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祯在三月二十日便到了广州,广东巡抚满丕亲自带着广州一众大官员到黄埔港迎接。胤祯不喜官场应酬,而广东官员对胤祯亦是大为不满,结果,迎接仪式一完,满丕稍稍客套了一番,一众官员便四散开了。
胤祯知道上海的棉布、生丝专卖导致广州口岸生意锐减,断人财路,还能指望别人有多热情?对广州官场的冷淡,他丝毫没放在心上,便是满丕为他准备的钦差驻地,他都极力推辞掉了。
朱延志早已经接手粤海关监督,自然为他准备好了下塌之处,仪式一完,他就将胤祯送到太平门附近的广德园,这里距离海关衙门很近,方便胤祯到衙门视察。
待胤祯洗漱之后出来,他才以下属身份重新给胤祯见礼,胤祯虚抬了下手,和煦的问道:“一切还习惯读书阁?”
躬请胤祯上座后,朱延志才心的坐下来,一揖之后才道:“谢王爷体谅,一切甚好。叶*子悠*悠属下是二月初二赶到广州,明察暗访了半月时间,二月二十日正式接任粤海关。”
到这里,朱延志脸色有点不自然,犹豫了下,他颇为艰难的道:“粤海关比属下想的更为复杂,其中吏员大多跟广东官员和地方势力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属下从江海关带来的二十多名下属虽然都安插了下去,可都被排挤的厉害,兼之不懂粤语,很难与下面的吏员沟通,属下至今连新海关制度都不敢公布。”
胤祯不动声色的听完,半晌没有做声,粤海关作为四大海关之首,规模最大,人员最多,每年上缴的税收占了海关总额的一半还多,其吏员的油水自然是难以想象,堪称是肥缺中的肥缺。
因为距离上海远,他怕朱延志一下镇不住,原本是想循序渐进,慢慢更换,看样子,这办法根本就行不通,良久,胤祯才道:“把带来的人都撤回来,全部安排到澳门总关去,本王这次带来六百海军,给留下五十名,先把澳门总关牢牢掌控住,把进出船只、货物都登记清楚。
另外,暗中摸清他们贪贿的情况,两月后,海军学院淘汰学员,本王从这些人里给挑些好的来,再从江海关抽调些人手,一举将他们通通替换掉。眼下主要的事就是摸清他们贪贿的底细,到时候,本王要杀他们一个人头滚滚,海关不允许任何地方势力插手。”
朱延志听的大为振奋,这段时间,他被排挤的够苦,几乎都快被架空了,胤祯如此安排,那是再好不过,他忙起身一揖道:“属下谨尊王爷钧令。”
朱延志才告退出门,达春便在门外禀报:“禀王爷,郑清远,张德才二人前来叩见。”
郑清远是去年派来收罗西洋各色人才的,张德才是张梦娇的二哥,去年躲祸来广州的,胤祯沉声道:“让他俩进来。”
两人一进门,就给胤祯叩头请安,起身后,躬身肃立,胤祯望着二人,张德才三十多岁,是家中兄弟中最聪明能干的,看起来也很稳重,郑清远还不到三十,是郑世昌的幺儿,机灵,胆大,有股子闯劲,两人搭档倒是一个好组合。
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由一动,这两人都是能信任的人,这段时间在海上,他一直在考虑南洋的问题,这二人倒是不错的人选,略略问了下二人的情况后,胤祯便问道:“二人可有兴趣下南洋?”
郑清远是个闲不住的,跟着胤祯一路从京城到上海到广州,已是大开眼界,南洋他是早有去看一看的想法,闻言毫不犹豫的回道:“回王爷,奴才愿意。”
张德才却是犹豫了下,去年躲祸便是安排他下南洋的,结果胤祯不用,怎得现在又让他下南洋?难道有差事?这可是好兆头,他沉稳的道:“王爷但有所谴,民万死不辞。”
胤祯含笑道:“二人可想好了,下南洋可是有风险的,不海上的风险,就是在南洋,也比不的广州、上海,危险可是无处不在。”
郑清远跪下磕了个头道:“王爷对郑家的大恩大德,奴才死且不惧,何惧风险。”
张德才是海贸世家子弟,深明风险越大,利润越高的道理,他妹妹虽然是胤祯的福晋,不过却是个庶福晋,想要前程富贵还得自己去拼,眼下有机会,自然不愿意放过,当下也跪下道:“能为王爷效劳,的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好。”胤祯笑道,“本王现在就赏二人王府三等护卫身份,郑清远带的那二十个人也跟俩一起下南洋,本王再给们抽三十个亲卫,一并都赏七品顶戴。
两广、福建有很多人在南洋居住,但当地的土著和西洋人对他们却是肆意的欺压和屠杀,们去南洋两个任务,一,详细探明南洋各港口情况,为海军南下预做准备,二,给爷在当地站住脚,然后再慢慢吸纳当地的华人,稍成气候,爷就派人给们运送火铳和火炮,把势力壮大起来,海军南下之日,南洋必将成为大清的又一个行省。”..
第125章 十三行
郡王府的三等护卫是从五品,两人还未下南洋就已经得了诺大的彩头,立时就激动的脸颊通红,再一听胤祯竟然是要吞并南洋,两人登时就热血沸腾,这要成功了,他们俩可就平步青云了,这可是实打实的军功,开疆拓土,不论是在哪个王朝,那可都是头等大功,更何况大清尤为看重军功,不定还能混上个爵位,两人忙跪下道:“奴才谢王爷提拔,必不辱使命。( )”
起身后,张德才又问道;“王爷,我们可否在福建、两广再招纳些人手?”
“当然可以。”见张德才这么快就进入角色,胤祯不由大为高兴,看来没挑错人,他微笑着道:“不过只能够秘密的招人,不能引起当地官府的注意,再有,人数也不能太多,否则,们在南洋一落脚就会引起当地土著的注意。”
“奴才明白。”两人叉手回道。
“本王先给们十万两银子做经费。”胤祯沉吟着道:“们在澳门设个联络点,上海下南洋的船队到了澳门会派人联系们。”
粤海关茶商万隆洋行的行商洪万山此时身着一身簇新的补服、头戴素金顶戴的红缨官帽,正在广德园门外兴奋而又焦虑的等候着,他这顶戴是捐的虚衔,没有实职,无非是图个好跟官员打交道。
胤祯在上海把棉布和生丝的专营权给了江海关,让广州的出口贸易一落千丈,导致广州官场、商场、百姓对胤祯是骂声一遍,海关行商更是如此,棉布和生丝的专卖立刻就使得经营这两项商品的行商倒毕,整个十三行对胤祯都是抱着仇视的态度。 ~
但刚过不惑之年的洪万山却不这样认为,胤祯现在可是全国海关总署的总监督,不再是江海关的监督,粤海关不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海贸的历史都比上海要强上太多,他没理由会放弃粤海关,他这次到广州来,对粤海关来,应该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胤祯此次来广州,粤海关几个海关委员都私下联络鼓动,有意给胤祯难堪,洪万山却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论是在京城还是在上海,第一个靠上十四皇子胤祯这颗大树的,现在哪个不是商界的风云人物?所以一得到消息,他就急冲冲的赶了过来拜见。
打发走郑清远和张德才二人,胤祯正准备休息下,又听达春在外禀报,“王爷,外面有个自称海关洋行的商人拜见。”
海关洋行的商人?胤祯一楞,难道就是所谓的十三行?广州十三行那可是有着太多的传奇。转念又想到,这么多海关的吏员、行商都没来参见,这人为何独自前来?这群不开眼的东西,倒要好好给点颜色。沉吟片刻,他才道:“让他进来。”
太平门位于广州西南,滨临珠江,沿江整齐的耸立着不少上下二层,高大宽敞,造型别致的洋楼,洋楼后面则是商铺,各种洋货铺、茶铺、食肆、瓷器店、兑银店、估衣店、杂货店等,自然形成了一条街,西洋商人称之为‘华人街’。 ~
‘华人街’热闹异常,人流往来不息,来自各省、南洋、西洋的商人都汇聚在这里,如此繁华之地,自是少不了三教九流之辈,时间一长,此地也就成了广州有名的龙蛇混杂之地。
就在离‘华人街’不远的一座院内,六、七个商贾打扮的人正百无聊赖着些江湖趣闻,突然听得院门开合的声音,循声望去,就见一个也是商贾打扮,四十多岁的精干男子快步走了进来。
几人都是老江湖,一看脚步就知道有消息了,为首之人叫邓老大,不过三十出头,面貌倒是清秀,只是显的有点阴沉,邓老大使了个眼色,一众人便快步跟进了屋子,一进屋,后来的男子就道,“老大,有消息了,点子已经到了广州,今日上午乘福建水师战船到的,下塌在广德园。”
一听这话,众人都是脸露喜色,邓老大却是沉声问道:“有多少兵丁护随?”
“这个暂时打探不到。”那男子微微摇了摇头,“我没亲眼见到,只是听人的。”
“不要急,再探。”邓老大叮嘱道,“再派人去港口看看,福建水师战船是否等在港口?另外再提醒们一次,不要用当地的眼线,他们靠不住,宁愿慢点,也不能有任何差池。”
“是,老大放心,兄弟们心里有数。”那男子着就转身离去。
扫了几个一脸热切的兄弟一眼,邓老大才轻笑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瞧瞧们,一个个猴急的样子,二炮,把洒出去的眼线都撤回来,免的被人察觉。”紧接着他又才道,“从现在起,这院子准进不准出。”完,一转身进了内房。
邓老大便是‘粘杆处’派出来执行刺杀胤祯的首脑,进入内房,他便凝神沉思起来,接到命令已经二个月了,原本是打算在上海动手的,可一直没有机会,后来又得到消息,胤祯要前往广州,他便改变计划,准备在路上伏击。
只是没料到胤祯居然会乘坐福建水师的战船赶赴广州,让他全盘计划落空,现在既然在广州等到了胤祯,他就面临两个选择,是在广州动手,还是在他回程的路上伏击。
广德园,胤祯一脸温和的看着有些拘谨的洪万山,淡淡的道:“海关洋行就是所谓的十三行读书阁?”
洪万山恭敬的回道,“回恂王爷,是的,十三行是对所有洋行的总称。”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仍然是淡淡的语气,“本王是海关总署的总监督,十三行既是粤海关名下的洋行,为何只有一家行商来拜?莫非是以为本王管不了十三行不成?”
洪万山一听这话,吓得立时就跪了下来,重重的磕了几个头,伏在地上不敢作声,这话他可不敢回。
胤祯瞧了一眼洪万山身上的簇新的补服,“们行商应该都捐有官身读书阁?”
“回王爷,是。”洪万山战战兢兢的回道。
“很好。”胤祯冷冷的道,随后扬声吩咐道:“达春,拿本王的贴子去把粤海关的行商都请来,有官身的全部着官服,本王要召见他们。”
洪万山一听这话,登时就感到背后凉飕飕的,恂王爷这是要拿十三行开刀了,还好今儿自己来了。
喝了口茶,胤祯才温言道:“起来读书阁,坐下回话。”
洪万山听得话语温和,忙磕头道谢,这才心的斜签着身子坐下。
胤祯却又不疾不缓的问道:“十三行跟广东的地方官员及地方势力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背后的靠山是谁?”
洪万山屁股刚刚才挨到椅子,一听这话,不由自主的又滑到地上,谨慎的回道:“回王爷,卑职经营茶行,本利薄,销量又,实在是举步维艰,可没人看的上眼。”@
..
第126章 又见站笼
茶叶的销量?胤祯不由一楞,记得茶叶是主要的出口商品,难道西洋现在还没流行喝茶?这可是个绝好的机会。( )他瞅了洪万山一眼,这人倒是有胆识,也有眼光,茶叶不用几年就将成为热销商品,倒是可以给他个机会,沉吟了片刻,胤祯才道:“听话口音,是广州本地人?”
听得这一问,洪万山心头一跳,恂王爷竟然问起他的私事来了,这可好兆头,他忙沉住气,沉稳的回道:“下官是顺德人,家族都在顺德,家在广州。”
是本地人就好,这时代的人地域观念特别强,而且排外思想严重,广州本地人,在广州可要占不少优势。胤祯放下心来,话题一转,“十三行可曾成立公行?”
见胤祯转换了话题,洪万山不由大感失望,却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位十四皇子这两年来的所作所为已经是堪称商界的传奇,自然是有其过人之处,其心计、手段又岂是常人所能及?想到这里,他谨慎的回道:“回王爷,十二年前,十三行曾组建公行,但维持时间不到一年,就被解散,以后再没组建公行。”
“哦,这是为何?”胤祯颇感兴趣的问道。
洪万山沉吟着道:“十三行成立公行的目的,便是为了掌控商品价格,以便在对外贸易上谋取更大的利益,外商自然不依,他们重金收买个别的行商,还有…官员,另外,成立公行也造成十三行与广大散商之间的互相倾轧,外商在进出口货价和交易量上利用矛盾,致使公行亏损,两相夹击下,公行很快就解散了。”
一群目光短浅,只知道窝里斗的东西!胤祯暗骂了一声。
这时,就听的达春在外禀报,“禀王爷,十三行已有部分行商在外候见。”
胤祯不由一楞,自语道,“这么快?”
洪万山忙解释道:“王爷,十三行总部就在左近。”
胤祯点了下头,扬声道:“把钦差旗牌立在门口,让他们都跪在广德园门口候着。”
洪万山听的脖子一缩,十三行这次怕是要倒大霉了。
院内,
去港口查探的线报很快就进了邓老大的内房禀报,“港口已经不见福建水师的战船,不过听一些船老大,福建水师有一支船队停驻在澳门,已经三天了。”
“继续关注澳门那支福建水师的动静。”邓老大沉声道,心里却是一沉,看样子,点子极有可能是乘战船回上海,那就只能在广州动手了。他心里很是烦闷,这是他最不愿意的,在广州城动手,一击不中,官兵瞬间就能赶到,折损人草惊蛇,可就再难有机会下手了。 ~
默想了一阵,邓老大才走了出来,扫了一眼仍然守在屋里的几个兄弟,他沉声吩咐道:“卢子,去把广德园附近的地形、道路画张草图出来,咱们好好合计一下。”
“三多,想办法把弓箭偷运进来。”
“五,把我们的人手都分散安置在我们附近的地方。”
一见邓老大准备动手了,一众人都兴奋的连声答应下来,转身各去忙乎。
广德园门口,一溜跪了二十一个粤海关的行商,不到一个时辰,消息就传遍了广州官场,对于胤祯拿十三行撒气,一众官员都只能报以苦笑,胤祯身为海关总署的总监督,整治粤海关内部,那是天经地义,谁也不敢站出来闲话。
朱延志闻报后也匆匆赶了过来,胤祯见他便道:“去门外点一下,看看还有没有人没到?”
朱延志躬身回道:“禀王爷,下官已经点过了,粤海关一共二十四家行商,外面二十一,这里有一个,还差二个。”
“不错,看不出,粤海关还有两个胆大的嘛。”胤祯冷笑道:“查查是谁?”
很快,就有人报了上来,缺的是袁潞跟汪昆鹏二人,二人皆是推委有病,正卧床修养,不敢前来参见王爷,以免不吉。
胤祯瞅了一眼脸色发白的洪万山,“这二人是什么背景?”
洪万山不安的挪动了下,才低头回道:“汪昆鹏有个女儿是两广总督赵弘灿赵大人的妾,袁潞是原广东巡抚,现任闽浙总督范时崇范大人的姻亲。”
“哼,还真是背景深厚,竟然一下牵扯到两大总督。”胤祯冷哼了一声,而后淡淡的吩咐道:“达春,拿爷的王命旗牌,带人将海关行商袁潞跟汪昆鹏二人抓来。”
“奴才尊命。”达春躬身一揖,领命而去。
朱延志知道这主子,语气越淡,发作的越厉害,忙跪了下来,“王爷,都是下官无能,管束不力,恳请王爷责罚。不过袁潞跟汪昆鹏二人,年老多病,还望王爷给二人稍存体面。”
胤祯却是不予理会,反而道:“去取两个站笼来。”
站笼?朱延志与洪万山一听,脸色立时就白了。
朱延志再次跪请道,“王爷三思,现在正是关键时刻,何苦为事得罪人。”
“去读书阁。”胤祯面无表情的道。
朱延志出门不久,洪万山也从后门溜了出去,绕道奔到大门口跪下。
不多时,袁潞跟汪昆鹏二人便被带到广德园门外,一众早已跪的膝盖发麻的行商正在低声嘀咕,一见这两位行商中的大佬都被抓了过来,一个个立时就意识到十四皇子恂王爷这次是动真的了,哪里还敢嘀咕,一个个都开始为自家担忧起来。
袁潞跟汪昆鹏二人确实都是在家,听闻下人传报十四皇子恂王爷在着人拿贴子请十三行的行商,都意识到胤祯是要拿十三行立威,二人都一般的心思,仗着后台强硬,指望躲过这个风头,再登门告罪,省得吃苦头,没料想胤祯竟然拿出王命旗牌到家中抓人,登时就吓了半死。
胤祯闻报后便走了出来,袁潞跟汪昆鹏二人一见他出来,忙不迭的跪下磕头求饶。胤祯冷冷的看了二人一眼,才开口问道:“朱关宪,目无上宪,藐视钦差,该处以何刑?”
朱延志知道胤祯是铁了心要拿二人立威,当下也不多话,只是木然的道:“杖刑。”
一听杖刑,众人脸色都是一变,这二人都一把年纪,经的起几杖?
胤祯却是面无表情的道:“念在二人年老体衰的份上,改站笼读书阁,不许垫砖。”
不许垫砖!一众行商刚刚才松口气,一听到最后这句,登时就晕到了三个,另有两人便失禁。站笼不许垫砖,一个壮汉也挺不过一个时辰,更何况袁潞、汪昆鹏二人,这是杀人不见血!..
第127章 不卖帐
袁潞跟汪昆鹏二人一听这话,当场就吓傻了。读书阁手机(wap.s厚da8)
朱延志也吓呆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胤祯竟然要拿这二人性命来立威,如此一来,可就同时得罪两大总督,这全国一共才八大总督,再这暴虐、嗜杀的名声一传出去,还如何争储?一回过神来,他便“砰”的一声跪下,一连磕了几个头,额头登时就乌青一片,“王爷,还请三思,二人虽然有罪…还望王爷开恩。”
“罪有应得。”胤祯扔下一句话,便转身扬长而去。
朱延志楞了半晌,也没想明白十四爷今天这无名火是从哪里来的?无奈之下,只得爬起身跟了进去。
几个如狼似虎的亲卫立马就将袁潞跟汪昆鹏二人塞入站笼。
一众行商都是噤若寒蝉,关宪大人亲自磕头求情都没用,他们谁敢站出来做仗马之鸣?一个个心里更是惊恐不安,连袁潞跟汪昆鹏这两个后台如此强硬的人物,十四皇子整治起来都没一丝顾忌,毫不留情,一出手就致他二人于死地,他们这些鱼虾根本就不值一提了,天知道十四皇子接下来会怎么惩治他们?
一个个此时已是悔的连肠子都青了,都在心里大骂海关的那帮龌龊官员,们要跟十四皇子斗,那是们的事,何苦威逼我们十三行,现在我们落得这个下场,却屁都不见们放一个。 ~
广德园门口,袁潞跟汪昆鹏二人被胤祯罚处站笼,并且不许垫砖的消息立时就风一样迅速的传遍了广州官场。
本就一直关注这事的一众大官员听闻之后,立时就目瞪口呆,十四爷就算要立威,这动静也太大了点读书阁?难道他不知道二人的背景,不可能,就算他不知道,朱延志能不知道?看来,十四爷这是成心要横扫广东官场。
广东巡抚满丕闻报之后亦是一怔,回过神来便连声催促备轿,闽浙总督范时崇对他可是有举荐之恩,这要让他的姻亲死在广州,日后怎还有脸见人?
一众官员都是耳目灵通之辈,巡抚满丕的绿呢大轿这才出抚院,他们就收到了消息,他们跟十三行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个立时就跟了上去。
不过,在进入广德园的路口,一众官员都被胤祯的亲卫拦了下来,巡抚满丕下轿后,望了一眼那些亲卫身后的钦差旗牌,脸色登时铁青,胤祯这是铁了心要杀人立威了,连求情的都不给一丝机会,想到胤祯的身份,他只得悻悻的转身上轿,闷声吩咐道:“回衙。( )”
日头西斜,最后一缕阳光正照在广德园门口的站笼上,袁潞、汪昆鹏二人年老体衰,在站笼里不过才半个时辰,就已经是奄奄一息。
洪万山眼见二人已到了油尽灯枯之境,心里着急,大着胆子爬了起来,在一众行商惊诧的目光中,跑到附近的店铺找了两根扁担,匆匆又跑了回来,听到动静,袁潞、汪昆鹏二人睁开眼睛迷茫的望着洪万山,不知道他意欲何为?
洪万山朝着一众行商低吼道,“过来几个人搭把手,咱们十三行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毁俱毁,咱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袁宏官和汪德官就此送命,还把自己当十三行的人,就给我过来搭把手。”着,他就将一根扁担穿入站笼,低语道:“袁宏官,踩上来,喘口气。”
袁潞此时命悬一线,哪里还讲客气,立马将脚踩在扁担上,喘了两口气才道:“多谢洪甲官仗义出手,老夫死不足惜,别连累了一众同行。”
洪万山闻言,扬声道:“袁宏官这话可就见外了,今日是十三行生死存亡的关头,大伙要是还不知道上下一心,十三行自今日起,必然名存实亡,今日要生大家一起生,要死大伙一起死。”
洪万山这一番话的是慷慨激昂,掷地有声,立时就有一人爬了起来,踉跄着奔上前来,将扁担一头扛在肩上,“袁宏官,坐上来,洪甲官的好,今日大伙生死同命,即便是死,也不能坠了咱们十三行的名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见守门亲卫没有制止,当下又跑出二人,拿起扁担将汪昆鹏扛了起来。
洪万山四人的举动无异于造反,一众行商,有害怕担心受牵连的,亦有激动的干脆起身凑到站笼边,轮流扛扁担,大门口立时就乱了起来,不到盏茶时间,就只剩下九人还跪在地上,其他人都围到了站笼边,大家都意识到今日是无法善了,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也没什么害怕的了。
就在这时,园门大开,胤祯一脸肃然的走了出来,扫了一眼门口的情形,而后伸手一指那几个仍然跪在的行商道:“们不用跪了,先回去。”
那九人一听,顿时松了一口气,忙叩头谢恩,而后蹒跚离去。
胤祯这才回过头来,扫了一眼仍然围在站笼边上的一众人等,似笑非笑的道,“还好,没让本王彻底失望,把他俩放出来,都进来。”
没让他彻底失望,什么意思?一众人搀扶起袁潞、汪昆鹏二人稀里糊涂的跟进了园子,一进屋,众人早没了在门外的锐气,待胤祯居中坐下,众人都乖乖的跪下请安行礼,没胤祯吩咐,也没人敢起身,都规规矩矩的跪着。
胤祯望着众人道:“袁潞、汪昆鹏,二人自持身份,目无上宪,今日稍加惩罚,可有不服?”
袁潞、汪昆鹏两人才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哪里还有丝毫的傲气,急忙叩头道:“下官不敢。”
“哼。谅们也不敢。”胤祯冷哼了一声,幽幽的道,“本王身为海关总署总监督,今日明白告诉们,海关不允许任何地方势力干涉,想在十三行做,一切都得唯海关马首是瞻,这话,们都给本王记清楚了。”
完,他又看向朱延志,“朱关宪,本王赶走的那九名行商,明日从粤海关除名,其掌控商行,另行招人,粤海关十三行不需要不团结的行商。”
抱歉,昨日朋友生日,本以为是喝喝酒,不成想,遇上了恶客,喝了一斤多,烂醉如泥,欠的一章,明后天再补上。..
第128章 公行
一听这话,众人都不由暗呼侥幸,十四皇子整合十三行竟是如此别开生面,这手段可真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着实让人大看眼界,那九个满心喜欢先行回去的行商,得知这个结果,不知道会是什么反应?
胤祯吩咐完,又侃侃而道,“十三行初建是朝廷本着以官制商,以商制商的原则,已历经二十余载,不过,你们却让本王深感失望,二十多年下来,十三行仍然是一盘散沙,对内对外都不能形成垄断。叶*子悠*悠{请记住读 看的网址}
你们是经常跟西洋人打交道的,难道感受不到西洋商团的变化,时代在变,你们不能总是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十三行本就是为垄断而生,对外,十三行要齐心联手,垄断所有出口商品,最大限度赚取外商的钱。对内,一是要尽量垄断各行业,二是要处理好跟广大散商的关系,不说利益均沾,至少要让他们有利可图。
垄断需要资本需要积累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达到垄断目的,就必须成立公行,公行直接置于海关监督名下。具体制度你们商议,本王给你们三天时间,拿出具体的公行制度。
本王在这里要求几点,十三行总数控制在十五家,只能少,不能多,准入要严,必须有十三行现有行商三名以上做保,金额要在五十万以上,保证金不得少于十万两。惩罚制度要严,发现有损害公行行为,坚决踢出,其家族都终生不得再入十三行。 ~
本王慎重的提醒你们,粤海关不会没落,只会越来越繁荣,朝廷能专营,也能放开,今年,粤海关就会放开土布的出口。”
一众行商听到这一番话,一个个都是心情激荡,垄断,公行,放开,粤海关仍然是第一大关,十三行不会没落,反而将迎来更大的发展,一众人强行按捺下心头的兴奋,齐声道:“下官谨尊王爷钧旨。读看 ”
胤祯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吩咐道:“朱关宪,以后所有外商购买的商品对必须有行商和公行的印章才能上船,另外,黄浦港码头的搬运工,也必须整合起来,置于粤海关的直接领导之下,工钱给他们涨起来,有敢私自装、卸洋船货物的严惩不殆,几管齐下,不怕垄断不了洋商,不仅粤海关,全国的海关都要如此。”
待得众人一走,朱延志便轻笑道:“王爷瞒的下官好苦。”
胤祯瞧着他乌青的额头,不仅笑道:“呵呵,本王是为你好,让你收揽人心嘛。”
次日,小院里,邓老大指着墙板上一大张简易地图沉声说道:“广德园前面临街,后面临江,左右都是大片木房,点子的护卫大约在三百以下,兄弟们不要小觑了,这些护卫可不是野鸡把式,现在都听我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