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饭一伙人把驼鹿又稍微收拾了一下,休息一会就往回返。喝了蒸鹿血大家感觉身上火热的,精力旺盛,也就不休息趁着天亮再赶一会路。
来之前看到不少野果,蓝莓,旱葡萄,灯笼果,最惊喜的是一大片榛子林,很大一片占了半个山坡,以前来过的人记得,这里原本就有一片榛树,只不过因为是野生的,长的不好,也没谁特意过来采摘,可是现在这片林子看起来就不一样了,一棵棵树长得比特意种的还要好,果实累累,枝条都往下垂了。翻开叶片下面都是四个一组或者多个一组的毛榛子。
“还差点,再等两天过来摘。”叶锦康扒开毛榛子仔细看了一下。
“嗯,等回去找人赶紧收了,差点就差点吧,多几天也长不了多少,就怕松树一类的动物过来,那损失就大了。”姜宸围着边缘转悠了一圈,地上能看到一些小兽的脚印。
“你说的对,等回去就找村里人过来,这么一大片咱们可收不了。”叶锦康差点忘了现在可不是以前和平的时候了。
榛树林太大他们人不多,他们摘不完更别说还运回去。
一伙人走到之前就已经看好的灯笼果树林,按理说灯笼果收货时间应该是六月份七月份,可是现在果实还挂在树上,正是熟透的样子,想必天气的变化让这些树木生长期也发生了改变。不光灯笼果,很多果树的果实都在这个时候成熟了。此时的森林完全是丰收的时节。
这时候已经很晚了,大家收拾好晚上休息的营地,之前吃东西吃的晚这会也不饿,而且大家都觉着身上燥热,不敢吃烤肉什么燥的食物,锦溪将驼鹿肉切成丝,然后用林子里摘来的野菜做了一锅汤,就算吃了晚餐了。
他们来的时候带了些麻袋,可是灯笼果怕积压。他们大多数会编筐,就地取材,用灌木枝条编了筐,明日摘果子用。一直到夜里十二点大家才睡下。
早上吃了东西,大家就开始摘果子,以前村里人可能不太在意这些果实,都说靠山吃山,其实离得近的反而不太在意了,他们东山上原本也有野果子,多是小孩子去玩的时候摘了吃点。现在这些东西就成了宝贝了,一个冬季都见不到什么新鲜蔬菜,这些果子晒干或者果酱,可以补充一些维生素。而且在食物短缺的时候任何进嘴的东西都是好东西。
这批灯笼果摘到中午,他们先把之前看好的那小片蓝莓摘了,这个不多,拢共就三十多斤,不过这是好东西,他们一行人直接分了,按照提前说好的,收获要有一部分分给村里,像这样稀少的比较好的东西,就不算在收获中。然后他们就去了森林边缘的旱葡萄林子,这一片旱葡萄比灯笼果还要多,他们准备将这些旱葡萄摘完就回去了。
锦溪家的旱葡萄也成熟了。虽然经过了移栽,可是果实结的不少,看到一筐筐旱葡萄,锦溪想的却是家里的大田,今年大田里的地几乎没有收获,种植那么多苞米也就给牲口做口粮的。原因在哪里他们真的想不明白,尤其看森林里野生植物长得这样好,两相对比真让人失望。
赵连长带来南方的消息,南方种地也没有什么收获,他们的种子发芽倒也不错,可惜土地里总是长出荒草,今个收了明个一早起来还是郁郁葱葱,那些被人精心呵护的粮食却长得跟营养不良似的,而且南方各种虫子极多,粮食没等成熟就被虫子吃的差不多了,挨着森林的植物一点点侵蚀土地,南方多藤类植物,这些藤类植物攀爬最快,还有竹林,生长几乎是看的见的。
相比起来他们这里变化还真是不大,这一年时间森林向南推进了五十多米,因为离他们不近,所以感觉不深。不过锦溪也看到过来的时候原本的荒山都长了小叔和荒草,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锦溪他们村子外面也会被森林覆盖。
果实收获很多,他们没办法拿走,大家齐心合力做了木头筏子,将收获放在上面拉着走。出林子前,去看了陷阱,虽然他们做的粗糙,可是收获不少,抓了五只飞龙,三只兔子,还有四只松鸡,都是被他们放的渔网线缠住的。除此之外最大的收获是一头掉进陷阱里的半大野猪。估摸有五十斤重。很是凶猛,不得不将它杀了才能从陷阱里把它弄出来。
这样丰厚的收获让大家很有信心,趁着冬天没到多来几次林子,冬天的粮食就够了。
来到集合地点,看到他们村另外一支队伍也拖着木头筏子,上面用麻袋装了东西,大家一看是榛子。除此之外他们的猎物多了许多,不过多是松鸡野鸭这样的禽类动物,稍大一点的动物只有一只袍子。个头大还肥,显然有叶孝峰在他们的狩猎能力比锦溪他们强了许多。
“驯化驼鹿也不能逮公鹿啊。还这么大,亏着你们有枪,不然非要伤到不可。”叶孝峰一听他们想抓驼鹿驯养,摇了摇头,“我们也碰到一群驼鹿,是母鹿和小鹿组成的,不过这次准备不充分,等回去做好准备抓些母鹿和小鹿回去养,这些牲口吃的多想要过冬还要存饲料。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如果按照去年第一次降雪来看,他们剩下的时间不怎么多了,必须抓紧时间。
赵连长他们收获比较多,而且很多大型动物,就是驼鹿他们也打了七头,其他野鸡什么也有收获,不过他们没有摘果子。
大丰收回去有些麻烦,猎物多了只能让司机开车把猎物带回去,其他人走回去。
走了一个半点大家等来接他们的车。到村子都已经夜里十点了,往常这个时间人们都睡觉了,现在却集中在大队部,等着他们回去一起分配猎物。
昨个晚上他们离开前村里各家都出了人一起研究猎物分配的问题,现在这个时候村里必须团结,不能光想着自己,所以这些猎物不能全归狩猎者,如果那样的话村里人都惦记着出去打猎采摘果实,村里空虚会被外人趁虚而入,留在村里的人也很重要。
因此村里最后研究决定所有的收获的三分之一归狩猎队,另外三分之二村里各家各户按人头分配。
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一种分配方法,刚才锦溪他们没回来前,村里清点了收获,知道他们弄回来的野果子更多,跟司机了解了情况,村里就决定了以后进山还要有一部分人进行采摘工作,村里青壮年去打猎搜索森林,有些强壮的妇女和十三四岁的孩子都可以去做采摘工作,这样他们收获会更多,为了让这些人有工作积极性,分配上就要灵活一些,根据每人收获按比例分配。两三个小时他们就讨论出一套方案,尽量做到公平。这样才是长久之策。
锦溪他们进了大队部看到大队部的院子里已经摆上了架子,上面放好了切成一块块的肉食。锦溪估摸了一下应该是五斤一块的。
看他们到来,六叔爷拿了一个单子“行了他们回来了,咱们开始分配,早点弄好好回家睡觉。”
六叔爷先把两个队伍的收获说了一遍,像驼鹿这样大型动物都是处理好后的重量,分配的时候就是按照之前的方案,狩猎队得猎物三分之一,剩下的全村分配,锦溪他们每人得了差不多二十五斤肉。小的猎物也就够每人一只的,这个就不分配了。村里人按照人数每家得了五斤十斤不等。
各种果子也过称按照这个分,锦溪一家真是得了不少东西,不算他和姜宸得的肉家里还分到十来斤,因为锦溪和姜宸得了驼鹿肉,剩下的就要了野猪肉和袍子肉。另外剩下的骨头和下水这个也是狩猎队优先选择,锦溪他们只要了大骨头。驼鹿的骨髓好吃还有营养。
因为收获巨大,分好了肉大家也不离开,之前统计了能出去摘果子狩猎的人数,村里想快点进山,所以今天晚上就要把名单安排出来,明天一早就出发。
这个名单分成两份一份是狩猎队,一份是采摘队,现在狩猎队的人数少些,采摘队人数多,毕竟不是你想去打猎就能打的,不然谁都愿意跟狩猎队出去,出去回来就能分到肉,多好。所以得严格把关,大家商量着把狩猎队又分成几组,七人一组,差不多能分成十二个组,这里只有一半的巡逻队员,每次巡逻队必须留下一半人在家,剩下的一半就跟这十二组组合。采摘队人多,都是村里能动的老人和女人,村里的女人干起活来不比男人差,他们如果找对地方一天收获是很多的。这个也就分成两组,轮换着来。
因为要有人带,所以狩猎队和采摘队还是等了一天,上次出去的那些人又带着他们出去一次。
锦溪没出去,主要这次二叔锦阳还有爷爷都出门了,家里必须留人。采摘队要求不高,二婶英子嫂子还有盛楠都跟着去了。家里就剩下他和奶奶还有几个孩子。大宝跟着姜宸,他和姜宸两人都觉着大宝的力气还有速度在村里没有几个人比得上,老天似乎给他补偿似的,他的身体素质一般人比不上,而且从去年开始大宝的智力就有所增长,虽然有些事情还弄不明白,但什么事给他讲清楚他就会做得很好。
姜宸和锦溪都觉着以大宝的实力去采摘队太可惜了。所以姜宸就把大宝带出去,反正有他看着大家都很放心,狩猎队的人也没什么说道,大宝力气在哪呢,就算不能打猎,干活没有问题,更何况姜宸实力强,本来就应该分配更多的食物。
分配到家的食物要收拾好,昨个大家都在家锦溪把驼鹿的骨头还有一大块腿肉烀了,驼鹿骨头很大烀了三个多小时,然后拿锯把骨头切开,里面的骨髓就出来了,加一点点盐就十分美味。剩下的骨头还可以继续熬汤。这汤因为浓略微有些油腻,里面加些青菜或者炖上豆角。
剩下的肉锦溪准备腌制起来,现在天热,不能常放,用盐调味料将肉腌制一晚,然后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锦溪直接把南墙根底下的简易房腾出一间,窗户门都打开,然后挂上肉,他们这里很干燥,肉很容易就晾干。
姜宸他们离开后锦溪用了一上午把肉收拾好,吃了午饭,锦溪就开始制作果酱,他们这边的人很少有人做果酱,村里人做菜粗糙,多是大锅炖菜,很少有人去做细致的食物。
锦溪先找了装果酱的坛子,他没有密封的玻璃瓶,陶瓷罐就是最好的选择,锦溪先将陶瓷罐用热水煮一下,然后拿到外面暴晒。
灯笼果去枝叶洗干净,放到他找出来一次没用过的新不锈钢锅里熬,这个一点油不能有,熬的时候放糖,他得庆幸去年买了好多的糖,后来姜宸也弄回来不少,不然这些果子还真不好保存。果酱小火慢熬,时间稍长一点减少里面的水分。熬好后锦溪就将它们盛放到瓷罐里,一直装满尽可能不留下空间,然后加油纸封口,上面再罩上盖子,之后用泥密封。一般果酱的储存时间是一个月,锦溪做的细致点,尽量减少细菌进入的可能,果酱存储时间还能延长。
采摘队当天晚上就回来了,实在是东西太多了,那片榛树林就够他们摘的了。
锦溪家里去了四口,分回来三百多斤果实,因为不能浪费太多的糖做果酱,锦溪他们就把野葡萄晒成干。
因为收获很多,村里人都很高兴,每日都能看到人们劳作的身影。姜宸他们回来的那天下起了小雨,这次的猎物实在是收获太大了,驼鹿马鹿,袍子野鸡野鸭,数目惊人,这次打猎大家之前就已经研究好了,还是用网围着打,不过要吸取上次教训拉网的范围增加。村里人还弄了长枪,就是把匕首跟木棍和在一起。村里的姚木匠已经开始做弩弓了。还是姜宸提供的图纸,等那个出来他们能打更多的动物。
今天村子里各家各户分得好多的肉和果实,不过没有谁兴奋,到家收拾收拾,半夜两点就出发了,昨个下了小雨,今天森林里肯定有蘑菇,以前因为地里家里有粮食,村里人也就去东山找些蘑菇吃,不怎么当回事,这次听了赵连长他们说,南方的情况,大家就知道以后粮食不能靠种田来获得了,他们必须储存更多的东西。
蘑菇生长快,尤其现在阳光充足,一般下了雨早上八九点钟蘑菇就不能摘了。所以今年摘蘑菇的比较少。不过现在不同了,大家看到了实惠,没有谁偷懒。半夜就出发。
这次除去老弱孩子还有巡逻队其他人全部出动。早早的就进入森林,不过他们去的地方不是之前打猎的地方,而是往西翻过一个山头,那边是一片松树林,这里以前就有大量的松蘑和榛蘑。
这次姜宸留守,狩猎队也不去打猎,因为去的人多,狩猎队要进行保护。村里留人少,六叔爷不放心,就让姜宸留下坐镇。
锦溪他们到地方的时候已经是早上四点,天已经有些亮了,雨做就停了,进入林子被地面的湿气沾染,大家裤子都湿了。
拨开松树下面的枯枝,就能找到一小撮一小撮的蘑菇,跟村里老人预测的一样,这蘑菇长势特别好,用小耙子把枯枝扒开就是一小片。
他们必须在九点前将蘑菇采摘结束,没有谁说话,都蹲在那里争分夺秒的工作,因为人员分散,狩猎队的人也分散着,他们不采蘑菇,只在外围警戒,注意人们别离开太远,再有小心大型动物。

第40章

因为天气的关系又或者现在的环境适合植物生长,村里人采摘的蘑菇数量十分多,差不多每家都能分到二百来斤,这还是晒干后的数量。
村里收获真的很多,八月中旬的时候外面大田里的苞米和黄豆几乎没有收获,村里的老人干脆下令把粮食收割了,至少苞米杆子还有黄豆杆子还可以喂牲口,这段时间村里的年轻人正想围捕一些驼鹿回来驯化后拉车,驼鹿吃的多,他们必须提前准备饲料,东山上还有很多木炭,村里就让各家各户上山去捡,这样可以省下饲料。
打猎收集还在继续,村里人碰到几次熊和野猪群,那不是他们能抗衡的,所以都远远地躲开,不过打猎的时候还是有些人被猎物撞伤或者咬伤,伤的最重的是叶程的堂哥叶秐,他被野猪给顶了,腿上通了个窟窿。要不是张忠正在跟前,不死那条腿也废了,就是这样回家也要休息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叶秐的受伤让村里人打猎的热情熄灭了不少,至少他们不会莽撞的想要进入森林深处。
随着他们探索地点越来越远,他们也遇到外村人,那个村子离他们有半天路程,原本就靠着森林,结果去年一年他们村子就被森林给包围了,听他们说,植物长得特别快,开始是野草,然后是藤本植物,灌木,接着不知道什么时候飞来的树种在地里发芽,一年时间就长到手腕粗,他们村的人不得不每天清除哪些植物,最终也只是在林子里保留了房屋,但是田地是不能回来了。因为没有地种,他们只能去森林里打猎,可是那些猎物太厉害,他们不少人死了残了。过的很艰苦。不过之前能走的都逃荒离开了,剩下的都是不愿意离开的。再说现在这时候去哪里都一样。
这些人是值得同情,但是他们村子自顾不暇自然管不了别人。他们离的还很远。现在看来那个村子的人已经习惯了森林里的生活,原本村里就有猎人,教会他们设置陷阱,这样他们打猎容易的多。
这一手,锦溪他们村子很是羡慕,毕竟姜宸学的陷阱只是皮毛,村里人去跟他们交换这个技术,那个村子现在很缺少物资其中最需要的就是食盐,锦溪他们村子里那一家食盐都是储存十袋八袋的,这不算是稀缺物资。所以用一些食盐交换还是可以接受的。
森林那么大,就算他们周围所有村子都去打猎,猎物也不会消失,更何况现在的猎物繁殖很快。森林就像是孕育万物的母亲,随着植物的增多食草动物也增加很多,这样带动了食物链的繁荣,或许人类是唯一受到不好影响的。
随着猎物的增多,村子里关于食盐的问题提上日程,他们每家每户食盐储存确实不少,当初谣传末日到来的时候,大家就开始储存,这种必要物资是他们必买的,就像锦溪爷爷买的时候都是用丝袋子装。可是因为猎物多,天气热他们想要储存食物就要用到盐,也许今年没问题,可是明年,后年呢,他们必须寻找一个稳当的渠道。
赵连长说过,南方的一些城市已经形成新的秩序,北方稍微差些,这里不像南方那样被森林覆盖那么快,因为漫长寒冷的冬季,在天气暖和起来后,很多城市里的人都往南方迁移,能留下的,实力都不弱,经过一个夏天的争斗,很多地方都平稳下来,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但是做以物易物还是可以的。想要食盐,那就去沿海城市找。
八月底村子里的地瓜土豆开始收获了,往年地瓜土豆早就收了,今年种的晚收的也晚。
收获前大家都挺忐忑的毕竟玉米和黄豆都种植失败了。等开始挖大家才发现,今年地瓜和土豆扎根很深,挖到差不多半米才看到,而且无论地瓜还是土豆个头都十分的小,土豆差不多高尔夫球那么大,还有更小的,有点像山药豆,地瓜也是一样,不过地瓜多是细长的,一拉一串,小归小,数量不少,每一株产量跟以前差不多,甚至超过了去年。这个结果让大家喜笑颜开,至少不怕挨饿了。
其实不管大小只要斤数够就行。
直至收割结束,他们也没有看到前来收粮的人,这让村里人有些奇怪,好像自从上次杀了那伙来抢东西的人,他们村好像一直风平浪静的。
这种现象绝对不正常,姜宸决定出去看看,顺便去换些食盐。
“你留在家里,这次出去只是出去打探一下情况。”姜宸穿好衣服,将武器别在身上。对锦溪说。
“我又不是特别想去。一路小心点。”
“放心吧,这些日子出去打猎你就别去了,我不怎么放心。”
“知道了。正好我这几天要晒些土豆干。”
姜宸交代好了,就离开了,这次出去他和张忠郑源还有叶科四人,研究一下最后还是没带任何粮食,这次就是去打探消息,不准备换东西。
夜里锦溪忽悠一下就醒了,睁开眼睛听到大宝轻轻的小呼噜,心有些嘭嘭的跳动,旁边鸡窝偶尔响起咕咕声,除此之外一切安静。
锦溪想到自己做的梦,一下清醒了。
“怎么起来了?”锦溪轻轻打开门,尽量不发出声音,却不想爷爷早就醒了。
“有点渴了我去喝点水,爷你睡吧。”锦溪小声应了一句。
“几点了?”老爷子问了一下。
“四点了。”锦溪刚才起来的时候看了一下表。
“哎-老了觉轻。”老爷子说着拿出烟袋,用手捏捏,没抽。
锦溪轻声打开门走了出去,先去厨房倒了些水喝,然后走了出去,此时正是黎明前的黑暗,院子里黑漆漆的,不过锦溪眼神好,看的还是很清楚的。早晨的空气很清新,或许森林面积增加,空气的质量也好,锦溪有时候会想世界变成这样也许是件好事。
将外面格栅门打开铺上毯子,锦溪坐在廊上。刚才他在梦中看到了南方的情景。他不能确定那是哪个城市,因为城市已经被植物占领,到处都是郁郁葱葱,人类还生活在哪里。不过他们要小心蚊虫叮咬,锦溪看到普通人都不敢出屋,一些狩猎者,记得赵连长是这么说的。那些狩猎者开着车或者骑着马,去森林中,捕杀动物,回来交易,果然城市里已经有了新的秩序。人类适应能力真的很强。
刚才梦里看到一个车队,很长,差不多有百辆,都是装人的卡车,人类好像在迁徙,他看到一个指示牌,那是往南去的,为什么北方的人要往南迁,如果北方的人都迁走了,是不是就剩下他们这样独立的村子?他在想之所以没有人来找他们的麻烦,是不是因为那些人都离开了。
一直以来锦溪的梦都是在示警,昨天的梦还算平和,但是这不等于这个梦就是好的。这其中一定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
白天有些心不在焉,夜里他再次梦见,不过这次他是被冻醒的,梦中真是冷啊。这次他看到更多的车队,北方城市里的人都在迁徙,锦溪有些担心,快要降温了,不知道姜宸他们能不能在降温前回来。
他的担心是多余的,早上天还没亮就看到姜宸和张忠他们的车回来了。他们将车停在门口,脸色十分不好。
“怎么出什么事了?”老爷子看姜宸他们冷着脸问。
“现在整个北方城市都在往南方迁,中部一个研究所通过测算,今年北方冬天的气温将会更加寒冷,去年最低气温是零下九十三度快赶上南极最低气温了,可是今年气温还会下降,甚至冬季时间延长,可能十月份开始至明年五月都是寒冷的状态。这样算一年内温暖的季节也就四个月,这四个月因为天气炎热,很多粮食都无法种植,所以很多城市都放弃了,准备迁徙到南方生活。”
“为什么没通知我们?”锦阳有种他们被抛弃的感觉。
姜宸摇了摇头,“城市里转移就已经很麻烦了,尤其现在城市里粮食十分紧缺,带不了那么多人。”
“他们今年没过来收粮就是一种补偿了。”张忠说这话的时候带着点讽刺又有些释然。其实他们都明白,这个时候真的管不了那么多人了,其实就算通知他们又会怎样,村里人真的会离开吗?
“去找你六叔爷,叫上村里人开会。”老爷子叹了口,日子好不容易好了点,又不行了。
“怎么样说说吧,是跟着那些人一起去南方还是留下来。”六叔爷让姜宸他们说了情况,然后就问在场的人。
“不走,不就是冷吗,咱们这边以前也不暖和,不都过来了,有什么呀。”叶硕满不在乎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