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若洗了手进来,看贾政已经起来,抱着女儿在屋里来回走着,试图再哄她睡着。艾若拿了贾政的大衣服,轻轻的给贾政披上,说是入春了,早上还是挺凉的。
贾政还真是二十四孝老爹,穿着单衣就抱着女儿来回走着,而且他也没忘记给女儿包得严严实实的,生怕把女儿冻着。而贾政回了她一个灿烂的笑容。艾若可记仇,披衣裳归披衣裳,但昨晚的事,不代表她忘记了。
艾若自己抱过女儿,对她皱皱眉。贾瑗坚定的睁着大眼睛,坚决不肯闭眼睛。鼓着腮帮子,跟艾若对峙。艾若无奈,看看她,“要吃奶吗?”
其实此时贾瑗还有奶娘跟着,每天还有两顿奶的,不过贾瑗好像更喜欢喝羊奶,自己跟小猫一样,捧着碗喝,喝得满嘴都是。刚看了钟点,才刚五点了,她应该也饿了,艾若想给她弄点吃的。
贾瑗想想摇摇头,“不睡觉!”
“知道了,你不睡觉,就喝奶!”艾若真的无语了,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喜欢睡觉。这日子真没法过了,平时她也这样,奶娘也没说,这孩子有这毛病啊?她也不太想得起当初女儿是不是这么难带,那会好像都是老公,还有老妈在带。
贾政看看钟点,也决定起来,穿好衣裳,让人进来伺候,两人轮留洗漱,他们俩算是被贾瑗溜习惯了,现在他们都没有让贾瑗自己玩一会的想法。等都洗漱完了,贾瑗也喝了一碗温羊奶。就指着门外,她要出去。
俩口子对视一眼,现在吃早饭好像还早,于是俩口子想想,抱着贾瑗一块进园子散步去了。贾瑗开心了,在贾政的怀里还东指西指,表现得兴奋得极了,就好像没人带她出来逛园子一般。其实每天贾政都抱她出来的,贾政对女儿很无语,可是却不由自主越发的宠得不行,感情就是这样,越折磨越有,双方客客气气的,进门请安问好,只怕说有感情,也难得很了。
看贾政抱着女儿疯,其实是件很赏心悦目的事。贾政本就是帅哥一枚,不然一揭盖头,王氏也不会一下就一见倾心了。那基本上,那会就是个绣花枕头,对艾若来说一点吸引力也没有。
现在不同了,贾政有时呆萌萌的,虽然有时傻点吧,但现在立场很准了,知道孩子第一,小家第二,她虽然被排在第三,但一定比他爹妈排得前,有这点就成,所以一个阳光的帅哥抱着一个胖乎乎的小美女在春寒料峭的清晨,在清雅的花园里嬉戏,这该是多么美好的画卷,摆到哪,都赏心悦目。
艾若心情也一下子愉快起来,还摘了一朵花给贾瑗戴在耳朵边上,倒是想给她戴头上,她真没头发。胖脑袋,没几根头发,还别着一朵花,百分百的是艾若在恶搞女儿。
贾政哈哈大笑,他不敢说老婆在恶搞,但看女儿滑稽的样子,能不笑吗?
贾瑗赶紧去扒拉下来,但她也不敢把花扔地上,老娘会打手的,就算不打手,也会咬下巴,很疼的,拿在手里细细看看,左右看看,很快,给贾政戴在了头上。贾瑗没头发,可是贾政是有的,一早在自己家的园子里,贾政也没戴布帽,头发就用一根木簪固定着,贾瑗很会插,插在木簪的边边,竟然也不难看。
艾若好像记得,哪本杂书里,宋时文人也喜欢头簪花的,此时女儿给贾政戴上,贾政倒真的没有生气,因为这真的是雅事。倒不觉得女儿很恶搞。
这下,艾若和贾瑗一块拍手大笑。
贾政倒也无所谓了,突然一下子觉得什么都值了,看到妻子、女儿这么开心,女儿有花还给给自己戴,真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了。这一刻,贾政暗暗地下定决心,他要保护自己的妻女好好一直这么笑着活着。
贾瑗看贾政不生气,还笑,抱着贾政亲了大大的一口。贾政笑得更甜了,而艾若忙把脸凑过去,贾瑗也很大方的给了艾若一个大大吻,一家三口抱在一起,笑做了一团。
不经意间,艾若知道贾政把自己和女儿一块拢在他的怀中,他们三人,那一刻,是相互拥抱在一起的。艾若没有推开贾政,或者说,她那一刻,竟然舍不得推开了。她贪恋这一刻的温暖。
贾政心情更好,于是把昨晚的不愉快全忘记了,主要是,刚刚突然想明白了,自己也没有被抱着这么在园子里逛过,自己的父母和他有这种时候吗?他能想得起来的,就是不停的请安问好,逗父母开心,而不是像这样,一家人一起开心。
‘养儿方知父母恩’,他现在做了父亲,他知道为了孩子要做榜样,他在努力,现在他抱着女儿,他真的感受到,父亲原来不是止不榜样,而是真的由心底里的喜悦。
这是他捧在手心的宝贝,他想把最好的一切捧在她的面前,只为搏她一笑。自己父母也这样吗?他有点不敢确定了,想想从小到大的一切,他同时也觉得,妻子也许是对的,把孩子留在身边,这才是对的,不然,他也许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儿女这么的可爱,原来做这一切,会这么的幸福。
从这天起,贾政再没跟艾若提过什么‘养儿方知父母恩’的话了,有时他也乐意亲手给孩子做点小事,亲手照顾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感情的培养的过程。贾政因为这样,真的开始置疑父母了。
他不知道的是,他父母倒真不是不亲手带他们,而是,他的父母也是这么长大的。贵族不是一天养成的,而艾若不是贵族,她根本就没受这种训练。她是自己错过了曾经女儿长大的过程,于是她在补课,她顺便拉着贾政一块补了课,她哪知道贵族不会给孩子把尿啊!
不过因为这样,她和贾政的关系真的越来越好了。一起照顾孩子的过程,他们之间竟真的生出几许真感情了。无比真实的感受到,这是他们的孩子,这是他们的家。
当然幸福的日子一般都不会太久,荣府通知,她们可以搬家了,西边的老院子给他们收拾出来了。
贾政一脸无奈,根本不想搭理,好容易当家作主啊,凭什么,凭什么,让他回去受二茬罪啊?心里小人,咬着手巾掉眼泪,于是虎着脸出去了。
艾若只能抱着女儿过来理事,顺便过来看看房子,总不能说搬就搬,看看房子,说个章程不是。当然,典型的拖时间,总得给贾政这考生一个好心情不是,万一影响了考试,算谁的。艾若心里琢磨着,但还是着意看看房子。
荣府西边的老宅子,其实红楼的观众一定不会陌生,就是《红楼梦》里贾赦后来住的院子。装修得美仑美奂,然后在里面养各种各样小老婆的地方。
那里其实是荣府的老宅,后来有了赐第,于是扩建。但是那块地方,原来也是第一代贾源住过地方,地方并不小。后来贾赦夫妇一直在这儿住着。
等着代善分家了,长子自然要正位,表明长子的地位。所以他们夫妇就搬了出来。此时,老爷子把这儿拔给了艾若夫妇,让艾若有点恍然如梦的感觉。
贾赦终于住进了荣禧堂,《红楼梦》的悲剧还会继续吗?而这里,以后自己住了,艾若边看房子,边郁闷着。不得不说,这里是非常雅致。家具都是好料,而代善还不错,原本的摆设、古董、字画都没搬走。他们基本上是拎包入住,不当天搬家,都不好意思。当然了,这里的东西也是上了账册的,到她搬走时,这些东西,百分百的她也带不走。
101聪明人
收费章节(12点)
101聪明人
艾若想想早上贾政那样,让他马上搬过来,他一定给脸子看的,还是想想办法,拖几天吧,总得让人有个缓冲期不是。这回让他们回来是管家了,所以还真不再是借住了。于是算是他们正式的居处了,但想想贾赦在这儿住着,就没顺过,风水不会不好吧?
艾若越想越毛,心里琢磨着,要不要找人来看看,不说改格局,重新布置一个风水位总是必须的吧。别提她信天主教,信天主教,也不耽误她看房子的格局,住得舒服了,她的孩子们才能身心健康不是。贾政才能顺利考上举人不是!风水是很重要的。
抿着嘴看了半天,总算找了一个理由,不过这一个理由好像也拖不了几天,脑子动得飞快,拼命想着还有什么理由。
周瑞家的,吉祥、如意,和新提上来的春喜,夏华一块,跟在后面逛着,看奶奶这样,表明也是不满意的,一个个都不敢说话,生怕惹了奶奶不痛快。
而这宅子,其实让艾若最不满意的是邻居的问题。贾母不是被逼出了荣禧堂吗?一般人家都有西跨院,这里靠近后花园,是风景清幽的地方,一般都是家里给老人养老的地方,不然贾源夫妇当年也不会不想离开,后来还把这块地方给了贾赦他们夫妇住,因为这一块,真的是府里最漂亮的地方。
所以代善再不待见老妻,却还是把旁边的西跨院拔给了贾母。所以,现在离艾若最近的,不是贾赦夫妇,也不是住在梨香院的代善,而是倒霉的贾母。这怎么能让艾若开心得起来?
若说贾母是一墙之隔的邻居,也有点夸张。但是两座院子是挨着的,那是可以确定的。
艾若站在墙边,看着外面,再看看里面,她又不能跟红楼梦里那个二五仔贾赦似的,把与荣府相联的墙砌高、封死,切一半花园过去,自己关门过日子。
记得吗,红楼里黛玉要去看大舅舅,要坐车,让人会觉得也许贾赦住在外头,其实真不是,而是贾赦把墙砌了,封了相连的门,弄得跟别府另居一样。
所以黛玉要坐车了,你想,三百六十度,一个整圆,能不远吗?由此,让人不得不想,贾母着怎么长子了,长子明明离得这么近,还把墙封死,有什么深仇大恨啊。发人深省!所以啥事都不经想,越想越心寒。
当然,此时艾若也想把院门给封了。不过代善还在,她真没那个胆。不过,真的,离贾母这么近,她真的真的觉得,贾赦其实是对的,保持距离,才能常来常往。有这样的认知,她能不纠结吗?快纠结死了。
“奶奶这院子真好。”周瑞家的在四丫头的催促之下,只能赔着笑脸,没话找话,谁让就她是陪嫁过来,她比较有脸面呢。
不过周瑞家的倒真不觉得这房子有什么不好的,要知道,这块地方,也不她们想搬进来,就能搬进来的。若不是大爷搬到荣禧堂,这块地方轮也轮不上二爷啊。不过这话,她若敢在此时艾若这么黑的脸时说,就真白活了。
“哪好?难不成比咱们家还好?”艾若没好气的说道。
周瑞家的无语了,这能一样吗?他们家是规整的四进宅子,真和这样的假山花园房没法比。你想,公寓楼跟别墅能比吗?基本上,艾若现在住的,对国公宅第来说,也就是经济适用房,而现在拔给你们的花园别墅,你们还叽叽歪歪的,传到代善那儿,就是没事找抽了。但她是奴才,还真不敢顶嘴,陪着笑脸说道。
“看您说的,这不是跟之前那小院比吗?之前小的来过,老太爷看来也费心修整过,看看这门上的漆都是新做的,看着多喜性啊。”周瑞家的挑好的说。
艾若还真没心情看这儿的门是不是重新修过、漆过。这儿的东西严格意义上,还是荣府的,她又带不走呢。所以再好,有个屁用啊?只要等着张氏不在了,贾赦过了孝期,娶了继老婆,就算她们不想走,人家也得轰他们走。
所以她此时,又不禁回头看看门外那个院子,至于吗?要这么近,代善故意的吗?他住梨香院,离荣禧堂比较近。所以从这儿也就知道了,代善有多偏心了。本质上,代善和贾母其实一样,都是偏心到没边的主,唉!
那个邢氏进门,她们就可以走了。应该是可以走了吧?其实艾若还真的有点不敢肯定,想想,如果说,贾母那不着调的,还是给贾赦续个不着调的邢氏,她也认了,坚决不往荣府这儿粘了,实在不成,她把贾瑚,贾琏带走还不成吗?总算也对得起张氏了。
“奶奶!”周瑞家的看艾若又走神了,忙叫道。
“行了,把吉祥和如意的事办了吧!不用惊动谁,到庄子里办了,东西备得好点。”艾若懒得再多想了,只能想想让人开心的事了。可是就算看吉祥如意脸红了,春喜,夏华捉狭的笑容,也抹不去,艾若即将要跟贾母做邻居的悲哀,还是哭丧着脸。
“这不用奶奶说,小的明白。”周瑞家的笑着言道,这两丫头算是赶上好时候了,他们分出来了,是二奶奶独立操办这事,事事求全,自然丰富得多。比她那时候不可同日而语了。
不过周瑞家的也不妒忌,因为同一时间,艾若把周瑞家的两个孩子的卖身契还给他们,周瑞家的真的没有后顾之忧了。她的儿子虽然不能出来读书,考学,但是之前存的银子,可以以他的名义买下些地,从此,周家不再为仆为婢了。她的孙子说不定也能将来考个功名,她能享孙子福呢。
看出来不同了吗?赖家的同样的是放出去,却如丧家之犬,而周瑞家的只放出去两个孩子,却欣喜若狂?赖家放出去的若是一老一小,赖大夫妇还在府中掌着权,你看看他们会不会欣喜若狂!不同的只在这儿,赖家失去了饭碗,而周瑞夫妇有了前进的动力。
“你们两听着,将来有了孩子,跟跟周姐姐家一样。我不偏心。”艾若轻叹了一声,其实她是希望把身边的心腹孩子都送出去,不是为了他们好,而是为了自己。真的像赖家的那样,把府里的一切当成他们自己的,那才是悲剧。
周瑞家的点头微笑,真心的感谢艾若,吉祥如意脸跟烧着的炭一般,火红滚烫的。但心里却也充满了甜蜜,人是自己选的,去庄里成亲,避开宁府的丧事,红火的办亲事,将来有了孩子,也能脱籍出府,做自由人,想想都觉得日子有奔头了,能不甜蜜吗?
至于说为何吉祥如意此时办亲事,不用避开代化的热孝。皇家办丧事,除了皇帝和皇太后,皇后三巨头没了,全国人民要为其服丧之外,你有听过皇帝的二大爷死了,让全国人民服丧的吗?
同理可证,代化毕竟只是那府的老太爷,跟荣府能屁的关系,没见贾政试照考,而满府上下,除了外出的爷们还是一身素服外,家里的丫头婆子,哪一个又不是穿金戴银。
自己还算给代化面子,里外都是素的,不让人抓一点把柄,不过倒还真不至于为了代化,影响了吉祥和如意的婚事。当然,艾若还是为了自己,毕竟,真的那过些日子,贾政考上了,二房就真的忙了,春喜、夏华才十四岁,刚刚提起来,算是聪明,但是,还真扛不起来。所以想来想去,还是让他们赶紧嫁,然后度完蜜月,好回来安排工作。
唉,人生果然都是别人的比较完满。为什么自己这么悲催呢?贾政跟他娘这么近,那可是真孝子,那个,问题是,如果一个人,连亲爹妈都孝顺,她还能信他什么?可问题是,她怎么办,不想让贾母跟贾政太亲密,可是又不能太强硬,怎么办?
周瑞家的他们本来还挺开心的,结果一抬头,却还看艾若不时的回头看那个月亮门,她是多聪明的一个人,马上就明白了,艾若不喜欢和贾母太近,可是她却想不到,艾若想的是,如何跟贾赦一样,砌上黑漆漆的高墙,连风都不透给荣府。
“老爷吩咐了,以后他是老太爷,太太是老太太!”周瑞家的想想赔着笑脸说道。
艾若看了周瑞家的一眼,这会说这个做什么?跟她现在有什么关系?
贾母本在她心里就是老太太,不过是因为代善还在,这府里没改口罢了。现在老爷子退休了,自己给自己升了一级,要当老太爷,谁还能拦着?
“以后爷和您也是老爷、太太了!大老爷、大太太那边说是已经都改了口,小的问问太太,咱们这边也是不是改个口,爷出门也有威风。”周瑞家的笑道。
“这点事还用问,老…太爷既然吩咐了,就照办吧!”艾若摆摆手,觉得这点事还真不值得一说。
“既这样,咱们也是自成一府。老太爷不也说了,这边我们也开个门,平日里,还是跟小院一样,月亮门不许随意出入?”周瑞家的终于说到了点上。她都快急死了,怎么平时挺聪明的一个人,怎么这回怎么点都点不着。
102贵族之气
收费章节(12点)
102贵族之气
艾若真的觉得周瑞家的是人才了,看看这心思动的,明明自己想封门,不过她偏说自己的主意,还打着老太爷的招牌,果然是聪明人。
“我还替大太太管着家,这么好吗?”艾若看看周瑞家的,怎么说,她得面对的人不是贾母,而是贾政。怎么让贾政觉得,自己对贾母没一点偏见。
“您也说了,您不过是替大太太管家,平日里,二房还是二房不是。”周瑞家的笑着劝道。
“这次若还跟以前一样,二房独立支出,怕老太爷不舒坦。”艾若想想摇摇头,毕竟这回她是替张氏管家回来的,是正式搬回来,就跟以前,租贾家院子不同。以前自己采买,厨房都是独立的,吃穿用度不用荣府操心。她那是‘代’,而这回是‘替’,‘代’与‘替’之间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老太爷改了称呼,于是这府里,有大老爷、二老爷。明明住一块,还各自分灶,说出去都不好听。代善只怕也觉得不舒服,“合着你们人回来了,心却没回来。”
“小的也觉得,这回太太尴尬了些。替大太太管家,咱们一府这么多人,还得大房开支,大太太心里得多别扭啊!就跟咱们回来,是占了大太太便宜一样。到时,下人们倒也不好分,谁是主子了。”周瑞家的皱着眉,故作为难。
艾若噗的笑了,跟聪明人说话就是松快。心里有了主意,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她是不能跟《红楼梦》的贾赦一样,砌上高墙,连缝都不给贾母留一个,可是她能拉起一张无形的网,二房的人永远是二房的人,跟荣府永远没有关系。
“有空出门打听一下,看看有没有放出宫,年轻一点、规矩好点的姑姑。我想给大姐儿请回来,做教养嬷嬷。”艾若换了话题,这倒是她最近常想的,贾瑗现在天天赖他们床上,不是她抱着,就是贾政抱着,反正越这样,贾政越当她是眼珠子,就算是自己给贾瑗一个黑脸,贾政都能哭给自己看的。想想,自己虽说没打算让贾瑗进宫,可是这个时代,真养出一个小燕子,哪有脑残的五阿哥来祸害呢?真有这样的,贾瑗又不像小燕子无家无故的,到时倒霉的可全是贾氏族人不是。
当然了,艾若还真的没这么高尚的为贾氏一族思考,而是真的自己下不了手,本身的教养又不能眼看着孩子被惯得没样,于是决定用这个时代,最好的方式来教养女儿。这总不会有人说她错了吧!
“太太是想…”周瑞家的会错了意,要知道,谁不眼着沷天的富贵?一时竟惊喜起来。
“大姐的性子烈了点,我和爷又万事舍不得,怎么宠都不过。不过毕竟也是闺女,总该有人教点有用的。一言一行,从小了教起,比将来掰性子来得便宜。”艾若苦笑一下。
“也是,大姐儿将来是要嫁人的。怎么说也不能坠了咱们国公府的门第。”周瑞家的马上言道,她不管艾若说得是不是真心话,反正好话又不要钱,自然要捡那艾若顺耳的说。
“正是这话。”艾若点头,虽然想纠正一下,这儿已经只是一等将军府了,不过想想也算了,国公也好,一等将军也罢,跟贾政都没多少关系,所以也无所谓。
先她只是觉得自己不好管,现在听周瑞家的一说,倒也警醒了一些,自己不是土著,倒是脑子没这些人精明了。要在这个满是礼法的时代生存下去,出身、品格、就不能有一点的瑕疵。就算此时荣府已经是一品将军府,可是被人提起来,她们还是荣国公府。最多,人家加一个老字,说老荣国公府。所以祖宗的荣耀是一直会笼罩下去。贾瑗就不再是一个人了。
而贾家就是个没规矩的家庭,包括下人们也没规矩可言。她可不能让人将来戳了女儿的脊梁骨,说她没家教。现在,贾瑗才一岁多一点,有两个人时刻提醒,潜移默化,将来也少受很多苦。倒是越发的坚定了,要配上最优配置的决心了。可不能跟其它三春一样,连四个丫头都没配齐了,让人说他们没有大家姑娘该有的。
周瑞家的点头,想想,“太太怎么把姑太太忘了?这样的门路问姑太太身边的嬷嬷岂不便宜?”
“就是、就是,可见我也老了,这都想不到,你有空过去请嬷嬷们打听一下,挑两个好的。”艾若点头,周瑞家的喜滋滋的下去了,艾若神清气爽,两件事都解决了,她觉得自己的日子又好过了。
吃了午饭,艾若坐在张氏的房间里。就是那个她曾经天天跟贾母斗法的房间,没了贾母,感觉都不同了,让艾若都觉得神清气爽。之前是觉得贾母给了她太多的压抑,坐了一会儿,才明白,有些事是不能想的。
曾经她看过一本书里说,贾母是真正的大家闺秀,会吃,会闹,会玩,特别是对艺术的欣赏水平很高,比如请女先生到府里来说故事,马上就顺便敲打了该敲打的人;而在家里摆宴听曲时,让人不配笙竹,只用萧,清清的唱曲。
艾若虽说是南方人,可是南方大了去了,每地都有各地的地方戏曲,昆曲还真不是她能欣赏得来的。专家说啥是啥,倒不曾多想。到了这儿,真跟贾母接触了这一年多,也没多想,斗气都来不及,怎么会想到个人品味上。现在转了一圈,回来了,同一间房子,换了一个人住,果然就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