷奶奶,三叔在院里合影。还跟周围的邻居打着招乎,小七可是带着任务来的,总不能让老爹说她没好好的对爷爷奶奶吧!
照完了像,小七推说还要去看邻村的二姑妈,也没吃三婶准备的饭菜,拉着小和大人拿着东西去了二姑妈家里。
小和大人回头看看小七奶奶家的两层半小楼,耸耸肩,“花园挺好!”
“过几年就没了,二叔、三叔合伙把能盖房的地方全盖了。”小七头也不回。小心看着表,心里计算着时间,正好看到武汉的‘麻木’(电动三轮车),赶紧叫了,小和大人虽然不喜欢这个,但还是老实的坐进去了。
“看来你三叔过得有点辛苦。”小和大人状似无意。
“人生这事不见得是坏事!对他们来说现在也许不如意,但再过几年,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城中村,城市化进程过来时,这里首先就会跟其它富裕的农村一样,实行股份制,像三叔这样的年富力强的能分到不少股份,连小堂妹也有。加上爷爷奶奶的,百八十万身家不在话下。比我爸妈拿死工资强多了。
而三叔在村里就能分到宅基地,后来房子都盖到六层楼,一年十多万的租金,反正后来我堂妹开口宝马,闭口巴厘岛的。即使是嫁了,其它她的费用也是三叔来负担的。”小七冷冷的说道。
小和大人回头又看了一眼,他可以想像,一年十多万,只是出租房子的收入,倒还是很舒服的。再看小七一眼。
“他们俩家盖?”小和大人眉头一挑。
“是啊,老爹死后,他们并不认为我们是钱家的人。连堂弟结婚,小堂妹出嫁,爷爷奶奶去世,他们都没通知。如果不是族里人说我们代表父亲,爷爷奶奶的事,不能不通知,于是我们才知道的。”小七再次冷笑起来。
“小心眼儿!谁说自己日子过得不错的?”小和大人亲昵的拍了她一下,他很能想像小七爹去世之后这些人的嘴脸,因为他也是经历过的,只不过过了这么多年,小和大人明白,为这些无谓的人,真用不着动气,不理就完了。
“大人,我是过得不错。我自己赚钱买房买车,没靠过任何人。我不像这些人,你明白吗?”小七瞪着小和大人,虽然过了这么多年,可是提起来还是气得要死,爷爷奶奶去世,该花的钱他们姐妹一分不少的给了,转头人家退了,根本就不提爷爷奶奶在村里的股份,还有老宅如何分配的事,就好像不让他们花钱,就能把关系清理得干干净净。
“就是啊,他们不当你们是亲人,对陌生人,你还有什么好气的?由他们自生自灭就是了。”小和大人拍了小七一下,觉得她真是,过了这么多年,还气成这样。
第六十四章 亲戚(3)
小七看着小和大人,他们从小就在一块,她了解小和大人跟了解自己一样,她知道小和大人眼中,这些人就跟蟑螂一样,反正又不在自己的地盘上,当看戏好了,等真的不识趣了,再上拖鞋就是了。
小七其实也不认同小和大人,他是外人,他理解不了这种痛的。但也觉得这些话跟小和大人说不着,只能沉默了。
小七把给二叔家的礼物留在奶奶那儿,二叔家在市区,因为老爹当年参军,家里就有了一个农转非的名额,奶奶就给了二叔,二叔进了军工厂做钳工,爷爷奶奶三儿三女,结果到了第三代,只有二叔家生的是儿子,倍受爷爷奶奶的宠爱。
当然爷爷奶奶宠爱什么的也转换不成物质,他们手上的活钱也都是老爹给的,不过这辈子,老爹不可能给他们太多钱,因为那会部队工资是死的,家里俩个孩子吃饭读书,都要花钱,小七爹过得还紧巴巴的呢,哪有余钱给他们,只是按月寄生活费,表明自己有尽了心罢了。
小七小时候是每次都跟着老妈去,等大点了,会写字了,每次都自告奋勇的要求自己去寄钱,所以这些年,她手上的汇款单一张都不少。当然这事连小和大人都不知道。
也不知道二叔是聪明还是笨,就一个儿子,读书也还将就,可是生生的被他养废了。如果说小堂妹只是因为有点娇惯,但她真的很聪明,性子也很温和,而堂弟却是养傻了。
在堂弟初中毕业时,就已经不流行读中专了,以老爹当年的意思,要真成绩好,就读高中,上大学。
二叔不听,非要堂弟先读的中专,套读本校大专。打的算盘是,等大专毕业由小七爹安排工作,五年就搞掂了。而若像老爹说的,读高中,上大学,得七年。一样赚钱,早两年赚钱多好。
在二叔看来,大专生也该是国家干部的。就好像机关是小七爹开的一样,没看小七后来进企业了,因为政府也不傻。
其实若是按小七爹退休的时间看,堂弟若是真的大学毕业的话,正好是小七爹退休的那一年,可能二叔觉得那就说不准了,万一小七爹退二线了怎么办。所以想想,二叔还是很能算计的。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小七爹在堂弟毕业前一年突然病死了。
堂弟毕业之后就没办法了,学的是电脑,二叔找门路去了某酒店去做酒吧。不是调酒啊,而就是收收钱什么的,拿个餐巾纸什么的。一个月五百块,包吃包住。说是等楼上有空位了,就让他去搞电脑。
小七爹去世之后,他们与二叔、三叔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差,估计也是怕小七他们占他们的便宜。小七他们自然也就没有闲心管堂弟了,等小七想起来问时,堂弟已经在吧台做了五年小弟了。
小七气得要命,死骂了堂弟一顿,虽然不喜欢二叔三叔,可是毕竟老钱家就这么一个男孩子。让他这么当小弟当一生?二叔好歹还是钳工,有门手艺,堂弟会什么?
乐乐当时已经奔官场了,而且夹着尾巴过了好几年没爹罩的日子,刚刚伸头,也不多说什么的,直接在电脑城的朋友那儿给堂弟找了个学徒的工作。小七也跟堂弟说,好好用心学,将来二姐给钱你开自己的店。
结果堂弟做事很马虎,不是不用心,而是怎么说呢,他被关傻了,一点人情事故也不懂。到人家里去修电脑,把人的主机摔得啪啪作响。你懂行,觉得没事,可是人家还挺把自己家的电脑当回事的,你这么摔,不等于摔人的脸,打人的心?还摆出一付人家欠你二百万的嘴脸,让人怎么想?修电脑也是服务行业好不,不说让你赔笑,总得客气点吧?
有几个还是小七的熟人,小七被投诉了几次,赔了几次小心。没几天那傻子给小七打电话,说把人的主板给摔了,要赔,一千三。小七能说啥,只能说,你明天来拿钱。堂弟说,你别告诉我爸啊!小七当然知道,能告诉二叔,他会问自己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