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尽快平息”田亩无人耕和”必至荒芜”如此”则米价益贵”一应饥
民则俱无生路.福建饥民亦是联之子民”岂有眼看其步入死路而不管之
理?
着皇十子恂郡王胤禛前往福建招抚暴动饥民”并统领辐建境内所有
水、陆兵马。暴乱饥民只惩治首恶”胁从概不追究”今其将联上谕尽
行书出”大张告示”明白晓谕。
福建陆路提督蓝理、总督范时崇、巡抚黄秉中、总兵官许凤、陈有
北、俱从宽免革职.著各降五级留任”戴罪图功”平乱后再行议
罪。.”
康熙话音一落”太子胤乃、老八胤禩及各自大臣心里都是一松.
看来康熙以宽为政的宗旨还是没变”不只是口头说说而巳”官场降级
那是常事”只要能够留任”暴乱一平.还不都是万事大吉”官复原级。
想到是派胤祯去招抚”一众大臣又开始心痛娟出去的银两了。有这
个大财主出手.他们娟的那点银子根本就不够塞牙缝的.算是扔到水里
了。
老四胤禛心里却是大喜,果然是派胤祯前去福建平乱”虽然康熙是
命胤祯去福建招抚.不可能出现大屠杀”但只要他去了福建.那机会就
多的是”至少”.粘杆处.刺杀他就可以毫无顾忌。
下朝回到西暖阁”康熙便谴人招来一等侍卫巴亥、二等侍卫赖希.
随后又给江宁的曹寅写了封密信”并着人去库房取了三把沙饿进贡的俄
罗斯手统。
巴亥、赖希二人进来请安后”康熙便吩咐道:“皇十四子胤祯”
即将前赴福建平乱.联听闻有不少江湖人士参与其中.着你二人火速往
上海侍从”这封信转交江宁曹寅”他另会安排人手”你二人一道带往上
海”在胤祯跟前听用。.”
第141章 江宁织造府
胤祯在广州被刺杀一事,康熙虽然不置一语,心里却一直耿耿于怀,暗里下令在京城、江南、广东秘密查探,就连青海甘肃也谴人前去暗访。叶*子悠*悠
对于胤祯的安危,他现在是极度上心,老十四呆在上海,倒不存在危险,可一旦去福建,他还真是不放心,正好借这个机会派几个得力的人去护卫,也不显地突兀。
这两年来,老十四花样不断,手段更是层出不穷,摊子越铺越大,肩上的差事也越来越多,对朝廷而言,已是不可或缺。在他心中的份量亦是越发的重,废太子已经是迟早的事,建储计划,他现在亦有了初步的想法,对老十四这个潜力无限,在政治、经济、军事、农业都有所建树的儿子,自然是异常重视,岂肯让他立于危墙之下。
不过六日,胤祯在上海就收到了康熙的谕旨和密信。
细细看了一遍后,胤祯便将康熙的谕旨抄录了二份,命人携带先行乘快船赶往福州、厦门,让总督范时崇、水师提督施世骠广为张贴。
随后传令着武格立即招回正在训练的那艘风帆战舰,并抽调一千精锐的学员做好跟随去福建的准备。
接着又着人去召集陈鹏年、完颜海锋二人以及郑清海、沙船协会会长汤德贵,张元隆等人前来。
众亲卫领命而去之后,胤祯便开始思索起来,康熙的意思是招抚,这跟他的想法是不谋而合,可问题是招抚要粮食,没粮食拿什么招抚?总不至于一人发二两银子吧?少字刚开始暴动时,饥民就已经达到十万,不知道现在人数达到了多少?
保守估计也得有个二十万人,就算是都种玉米、番薯之类的,最快也要两个月时间才能够有收获,这几十万人吃两个月,得多少粮食?现在手头估计也没多少存粮。
正在沉思,却闻报庶福晋张梦娇来了,胤祯忙吩咐放她进来。 ~
张梦娇一进来便笑道:“王爷可是为粮食发愁?”
听得这一问,胤祯登时就放松下来,微笑道:“什么事也瞒不过你,来,给爷解解惑。”
张梦娇轻笑道:“爷要去福建平乱,妾身又不能跟随前往,阵前杀敌,只能帮爷拾遗补缺,略尽心意。”
“得,你还想上阵杀敌,爷都没那个机会。”胤祯调侃之后才道;“福建饥民可是几十万,爷是真愁,从哪里去弄那么多粮食?银子爷有,也舍得花,可有银子也没地方买粮食,再大量收的话,两江的百姓可就受不住了。”
说到正事,张梦娇神色一正,“王爷,您疏忽了一个地方,岂不闻灯下黑吗?福建虽然遭灾,而且饥民遍地,但福建海运发达,沿海府、县的大户、豪族家中可不缺粮食,越是灾荒严重的地方,大户、豪族手中囤积的粮食就越多,因为那里的粮食是最贵的。”
胤祯听的眼睛一亮,欣喜的道,“乖福晋,这个醒提的好。”
张梦娇抿嘴甜笑道:“王爷,江南丝绸棉布生产发达,每年都需用海量蓝靛、苏木等作染料,其中这靛青,最主要就是从福建来的,汀州府的靛青可是全国闻名。
其二是纸,江南的刻书、印书业独步全国,每年还销出大量的笺纸,但本地纸张却甚是匮乏,福建纸则是江南的主要供给地。
其三是木材,王爷和家父的船厂,就有很多木材来自福建,另外,两江的木器行,构筑业,海塘工程等水利措施,都需要数量极为惊人的木材,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福建。”
张梦娇这么一说,胤祯已是明白了她的意思,不由胤祯轻笑道,“恩,这一来,爷心里就有底了。叶*子悠*悠”说着瞅了张梦娇一眼,琢磨着该怎么奖赏她一下。
达春的声音却不合时宜的在外响起,“主子,郑清海在外候见。”
张梦娇被胤祯一眼瞅的心慌意乱,生怕他又胡来,闻言忙道,“爷,妾身先行告退。”说着款款起身,两眼水汪汪的盯了胤祯一眼,才转身出门。
郑清海进来见礼之后,胤祯就直接问道:“现在已经收了多少石粮?”
心里默想了一下,郑清海才谨慎的回道:“回王爷,总数略在五万石上下。”说完,他喉结动了动,却终是没说出口。
五万石,足够三十万人半月的口粮了,胤祯颇为满意,见郑清海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知他是想再劝自己不要收粮,心里好笑,随意问道:“现在米价涨到多少了?”
“回王爷,已经二两一钱一石了。”郑清海苦着脸回道。
胤祯轻笑道:“粮价是太高了点,暂时停止大量收粮,待价钱回落,再慢慢的收。”
“是,小的谨尊王爷吩咐。”郑清海兴奋的说道:“王爷可真是菩萨心肠,这一停收,粮价马上就会垮下来。”
菩萨心肠都用上了,看来他这段时间为粮价愁的不少,胤祯微笑着吩咐道。“恩。去吧,将粮食准备好,明天就要准备装船启运。”
郑清海躬身一揖,“是,王爷。”
待郑清海退出,得知陈鹏年、完颜海锋、张元隆、汤德贵四人都已候在外面,胤祯沉吟了下才道:“都叫进来。”
待四人见礼之后,胤祯便对张元隆说道,“把船坞的船造完之后,下一批先上风帆战舰,到时,本王会派工匠过来指导。另外,给南下的船商吹吹风,本王在福建敞开收购玉米、番薯、马铃薯,价钱包他们满意。”
“草民谨尊王爷吩咐。”张元隆躬身回道。
胤祯点了点头,接着开门见山的说道:“本王已经接到谕旨,奔赴福建招抚暴*饥民,汤会长,时间紧,招抚用粮五万石,另装载兵员一千,本王要征用沙船,三天后要启程,望你能妥善协调。”
这等军国大事,胤祯竟毫不回避的提起,汤德贵心里一阵发热,这是没把自己当外人啊,他忙躬身回道:“恂王爷,草民回去马上安排,抽调最好的快船和少手,保证不误王爷大事,不该说的草民自当守口如瓶。”
见汤德贵如此稳重,胤祯颇为满意,这人不仅有眼光,而且做事果断、有魄力,沙船协会初创阶段正需他这样会长,这人找机会要适当的点拨点拨,以后应该能成气候,沙船协会日后可是要派大用的,实力越强越好,顿了一下,他才含笑道,“如此甚好,一应费用本王不会亏待沙船协会。”沉吟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准备点银子吧,本王为你俩捐个官身。”
二人一听都是大喜,捐官可是要看机会的,不是你有钱就能够随时捐得到的,大清到目前为止,也不过因三藩之乱,西安、大同饥馑和修浚永定河及增置通州仓厫,等寥寥几次开捐的机会,二人忙叩谢,“谢王爷隆恩。”
胤祯点了点头,便道:“去忙吧。”
待他二人退下,胤祯才对陈鹏年、海锋二人伸手道,“坐吧。”
待二人落座,胤祯呷了口茶,才不徐不疾的说道:“今年北方大旱,又遇福建饥民暴动,可谓是雪上加霜,本王在上海大量购买米粮,引起粮价飞涨,百姓抱怨之声甚重。
此去福建,短则一月,长则两月,上海可就交给二位了,上海是本王根基所在,一点都不能乱,你们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维持稳定,稳定压倒一切。
目前上海本地居民应该问题不大,毕竟有这么多工厂、作坊,不至于吃不上饭,本王担心的是外来的流民,本就是青黄不接,粮价又居高不下,周边已逐渐出现断炊情形,你们必须未雨绸缪,防疫、治安、安置流民,开赈济粥棚,也可以赈代工,借机兴修水利,总之要面面俱到,不得出现任何疏漏,紧急需要银钱,只管找郑清海,本王会叮嘱他。”
陈鹏年是从基层县令一步步升上到布政使,政务娴熟,长于实务,此刻听胤祯一条条交待,竟是滴水不漏,周密细致,不由大为叹服,十四爷不过才二十四岁,处理政务竟比积年老吏还要老辣几分,忙欠身一揖道:“王爷放心前去,下官与完颜大人定不敢有丝毫懈怠,竭尽全力也要维持上海稳定。”
海锋亦是跟着道:“主子放心,奴才明日起就着手准备主子交待的一应事项。”
江宁城,江宁织造府。
巴亥、赖希二人赶到江宁织造府时,已近黄昏,二人一路换马不换人,竟是只比八百里加急的信差慢了一天就赶到了江宁。
曹寅一看送上来的贴子,居然是一等御前侍卫巴亥,连忙迎了出来,一见巴亥、赖希二人风尘仆仆,疲惫不堪的样子就知道两人定是一路急赶,心里登时就是一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样的大事,竟让两个御前侍卫如此拼命赶路,连忙将二人迎进了签押房。
巴亥跟曹寅打过几次交道,进屋之后,他也不客气,一屁股就坐了下来,而后掏出密信,“皇上的密信,曹大人验看下火漆封印。”
曹寅看了眼完好的火漆之后,行了一礼才拆开封口,急急看完之后,他才放下心来,沉吟着道:“二位大人先在府上歇息一日,下官火速办理,定然误不了十四爷行程。”说完,便叫人侍侯二人去洗浴、休息。
第142章 巨额亏空
待两人出去后,曹寅将康熙的密旨又细细看了一谒,默想片刻,才一迭声的吩咐下去,待他安排妥当,早已闻讯而来候在外面的幼子曹颐才进屋,关切的问道:“阿玛,可是急务?”
曹寅点了点,沉吟着道,“连生,你也准备下,去上海见见十四爷。 ~”
十四爷胤禛?胤禛的事迹在江宁已传的人尽皆知,而且仅比他大一岁,曹颗可是慕名已久,一听让他去上诲拜见胤禛,心里就是一喜,立即乖巧的道:“孩儿谨听阿玛吩咐。
曹寅哪有心思留意儿子的心思,自顾缓缓说道:,“皇上六次南巡,五次住在织造署,为父四次负责接待,那银子就如泼水一般撒出去,累次下来,亏空巨大,去年两江总督噶礼密奏皇上,参劾为父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皇上体恤,压了下来。“
说到这里,他无比感慨的长叹了一声,良久才接着道:“,三百万只是明面上的,实际总亏欠已达四百余万两,这笔巨大的债务,为父是日夜忧心,虽然皇上现在是极力回护,但皇上年事已高,一旦龙驭上宾,朝中大臣必鼎起攻之,如此巨大的亏空,新君即便回护,亦是有限,一旦追查,曹家顷刻间便是烟消云散的下场。
十四爷深谙经济之道,而今又自立一党,为父前思后想,有能力救曹家的,唯有十四爷,
这次皇上密旨,命为父络十四爷挑送得力可靠的江湖世家高手做其护卫,十四爷的圣眷由此可见一斑。
对曹家而言,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你正好借此送人的机会去上海拜见十四爷,表明曹家心迹,江南三织造,同气连枝,共进退。“
次日一早,胤禛便来到海军学院。
胤禛的身影一出现,一众中队长、分队长就扔下了手头的训练围了上来,敬礼之后,都是异口同声的请求去福建平乱。 ~
望着一众请战心切的学员,胤禛含笑道:“好,但好,海军需要的就是象你们这样渴望战斗的将领!不过,此次去福建,主要是招抚。还有,我要提醒你们,不要把眼光盯在国内,你们应该把眼光投向大海、外洋!我们海军的目标是东洋、南洋、西洋各国的海军!你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训练、训练,再训练!要把自己和手下都训练成世界一流的海军!你们的战场是在大诲!本院长在这里给你们保证,海军有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不要担心没机会立战功!明白吗?“
“明白。“众人轰然应到。
“好”都散了,该做什么做什么去。”匆匆赶了过来的武格大声吩咐道。
待众人都散了,胤禛才对武格说道:,“把福建籍的学员另编一队”随我去福建,福建有没有出色的世家子弟?”
“有。“武格想都没想就脱口说道:“,福建陆路提督蓝理可是辐建世家豪族的榜样”福建世家子弟参加诲军的人数是最多的,优异者不少。“
武格这一提醒,胤禛才想起,征台湾时,福建不少子弟立功受赏,从此挤入大户豪族之列,“,恩,把他们都召集到院长室来,我见见他们。”
胤禛才到院长室坐下,门外就传来响亮的“报告“声,他不由一楞,很快便明白,这些个福建子弟刚刚应该都在请战的那一群人中,当下便沉声道:,“进来。“
一溜四人整齐的走了进来,逐一敬礼说道”“中队长林卫,向院长报道。”“分队长陈平安向院长报道。“
“分队长王汤向院长报道。
“分队长张长安向院长报道。叶*子悠*悠“
胤禛回了一礼,逐个打量了一遍才问道:“,你们谁熟悉福建的地形?“
林卫上前一步说道:,“报告院长,标下曾跟随家中商队跑过不少地方,略知一、二。”
八大中队长,汉族只占了三个,这个林卫能够第一批升到中队长,应该是不简单,看他举止从容,动作礼仪规范,言辞简洁明了,很有大家子弟风范,胤禛点了下头,“恩,说说看。”
“福建东南临海,境内有四处小平原,其它尽皆是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因地形险要,所以境内关隘遍布,计有89关、376隘、,185寨,通往江西、广东、浙江三省的通道亦皆为险道、狭道,自古便是难进难出,大宗货物,人口流动皆是走海路。“
对于福建地形,胤禛还真是不知道,皆因福建既非经济、农业重地,又非军事重地,他唯一留意的也仅仅只是福建沿海的港口。此时一听福建境内关隘重重,通往外省亦是险关狭道,登时就放下心来,难怪康熙对福建饥民暴动不太上心,原来如此,他不由追问道:“福建有哪四个小平原?“
林卫朗声回道”“四个平原分别是湾州平原、福州平原、莆田平原和泉州平原,尽皆分布在沿海地代。“
这么说,福建饥民暴动岂不是席卷了福建三个平原?仅有福州平原得以幸免,胤禛心里登时一沉,这可得抓紧时间招抚,沉吟了下,他才继续问道:“对福建饥民暴动,你们是如何看的?“
林卫喉结动了动,却是没有出声,反而退了一步,回到队列中,胤禛见了他的举动,大为惊喜,这个林卫不错,年纪青青就懂的进退,知道给部下出头的机会,好好培养,是个将才。
静了一下,王汤才一步迈出”“报告院长,福建饥民暴动,标下窃以为,圣上的处置方略极为英明。福建地瘠民贫,自古民风剽悍,好斗成风,加之地势险恶,关隘重叠,大军围剿,实则劳师糜饷,得不偿失。标下愚见,如今天下太平,百姓不说安居乐业,至少也能勉强温饱度日,但凡有活命机会,谁愿意造反?如今天恩浩荡,院长又财力雄厚,此去福建,暴乱饥民定然望风归附。“
林卫三人听王汤说的如此直白,都隐隐担心。
这是个直性子,有见识,但只能在海军呆着,胤禛在心里给王汤下了个结论,方才微笑道:“都说的不错,作为海军将领,不仅要善于观,察,而且要勤于思考,更要不断的学习,陆战要了解地理地形,海战要求更高,不仅要了解洋流、季风、航线,还要了解各洋各海沿岸地形及岛屿分布等情况,希望你们加强学习。好了,都回去准备下,随本院长去福建平乱。“
两天时间,胤禛就做好了所有的准备,第三天一早,巴亥、赖希及曹颙等一行六人也赶到了上海。
留春园,一见胤禛,一等御前侍卫巴亥就带着众人规规矩矩的行了个跪安礼,“奴才巴亥给徇王爷请安。“
胤禛在康熙的密信中已知道巴亥会带几个高手过来护卫自己的安全,对几人不由多看两眼,除了巴亥、赖希二人,其余四人皆是便服,一人年纪较大,二个约在三十左右,另外一个看着比自己还小,心里不由暗自嘀咕,这怕是世家俊杰。
曹颙哪里知道胤禛把他也当成高手了,他知道胤禛不认识自己,起身后,又道,“奴才曹颙,叩见十四爷。”说着又行了个叩首礼。
曹颙?胤禛一楞,曹雪芹的伯父?瞅了眼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的曹颙,很是不解,身体这么壮实,怎么就死那么早呢?他来这里做什么?难道也跟着去福建?康熙在信中可没提及这事,稍稍一想便估计是另有事情,便吩咐道:“达春,先陪巴亥他们熟悉下。“
待一众人出去之后,胤禛才一伸手道:“坐。“
挂胤禛落座,曹颙才小心的坐下,他知道胤禛事务繁忙,马上就欠身说道:,“家父本应亲自前来,但年老体衰,不能急赶,怕耽搁了十四爷公务,才差小的前采,冒昧之处,还祈望十四爷见谅。
十四爷久在上海,却未曾踏足江宁,家父欲上府拜访,又恐招物议,此次借送人之机,才命小的前来请安。“
大老远干巴巴跑来就为请安?胤禛心里暗忖,曹寅是什么意思?江南三织造是以曹家为首,在江南可谓是盛极一时,别人不知,他可是清楚的很,曹家远不是江宁织造、淮盐监察使那么筒单,他更是康熙在江南的密探首脑,身负监察江南百官以及江湖上各方私密势力,反清组织等,说是江南的教父亦不为过。
可自己跟素他无交结,他为何急于见自己?在京城遇上麻烦了?以康熙对他的宠信,没理由来找自己啊,眼下他急于出征,没时间细心琢磨,瞅了曹颙一眼,胤禛缓缓开口说道:“直接说吧,出了什么麻烦?“
曹颙本就是奉命前来表明心迹的,当下便道:“十四爷思虑深远、眼光独到,善军事,谙经济,家父说,江南三织造,同气连枝,共进退。
札禛一楞,曹寅是康熙的密探头领,就跟军统的戴笠一样,这是要入十四党?他就不怕康熙知道了,惹来弥天大祸?曹家这是遇上什么祸事了?沉吟了半晌,他才冷冷的问道:“出了什么麻烦?“
见胤禛一再追问,曹颙只得如实说道:“去年,总督噶礼密章弹劾家父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皇上压住了,家父说实际亏空在四百多万,无法填补,为此忧心重重。“(未完待续本文字由破晓更新组@我门钱2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起点。)
第143章 手铳
“听说是亏空,胤禛不由松了口气,这才隐约记起,曹宋当年就是因为亏空才被抄家败落的,我的事好说,曹家掌握着为皇室督造和采办绸缎的控制权,又掌管着两淮漕运、盐务,四百万亏空,帮他出个点子,几年就填回来了。 ~
不过,曹家投靠的事,实在是干系太大,一旦康熙发觉,他也是吃不了兜着走,默想了下,胤禛才道:“农学院开院庆典在即,本王负有监督之责,江宁之行在所难免,转告曹大人,四百万而已,且放宽心,至于其它的,毋庸再提。“
曹颙一听,心头狂喜,十四爷同意伸手相助,而且还不用依附,对曹家而言,这是最好的局面,他忙起身,沉稳的磕了三个响头,“十四爷援手之恩,曹家没齿难忘。”
曹颙走了半晌,胤禛才回过神来,这个老曹寅,还真是老奸巨滑,怕是早算准自己不会接纳,却偏偏以此来诱惑自己,他应该是在试探,试探自己到底有没有争储的心?他最后会拿什么来交换,他有什么?江南的情报体系?若是这样,倒是合算。
巴亥等人在达春的陪同下在留春国草草转了一圈便回到胤禛书房所在院子,探知曹颙已经离开,便在外求见
。胤禛对那几个高手也颇为好奇,忙叫了进来。
一进屋,巴亥就将康熙送的三把俄罗斯手统呈了上去,“徇王爷,这是皇上赐给王爷做防身之用的。”
胤禛闻言不由感到一阵温暖,厂州被刺一案康熙只字未提心里其实还是很着紧自己的安危,行了一礼他才拿过一把俄罗斯手统。
俄罗斯进贡的手统制作精美,手柄是象牙雕琢的枪管至少也是百炼精钢,虽然不是蓝钢,却也乌黑呈亮各处都经过细心的打磨,就连配备的统条、火药盒都湘当的精美,胤禛仔细把玩了下,虽然是隧发枪,不过却没有膛线,他不由撇了撇嘴,这手统与其说是武器还不如说是艺术品。
自打广州遇刺,胤禛就一直在琢磨怎么应付,粘杆处,以及这时代的江湖高手,手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他回上海后,就将左轮手枪的草图画了出来,不过怕扰乱戴梓对后装火炮的研究他才一直收在书房里,象这种原始的俄罗斯手统,胤禛完全是不屑一顾根本没用,还不如长火统。
将俄罗斯手统随手放在桌子上胤禛饶有兴趣的望向那三个曹寅推荐来的高手,既然是康熙密旨交待,曹寅又有求于自己,这三个高手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那三人见胤禛看过来,忙上前叩见,“草民罗静、甘洪军、丰同拜见徇王爷。“
胤禛点了点头,这三人可以说是奉康熙的密旨前来听用的,却又跟巴亥、赖希二人的御前侍卫不同,而走出身草莽,心里顿起招揽之心,但康熙却是一向严禁皇子结交江湖异人,想了想,他才沉吟着道:“自古江湖多豪杰,你三人既然是奉旨前来,也不能委屈了你们,本王暂赏你们一个三等护卫吧。“
罗静、甘洪军、丰同三人对侍卫的品级还知道一点,但对护卫就完全不清楚了,听的胤禛这句话,都有点蒙。
巴亥见三人兀自发呆,知道三人不清楚护卫品级,不由提醒道:“你三人可算是一步登天了,还不快快谢恩,这可是五品官职。
罗静三人也没料想到,胤禛随口一句就赏了他们五品官职,一个个激动的忙叩头,“谢王爷大恩。“
胤禛原本有心让他们露一手,又觉欠稳重,便强忍下心头的好奇,对巴亥、赖希二人道:“巴大人,赖大人,本王一应宿卫安全,就劳二位大人费心了。“
巴亥一直在康熙跟前侍卫,护卫经验丰富,眼力和心思也不差,十四爷眼下可是当红的很,又自立十四党,目前一众皇子党争激烈,谁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康熙既然让自己前来护卫十四爷,天知道还有没有调回去的时候,要是一直端着个一等御前侍卫的架子不放,怕是两头不讨好,他忙跪了下来,叩首道:“王爷,大人二字,奴才可不敢当,皇上既然谴奴才过来护卫十四爷,十四爷就是奴才的主子。叶*子悠*悠“
赖希忙跟着跪了下来,“自现在起,奴才就是王爷的护卫,但凭王爷差使。“
见二人如此乖巧明白,胤禛微微点了点头,也放下心来”“既是如此,你二人就跟达春一起负责一应宿卫事项。“
山东山西五县饥民暴乱,在三天之内就被周边驻军以雷霆之势剿灭,手无寸铁的暴动饥民根本就未及有效的组织起来,就被来势汹汹,武备齐整的八旗兵丁迅速打散,分割剿灭。大军过后,五县城一片狼籍,伏尸遍地。
康熙接到平乱红旗军报,对剿灭暴民八千的数宇瞟了一眼便直接向下审查报功人员名单,稍稍沉吟,便批下“照准,二字,而后吩咐道:“李德全,皇太子胤礽欲购粮开粥棚赈济被灾之民,你将这份军报给他看看,就命他跟三皇子、四皇子在这五县施粥,以安抚民心。“
听完李德全转达的旨意,皇太子胤礽立时就感到背后一阵凉飓飓的,起身接过军报折子,却感觉薄薄的奏折重若千钧,眼见李德全宣完么便抽身要走,他忙笑道:“李公公,皇上近几日,心情可好?“
李穗全虽是大内总管太监,却哪里敢得罪太子,闻言忙回道:“回太子爷,圣上龙体安康,精神健旺。“
胤礽心里暗骂,我问的是心情,你说身体干啥,他知道这老阉货精明谨慎,口风很紧,但却最是贪财,便朝前走了几步,口中说道:“皇阿玛日夜操劳国事…“边说边从袖中抽出一张银票塞了过去。
李德全收了银票,只低低吞了两个字,“如常。“
如常就好,回到书房,胤礽便在房间里快速的踱着步子思索。
能够如此快速血腥的镇压暴动,显见康熙是早有察觉,并做好了准备,但康熙根本就似没有察觉暗中有人挑唆饥民,否则不可能毫无动静,仅仅只是屠杀了暴乱的饥民了事。
可康熙命人把军报转过来又如何解释?即便是命自己去被剿五县赈济,也没必要转发军报过来,是有意暗示?警告?敲打?
胤礽一时之间揣摩不透康熙的用意,只得谨慎防范,命人将负责暗中联络负责山东山西挑唆饥民暴动的人统统灭口,以绝后患。
闽浙总督范时崇接到胤禛快船送来的康熙上谕后,不由长长的松了口气,这闽浙总督的位子算是勉强保住了,有皇十四子徇郡王胤禛这个大金主前来福建招抚,完全可以高枕无忧,他一边组织人手大肆抄录康熙上谕,快马急驰各地广为张贴,一边召集福州文武大员前来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