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放心,我是必不会让她如愿的…”她眼里闪过一丝精光:“不过你这个姐姐,去岁落水之后就转了性子,也不知是不是知道了什么…”想到这里,她心里一紧,又赶紧安慰自己:那件事情做的隐秘,连成了精的老太君都未察觉,那个小丫头万不可能知道的…
她定了定神,又到:“如今老太君以为咱们打压她,处处提点防备,暂时不能动她了…”
如婳急道:“如何能不动她!您看她现在愈发大胆了,今日和如书那小贱人一唱一和,几句话便把小库房收了去,母亲您还要纵着她么?”
薛林氏也担忧到:“是啊,那小库房里的东西,可算不上是完璧归赵,当初咱们…你可要想清楚,若是她改日真的拉着你盘账…”
薛氏眉毛一扬,冷笑道:“我谅她也不敢!”她语气严厉,吓得如婳都一缩。
薛氏转了转眼睛,又到:“若是她真敢拉我盘账,我自有办法让他无福消受这些东西,我只怕她按下不说,反而真成了日后的心腹之患…”
她目光如利剑般看着沁园的方向,似乎要穿透层层院墙,戳在如筝身上。
此时的沁园,却是一片欢腾,崔妈妈忙着给崔氏的灵位上了一炷香,又欢喜地看着如筝:
“太好了,小姐,如今夫人的嫁妆重回您手上,奴婢们再也不用担心夫人…”后面的话,她隐去未说,如筝却懂了,笑着点点头:
“其实我也是防患于未然,总钥匙在祖母手里,我量她也不敢太造次。”
崔氏点点头到:“是这个理,若是一直由老太君管着,倒也无妨,只怕老太君年事已高…”说着她又轻轻自打了个嘴巴:“呸呸,看我说的,老太君慈和如同菩萨,自然是长命百岁的!”
如筝笑着拉住她手:“奶娘不必如此,我都知道,你是欢喜过头了。”
旁边夏鱼也陪着笑:“是啊,小姐,您说咱们要不要趁热打铁,和夫人把账算一算?”说着,她露出一个鄙夷的神色:“奴婢想着,夫人库房里的不少好东西,恐怕都让静园那位给…”她压低了声音:“小姐,光奴婢看到的,就有好几次呢,虞妈妈带人,偷偷打开库房…”
听到此处,如筝却皱起眉头,轻轻按在她嘴上,摇摇头:“此话不可再提起,库房也不可盘点。”她看了看旁边的浣纱,使了个眼色,浣纱会意走到屋外守着。
如筝又到:“如今我们大获全胜,静园那位却被逼到了翻脸的边缘,若是此时咱们不松一松,以她的性子,必然是要整治咱们的,到时候反倒不美,反正现在库房也到手,到时候咱们把锁头里外一换,着人看好了,不再让她占便宜就是了!”说完,她又转向崔妈妈:“奶娘,此事您和浣纱要仔细叮嘱所有的丫鬟婆子,切不可露出得意之色,更不可多说少道,尤其是不能提起曾看虞妈妈出入小库房之事,您可省得?”
崔妈妈仔细应了,看着如筝笑到:“小姐如今,愈发像夫人了,事事未雨绸缪,再没人能害小姐了。”
如筝听她拿自己和母亲相比,也感到了几丝骄傲,却又马上压下:“那却未必…其实她若来打压我,我到放心了,只怕她按兵不动,却是最可怖的…”
天色渐晚,薛林氏拉了薛瑜道别离去,如婳颓丧的坐在桌边,眼眶红红的看着薛氏。
薛氏扫了她一眼,叹道:“看看你成什么样子,自己想要就努力去争啊,难道以我教你的那些,还拢不来个毛头小子的心么?”
如婳眼眶更红了,泪水摇摇欲坠:“我想用也得有机会啊,眼见林如筝就及笄了,我和子澈哥哥统共也没见过几面,他肯定要让林如筝给抢去了…您又说丢开不管…”
薛氏看她又哭的花容失色,心里也是一阵心疼:“好了,别哭了!”
她抬头,看看外院的方向:“我说暂时不动她,并不是真的不动,而是要从根本上打垮她,让她无暇自顾,你也就无后顾之忧了。”
听了她的话,如婳猛抬头问到:“如何才能打到她的根本?”
薛氏笑了一下,唇角隐在花窗的阴影里,显得有些扭曲:“那要看,她最在乎的是什么,最宝贝的,是谁了…”
当晚,老太君留了宋氏母女在慈园住下,如筝则安排着丫头们提前将宋氏的行李收拾好,以便转天一早动身,待都忙完已近亥时,如筝沐浴完毕,穿了纱质的中衣坐在床上,任值夜的浣纱慢慢为自己拆散头发。
如筝打了个哈欠,笑到:“大伯父一家来了,还真是热闹呢,可惜这就要走了。”
浣纱也笑了:“是啊,大夫人回来一趟,我看整个院子都似添了三分生气,连老太君都整天笑呵呵地呢。”
如筝点了点头,又思索了一下问到:“这几日,我特地带你在大伯母跟前伺候,你可看出什么没有?”
浣纱替她把头发松松拢好,笑到:“奴婢明白小姐是要奴婢多看多想,便在意了一下,似乎夫人对大夫人很是忌惮,而老太君却对大房特别的亲厚…”
如筝点点头,靠坐在床头:“正是如此,可我让她们打听了许久,都不知个中缘由,又不能直接问大伯母…”
浣纱笑着将檀木梳子放好,关上妆盒,又回到如筝身边:“奴婢知道您一直打听此事,私下想着既然涉及到老太君的好恶,那老太君身边的两位老嬷嬷或许知道,便想办法套了韩嬷嬷的话儿…”
如筝喜得一下坐起来:“浣纱,你可真是我的好丫头!”说完拉着她的手坐在自己身边:“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浣纱看她高兴的样子,也甜甜的笑了:“小姐,奴婢可不敢当,奴婢想着,大概也是韩嬷嬷觉得应该让您知道,才告诉奴婢的,此事说来话长,奴婢服侍您睡了,再慢慢告诉您可好?”
如筝点点头,兴致勃勃地躺下,浣纱也拿了薄被铺好,坐在如筝床边脚踏上,开口说道:
“奴婢那日试探着叹了句老太君对大夫人真好,韩嬷嬷便笑着说:‘若是你早生十年,亲眼看到当年大夫人和二夫人在老太君膝下承欢尽孝的样子,那才叫和乐融融呢。’”浣纱顿了顿,说道:“后来韩嬷嬷便告诉奴婢,老太君对大房亲厚,是从大老爷小时候便开始的,当年老太君初嫁入侯府,三年无所出,无奈便把自己身边贴身的大丫环张氏开了脸,做了通房,不久张氏有孕,又抬了妾室,张氏姨奶奶对老太君忠心耿耿,十月怀胎生下了大老爷,二话不说便将大老爷交给老太君抚养,自己也依旧住在老太君院子里服侍,说来也怪,老太君抚养了大老爷不到半年,自己便有了喜,十个月后又为老侯爷添了一个嫡子,便是现在的侯爷,老侯爷和老太君很高兴,认为是大老爷带来的福气,故而一直很看重大老爷,所有吃穿用度都和侯爷一致,大老爷也争气,比侯爷还要早一年参加科举,一举便中了二甲第五名。”说到这儿浣纱在脚踏上挪动了一下,如筝若有所思的嗯了一声,问到:“那大伯母呢?”
浣纱笑到:“小姐别忙,奴婢这就要说到大夫人了。”她买了个关子笑到:“说起来,大夫人还是大老爷自己向老侯爷求来的呢…”
听到此处,如筝的眼睛更亮了:“哦?怎么说?”
浣纱笑了一下,接着说道:“韩嬷嬷告诉奴婢,当年大老爷一心苦读,不愿早早成亲,中进士之后,年龄就稍微大些了,还耽误着侯爷的亲事,老侯爷虽然着急,却一时也没有合适人选,又不想随便凑合,便耽搁了,没想到有一天,大老爷自己跑到老侯爷和老太君跟前跪了,说要求娶当时的御史大夫宋大人家的嫡长女宋悯,老侯爷当时吓了一跳,那宋大人虽然官位不高,只是三品,却是当时的言官清流领袖,家风一直严谨,大老爷再好,却也担了个庶子的名头,可看自家长子好容易动了心,便也不问三七二十一,硬着头皮前去提亲,那宋大人也未一口回绝,只是提出要见大老爷,老侯爷便二次带了大老爷前去拜访,没想到宋大人和大老爷一番长谈,当即拍板定下了亲事…”
如筝惊得又坐了起来:“却是为何?!”
浣纱笑到:“奴婢也奇怪呢,问到韩嬷嬷时,她老人家只说连老太君也不知道,只是欢天喜地的给大老爷操办了婚事,为了迁就宋大人的门第,还破例给张姨奶奶升了贵妾,只是韩嬷嬷说,当时老太君问老侯爷时,正是自己在房里伺候,她记得老侯爷说他也听不懂自家儿子和老丈人打的什么机锋,只记得宋大人最后说了一句‘此子乃贵府芝兰玉树是也’就这句,还是老侯爷使劲儿记才记住的呢!”
听了她的话,如筝总算明白了长房一家得自家祖母青眼的原因,也更加了解了自己这位大伯父,不禁对自己亲近大房的决定感到庆幸,躺倒笑到:“真是天赐良缘啊~”
浣纱伸手给她掖好被子:“是啊,而且大老爷为人端方,一心扑在公务上面,这么多年就只有大夫人一人,老太君出身凌家,不爱那些妻妾相斗之事,自然更喜欢长房一家的家风,奴婢琢磨着,恐怕是因为老太君的宠爱,加上大夫人本身为人端肃,才让静园那位夫人十分忌惮的吧…”
如筝思索着点点头,浣纱看她有点困了,便起身熄了烛火,躺倒脚踏上:“小姐,大夫人看着就是真心爱怜您的,只可惜离得太远了…”
如筝笑了一下,没有说话,在浣纱逐渐平稳的呼吸声中,她迷迷糊糊地想着:远么?很快就要不远了呢…
37却婚(一)
过了六月底,天气日渐炎热,侥是如筝体寒耐热,也整天恹恹的,除了每日到慈园请安,偶尔到静园请安,便是坐在自己院子阴凉的堂屋里品着汤水看书或做点女红,因春日宴上已暴露了琴技,又在护国寺听了那曲《梅花》,勾起了她前世抚琴的兴致,索性让崔妈妈随便买了个桐木筝,每日抚琴修身养性,反倒没让人寻了什么错处去。
小库房的一切打点好之后,如筝在崔妈妈陪同下去看过一次,才明白当初崔氏出嫁,搬空了崔府一半的说法并非虚言,看着那些瓷器玉器,珍珠宝石,如筝真的是大开眼界,光是上好的锦缎就堆了几个大箱子,只可惜时间长了,很多鲜亮的料子都有些褪色,如筝蹲□抚摸着那些曾经光彩照人的锦缎,叹道:“可惜了这些好料子…”
崔妈妈笑着掺起她:“小姐,别心疼了,夫人早就知道绸缎之类不宜久存,大部分都已经做了衣服或是送了人情了,这只是剩下的一小部分,再说,也不是所有料子都这样啊…”
她神秘地笑笑,拉着如筝走到一口小箱子前面:“幸亏这箱子当时放的深,表面上又不起眼,没有被那位发现,否则也留不到现在了…”说着她走上前,打开箱子。
一瞬间,如筝以为自己看到的是一箱珠宝金银,定睛看时,才发现竟然是一箱七彩的纱绢,颜色鲜亮色泽变幻,如同宝石一样反射着窗外的阳光,耀的人眼花缭乱。
“这是什么?!”如筝叹息到:“天下还有这样的布匹么?”
崔妈妈笑到:“这叫落霞纱,是当年东边鲛夷国上供的贡品,据传说是海里的鲛人所织,其实不过是谣传而已,但因其质地轻盈,色泽鲜亮,而且不同于普通的布匹,即使久存也不会褪色,被咱们大盛朝视为宝物,这些还是当年兰陵崔氏声名显赫之时积存下的,十年前鲛夷国被东夷吞并,这落霞纱的织法散佚于战火,如今这样的布匹,即使是皇家也不多了。”
如筝看着箱子里美丽的落霞纱,遥想着把它们做成衣物穿在身上的样子,不禁心向往之,看了看那小小的一箱,又有点舍不得:
“这么珍贵的东西,又不容易坏,还是好好存起来吧。”她笑着看看崔妈妈。
崔妈妈点点头:“奴婢也是这么想的,不如等小姐出嫁时,当嫁妆带到夫家去!”经过上次如筝的嗔怪,她已经不把国公府常常挂着口上,但心里想的其实还是那个地方。
如筝听了她的话,心里一沉,面上淡淡的应了一声,心里却在感叹,若是这样盼着她嫁个好人家的奶娘,知道自己决意终身不嫁,会不会伤心愤怒?
出了库房,如筝抬头看看渐渐沉下的夕阳,一面感叹外家和母亲留给自己的这一大笔财富,一边谋划着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母亲的嫁妆虽然丰厚,但能动用的现银并不多,若想保自己和身边人一世无忧,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
转天一早,如筝刚从慈园请安回来,就看到留在院子里的秋雁冲自己笑着招手:
“小姐,二少爷来了。”
如筝喜地一扬眉,快步走进堂屋,只见如柏正坐在桌子后,端着茶碗对着一堆点心皱眉。
看他一脸严肃的样子,如筝禁不住笑了一下说道:“这位书生,从我家点心上看到论语,还是大学了?”
如柏抬头,喜道:“姐…”看她戏谑眼神,又尴尬笑笑:“秋雁这丫头,还把我当小孩子呢,拿了一堆甜点心来给我吃,我哪儿吃的下!”说着品了口茶。
如筝笑到:“你总不来我这里,她们怎么知道你的口味,看样子是还没吃饭呢?我让她们给你下碗银丝面去?”
被她一说,如柏也觉得有点饿了,便应了一声,如筝扬声唤入秋雁,吩咐了一番,又让她撤了点心,才上下打量了如柏一番,到:“今日怎么有空一大早来我这里?”
如柏笑着揉了揉空空的胃,放下茶碗:“本来今日父亲休沐,叫了杉弟和我去晨读,没想到一篇文章还没背完,前头便传话儿说是国公府世子爷带着二公子来访,父亲就带我们去拜见了,看世子爷似有话说,又让我们先退下,我觉得奇怪,特意走的慢了些,听到他们似乎在说‘太子爷’‘恭王殿下’什么的,也没敢多听,就出来了。”
此时,秋雁端了一大海碗热腾腾的银丝鲜虾青笋面进来,把面放在如柏面前,又递上乌木筷子,如柏笑着接了,赶紧吃了两口,叹了一声又到:“杉弟自回了荷香小筑用早饭,我想着大厨房这时候恐怕已经收了,便到你这里来寻吃的,现在看来,果然是来对了!”说着又挑起一大箸面,自吃的津津有味。
如筝爱怜的看着他,心疼他攻书不易,也为他的用功而骄傲,仔细想了想他刚刚说过的话,心里突然一沉,问到:“柏儿,你刚刚说,苏世伯是带着二世兄一起来的?”
如柏点了点头,咽下嘴里的面才说道:“是啊,是带着百川世兄一起来的。”
听了他的话,如筝心里七上八下,前世便是差不多此时,苏府来人提了亲,她本以为今生自己对苏百川冷淡,便能推迟或者避过这门亲事…
她不敢再往下想,勉强压下心思,看着如柏吃完面,姐弟俩又聊了几句,如柏便回了西书房读书,如筝则暗劝自己不要多想,走到琴案前,心不在焉地练着那曲《梅花》。
刚刚过了辰时,浣纱快步走到她身边,略带紧张地叫了一声“小姐”,如筝刚刚沉下心练到佳处,手下没停,点头示意她接着说。
浣纱离近了几分:“小姐,前面来传信,说是侯爷让您到东书房议事。”
她一言出口,如筝心头巨震,手一抖,琴弦便“铮”地应声而断,把浣纱也吓了一大跳。
如筝站起身,勉强笑笑:“来人有没有说,父亲召我所为何事?”
浣纱摇摇头,如筝叹了口气:“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看着浣纱不解的眼神,她强自笑了一下:“罢了,给我梳妆吧。”
如筝简单地梳了装,带了帏帽,缓缓向东书房走去。
一路上,她暗自思忖:没想到自己对苏百川的冷淡并没有改变前世命运的走向,自己的策略是不是错了?她本以为像苏百川那样高傲的人,不会对一个屡次对自己表示出冷淡和回避的女子感兴趣,自己也尽量做到少在他面前露面,不过想想两家的关系,此事的确不是她们这些小儿女自己的心思能够左右的。
如今,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总之是绝不能再嫁入国公府!
她这样对自己斩钉截铁地说着,迈步走入了东书房大门。
一进东书房,便见定远侯林承恩端坐在书案后,手上拿着一本公文在看,如筝不由得暗叹:虽然自己这位父亲对儿女亲情狠心凉薄,于公务上到的确是位能臣,不然也不会青云直上,四十出头便坐到吏部尚书的位子。
这样想着,她忙摘下帷帽,小步走上前,恭恭敬敬地福□:“女儿见过父亲大人,父亲万福。”
林承恩抬头看了她一眼,放下手中公文:“嗯,近日可好。”
如筝知道他不过是随口一说,何曾真正关心自己冷暖,心里冷笑一声,面上却恭顺喜悦:“是,一切都好,多谢父亲关心。”
林承恩打量了她几眼,沉声道:“听你母亲说,小库房已经交给你了?”
如筝心里一顿,他这一句话含着多层意思,却无疑是在敲打自己,她略思忖了一下,才缓缓说道:“是,是祖母和母亲说,想要让女儿也历练一二,故将小库房交给女儿打理了。”
她说的谦恭又滴水不漏,林侯却似乎并不满意,皱眉道:“既是你母亲属意交予你打理,你便用心管好把,不过切不可任意妄为。”
如筝知道他这是在提点自己不能私自动用崔氏的嫁妆,想想他居然不顾世家大族约定俗成的规矩,还在打自己母亲嫁妆的主意,心里又冷了几分,脸上却一片诚惶诚恐之色:“女儿谨遵父亲训示,女儿如今也只是开了库房打扫除虫,不敢妄动里面的东西,请父亲放心。”
林侯这才点点头哼了一声,又到:“只是洒扫,没有细细登记造册么?”
如筝心里一紧,知道这才是他真正想要说的,无非是薛氏又吹了什么枕边风,怕自己趁机讹诈她之类,当下福身说到:“是,女儿并未对小库房之物登记造册,女儿想着,母亲是最公正细致不过的,既然女儿是从母亲手里接过小库房,便也不必担心物品散失之类,只好好管理门禁,谨防走水便可,至于登记造册…不知父亲大人的意思是不是年深日久,怕下人们手脚不净,还是清点一下为好?”她几句撇清了自己,又将话头扔回给了林侯,抬头恭敬地看着他,果然见他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
林承恩咳了一声,肃容到:“那倒不必,你自管好就是。”
如筝笑着应了,便垂首立在一边,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标准大家闺秀的样子。
林承恩打量了自家嫡长女几眼,仍是觉得她不如如婳美貌,那沉静端庄,胸有成竹的样子像极了自己的亡妻崔氏,便又添了几分不顺眼,当下心里叹了一声,还是开口道:
“刚刚国公府苏世子来访,对我说有意为他家嫡长子苏百川求娶你为妻,问我意下如何,我觉得这门亲事门当户对,甚为合宜,如今告诉你一声,你心里也有个数,不日,恐怕媒人便要上门了。”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听了他的话,如筝心里还是如同被冷箭刺中,不由得在袖里攥紧了双手,她施施然下拜,抬头直视着林侯:“不知此事,父亲与母亲商议了没有?”
林侯见她这样问,先是愣了一下,才到:“婚姻大事,我之后自然会同她商量,现下只是问问你的意思。”
如筝看着林侯十分端正,官威十足的脸庞,完全无法将他和“爹爹”一词联系起来,想想自己自儿时起,也的确没有叫过他爹爹,每每只是恭敬地行礼,恭敬地称他“父亲”。
她知道,若他真的将自己视为掌上明珠,按照大盛朝世家的惯例,只要自己说一个“不”字,他虽然失望却也必然会为自己推了这门亲事,至少也要好言相劝,但自己,又何尝会有这样的好命呢,他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只要于他仕途有利,莫说是国公府,就是远嫁边关,自己也不会有权利说一个“不”字的。
但能不能放在一边,如筝此时却不想继续逆来顺受,她福□,沉稳却坚定地说到:“这门亲事,女儿不愿,求父亲向苏府说明,请世子爷另谋高门闺秀。”说完,她起身,抬头看着林承恩,默然不语。
林承恩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怀疑,似乎不敢相信自己这个一向顺从的长女居然会在这样的大事上拂逆自己的意思,继而似乎明白了她是真真切切地说出了“不愿”二字,当即双眉一挑,拍案喝到:“放肆,婚姻大事也是你姑娘家可以自专的么?”
如筝心里冷笑,面色却是一片平静:“婚姻大事,女儿不敢自专,女儿只是回答父亲刚刚的问话,请父亲体恤女儿心情,代女儿向苏府推辞,女儿是恳求父亲成全,父亲为何以为女儿是自作主张?”
林侯听她言辞犀利,内心怒火更盛:“还说不是自作主张,你这样拂逆亲长,还妄逞口舌狡辩,便是不孝!”
如筝见他随便就将不孝的罪名安在自己身上,心中既愤怒又凄凉,当下双膝跪地:“女儿惶恐,女儿不敢拂逆父亲,只是女儿实在不愿嫁入国公府,不愿嫁给苏世兄,求父亲念在女儿一向恭敬柔顺,念在我死去的娘亲份上,成全女儿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