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暮色四合,成靖宁把最后一篮大枣倒进竹筐,准备收工回家。正巧遇到正好跑马而过的萧云旌,同行的还有成永皓。见到成靖宁,两人纷纷勒住缰绳停了下来。
“大热天的怎么跑到外面来摘枣?”成永皓利落的翻身下马,不讲究的拿起一个大枣,在衣裳上擦了几下,嘣嘎的咬了一口,接着把整个大枣塞进嘴里,不住的点头道:“好甜!今年的枣比去年的好吃。你摘这么多做什么?”
“今天没事做,看着大枣红了就来摘几篮子。这一筐是送回侯府给老祖母和祖父他们的,大哥你要回城顺带送回去吧。”成靖宁拍了拍手上的灰,对成永皓说道。“萧大哥也在?”
“今天在南山校场操练,正好路过这里。”萧云旌依旧坐在马背上,礼貌的点头说道。经过一个多月的暴晒,他的脸和双手比上次见面时黑了不少。
成永皓捡了几颗大枣扔过去,说:“萧大哥,尝尝看。”萧云旌手快接了,很文雅的咬了一口,恭维道:“很甜。”
“我摘一篮子萧大哥带回去尝鲜吧。”成靖宁说着,利索的爬上人字梯,刷刷的摘了一篮子新鲜的。
萧云旌并未拒绝,说:“麻烦了。”
成永皓也闲不住,爬上人字梯的另一边也帮着摘,不过他岂是规矩之人?很快就施展轻功跳到树上,去摘最顶上的大枣。枣树有刺,弄得跳脱的成永皓被刺了几下,忍不住叫唤了几声。
“哎呀,真不知该怎么说你。大哥,快下来吧,我摘完了。”成靖宁把一篮子新鲜的大枣交到萧云旌手上,说:“还没感谢萧大哥赠猫,下次去萧府拜访,一定带过去给老夫人瞧瞧。”
萧云旌提着篮子,目光却落到可可身上,可可规规矩矩的坐在草地上,尾巴扫来扫去,很认真的盯着他。“不必谢我,猫就该送给爱猫之人。多谢你的大枣。”
戌时关闭城门,成永皓和萧云旌急着赶路,没说几句话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成靖宁则带着可可回庄子,湃好的大枣和西瓜从水井里捞上来,盛在碗碟里,是夏末秋初最好的消暑美食。成靖宁坐在凉椅上,咬着自己摘来的大枣,顿时觉得好不惬意。
成永皓回到侯府,命下人把一箩筐大枣分了,送到府上各人那里。老侯爷和太夫人那里却是亲自去送。听闻是成靖宁亲手摘的,荀太夫人忍不住道:“难为她有这份心,不过一个大家闺秀去爬树摘枣,成何体统?”
成永皓只道:“靖宁看着今年的枣结得好,就想亲自摘一些送回来给老祖宗尝鲜。下次我会提醒她的。”
“我这里不用伺候,你歇着吧。”荀太夫人挥挥手,她从大房那里讨不到任何好处,现在对大房的人能有多讨厌就有多讨厌。等成永皓离开之后,荀太夫人让林妈妈把大枣分给做洒扫的小丫鬟吃,自己一个也不碰。
八月十一卯时,沈老夫人回到侯府,换了衣裳之后,到景斓堂请安。荀太夫人心里堵得慌,装病让她们在院子里站了一个时辰,然后打发人回去。沈老夫人对荀太夫人的小花招并不在意,慰问了几句之后回了琼华院。
八月十三是荀太夫人的七十寿辰,往日由福乐郡主一手包揽,现在失势之后,把这份差事交给风光得意的沈老夫人操办。回府之后,沈老夫人和顾子衿立刻投入七十大寿的操办之中。在庄子上时,已着手安排,回来得晚了些,却不影响进程,不过是忙碌的侯府变得更忙了些。
回来之后,成靖宁得到荀太夫人的允许继续上闺学,不过眼下太夫人寿辰加中秋,已经放假了。清晨请安时见到三个月没见的姐妹,纷纷上前来问候。寒暄之后,说起太夫人寿礼之事。小姐妹们七嘴八舌的说自己准备的礼物,有送玉佛的,有送衣裳的,有送字画的,有送镯子的。询问之后,成安宁问道:“六妹妹,你准备了什么?”
成靖宁卖关子道:“现在还不能说,等寿辰那日你们就知道啦。”
“妹妹准备了什么好礼要藏着?要给老祖母什么大惊喜吗?”成安宁不依,大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意图。
“这个嘛,秘密!”成靖宁坚持道。
永宁侯府再不济也是当今皇后的娘家,无论如何也要给几分面子,因此八月十三那日,京中大半的勋爵贵族都上门拜寿。荀太夫人穿着一身黯红色的袄子,头戴黑色镶翡翠的抹额,头上是一套吉庆有余的金首饰,显得喜气洋洋,富贵非常。端坐在太师椅上,接受来客的拜贺。
荀太夫人身边坐了好些个头发花白的贵老太太,年纪相仿的老人坐一起天天说地,氛围融洽。眼尖的夫人忍不住夸赞太夫人今天的打扮,荀太夫人笑容满面,指着侍立在一旁的成安宁,止不住夸道:“我今天穿的这身衣裳是安丫头亲手做的,这绣工是没话说,难得她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心思。不是我夸自家丫头,所有曾孙辈里,安丫头最得我心。”
一番话说得成安宁不好意思,连忙谦虚道:“是老祖母气度好,这衣裳您穿上了才让它有光彩。”说完之后,垂首站在一旁,十分乖巧。
京中最喜贤惠端方的女子,何况成安宁还有一副上好的皮相?诸位夫人心里的好感更增添了几分,同时也在心中暗暗叹息,无论模样还是性情,成安宁都是一顶一的好,只可惜摊上那么一个爹,如果继位的是二皇子,她的前程将不可限量。
诸位夫人轮番将成安宁夸了一遍,引来另几位姑娘的不满,故作嫉妒的上前围在太夫人身边。“老祖母好偏心,我们几个送的礼物也不差,您怎么能只夸四妹妹?我不依。”说话的是二姑娘成康宁。
成家的几个姑娘模样都十分出众,看着赏心悦目,忍不住羡慕荀太夫人好福气。不过想到大房的成靖宁,顿时有了几分看热闹的心思,成宜珍目光在厅里巡视一圈,摇着团扇,故作不解的问道:“怎不见靖宁那丫头?她送了您老人家什么大礼?”
荀太夫人再不喜成靖宁,此刻也得表现出一家亲的模样来,说:“还没来呢,准备了这么久,应当不会差才是。”
成安宁适时开口道:“前几日我问六妹准备了什么礼,她还卖关子不说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荀太夫人不阴不阳的道:“这丫头怪会做神秘的。”
京中贵夫人见过成靖宁的少之又少,加上之前京城传的那些流言,心下十分好奇,纷纷开始期待起来。
成靖宁今日穿了一身齐腰襦裙,桃红色上襦,月白色下裙,外罩一件粉色外衣,梳着垂鬟分肖髻,戴着米珠银饰,外加一支玉簪子,规规矩矩的上前来拜寿,“祝太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快起来快起来,到太奶奶身边来。”荀太夫人虚扶了一把,笑得和蔼可亲。
成靖宁一进门就引来众人侧目,直接的,偷偷摸摸的,有了一番衡量之后的夫人们开始咬耳朵。
“没那么不堪,规矩也恰到好处,模样还算清秀,看上去不像个病秧子。”英国公夫人中肯地说道。
宣平侯夫人拿着团扇挡着半张脸,小声道:“比起另外六位姑娘来,还是差了些。世子和世子夫人那样好的模样,可惜都没传给六姑娘。”
“这个不好说。”安定侯夫人也加入谈论。有的少时漂亮得像仙女似的,长大了却极难看,也有小时不好看的长大了反而漂亮的,她倒笃定日后成靖宁会变凤凰。
这时,已有下人将成靖宁准备的礼物送了上来,一架紫檀木屏风,绣着提篮观音。与平日所见的观音图不同,屏风上的观音仍是女相,但风格更偏天竺一些,身披水波一般的轻纱,身上缨络环佩,慈眉善目,神色悲悯,长身玉立,一手执净瓶,一手提着竹篮,遗世独立在浩淼如星河的水面,画风唯美,令人惊叹,一旁绣着《妙法莲华经》的《观世音品》,如若绣工再好上三分,绝不失为珍品。
屏风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夫人们三三两两的低声品评。成靖宁面带几分愧色,说:“我绣工不太好,做出来的东西勉强能入眼,太奶奶不要嫌弃才好。”
荀太夫人此时对成靖宁分刮目相看,道:“能做到这个份上,已是不易。这份礼我很喜欢。”虽不至于说送到心坎上,至少用了心,很实用。
成康宁虽有几分傲气,但此时也忍不住夸赞道:“原来六妹妹准备了这样一份礼,果然用心。不愧是顾大师亲传弟子,这画工十分了得,再过上几年,怕是会青出于蓝了。”
“老祖母喜欢就好,谢二姐姐夸奖。”成靖宁并不谦虚,“屏风上的画画好之后,我将其供在观音大士前九日。将其制成屏风,放在老祖母屋里可消灾辟邪。”
“好好好。”荀太夫人难得对成靖宁真诚的笑一次,命林妈妈给了一个大红包。拿着沉甸甸的红封,成靖宁再次跪拜道谢:“谢太奶奶。”
荀太夫人十分喜欢成靖宁送的屏风,当即让人摆在卧房之中。
从太夫人的景斓堂退出来,成靖宁和几个堂姐妹一起到梢间歇息,这时又有女眷过来,却是几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其中两个好奇的打量成靖宁,一个大胆的姑娘走到成靖宁跟前问道:“你就是成家六姑娘成靖宁?”
面前的小姑娘长得英气,一张精致的瓜子脸,看上去活力十足,如三月暖阳般怡人,没有半分娇纵,虽是询问的语气,却很讨人喜欢。成靖宁忍不住心生好感,说:“我就是,你是谁?”
“我是英国公府的五姑娘,叫我英娘好了。你看上去挺不错的,看来都是外面那些人胡说八道。”英娘很好奇的打量成靖宁,显然也很欣赏她,直接道:“交个朋友吧,以后到英国公府来找我玩儿,或者我来找你。”
一旁生的秀美的小姑娘忙拉了拉她的袖子,让她说话婉转些,接着又对成靖宁道:“英娘就是这个性子,你千万担待。”她小小年纪,已初显风华,日后定是个大美人,加上这份世家贵女的气度,很让人心生好感,加上她待人和气,更让人觉得她气度高华。
“哪里,英娘小姐坦率真挚,是个难得的妙人,能和英娘小姐交朋友,那才是好事呢。”成靖宁笑道。
英娘已经快步走到成靖宁身边,如熟人般的挽着她的胳膊,笑道:“你这话我爱听。看看六姑娘这觉悟,子懿,你学着点儿。”
被叫做子懿的姑娘坦然一笑,自我介绍道:“我是宣平侯府的四姑娘,你和英娘一样叫我子懿就好。”说着,又为她引荐其他进屋休息的姑娘。成靖宁认人快,将所有人的名字一一记下。其中不乏忠敬侯府的姑娘,对成安宁姐妹很是亲昵,也乐得和成靖宁说话。
小姑娘之间的友谊总是发展得很快,加上有成安宁这么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在,气氛十分融洽。成靖宁性子幽默风趣,见多识广,也很快交到几个朋友,正午吃席时,几个新聚集在一起的小姐妹挨着坐,感情十分要好。
听闻成靖宁在学作画,散席之后就吵着要去琼华院看画。“我才开始学呢,等我学成以后,为你们每个画一副全身肖像画如何?”成靖宁推脱道,才学没多久,当低调才是。
作者有话要说:
以后都晚上八点更,其他时间都是伪更哈!
贴一下大祁朝帝王时间线:
太祖
明帝
文帝(养母冯太后,生母刘婉容,昭德大长公主的弟弟)
成帝(生母徐太后,宝贵妃是其妾室)
惠帝(现皇帝)
第34章 出事
英娘不肯,说:“我们得先检验一下画师的水平, 万一以后画不好怎么办?走走走, 别推辞了。”说着,推着成靖宁出了景斓堂。半个上午, 三人已十分熟稔。
韩子懿也好奇,她到时都说成靖宁送的那架屏风上的样子描得极好,可惜没有看到,也道:“只给我和英娘看, 没什么吧?”
成靖宁有几分头疼,也推脱不掉,说:“你们看了之后别到处说啊,我还画不好,万一成仲永就不好了,吹的时候悠着点儿。”
见成靖宁脸皮这么厚,英娘和韩子懿登时笑倒,笑骂道:“你就吹吧, 看画,赶紧的。”
三人吵吵闹闹的往琼华院走, 背后,是成安宁那双怨毒的眼睛。韩子懿,你来了,这一世, 我会把你狠狠踩在脚下!
成靖宁的画成品不多,草稿和习作到是堆了满满一箱子, 翻看一番,以昙花和人物头部肖像最多。英娘环视书房一圈,说:“原来你也是个书袋子,以后可别和我说那些之乎者也的大道理。”
韩子懿清楚英娘的品性,忍不住道:“你自己不爱读书,怪谁?别带坏了靖宁。”
“上闺学不过是认识几个字,学一些做人道理罢了。我又不是夫子,不会在你耳边念经的。”成靖宁回答着英娘的话,打开抽屉,取出放在里面的几幅画。
英娘看一副尖叫一声,如同发现稀奇玩意一般的叫嚷道:“真的是你画的吗?也太好了吧!看来你没虚吹,果真有两下子。这琼花树,这猫,这月下美人,这世子夫人,简直就像真的一样,太神了!”
韩子懿甚少真心实意的夸人,此刻也忍不住赞叹道:“果然画得好,靖宁,你真有本事。”
成靖宁被她们夸得很不好意思,她是业余的画手,上一世的水平只是中上,未达到顶级,还是希望尽量低调。韩子懿体贴入微,知道成靖宁心中的顾虑,笑道:“别担心,我们会为你保密的。万一宣扬出去,我们就排不上队了。”
英娘跟着附和:“是呀是呀,道理我们都懂的,你放心学!”
下午申时,客人陆续离开,热闹了半天的永宁侯府终于冷清下来,下人开始清扫庭院,收拾府中各处。英国公府和宣平侯府的妈妈到琼华院催了三次,英娘和韩子懿才离开,临走之时,不忘邀请成靖宁到府上去找她们。
英国公府和宣平侯府的马车在永宁侯府外等候多时了,见到自家姑娘出来,忙不迭的上前去扶。一上马车,英国公夫人就问道:“怎么耽搁了那么久?”
英娘挽着祖母的手臂,将头搁在她的肩头说:“今天遇到成家六姑娘,和她多说了会儿话。她和外面说的完全不一样,很风趣,很幽默,和我一样,我挺喜欢她的,子懿姐姐也是。”
英国公夫人笑着点了自己孙女的额头:“哪有这样夸人的?如果真值得结交,不妨多处处,多一个玩伴总是好的。那丫头的画工不错,倒看不出她有这样的才能。”
说到成靖宁的画,英娘两眼放光,坐直了身体说:“我去她那里看画了,的确很不错,将来一定能成为大家。不过她说让我和子懿姐姐保密,别和其他人说,她才学画,怕被盛名拖累。”
英国公夫人点点头,“她那里如何?”
“很不错,书房布置得很雅致,喜欢读书,却不酸腐,我觉得挺好。她养了两只猫,一只黑得像煤球,一只波斯猫,很可爱,名字都很怪,一个叫可可,一个叫噜噜。不过她很喜欢那只黑猫,一个劲儿的夸黑猫可爱,反正我看不出来。”英娘想起成靖宁介绍两只猫时自豪的情形,活像展示珍藏的稀世珍宝一般,不住的夸好。“我请她到府上来玩儿,祖母,您会同意的吧?”
“当然。”虽说英国公府不参加诸皇子的夺嫡争斗,但在女眷上稍加投资,也是不错,反正不亏。“不过沈老夫人应该不会同意。”
英娘不解:“为什么?”
“现在成家六丫头在京城的名声已是那个样子,沈老夫人当然会让她在府中避风头。只看她现在接受的教导,沈老夫人怕是想让她日后一鸣惊人,一举击破所有流言蜚语。”传出成靖宁相关的流言之后,沈老夫人没有动手处理,反放任自流。照她往日的手段,不会这般处理,怕是有后招,想来想去,只有这个猜测最靠谱。今日见到,英国公夫人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
英娘虽然活泼外向,但不单纯,经过祖母的提点,很快想通其中关节,点头道:“我明白了,不过连出门访友都不让,会不会过头了?”
英国公夫人道:“应该不会,她连顾家和令国公府都没去过,更别提英国公府。也许等上一两年就可以了。”当年四面楚歌的境地,沈老夫人都没放弃,现在这些小打小闹,她怎会化解不了?
英娘失望,哦了一声之后不再说话。
种在花坛里的番椒全部红透,成靖宁把所有的番椒摘下来晒干,准备明年继续种。沈老夫人瞧她这么宝贝,笑道:“很喜欢吗?现在外面能买到,虽是贵了些,不过咱们还买得起,等年后买几盆回来养着吧。”
番椒在后世是极其重要的香辛料,加了它的菜无不大受欢迎,现在传入中土没多久,急需有人将它发扬光大,成靖宁本着一颗吃货的心,想将其推广,说:“祖母,番椒是香辛料,可入菜调味。它辛辣和芥末老姜不同,我想着多种一些,用来做菜。”
沈老夫人心中一动,开始盘算着,问道:“真的吗?”
“今晚可以做一些尝尝,让您看看成品。”成靖宁的想法和沈老夫人不约而同,都想着赚钱充金库,道:“祖母,您在通州不是有一处庄子吗,我们辟一半来种番椒吧,青红两色番椒都能入菜,到时候您酒楼的生意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试试吧。”沈老夫人不排斥,在做生意上,她总是很大胆。
成靖宁佩服沈老夫人的眼光:“那我今晚做几道辣菜,请大家一同品尝!”
“去吧,你收的这些番椒都用上,不够用就买一些回来。至于明年的种子,我认识几个南洋来的商人,到时买一些好的。”沈老夫人对成靖宁的手艺表示期待。
成靖宁在花坛里种的番椒自是不够,外出买这东西,大管家沈时亲自跑了一趟,带回两斤番椒。
拿到番椒后,成靖宁钻进厨房,指挥厨娘准备晚上的菜。一道小炒肉,一道水煮肉片,一道花椒鱼,还有辣子鸡丁和麻辣鳝鱼,外加两个放了番椒的炒青菜,还磨了一大壶花生浆。十分家常的菜,端上桌就引来众人围观。
成永皓一回家就闻到菜香,三两步走到大理石镶花梨木的如意纹圆桌旁,“今天的菜和平常的很不一样,谁做的?”
“我吩咐厨娘做的,等会儿尝尝看。”成靖宁递上筷子。由于是第一次吃辣,她放的辣椒并不多,所以也准备了一壶花生浆。
到饭点时间,成振清回来之后,一房人依次落座。沈老夫人没有在吃饭时让媳妇立规矩的习惯,顾子衿得以吃顿好饭。“今晚的菜不常见呀?”成振清拿着筷子,不知道先夹哪一盘。
“爹尝一尝鳝段吧,可能有点辣。”成靖宁说,倒了一碗花生浆送到他跟前。“祖母,娘,大哥,你们也尝尝看。”
辛辣在口腔里蔓延,刺激着味觉神经,顿时觉得烧得慌,想放弃,又想继续吃,这种纠结的感觉太折磨人了。成靖宁期待着问道:“好吃吗?”
成振清尚算矜持,强忍着,“还不错,就是辣了些。”花生浆冲淡嘴里辛辣的味道,才开始尝下一道菜。
“靖宁,这些菜怎么做的?太好吃了,不过好辣呀!”成永皓说完猛灌水,番椒带来的辛辣感还没过,又把筷子伸向满是花椒和番椒的花椒鱼里。
看他们父子俩这幅模样,沈老夫人和顾子衿犹豫的收回筷子,转向清淡的炒菜。成靖宁命人取清水来,“洗一洗再吃,没那么辣,不过味道是比不上原来的了。”
清水洗过的菜味道淡了许多,不过仍然能入口,沈老夫人尝了几口,摆脱了水洗菜,去吃原汁原味的辣菜。菜下肚的瞬间,沈老夫人肯定下午时分的想法。京城此地还没有加番椒的辣菜,如果推出的话,定会受到追捧。这些菜只是家常,若做出更精致可口的菜,酒楼的生意会更兴隆。同时决定,把通州的那片地都种上番椒。
荀太夫人七十大寿后两日便是团圆节,中秋的宴席依旧摆在景斓堂内,荀太夫人和大房堵了几个月的气,末了也只得放下龃龉。毕竟永宁侯府还得靠大房支撑,为了另两个孙子,荀太夫人果断的做出牺牲,召集全家在一起聚一聚,联络感情,谈谈血浓于水的亲情。
每次听到荀太夫人如流水般顺畅自然的说出一家亲,手足情以及阖家和睦之类的话,成靖宁总觉自己的心一抽一抽的。看面色依旧平和,甚至带着微笑的三位至亲长辈,成靖宁顿觉自己修行不够。团圆节的宴席很热闹,至于每个人真实的心思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了。熬过漫长的中秋午宴,才能回自己的住处休息。
团圆节城中有灯会,作为举国的节日盛典,晚上并不宵禁,可整晚狂欢,同样的还有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中秋灯会盛大非常,府上的姑娘也得到准许,可出门观灯。沈老夫人依旧不许成靖宁出门,所以晚上的聚会就免了,在家赏月吃月饼。看着欢欢喜喜出门的姐妹,成靖宁无不艳羡,她什么时候才能出门游玩?
沈老夫人也是这个年纪过来的,如何不知小姑娘的那点儿心思?“明年准你出去,今年就不行了,好生在家待着。”
“我知道。”被宽慰之后,成靖宁仍旧兴致缺缺。没法子,谁让她现在拿不出手呢?还得继续修行才是。想着墨竹心心念念的要放孔明灯,成靖宁当即找来几个丫头,在琼华院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