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五哥,我们继续加油!”杜九妹激动说道,看着酒出来了,隐藏在她身体里的酒瘾上来了,若不是年纪小,喝酒和影响发育,她真要尝尝。
杜五郎没有忌讳,拿了边上的一个木勺子接了几滴,喝了下去,连忙咂咂嘴:“辛辣,但有股馨香,令人回味无穷!”他根本不会品酒,只是说了自己最基本的看法。
“五哥,这些是低度酒,味道还不算辛辣,若是再蒸馏一次,味道会更好。不过那适合喜爱喝酒的人饮用,一般人就喝这样的酒就好。不过呢,这酒酿出来,不能马上喝,要埋在地下窖藏一年,明年再拿出来,会是另一番味道。”杜九妹不自觉说了很多她这个年纪不知道的话,好在之前杜九妹已经跟杜五郎,杜七妹说了这事她脑子里有了很多别人不知道信息,两人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杜五郎不再尝试了,点点头道:“我不会动这些酒了,这次可以酿不少的酒,最后两大坛子我们弄成高度酒,两种酒我们都尝试一遍。”
“还是哥哥想的周到。”杜九妹称赞道,“五哥,今天用一天的时间,估计可以蒸完这些酒。趁现在的天气温度还算高,我们再酿一次,可好?”
“好,待会我跟娘亲去说。”杜五郎对酿酒大业充满信心,今年多弄一些,明年就可以多出一些酒。
掌握了酿酒的法子,将来他就开个酿酒作坊,赚很多钱,盖个三进的大房子,好好孝顺娘亲,娶个漂亮媳妇,给妹妹攒嫁妆,找个好人家。
一个上午,已经蒸碗了三大大缸,蒸出来八十斤的酒,十斤一坛整整八坛。因为兄妹三个在厨房里待了一个上午,闻了一个上午的酒味,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居然变得晕乎乎的。
杜七妹直接不能继续干了,至于杜九妹虽然还有意识,但走路摇摇晃晃,也不行了,胡乱吃点东西,被杨氏赶到屋里休息。
最后杨氏好奇,放下手中的绣活,帮着儿子蒸酒。杜五郎虽然脸红,但并没有醉,忙不过来,叫了桃花表姐过来帮忙。
杨桃花见表弟真的酿出酒来,十分惊讶,道:“昨天奶奶在家里说五郎酿酒的事情呢,没成想真被五郎酿出来了。五郎真有出息,将来一定能让小姑姑过上好日子。”
“呵呵,表姐过奖了,是我发现的方子好。”杜五郎笑眯眯道,“等到晚上都蒸好了,我亲自给老爷,大舅,二舅送点过去。”
“那爷爷,大伯,爹爹一定会很高兴。”杨桃花咯咯笑道,家里的男人都喜欢喝酒,就连自家哥哥,半大小子,也非常喜欢。
不过表弟酿的酒,味道很香,比爹爹从县里,镇上买的酒味道好闻多了。不过她还是喜欢小姑姑家的桃花酿,只是数量少,都被人买走了。
第八十一章 酒糟养猪仔
有杨氏,杨桃花的帮忙,杜五郎终于蒸完了最后的三大大缸。低度酒有三十斤,装了三坛。二次蒸馏的高度酒只有五十多斤,装了五大坛子,一个小坛子。
杜五郎留了大约两斤低度酒,准备晚上送给老爷,舅舅喝。不是杜五郎小气,而是刚酿出来的酒虽然很香,但却不好喝。要想口感好,需要窖藏一年。
虽然杜五郎没有经验,但他相信杜九妹的言论,毕竟酿酒成功,都是杜九妹的功劳,他只不过是帮着做点小事打下手!
杨氏,杜五郎非常兴奋,家里又多了一项收入。边上的杨桃花看着门口大缸里的酒糟,扔掉有点可惜,道:“小姑姑,咱们家里要是养猪,这些酒糟喂猪,可以省下不少粮食。”
杨氏讶然,看着深棕色的酒糟,问道:“这还能喂猪?”
周围附近没有酒坊,杨氏也不知道使用这些酒糟。再说了,这年代酿酒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活,对外保密,杨氏不知道这些也很正常。
“不仅可以喂猪,还以为当做肥料呢。”杨桃花解释说道,“我姥爷的村子里就有人酿酒,每年都在村子里收粮食。酿酒赚不少钱,而且他们家还养了二十几头猪,一年卖猪就可以赚不少钱呢。”
“哦,原来还这么好啊。”杨氏心里有了算计,“桃花,把你们家牛车赶上,装一缸给你大伯家送去,他们家里有两头猪。剩下的这些,就当做肥料了。”
杨桃花觉得可惜,连忙说道:“小姑姑,可不可以给我。我爹说了,明天就去抓三只小猪。”
家里哥哥马上要说亲,娘亲肚子里还有个小的,所以用到她身上的钱银嫁妆很少。爹爹心疼她,说给她抓三只小猪,等猪长大了,卖了钱可以给她做嫁妆。加上手中的绣活。到明年。她就可以有二十两银子。
在乡下农村,二十两银子的嫁妆,不少了。杨桃花很满足。
“行,我让五郎给你送家去。”杨氏笑道,这个侄女非常能干,之前跟二嫂聊天。也知道这件事请,养猪攒嫁妆。只要人勤快点。一年就能赚不少钱。
“多谢小姑姑。”杨桃花感激说道,这些酒糟可以放很长时间,够小猪吃一些时间的。
一想到土猪肉,杜九妹也想养一只。到了年底可以吃杀猪饭,灌香肠。不过一想到后院里没有地方了,只得作罢。
杨家二舅家里有好几个大缸。杨家二表哥送了一大缸酒糟给杨家大舅,剩下的全部装到自家的一个大缸里面。
所有的蒸酒。全部被杜五郎按照杜九妹的意思埋在半丈一下的泥土里。厨房里都是酒味,没法做饭,杨氏等人去了杨家二舅家吃饭。
杨家二舅喝了一口新蒸出来的酒,连连点头道:“哎呦,五郎不简单了,这酒可比我们在现成买的酒味道好多了。”
味道很香,可喝到嘴里总觉得有点冲。尽管如此,已经让杨家二舅欣喜不已,酿酒成功,代表着妹妹家又有了一项生计。
杨富贵也不闲着,一口喝了下去,啧啧称赞:“好酒,回味无穷!”
杜五郎虽然不好酒,但闻着酒中的香味,就知道比普通的酒好,谦虚道:“二舅,这些酒味道还好,等到埋在地下,明年再挖出来,味道更好。到时候再给老爷,大舅,二舅多送点。”
“好,好,等明年再喝。”杨富贵陶醉地抿了一口酒,笑眯眯说道,果真是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
翌日一早,杜五郎赶紧把家里剩下的高粱全部碾碎了,全部用来酿酒。杨氏见儿子认真学本事,她也不拦着。
反正家里现在有钱了,不吃高粱面,吃细面和大米。杨氏想得开,只要四个孩子能够吃好穿好,身体康健,花点钱不算什么!
等杜五郎,杜九妹两人把新的生料放入大缸中发酵之后,杜五郎闲了下来,心思也活络了.
“小九儿,上次听你说,今年这酒只能酿造一次了,以后我们若是开酒坊,这样可不行,产量太少了。”杜五郎略带思索,他虽然不懂小九儿说的温度,但也明白天冷了,生料不好发酵。
杜九妹微微皱眉,现在没有温度计,不好控制温度,若是想一年四季酿酒,那就要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仔细摸索,才能掌握其中的奥妙,想了想道:“哥,既然你想一年四季酿酒,那你就得一遍遍的练习,仔细摸索什么样的温度适合秋冬酿酒。”
“我也是这样的想的,实验的时候,我们不用每次都弄得这么多,少一点,而且我准备到院子里,用砖石盖个石头房子,里面冷,我们可以烧火,烧炭。多弄几次,或许就可以掌握火候。”杜五郎轻声道,现在看到酿出来白酒,他已经想把酿酒当做一辈子的营生,一定要好好做。
杜九妹见哥哥如此认真,点头道:“嗯,这样也好!我们一起琢磨。”她虽然会酿酒,但毕竟是个小孩,而且还是个姑娘家,有诸多限制。可杜五郎喜欢酿酒,就方便多了。
首先娘亲不会拦着,反而会支持杜五郎钻研,而且置办各种生料,也都是杜五郎去操持。
听到不远处传来小猪哼唧的声音,杜九妹不跟杜五郎闲聊了,跑到外面,就看到杨家二舅和二表哥两人赶着四只小猪经过她家门口。
白猪黑花,四只圆滚滚的小猪,哼哼唧唧,不时吃一口路边的野草。
“二舅,二表哥,你咋买了四头猪啊?”杜九妹诧异,之前桃花表姐说二舅要给她买三头。
杨家二舅呵呵笑道:“那只小的,半卖半送的,我就收着了。再说了,咱们这里靠近山上,猪草多,多一只也无所谓。”
“真好,我平事儿没事,我帮桃花表姐打猪草,到了过年,杀头猪,过肥年。”杜九妹嘻嘻笑道,跟在二舅身后,拿着一个小棍儿戳戳猪屁股,惹得小猪猪频繁地哼哼唧唧。
“小九儿真乖!”杨家二舅小的见牙不见眼,来到这边也好,虽然离杨家村远,但这里地多,院子房子都很大,上下山也很方便。
第八十二章 阮灏君到访
杨桃花见爹爹,哥哥买了猪回来,便连忙打开后院的门,让四只小猪进猪圈。猪还小,暂时放在一个猪圈里,方便喂猪,打扫卫生。
杜九妹在杨家二舅这,玩了一个上午。前世她一直独自一人,妈妈早逝,父亲忙着工作,没有小伙伴,都是一个人玩。
重新成为小朋友,杜九妹决定像个小孩子一样,寻找自己快乐的童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什么就要什么,轻松自在。
可是等她蹦蹦跳跳回到家的时候,却看到家里多了几个人,身材魁梧,威风凛凛,颇有几分来者不善的意味。
阮灏君一扭头,就看到手里拿着狗尾巴草,趴在门边上探头探脑往里看的杜九妹。
看在赚了这些人很多银子的份上,杜九妹眯着眼睛对着阮灏君笑笑,说道:“你好啊!”
一本正经的阮灏君面露诧异,耳朵有点红,居然什么也没说,扭头看向别处,像是根本没看到杜九妹一样。
杜九妹头上三条黑线,难道这孩子害羞了吗?
阮二跟阮灏君两人穿着棉布衣服,看上去就像普通的富户,看到杜九妹笑笑道:“听说你们家酿酒了?”
杜九妹点点头道:“是的,我哥哥从书店买了一本旧书,里面有个方子,我们就尝试酿造一些。”
刚才杜五郎不在家,杨氏,杜七妹都不知道跟阮二说什么好。见杜九妹能跟这一大一小说两句,才缓解刚才的尴尬。
“那以后我可要尝尝。”阮二笑笑道,一提到杜家的就,他就忍不住流口水,不光可以满足口欲。还可以清除身上的暗疾瘀伤,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就在这时,杜八郎背着书篓从外面进来,看到家里有客人,老老实实给客人行礼。自从跟李家地主的儿子李瑞打仗,还得哥哥拿着西瓜给人赔礼之后,杜八郎就变得沉稳很多。得罪不起。那就老老实实,不跟人家硬来。
那阮灏君见杜八郎是去读书,眼里露出羡慕。他虽然已经识字,那几本书已经背诵滚瓜烂熟,可却不知道什么意思。他身边有个奶娘,大夫。和二十几个侍卫,可都不是读书的料。
“刚过中午。你就下学了吗?”阮灏君轻声问道,不再像以前那样说句话都会喘。
杜八郎呵呵笑道:“我们夫子生病了,这三天我们就不需要去上学了,不过给我们布置了很多功课。即使不去学堂。也要在家里用功读书识字,不能贪玩耽误功课。”
阮灏君羡慕,轻声道:“真好!”
按理说。这阮灏君家里这么有钱,一定会给他最好的教育。为什么还会羡慕杜八郎这个臭小子呢?难道是之前他身体不好,不能读书,所以非常羡慕身体好,可以读书的人?
阮二听到小主子的话,略微心酸,轻声道:“你在哪里读书啊?”
“我在李家村的学堂里,步行一刻就能到了,很近的。”杜八郎笑道,“我们夫子很有才华的,若不是身体不好,估计现在都能考上举人做大官了。”
阮二想了想,不是很远,是要送小主子读书呢,还是直接把夫子请到山上,教导阮灏君?
阮灏君希冀地看向阮二,很想去学堂。
那边杨氏已经准备好两坛百花酿,放到马背上的筐子里。
阮二给钱,杨氏不要,连忙说道:“这位壮士,您这段时间给了我们很多钱了,这桃花酿根本不值钱,再要你们钱,我们心里也过意不去。”
这些酒虽然是一两银子一坛,在乡下人的眼里是好酒了,可对一出手就五十两,上百两的贵人来说,就非常差劲了。
杨氏虽然爱钱,但也知道不能贪心。死去的男人,已经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阮二不听,直接把钱扔在石桌上,带着阮灏君离开。
路上,阮二牵着马,阮灏君骑在马背上,想到小主子羡慕的眼神,问道:“小主子,要不给你请个夫子过来教你读书可好?”
现在小主子的身体已经好了很多,整日呆呆坐着也不好,还不如让小主子学习诗书。
阮灏君看了一眼阮二,小声道:“我想去学堂读书!”那里不光有私塾,也有很多同龄的小伙伴,再也不是他一个人孤零零的了。
看着小主子低着头,阮二突然觉得小主子很孤单,他们这些人虽然可以让小主子吃好喝好,但却不了解小孩子的心里。现在局势稳定下来,那个死女人不会找到这里,回去之后跟大哥商量一下,看能不能送小主子去山下学堂读书。
阮灏君见阮二不说,以为阮二不答应,便也没有继续说。他知道身边的这些人是对他好的人,不能任性,好好吃药解毒,长大成人给娘亲报仇。
阮二跟阮大说了小主子心里所想之后,阮大思考了一会儿,道:“既然小主子喜欢,那我们就送小主子去读书。”不能让王妃唯一的血脉成为草包,尤其是小主子身体好转了之后,众人在小主子身上赋予更大的期望。
“大哥,那该怎么操持呢?”阮二问道,突然在杜家村安家落户,有点太扎眼了。
阮大想了想,说道:“不如这样吧,你和山脚下面的那个杨寡妇很熟了,跟她商量一下,就说你和小主子是她远方亲戚,你们是来投亲的。”
山脚下面的杨寡妇?大哥还真会说话!
阮二面上尴尬,道:“大哥,那杨大嫂娘家就在杨家村,离得非常近,谁都知道杨大嫂娘家的情况。若是杨大嫂娘亲的远房亲戚,过来投奔,那也是投奔杨富贵一家或者他两个儿子,也不是已经出嫁的杨大嫂吧!”
阮大一听,脸上一热,说的也是,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不如我们就在山脚下买块地,自己盖房子,让周嬷嬷带着我们几个兄弟住下,也好照顾小主子。至于身份问题,对大哥来说,小菜一碟。”阮二建议说道,既然都送小主子去上学了,即使藏头露尾,也得有个落脚的地方,住得舒服一些。
第八十三章 都给我去干活!
阮大想了想,觉得可行,便去跟周嬷嬷商量。
王妃是那么有才的女子,绝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不同文墨的人。周嬷嬷自然希望阮灏君过得快乐一些,答应了阮大和阮二的商量结果。几个月过去了,那个女人没有找到这里,证明他们的行踪并没有泄漏。山高皇帝远,这里又偏僻,不会暴漏身份的。
三日后,阮大拿了新身份,到杜家村安家落户,在距离杜九妹家里一百多米的地方划了一块地,用来盖房子。
现在正是农闲的时候,听说有人在山脚下盖房子,工钱很高,村民们纷纷过来帮忙。因为他们有的是钱,材料都是用的好的,请的人也多,才不过半个月的功夫,一座三进大的院子。
过来帮忙的人都赚了一两多银子,多得有二两。众人纷纷觉得这家人财大气粗,是有钱人。
哎呦,除了杜家族长家里有个三进的院子,其中一进还是祠堂。这已经是村里最大的院子了,这新来的外地人真有钱,居然盖了这么大的一个院子,而且都是青砖红瓦,可比杜家族长的老房子好看多了。
阮三这人负责一行人的生计,在县城里盘下一个酒楼做生意。一方面可以赚点钱花,防止坐吃山空,花光了银子;另一方面可以打探到外面的各种消息。这个酒楼开在县城里西市门口,西市里流通的都是外地的客商,南来北往,可以打探到外面的信息。
听说是做生意的,众人才放下好奇心,难怪这么有钱!
杜九妹经常板着一个小板凳。看着不远处忙碌的人群,一直猜测这是谁在这里盖房子啊。现在山脚下这边空地已经有三户人家。她还听到孙婆子,李大婶在打探,想在附近买地盖房子,家里儿子多,等长孙娶媳妇,就分家。
原来荒芜地方。突然多了这么多人。颇有几分热闹。
不同于杜九妹多想,杨氏倒觉得这里人越多越好,以后大宅里有人闹事儿。这些邻居也能帮衬他们一些。
更为重要的是,人多,人气变得旺盛,那些猛兽啊。牛鬼蛇神之类的,也不会轻易进犯。
可能是杨氏心里。没有比大宅的人更可怕了,做什么事情都会想想大宅的人会如何?事事都要放着大宅的人。
就在邻居热火朝天盖房子的时候,第二次的生料发酵好了,开始整酒了。
杜五郎要蒸酒。但被杜九妹拦住了,小声道:“五哥,外面这么多人。我们蒸酒的过程中,酒味定然会散发出去。到时候那些人一定非常好奇,村民倒还无所谓,若是被奶奶知道了,咱们又别想过安稳日子了。”
“那…那怎么办啊?都已经发酵好了,时间长了,会坏掉的。”杜五郎着急,心里有点烦,怎么会有那样的家人,不要脸,太不要脸,他以有那样的祖母感到羞愧。
“白天不行,我们晚上蒸酒不就好了。”杜九妹狡黠地眨眨眼睛,五哥太笨了,估计只能做个酿酒师,不适合做销售啊。
杜五郎恍然大悟,点点头道:“对啊,我怎么没想起来!”
原本白天蒸酒,改成了晚上。
娘几个忙活了一个晚上,终于把六缸料全部蒸出来了。围绕在杜九妹家的上空,酒香味浓浓不肯散去。
负责盖房子的阮四,闻闻空气中的酒味,对杜九妹一家更加感兴趣。尤其是听几个喝过这家酿的酒的兄弟说了,这就味道很好,而且还对身体很好。若不是大哥,二哥下令,他真的要去偷酒了。
因为杜五郎酿酒,家里多了很多酒糟,酒糟里面加点麸皮,猪草,那可是上好的农家有机猪猪饲料。杨桃花养的几只小猪长得很快,肥嘟嘟的,很是喜人。
阮灏君的房子盖好之后,就到了村子里的秋收季节,主要是水田里的水稻成熟了。
杜九妹家里没有水田,家里不忙,非常清闲。
杜五郎哪里不去,就在家里研究如何掌控温度酿酒,为将来开酒坊做准备。
杨氏曾经提了几句,让杜五郎去帮杜长和干活,被四个孩子集体鄙视了,吃的亏还不够多啊。杨氏见犯了众怒,也不说让孩子去帮忙了。
只是杨氏等人不去,杜婆子那样自负的人却会来喊人啊!
“嘭嘭嘭!”大门被用力敲击,幸亏当初装了一个结实的木门,否则还真撑不住这样猛烈敲击。
“你们几个,都给我去干活,不干活…不干活不行。”杜婆子扬起下巴,蛮横说道,其实刚才差点说漏嘴了,她想说不干活不给饭吃。突然想到这娘几个早就不吃她的饭了,这句话已经没有任何威慑力了。
杨氏似笑非笑看了一眼杜婆子,道:“婆婆先回去吧,我换件衣服就过去!”
“不光你去,你们几个小的都得给我去干活。”杜婆子指着杜五郎,杜七妹。
杜婆子见这娘几个气色非常好,皮肤白皙,脸上有红似白的,心里气愤。哼,过得这么滋润,岂不是说明之前她苛责这几个黑心鬼了?
杜婆子这种人,就是希望别人离开她的掌控之后,过得更加不好,才能显示出她的“慈悲”。
杜五郎愤愤不平,要上前讲理,但却被杜九妹拽住了。他们家没有水田,在外人眼里本就清闲,给长辈干点活也不算什么。若是五哥打闹,村民们明白事情原委,也会觉得杜五郎过分。
就算杜婆子再过分,但毕竟是长辈,而且杜五郎家里没有地,到时候大家的舆论可能会偏向杜婆子。
尽管杜婆子人缘不好,但人的惯性思维会让他们这样想。
杜五郎感受到杜九妹的拉扯,冷静了一些。一旦冲动,就立于被动地位。尽管心里十分气愤,但杜五郎应是生生忍下来了。既然不能硬来,那她们只能找其他的法子了,绝对不会让杜婆子如意。因为杜五郎知道,干了这一次,以后就躲不了了,每年都得去干活。

第八十四章 要学会阴奉阳违
凭什么啊,粮食不给他们一粒,却让他们全家去干活。但她们全家是奴隶了,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给别人干活,还能落句好话,可给杜婆子干活,不光连句夸奖都没有,反而会挨骂,不管饭。
杨氏跟杜婆子对上几次,已经找到了法子对付杜婆子。
杨氏面上堆笑道:“好,我们换件衣服就过去。”
杜婆子听到几个小崽子不敢吱声,杨氏又是一如既往这么软弱,顿时底气十足,哼,等着瞧,以后定要好好折磨你们,以报之前的仇怨,一群不知好歹的玩意儿。
杜婆子走了,杜五郎等人看向杨氏,问道:“娘亲,我们真的要去给他们干活嘛?只要我们去这一次,以后的都得去!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