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旁的喜豆也知道小主子又闯祸了,生怕主子生气的她,赶紧放低了姿态向未来的四福晋赔罪:“姑娘,真的很对不起,十四皇子向来淘气,不是有意要弄脏姑娘的衣服,奴才这就让人给姑娘找套新衣服。”说着喜豆就挥了挥手,让在一旁伺候的小宫女赶紧找衣服去。
淑慎知道事已至此,也无法改变些什么,而且她也不可能和这个满脸沾满了墨汁的小家伙计较些什么,又好气有好笑的说道“你的白龙马呢?今天怎么没有带着它?”
“漂亮姐姐还记得白龙马,墨儿现在有新的宠物了,他是一只小老虎,比白龙马大这么一点,不对,是这么大。”墨儿说着就用双手比划了起来。就在淑慎越听越不明白的时候,小家伙又蹦出一句话,“不过墨儿可有喜新厌旧哦,墨儿总是带着白龙马和小老虎一起玩耍。”
“那墨儿你在练字?”心思细腻的淑慎早就发现了在不远处的一个小桌子上摆着文房四宝,地上还散落着许多写满了字的纸,其中一张纸正好在淑慎的脚边,捡起一看,才发现这大大的一张纸上就歪歪扭扭地写着两个字“胤祯”,若仔细看,还能发现这两个字都是缺着胳膊少了腿。
“对啊,皇阿玛给墨儿取了一个好难写的名字,墨儿怎么都不会写,所以皇阿玛就罚墨儿写一百遍。”小家伙一听到令他“深痛恶绝”的练字,小脸立马耷拉了下来,很是一副可怜的模样,说着说着他还伸出双手,用行动告诉淑慎,他需要漂亮姐姐的抱抱来安慰一下他受伤的心灵。
淑慎最终没有抵得过小家伙充满渴望的眼神,伸手抱起了有些沉重的墨儿,当然在这之前喜豆已经把小家伙的全是墨汁的双手还有小脏脸给洗干净了。
墨儿搂着淑慎的脖子,看了看周围,然后和淑慎说起了悄悄话“漂亮姐姐,我告诉你哦,其实墨儿会写自己的名字,就是墨儿觉得名字好难写,所以每次故意少写好几笔,这样皇阿玛就会给墨儿换名字了,呵呵,墨儿聪明吧。”
听到这里淑慎才明白原来是未来的小叔子不喜欢皇上赐的名字,所以在故意捣乱呢,没想到皇家还有这么可爱的孩子。“我觉得越是难写的名字,写出来以后就长的越好看,小墨儿你觉得呢?”
“真的吗,墨儿的名字也能写的很好看,那我要漂亮姐姐你教我写漂亮的名字。”说完小家伙就挣脱了淑慎的双手,一下子跳到了地上,拉着淑慎走到了桌边开始学起了写名字。
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一略带生气的声音从背后响起“墨儿,你又干什么好事了?”
“额娘,墨儿一直在和漂亮姐姐学写字,墨儿什么都没有做。”小家伙一脸无辜的看着如筠,顺便还拉这漂亮姐姐证明他确实什么都没干。虽然才四岁,但是他早已在长期与如筠和几个哥哥的“斗争”中总结出了一套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的经验。
“是吗,那你能告诉我白龙马怎么会变成这样。”说着,就见一个小太监从如筠的身后牵出了一条浑身上下都画满黑色斑点的大狗。
“娘娘不觉得白龙马这样很可爱吗,墨儿每天都要换衣服,但是白龙马永远都只穿同一件衣服,一点都不好看,现在墨儿能天天帮白龙马换衣服了。”
“你啊,等会再收拾你。喜豆,姑娘来了,你怎么不叫醒本宫?”其实早在淑慎还没有踏进景仁宫的时候,如筠就已经接到了消息,只是她并没有立马就和未来儿媳见面的想法,反而利用墨儿来对淑慎进行考察。
“喜豆姑姑也是怕打扰了娘娘的休息,臣女也才刚到娘娘宫里。”淑慎见到了成妃,就恭恭敬敬地请了个安,顺便为喜豆开脱着。她大气的举动完全没有让人觉得那衣服上的手印有任何的不妥之感,看在眼里的如筠,朝着屏风后面的人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姑娘,快快请起”虽说是考察,但是墨儿的举动确实给未来儿媳妇带来了麻烦,如筠只能笑着打趣道,“这混世魔王又淘气了,给姑娘添了不少麻烦,墨儿,给我过来,向姐姐赔礼道歉。”
“漂亮姐姐,对不起,墨儿不该弄脏你的衣服。”低着头承认错误的墨儿心里还是倔强的认为他的杰作是很漂亮的,就是没人懂得欣赏。
“姑娘还是先跟喜豆去换身衣服,前几天从内务府领来的新绸子不是做了好几身的衣服吗,你去拿一件颜色鲜艳些的衣服,给姑娘换上。
看着淑慎离开的身影,如筠一脸笑意地看着屏风后面的那个人,不知道他满意了没有。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更,我正在码,会更的很晚,亲们不用等。明天开始要去新家打扫,准备搬家,这几天老家还有亲戚要来....天啊.....

今天老妈回家以后

老妈:你今天更了几章啊?

我:一章没更...

老妈:你今天不是一天都呆在家里吗?

我:对啊,可是今天没有喜羊羊看,码不出字啊....

哈哈,回归正题,其实今天总是静不下心来码字....这几天我的时间很不稳定,亲们还是不要一直等着,最好第二天来看前一天更的文吧....

小七归来
大年二十六的晚上
“皇上,您今晚打算去哪个娘娘宫里休息?”皇帝身边的第一人,三公公又开始了每晚最重要的这项工作。
但是坐在书桌前的康熙像是没有听到这句话一样,努力批着那堆积如山的奏章,手上的朱砂笔完全没有因为三德子的话而有所停顿。
观察入微的三德子知道现在并不是说话的好时机,就悄悄地走到门外,吩咐在外面等候的太监宫女们赶紧通知御膳房皇上准备夜宵,说话期间,他眼角不慌不忙地扫过那些躲在黑夜笼罩之下,各宫娘娘所派来打听有关今晚侍寝之事的小太监们,笑了笑又重新进去伺候康熙了。
“三德子,胤佑怎么还没有回来?再过几天可就除夕了,上次来信他说过两天就到京城,可都二十六了,不应该啊?”
“皇上,莫不是七皇子在路上有什么事情耽搁了几天,或许明儿个一早,七皇子就会出现在皇上的面前,给皇上请安了。”
“许是那小子在路上玩忘了,不记得回宫的日子了。你先退下,朕今晚就宿在乾清宫。等会朕召你,你再进来。”康熙的右手依旧没有停下,只是习惯性的挥了挥左手。
“喳”说完三德子就一直面对着康熙,倒退着走到了门口,然后才转身,轻手轻脚地出了房间。
“你进来吧,可是七皇子在外面遇到什么事情了?”没多久,康熙就对着这个偌大但却只有他一个人的房间,说了这句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没多久,一抹黑影闪过,还未等人看清,他已单膝跪在了康熙的面前,恭恭敬敬地回着话。他是康熙给小七留着传递信息的众多暗卫之一,当然康熙也通过这些暗卫才能对发生在小七身上的事情了若指掌。
“这里有一封七皇子给主子的信,让奴才务必连夜送到主子手上。”看到康熙点头以后,这暗卫才起身就把这封信递给了康熙。
“啪”的一下,康熙狠狠地把信拍在桌子上,“这么重要的事情,那群老家伙居然没有一个人跟朕上报,真以为可以瞒的了朕。你回去告诉胤佑朕会好好处理这件事情,另外,告诉他一旦道路疏通就立刻回宫。”
第二天的早朝上,在太监说完有时启奏,无事退朝后,康熙看着站在下面一言不发的大臣们,清了清嗓子就率先开口了,“众卿家可有什么事情要上报的?”
话音刚落,一个大臣就立马站了出来,“回禀皇上,在皇上多年的励精图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人人都夸赞皇上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圣君。”
“哦,是吗?安居乐业?”康熙一听到这话,压制了一个晚上的火气顿时冲了上来,随手拿起放在龙椅边上的茶杯,朝着那个大臣的脑袋砸了过去。“好个安居乐业,那你们有谁能告诉朕,离京城二三十里外的那些村庄遭受百年难得一遇的冰雪灾害,房屋倒塌,百姓流离失所,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安居乐业?”
几个管理京都的大臣立刻跪了下来,不住的磕头,嘴里还不断地喊着:“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早朝的气氛顿时变得十分紧张,众大臣都纷纷低下了头,每个人心中都责怪着哪个不懂事的,怎么把这种事情往上面捅,另一方面他们也都赶忙在心中组织起了语言,试图要把自己从这件事中摘出去。
“所有与这件事相关者一律罚俸半年,全都回去给朕闭门思过。朕希望你们能以此为鉴,吸取教训,学着怎么当个忧国忧民的好官。”讲的有些口干舌燥的康熙,伸手端起新沏的茶,正当茶杯要放到嘴边的时候,好像想起了什么,又把手放了下来。“赏罚分明,有罚自然有赏,赐钮钴禄凌柱为四品典仪,以后爱卿可要更加积极地上奏章,这样朕才能让大清日益昌盛。”
听到这话,所有大臣都回头看了眼在墙角处,满脸苦笑的钮钴禄凌柱,只是那眼中的火热程度可是不言而喻。
康熙看到此场景,这才端起了茶杯,掩盖了他那狐狸般的笑容。
看戏演的差不多了,康熙适时的对今早朝会做了个总结“.这件事朕就交给胤禛办了,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下朝以后,你跟朕到上书房去,朕还有事要吩咐。”
“儿臣遵旨”。这是胤禛上朝以来接手的第一件事,也是他政治生涯的起步。
下朝后,那几个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就快步离开了,只是在经过钮钴禄凌柱身边时,脚步微微顿了顿。更多的是那些沉不住气的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地给凌柱“道贺”。看着众人远去的身影,凌柱到现在都没有弄明白到底怎么了,他不过就是上了一个关于后宫铺张浪费的奏章,怎么和雪灾联系到了一起。看着诸位大臣那吃人般的眼神,他知道未来的日子可不舒坦。
“典仪官,典仪官。”正低着头,百思不得其解的凌柱,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在叫着,刚开始他还没什么反应,转念一想,对啊,他刚已经升为四品官了。
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年纪尚幼的小太监“不知这位公公有何事吩咐?”
“恭喜典仪官了,刚才奴才正好路过宫门口,看到你府上的家仆,说府上的夫人刚给典仪官生了个闺女,这可真是双喜临门啊。”
----------------------------------------------------------------------------------------------------------------------
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众多难民们都被送到了临时搭建的屋子内,京城中准备御寒的衣物和给灾民们裹腹的粮食也在天亮时逐渐达到离雪灾现场不远处的灾民营中。积雪堆积的官道在官兵们连夜的抢救之下,也慢慢恢复了通车。看着眼前的情景,胤禛和小七脸上虽有难掩的疲惫,但心中的满足感确实难以抑制的。
“这一年我在江南看遍了水乡,到格外想这京城的雪景。白茫茫的一片天地,把一切的肮脏都掩盖住了,无论什么东西在冬天看上去都是那么的洁白无瑕。四哥,我们去这附近逛逛吧,就我们兄弟两个。”
“好。”胤禛挥退了正打算开口的侍卫,推着小七的轮椅就径直离开了。
“四哥,你想过那个位置吗?”看着太阳渐渐落下,那白茫茫的大地因太阳变得更富生机。
从来没有人这么直白的问过胤禛,或许连他都不清楚自己的心思,皇家的人善于把真实的自己藏得深深的...深到连他们本人都不能知道哪个自己不曾戴过面具
看着兄长有些愕然的样子,小七了然的笑了笑,“我想过,从小就想。那时的我总是被宫里的人看不起,于是我就想着,若是我能有皇阿玛那至高无上的权势,这天下间谁都不会再欺负我和额娘,谁都不会。”
许是被小七的大胆吓到了,胤禛倒是不知道该怎么接话才好,“四哥一定觉得很可笑吧,以我这身子又怎能.....但那时的我真的就是这么想,这么多年我都以为没有人知道,直到那天额娘说‘我的儿子又怎能被这区区紫禁城困住。’那时我这才知道,原来我也没逃过权势的诱惑。所以,我选择了离开.....”
“应该不止如此吧,七弟?”
“哈哈,就说逃不出四哥的法眼。我生于皇宫长于皇宫,这辈子也脱离不了权势斗争,总有一天我会告诉所有人,我的价值。”
“其实我不是要劝四哥些什么,只要四哥想做的弟弟我都会支持,我虽不在宫里,但消息也还算是灵通。三哥这段时间大出风头了,加上皇阿玛对他的连连赞赏,这样真的好吗?”每个男儿在创业初都有着一腔热血,对未来也充满了美好的幻想,着急的他们希望能通过每一件事得到众人的肯定,可是不懂得内敛的人是无法在皇家斗争中夺得一席之位。
----------------------------------------------------------------------------------------------------------------------
在小七回宫的路上,脑中不断的想着,他离宫这么久,这次额娘看到他一定会热泪盈眶,再拉着他絮絮叨叨的说上半天,想起这情景,躺在车厢里的小七仿佛像是回到了那从小依偎的怀抱,爽朗的笑了起来。
然而,当他到达景仁宫的那一刻,并没有看到那早早等在门口的身影,心里不禁有些失落,他在额娘心里第一的宝座一定被墨儿那小家伙抢走了,有些烦躁的挥了挥手让身后的小太监把他推到了正厅。
“小主子,你可回来了,怎么瘦成这样了,在外面一定吃了不少苦。”看着这个一手带大的孩子,在宫外过着不知是什么样的日子,白嬷嬷就一阵心疼。
“嬷嬷,您老身子可好?”
“好,好,只要小主子能常回来看看,老奴心里就快活了。”白嬷嬷欣慰地笑着,只见脸上的皱纹加深了不少。
“额娘呢,是不是不在景仁宫里?”
白嬷嬷伸出右手食指朝如筠房间的方向指了指,低声说道“主子可早就盼着小主子回来了,那次收到小主子的来信,就开始张罗着给小主子打扫房间,准备过冬的衣服。可不知怎么的,今天竟把自个儿关在房里了。小主子过去看看,主子正在炕上休息呢”
“门没锁,你自己进来。”才刚到门口,小七就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额娘,小七回来了。”推开了门,小七看到了那背对着他身影,想着,不知有谁害的额娘不高兴了。
“你还知道回来呢,不是忙着救国救民去了嘛,还记得有我这个额娘啊。”其实早在刚才听到小七那熟悉却又让人感到有些陌生的声音时,如筠的心里一阵激动,生了一个早上的闷气早就不知道哪儿去了。
“额娘,儿子不知道错在哪里。”原本满心期待着能给额娘一个惊喜的小七,听到额娘这不冷不热的话,心里疙瘩一下。
“你还能不知道吗,这几个月做的那些事情,阻了多少人的路。”一提起这件事,如筠真的有些害怕了。
听到这里小七才知道额娘的想法,转着轮椅,到了如筠的身后,双手环上了如筠的细腰,把头埋在了如筠的后背上。
“额娘,小七回来了。”小七平平安安的回来了,现在就在额娘身边。
听到小七那有些梗咽的声音,此时如筠就是有再多的话,都压在了肚子里。转过身,双手捧着那有些消瘦的脸蛋,没好气的说道:“真是的这么大人了,还窝在我怀里呢,等会被墨儿看到了一定把你笑话一通。”
“额娘,儿子令你担忧了。”
“知道就好,那以后一定做事之前没必要事实亲自出马,你以为大皇子,太子他们养那么多的人都是养着吃白饭的,在战场上,主要领帅是在幕后统领大局,决定着战争何时开打何时后退,而不是给敌人当靶子用的,知道不?”
“是儿子考虑不周到。”这些他都想过,原本他是希望能通过这些事情让皇阿玛记得宫外还有一个儿子,让皇阿玛对额娘多加照顾,没想到....
“好啦,不用担心了,你皇阿玛适时的提携了一些半大不小的官,是好是坏都由他们担着了。你对朝堂的局势不了解,正好你四哥已经进入朝堂了,虽然根基未稳,但消息绝对,以后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多多去问他,千万不能再莽撞行事了。”
“恩,儿子会考虑清楚的。”
“我说,小七,你对的起我吗?好不容易把你养得白白胖胖,出去这才几个月,我那么多年的苦心都白费了,刚才白嬷嬷肯定是一副心痛的样子吧。”
“哈哈,是儿子辜负了额娘多年的辛苦‘养育’。”
“知道就好,你可得在我眼皮子低下把那瘦掉的都补回来,走,早就把你最爱的美食准备好了。”
由于小七的归来,大家格外的开心,就连墨儿都吃了大大的一碗饭。寻常的夜晚,寻常的菜肴,却因这团圆而倍感温馨。
夜晚从墨儿房里出来的如筠,看着那漫天飞舞的雪花,对未来道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随着几个孩子们渐渐长大,那九子夺嫡以后,众位皇子的悲惨命运就一直出现在如筠的脑海中,她只希望胤禛、小七、墨儿还有小八能平平安安,幸福快乐。为此她将小七送出宫,就是希望小七能脱离纷争,这几个月小七虽不在朝堂,可却依旧搅乱了平静的湖水。

作者有话要说:总算搬完家了,这几天没有网络的日子让我觉得都在这世界上消失了....家里还没有网络,今天在一茶一坐呆了一天,码字.....让亲们久等了.....
大婚前奏
看着镜子里的人,如筠感慨的笑了笑:“一转眼,我进宫也这么多年了,这小七那么早就出宫游历,胤禛这也马上要娶福晋了,不知怎么的我这些天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主子,虽然几个小主子都会有出宫建府的那一天,但他们不都住在这皇城里,每天也会进宫给主子请安,主子还担忧些什么呢?”一边说着,白嬷嬷手上还不忘把如筠头上的发簪一个个拿下来。
“话虽是这么说,可他们小时候都是围着我转,事事都由我给他们打点着,虽然他们一整天都在上书房里呆着,可早出晚归的,我们也能每天小聊一会,可以后怕是只剩下我和嬷嬷了。”
“主子这四福晋还没娶进门呢,怎么你现在就开始吃起了醋?”这景仁宫里年纪最大的老嬷嬷心里可一片明了。
被白嬷嬷说中心事的如筠,有些小孩气的嘟了嘟嘴,虽说这个儿媳还是她亲自挑选的,但在多的心理准备和自我安慰在事情真正到来的这一刻,就立马溃不成军。
“胤禛他们几个对我是极其的孝顺,这些我心里都明白。可我这几天琢磨着,我们女人家这一辈子经历着嫁人生子,相夫教子,可这夫竟是和那么多女人共同分享,这儿养大了,也是归了别的女人,那我这么辛辛苦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老奴我一直认为主子一直都是个明白的,怎么今儿个却犯起了糊涂?这世间每个人的活法都不一样,男人们要的是建功立业、出将入相、光宗耀祖,而这女儿家就是要安安分分的呆在后院里守夫教子,这前半辈子,女儿家们靠男人的宠爱过日子,等到年老色衰的时候,就要靠着子女的孝心走完那孤独寂寞的日子。几个皇子都是主子一手拉扯大的,他们几个对主子的孝心那大家伙都是看在眼里,这老奴在宫里一辈子了,说句胆大的话,主子已经很有福气了。”
“呵呵,是啊,仔细想想,我也该知足了。可是不知为什么,这几天总想着,几个孩子都离开了,剩我一个人面对着这偌大的宫殿,我这日子该怎么过呢?没想到我竟是钻进了那牛角尖里面出不来,算了不想那么多了。”
“依老奴看,想的再多,这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那又何必弄得心里不痛快呢!况且十四皇子还能陪着主子十年左右,赶明年四福晋就生个大胖小子,主子若是喜欢就把那小阿哥养在身边,平日里也好逗个趣儿。再过几年主子身边围着一大群小阿哥小格格们,连老奴靠近不了,到时可要把主子闹腾的不行。”说着说着,白嬷嬷自己先咯咯地笑了起来。
如筠知道白嬷嬷是在逗她开心,这段时间性格淡然的她觉得前路一片茫然,人也变得有些浮躁。追根究底,其实是如筠在寻找着继孩子之后,另一个支撑她生活的支点,而这支点能够让她在年老色衰的日子里也能找到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娘娘,你觉得这件衣服怎么样?”喜蔓那响亮的声音打断了又一次陷入沉思的如筠,回头一看,只见这丫头拿着一件装饰不多,颜色较为清雅的衣服朝着梳妆台走来。
还没等如筠开口表明态度呢,喜豆就快人快语的接了起来,“奴才觉得,这件衣服太素净了,明天可是四阿哥大喜的日子,娘娘自然要穿件颜色鲜艳的衣服。而且奴才还没见过主子穿那些大红大紫的衣服呢,每回内务府里送来那些布料,颜色艳丽的都被娘娘都送人了。”性格风风活活的喜豆对鲜艳的颜□有独钟,可却跟了个性格淡然的主子,易得罪人的她在如筠的身边生活的十分安逸,这或许就是性格上的互补。
“可是喜豆姑姑,你挑的那件衣服颜色太红了,这会让别人觉得娘娘夺了新娘子的风采,而且主子素来不喜欢那些颜色鲜艳的衣服。”喜蔓心细如丝,谨小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