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恭说沈素如今没这个意思,沈氏却是不信的,追问丈夫,“是不是阿素在你面前提做生意的事了?”沈氏与沈素是同胞姐弟,两个年纪也只差一岁,沈氏最了解弟弟的,当初沈父一意要考功名,家业都被折腾的差不多了。沈素便常说,秀才空有功名,倒不若商贾有钱来得实惠。
何恭道,“没有,他要说了,我早劝了她。是素弟说起今秋水果的行情,真个头头是道。不是我说,他若能把这心思用在文章上,秀才早考出来了。”
沈氏稍稍放心,道,“这话都是白说,我爹不知念叨多少遭。”
沈素不是念书的料,却是交际的好材料。他这次进城,除了给姐姐送些当季水果吃,连带着以前在县城里念书的先生家,交好的同窗家,都走了一趟。
沈氏则开始准备给小陈表妹定亲的添妆礼,小陈表妹说了个好人家,陈姑妈是一刻都不想等的,恨不能闺女立刻嫁到宁家,好做稳宁氏少奶奶的宝座。沈氏对外头的事知道的不多,同弟弟念叨起来,“听说宁家十分有名的。”
沈素长眉一挑,“那是自然,如今宁家还有人在帝都做着翰林,我以往听同穿说,便是府尹大人也要对他家客气几分。不过,要我说,这门亲事,陈家还是细打听打听比较好。”后面这几句,沈素刻意压低了声音。
沈氏不解,“这是为何?宁家既是体面,也是陈家表妹的福气。”嫁过来后,她也听说了以往小陈表妹似是中意丈夫的事,就是她嫁进何家门,见了小陈表妹几回,每次小陈表妹那浑身的哀怨哟,简直能酸倒沈氏的牙。沈氏绝对是盼着小陈表妹嫁的如意的。小陈表妹如意了,也省得再时不时的哀怨一二。
沈素冷笑,“人们只瞧见这桩亲事的好处,姐姐细想,凭宁家的家世,不说一等大家闺秀,起码里的小家碧玉娶一个不难,又怎会寻亲到商贾家去?那陈家,说是有几两银子,不过是在碧水县,到了州府,谁又知道他家是哪棵葱?那位宁六公子还是嫡系嫡子出身,等闲怎么会寻亲寻到碧水县来。天上哪里会掉馅饼,仔细别烫了嘴才好。”
沈氏生于小村长于小户,人虽聪明,于外头的人却知之甚少,小陈表妹未定下这桩亲事时,她连宁家是何等样人家也不大清楚。弟弟这样一说,沈氏亦是警醒,道,“先时我也存了疑问,只是,听姑妈说这亲事还是姑丈亲自应的,最是知根知底…再说,陈姑妈极珍爱表妹,怎能不打听清楚便叫表妹嫁人呢?”
陈家事与己家无干,沈素剥个葡萄给何子衿吃,问,“子衿,你说呢?”
何子衿嘴里含着葡萄,口齿不清地做裁判,“舅舅对。”
沈素笑,“果然我家子衿最有眼光哪。”反常既为妖,哪里平白有这样的好事。小陈表妹那相貌沈素是见过的,凭良心讲,撑死就是个清粥小菜级别的,给人一见钟情的机率太低。
沈氏道,“那我给你姐夫提个醒。”
沈素一哂,“陈家姑妈不是常寻姐姐的不是,何苦多这个嘴,反叫人说姐姐不安好心了。”
沈氏嗔,“怎地这般碎嘴,若没这疑虑还罢了,既知道,怎能不说一声?女子不比男人,真嫁错了人,一辈子就完了。这可不是,小心无大错。”
沈素一哂,“随姐姐吧,只盼陈家别狗咬吕洞宾。”
“你这张嘴。”沈氏笑,问何子衿,“怎么又不吐葡萄籽?”何子衿天生一桩怪癖,听葡萄不嚼,去了皮一吞便进了肚,更不必说吐籽了。沈氏时常担心她闺女啥时候给葡萄噎着。
何子衿脆声道,“不浪费啊!”
沈氏直发愁,同沈素抱怨,“这个贫嘴病真不知要怎么才治得过来。”
沈素笑着安慰姐姐,“孩子这样才有趣,我看子衿就好,谁也比不上。”
何子衿学舌,“我也瞧着舅舅好,谁都比不上。”
沈素哈哈大笑。
作者有话要说:
定亲礼
沈氏是好意,将沈素的猜测同丈夫说了,沈氏细细的道,“陈家表妹得了好亲事,我只有为表妹高兴的,并没有别的意思。不然,我也不会在这当口说这般扫兴的话。可我想着,阿素的话也在理,女子嫁人不比别的,以后大半辈子都指望着男人。将心比心,咱们也是有闺女的人,小心些总没大错。”
何恭却是有些为难,道,“这是姑丈亲自应的亲事,听姑妈说最是知根底,想来姑妈家也是细细打听过的。”
沈氏叹口气,“我这话可能不大中听,以前我也不知道宁家是什么样的人家,相公常在外走动,定是知道的。咱们又是什么样的人家,怎会同宁家这样的大家族知根底。”
“眼瞅着要订亲了,这话委实不好说,你也知道,姑妈如今瞧我都极冷淡,我若一张嘴,姑妈倒要想偏。”又安慰妻子,“约摸是素弟想多了,便是同大户人家结亲,也没有不打听的。不说别人,以后咱们子衿到了说人家的时候,我不把人家祖宗三代打听沫清楚,也断不能许婚的。”
沈氏轻捶他,笑,“这又是哪里的话。”
何恭握住妻子的香拳,“我是说,做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不论娶媳妇还是嫁闺女,哪里有不打听清楚就许亲的呢。你就放宽心吧,兴许这就是表妹命中的福气。”
沈氏想了想,陈姑妈的性子也实在不好相与,亦不愿丈夫为难,便不再说什么。
何恭素来是个心软的人,与妻子说此事不好开口,却还是敲边鼓的在老娘跟前提了一句,“表妹这亲事,真是宁三爷跟姑丈提的么?”何恭不是傻瓜,先前陈姑妈小陈表妹对他颇有些个意思,他也隐隐的察觉出来,他对小陈表妹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总归就是寻常表兄妹的样子,何恭也原也以为亲事就是小陈表妹了,只是有一次去沈家,遇着沈氏,那惊鸿一瞥,何恭自此念念不忘。后来得知沈氏原来定的那户人家的公子得病过逝,沈氏亲事很有些艰难,何恭却是不介意,死活硬要母亲去提亲。何老娘拗不过儿子,虽娶了沈氏过门,到底看沈氏不喜,觉着沈氏狐媚子勾引了她儿子。不然,如何一向孝顺的儿子就牛心左性的非沈氏不娶了呢?
如今听儿子打听陈芳的亲事,何老娘却是想左了,冷笑,“怎么,后悔了?这世上再没有后悔药可吃的!”
何恭面儿上一窘,硬着头皮说担忧说了出来,“娘说哪里的话,我是担心来着。表妹一辈子能嫁几回,还是细细打听了才好。别只看人家高门贵第,说到底,表妹嫁的又不是宁家的门第,而是宁家的公子。要儿子说,到底要细打听了人品方更妥当。”
何老娘只当儿子小心思作祟,冷笑,“你怎么知道你姑妈没打听,你如何知道宁家的好处。那可是州府里第一等的好人家,你姑妈早给你表妹算过了,人家朝云观的仙长都说你表妹是一等一的富贵命。行了,有空多念书,别瞎操心。早干什么去了,如今又来我这里马后炮,叫我哪只眼睛看得上!”
何恭实在受不了他娘的奇葩思维,只得作罢。
陈姑妈有意显摆闺女得了好亲事,何况宁家着实是体面人家,故此,定亲礼都颇为盛大。唯一可惜就是新郎官因事未能亲至,宁家来人说的客气,“六公子在帝都服侍老爷,原是说要回来的,偏生路上不巧,耽搁了时候,我们太太特特叫奴婢带话过来,说委屈姑娘了。”
陈姑妈瞧着宁家厚实的定亲礼,又听宁家来人说的恳切,早把那不满的心没了,只含笑与宁家来人说话,“这本就怪不得六公子,亲家太太太客气了。”
既然陈家不计较,来观礼的亲戚更是只有好话,譬如沈氏这等,还跟着开了回眼界,瞧着宁家将聘礼一抬抬流水搬的抬进陈家,还样样合乎古礼,沈氏暗暗咋舌,想着世间人人愿与高门贵第结亲,果然不是没道理的。
待吃酒席时,更是碧水县难得一见的好席面,何子衿尤其吃的满足,她早就自己吃饭,不论勺子还是筷子都抓的牢用的巧,只是筷子对她而言有些大,她在家都是用自己的小筷子的,不过,这丝毫不妨碍她的使用技巧。许多人都夸她“这孩子吃相真好”“这么小就会自己用筷子”之类的话,沈氏很不低调的谦虚着,“自来就是这个脾气,要是喂她,她倒不高兴。”带闺女出去吃酒席有一样好处,只要把闺女喜欢的菜给她夹到小碗里,闺女自己就会吃,不用沈氏费什么心。沈氏自己也能填饱肚子,唯何老娘嫌何子衿埋头吃饭不雅相,悄悄瞪了沈氏好几回,沈氏想着,没听说出来吃席饿着肚子回去的。再者,哪怕大人要脸面得克制,难道也叫孩子眼巴巴的瞧着饭菜不动筷子,何苦来着?
沈氏不理会婆婆的眼色,见闺女吃的香甜,又给她舀了个鱼圆,摸摸闺女的小肚皮,鼓起来时就不让她吃了,怕撑着。
沈氏视何老娘于无物,回家难免听何老娘几句,“子衿一日大似一日,你也得多教她些规矩,咱们是去赴席,也不能跟八百辈子没吃过饭的穷种似的,只知道埋头吃饭。那么多长辈在,就她一个劲儿的吃,真个丢脸。”
沈氏没说话,何恭接过老娘的话头,笑,“娘,子衿才多大,这么小的孩子,都是憨吃憨玩儿的。哪里就知道说话应酬了?”又抱了闺女问,“可吃饱了?没吃饱给你做个蒸蛋?”
何子衿响亮的应一声,“饱啦!”
何恭哈哈一笑,摸一把闺女圆润润的小脸儿,一幅傻爸爸的模样对老娘道,“娘,你说,不知怎地,我一见子衿就开心,觉着哪家的孩子也不如咱们子衿好。”
何老娘满肚子火气险给儿子这话噎死,还是沈氏道,“表妹这定亲礼可真气派。”引得何老娘又来了精神,不过,到底是受了白痴儿子的打击,何老娘又上了年岁,出去热闹一日,也有些倦意,只念叨两句“这有福气的人哪,兜兜转转的总是有福气的”也歇了精神。这话倒叫沈氏哭笑不得,要按婆婆说的,她嫁到何家是有福还是无福呢?
沈氏不是好欺负的人,但也不想总与何老娘较口头长短,只一笑,并不言语。何老娘打发一家三口自回房休息。
作者有话要说:
心思
第二日,何老娘养足精神,又叫沈氏拿出给小陈表妹添妆的东西来看,絮叨着说简薄了。
沈氏知道何老娘的心思,无非是看宁家实在富贵,聘礼这般丰厚,陈家在外头有几处铺子,给闺女的陪嫁肯定也不会太薄,何老娘是嫡亲的舅妈,便想着往上添些。沈氏想说什么,顾及何老娘的脾气,却什么都没说。如今还是何老娘当家,庄户上的出息,都是何老娘亲点了收起来,要添东西,也不是沈氏出钱,何苦说些逆耳的话,倒叫婆婆生厌。
沈氏瞧着小陈表妹定亲,自己亦是生出些心思,不为别的,她也是有闺女的人。何子衿如今还小,可小孩子家,说长大也就是眨眼间的事,婆婆待她刻薄,连带着闺女也不讨婆婆的喜欢。婆婆将家里的产业都攥在手里,防她如同防贼。她手里无非是自己的嫁妆和丈夫平日的零用,并没多少银子。看这势头,若日后婆婆依是如此,这个家轮不到自己当,又能给闺女多少陪嫁呢。
要只是沈氏自己,是无所谓的,总归她年纪轻,难道还熬不过何老娘。说句不孝的话,三十年后,何老娘也该归西了,这个家还是自己的。可是,闺女过个十五六年,便要出嫁的。今日看到小陈表妹的定亲礼,沈氏难免生出慈母心思来,不说别的,做亲娘的,哪个不愿意多给儿女挣下一份家业。
再另从他处想,若手里多存些银子,自己宽裕,也省得一汤一饭的看婆婆脸色。
沈氏思量几日,期间还把自己的嫁妆清点了一回。沈家只是寻常人家,沈氏嫁妆寻常,家俱衣料都是普通东西,何况,这些是家常用的,也不能卖了换银子。当初出嫁时,母亲给了她五十两银子压箱底。五十两银子虽是不多,但对沈家而言,几乎是家资的一半了。这年头,再没人家肯这样舍了一半家业嫁闺女的,沈氏知道,她先前姻缘不顺,母亲这是心疼她。
尽管何家看不上她这一幅薄嫁妆,沈氏却知父母慈心。
除开五十两压箱底的银子,还有平日里两年间攒下的二十两。
沈氏数了回银子,思量着要做点什么事才好,哪怕买上十几亩田地,每年也出息些。沈氏正在想生银子的法子,身边悄悄探出颗大头。何子衿神秘兮兮的问,“娘,你数银子哪?”
沈氏按回闺女的大头去,将银子裹起来锁箱底,道,“干嘛。进来一点动静没有,倒吓我一跳。”
“是娘你数银子数的太入神啦,都没听到我进来。”一屁股坐她银身边,何子衿问,“娘,你数银子做甚?难不成要给陈家小表姑随礼?”这话说出来,何子衿都不大信。沈氏是个精细人,不然这两年她也攒不下二十两银子。当初沈氏与何恭成亲时,亲戚们随的礼都叫何老娘私下收起来,根本没给沈氏。沈氏也没开口要,但自此,非但家中人情往来,只要是有用钱的事,沈氏一个大子不出,单单去问何老娘要。何老娘要装傻,沈氏更加无辜,何老娘这把年纪,硬是装不过沈氏,无奈又是掌家人,只得咬牙出钱。沈氏手里的钱,除了算计着给何恭出门带些,就是给何子衿买些东西,她自己用的时候都少。
听了闺女的话,沈氏将眼一横,“家里的礼早备好了,你小孩子家,知道个甚?行了,玩儿去吧。”
何子衿嫩壳老心,寻日间的同龄人都是一帮小屁孩儿,她不乐意跟小屁孩儿玩儿,可现在大人又不乐意理她,故此,何子衿的生活,真叫一个寂寞如雪啊。可能是寂寞如雪太久,何子衿就养出了个爱打听的毛病,啥事都爱打听一嘴子。沈氏不说,何子衿便自己猜,“那是不是要给舅舅买成亲的礼物。”她舅舅年底娶媳妇,凭沈氏同沈素的感情,除了何家的一份子,沈氏再节俭也要另备礼给弟弟的。
沈氏一脑门子琢磨钱生钱的主意,偏生一时没个头绪,何子衿已经从给她舅舅成亲礼物猜到,“是不是舅舅成亲,外祖母家的钱短了些。”
沈氏曲指敲闺女额角一记,“闭嘴。休要胡说八道,我得仔细想一想。”
何子衿猜半日也没猜到正确答案,拽着沈氏的裙子问,“娘啊娘,到底啥啊,你快别让我着急了,说吧说吧!说出来,我给你分忧。”
沈氏好笑,“你成天吃凉不管酸的,还知道什么叫分忧?”
何子衿腆一腆小胸脯,粉认真的说,“你可别太小看我。娘,你到底要干嘛啊,你要不说,我就去问爹爹。”
沈氏训她,“真真是个小告状精。我是想着要不要置几亩田地。”
何子衿道,“就这么点儿银子,能置几亩地?我听舅舅说,好田都要五六两一亩呢。”她们这是小地方,奈何离州府近些,田地也贵。
沈氏叹口气,“好歹是个营生,一年也能收入几两,过个十来年,总能存下一笔。”
何子衿不同意,置地虽长久,可若零散的买个二十来亩,让谁照管呢?何家倒是有个三五百亩的小庄子,到时何老娘一句话“让庄头顺代照管吧”,这地就得易主。何子衿偏不能直接说,只得奶声奶气的装天真,“可咱们家没人会种田啊!爹爹又不会,我也不会!”
沈氏便是置地,也会防何老娘一手,想着让娘家帮着照管,就听闺女嘴里蹦出一句,“我听祖母说,陈姑祖母家可有钱了,外头有铺子。娘,什么叫铺子,就是买东西的地方吗?”
沈氏一面回答闺女的问题,心下微动,是啊,听说陈家三十几年前还穷的很。陈家姑丈自小在外学徒,二十出头便支起自己的铺子,南来北往的做生意,如今陈家在碧水县也是有名的富户了。而自家,三十年前三百亩水田,如今增到五百亩水田,何老娘便是有了名的会过日子的女人了。
若是想多赚些银子,还是铺子来钱快些。而且,沈氏脑子转的快,她若是弄些个小生意,如今不必买铺面,只租一个便是,碧水县租金便宜,中档的铺面,一年也就十几两银子。沈氏平日虽节俭,但,若要置铺子,这点儿银子还是舍得拿出来的。
只是,到底做什么营生呢?
沈氏不是笨人,奈何自幼生于乡间,虽念过几本书认得几个字,到底未曾见过世面,于外头营生更不大通。沈氏思量数日,也没个好主意。倒是何子衿在她舅舅中秋节前送月饼瓜果时跟她的美人舅舅说了,“我娘想置铺子做生意,不知道干什么赚钱。”刚说完就挨一弹指,沈氏训她,“怎么哪里都有你。”她也想问问弟弟的主意,又担心引歪了弟弟的心性。
何子衿道,“娘你天天叹气,我饭吃不香。”又问她舅,“舅,你看我是不是瘦了?”
沈素掂了掂,正色道,“可不是瘦了,瘦的我都要抱不动了。”
何子衿朝她舅做个鬼脸,跟她舅商量,“舅,你带我一道回去吧。我跟外祖母住些日子去。”
沈氏听何子衿想起一出是一出,道,“你别人来疯。”
“我想跟舅舅去田里捉黄鳝。”何子衿十分向往田间生活,她上辈子天天雾霾,这辈子倒是碧水青天,只是,何家小富之家,又住在县里,何子衿时常听沈素说什么夏天粘知了,秋天剥莲蓬,稻田里捉黄鳝,小溪里钓虾米的事,简直能馋死了何子衿。奈何沈氏看她看的紧,这年头也没有出嫁闺女总回娘家的道理,何子衿一派向往,还没去过外祖母家呢。
沈素逗她,“非但田里有黄鳝,山上还有野鸡兔子,这会儿许多野果也熟了,每次去山上都能摘许多哩。”
何子衿星星眼逗的沈素哈哈笑。
逗了外甥女一遭,沈素心情大好,问他姐,“姐姐怎么想起做生意了?”
沈氏拿手一指何子衿,道,“先前我也没理会这个,只当过日子就是柴米油盐,我家里现在也过得,你姐夫又不是大手大脚的性子,短不到银钱上。是自打有了子衿,但凡别人家娶媳妇嫁闺女的,我便不由自主的走心。不论儿子还是闺女,做父母的,总愿多给儿女留下一些。”说着,沈氏压低了声音,轻声道,“我家里的事,我不说你也知道,家事都在太太手里,我手里拢共就是些私房。若子衿得太太喜欢,我也不会忧心至此。因我的缘故,太太素来待子衿冷淡。子衿如今还小,过个十来年,到时再筹划就晚了。别人看不上她,我只拿她当眼珠子的,总不想她受委屈。难道将来为个三五百两银子,去跟太太磨牙,别说我不是这个脾气,我也不愿意去低这个头。趁如今年轻,或是置几亩地,或是做些什么营生,不求大富大贵,起码有个安稳进项,十几年攒下来,也有子衿一份厚厚实实的嫁妆。”
沈氏完全一派慈母心,很是叫何子衿感动了一鼻子。沈氏思量片刻,按下对何老娘的不满,道,“姐姐说的,也是这个理。只是,此事姐夫知不知道?”
沈氏笑,“这个你别担心,就是置铺子,也是我私房拿出来,从根子上就要分的清楚,也需过了明路的。而且,这既是我的私房,于你姐夫名声上是无关的,他是要考功名的人,总不能背个商贾的名儿。再说,我看族长家,在外头也有几个铺子的,只要安排得当,于名声上并无妨碍。”
沈素点点头,一口应下,“姐夫是念书的人,于外头行市不大清楚。要我说,姐姐如今手里的银钱有限,置地也置不了多少,一年田里出产有限不说,想回本也得几年,倒不如租个合适的铺面儿,做些营生。便是不好,也只损失几个月租金罢了。”
沈氏道,“我也这样想,就是不晓得做什么好。”
沈素笑,“这且急不来,我想一想,待有了主意再跟姐姐说。”
沈氏叮嘱弟弟,“我这事不急,你如今又要准备成亲,还得预备明年的秀才试,这个万不能耽搁。我也是忽然有了这么个主意,你要因这个耽误了功课,我宁可不做生意了。”
“瞧姐姐说的,不至于此。”沈素笑,“再说,如今也顾不上姐姐的事。今年瓜果丰盈,价钱较往年便宜许多,卖都卖不上价,乡亲们正愁呢。”
沈氏随口道,“往年家里吃不了的菜蔬都是腌酱菜的,碧水县地方小,要是这儿卖不上价,去州府打听一二,别处不知道,酱菜馆一年不知要收多少菜蔬。”
这么一说,沈氏又有了主意,道,“我们族中有一位堂兄,常往州府做生意,我与他家太太是熟的,你正好住两日,赶明儿我过去说话,帮你问个信儿,看他可有门路。”
时令瓜蔬不比别的,真耽搁了时日,就是耽搁了一季的收成,沈素也没与姐姐客气,道,“也好。”
作者有话要说:
州府行
沈氏并不耽搁,当晚从弟弟带来的瓜果中又挑了一份上好的,细细的装筐里装点好了,命翠儿去何忻家问了信儿,李氏命翠儿带话给沈氏,让她只管去说话的。
李氏是继室,继子都娶了媳妇,除了李氏院里的琐事,家事都是继子媳妇在打理,李氏平日里清闲的很。她与沈氏脾气相投,自然乐得沈氏过去说话。
沈氏带了瓜果过去,李氏还说沈氏客气,沈氏笑,“我知你这里必不缺这个。这若是外头买的,我便不送过来了。昨儿我娘家兄弟过来,带了几筐,都是自家田里产的,新鲜不说,还是熟透了才摘下来的,现吃正好,不是寻常商家那里捂熟的。”
李氏与沈氏相熟,笑着打趣,“你家兄弟可真是心疼你,我看他时常来的。”
沈氏道,“他是个热心肠,我们村里有什么事,族人多是央了他,他也乐得给人帮忙。这回真是犯了难,又关着我娘家族人一季收成,我想着,跟嫂子打听打听,看族兄可有什么门路。”
李氏忙问什么事,沈氏便说了,道,“我知族兄做的都是丝绸锦缎的生意,与这卖瓜果的也不相干。若是往常,我也不能跟嫂子开这个口,只是瓜蔬不比别的,我娘家一村子人都是种田的,再耽搁些日子,一季收成便没了,才厚着脸皮跟嫂子打听。”
李氏青春妙龄,会嫁给长她二十余岁的何忻做继室,也只是寻常出身,故此,只一听就知道沈氏的难处。李氏立刻应了,“这有什么。我是不敢说大话包管能给你帮上忙,不过,问一问我们老爷又不费什么事。你来的也巧,原定的明儿去州府的,待老爷晚上回来我问他,倘今晚不给你信儿,明儿必给你个准信儿。”
沈氏再三谢过李氏。
李氏当晚就着下人送了消息到何家,小妻子特意相求,沈家也算是何家拐着八道弯的亲戚,何忻并没有收菜蔬的门路,不过着人请沈素过去具体说一说,看能否帮上忙。
何恭还跟着一道去了。
沈素当晚就决定第二日跟着何忻到州府去碰碰运气。沈氏私下大手笔的拿了十两银子给弟弟,沈素还是头一遭去州府,虽是跟着何忻一路,沈氏到底不放心。穷家富路,若遇着什么难处,有银子总便宜些。沈素也没跟自己姐姐客气。
沈氏又托人给娘家带了口信,不令娘家惦记。
到第四天下晌,沈素方满面疲惫的回了碧水县。沈氏看他累的狠了,并不问他别的,先着下人预备洗澡水,让沈素好好的泡了个热水澡。待沈素换好衣裳,厨下已煮出一碗牛肉面,配着一样腌青瓜,一样切的细细拌了香油的腌萝卜条。
沈素一句话没说,捧起碗来狼吞虎咽的吃了一碗面,又要第二碗。不必问,沈素便道,“不成,咱们这大老远找去的,人家把价钱都压的很低,算上路费,还不如就近卖给碧水县的掌柜。”
沈氏也无他法,道,“既如此,就近卖了吧。今年价低些,兴许明年就高了呢。”
沈素微微一笑,“姐姐不是说想不好做何生意么?回来的路上我倒有了主意,咱不如就做酱菜。”
“我这回去州府,也不是白去的。打听了许多家酱菜馆,人家不是有专门的田地种瓜蔬,就是要压我的价。我脑袋后来方回转过来,找着最有名头的酱菜馆买了他们几坛子酱菜,姐姐尝尝,要我说,还不如姐姐你做的味儿好呢。”沈素笑容爽朗,并无馁色,夹起腌青瓜咯吱咯吱的咬着,吃的津津有味。
沈氏不信,笑,“你又说这大话,我这不过是村里手艺,哪里能跟人家店里的比。”
“我说这个大话做甚。酱菜买了好些回来,姐姐细尝尝,我是真觉着姐姐腌的味儿更好。”沈素正色道,“姐姐又不想做大生意,要我说,不如就做这酱菜生意。一则,成本小。二则,这东西禁得起放,一时卖不出也不打紧。衣食住行,人们总离不开吃的。”
沈氏眨眨眼,“卖酱菜?”
沈素跟着眨眨眼,两对美眸互视许久,沈氏沉一沉心,“等我尝尝人家州府酱菜馆里酱菜的味道再说。”弟弟小事喜欢玩笑,这样的事,还不至于跟她说笑。
沈素道,“那我回家收些瓜蔬预备着。”
沈氏道,“先别急。”
沈素到底是男人,道,“既下了决心,就别犹豫,怕什么,姐姐放心,我心里有数。”
沈氏仍是记挂弟弟前程,道,“你可不许耽搁功课。”
沈素笑,“念书念的脑袋都方了。”
“你听我的,念书是正道。”沈氏道,“你只见商贾富庶,可商贾不能穿绸,再有钱的商人见了秀才也得行礼。尽管现在没人管这些,但,礼法上就是这样讲的。女人开个铺子,人家说赚脂粉钱,男人若行商贾事,就是你生意做得天大,读书人仍是瞧你不起。只有功名,才是大道。”
要是心里承受能力差的,听这一席话定得反醒一二,奈何沈素自幼听这话长大的,他懒懒的应一声,“放心放心,我才不会做生意呢,爹爹也不许哪。”
“你知道就好。”翠儿又端来一碗牛肉面,沈氏道,“吃慢些,暴饮暴食的,伤脾胃。”
刚刚那是饿狠了,肚子填补了些,沈素便又恢复了雅致模样,他人生得俊俏,天生就占着便宜,不论什么模样都是好看的。慢调斯理的挑着面,沈素问,“子衿呢?怎么不见?”
沈氏道,“去贤姑妈那里玩儿了。说是有好吃的月饼,叫子衿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