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小和大人买了个豆青瓷笔洗,用的也是新的价钱。款上写的大明成化年制,但傻子都不会信这是明朝的。
应该仿的汝窑,形态上看像清雍正、乾隆的,可是看外观跟新的一样。汝窑青铀最著名是北宋时期的,其实真的要仿也该写宋款不是,而豆青是清时康雍乾三朝的很典型的样子,若是直接写上康雍乾三朝的款,小七可能会觉得小和大人会出这个手,可是却写成大明的款,这让小七都看不准这到底是新仿的,还是清仿的。
让小七很鄙视仿的人,不过想来也是没真的想要作伪,他们连起码的做旧都没做。所以卖的人也很爽快,人家也不相信,连价都不用还,直接就成交了。
“这真是明朝的?”小七不相信小和大人会买假的。可是这东西真不像真的。太新了,非常漂亮。但小七也是看过很多鉴宝节目的,王胖子和几位收藏大家都说过,很多好东西本就跟新的一样,所以小七也拿不准。
“不是。”小和大人很淡定。
“您不会到古董行里买个文具吧?”小七可不相信小和大人会为了一个笔洗特意出个手,再说小和大人现在虽然有时也自己磨点墨写点字,但平常练习都是用大瓶的墨汁,笔洗也就更用不上了。
“不可以?”小和大人斜睥了她一眼。
“不是,您说可以就可以。”小七忙老实的认错,谁规定不能在古玩市场买文具啦。
“这是我的。”小和大人没头没脑的冒出了一句。
“您买的当然是您的,放心,我对现代的东西没兴趣。”小七忙表态,以为小和大人说这个不算他们共同的收藏了。
“这是我当年的玩艺。”小和大人轻轻抚摸了一下那只笔洗。
小七差点呛着,半天没回过神来,开玩笑吧,就算是和大人那会用过的,那至少也是乾隆的。本想拿过来再细细看看,可是没敢,乾隆时期的笔洗当现代文具买的,小和大人,你是神吧?
“不相信?”小和大人看小七那德性,有点不爽了。
“不是,那个,这个也太新了吧,再说,您怎么知道是您的?”小七真不是不相信,可是这个东西应该那会很多,小和大人凭什么就看出是自己的东西?而且和大人的东西怎么到广州了?
“我阿玛在广州做官,死在任上,这是我家的玩艺,我送给阿玛的。”小和大人轻轻的摩挲了一下,把底给小七看,在大明成化的款边上有个小小印迹,这应该是刻的字,可是小七不认识。
“满文的保字,我的原名善保,我刻上,送给了阿玛,那时小,手也没力,刻得很差,能刻这么丑谁会仿?然后就再也没见了,没想到过了两百多年还能看到。”小和大人轻轻的叹息了一声。
“表明这个就是你的,好好收着。”小七忙笑着,她突然喜欢钱,可是还没爱钱到敢把这玩艺将来给卖了。这将来就算是再值钱也不会卖了,这是小和大人的记忆,但还是想知道这个的年代,主要是看看自己的眼光,“那个,这是乾隆的?”
“雍正官窑,他爱成化的样子,但这器型却也有典型的雍正风格。我小时候,这种东西虽然不是很多的,但是也不很值钱。因为我喜欢,阿玛买来送给我。”小和大人笑了笑,又看看,叹息了一声,“因为不值钱,所以人家才没送回来吧。”
小七还真不敢说啥了,和大人的阿玛死在任上,那会和大人兄弟还小得很,扶灵的事估计轮不上他们,收拾东西的人自然只会拿值钱的,这些普通的自然不会收拾的。这个怎么安慰,小七最不会说这些话的,十分的尴尬。
“回去吧,今天收获不错。”小和大人也不用她来安慰,不说最好,他现在没心情再看了,抱着笔洗准备回去了。
“哦,那我回去了。”小七可不敢反驳,赶紧准备离开了。
“你爸给我爸打电话了。”小和大人想想突然说道。
“什么?”小七没听明白。
“早恋的事,应该是对词的,万一老师真的问了,他们也能统一口径。”小和大人故做轻松。
“哦,您生气是说我不该告诉我爸妈吗?”小七终于想到这位为什么一早上给自己甩脸子了。
¥¥¥¥¥¥¥¥¥¥¥¥¥¥¥¥¥¥¥
今天双更,那个,我家小帅哥生日,十四岁!好吧好吧,我胡乱找的理由。虽然今天的确是小帅哥的生日!
第四十一章 三点固定一个平面
热烈祝贺我家小帅哥生日快乐!虽然那小子现在一点也不可爱了!唉!曾经举着小奶杯对我听嚷着,‘小姨,掐非’(咖啡)!被拒绝后凝视我一下后,扭头尖叫‘家家’(武汉外婆的叫法)的小家伙一去不复返了。
¥¥¥¥下面正文¥¥¥¥
“没有,趁早说是对的。”小和大人又气闷了,原则上小七做的是对的,可是他真的觉得很不高兴。他是人精,自然知道钱老爹不仅仅只是为了对口才跟自己老爸专门打个电话。他也是当过爹的,也有女儿,满人重女,把女儿看得很尊贵,平常女儿的名字都不许让外人知道的。所以现在钱老爹做的很正常,善意的提醒一下,别出格了。
“我知道您郁闷,其实您只怕都五六十岁了,而我也是三十奔四了,就算是真的,我们也不算早恋了。这是明显的冤甲错案,可是还没法说,入乡随俗吧,咱们能怎么办。认命呗!”小七忙安慰了小和大人一下,这事搁谁身上也难受,都五六十岁了,结果被人说早恋打压,谁能高兴啊,自己再想想也难受不是。
小和大人想想无奈点点头,暂时接受了小七的说法,因为他还真没搞清楚自己为啥郁闷,现在被小七这么一说,倒也能说得过去,揭过不提,挥手告别,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小七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想到,小和大人太过份了,竟然连一瓶汽水都没买给自己。
中国人对吃饭问题是最最关注的,不然为啥见面时都会问一句,‘吃了吗?’广东人常说,‘有空饮茶’。说的都是吃饭。打电话给远处的亲人,问得最多的也都是,‘有好好吃饭吗?’
王妈妈本来就是家庭妇女,人生重心就是煮饭给老公孩子吃。小儿子住校家里管不着,对于吃食堂每个家长都是深恶痛绝的,就算吃得再好,家长也不会觉得好,觉得孩子受大委曲了。现在老师竟然不让小明和多多一块吃午饭了,那儿子中午不是少吃一个菜?那不是少了营养?一周有六天呢!儿子身体坏了算谁的?
所以王妈妈周一就冲到学校了,根本不找班主任,直接找校长。她真的不是以势压人,那会的人还真没这想法,王妈妈还算是实在的人,她想的是儿子受了委曲,她当然得找回场子了。
把情况一说,校长擦了半天眼镜。王妈妈是老实人,还真没学过以势压人,可是校长还是表示压力很大。学校里有一半都是部队子弟,他们学校是部队的共建单位,平时没少给部队添麻烦。现在人家提的要求还真不高,只是让俩孩子一块吃个饭,虽然只是这俩孩子性别不同罢了。说刘老师不对,好像也不对,那是很负责任的老教师了,她这么做还真是没错,你们出双入对的,让其它的孩子们怎么办?
“柳主任,这个,这个…”校长还真是很无奈。王妈妈娘家姓柳。
“我知道学校也有难处,可小明从小跟多多一起长大,多多几乎就长在我们家,我把多多都当亲生的孩子,他们俩真是单纯得不得再单纯的兄妹关系,他们一起吃个饭碍着谁了?”王妈妈再次强调。
“我们当然知道这点,可是他们这样实在影响不好,若是三四个人一块,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大家都是好朋友、好同学。您说呢?”校长能做到校长自有过人之处,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你们若是再找一个,弄个三人行,不就都解决了吗?
王妈妈一听也是,三个人,不就有三个菜了吗?很好,王妈妈欣然同意,去找宝贝儿子了。校长松了一口气,这年头,干啥也不容易不是。
小和大人听老娘说了半天,真是很头大,他能容忍小七,不代表他能容忍再加一个人进来,更别说让他吃别人的口水,他觉得这简直是无法忍受的事。
可是老妈这么说了,还能说啥?想想点点头,办法是人想出来的。王妈妈心满意足的回去了,觉得自己真是太能干了,多简单就解决了问题。
而小七对这些完全不知道,到中午吃饭了。小和大人打了菜,一样一半,分到各自的饭盒之中,让小七直犯愣。
“大人,您不是说这么吃就像是吃猪食吗?”
小和大人不理她,拿了自己的饭盒看了半天,最后坐到了顾佳那桌,小七只能跟着,跟顾佳打了个招呼,坐下。
“你们怎么啦?”顾佳小学时和他们俩也是同班的,关系谈不上好,但也说不上不好。
小学他们也在学校吃,但那里吃的是份饭,交一样的钱,一人一份,那时按班分桌,所以他们倒也是一桌吃饭。但小明和多多总是坐一块的。小明不吃的都会给多多,透着就显得他们比一般人要亲近得多,所以那时她已经习惯了,结果到中学了,被人传他们是一对时,顾佳连怀疑都没有,觉得他们本来就是一对。不曾想,现在他们俩竟然跑来跟自己坐,这是什么意思?
让顾佳更郁闷的是,本来平常跟她一块坐的那几位一看王小明和钱多多坐到这儿了,大家都退了一步,偷偷的给顾佳打了一个手势就到边上的空桌去了。
“没事啊,你要不要尝尝小炒肉?”小七是头脑简单的人,随时会跟身边的人打成一片,忙把自己的饭盒递了过去,顺便从顾佳的碗里夹了一块藕片,和大人买的小炒肉和清炒空心菜,小七好像跟他说过,她巨不爱吃叶菜,可是反对无效,和大人爱吃。
顾佳笑了笑伸小匙捞了一片瘦肉进嘴,偷看面无表情的和大人,想想把自己的饭盒伸过去,“你要不要也尝尝?”
“他不爱吃,心眼太多的人对这么多眼的菜都排斥,不用给他的。我们换点。”小七太了解和大人了,顾佳敢把也吃过的菜放到他碗里,他能马上把那碗菜全都倒掉。赶忙快手接过,赶了些藕片到自己碗里,又从自己饭盒里把青菜和肉片都拔了些到顾佳的饭盒里。
此时小七已经有点明白了,这应该是应付老师的,毕竟他们这桌有三个人,三点固定一个平面不是,人精啊,真是没法了,开始对顾佳有点不好意思了,赶忙给顾佳赶了好些菜。
顾佳也是聪明人,看情况也知道周六刘老师的谈话起了作用,现在他们俩是决定在自己这个所谓的班长眼皮子底下一起吃饭,向老师表示他们的清白。
第四十二章 新时期文艺少年
昨天小帅哥说起他可爱的小同桌,是小P的小粉丝。小P决定给那个小女生加一个角色,想想,一定要可爱。因为小帅哥说她很可爱。
¥¥¥¥下面正文,今天一更¥¥¥¥
小和大人一直都不吭声,吃完了把饭盒推到小七这边,人走了。小七倒想追的,但想想也知道,就是为了不让别人乱说,自己若还不注意一点,小和大人会杀了自己的,只好继续和顾佳说话,慢慢的吃。
“老师上次没说什么吧?”顾佳看和大人走了,觉得空气都清新了,而等和大人一走,在刚刚小和大人坐的位置上突然坐上好几个人,还有站着的。都端着饭盒,全一脸八卦的看着小七。
小七现在觉得有点高兴了,看来刚刚大家不过来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小和大人,很好。
小七很快和大家打成了一片,小七本就是随和的性子,什么话题都能接得上话来。主要是上辈子太无所事事,什么都想试试,现在好了,弄得好像上辈子自己就是来为这辈子来努力的。
“真的没说什么?”顾佳可还等着听后头的故事呢,怎么能让这些人打断了。
“没说什么,只说有人说我们早恋,其实我和小明就是从小一块长大,北方人叫发小,广州叫什么我还不知道,反正在我心里他不是男的,我在他心里我也不是女的。你明白吗?”顾佳也是部队子弟,和多多一样平常说普通话,但他们也会听、说粤语,和本地人也能正常交流。但根上,他们其实并不当自己是本地人的。
其它人大部分也是,就算不是小七他们一个大院地的也都能明白他们这种相处模式,本来大院里出来的孩子相对都单纯一点,没法不单纯,都关着呢,现在小七一说大家也都能理解了。
“一定是地方的那些人乱说的,你也别介意。”一个同学轻拍了多多一下。行了,现在地方生与部队生成两派了。
“不过王小明也实在太不和群了,你也劝劝他。”顾佳想想说道。
“他脾气其实挺好的,就是不爱说话,显得酷一点,不过爱写字的人都心静,怕闹腾。”小七呵呵的干笑着,开玩笑吧?自己能劝得动大人?
“不过他的字写得真是好,连校长都说他的字好呢!”一个同学强调道。小七很想说,校长真不算什么。
“其实我的字写得也不错,那个除了不能得奖。”小七只好耸耸肩膀说道。
大家一齐大笑起来,再次证明了小七的好人缘。
洗碗时,顾佳看到小七帮小和大人一块洗碗,顾佳开始纳闷,多多脾气也太好了吧,天天面对这么个人,还给他洗碗,简直太悲催了吧?于是小和大人欺侮多多老实的念头根深蒂固的植入了顾佳的心里,当然这是后话了。
“只是因为从小在一起,所以容忍他吗?”顾佳想想问道。
“不是容忍,那个,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算是习惯,对习惯。”小七很认真的想想了,认真的说道。
顾佳觉得很怪异,不是小七的说法,而是小七的态度,很认真的思考,认真的回答,不会敷衍这让顾佳觉得很奇怪,这个钱多多还真是怪。
“我是跟妈妈随军来的,你是从小在这儿长大。”顾佳点头表示明白,但也说明,她能理解,但不代表她也有这样的朋友,她上小学之后转学来的,在大院的朋友根本就没机会认识,最多是父亲关系好的人家的孩子熟一点,但毕竟半路出家,建立感情会比较难。同学倒是很多,只是交朋友容易,但像类似小明多多这样感情的一个也没有的。
“你是淑女,我不同,我从小就是假小子,还有人叫过我土匪,说我跑快了,不然一定是儿子。”小七呵呵的笑着。
顾佳明白小七的意思了,自己可能太过小心,于是显得跟人有距离了,而多多不同,她很容易跟人打交道,也不怕吃亏,小学时,她的人缘就很不错,跟谁都能说得上话。难怪小明那么阴沉的人也能跟她这么好了。
小和大人不知道女孩子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但他觉得似乎自己身边的氛围好像好了一点,大家竟然会他笑。这是什么意思?小和大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他为上位者太久,而到这儿,王家对他很宠爱,纵容,而小七虽然偶尔跟他捣乱之外,可是小七从来帮他把他不喜欢的任何事挡在外头,不会让他受一点的干扰。
所以这些年来,他还是和珅和大人,高高在上,就算是班主任,同学,在他看来没什么利用价值的人来说,他一向不屑一顾,没有想多交流,更不会想到要善意的微笑一下了。可是为什么别人对他这样?这让他觉得很奇妙。
“他们在干嘛?”小和大人终于有一天在看到同学们很热情的跟自己打着招呼微笑,忍不住问着身边的小七。
“打招呼,恭喜您,您的人缘终于跨进了一大步。”小七笑嘻嘻的边跟他们打招呼,边笑着对小和大人说道。
“我不需要好人缘!”小和大人低吼了一声,基本上这样他觉得自己很傻。。
“和大人不需要,但王小明需要!大人,咱们有了从头开始的机会,所以多好啊,重新交朋友,这比看古董难多了。相信我,您这回可以跟我学。”小七很得意。
“你想干嘛?”小和大人怒了。
“那个好吧,其实我不知道为什么。”小七很郁闷的老实交待。
是啊,她真的很郁闷了,因为她也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只是因为自己有了三人餐桌,然后因为她跟那些同学们开始打成一片?
也许某天自己不小心顺口说来话‘小明因为太有才华,而有点羞涩,有点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的解释,也不知道怎么就传开了。然后大家觉得小明其实是个‘外面冷淡,内心羞涩’的可爱的文艺小男生。自然都会会心一笑,对小和大人平常的酷哥样也越来越包容了!
小七可不敢跟小和大人说这个,小和大人若是知道他已经是‘新时期文艺少年’的代表,估计会打死她的。还是装做什么都不知道吧!
于是顾佳和小七的友谊就这么奠定下来了,两人行正式加上了顾佳,不过吃饭小和大人还是吃自己的两个菜,而小七和顾佳倒是能吃三个菜了,让小七非常满意。
第四十三章 初二的抉择
小七小和大人初二下学期,马上面临初三了,暑假已经事先通知,别指着放假了,老实的回学校上初三的课程,好把明年春天的时间全空出来复习,准备中考。面临初三就得抉择了,小七又面临将来怎么办的难题。
小七成绩总体来说不上不下,跟上辈子差不多,因为有小和大人的保驾护航,基本上比上辈子好一点,但有些东西定了就定了,改不掉的,比如代数。
小七好像跟代数有仇,上辈子就没学好,她永远也弄不清楚那个对数是什么意思,还有那些字母后面代表的意思,也不知道学了代数能有什么用,反正后来小七活到三十多,她也没用上。
不过几何她依然学得不错,上辈子后来学的理工,什么机械制图什么的,也都因为中学时代的几何不错,而学得出奇的好。现在回来,她几何比上辈子学得还好,什么图形她都能证明求解。
可是问题是这俩是合在一起算成绩的,运气好,数学能及格,万一不小心,就下去了。所以她也就成了班里最奇妙的所在。和大人恨铁不成钢,可是小七就没学代数的脑子,让他怎么办?连数学老师都没法子,知道不是小七不努力,而是真的没天赋。
物理、化学她承袭上辈子的惯性,学得也不错,用后世的说法是,其实小七逻辑思维不错,但没有什么想像力。其实小七也不明白,代数跟想像力有什么关系?
政治上辈子学过,小七早就掌握了如何快速记忆的方法,这个学起来对她一点也不困难,而且她常常在政治课上写自己的小说,一心二用得极为熟练。
英语因为是知道这个很重要,不然将来玩游戏都不知道人家说的啥,所以特用功。反正这个只要肯背敢说就成的事,倒真不用太有脑子,小七这辈子比上辈子心静,倒也学得不错。
而和大人也坚定的说这个很重要,将来参加拍卖会时,总得听得懂喊话吧!小七觉得自己跟小和大人没搭在一条线上,但是鉴于小和大人的淫威,她的英语跟小和大人算是齐头并进了。
语文不用说了,成绩那是相当的好,语文两大得分点,一当然是是作文,其次就是古文了;作文小七从三年级开始就没失过什么分,人家时刻掌握着时代的脉膊,写出的绝对是老师们心中的精典范文。百分百不是中文翻译,也不是后来的新概念作文,而是小七太了解后来对新概念作文的争论了,她不否认那些才子们很厉害,可是她就是一个俗人,她冒不起那个险,所以她从来就按着教案来写,坚决不会剑走偏峰,所以无论谁阅卷,她都不会失分;而古文是和大人的强项,她无形中多了个家教,想不好也难。
就这样,除了数学让小七爹妈有些忧心之外,小七其它功课的成绩其实都算是不错,而数学小和大人也跟小七爹妈说了,真没办法,小七真是努力了,所以小七爹妈觉得只要维持,直升高中应该没有问题,当然想上一中就有点困难了。
小七爹妈这么忧虑并不是因为小七,而是为了乐乐。乐乐今天要高考了,乐乐比他们少上一年小学,今年实际她才十七,但高考也没说非要十八才能考。小七就不得不面对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乐乐上大学之后,老妈要不要还像现在这么跑月票。
以乐乐的成绩上大学,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但上了大学自然就住学校了。那市区的房子就面临一个退于不退的问题。如果小七能上一中的话,这房子就不能退了,本来老爹的意思是,让小七再努力一把看看,反正房子又不花钱,就是老妈辛苦一点,但也没什么。为了孩子嘛。
而小七想的是,如果说她的成绩好,倒无所谓,可是现在这样,小七就觉得自己又不像乐乐那么优秀,让她努力一把,她倒也是愿意为父母拼这一下的,只是值得老妈这么付出吗?
小七就问小和大人,他们是留还是走?她可是有选择恐惧症的人。上辈子都是老爹帮她选择,等后来老爹不在了,她决定不选择了,闭上眼,命运指哪,她打哪。
到了这辈子,其实大多的选择都是小和大人来做,小七本来是下定决心,高中一定要逃离和大人的监控,但是过了一年多,她其实想想有和大人在的话,她的日子其实过得也挺舒服的。主要是想想,没有和大人,她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