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二看着三人进了山洞,很是诧异,原来他们是从这里进来的啊,想看看外面连接什么地方,转头道:“大哥,你先回去吧,我跟着出去看看。”
“好,你跟着下去吧,早去早回。”阮大点头,这里有个山洞,最好查清楚为好。之前他们居然在山谷里转了好几遍,居然没有发现。
姐弟三人慌不择路,钻进山洞之后,不敢停留片刻。尤其是听到后面的有人追过来,更是吓得换身发抖,牙齿打架。
好在山洞不长,很快就出了山洞,穿过灌木丛。
杜九妹人小,不小心绊倒在地上,转头看向后面追上来的阮二,道:“你不说已经放过我们了吗?为什么还要追上来?”
阮二看了看四周,呵呵笑道:“原来是出口在这里啊!”
杜八郎鼓起勇气,结结巴巴道:“这是我无意中发现的,山脚下不远处就是我们的村子。我们不跟任何人说,你别杀我们好不好?”
阮二见三人小心谨慎的样子,起了逗弄知心,笑道:“你们做好了桃花酿,不要忘了给我送一坛在山洞口。有空的话,我会自己来拿的。”
一听阮二要喝酒,三个人都送了一口气,不怕对方有要求,就怕对方没要求,让他们提心吊胆。
杜九妹连忙道:“我们需要半个月才能娘好,到时候放在洞口,决不食言,但你们也不能来找我们麻烦。”
“好啊,一言为定。”阮二点头道,其实他真没想为难这三个小孩。
杜八郎挺起胸膛,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第三十章 承认错误
杜七妹不想多说,拉着弟弟妹妹,便往山下走。一路上不敢回头,一直到了山下家里,关上了门,才终于放下心来。
缓过来气儿,杜七妹伸手拧着杜八郎的耳朵,呵斥道:“你不是说里面没人吗?现在怎么有人了?”若那些人是坏人,估计他们三个都得死在那个无人知道山谷里。
“哎呦,哎呦,疼啊!”杜八郎苦着脸,连连求饶,“我也不知道啊!之前里面真的没人的。”
杜八郎没有说谎,上次真的没人啊,他也不知道这些人怎会出现在那里!
杜九妹见哥哥很惨,解释道:“七姐,这不怪八哥,这些人是最近才到那个山谷的。”的确怨不到杜八郎身上,毕竟之前她们谁都不知道那里有人。
“你怎么知道?”杜七妹,杜八郎同时问道,今天小九儿胆子很大,当着那些人,居然敢说话,胆子不仅不孝,反而很大嘛!
“八哥,难道你忘了那日温锅,我们给爷爷送肉,回来的时候遇到一队人。那些人穿的衣服和今天遇到的人穿的差不多。”杜九妹解释道,从刚才的对话,可以看出这些人并不是过来养病这么简单,想必还有更加复杂的事情。
杜八郎仔细回忆,恍然大悟,道:“还真是,我怎么没想起来呢!”当时吓得浑身发抖,满头是汗,大脑乱哄哄的,根本没法想起来半个月之前的事情。
“就算想起又怎么样,和我们没有交情,以后谁也不准去那里。”杜七妹交代,风景是很好看,但命更重要。
杜九妹挠挠头,为难道:“可是七姐,那人要…要我们的桃花酿怎么办?”
一想到这,杜七妹苦着脸道:“我怎么把这一茬忘了,那些人知道我们是杜家村的,若是食言了,找上门来,也是灾祸。等桃花酿做好了,我们送一坛在山洞口。”
“只能这样了。”杜九妹附和道,答应了对方,就要做到。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莫要得罪那个彪形大汉。
杜八郎从山上回来之后,知道自己闯祸了,不敢再出去玩,老实去写字。
晚上杨氏回来,喜气洋洋,本来只有二两四钱的银子,俺大娘很满意杨氏的绣活,给了多给了一钱银子,作为赏钱。
今日安大娘检查了杨氏的手,觉得可以做大一点的绣活,这次给的是一件嫁衣,杨氏要在一个月之内把花样全部绣在嫁衣上。只要做好这个,就有十两银子的工钱。
领到的工钱,杨氏从儿子后背的竹篓里拿出一个小酒坛子,道:“多谢安大娘照顾,我们乡下没有什么好东西。现在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家里做了点桃花酿,还请安大娘笑纳。”
安大娘本就喜欢杨氏勤快,见人家还送东西,好不好先不说,但有这片心意就算不错了。
“哎呦,那晚上回去我可得好好尝尝。”安大娘笑道,“好好做,以后日子会好的。”
这一件未完工的嫁衣,光料子钱,就不下三十两银子。安大娘交给杨氏,事先已经打听了杨氏的境况,自然知道了杨氏带着四个孩子从婆家单独出来过日子。只要那个厉害的婆婆不来捣乱,应该不会出事儿。
听到安大娘的话,杨氏感激道:“那都是安大娘的照顾。”
以前做一件嫁衣,才八两银子工钱,现在却给十两银子,可见安大娘有照顾她们娘几个的意思。
这份心意,杨氏记在心里。
安大娘心好,杨氏更要认真做绣活,回报对方。
手上有二两五钱银子,到了一家平日里买东西的杂货铺子买了五斤米,油盐酱醋。想到家里女儿要做桃花酿,买了两坛五斤重的酒,两斤糖。难得来一次镇上,当然没有忘记买家人都喜欢吃的大肉包子。
这次有了工钱,杨氏对未来充满希望,一口气买了十个大肉包子,割了二斤肉给孩子们解解馋。肥肉炼油,留着炒菜;瘦肉炖上干豆角或者干茄子,味道也非常不错。
今天买的东西有点多,好在娘俩都背着竹篓,分类分开,正好可以拿得下。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县城,比以前熟悉,交活买东西都很顺利,今天提前半个时辰到家。
晚上回来喝着稀粥,吃着大肉包子,日子如此美好。只是杜七妹食不下咽,像是有心事似的,不敢抬头看娘亲。
这些孩子都是杨氏肚子里出来的,一眼就看出杜七妹等人的异样,杨氏诧异,连忙问道:“七妹,你有心事?”
杜七妹听到娘亲叫她,吓得手中的大肉包子掉在桌子上,结结巴巴道:“没…没…”
杜九妹无语,这姐姐一点坏事都不能做,你看杜八郎那小子,吃得欢腾,早就把上午的惊心动魄扔到脑勺后了。
杨氏放下碗筷,问道:“七妹,你一定有事,说吧!”
杜七妹看看杜八郎,杜九妹,半个月之后要送一坛子桃花酿,娘也一定会知道这件事,还不如先说了,是打是骂,悉听尊便,总好过心里忐忑,日夜不宁好多了。
“娘,我们今天闯祸了。”杜七妹低着头,小声道。
杜八郎见七姐快要哭了,心里不忍,站起来道:“娘,是我惹祸了。”
杨氏一听,急切问道:“是不是你们奶1奶过来了?”
在杨氏的心里,村里的婆婆才是最吓人的。
“不是…”杜七妹轻声道,“是…是…”
杜九妹见哥哥姐姐害怕的样子,脖子一梗,道:“娘,还是我来说吧。今天我们想去山上采一些桃花瓣,跟着八哥去了一个山谷,在里面遇到了贵人,差点冲撞了贵人。好在那贵人,大人大量,不和我们计较,但要求我们必须在半个月之后送一坛桃花酿。”
杨氏一怔,虽然害怕,但听到人家不计较,才微微放心,道:“原来是这事儿啊,七妹,八郎你们也不知道有人在那。既然人家不计较,我也不怪罪你了,只是以后不要随意去山上了。”
第三十一章 疯长的西瓜秧
杜七妹愣住了,没想到娘亲居然不计较了,终于放下心来,捡起掉在桌上的包子,继续吃饭。
“娘,以后我再也不带弟弟妹妹去山上了。”杜七妹轻声道,原本还以为娘亲会打他们呢,没想到轻轻松松揭过去了。
杨氏见四个孩子乖巧,道:“你们听话,我就放心了。别的不求,为娘只求你们平平安安的。”
杜五郎一直没有说话,闷头吃饭,见娘亲说完了,小声道:“娘,今天我在县城看到大伯了。”
杜五郎所说的大伯就是杜大海,杜大山的亲哥哥。
“什么时候的事情?”杨氏诧异,她是担心万一老婆子知道她做绣活赚钱了,回来家里闹事要钱。
杜五郎苦笑:“大伯看到我了,我刚想去问候他,可他却假装没有看到我,转身就走了,好像我是去找他要钱似的。”
虽然之前两家因为分家,闹得不高兴,但在杜五郎心里,大伯毕竟是父亲的哥哥,是他的长辈,应该上前行礼打招呼。
“哼!”杨氏冷哼了一声,“他不是担心你问他要钱,而是不想请你吃一顿。假装没看到,就算传出去,别人也会理解,也说不到什么,这样他就省了请你吃饭的钱。”
杜五郎自从父亲战死之后,迫使他一夜之间长大了,自然也想明白其中的关键,所以一路上一直闷闷不乐。
杜九妹看出娘亲的气愤,大哥的不甘,道:“娘,五哥,那都是外人,不要因为外人难过,我们一家好好过日子,其他人怎么样和我们无关。他们不稀罕我们,姥姥姥爷,舅舅舅妈稀罕我们。”
“是啊,姥爷姥姥最疼我了。”杜八郎臭屁道,几个堂哥以前经常欺负他们,两个表哥就不会,他很喜欢去姥姥,姥爷那。
杨氏欣慰地看着几个孩子,爹娘对他们可是费尽心思,好在这些孩子全部记在心里。
“小九儿说得对,那些人不理我们无所谓,我们只要自己好好过日子,吃的饱饱的,健健康康,比什么都好。”杨氏最后做总结陈词,日子是要自己好好过的,跟别人没有多大关系。
原本有点气闷的杜五郎听到娘亲的劝解,不再钻牛角尖,他不是生气大伯不认他,而且为父亲心酸,父亲生前维护所谓的兄弟,却换来兄弟们如此慢待他的妻儿。
若是父亲知道,他用命换来的平安,在大伯,二伯,四叔眼里,什么都不是,想必也会后悔去战场吧!
“知道了,娘。”杜五郎笑笑,大口大口吃着包子。
“都很能干,明天我们吃猪肉炖干豆角,大米饭。”杨氏准备犒劳四个孩子,丈夫还没去战场之前,还能吃几口米饭,可自从丈夫去了战场之后,她们只有看着别人吃米饭的份儿。
“太好了,我最爱吃米饭了。”杜八郎还是个孩子,没有心事,最大的爱好就是吃。
杜九妹拆台,道:“八哥,你什么都喜欢吃。”
哈哈哈…
满室欢笑,前所未有的高兴,舒畅。
翌日一早,杜七妹起来打扫庭院,到了后院,吓了一跳,记得前些日子这些西瓜秧子没有这么茂盛啊,才不过短短几日已经爬满了整个后院,屋顶,墙上,以及墙角的树上爬的都是,连去茅房的小路都已经被占了。
“娘,我们后院的西瓜太过茂盛,怎么办?”杜七妹为难,直接割断或者踩上去,万一弄死了西瓜秧子,岂不是白费功夫?
杨氏诧异,她也没种过西瓜,道:“我也不知道怎么种西瓜,割断秧子太可惜了,要不我们支几个架子,让他们顺着架子往屋上,墙上爬?”
杜九妹跟在后面偷笑,泉水真的太好用了。
家里还有修房子时剩下的七八根拳头粗细的树干,直接斜放在屋后,中间横向绑了一些竹竿,然后引导这些西瓜秧子顺着这个架子往屋顶上爬。
果真没过几日,后院的西瓜秧子不负众望爬上了屋顶。这在村子里很平常,有些人家在家前屋后种了南瓜,有很多屋顶上爬满了秧子。
不光省地方,而且夏天还可以遮阴,屋里面凉快,到了秋天,还能收获很多南瓜,放在地窖里,可以吃一个冬天。
这日姥姥带着两个表姐,杨桃花,杨梨花过来走亲戚。这两个表姐,非常能干勤快,性子也好,相貌也不错,有杨氏年轻时的几分姿色。今年才十三四岁,四邻八乡的人就有不少媒人过来提亲。
“娘,怎么才把桃花,梨花送来,早点跟我学,也能早点学成。”杨氏笑道,“我上次做了二十个荷包,赚了二两五钱银子。有了这手艺,以后就不需要下地干活了。”
姥姥华氏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以前闺女和那一家子住在一起,她即使想让两个孙女跟着学,也没有机会,现在搬过来正好。
“是啊,我家玉儿是块宝,也就是杜婆子眼瞎看不出来。为了一点押金,居然不让你绣花,目光短浅。”华氏鄙视道,当初的事情都是杜婆子鬼心眼子多,为了拿捏她闺女,弄坏了玉儿完成大半的绣活,不光拿不到钱,而且还要赔钱。
杜婆子当然不愿意拿钱陪,安大娘当然也不能吃亏,扣了十两押金。从那之后,女儿赌气不绣花了,省得出力不讨好,费眼睛不说,三个妯娌整日说她光吃饭不干活,根本就不提她绣花一个月能赚好几两银子!
杜婆子更狠,不绣花可以,那就下地干活,不干活没饭吃。杨氏带着两个孩子每日每夜下地,愣是坚持住没有继续绣花。
杨氏笑笑,不去评判恶婆婆的所作所为。
“娘,既然来了,就在这多住几日。”杨氏笑道,家里虽然只有两个炕,但很宽,可以睡下好几个人。
华氏摇头道:“不了,家里老母鸡正在抱窝呢,家里的小兔子也快下崽了,我可没空留在这里。梨花和桃花就在这里跟你学绣花,虽然离得近,来回比较危险,她们姐妹留下来住下就好。”
第三十二章 孙婆子上门
杨氏自然乐意教导两个侄女绣花,感谢娘家的哥哥嫂嫂对她的维护。加之,女子有了手艺,以后在婆家有了安身立命之本,日子会好过一些。
“那我不留您了,反正离得近,可以经常来回。”杨氏道,“对了,娘,你之前说要给孙大婶家的胖闺女说婆家,现在有着落了吗?”
每次见到孙婆子,那人都会跟她打听这件事请,若是娘亲真的答应人家,最好尽快帮着张罗。
华氏听了,脸上既有笑意,又有惋惜,道:“孙大婶家的胖闺女,我也见过。白白胖胖的,看着喜庆,可却没有其他瘦姑娘水灵好看,可能找不到太好的人家。幸好那孙婆子真心为闺女着想,不看家世,只要后生人好就行。之后我就琢磨着,我们村子里的杨宝。那孩子可怜,父母早逝,跟着奶奶过日子。奶奶上了年纪,那孩子孝顺,是个好孩子,所以我想跟孙婆子提提。行的话,就带着见见,那边杨宝他奶奶也想在临终之前给杨宝成家。你也知道杨宝独门独户的,娘家离得近,而且娘家兄弟多一些,以后也能帮衬。”
杨氏仔细琢磨一下,点点头道:“娘,听您这么一说,胖花和杨宝还真合适。胖花那丫头很勤快,会过日子。杨宝会打猎,身体强壮,以后日子总能过好的。”
只要夫妻同心,就没有过不好的日子。当初她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嫁给了杜大山,其他都好,就这婆婆实在极品。
胖花若是和杨宝好了,没有婆婆,进门就当家,好日子在后头呢。再说了,离娘家近,将来有了孩子没人带,但还有亲娘帮衬呢。
“谁说不是呢。”华氏笑道,她第一次做媒,当然想做的尽善尽美。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
杜九妹连忙去开门,原来是孙婆子啊。不管之前孙婆子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为她们说话,但到底绑了她家的忙,所以孙婆子进来,杜九妹甜甜叫道:“孙奶奶!”
孙婆子咧嘴一笑,露出黄牙,但却并令人讨厌,从兜里掏出一把炒熟的南瓜子道:“这是我刚炒的,热乎着呢,赶紧拿着吃去吧。”
杜九妹也不推辞,既然孙婆子来了,想必有事儿,给点好处也是应该,杜九妹伸手接过道:“谢谢孙奶奶。”
孙婆子摸摸杜九妹的手,问道:“你娘在家吗?”
“不光我娘在家,我姥姥也在呢。”杜九妹回答,装好炒得喷香得南瓜子,歪着脑袋,看向孙婆子。
“好,我进屋和她们说会话,你自个人玩儿吧。”孙婆子迫不及待进屋,她家的老闺女再找不到人家,那可就只能留在家里了。
有她和老头子在,没人敢欺负胖花,可等她和老头子终于过世的那一天,胖花一个人就没了着落。
杜九妹知道孙婆子因为什么事情着急,也不捣乱,去跟正在练习写字的杜八郎分享喷香的炒瓜子。
孙婆子到了屋里,跟杨氏,华氏寒暄了几句,也不拐弯抹角连忙说道:“华大姐,我们家胖花的事情怎么样了?有着落了吗?”
华氏笑笑,斟酌一会儿,才缓缓道:“有是有了,人品好,孩子长得也还行,可就是家里条件不好…”
华氏介绍了杨宝家里的情况,若孙婆子不嫌弃,这婚事就成了大半了。除去家庭条件,杨宝那孩子真是不错的孩子。
孙婆子一听,虽然有点失望,但也知道胖花没有一般小姑娘水灵,再错过这个,以后或许在也找不到合适的了。
也有一些媒人说了一些人家,但都离得很远,几十上百里的路。胖花人老实,若是被人欺负了,也不能及时知道,更不能给她撑腰。
“华大姐费心了,两个村子离得不远,我让家里的老头子,儿子去找人打听打听。对方家世好不好,我不在意,但人一定好,不能因为我们胖花有点胖就嫌弃我闺女。”孙婆子快人快语,一心为闺女着想,不能让闺女吃亏。
华氏听了孙婆子的话,便知道这婚事要成了,这杨宝身手好,人也长得壮实,天作之合,道:“胖花虽然胖,但一看就好生养,皮肤白,我们老辈的人可都喜欢胖花这样的。再说了,那杨宝也不瘦,很你们家胖花天生一对。”
孙婆子一听,顿时眉开眼笑,点头道:“若是真跟华大姐说的这样好,我做梦都能笑醒。离得近一些,我想闺女了,抬脚就能去看看。跟花大姐这样,闺女受了委屈,娘家也能帮衬一些。”
“孙妹妹说的是,你这样想就对了。闺女嫁的远了,一年见不到几回,想的半夜睡不着觉啊。”华氏附和道,虽然闺女在杜婆子手下吃了不好苦头,但她从来不后悔把闺女嫁的近。
孙婆子点点头道:“就是这个道理,年前也有人给胖花说了,离家里上百里呢,我才不放心把闺女嫁的这么远,一来一回好几天,我这闺女嫁出去,几年估计都不能回家一次。再说了,胖花那人实在,被人欺负了也不说,我更不能放心了。在附近找婆家,知根知底的,以后互相能有个帮衬。”
潜在的含义,若是杨宝那小子欺负她家闺女,她家的四个儿子可不是吃干饭的,定会给闺女撑腰。
“既然孙妹妹这么说了,我也放心了,等你们打听好了,去给我传个话,我好去跟杨大婶提提。”华氏高兴道,第一次做媒人,很是兴奋。
“那就多谢华大姐了。”孙婆子道歉,见正事儿说完了,看了看外面,小声道,“这里没有外人,我就跟你说说,你家婆婆这段时间为何如此安分?”
华氏诧异,杨氏也很吃惊,是哦,这大半月以来,婆婆一次没来这里,显然不符合婆婆的平时行事啊,可见定是出了事情。
“孙大婶,老宅那里出了什么事情啊?”杨氏一门心思绣花,根本没有时间去村子里串门,自然也不知道村子里出了什么事情。
第三十三章 做妾?
孙婆子笑笑,压低声音道:“听说大海在城里赚了不少钱,租了个院子,接妻小去县城里,这等好事,你婆婆当然要跟着去,所以你公公婆婆,小姑子,刘桂花,大朗,二郎,四妹全部都去城里享福去了。”
“哎呀,那在县城租个院子不孝,可不便宜啊。”杨氏诧异,就算一个小院子,一个月也要一两银子。这么多人去,小院子绝对不成,势必要弄得大点的院子,每月租金,也要二三两银子呢。
这林大海居然赚了这么多钱,不过想到林大海一向会钻营,赚点银子也是正常。反正分家了,别人赚多少钱,和她都没有关系,不会花在她和孩子身上一文。想到这,杨氏顿时释然。
“可不是嘛,这大海在城里赚了钱了。不过这样也要,去了城里,你们就清静了,否则以杜婆子那性子,就算分出来了,那老婆子也不会安分。”孙婆子跟杜婆子不对付,说话半点不客气。
杨氏也是这样想的,但绝对不能说出来,尽管跟孙婆子关系还不错,但一也不会给任何人留下口实。
华氏见女儿不好接话,笑道:“人家儿子有出息,接他们去过好日子,自然是再好不过。”别人可以任意说杜婆子如何,但女儿却不能说半个字。
“大姐说的是。”孙婆子讪讪笑笑,“不管别人过什么日子,我们过好自个儿的日子,比什么都好。”
孙婆子又跟华氏东拉西扯地说了一些家长里短,便告辞离开,她回去之后,还要让家里人去打探杨宝的情况。若是杨宝真的不错,就趁早定下来,早点成亲,女儿有了一个好归宿,她也能彻底放心了。
华氏在家里吃了午饭,便自己离开了,离的很近,一刻钟的时间就能到家。不过杨氏还是让五郎送华氏回去,毕竟的娘亲上了年纪,有人跟着放心一些。
从这天开始,杨梨花和杨桃花便住在了杜九妹家,好在两个表姐都不是任性自私之人,平日里不光跟杨氏学习绣花,而且还帮着做家务,做饭。家里人多,也热闹,校园里整日充满欢声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