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愤怒的不只是宋义的优柔寡断,其实还有那个别有用心的芈心同志。之前,芈心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项羽不愿北上,主动要求和刘邦一起西进击秦,报秦国杀伯父项梁血仇。可是芈心与几个老臣交换意见后,一致得出决定:项羽残虐,曾坑杀过襄城全城父母,不宜西进。刘邦仁厚,咸阳城正处在胡二世水深火热的煎熬中,或许刘邦能给他们带来福音,还是让他去吧。
好了,有好处就只给刘邦,我想出头你就说要开会讨论,你任命宋义为上将军时跟谁开过会,又跟谁交换过意见?现在宋义牢牢控制我,还美其名曰救赵。救赵就救赵,为什么一个多月过去了还一点动静都没有,这难道不是故意拖延时间,让我后刘邦入关中封不了王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芈心该死,宋义该死,一切挡我路者统统该死!
于是,项羽带着满腔的怒火,冲进了大将军的帐篷里,他对宋义说道:将军如此消极怠战是不行的,赵国都快被秦军逼疯了,如果我们现在引兵渡过黄河,诸侯与赵军里应外合,秦军一定顶不住攻击!
宋义一听,当即就被项羽的莽撞激怒了,他指着项羽冷笑道:你懂个屁。秦赵相争,秦胜兵则疲,我就乘其疲惫的时候打过去。秦败则国无救,我就击鼓西征一举灭了秦朝。小朋友,这招就叫以逸待劳,坐收渔翁之利,懂不?冲锋斩敌,我不如你;运筹帷幄,你不如我。你还是回去吧,以后别再跟我唧唧歪歪。
宋义把项羽打发走后,立即在军中颁布了一条铁令:凡是贪婪凶狠,桀骜不驯,不服从命令者,杀无赦。
很显然,这条律令就是冲着项羽来的。在宋义看来,只有铁律才能让项羽变乖,他的伯父项梁就是狂傲自大,不听劝才送命的,楚国不能因为项羽再次断送了未来。
项羽终于看清楚了宋义的嘴脸,只要楚军中有姓宋的一天,姓项的就别想有出头之日。在这个黑暗的时代,不在反抗中奋起,就在反抗中灭亡。宋义,你天生是一块绊脚石,上天还欠我一个杀你的机会,我就再多忍你一会儿,你就等着挨刀吧。
天气越来越冷,宋义还在作莫名的空想和等待,这等待就像北来的寒风,吹得露野的战士们心里一阵阵地寒冷。然而在这个冰冷的冬天,宋义一点也感觉不到人世的苍凉,他准备遣送儿子宋襄去齐国当丞相,临行之前,甚至不顾领导形象大摆宴席为宋襄饯行。
与此同时,喜宴帐外,冷冷的天上正下着寒彻入骨的大雨。项羽和战士们一起忍受着冰雨的打击,苍茫的旷野中仿佛响着那首我们所熟悉的《冰雨》: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
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
这真是一个无情的打击,将军帐暖玉生烟,战士风雨缩成鸡。将领美酒陪佳人,我等挨冻受饥为了谁,难道就是为了你宋义头上那顶不知天高地厚的冠军之帽吗?老天爷啊,你不要再唱冰雨歌了,再唱我就要发飚了。
雨,却不听使唤地冰冷地拍;心,却是那般莫名地绞痛,项羽终于爆发了。
项羽站在风雨中,仿佛一具巨大的凹凸有形的浮雕,他昂起高贵的头颅,指着宋义那暖融融的军帐对将士们说道:我们出来本是联合赵国打秦国,但宋义却自以为是久留不前,还说什么以逸待劳,坐收渔翁之利。狗屁!现在秦军这么强大,赵国肯定顶不住他们的进攻。秦军打败了赵国,会更加强大,又何来疲惫一说?我的伯父刚刚打了败仗,楚怀王把楚国全部军队交给宋义,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他却没半点危机感。如今天寒地冻,军队缺食短衣,他不去救赵取粮,却还有心思为儿子大摆宴席,这样的人该死啊!
项羽的一席话说到了全军将士的心坎上了。是啊,宋义就像一条毒蛇,不拔掉他的毒牙,他们就只有继续被北风吹。宋义多留一天,将士就多受一天苦,今日不杀宋义,亡楚必宋。
好!刀已磨亮,剑亦拔出,由不得楚怀王了。杀!
杀将夺权,项羽不是第一次干了。这次杀宋义比上次杀殷通显得更加从容和老练,十一月的一天早上,宋义召集诸将开早会。宋义正准备发话,项羽嘣的一声像只凶猛的老虎扑到宋义面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剑光一闪,宋义的头颅像一个猪头般被项羽砍下了。
空气都仿佛要窒息了,诸将个个呆若木鸡,仿若做梦一般。然而这一切都是真的,项羽提着宋义的头颅对诸将说:大家不必惊慌,宋义与齐国相谋反楚,楚怀王秘密派我来干掉他!
这真是个好借口。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无论是谁,只要被当权者扣上谋反大帽,必死无疑。但项羽给宋义安的这罪名并非胡编乱扣,当初项梁费多少力气向齐国请兵打章邯,田荣死不答应,如今宋义才做上将军几天,儿子就能去齐国当丞相,那肯定是宋义与田荣不知达成了什么密不告人的协议,这不是谋反罪是什么?
诸将全被项羽威服,没有一个敢说话。这时,当初吴中豪杰拥戴项梁为会稽郡守的一幕又重演了,只见诸将全部站起来拥护项羽道,当初扶持楚怀王上台的,是您项将军一家人做的,如今诛杀乱臣贼子也是很应该的。上将军已杀,请项将军当我们头儿统领全军。
项羽露出了胜利的笑,他要的正是这句动听之话。
但是有一个问题请注意,项羽,不是因为别人拥护你,你就能当上将军的,要想合法坐上这个位置,还必须另外一个人点头并且签字同意了才行,这个人当然是楚国名义上的领导楚怀王同志。在没有得到楚怀王正式答复之前,项羽只能暂时自称代理上将军,也就是所谓的假将军。
但项羽现在顾不上那么多,砍掉宋义后,下一个目标是把宋义的儿子宋襄连根拔掉。于是他立即派兵追杀宋襄,好险,杀手一直追到齐国境内才把宋襄追上,可怜的宋襄连齐国相印还没碰着就被人家一刀送上了天。
人生几多事,皆由盛事转哀事。人生就像一个圆圈,宋义从无中来,像只嘤嗡的苍蝇在项羽面前趾高气扬转了一圈,被项羽那只苍蝇拍一拍又归于无。除掉后患,项羽终于可以放心地办理他的上将军转正手续了。
楚国的军权重又落回项氏家庭手里,不管你楚怀王同意不同意,项羽是一定要名正言顺地坐上大将军这个宝座的,如果胆敢不依,那只有两个字:换人。再说了,楚国贵族后裔不只是你芈心一个,只要项羽愿意,找出一万个像你这样的人来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项羽这招也叫耍流氓。他耍的就是流氓,你耍了我一回,难道我就耍不得你吗?
于是,项羽准备派人去叫楚怀王下诏书。被派去的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传说中的流氓大亨桓楚先生。此桓楚亦是当初殷通企图通过项梁寻找共同举事的桓楚,当初殷通看得起桓楚,就是因为桓楚是个闻名吴中的大流氓,项羽要耍流氓,当然要派真流氓去耍,真流氓就非桓楚莫属了。
果然,桓楚人一到,他还没怎么耍流氓,楚怀王就哭了,他只好封项羽为真将军。
世界多可笑,人生真如戏,刚刚台上坐的,如今台下哭;刚刚台下闹的,如今台上笑。楚怀王你还是认赌服输,乖乖地把那顶傀儡帽子戴上去吧。人家抬得起你,也踩得死你,这个冬天有点冷,或许那顶难看的帽子还能够给你带来一丝丝的暖意。
事实上,当楚怀王重新做回傀儡,他头顶上不但没有一丝暖意,反而感觉到全身有一股透心的阴凉。这种阴凉之气,来自于项羽的眼神和表情,这就好像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圈,唐僧一念咒,孙悟空就只有满地滚。
然而,项羽是唐僧吗?当然不是。项羽不是唐僧,芈心当然也不是什么孙悟空,前面等着芈心的将是一条通往地狱的黑暗之路!
【三、史上最牛武将是怎样炼成的】
十二月,项羽干掉宋义后,大刀阔斧地向巨鹿挺进。但是,诸侯们看到项羽,并没有掌声雷动表示欢迎,而是以一种奇特的眼光看着他。项羽一看到诸侯们畏战的模样就开始冷笑,战场如考场,你们是想考考我的勇气吗,既然如此,我就打一仗给你们看看,让你们知道我这新任楚国大将军不是白当的。
项羽之所以还能笑得出来,凭的不是胆勇,而是自信。他自信,是因为他看出章邯和王离这两只庞然大物,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捣中他们的软肋,他们必死无疑。
秦军的软肋,正是章邯为王离修的输粮用的甬道。项羽认为,王离的力量之源来自于这条粮道,只要切断粮道,他们就成了无米下锅的饿兵,那么王离就只有被动和挨打的份了。退一万步来说,章邯大军就算倾巢出动为王离守护粮道,可是甬道那么长,他能守得住吗?这种境地,其实只要楚军骚扰他,章邯不但守不住甬道,甚至还分散兵力,成为楚军的攻击目标。
项羽首先派出两名马仔冲上阵去探路,这两名马仔正是人贩子英布和蒲将军。蒲将军不知其名,也不知为何只留下一个姓。项羽给英布和蒲将军二万兵,这两万兵不是去打炊夫王离,而是直接去捣王离那条命根子——甬道。两个烂仔搞建设不行,搞破坏还是绰绰有余,他们横冲直砍,一下子就断了王离的粮道。
果然不出项羽所料,楚军一切断甬道,章邯就分兵守护和修理。然而英布天生是个破坏大王,章邯修东墙,他就拆西墙;你修西墙,他就拆东墙。章邯头都大了,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应付不了楚军这两个捣蛋分子。
此时,项羽闻听英布破坏顺利,立即率军渡过黄河。军队刚登岸,项羽就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命令全军把所有船只凿沉,瓦瓦罐罐也全扔到黄河里,只许士兵带三天干粮。
很显然,项羽这招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三天之内,如果不击败王离,结局就只有一个死字。
巨鹿城外,项羽陈兵列阵,士兵们全都神色庄严地仰望着他。他顶天立地,神情悲壮,家仇国恨像风雨雷电般在他英雄的胸膛里激荡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在这个荒谬的时代里,抗争是唯一的出路。王离,你爷爷灭我爷爷,今天我爷爷的孙子也要灭你爷爷的孙子!
项羽准备痛击王离时,在巨鹿城外屯兵的各路诸侯有十来个军营,然而项羽不要诸侯一个兵,也不给任何诸侯打一个招呼,独自带着敢死队就冲出去了。
战争的意义在于为生命的尊严和光荣的梦想而战,在死亡面前,羊可能会变成狼,猛兽也可能变成任人宰割的羊。楚军气壮如山,喊杀之声惊天动地,他们如恶狼入羊群,以一当十,一狼追着十羊咬,十狼围着百羊撕,秦军一时哀号遍野,血流成河。
项羽前后与秦军大战九个回合,章邯抵挡不住,只得率军后退。这时一直作壁上观的诸侯们,有如大梦初醒,纷纷率军助战,而王离军就像一头笨重的大象,被群狼四处攻击和撕咬。
王离军,曾经是秦始皇消灭六国,北击匈奴,无往而不胜的铁军。但是此战过后,大秦的光荣和梦想将不复存在,巨鹿之战,王离二十几万大军全部覆没,王离被俘,以项羽为首的诸侯军赢得彻底胜利。
击败王离后,项羽在将军帐下召见各路诸侯。项羽高高地坐在将坛上,高傲地俯视着芸芸众生,当诸侯们走到楚军军营大门外时,无人不手脚发软,全都跪在了地上,把头贴到地面,匍匐着爬到了项羽面前磕头高呼:
将军万岁,万万岁!
在诸侯的拥护下,项羽从楚军上将军一跃当上了诸侯上将军,统率各路诸侯。
这时,张耳和赵王歇足足被围困了三个来月,他们终于走出了围城。感谢项羽和诸侯同志,你们又再次让我呼吸到城外新鲜的空气,是你们,又给了我们一次重生的机会。然而请注意,在感谢名单中,陈馀并没有被列其中,恰恰相反,张耳一见到陈馀,就劈头盖脸地骂道:你为什么不救我?
陈馀:谁说我不救您,我这不是救您来了吗?
张耳:放屁,如果不是项大将军先打过来,你还不是继续在一边凉快着,看我被活活烤死?
陈馀:大哥不要说得那么难听,我按兵不动不正是等待机会为您报仇吗?
张耳:我问你,我派张黡、陈泽来找你,他们哪去了?
陈馀:他们死了。
张耳:死了?他们是怎么死的?
陈馀:我给他们五千兵去救您,没想到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
张耳:鬼才相信你的话。你是不是把他们给杀了?
陈馀:我对天发誓,那是绝对没有的事。他们真的是为您战死了!
张耳:我更不信!你肯定是把他们俩给杀了!
张耳和陈馀立即吵了起来。一个说你杀了人,一个说没杀,争来争去互不相让。就在这时,陈馀突然内急,他实在忍不住了,干脆把将军印解下来丢给张耳,愤怒地说道:你以为我忍辱负重,就是为了你这颗将军印吗?既然你不信任,那我现在就还给你了!
说完,陈馀直冲茅厕而去。
陈馀愤怒也是有其道理的。当时你张耳被围之时,你儿子不也在场吗,他不也没去救你吗?你不去骂他不孝不义,凭什么只骂我陈馀一个?
看来,陈馀愤怒是真的,但他还将军印却是假的,他出此动作,不过就是想吓唬吓唬张耳。他料定,凭着他们多年的感情,张耳不会做出夺掉兄弟将军印的蠢事来。
陈馀你想得太美了,当张耳被王离围得差点儿跳楼自杀时,你死活不救,作为兄弟,你这叫忘义;作为将军,你这叫渎职,难道你不应该辞职而去吗?
就在这时,还没等张耳发话,有一个好事的门客凑上来对他说了一句话。正是这句话立即改变了张耳和陈馀的命运,使他们彻底决裂,从此走向敌对之路。
门客这样对张耳说道: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既然将军印都落到你手里了,就应该收下,不然,反天不祥!
好一个反天不祥!陈馀,既然你昨日不仁,就怪我今天不义!张耳当即把将军印佩上,跳出门去把陈馀的部队全部收编了下来。
一泡屎尿功夫后,陈馀走到大厅,却发现人去楼空,陈馀这下子明白了,张耳假戏真做,果然是要把他扫地出门。好呀你个张耳,亏老子辛辛苦苦救你出城,你连个谢字没有,不但要辱骂我,还要夺我将军印,兄弟做到这份上,咱们就走着瞧吧。
瞧就瞧吧,谁怕谁哟!
【四、章邯叛秦】
项羽干掉王离后,休整军队与章邯对峙,暂时不战。然而,王离战败的消息已传到了朝廷,狗皇帝秦二世闻听秦军战败,大发雷霆,他连夜派人前来骂章邯道:大秦几十万大军,竟然连个小小的赵国都拿不下,你们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章邯一听就郁闷了,真是站着说话不怕腰酸。你皇帝整天在后宫喝酒泡妞,都不了解实际情况,战争又不像街头斗殴,不是人多就能打赢。当初我打败周章、陈胜及项梁,你连个奖状都不发给我,一打败仗你就骂东骂西,这是什么道理嘛!
章邯满腹牢骚,但也无可奈何。没办法,打工的就是这样,领导眼里总是看不到你的好,却总是看到你的差劲之处。干得好真不如混得好,赵高在宫里凭着一张舌头就高升直上,我在外面拼死拼活的还要时时挨骂,真是同人不同命。
实践证明,发牢骚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天下谁人不知,嬴胡亥是个只爱听好消息,不爱听坏新闻的人,如果章邯再不拼命,下一个被斩首的就是他了。
为了让秦二世了解前线战况的特殊性,章邯只好派秘书长司马欣回朝廷汇报工作。司马欣,秦朝官员,除此之外,诸多情况不详。当初,秦二世派两名政府大员前来辅助章邯打击陈胜,司马欣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位为董翳。
算起来,司马欣离开咸阳城已有一年半载了。这一年多来,他只知在前线卖命,根本就不知道秦宫里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赵高联合李斯整死蒙恬兄弟后,李斯又被赵高整得家破人亡,三族被屠。其次,赵高凭着一条巧如弹簧的舌头,把学生嬴胡亥搞得服服帖帖,言听必从,正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也。
对司马欣来说,朝廷里谁整谁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牵扯到他,以此保住饭碗和一条小命就得了。所以他现在唯一关心的是,赶快见到赵高本人,以便向他通报北方战况。于是司马欣就向秦宫走去,告诉守门人说要见赵丞相。然而,守门人跑了一趟,又回来告诉司马欣:请你稍等,赵丞相在宫里正忙得不可开交呢。
司马欣只好在宫外稍候,可是,一候就是三天过去了。
这就很奇怪了,我司马欣不是回来探亲的,更不是来行贿受赂的。北方战场瞬息万变,你赵丞相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腾出时间来商讨事情呀,不然等人家打进咸阳城来了,大家都只好喝西北风去了。
于是,赵高久不见客,让司马欣顿然见疑。司马欣毕竟是在咸阳城混过的,凭着官场经验和生存的本能,他仿佛嗅出一丝不祥的气息。于是,他派人四处刺探情报,一打听这才知道,原来赵高正在酝酿一场阴谋,那就是准备谋害司马欣。
赵高这招就叫杀人灭口,推辞责任。这主要是因为嬴胡亥不喜欢听坏消息,每次听到战败,不是砍掉败将脑袋,就是责怪丞相。在赵高看来,要想保住丞相之位,只能报喜,不许报忧,既然司马欣是报忧而来,你不死,难道要叫我赵高去死吗?
再不逃就来不及了,司马欣拔腿就往城外跑,又带着等候在城外的随行队伍立即向北逃亡。果然,司马欣前面刚逃,赵高后头就派人追来了,不过他还是成功地逃脱了赵高的追杀。
司马欣之所以能逃掉,不是因为他跑得快,而是他多留了一个心眼,不走故道另择他路逃亡,赵高沿着故道狂追,于是扑了个空。
真险啊,幸亏多学了两招防身之术,不然就成了赵高的一盘菜。司马欣一回到章邯处,就对章邯哭诉:如果我不是逃得快,早就成为赵高的刀下鬼了。现在朝廷被赵高掌控,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今天我们如果战胜了,他肯定嫉妒您;如果战败了,则必死无疑。战是死不战也是死,将军您要考虑清楚啊。
章邯看着司马欣,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他的胸膛之内仿佛有千层浪在汹涌澎湃,赵高实在太让他寒心了,狗日的太监,仗是我打的,功劳是你拿的,现在我有点闪失,你就想拿我开刀,我章邯到底哪点对不起你了?
一事未平,又来一事。这时,章邯收到了一封意外的劝降信,来信人不是项羽,而是下岗将军陈馀。陈馀被张耳炒掉后,没有另找工作,而是带着一帮兄弟游荡江湖以打鱼为生,正所谓人在江湖心系诸侯,于是给章邯写了这封信。
不得不说,陈馀这劝降信写得太有才了,连章邯都不得不服他三分,所以我把它摆出来,以飨读者:
章老弟呀,你知不知目前形势对你极度不利。战国时秦国大将白起南征北战,赵国四十万兵被他打趴在地上,从此再也不敢跟秦国叫板。然而白起如此功高之人,后来竟然被赐死。还有蒙恬将军兄弟,北击匈奴,开山填谷,修筑万里长城,却被人活活地砍杀。
你知道白起和蒙恬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惨忍的地步吗?那是因为他们功劳太大,皇上无法酬报,所以只好找个借口把他们干掉。你当将军也快有三年了吧,三年来在你手上死亡的士兵也不止十万了吧。可是你没发现吗,你打来打去反秦的诸侯却越来越多,你这不是在做无用功吗?
你再回头想想,赵高是拍马屁升上丞相之位的,他现在发现你顶不住了,又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用法子把你干掉重新换将军,以此推辞责任。而你长期在外征战,却不知道朝廷内部已危机重重,所以现在才落得有功被杀,没功也被杀的窘样。
地球人都知道秦朝灭亡那是迟早的事,你却还一个人在外苦苦为朝廷卖命,难道不觉得悲哀吗?你为什么不反戈一击,与诸侯结盟一起打回咸阳杀了赵高,这样你不但可以报仇,还可以被封为王。你自己说说,那样比起你即将趴在砧板上被腰斩,妻子被杀,哪样会好一点呢?
章邯看完,心里不由对陈馀升起一股敬意。与其说这是一封劝降书,倒不如说是一封救命书,陈馀就是有水平呀,分析问题入情入理,晓以利害,无不令人佩服。
章邯开始动摇了。我将心儿对明月,奈何明月向沟渠。胡亥皇上,不好意思了,是你那个赵老师逼我反的,那我就不得不反了。
于是章邯派人秘密去跟项羽谈判,你猜人家项羽怎么做的?谈判可以,仗还要再打。打你就是让你刻骨铭心,打你是让你不要漫天要价,打你就是要告诉你,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项羽兵分两路,一路以蒲将军带兵日夜渡过黄河,从侧面进攻,一路是以项羽为主力军从正面穷追猛打。这一打真让章邯有苦说不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我明明都认输了你还要打。
章邯不得不再次派人去跟项羽说,我都向您求饶了,求求您不要再打了好吗?
项羽冷笑,当初你杀我伯父项梁时,眼睛都不眨一下,不打你教我如何出得了心头这口恶气,打你狗日的,求饶了也要打。
这一幕就像是在放电影:章邯一个劲地求饶,项羽一个劲地打。我打打打,打得你鬼哭狼嚎,打得你六亲不认,不把你脸打得像车祸现场不罢休。
这一战,项羽打得太解气了,他不但把章邯彻底打趴,还让他本有的声威越发壮大。最后,项羽打累了,也解恨了,那就休战吧。于是项羽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他对谋士们说道:我们粮食不多了,不能再打了,不如接受章邯投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