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一肚子火,经过她们这么撩拨,更是气急败坏。
“真该分家。”二婶又道,“咱们就不用整日受景氏的气了。娘,您瞧景氏母女,哪个把您放在眼里?家里下人现在都瞧着她们母女脸色行事。”
老太太想到昨日准备收拾凌青菀,结果却调不动身边的人,反而被凌青菀吓了一回,不免火上添油。
“走,找景氏去!”老太太怒道,“让她亲自去秦家,把薇娘给我接回来,否则咱们凌家就不要她那个儿媳妇!”
二婶一阵快意。
二姑奶奶和她的两个女儿煽风点火。
三婶很尴尬,想退出去,既怕得罪婆婆,又怕得罪大嫂,左右为难。
老太太一行人,风风火火到了榭园。
特别是老太太,气势汹汹的样子,让景氏和纪王妃都微微蹙眉。大家都在焦急,这个时候就不要添乱了吧?
可惜,老太太素来只顾自己痛快。
老太太进了屋子,刚刚坐下,就开始数落景氏。

第042章回护

第042章回护
老太太坐下来,开始数落景氏的不是。
数落的话,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给三姑娘的陪嫁太少了,让三姑娘去婆家丢脸。不仅仅是三姑娘叫人瞧不起,就连晋国公府也被人看不起。
景氏表情平淡,听着老太太说,没有半分恼怒。等她停歇时候,景氏才道:“秦家的聘礼,是我私吞了?”
老太太哑口。
“......他们家的聘礼,我全部换成嫁妆,给了三姑奶奶,没有私吞半个铜板,这都是有账目可查的,老太太可要瞧瞧?”景氏又道,“再说,有两位姑奶奶在先,陪嫁的良田就是那么多,难不成为了三姑奶奶破例?家里无例可循,叫往后的媳妇怎么当家?”
老太太心头一梗,这是说她不会管家呢。
她正想说什么,景氏却被她插嘴的机会,继续道:“母亲自己的私房钱,贴给姑娘做陪嫁,也是有现成的例子,这几年嫁闺女多循此例。
老太太既然疼三姑奶奶,怎么不把自己的私产拿出来,替三姑奶奶做脸?只来和我闹,有什么用?”
老太太气急,一口气堵得喘不上来。
当初老太太当家,把晋国公府的财产变成她自己的陪嫁,也是做过的。她的陪嫁薄,通过做些手脚,渐渐丰足起来。
可是八年前老太太娘家的兄弟出事,需得花钱,老太太私下里贴了娘家,花了绝大部分的陪嫁,如今她是没什么私产了。景氏早已知晓,只是不点破。
屋子里静下来。
老太太气急败坏的来,闹了个灰头土脸,半晌都梗得说不出话来。
“大舅母,您这是不孝!”程二姑娘跳出来说,对景氏道,“你这样和外祖母说话。分明就是不孝顺。我们去应天府告你!”
这孩子十三岁,有时候说话气死人。
景氏就冷笑:“二姑娘还知道孝顺?我们可没有趁着老太太病,想弄死老太太。论起孝顺。二姑娘算是头一份的。”
这就踩到了二姑奶奶和程家姊妹的痛脚。
她们也哑口无言,气得要死,却争辩不过景氏。
“......既然要去应天府告,也好。”景氏道。“就去说个明白,如今不是纪王任府尹吗?官、民都在一家人。咱们就说清楚去。”
景氏的声音有点厉,好似要喊人。
程家母女和老太太这才想起来,如今应天府府尹就是纪王,凌家的姑爷......
这还告什么?
哪怕景氏被老太太杀了。纪王也会偏袒她,给个无罪,何况景氏不曾虐待老太太。
“大嫂。您消消气!”三婶一直站在最后面,此刻才站出来。素来好脾气的景氏发火了。事情越发不好收拾,总得有个人出来做和事佬。
和事佬不好做,弄不好就要两头不是人。
三婶还是站出来了,因为家里此刻无人可用了。
“大家的心都是一样,盼着三姑奶奶好。”三婶道,“今天是拜门的大喜日子,咱们别自己伤了和气。大嫂,不如派个人去秦家催催......”
她话音刚落,有个小厮气喘吁吁跑进了榭园,噗通给景氏跪下,大声道:“大|奶奶,秦家拜门的马车已经出发了一刻钟,很快就要到昭池坊了。”
大家松了口气。
这场争端也暂时搁下了。
老太太不等景氏说什么,自顾站起身,急忙往垂花门口去。二姑奶奶等人跟上她。
三婶也跟着她们走了。
景氏暗暗舒了口气。
一直沉默的纪王妃,脸色不好看。等众人走了,纪王妃蹙眉对景氏道:“这也不是个事儿,你们应该分出去单过,跟他们牵扯什么?”
“老爷子还在呢,不好分家......”景氏无奈道,“我何尝不想去过几天清净日子?”
“呵,他还在?在不在的,又有什么不同?”纪王妃冷笑。比起继母,她更恨对她不管不问的晋国公。
景氏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让她别说气话,然后道:“走吧,去垂花门口。都这么晚,好在赶在日落之前了。这件事办妥了,往后我身上就没有大事了......”
往后孩子们的婚嫁,景氏就只管自己这房的。其他房头的孩子,她是不会伸手的。
凌青菀和赵祯也一直沉默着。
她们跟着景氏和纪王妃,去了垂花门口。
约莫等了半个时辰,三姑奶奶终于拜门了。
三姑奶奶神色尴尬,给母亲和嫂子们行礼,又给两位姐姐行礼。
“怎么才来拜门?”老太太急忙问她,“秦家是谁做主的,媳妇拜门也耽误了?”
一副要替三姑奶奶做主、找秦家讨个说法的样子。
三姑奶奶更是难堪,低垂着脑袋,不说话。
“好了,先进去再说吧。”景氏道。
整顿一番之后,凌家的女眷簇拥着三姑奶奶,去了外院的中堂。晋国公和老太太端坐正位,三姑爷和三姑奶奶下拜行礼。
凌青菀终于见到她的三姑父。
和晋国公府的其他人一样,凌青菀对这位三姑父也颇为吃惊:他眼角青肿,唇上破裂,似乎是跟谁打架了。
“这是怎么了?”二婶低声询问景氏。
景氏摇摇头。
三姑爷鼻青脸肿,肯定不是凌世薇打的。凌家的三姑奶奶,没有那么强悍。
怪不得拜门晚了,原来是秦家自己出事了。
“到底是个什么人家啊?”凌青菀不由在心里暗想。她对三姑姑的印象不差,是个温柔敦厚的女孩子,不聪明却也不傻,容貌平凡、性格平凡。
祖父也瞧见了。
但是,祖父表情平淡。似乎没看见,问也没问。祖母则很生气,准备要问的,祖父却起身离席了。
祖母只得跟着走了。
拜门礼结束之后,祖母逼问三姑姑:“姑爷是跟谁打架?你们这才新婚燕尔,他有什么气咽不下的,非要跟人起了冲突?”
“不知道。”三姑奶奶低头。半晌支吾一句。
“不知道?”祖母声音一提。“你怎么会不知道!”
“......不知道。”三姑奶奶又道。
老太太气得半死,心口隐隐作痛。这两天,受了很多气。肺都要炸了!
“姑奶奶也累了,不如先去吃些东西,早早歇了吧?”三婶趁机道。
最后,三婶把三姑奶奶带走了。
纪王妃母女、程家母女也分别回了各自的家里。
按照习俗。姑奶奶拜门,需要在娘家住一夜。但是不能和女婿同房。故而,三姑奶奶仍住在她自己的院子里,姑爷住在外院。
二叔、三叔他们,也在问三姑爷:“和谁打架?”
“什么打架?”三姑爷笑着说。“就是跌了一跤,两位兄长见笑了。”
不可能跌跤跌成那样的。
只是三姑爷支吾,二叔他们也不好逼问。
这次拜门。三姑奶奶的陪房都没有回来,陪着三姑奶奶过来的是秦家的丫鬟、婆子。所以晋国公府问不出所以然来。
三姑奶奶自己怎么也不肯多说。
幸而满身伤痕只是三姑爷,而不是三姑奶奶,大家的忧心没有那么重。
第二天,景氏一早起来安排了早膳。
早膳后,三姑爷带着三姑奶奶回了秦家,这桩事就算彻底结完了,景氏也松了口气。
“娘,我去打听打听三姑父怎么回事。”凌青城对景氏道。
景氏阻止他:“不与咱们相干......”
“没事,我有些朋友消息灵通,打听不用花钱。”凌青城笑道,“也不耽误什么功夫。”
景氏知道凌青城在外结交甚广,认识很多朋友。他们宗学里,很多人喜欢凌青城。社会上三教九流,凌青城也认识些。
“也好。”景氏道。
凌青城就出去打听了。
景氏忙完了,空闲下来,又想到凌青菀的事。
让孩子们去太原府,是外祖母多次来信要求的。京里这些孩子,很多年没有去太原了,外祖母甚是想念他们。
景氏去了安家。
她和小景氏商量:“趁着春暖花开,路上也好走,让他们兄妹去趟吧。每每给太原府去信,回信总问到孩子们......”
“那行,我翻翻黄历,看看哪天合适出行。”小景氏道,“我这边,檐儿和栋儿去;城儿跟着他们吗?”
“他不去。”景氏笑道,“不是有檐儿吗?”
小景氏笑。
这意思再明确不过了。
不过,安檐和凌青菀闹脾气,至今还没和好,小景氏也不敢打听,怕引得儿子反感。
“檐儿他......他有点倔脾气。”小景氏犹豫下,对景氏道,“我先问问他的意思,他未必肯去。不过,我定然说动他。”
景氏心头也是一黯,点点头。
晚上,安檐兄弟回家,到了小景氏跟前,小景氏就把这件事,和他们兄弟说了。
小景氏特意留意安檐的神色。
安檐冷峻的表情,倏然添了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而后,他不着痕迹敛去,很高兴的样子。
小景氏就松了口气:看看,儿子不傻嘛,知道闹脾气归闹脾气,媳妇还是要哄,要让步的。
这样才对。
小景氏生怕安檐不知退让,和凌青菀怄气下去。过日子总有磕磕碰碰的,男人会低头才过得好。
“太好了,我早就想去太原府!”安栋很激动,坐到了他母亲身边,“娘,咱们后天就启程吧。明天准备准备,来得及。”
“孩子话。”小景氏笑了,“既然是去看外祖母,定然要带些东西......”
“你不要去。”安檐突然道。
他这话,让安栋和小景氏都微愣,惊讶看着他。
“你不要去!”安檐重复一遍,对安栋道,“下次你单独去,这次你不要去。”
小景氏顿时就明白了安檐的意思,不由笑起来。
安栋被他哥哥的话和母亲的笑,弄得一头雾水,愣愣反问:“为何?”
***

第043章回京

第043章回京(第二更求米分红票~~)
“干嘛不让我去?”安栋很失望。
他满心想着去太原府玩。京城附近,都玩腻了,没什么新鲜玩物。
而且,安栋觊觎安檐的鞠杖,也想去太原府打一根。这样,打球的时候他就有得显摆了。
安檐表情不变,神态冷峻,看着安栋道:“没有不让你去。下次你愿意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这次不行......”
说罢,他走了出去,神态倨傲,不容置喙。
安栋愣住。
直到安檐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安栋才回神,问他母亲:“娘,二哥他怎么了,干嘛不让我去太原府?”
小景氏笑起来,轻轻拍了下小儿子的手,道:“你改日再去。”
安栋只差跳起来:“不行,我要去!我很久没有出门了,在宗学里也没有缺席,先生夸我连对有了进步。难不成这些白费了?”
他读书是为了讨好父母,免得父母拘束他玩乐。
辛苦念了好几个月的书,最后发现还是不能出去,岂不晦气?安栋是无论如何也要去的。
“......你听话!”小景氏道,“你二哥不喜欢你和菀儿太近,你又不知道轻重,总惹得他生气,何苦来?让他和菀儿姐弟去,你莫要搀和。”
安栋一下子就明白了。
安檐常为了凌青菀和安栋生气,安栋是知道的。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他二哥着实太过于小气,没有男人的气度。
安栋没有自己心爱的女子,不能明白他二哥的心情。故而时常故意捉弄他,就是不听他的话,照样和凌青菀很亲近。
他没有恶意。
“娘,二哥真的要娶菀儿啦?”安栋蹙眉道,“可是我也喜欢菀儿啊。她嫁给我二哥,以后就是我二嫂,不能陪我玩了。”
虽然安栋早就知道这件事。可是尚未发生。他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如今快要成真了,安栋就感觉不太适应。
安栋是真心把凌青菀当亲妹妹。
亲妹妹和嫂子不同的。
在嫂子跟前,怎么也要注意些。不能跟妹妹一样亲热。想到唯一的妹妹就要没了,安栋也挺不舒服的。
“姨母干嘛不把菀儿给我?”安栋委屈道,“难道我不好吗,我不疼菀儿吗?”
他爱玩。有些时候分不清男女情分和兄妹情分。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
小景氏好笑。
“不可胡闹!”小景氏警告他。“平素口无遮掩,年纪还小倒也没人计较。如今一日日大了,且不可再如此。要不然,旁人要说你轻浮。”
小景氏一直把安栋视为孩童。三个儿子。只有安栋是从小在小景氏身边长大的,所以格外疼爱他,总以为他长不大。
安栋瘪嘴。
“我不惹二哥。让我去太原府吧娘?”安栋生气之余,发现自己最在意的不是凌青菀嫁给谁。而是他到底能不能去太原。
不让他去?
那怎么成?
“不成。”小景氏板起脸孔,“这次听你二哥的,你改日再去!”
“同样是儿子,您怎么偏袒二哥?”安栋叫起来,“二哥不让我去,无非就是看不惯我和菀儿好。明明是他没理,娘却帮他?这个家里,还有道理可言?”
他几乎跳脚。
“什么道理?”宣平侯安肃正巧进来,听到了这句话,笑着问道,“谁不讲理?”
“我娘和二哥。”安栋告状,“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
“你娘和你二哥怎么惹你了?说给我听听,我评评理。”安肃笑道。
小景氏就瞪了眼安栋,道:“别胡搅蛮缠。你爹爹刚下朝,累得很,你先去玩。否则,别说太原府,就是京城也不让你出去。”
小景氏素来就不是口雌心软的,安栋有点怕她。
故而,他满腹委屈退了出去。
安肃瞧着有趣,等安栋走了,问小景氏:“什么太原府?太原府那边来信了吗?”
“没有。”小景氏解释道,“去年不是说,让孩子们去太原府,探望我母亲吗?我姐姐今天来说,想近日安排孩子去。”
“这是好事。”安肃道,“老三闹什么?”
“檐儿嘛,他不让栋儿去。”小景氏笑道,“檐儿那孩子,像个锯了嘴的葫芦,倒是霸道得很。平常也看不出来,他什么都无所谓,唯独在意马球和菀儿。”
“咦,听说菀儿又生病了?”提到凌青菀,安肃的注意力立马转移到了她身上,也不问安檐的事,只顾问凌青菀,“好了吗?”
“没事了。”小景氏道。
安肃叹了口气,说:“菀儿这孩子,近来怎么多灾多难的?还是早些和你姐姐商量,让她过门。咱们家人多,不像晋国公府,人少福薄......”
“也急不得。”小景氏笑道,“自然要等城儿先娶亲,再嫁菀儿。我姐姐也想赶紧,今年先把城儿的婚事定下。明年端午前后,菀儿就可以出阁。”
安肃算了算,明年端午前后,还有一年多。
也是挺漫长的。
“咱们家院子大,常接菀儿过来住住,你姐姐也是乐意的。”
安肃道。
小景氏则道:“我是不忍心。菀儿常伴左右,我姐姐也解了些清苦。哪怕嫁过来了,她也少不得常回娘家住,等将来城儿和桐儿都成家立业,儿女成群,我姐姐才会好些......”
安肃一想也对。
他就不再多说什么,只叮嘱小景氏,去看望凌青菀。假如孩子想吃什么、想玩什么,买了送去。
夫妻俩说了一会儿闲话,小景氏给安肃更衣。服侍他净面。
安肃突然想到什么,对小景氏道:“周又麟即将回京,这几天就要到了。他和檐儿要好,你告诉檐儿一声。”
周又麟,是汝宁长公主的独子。曾经他和安檐都在宗学里,周又麟很照顾安檐。
他比安檐大三岁,今年二十二。
三年前。他的未婚妻卢玉在出嫁前一日死在宫里,还发现怀着三个月的孩子。妻儿陨落,让周又麟受了很大的刺激。
虽然这件事瞒了下来。没几个人知道,也无人议论。周又麟却受不了,请求去边疆戍守,远离京师。
汝宁长公主原本是不愿意的。结果周又麟跟疯了似的,整日胡言乱语。长公主害怕,这才同意他远走他乡。
如今,已三年整!
“他要回来了?”小景氏嘀咕,“那.......他回来了。朝廷如何安置他?是在侍卫司,还是在殿前司?”
安檐在侍卫司任职,不出几年。肯定会做到指挥使,侍卫司的最高将领。
假如周又麟也在侍卫司。他可能会挡了安檐的前途。小景氏慈母心肠,第一件事就是担心儿子的前途。
“暂时不会安置。”安肃道,“你放心,官家当初就说过了,侍卫司的指挥使,必然是檐儿的。只是檐儿还小,不足以服众。到时候,周又麟在侍卫司又能如何?不可能越过檐儿去......”
“谁知道呢,他到底是长公主的儿子。”小景氏道。
“檐儿还是我安肃的儿子呢!”安肃语气倏然转为严肃。
小景氏咳了咳,不好再说什么。
晚些时候,小景氏派人,去把周又麟即将到京的话,告诉了安檐。
安檐次日就去了汝宁长公主府,打听情况,看看周又麟到底哪一天回京。
得到的消息是,周又麟最晚三月十五到京。
“娘,我们去太原的时间,出行安排在三月底吧。”安檐回家,对他母亲道,“又麟回来,我要和他叙叙旧。长公主说,她要宴请亲朋,热闹一番。”
“我同你姨母商量商量......”小景氏道,“也要看你姨母那边的安排。”
安檐颔首。
当天,小景氏就提了些补品等物,去晋国公府看景氏和凌青菀。
凌青菀在翻医书。
“看医书入迷了?”小景氏没有打扰她,只是笑着对景氏道,“她还真学会了些,竟有十分的奇才。”
“她厉害着呢。”景氏不由自豪,“上次她乳娘的儿子,人都僵了,就是她治好救活的。她回来,不动声色简单说了说,我也没怎么在意。
今天上午,庄子上的管事来禀事,说起了葛大承。人都僵死,全庄子上的人都看到了。结果,一碗药下肚,人就活过来了,现在十里八乡都知道晋国公府的二姑娘是个活菩萨。
他们还要给她立生祠,祭拜她。我说了不可,折孩子的寿。她最近身体总是不好。”
小景氏听得津津有味,临了才赞叹道:“这样厉害?”也很是欣慰的样子。
姊妹俩说话,小景氏也把安檐不让安栋去太原府的话,说给了景氏听。
两人都笑得要死。
安檐的痴性,叫人感动。景氏听罢,越发满意安檐这个女婿,心里更加坚定了。
然后,又说起去太原府的时间。
说到出行的日辰,自然也要提到汝宁长公主的独子周又麟。
“哎哟,那孩子回京了?”景氏道。
知道隐情的,提到周又麟,都带着几分同情。若不是那场意外,他现在娶得娇妻,长子两岁了......
真是可怜。
“是啊。”小景氏道,“檐儿跟他要好。他们好些年没见,自然要叙旧,檐儿要往后推迟几日再去太原府。”
“无妨的。”景氏道,“咱们去太原府,又不是什么急事,推迟就推迟几日,檐儿自己的事要紧。”
小景氏告辞之后,凌青城回府。
他去打听三姑父的事,也没有眉目。
“不知道三姑父是怎么回事。”凌青城对她母亲道,“我去打听了,听说是他们自己府里打闹,不是和外人......”
景氏蹙眉,道:“秦家兄弟之间,失和到了如此地步?”
“不知道,秦家的事,不好探听。”凌青城道,“娘,我会再留意的,一旦有事就告诉您。”
景氏点点头。
这些事,凌青菀都不知情。她不清楚三姑姑婆家到底怎么了,也不知道即将是安檐单独陪着她和她四弟去太原府。
过年的时候,母亲问四弟,要不要去从军,四弟拒绝去舅舅军中,想去大表兄那边。
而大表兄军中,也不是能自己做主的,不好带他。母亲也舍不得四弟去信阳。
所以,四弟至今还在闲逛,依旧逃课、贪玩、打架,他的丫鬟和乳娘每天都要到处找他,母亲和先生们仍对他毫无办法。
这次去太原府,他仍是有几分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