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杜爹嗫嗫地说芽儿今天认了干爷爷,这两天还要住在干爷爷家里的时候,杜爷爷立马怒了,刚才还在心里还琢磨着宝贝孙女怎么还没过过来,以前可是一进院子就冲进来喊自己的。听杜爹这么一说,怒了,噼里啪啦的一阵教训,吓得杜爹、杜妈、浩宇、皓轩四口人一声不敢吭,老老实实的站着,这可是家里的太上皇呢,太上皇发火,只有听着的份。
杜爷爷从杜爹不跟他商量就说认亲戚,到没经过他同意就把芽儿“送人”,再到随便就把芽儿放到别人家,一件件的开始训,每一件事都不和杜爷爷的心意。
当然把芽儿“送人”的说法,是杜爷爷自己理解的。因为芽儿认的是干爷爷,在杜爷爷看来就相当于别人分走了自己一半的孙女,老头心里就不高兴了,芽儿以后就不光叫自己爷爷了,心里能舒坦吗。尤其是这个当爹的竟然把芽儿放到刚认的干爷爷家里,杜老头怎么能放心,万一把乖孙女拐走怎么办,小孙女又是人见人爱的,谁见着都想领到自己家里去呢。
杜奶奶则考虑的是,芽儿第一次住别人家,会不会认床,睡得舒不舒服,会不会冻着,吃不吃的惯她干爷爷家里的饭。再说了儿媳妇平时都是细心的很,怎么这次孩子都没有带换洗的衣服,就把孩子扔在那里了,自己怎么能放得下心来。
小叔和张泽远也是有些担心芽儿,毕竟那干爷爷也是刚刚认的,觉得杜爹这件事办的太不令人满意了,故而也没有人替杜爹说说情。江海四兄弟则想着,好不容易才来外婆家住几天,还没有来得及领着芽儿好好的玩呢,芽儿就被大舅送到别人家里住了,这会见杜爹挨骂,心里竟然有点幸灾乐祸,看大舅下次还敢不敢让芽儿住别人家,害的他们都没法亲到可爱的小妹妹了。
杜爷爷训了半个多点,心里的火气才消了一些,也知道这个大儿子一直是大大咧咧的,心又软的很,再一看大儿媳妇也乖乖的站着听训呢,也就不再好意思继续训下去,杜爹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对杜妈这个儿媳妇,杜爷爷一直是比较满意的,既孝顺老人,又关爱孩子,人也勤快,对杜爹的几个兄弟姊妹也都照顾的很,很有长嫂的风范,而且从来不斤斤计较,跟邻居村民们相处的都好。所以杜爷爷虽然对自己的儿子、女儿和孙子、外孙们严厉的很,对杜妈倒是比较和气。杜爹也因为有了杜妈这个好媳妇,平时少挨了不少骂。
杜奶奶早早的就做好了晚饭,等杜爷爷训完杜爹一家人才开始吃饭。几个小子看着那几瓶罐头眼馋的很,还没有吃过那个罐头是什么味呢。几个人眼巴巴的瞅着罐头,小模样那叫一个可怜兮兮,杜奶奶看的也有些心疼,就大方的同意让他们开一瓶尝尝。吃到了浓郁香甜的水果罐头,乐的几个小子直到睡觉的时候嘴巴都没有合上。
吃饭的时候,见几个小子吃罐头吃的欢,大人们都是一口都没有舍得吃。小叔自认为自己长大了,不能跟侄子外甥们抢吃的了,也是一口没夹,虽然前两年没少干跟侄子们抢饭的事。杜妈一直把这个年纪最小的小叔子当成自家孩子看,年纪跟自己大儿子差不多,实在是看不过那几个皮小子抢来抢去的,直接用勺子给小叔舀了一勺子,让他尝上一尝,要不然一会连渣都剩不下。
至于剩下的那三瓶罐头,杜奶奶都收了起来,想着到时候让几个外孙捎回家去,两个闺女一家一瓶,让怀孕的闺女们也都尝一尝,至于剩下的那一瓶,就让大儿媳妇过年的时候给亲家捎过去。
吃饭的时候,杜爹又把今天认亲的经过详详细细的跟大伙讲了一遍。一家人也都了解了李清源家的情况,也了解李清源两口的心情,对杜爹的做法倒是没有再继续批评,大伙都知道杜爹别看着长得五大三粗的,却是一家人里心最软的。
虽然是理解杜爹的做法,杜奶奶仍免不了唠叨两声,芽儿长这么大,可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从来没有在外面住过呢。老太太就担心小芽儿吃不好,睡不好的。这时杜爹、杜妈两个人才想起来芽儿压根就没有带换洗的衣服。虽说乡下孩子几天、十几天不换洗衣服是常有的事,但他们可都知道芽儿从小就爱干净,外面的厚衣服还好一些,里面穿的小衣服两三天就要换下来洗一洗的,连两个儿子在芽儿的影响下都比村里的孩子干净的多。虽然担心,但是也不好明天就大喇喇的去把芽儿接回来啊,算了,还是等两天再说吧。
饭后,六个男孩子拿着那个罐头瓶去了他们自己的屋子。听浩宇、皓轩说的罐头水如何如何比罐头都好吃,罐头他们都尝过了,确实好吃很,比新鲜的果子还好吃。所以哥几个吃晚饭的时候都没有舍得喝里面的罐头水,准备回炕上慢慢喝,细细的尝一尝是不是真的比罐头都好吃呢。至于他们品尝的结果如何,没有人特意去问他们。但是,据说这天晚上,罐头瓶可是被他们涮了两三次。
那边,小叔也拉着张泽远去了他的屋子,现在他可正自学高中一年级的课本呢,但上面他可有好多问题都不明白呢。以前张大哥没来清河湾的时候,自己每次都被这些不明白的问题憋得难受,村里的社员都是大老粗,也不知道问谁。张大哥一来,倒是解决了自己的难题了。这么有学问的人一定不能放过,而且无论什么问题张大哥都能给自己讲的清清楚楚,是自己最佩服的人了。现在张泽远在小叔心中的位置已经超过杜爹,快赶上杜爷爷了。
村里的另外几个小老师也时不时的来问张泽远问题。他们现在可都是村里的小老师呢,要是不抓紧学习,解答不了村里那群小学生的问题,到时候可就丢人了。所以几个小老师,每个人都劲头十足的学习着呢。现在有了免费的老师,他们可不会放过的。
杜爹、杜妈见人都各忙各的事去了,才把王奶奶送的其他东西都拿出来给杜爷爷、杜奶奶他们看。老两口明显也被王奶奶他们送的东西吓一跳,这些东西可都是老物件,值钱的很呐。杜奶奶又听杜妈把李清源老两口的态度细细的描述一番,知道对方确实是重视这门亲戚的,也就放下心来。
杜爷爷也想着下次杜爹他们再去县城的时候,就给对方多捎一些米面、鸡蛋什么的,也是自家的一分心意,这年头这些东西可比钱有用的多。
布票什么的杜奶奶自己收了起来,剩下的那些东西就让杜妈自己收着,放好,藏的严实一点。还不忘让杜妈再叮嘱叮嘱两个孙子别到处乱说,省的惹了祸。杜妈也考虑到了这些,早想着这些东西等闺女回来了,都让闺女放到她的宝贝里,那里才是真正的安全呢。至于两个儿子,在来家的路上已经叮嘱了好几次了。现在那俩个傻小子上了几天学,倒是比以前长了不少心眼,也知道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自己倒是是能放心的。嗯,耳坠和手表都是不能随便带的,一会要藏好,将来也能给芽儿当陪嫁呢,手表如果没有票可是买不到的,杜妈美滋滋的想。不得不说,杜妈,你想得实在是太远了,你们家芽儿才四岁。
李爷爷家的“违禁物品”
这顿晚饭吃的,虽然是一边云淡风轻、风和日丽,一边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但吃过晚饭两处的人却都不约而同的忙活开了。
清河湾,杜妈收拾好碗筷回到房间,就打开放在炕尾的柜子,把上次芽儿送给自己用小手绢包着的金手镯拿出来,里面还有一副银耳坠,是当年杜妈结婚的时候芽儿外婆送她的压箱底,这些年一直放着呢。杜妈把珍珠耳坠跟这些东西放在一起,用手绢包好,又重新放到柜子的最里面,将来这些东西都留给儿媳妇和芽儿。
县城李爷爷家,三人吃过晚饭,李爷爷跟王奶奶也忙活开了。两人掀起来炕上的被子,把炕上的木板揭开,原来竟然是假炕,炕里竟然是暗藏乾坤。假炕里面放着两个大箱子,箱子里都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各种大头著作,线状珍本,外国文学和一些字画卷轴。老两口一样样的挨个检查,每一本都有着他们美好的回忆,还有一些还是家人拼死保留下来的,他们实在是不舍得毁掉这些书籍。
以前只有他们老两口的时候还好说,不被搜走最好,真被人发现了,挨批就挨批吧,他们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但是现在他们有了乖孙女,刚刚才开始享受这难得的天伦之乐,如果这些东西被发现,就会毁掉他们来之不易的幸福,他们不愿承担这样的后果。
最后,老两口还是把外国文学、那些可能会被视为是“封、资、修”(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书籍都一一挑了出来,最后两柜子的书只剩下区区二十几本是安全的。
坐在凳子上的芽儿,看着老两口的动作,有些好奇,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爷爷,奶奶你们为什么要挑这些书出来。今天那些人就烧了好些书呢,爷爷奶奶赶紧的把这些都藏好吧,要是让他们知道了也会烧掉的”。
李清源、王雅芝倒是十分好奇芽儿竟然对今天的事情明白的那么彻底,“爷爷奶奶把这些书挑出来,一会咱们在家里偷偷的毁掉,要不然被那些人知道的话,他们也回来爷爷奶奶家里捣乱的,到时候爷爷奶奶就见不到小芽儿了”。老两口十分舍不得那些书籍,那可是他们收藏多年的心血呢,谁都不舍得毁掉自己的心血,但是他们却只能这么做。经历过纷飞的战火、经历过生离死别,两位老人把一切都看透了,人只有好好活着才有希望,其他的相比而言都不那么重要了。这些书籍相对现在的平静和幸福,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芽儿一听李爷爷王奶奶竟然要亲自毁掉这么多的书籍,自然也是十分不舍得。而且从老两口的微红的眼眶也能猜得到他们也是万分不舍多的。
“爷爷奶奶,不要烧掉这些书,我们村子里的孩子想看书还看不到的。你们要是害怕被人发现的话,要不就等爹来的时候把这些书都藏到我们家里吧,我和爹保证不让别人知道。而且我们那里偏僻的很,那些红卫兵都不去我们那里的”,芽儿建议到,心里想着到时候把这些书籍都放到空间里,等文革结束后在再给李爷爷他们。
老两口听了芽儿的话,眼前也是一亮,但是很快就黯淡下来。虽说十分心疼这些书,但是也不能给芽儿一家带来危险。虽说清河湾可能比较偏僻,相对县城安全一些,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这些书给芽儿家里惹了祸,自己俩人还不得内疚死。
“不行,芽儿。这些书要是万一被人发现,你们家也会像今天你见到的那两位叔叔、婶婶一样”,老两口十分坚持,下定决心,宁肯自己亲自毁掉,也不愿意承担被发现的后果。
“要不等爹来接我的时候,跟爹商量一下,好不好。我们那里到处都是山,要是怕放在家里不安全,我就让爹偷偷的藏到山里。这样的话,就是被人发现了,人家也不知道是咱们家的。爷爷奶奶,你们就等爹来了,再商量商量好不好”,芽儿开始对李爷爷他们撒娇,晃着他们的胳膊不撒手。
其实,李清源和王雅芝何尝舍得毁掉这些东西呢,有一点法子都想试一试。“好吧,等芽儿爹来喽,咱们再商量商量”,老两口把挑出来的危险书籍都集中在一起,重新放到箱子里。外面书柜上只剩下*主席语录,*选集之类的安全的书了。
那些很可能“封、资、修”的书籍暂时就这么放着,俩人又从柜子底下拖出来一个四四方方的大皮箱子,箱子还用一个铜锁锁着。王雅芝从脖子上掏出一根红绳,红绳上刷着一个小钥匙。箱子打开后,芽儿也十分好奇,不由自主的往里面看了看。里面有四五个小木匣子,另外的就是用牛皮纸包的四四方方的,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两位老人对箱子里的东西,感情明显更深,眼泪都在眼里打转。王雅芝打开一个匣子,里面装了五六块芽儿巴掌大小的玉佩,还有十几个小的玉石挂件。个个色泽纯净通透,质地细腻,明显是以前的老物件了。王雅芝从里面挑了一个翡翠玉佛给芽儿挂到脖子上,“这是唯一的一块暖玉,冬暖夏凉,最适合小女孩带了,这是奶奶给芽儿的礼物,芽儿要记得放在衣服里面带着,知道吗”。
“嗯,芽儿知道了,谢谢奶奶”,啪叽一口亲在王奶奶脸上,这是老人的一份心意,她不会拒绝。自己空间里也有很多类似的东西呢,就是不敢带啊,决定了,等文革结束后,到时候一天换一块,轮着带,芽儿暴发户似的想着。
剩下的几个匣子里都是各种金银首饰,而用牛皮纸包的四四方方的东西竟然是十几块金砖,块块都用巴掌大小。李爷爷,王奶奶当时的家境肯定不错,芽儿心里想。
“哎,这些都是爷爷奶奶的祖辈传下来的,爷爷奶奶从国外回来的时候家人已经都不在了,最后只从院子里挖出来这些东西,这也是给我们唯一的念想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保住这些东西。如果能保住的话,将来这些东西爷爷、奶奶都留给芽儿,将来给芽儿当陪嫁好不好”,王奶奶拿起匣子里的东西,充满了怀念,很多首饰都是母亲曾经带过的,现在还依稀能感觉到母亲的味道,唯一遗憾的是没能见到家人的最后一面。
人与人的缘分说来真的是很奇怪,现在老两口拿出这些东西来的时候,一点都没有担心芽儿一家会不会告密,竟然就这么毫无缘故的相信了他们,相信了实际上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当然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芽儿一家确实值得他们相信。其实他们俩都是十分小心谨慎的人,这也是他们平平安安到现在的原因。老两口以后想起来的时候也是十分不解,当时是怎么就毫不犹豫的相信了芽儿一家呢。
收拾好这些东西之后,三人用热水轮流泡了泡脚,泡的那叫一个舒服。芽儿白嫩嫩的脚丫子,胖乎乎,就像小猪蹄子似的,看的王奶奶恨不得咬上一口,痒的芽儿在炕上直打滚,李爷爷也跟老顽童似的,跟着闹腾,闹了大半夜才关灯睡觉。
关灯,是的,是关掉电灯。据李爷爷讲现在县城里基本上都是通电的,虽然经常由于电力不足电压不稳而停电。不过今天比较给面子,电压一直比较稳定。看到久违的电灯泡,芽儿心里想啥时候清河湾也能通电就好了,忽明忽暗的煤油灯实在是太伤眼睛。
第二天早上,太阳都出来了,三人才起床。李爷爷也顾不得洗漱,赶紧的去找同事老张,让他替自己上两天的班。好不容易才让芽儿在这里住几天,他可不愿意继续去上班。到时候自己把这几天的工资补给老张,估计他肯定也乐意。
两刻钟的工夫,李爷爷美滋滋的回来了,“我跟老张说好了,这几天他替我上班,咱们陪着小芽儿好好的乐几天”。王奶奶也很高兴,心里盘算着今天的打算呢。嗯,一会去副食品商场买条鱼回来,再去百货商店给芽儿买些好吃的,然后...。
简单的吃过早饭,王奶奶手里提着菜篮子,李爷爷手里牵着芽儿,三人散着步去副食品市场了。所谓的副食品市场其实就跟现代的菜市场差不多,主要是出售肉类、蛋类、调料、蔬菜、干货等。据王奶奶讲今年县城的城镇户口都配给了“副食品购物本”,凭“副食本”,按月份供给每户人家定量的副食品。市场里面的人并不多,主要原因是每个月副食品的定额很少,所以老百姓不可能天天来买肉菜什么的。
王奶奶拿出“副食本”看了看这个月的定额,买了一块豆腐,一条鱼,准备中午做一个鱼头豆腐汤、酸菜鱼,主要是昨天见芽儿好像很喜欢那份清蒸鱼似的。昨天杜妈他们带来了不少的蘑菇、木耳什么的,还有腊好的山鸡、野兔子,也就没有卖肉,而且这个月的定额已经用的差不多了。
一条一斤多重的鱼才六毛钱,一块豆腐才两毛多,确实便宜的很,不过想想李爷爷在收购站一个月估计也就20多不到30块钱的工资,芽儿心里也就平衡了,物价跟工资成正比。
买完这些三人又直接去了百货商店,王奶奶心里一直惦记着给芽儿买好吃的呢。到了柜台,老两口看见糕点,糖果什么的就问芽儿喜不喜欢,恨不得都买下来。
“芽儿是乖孩子,爹爹说零食吃多了牙齿会痛的,芽儿不要吃零食”,芽儿不想老两口破费,赶紧推辞。
虽说芽儿坚决不要,王奶奶还是买了一斤的奶糖,一斤饼干,又买了两瓶黄桃罐头。别的芽儿喜不喜欢自己不知道,但是知道芽儿肯定喜欢吃罐头。哎,芽儿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在他们眼里芽儿成小馋猫了,昨天吃的高兴主要是因为她想跟哥哥们抢着玩而已。
买完这些,王奶奶又跑到卖衣服布料的地方,想着给芽儿买件新衣服,小女孩就要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才行。到了柜台才发现里面的成衣都是大人穿的,而且颜色都是灰、蓝、黑,怎么看都配不上自家可爱的小芽儿。只好把目光转向那些布料,挑了半天才终于发现一小块大红色的呢绒布料,颜色可比其他的布料鲜亮多了,而且柔软厚实,看大小给芽儿做一件外套正好,穿上肯定暖和。
售货员见王奶奶挑了半天,心里正不高兴想说两句呢,看见王奶奶拿起那块呢绒布料,笑了。这可是卖了两年没卖出去的高级货了,平常可没有人买这么贵的布料,而且剩下的这块布料不大,压根不够做一件衣服的,在柜台上压了一两年了。本来还以为买不出去呢,没想到竟然真的有人买。
“大妈,你手里拿的这块呢绒布料可是高级货,穿上绝对暖和,就剩这一块了,正好能给孩子做件衣服”,售货员一脸的笑意。在售货员难得的笑脸下,王奶奶也爽快的付了钱,交了布票,心里还不停盘算着做成什么样式的,最好在芽儿回家之前就能做好。芽儿看了看老两口身上浆洗的发白还有几个补丁的灰色工作装,再看看王奶奶手里拿着的颜色鲜亮的呢绒布料,心里暖暖的,从今往后这两位慈爱的老人就是她心甘情愿的责任了。
王奶奶还想再逛一逛,结果被芽儿给拉住了,可不能让王奶奶再买了。虽说百货商店的柜台很少,商品也不是很全,但王奶奶逛的就是高兴,芽儿想,果然,女人没有不爱逛街的,连王奶奶也不例外。李清源倒是理解老伴的兴奋,今天可是给小孙女买东西呢,连他自己都有继续买下去的冲动。
三人大包小包的回了家,王奶奶指挥着李爷爷去杀鱼,自己拿着那块布料在芽儿身上比划着。嗯,给芽儿做一件长款的风衣刚好,等芽儿大一些的时候还可以当短款风衣穿,王奶奶在心里盘算着。
午饭做了一个鱼头豆腐汤,一个清炒土豆丝。熬出奶白色的鱼汤,加上嫩滑的豆腐,汤味浓厚,香而不腻,土豆丝清爽,三人吃的那叫一个美。
“芽儿,咱们晚上吃酸菜鱼还是红烧鱼呢,芽儿喜欢哪个”,王奶奶见芽儿吃的高兴问到。
“奶奶做的芽儿都喜欢吃,什么都行”,小嘴那叫一个甜。
“嗯,是吗。那奶奶晚上一定要好好表现表现”。一老一小亲亲热热的说话,看的李清源心里那个舒坦,这才叫过日子呢。
处处是口号
吃过午饭,也顾不得收拾,王奶奶就带着芽儿,拉着想休息一会的李爷爷,拿上那块布料出了门,要抓紧时间给芽儿做衣服去呢,最好是在芽儿回家之前就能做好。
王奶奶带着俩人熟门熟路的在一条条胡同里钻来钻去,走了十几分钟才停下来。芽儿抬头一看,路边两间小屋子,门口挂着“裁缝店”的字样。这个裁缝店不是专门的店面,而是家店合一的,后面是住的地方。店内,一副台板、一把黑色大剪刀、一根古铜色木尺、一块划粉,连台缝纫机都没有,就这么简单,绝对是纯手工。芽儿心里想,自己这可是第一次穿纯手工定做的衣服,以后这可是那些顶级富豪才能享受到的。
店内做好的衣服也不多,看样子生意并不是很好。其实也很容易解释,现在可是物资紧缺,一年一个人头只有几尺布的定额,所以老百姓基本上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完,老二穿的,很少能做新衣服。
店里的裁缝是一个带着老花镜50多岁的瘦小老先生,见三人进来,抬眼打量了一下,边继续手里的活计,边开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你们谁要做衣服”。
听老裁缝这么说,三人都一愣,王奶奶反应倒也快,“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给孩子作件大衣”,说着把呢绒布料递给老裁缝。
“为人民服务--准备做成什么样式的”,老裁缝接过布料,边打量芽儿。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做成长款的大衣”。
“反对自由主义---知道了,后天下午来拿”,老裁缝也不量芽儿的身高什么的,直接答应。
“我们要向人民负责---谢谢了,后天下午我们准时来拿”。
王奶奶和老裁缝一来一往的对话,把芽儿给惊得小嘴巴半天都没有合上。等李爷爷、王奶奶一人牵着一只小手出了裁缝店,略带寒意的瑟瑟秋风才使芽儿回过神来。这是怎么回事,为啥一开口要先讲*主席语录。老两口难得一见芽儿晕乎乎的小眼神,乐了。看看周围也没有人,就小声给芽儿解释起来,原来是前两年革命闹得最激烈的时候,出门办事,开口说话,第一句必须是*主席语录,今年这种情况才好转一些,估计老裁缝还是跟前两年一样,开口就是语录。芽儿一想,开口第一句就是语录,要是没有好好学习*主席语录的话,还真不能说话了。
“那位老裁缝不用量就知道尺寸吗”,芽儿想到老裁缝就打量了两眼,连比划都没有比划。
“这位老裁缝手艺可是好的很,他打眼一瞧,尺寸就绝对错不了,质量绝对好,芽儿就等着穿漂亮的新衣服吧”,王奶奶倒是对老裁缝的手艺十分信服。
下午没有事情,三人就准备到县城唯一的小公园转转,虽说到了深秋,没有什么景色,散散步消消食也是好的。三人晃悠悠的去了公园,没想到里面的人竟然还不少。不过,令人比较郁闷的是,这里一群在唱“东方红”,那里一堆在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三人走到哪边就不得不跟着唱上几句,实在是没法子散步。
等一曲歌罢,三人赶紧的打道回府。路过县革委会的小广场,那里又正在开批斗大会,三人无奈又在外围开了一场批斗会。等批斗完,三人才无比郁闷的回到家里,果真是处处都有斗争。
回到家里,老两口心里是十分不舒服,本来还想带着宝贝孙女溜达溜达,过过当爷爷奶奶的瘾呢,结果却是没有地方可去。看着老两口一脸的失落,芽儿开口道,“爷爷奶奶,你们给芽儿讲故事吧,芽儿也想知道爷爷奶奶以前的事情呢”。
“好,既然小芽儿想听,爷爷就给你讲一讲”,李爷爷一听,来了兴致,“爷爷奶奶出生的时候,当时清朝还在呢。当时爷爷家里是当地有名的中医世家,而你王奶奶家里也是当地的书香世家,都是当地有名望的家族。...民国成立了,...爷爷奶奶当时也是受新思潮的影响,一起到英国留学...”,李爷爷细细的回忆着,王奶奶时不时的补充一些。
随着李爷爷的讲述,三人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战乱、流离、饥饿,那段回忆里充满了泪和血,充满了激昂与悲壮,也充满了他们对家人的回忆。
“小芽儿,现在外面的那些轰轰烈烈的动乱,迟早有一天也会结束的。所以,不要害怕,将来一定会好起来的,知道吗”,李爷爷见芽儿听的认真,怕这些事情吓到她,不忘安慰道。
“嗯,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芽儿点着小脑袋,心里十分佩服两位老人的眼光和见解,他们不迂腐,对未来充满希望,懂得忍耐与等待。不过这些见解也是他们经历种种磨难后历练出来的,这种人生的智慧芽儿宁肯用平安喜乐去换。
这时,两个讲的起兴,一个听得入迷的三人才发现天色已经黑了下来,不知不觉竟然讲了两三个小时。咕噜噜,芽儿的小肚子提出了抗议,芽儿正害羞的捂着小脸不肯抬起头来,结果又传来一阵咕噜噜的肚子叫声。嗯,这次不是自己的肚子再叫,芽儿抬起头,发现李爷爷竟然也难得的脸红了。三人相互一看,不由的同时笑了出来,得,赶紧做饭吧。
在做饭之前,王奶奶不忘往芽儿嘴里塞了一块奶糖,生怕饿坏了她。芽儿见两位老人都舍不得吃,自己拿起两块揭开糖纸,塞到他们嘴里,这糖甜到两位老人的心里。不过,不吃糖还好一些,一吃糖,芽儿肚子的抗议声更响了,芽儿苦巴着小脸揉着肚子,引得李爷爷放声大笑。结果李爷爷乐极生悲,他自己的肚子也咕噜噜的再次大声抗议,引得王奶奶和芽儿同时大笑,一时间三人笑作一团。
晚饭的时候,就着鲜嫩咸香的红烧鱼,芽儿吃了一个大饼子又喝了一大碗的大米粥,才安慰了一直抗议的肚子。
第二天,祖孙三人没有出门,就给芽儿讲故事听。两人都是学识渊博、经历丰富的人,讲起故事那叫一个栩栩如生,讲的来劲,听得入迷,三人也算是自得其乐。
第三天早晨吃过早饭,李爷爷不得不去上班了。看着一步三回头的李爷爷,王奶奶和芽儿都是哭笑不得,“爷爷,赶紧去上班吧,等中午的时候芽儿跟着奶奶去给你送饭”。见芽儿这么说,李爷爷才高高兴兴的走了,中午芽儿要去给自己送饭呢,平时都是和老张两个人轮着回家吃饭的,昨天老张帮自己顶了一天的工,今天收购部只有自己,乖孙女就想到了要给自己送饭呢。
李爷爷去上班后,俩人也没有什么事情,王奶奶就把前两天的衣服拿出来洗,芽儿也拿着个抹布上蹿下跳的擦桌子扫地的,时不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几句,一老一小,俩人竟然说的十分投机,所以时间过得也很快。
中午的时候王奶奶把杜爹捎来的那只腊好的山鸡剁了一半,用土豆烧了满满一盆子。俩人在家里草草吃过后,用铝制饭盒把剩下的菜全盛上,用干净的笼布包了三四个饼子,再用绿军用水壶灌了一壶的开水,这就是李爷爷的午饭了。
俩人到了收购部的时候,里面也没有来卖东西的人,李爷爷正翘首以待呢。王奶奶把装着午饭的篮子往柜台上一放,李爷爷就迫不及待的打开吃了起来。浓浓的肉香把隔壁山货收购部的一个小伙子给引了过来,“李叔,中午吃啥呢,咋这么香”。
“嘿,前两天亲戚给送了只山鸡,今天中午就给烧上了,要不你也来两块”,李爷爷好像跟来人很熟悉,开玩笑道。
那位小伙子到是真的不客气,接过李爷爷的筷子挑了最大的一块鸡肉放到嘴里吃了起来,感叹道“真香,这山鸡肉真好吃,好久没有吃到肉了”。虽然还想再尝一块,看看里面的肉块确实不多,也就不好意思再吃了。
俩人等李爷爷吃完,也不敢在这里多呆,收拾收拾就出去了,也不回家,先顺路去裁缝店取衣服。老裁缝见祖孙二人进来,“为人民服务--你们来了,衣服做好了,我这就给你们拿”。
王奶奶接过衣服,细细的检查了一遍,针脚匀称细密,满意的很,“关心群众生活--师傅,谢谢啦,一共多少钱。”
“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一共一块两毛钱”。
王奶奶这会回答不上来了,点好一块两毛钱递了过去,“谢谢啦,老师傅”,然后拉着芽儿赶紧的出了裁缝店,芽儿看的直想笑。
“刚才奶奶实在是不知道用那句语录好了,只好赶紧出来。前两年的时候,奶奶出来买东西都害怕了,到哪里都要讲语录,这两年才好一些”,王奶奶也是哭笑不得,“等回家芽儿穿给爷爷奶奶看,小芽儿长得这么漂亮,穿上肯定好看”。
芽儿昨天晚上突然想起来等过年的时候几个表哥就要回自己家了,到明年也不能来村里上学,就想着买两本字典送给他们。正好今天下午没有事,“奶奶,咱们一会去商店好不好,芽儿想买字典送给表哥他们”。
芽儿要求,王奶奶哪有不应的。到了商店芽儿拉着王奶奶的手直接上二楼卖书的柜台,她可不敢让王奶奶再给自己买东西了。
花了六块四毛钱,买了四本军绿色塑皮的学生字典,自家一本,两个堂哥一本,四个表哥一家一本。钱是芽儿坚持自己付的。“奶奶,爹有给芽儿钱哦,芽儿自己付”,芽儿赶紧拉住了要去付钱的王奶奶,给表哥买东西哪里能要王奶奶付钱。
出了商店,看着没能付钱的王奶奶有点难过,芽儿脑筋一转,就知道为什么了,“奶奶,这是芽儿给表哥们买的,所以不能要奶奶付钱。要是芽儿想要什么东西的话,一定是让奶奶付钱的,奶奶不是给芽儿买了衣服和好多好吃的了吗”。
王雅芝一听,也明白了芽儿的做法,知道芽儿跟自己不是客气,心里才舒坦起来。祖孙二人回到家,王奶奶就迫不及待的让芽儿去试新衣服。芽儿本来不想换来换去的,但见王奶奶兴致高的很,只好彩衣娱亲一把。把外面杜奶奶给做的小棉袄脱掉,里面只剩下一层夹袄,才穿上刚拿回来的大衣。穿好之后,芽儿还搞怪的学模特走了两步猫步,“奶奶,芽儿穿这衣服好看不”。
“嗯,衣服好看,不过还是没有我们小芽儿好看”,王奶奶笑眯眯的回答。衣服确实很好,大小肥瘦刚合适,下摆到膝盖,而且稍微有一些宽松,里面再穿厚一些的衣服也能套进去,估计还可以多穿两年。不过,看看穿着大红风衣的小芽儿,白嫩似玉的鹅蛋脸,亮若黑夜星辰的杏眼,鼻梁挺翘,小嘴红润,怎么看怎么漂亮,而且浑身上下还有一种形容不出来的灵气,娇俏可爱,灵气逼人,就像降落凡间的精灵。虽然现在还是孩童的圆润,但可以预见长大后必定是倾国倾城,仪态万千,就是不知道便宜了哪家的臭小子了,王奶奶的思维散发的很快,现在都想到将来的孙女婿了。
“我们的小芽儿真漂亮,等爷爷回来后也穿给爷爷看好不好”,王奶奶半天才收回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的思维。到了晚上,芽儿只好再次充当模特,穿给李爷爷看了一遍,看的李爷爷也起了跟王奶奶一样的担忧,将来的孙女婿一定要找一个对芽儿好的。
作者有话要说:没有存文了,明天不能更了。
后天亲们再来看吧
转移“违禁物品”
在李爷爷家的日子,过得很平静,除了外面隐隐约约传来的革命口号声,红色歌曲声。平时李爷爷去上班,王奶奶就教芽儿认字,给她讲故事,做做家务。
这天中午,俩人照常早早的去给李爷爷送饭,刚出胡同口就见一群红卫兵小将来者不善的往这边走,王奶奶脸色虽然依旧平静,但紧紧抓住芽儿的手,让芽儿知道王奶奶内心的担忧。两人停下了脚步,看着那群小将往另一条胡同走去,王奶奶才松了一口气,如果这会家里的那些东西被抄了出来,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俩人匆匆忙忙到了收购部给李爷爷送了饭,话也顾不得说就往家里赶。回到家里的俩人都有点心不在焉的,听着隔壁胡同里传来的喊叫声,心里也是直打鼓,就怕那群人突然冲了进来。芽儿也是十分的着急,爹爹怎么还不来接自己呢,要是来了的话正好把那些东西都弄回去,要不然,那些东西简直就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当当当”的敲门声,把坐在门口发呆的两人吓了一跳,芽儿还想着如果来的是红卫兵的话,哪怕被李爷爷、王奶奶他们怀疑,也要把那些箱子收到空间里去,她不想两位慈爱的老人再受到伤害。
门外的敲门声一直响着,王奶奶稳了稳神,才站起来去开门。打开大门一看,一老一小都不由的长松了一口气,原来是杜爹扶着自行车在外面。被吓了一跳的芽儿,瞪了杜爹一眼,坏爹爹,光知道敲门,也不说话。
被芽儿瞪了一眼的杜爹,感觉到很委屈,不知道哪里惹到自己小宝贝了,难道是嫌自己来接她晚了。莫名的杜爹推着车子进了院子,“王姨,旁边胡同里是咋回事,好多人都在那里围着看呢,又是喊又是叫的”。
“哎,可能是红卫兵抄家的吧”,王奶奶有气无力的回答,刚才真的是被吓住了。
“抄家,不是吧,俺一会去看看,俺还没有见过呢”,杜爹听了王奶奶的回答,倒是一脸的兴奋。芽儿在心里不由的感叹道,老爹,看过一次你就不想再看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清河湾的村民们大多还都没有真正见识过斗争的残酷呢,不得不说清河湾的村民太淳朴,太幸运。
放好自行车,“芽儿,要不要跟爹一起去看看”,杜爹一脸兴奋的问到。
“不要,芽儿不想去,芽儿在家里陪着奶奶,爹爹自己去吧”,芽儿倒是想让杜爹去见识见识,也给他提个醒。
杜爹还想再诱哄芽儿一起去,忽而想到上次在公社,芽儿就被批斗给吓了一跳,自己还挨了骂,怎么把这事给忘了呢,杜爹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要是今天再吓着芽儿,回去就不是一顿骂完事了。既然芽儿不去,杜爹也顾不得自行车后座上那些东西了,赶紧大步流星的跑到旁边的胡同看热闹去了,就是不知道他回来之后会不会后悔。
旁边的胡同的哭喊声、呵斥声不断的传来,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才渐渐的安静下来。从外面回来了的杜爹,脸色明显不好,困惑,担忧,各种表情交织。
“王姨,你说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就因为人家家有一本《西游记》,竟然要抄人家家,还要拉着去批斗”,杜爹一脸的困惑,“最可恨的是那个告密的邻居,你说人家有本书,碍你什么事,非得弄得人家家鸡犬不宁的,真是个小人,我要是遇到这样的人先揍他一顿再说”,杜爹突然又恨恨的说道。王奶奶不知道如何回答杜爹的问题,杜爹也没有想要得到答案,只是一个人蹲在那里沉默着。
大概过了大半个小时,杜爹才重新振奋起来,“算了,这些俺们也管不了,以后小心些就是了”。杜爹把自行车后座上捆着的那些东西拿了下来,“王姨,今天俺来接芽儿回家呢。这些是一些自家晒的菜干,腌的咸鸭蛋,还有两斤油,你们留着吃”。
“太好了,这些东西可是想买都买不着呢,王姨就不客气了”,王奶奶也不推辞,接了过来,这是芽儿一家的心意呢。虽然舍不得芽儿回去,但是在这里整天斗来斗去的,也不安生,回去也好。
“乡下人不缺这些东西,等俺再来县城的时候再给你们送点过来”,杜爹摆摆手,接着道,“王姨,俺来的时候俺爹说了,等过年的时候让你们二老到俺家过年。反正你们这里也没有啥亲戚,正好到清河湾看看俺们乡下人怎么过年的”。
王奶奶听了杜爹的话,很是意动,这么多年都是自己老两口孤零零的过年,一点也不热闹。但是还是有些犹豫,“会不会太麻烦你们”。
“麻烦啥,一点都不麻烦。俺家里也有地方住,家里孩子也多,过年的时候可是热闹的很”。
“就是,爷爷和奶奶一起去芽儿家里过年吧,我们那里过年可热闹了,到时候家里会做好多好多好吃的呢”,芽儿也开口撒娇,本来杜爹不提这个话头自己还想着什么时候开口呢。
“行,等老李回来,我跟他商量商量”,王奶奶答应道。
“商量啥,不用商量。王姨,说好了,等过了小年俺抽空来接你们”,杜爹拍板了。
又说了一阵子的话,杜爹看了看日头不早了,“芽儿,咱们现在就走吧,要不天黑之前就回不到家了”。
听杜爹这么一说,芽儿才想起来还没有跟爹商量李爷爷家那些书的事情呢,而且即使要弄走,也不敢大白天的弄,那样更惹人注意。芽儿拉着杜爹一阵子的叽叽咕咕,把打算跟杜爹说了一遍。
杜爹倒是十分同意把那些书弄走,反正到时候这些东西放到芽儿的宝贝里,绝对安全。要不然这些书就跟定时炸弹一样,万一被人知道了,少不了要挨批斗。
杜爹又跟王奶奶一阵的商量,再三保证那些东西绝对不会被人发现,不会给自家带来危险,王奶奶才同意把这些书弄到芽儿家里去。最后杜爹决定,赶早不赶晚,今天晚上就弄走,省的整天的提心吊胆的。反正就两个箱子,到时候都绑到自行车后座上,芽儿坐在前面也不碍事。
王奶奶见时间也不是太早了,就让杜爹把箱子从炕里拖了出来。箱子有些大,怕后座放不住,杜爹用找了几个棍子绑到后座上。既然要贪黑赶路,路上的安全也要注意,王奶奶又拿着购物本赶紧去商店买了一个手电筒回来,让杜爹晚上赶路的时候照明用。这个时候的手电筒可是紧俏货,如果没有购物本,压根买不到,价格当然也不低。
等收拾好这些,就差绑箱子了,李爷爷也下班回了家。王奶奶把下午的事情和杜爹的打算说了说,李爷爷虽然也是十分担心给芽儿家带来麻烦,但见杜爹和芽儿都十分坚持,再说了实在是舍不得那些书籍,最后也答应了。但还不忘叮嘱杜爹,如果万一被人发现了,就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他们老两口身上。
四个人草草的吃过晚饭,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杜爹和李爷爷忙活着把两个箱子绑到后座上,王奶奶又把那个放着金银珠宝的皮箱子提了出来递给杜爹,“小杜啊,这个箱子里装的是以前的一些老物件,放家里也不安全,你也一起带回去吧,反正这些东西将来也都要留给芽儿的”,说着把脖子上的钥匙取了下来准备带到芽儿的脖子上,“芽儿,这是箱子的钥匙,要好好的保存,别弄丢了”。
王奶奶的举动吓得芽儿连忙推辞,王奶奶这是把全部的身家都送到自家手上了,“钥匙还是奶奶自己收着吧,芽儿害怕弄丢了,等以后芽儿还要把这些东西给爷爷奶奶送回来的”。
杜爹一听那一箱子都是以前的老物件,心里也是十分紧张,“王姨,这些东西我们可以先替你们保存着,但是钥匙我们可不能敢收,你要是非要给我们钥匙的话,这些东西俺也不敢弄回去了”。见芽儿和杜爹都坚决推辞,王奶奶只好收回了钥匙。反正她是打定主意了,将来这些东西都是要留给芽儿的。
费了半天的劲,杜爹和李爷爷俩人才把三个箱子都捆结实,这时候天色也黑了下来。这个年代路上可是没有路灯什么的,当然也没有什么人在大街上乱晃悠。今天天公作美,又没有月亮,真正是“月黑风高杀人夜”,这个时候回家,绝对是神不知鬼不觉。
见天这么黑,李爷爷、王奶奶是不同意让芽儿一起回去的,就怕天太黑路不好走,吓着孩子。几个人倒是没有担心贪黑赶路的人身安全,这个年代可没有拦路抢劫的,治安好的很,虽不能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也差不多。
可是芽儿是坚决一起回去,要是自己不一起回去的话,杜爹驮着这些东西回去,哥哥和小叔他们也会怀疑的。再说这些东西这么重,杜爹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自己要是一起的话,出了县城就把这些东西收到空间里,自己坐在自行车前面还可以帮爹打手电照明,肯定快的很。
杜爹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最后李爷爷他们拗不过这爷俩,王奶奶把给芽儿买的零食都装好挂在车把上,又刚做好的大衣给芽儿套在外面,现在晚上可是冷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