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祯此举无疑是放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号,《南山集》一案要翻案了,方苞一脸立时就胀的通红,躬身长揖道:“十四爷能审理《南山集》一案是士林之福,方苞代天下士子感谢十四爷。”
胤祯含笑道:“你也是蹲过大狱的,知道他们缺什么,带两个亲卫去置办些物事,我去给刑部打声招呼。”
胤祯给刑部尚书郭世隆打了招呼,拿了《南山集》案在押人犯的名册之后,便打道回府,才进西大门街,他就被众多的各式各样的轿子吓了一跳,不用想,他也知道是奔着他恂亲王府去的,估计都是为《南山集》涉案人犯来撞木钟的。
胤祯晋封亲王的消息早就传回了恂王府,盍府上下,立时就欢庆一片,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胤祯到的大门口,一大群官员便都巴巴的跟了过来,道贺声不断,他不得不敞开嗓门大声对一众来访的官员道:“大家前来庆贺,本王心领了,不过,本王差务繁忙,还望大家体谅,有事的,请把名贴留下,本王随后安排,确有要务的,还请稍稍等待。”
一进府,胤祯便闻报,五、七、十二、十五、十六等五位阿哥在府中等候,胤祯闻言一喜,老五、老七、老十二可是出了名不沾党争的,竟然不避嫌亲自上府庆贺,看样子,还是钱能通神啊。
老十五、老十六上府祝贺,胤祯倒也不意外,他俩兄弟是同出一母,老十五从小就是胤祯的额娘德妃带大的,胤祯留在宫中的时间又长,两人关系历来不错,上府祝贺亦在预料之中。
一见胤祯出现在西花厅门口,恒亲王胤祺就率先起身笑道:“十四弟,恭喜,恭喜,恭喜晋封亲王。”其他几人亦跟着起身迎了几步,纷纷道贺。
胤祯笑着一一见礼,“三位哥哥亲自上府庆贺,十四愧不敢当,请座。”随后又对十五、十六伸手让座。
落座后,老五胤祺、老七胤佑便是一揖,“今日登府,一则庆贺十四弟晋封亲王,二则当面向十四弟道一声感谢。”
一见二人神态诚恳,为‘四大恒’股份一事当面道谢,胤祯忙还礼道:“五哥、七哥,言重了,十四年纪轻,出言无状,还望三位哥哥不要记在心里。”
老七胤佑道,“十四弟千万别如此说,否则我们这当哥哥的,真就没脸见人了。”
胤祯自然知道三人登门的来意,对这三个中立党,他知道要拉拢到自已十四党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但结交好他们,还是必要的,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强,想到外面还有一帮官员等着,他便笑道:“京师物贵,俸禄亦有限,手下又还要养一大帮子人,哥哥们又没有额外的来源,这日子想来过的也是拮据。”
老五胤祺、老七胤佑、老十二胤裪三人一听这话,立时就眼睛一亮,紧紧的盯着胤祯,老十四现在身家可是以千万计的,随便拔跟毫毛也比他们腰身粗,听胤祯这话的语气,难道要接济他们?
“十四在江南日久,江南确实富甲天下,江南科考案中,买个举人身份,出价就是三万,其富庶可见一斑。不过,京城也不差,身家百万者亦不在少数,更是天下四聚之首,要想赚点银子补贴一下,亦非难事。”
不仅老五、老七、老十二,就连十五、十六也是听的目不交睫,都巴巴的等着胤祯的下文,现在满朝上下,谁不知道老十四赚钱的本事,能得他指点一二,赚点小钱,岂不是轻而易举?
见几人一脸热切的样子,胤祯暗忖,这三人也不是没有可能拉过来,他含笑道:“不过,赚钱是需要本钱的,不知三位哥哥能拿出多少本金来?”
老五胤祺立刻就警惕起来,一旦投入大笔本金下去,那岂不是上了老十四的船?他本就是小心谨慎之人,立刻就笑道:“十四弟,你也知道,咱们都是寅吃卯粮,去年、今年又连着捐款,哪里还拿得出余钱来。”
想空手套白狼?胤祯不由暗自好笑,那可真是关公门前耍大刀了,他微微笑了笑道:“没本钱的买卖,也不是没有,不过要胆子大,一本万利的买卖也有,不过,那不仅要胆量,还要看运气,不知道三位哥哥想做什么买卖?”
老五、老七、老十二顿时都是一怔,老十四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没本钱的买卖?什么又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虽然一时间琢磨不透,但无非是想拉他们进十四党,他们虽然想赚钱,却不想卷进争储之中,那玩意风险太大。
老五胤祺呵呵干笑道:“多谢十四弟一翻美意,这事,咱们回去商量一下,看看到底做什么买卖适合。”
胤祯知道这就跟钓鱼一样,心急不得,于是轻笑道,“哥哥们若有需要,十四乐意效劳,日后但凡十四提议的捐款,十四定然不让哥哥们破费,尽管跟风就是。”
“还是十四弟厚道,这份情,五哥心领了。”老五胤祺起身说道,“十四弟今日晋封亲王,等着庆贺的人都排成长龙了,我们就不打搅你了,先行告辞。”
送走老五等三个胆小谨慎的兄弟,胤祯才回过头来看向老十五、十六两兄弟,这两兄弟仅仅相差两岁,一母所生,连容貌也有几分相似,都是一般的眉清目秀,透着几分儒雅,他含笑说道,“十六弟是今年大婚的吧,十四哥不在京城,府里随了份子没?”
老十六胤禄年方十七,嘴唇上留着一圈淡淡的绒毛,见胤祯问他,忙回道,“有劳十四哥挂怀,十四嫂亲到府上贺喜的。”
祯微微颌首道:“你两兄弟都才分府不久,既无爵位,又没差事,以后有周转不灵时,尽管来府上找你十四嫂。”
这话可是一点没把他俩兄弟当外人,两人心里都是一热,齐齐一揖道:“谢十四哥关照。”
老十五胤禑抬头又叫了声,“十四哥——。”
“有事?”胤祯瞅了他一眼,随后便道,“去书房。”
一进书房,十五胤禑、十六胤禄便双双跪下,胤祯一下就明白过来,却是没拉他二人,只是静静的等待着。
十五胤禑抬起头来道:“十四哥,我自小就在德妃娘娘身边,您是看着我长大的,我俩兄弟自小就无依无靠,一众兄弟中,也就跟十四哥最亲,十四哥以前跟八哥他们搅在一起,我自问也靠不上边,眼下十四哥自立门户,我俩兄弟愿意誓死追随。”
第183章门庭若市。.。
第184章十五入党
第184章十五入党
“先起来,坐下。”胤祯淡淡的说道。
十五胤禑、十六胤禄两人生母乃是庶妃王氏,王氏不是满人,也不是汉军旗,而是正宗的汉人,是知县王国正之女,苏州织造李熙的表妹,两人还有一个同母兄弟,便是康熙四十七死去的十八皇子胤祄。庶妃王氏虽然极受康熙宠爱,却因是汉人,康熙一直没有提升她的地位。
虽然康熙对十五胤禑、十六胤禄颇为宠爱,但指给二人的嫡福晋却都非名门显族,这一点连八阿哥胤禩也不如,胤禑所说的无依无靠,却是一点也不夸张,除了康熙的一点宠爱,再无任何依靠,两人身上的汉族血统更是让他们的身份比一般阿哥要低上一等,储位根本就没一点可能。
招纳他二人进十四党,胤祯还真有点拿不准,康熙会不会因此对自己有看法?沉吟了一下,胤祯才道:“十五弟,你们可考虑清楚了,别看我现在风光,这可是一条艰险无比的路,皇阿玛的心思,谁也猜不透,皇太子还在位,八哥一党更是势大,你十四哥现在是势单力薄,步履维艰,一旦争储失败,下场可能比终身监禁更惨。
为什么五哥、七哥、十二哥他们不参与争储,就为这个道理,不卷进来,你们足可保一世的荣华富贵,一旦卷进来,那就是成王败寇,你们想清楚没?”
胤禑、胤禄两人因为母妃出身低,更因为汉人的血统,自小就饱受歧视,比起老十三胤祥亦是远远不如,若不是因为从小跟胤祯关系好,他根本就不敢开这个口,胤祯沉吟这片刻,于他而言,仿佛是过了一年之久,此刻见胤祯并未拒绝,心中已是大喜,忙稳住心神,沉稳的道:“十四哥,富贵险中求,男儿大丈夫,不全力拼搏一次,岂不是白来世上走一回?即便失败,十五亦无怨无悔。”
“好,就凭这份冲天豪气,十四哥也要带你闯一闯。”胤祯笑着道,“不过,你母妃才痛失十八弟,就只剩你俩兄弟了,从尽孝这点出发,还是留一个,不要都卷进来的好,老十六年方十七,暂时安心读书,等几年,局势明朗了再说,如何?”
十六阿哥胤禄一听这话,眼圈立时就红了,胤禑心眼要多些,已是隐约猜到胤祯可能有顾忌,正欲开口劝一下十六,胤祯已是笑道:“十六弟,你虽然年少,但身为皇子,涵养功夫还是稍有欠缺,以后在这方面要多下苦功,喜怒不形于色是最基本的要求,十四哥不是不要你,而是要你在暗里,你俩兄弟一明一暗,作用更大,明白了不?”
两人闻言大喜,却都强行按捺住,沉稳的说道,“谢十四哥。”
胤祯稍稍沉吟,才掏出两张一万面额的银票,分送二人,“都说十四哥富可敌国,那都是远洋舰队的钱,不过,我也不缺钱,这钱当是见面礼了,十六一定要注意隐蔽好,不能让别人看穿。”
“十四哥放心,十六定然不会坏了十四哥的大事。”胤禄神色严肃的说道。
祯点了点头,“十六先回去,我待会要带十五弟亮亮相。”
胤祯晋封亲王,前来祝贺的人不少,前来撞木钟的也不少,更有不少借着这个机会荐人的,毛遂自荐的也不少,恂亲王现在风头如此强劲,十四党能差到哪里去?
前两个月时间,太子.党与八党相互倾轧,再加上《南山集》案,朝在可是空出了不少的位置,以康熙对恂亲王的支持,一进十四党,很可能就有升迁的机会,一众官员对此是洞若观火,自然是蜂拥而来。
胤祯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肆收买人心的好机会,但凡为《南山集》案涉案人员求情的,都是满口应承,荐人的,自荐的,他也不再回绝,都收下资料,应承考虑。
十五阿哥胤禑寸步不离的跟着胤祯接见一众官员,那些个官员那还有不明白的,十五阿哥胤禑加入十四党的消息马上就在京城传开了。
十五阿哥胤禑虽然身份不尊贵,又无钱无势,但毕竟是皇子身份,他加入十四党,无疑是宣布十四党要跟八党公开抗衡,一些尚在观风的官员心里立刻就开始权衡两党的优劣。
台基厂王府大街,廉郡王府。
不仅恂亲王府门庭若市,八阿哥胤禩的廉郡王府也是热闹非凡,胤禩在康熙三十七年就封了贝勒,隔了十三年才封了郡王,而且是在如此敏感的时候晋封的,心情自然大好,八党的一众官员纷纷前来祝贺。
一直到天黑,廉郡王府才安静下来,十阿哥胤誐心里不痛快,多喝了几杯,早已回府,九阿哥胤禟却是没喝多少,他留意到八哥有点古怪,也没急着回府,陪着胤禩进了书房,他才道:“八哥可是担心老十五跟十四凑到一块的事?”
“老十五?”胤禩不由一楞,“老十五跟了十四弟?消息准确?”
胤禟点了点头,诧异的望了胤禩一眼,才道,“看十四这架势,是要公开招兵买马了。”
“这是迟早的事。”胤禩轻叹了一声,才怅然说道,“十四弟可是从咱们八党里分出去的,你还记得我们当初的誓言吗?”。
胤禟闻言不由一怔,“八哥,此一时,彼一时,还说这么多做什么?”
“你错了,九弟。”胤禩轻声道:“这誓言十四弟没忘,八哥又岂能忘的了?”
“八哥…..。”胤禟神情一僵,半晌才道:“八哥何出此言?”
“说起来惭愧啊。”胤禩轻声道:“今日入厕,无意中听到两官员谈话,我才猛然醒悟过来,十四弟为何一回上海就匆匆自立一党。”
不就是想争太子位吗?这事昨天不才说嘛,怎得又提起来了,胤禟一头雾水,“难道不是?”
“确实不是,我们都错怪十四了,十四弟是在自救,同时也是在救我们。”胤禩苦笑着道;“九弟想想,我们灭了太子一党,若是没有十四弟的十四党,会是什么情形?”
“我们一党独大啊?”胤禟脱口说道。
“是,我们八党独大,一呼百应,京城有百官呼应,江南有十四身家千万,手握雄兵,谁能抗衡我们。”
胤禟的脸色一下就变了,“八哥,你…你是说…皇阿玛。”
“不错。”胤禩悠悠的说道:“皇阿玛一旦要铲除我们八党,十四弟肯定是首当其冲,接下来应该就是八哥我了。十四弟这眼光,手段,可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八哥想不服都不行。”
胤禟只听的半晌做声不得,良久才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争争个你死我活”胤禩咬着牙道:“不然还能怎么办?十四不告诉我们真相,就是怕我们不争。想明白了这点,我们反倒可以放开手脚争,肉烂了,烂在锅里,怕什么?正所谓时也,命也,运也,数也,九五之尊,奉天承运,历来就非智高者得之,非有才者居之,一切都得看命十四若立太子,我认命,我立太子,十四也会认命九弟,咱们放开手脚轰轰烈烈争一场”
雍亲王府,后花园,南院。
胤禛将早朝情形详细的叙述了一遍之后,问道:“邬丈夫,皇上晋封老十四也就算了,为何又接着晋封老八、老九?”
邬思道凝神想了下才道:“思道妄自揣摩,圣上如此做的目的,一则是出于对十四爷的保护,以免他成为众矢之的,同时晋封八爷、九爷,可以达到分散群臣与一众阿哥的注意力。
二则也有掩人耳目之嫌,既支持了十四爷又支持八爷,让人揣摩不透他到底属意谁?同时也能够激起两党的斗志。三则,也是鼓励一众大臣、阿哥,只要肯做实事,他都不吝封赏。”
胤禛听的频频点头,沉吟片刻又问道:“那赏老三双俸又是何意图?皇上的提的两本书早在五、六年前就编完了,何以这时候又翻出来,以此为由赏他?”
“这一点,思道也是琢磨不透。”邬思道微微摇了摇头,出神想了良久才道:“思道窃以为,圣上赏三爷,应该大有深意,四爷最近不妨多留意有关三爷的情况,他的门人,姻亲等所有的关系都多加留意,圣上接下来,应该还会有旨意。”
老三?老三平日里突出的地方,就是对皇阿玛的小意巴结,无非就是在孝道上高出一众兄弟一筹,皇阿玛难道属意他?胤禛微微摇了摇头,自语道,“没理由。”
恂亲王府,天一黑,胤祯就闭门谢客,却将噶敏图、施世纶二人留了下来,着他二人与方苞一起琢磨被《南山集》案牵连入狱的官员名单,从中剔选出能进入十四党的人员。
而他自己则忙着设计新的邸报式样,并写出邸报革新之后的管理制度以及机构改革,这些东西,他明天要进宫呈请康熙批准,不拿出具体的方案来,万一康熙追问,可就尴尬了。
第184章十五入党
第184章十五入党,
第185章京报
第185章京报
乾清宫,西暖阁。
胤祯请安之后,康熙便含笑赐坐。
见康熙心情好,胤祯便打算将老十五的事情先说,康熙的耳目灵通,这事肯定是早已知道,与其康熙问起,还不如自个先说,他欠了欠身子,道:“皇阿玛,十五弟自小跟儿臣亲近,见儿臣差务繁忙,人手又少,想过来帮儿臣一把,还望皇阿玛允准。”
对老十四这种坦荡的个性,康熙颇感满意,昨日,恂亲王府、廉郡王府的情形,他都一清二楚,对于胤禑掺合进去,他亦不想强加干涉,儿子大了,都会根据各自的性格做出选择,一众儿子争储,结党是在所难免,太子一党、老党都是如此,难道独独不准老十四结党?
再说,有胤禑加入老十四一党,也才能更好的抗衡老党,有利于有日后计划的实施,所以对此事,他根本就不想过问,此时见胤祯主动提起,便微微颌首道:“十五胤禑,聪慧好动,性情率真,虚岁已是二十,也该历练历练了,暂时就让他跟着你历练。”说着,他又轻叹道,“十六胤禄,今年也已经十八了,这时间过的真是快啊。”
见康熙提起十六,胤祯自然是明白他意思,便从容说道:“十六弟虚岁才十八,自幼聪明好学,精通数学通晓乐律,与十五弟又是一母同胞,儿臣窃以为,他还是潜心学问的好。”
听胤祯说到一母同胞,康熙立时就明白老十四这是为庶妃王氏留个念想,他对庶妃王氏颇为恩宠,老十四能想得如此周全,他不由大为满意,而且从老十四小心翼翼的举动来看,也说明老十四并未持宠而骄,狂妄自大,对争储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否则他不会如此小心,想到这里,他对胤祯又增了一层好感,当下就将话题岔开,“邸报一事,可有初步方案?”
见康熙转移话题,胤祯也松了口气,忙将连夜绘制的报纸式样呈了上去,康熙接过仔细的看了看,新邸报上,年号、日期都有小字标明,而且还是编号,首版就是谕旨和章奏,其后才是评论文章,再次是各类大家文章,最后一版竟然是京城杂谈,文坛逸事、趣闻。他默想了下,估计是老十四为了让更多的人对邸报感兴趣。
“恩,不错。”康熙心里大为满意,随后又问道;“何时能够推出?”
“回皇阿玛,试行的话,随时都可以推出。”胤祯欠身回道:“不过,新邸报的发行将不再局限于各级官府,而是面向全国所有的士绅、百姓,凡是愿意购买者,皆可自由购买,儿臣觉得再叫邸报甚为不妥,不如改名为‘京报’,还请皇阿玛定夺。”
“京报。”康熙喃喃念了声,便道:“简洁明了,浅显易懂,好,就叫京报。”
“谢皇阿玛。
1/3
第185章京报
第185章京报,
第186章述职
第186章述职
康熙瞅了胤祯一眼,老十四虽然眼光独到,才能出众,而且沉稳、谦恭、处事果毅,处理政务的手段亦圆滑老练,可终究还是年轻了些,于治国一道,稍有欠缺。
思忖片刻,他才淳淳说道:“礼乃立国之本,一切典章制度皆是礼,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礼不行则上下昏,身为上位者,有礼不尊,则上行下效,日久则礼崩乐坏。
你身为亲王,一应规格却仍沿袭贝勒,百官大臣如何看你?一众贝勒、郡王、亲王又如何看你?朝廷之所以要森严等级,便是为了严尊卑、明贵贱。身为上位者,万人注目,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要慎而又慎,一切皆须尊循礼法,为百官表率,且忌率意随性而行。”
胤祯万没料到,如此简单的一件小事,在康熙嘴里居然上升到了这种高度,不由暗自腹诽,不过,他马上就意识到,这是康熙在言传身授治国之道,立即就正襟危坐,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心里实则大为不然,欧洲这时候,应该开始奠定民权和人权的基础了吧?康熙却还死抱着“礼”不放。
不过,这想法,他是丝毫不感流露出来,一俟康熙说完,他便恭敬的说道:“皇阿玛教诲,儿臣铭记于心。日后遇事,定然三思而后行,一切皆尊礼法纲纪为先。”
康熙微微颌首,温言道:“你既然不愿搬迁,那就将现有府邸扩建一番,符合亲王规格即可。”
“儿臣尊旨。”胤祯恭敬的回道。
康熙很快又转换了话题,“朕看你从福建呈上来的折子,有点言犹未尽的感觉,是否在福建招抚感触颇深?台湾移民的情形如何?谈谈你对台湾的真实看法。”
胤祯知道康熙迟早要问这些事,早有准备,当下就道:“儿臣前往福建招抚暴*饥民,在福建呆了三个月,确实是深受震撼,感触良多,平日在京城、在上海、在江宁,很少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
此次在福建,儿臣不仅深入灾区,亦微服深入到饥民中去,亲眼目睹了饥民的情形,深切的感受了民间疾苦,心里亦是极为难受,福建饥民不分男女老幼大都满脸菜色,骨瘦如柴,衣不蔽体者,比比皆是,他们不仅穷、饿,而且满脸麻木,看不到一点生气,感觉上就是一群行尸走肉,皇阿玛,儿臣当时心痛到了极点,恨不的率军将那些地方官员都抓起来。
后来,走访的地方多了,心里方才平和些,福建人多地少,就连山坡上也开垦出了一层层的梯田,随着人口增长,每年都有不少人漂泊异乡谋生。朝廷对台湾虽然管理控制的很严,但是每年仍有不少人冒死乘坐小船偷渡过去务工,种地,每年也因此有不少人死于海上、荒岛
1/4
第186章述职
第186章述职,
第187章 王顼龄
第187章王顼龄
康熙的注意力很快就从漕粮转到了远洋舰队上面来,十二艘千料的快速战舰,每艘火炮四十门,士卒二百人,这已经是一支很强大的水上力量了,仅仅火炮就近五百门,朝廷的那几支水师,根本就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仅仅才二年时间,远洋舰队就开始初具雏形,康熙也是始料不及,心里亦是颇为振奋,看来,再有个三、五年,远洋舰队就完全有能力到海外开疆拓土了,想到当年征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又是迁界禁海,又是大造战舰,还费了那么多年,他不仅有些感慨,当年若有老十四这种人才,何须如此耗费国力、心力。
在心里默算了下,康熙才道:“按这个建造速度,目前海军训练则难以跟上,你有何打算?”
对这个问题,胤祯早有想法,他欠身回道:“回皇阿玛,海军不比一般的战兵,甚至比弓手更难训练,无法速成,儿臣初步设想在沿海招募一批年青的水手,在水师中抽调一批熟识水性和操纵帆船的士卒予以弥补。
另外,远洋贸易船队的海船亦不能耽搁,第二批快速风帆战舰出来后,造船厂必须赶造海贸商船,总不能卖了股份不办事。”
康熙自己也卖了一成股份给宗亲皇族,听了这话不由一笑,“人无信不立,远洋贸易船队,朕介时予以格外照顾,不至让他们亏本,亦不会让你失信于天下。”
“谢皇阿玛体恤。”胤祯嘴上谢恩,心里却是暗自腹诽,远洋贸易船队你占了四成干股,不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照顾,可真就没天理了,我是卖了不少股份,可你不也一样卖了股份,当时建议你卖股份,可不仅仅是为了套现,拉你下水才是主要目的。
康熙略略思忖又道:“招募水手的事,你自己处理,抽调水师士卒的事,朕为你操办。”说着他又问道:“海军学院的淘汰比例是否太高了些?一共才四千人,一下就淘汰了近一千。”
胤祯知道康熙真正在乎的是那批被淘汰的宗室子弟,这事他早就想好了说辞,“回皇阿玛,训练海军不容易,淘汰掉经过一年时间辛苦训练出来的海军学员,儿臣心里亦不好过,但是,慈不掌兵,儿臣不得不狠心裁掉他们,一个连游泳都不会的人,怎能成为合格的海军?
海军是要纵横大洋,为国开疆拓土,守护海疆的,没有一支技术娴熟,纪律过硬的海军,岂能胜任?更何况这是海军学院的第一批学员,更须带个好头,儿臣不能够让他们成为海军的害群之马,再说,儿臣也给了他们机会,一年内能够考核合格的,都收回海军。”
见胤祯连害群之马都说了出来,康熙亦不好多言,他亦是几次御驾亲征的,深知统兵要领,更何况老十四亦未把事做绝,还留了一个机会,微微点了点头,他才道:“《南山集》一案,你得抓紧些,跪安吧。”
望着胤祯离去的背影,康熙不由一阵欣慰,在江南两年,老十四又成熟不少,远洋舰队的事情一了,也该把他召会京学习处理朝务了,想到初具雏形的海军,他眉头不由一皱,海军的强大有些出乎他的意料,那什么二级战列舰都还未出,仅仅是这个快速风帆战舰就已经足以横行海上了。
他不由又联想到了太子胤礽,老十四该不会步其后尘吧?一个太子就已经让他伤透了心,费尽了心神,不过,康熙很快又不觉莞尔,海军再强大,也不可能威胁到京城,再说,海军中还有那么多宗室子弟,真要有什么苗头,岂能瞒的过他?
胤祯出了宫却是径直回到自己府邸,康熙虽然催促他抓紧《南山集》一案,但怎样把这些涉案官员拢入袖中,他却一直没想好。这批在押的官员太杂了,有老党的,也有太子一党的,中立的也不在少数,如何分化拉拢打压,他得细细思量一下,理出个头绪来。
方苞得知胤祯回府,立即就赶到了书房,见过礼之后,他就说道:“王爷,《南山集》一案在押犯官,方苞已与噶大人、施大人细细筛选了一遍,这是罗列的名单。”说着躬身呈上一份名册。
胤祯接过细细翻看了一下,名册罗列的官员都有详细的介绍,籍贯、出身、官职、履历、有无党派,都一一附随在后。
细细翻看了一遍,胤祯眉头不由皱了起来,除了一个吏部左侍郎王顼龄是二品,其他皆是四、五品的,尤以四品最多。
方苞见胤祯皱眉,欠身说道:“王爷,这些筛选出来的官员,大都品级稍低,眼下即是拉入王爷阵营,短期内,也济不了事,王爷十四党新建,除了张中堂、噶司农、施部堂三人,便再无大员,方苞以为,十四党若欲在朝堂与八党分庭抗礼,重点还在部院大臣。
《南山集》涉案犯官中二品以上者仅有两人,一是礼部侍郎汪灏,此人系八爷一党,另一人则是吏部左侍郎王顼龄,此人颇有文名,在清流中素有威望,与八爷党稍有瓜葛,系八爷党中坚人物王鸿绪之兄长,不过,其人颇为清高,兼之性情孤傲,并不在党系之中,王爷若能将其争取过来,则又可得一大员,有此人为榜样,再争取其他的清流之辈,则易如反掌。”
王顼龄?胤祯对此人印象不深,翻看了一下名册,王顼龄,字颛士,江南华亭人。康熙十五年丙辰科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获一等第六名,授翰林院编修,参纂《明史》,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历迁侍讲,出督四川学政,升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吏部侍郎。
1/2
第187章王顼龄
第187章王顼龄,
第188章 宗室亲贵的立场
第188章宗室亲贵的立场
胤祯亦有心考较一下方苞,便含笑问道:“你对这批在押官员是何看法,如何处理他们方才妥当?”
方苞稍稍沉吟,便侃侃而道:“刑部送来的名册,我与噶、施两位大人一一推敲了一遍,虽说二品大员只有两个,但三、四品的官员不在少数,不过有才有操守又不结党的却是不多,三品大员尽皆是太子一党和八爷一党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