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吃,吃了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再拖延粥凉了就更吃不成了。好歹吃点儿,胃里不空着,乖。”看着黛玉犹疑不吃,眼里透露出种种疑惑,佛爷宠溺的劝道。
黛玉看着似乎也没法子,他说话简直就是圣旨,赶紧张口吃了几口,到底也是饿了。
这神医也真是神,不仅号脉准,而且治得好。她一会儿就浑身热乎,眼睛也好多了,胃口也开了。除了还有点儿没力气,大概跟以往就差不多了。不过,她是否还要继续活着呢?
“想什么呢?不是想参禅悟道的吗?这几天好好休息,自己想想。等过几天稍微好点儿了,也别总躺着,起来看看书。我让人给你拿几册《大藏经》来,每天看着,等好了你也就该快看完了。到时候咱们来辩经,好不好?”佛爷将碗放到一边儿,看着黛玉笑道。
“《大藏经》是什么,我好像听过。为什么要看那个?”黛玉疑惑道。
“你不是想知道我为什么知道这些吗?连《大藏经》都没看过,还想参禅,那不是离得太远了?你左右都是闲着,不如看一些解闷儿。而且玉儿聪慧伶俐,又有些悟性,怎么样,想不想研习一下?”佛爷在开第三个方子,那就是让黛玉有事儿可做,就不用成天想着那些事儿了。而且佛教经义深厚,一旦钻进去而且有点儿兴趣,不得缠着她好久呢。
“不看那个,我宁愿看四书,或者看看《李太白集》《王摩诘全集》,好歹我能看得懂。”黛玉似乎打着注意要跟佛爷对着干,或者果真没看过《大藏经》,没个头绪,不想输了他。
第16节 第16章
“《李太白集》是什么?”佛爷问道,好让黛玉顺着自己的兴趣说下去,容易开心。
“这个都不知道,你还充什么神医。还真以为你什么都知道,了不得呢。李太白的诗和王摩诘的诗,是诗中之精粹。你难道是不读这些的?还是世外之人,不稀罕呢?听你口音也不像是这里的,你到底是何方神道?”黛玉好好儿得意了一下,又将佛爷鄙夷了一下,不过口下留情,没说他是何方妖道。
“我…神医难道要读诗吗?我读过《诗境》,也会作诗。大概跟你们做的不大一样。不如你教教我,日后我不也就会了?”佛爷不耻下问,不过他汉学还不是十分精透,只怕会有困难。不过既然她喜欢,大概也是不错的,学来便是。
“你会作诗吗?那为什么连李太白和王摩诘都不知道?糊弄我呢?”黛玉有了力气,话也多起来,也实在想不通,没读过王摩诘诗的人怎么能做得了诗。
“我作得诗跟你做得不大一样,你听听这首:皑皑草上霜,翔风使之来,为君遽分散,蜂花良可哀。怎么样?也不算糊弄你吧?还是把你做得给我看看,我也好研习研习。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就拜你为师,好不好?听说玉儿诗词都是极好的,名师出高徒,没准儿我也能有些长进,将来也做个大诗人,怎么样?”佛爷谦和的问道。
“这,倒是有些意思,勉强算是吧。既然你说的这么诚恳,我这里就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等人的一看,也就差不多了。”黛玉也不扭捏,也没了取笑的意思,干脆教教他。
“刚才不是说《李太白集》吗,为什么不看他的诗?”佛爷倒是有心想学,记得还清楚。
“呃…不是让你看李青莲的七言绝句吗?”黛玉等着两眼不明白。
“李青莲…又是谁?好像听说过诗仙李白,是不是就是那个李太白,为什么不先读他的诗?不如姑娘都告诉我明白,我也好学着来,免得落了第。”佛爷是真不明白,虚心求教。
“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还学什么作诗。李青莲就是李太白,他的诗以激情恣肆、豪放飘逸著称,不可想象。常常是‘奇想出奇句’,不易学,也几乎无法可学。你一时间是弄不明白的,只怕不得要领,会陷进去的。因此先看王右丞的,然后看老杜的,最后再看他的。明白没?”黛玉有些气短,只得耐心的解释。
“这些名字我不大清楚,既然姑娘这么说了,我回去照着姑娘的指点学去,然后给姑娘也送几本经文来,各学各的,看谁长进快,怎么样?”佛爷这药方子绕的好远。
“好吧,我得空了就看看。”黛玉随口应道。
“那就好好歇着,多个心眼儿。日后有空了我自会再来的。”佛爷说着赶紧起身准备离开。这好几个时辰都过去了,若是再不走,只怕外面就该议论纷纷疑惑重重了。
戴德也真坐得住,将茶吃了好几壶,也不催。曲折也是好耐性,当佛爷坐禅呢,这也就算是一会儿功夫了。佛爷又好生交代了一番,才出来走了。
佛爷与戴德出来见到众人,没了刚才跟黛玉说话时的温润和耐心,而是带着淡淡的冷傲和不屑,还有一丝疲惫,让贾琏也不好多话。赶紧送到荣禧堂,略微喝了一盏茶,便走了。
“不知道姑娘的病情如何?”大明宫内,太上皇和皇太后召见佛爷,见礼坐下后问道。
“病情不打紧,倒是那里的情形有点儿让人担忧。”佛爷忧心忡忡的道。
“噢?这怎么说?”皇太后颇为关关心的道。昨日回来之后专门打听了一下,听说黛玉是如何风流出众,聪慧伶俐。还找来几首她的诗看了,忧思满怀,果真是个可怜的孩子。
“她如今体病只占三分,心病占四分,别人给她下的药毒另有三分。而且虽然目前情形如此,但别人的心思是最难料难防的。如果一心要她怎么样,只怕没病也能弄出事儿来。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不知道皇太后有什么想法。”看出皇太后担忧,佛爷先问一句。
“还有这种事情?她一介弱女子,又无权无势、无家可归,竟然还会有人打她的主意。不知道什么人这么大胆,爱卿确认没错?”皇太后果然大吃一惊,不过具体的她也心下没数。
“她吃的药很乱,而且许多的都与身体不合。想来稍微有些见识的大夫应该会知道的,听说给她看病的也有几个太医,难道会连这个都看不出来?听说还有外面买的药给她吃,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不妥的。”佛爷边说边想主意。
“贾府那样人家,府里自有人配置丸药,又何须从外头买…现在第一是谁想对那姑娘不利,第二是到底想怎么样,第三是该如何对付。爱卿作何打算?”太上皇问道。
“听闻史太夫人一直看中林姑娘,想和宝玉配成一对儿,但王夫人一直不喜林姑娘,而且明里暗里指桑骂槐杀鸡骇猴的有过许多事情。不知道会不会有牵连。至于别的,暂时还不知道。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也不知道这里的规矩,不知道该如何处置最好。还请太上皇明示,如果需要我的,但说无妨。”佛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便有一说一。
众人都不知道缘故,静默了许久,太上皇才开口道:“依朕的意思,这事儿应该没这么简单。如果是王氏为得宝玉婚事,如今贾妃已经下旨,便很不用再将她怎么样了。很该还有其他缘故才是。不如去试试,看是谁的意思。”
正说着话大皇帝来了,众位见过礼坐下,大皇帝道:“这事儿单纯来说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如果有人别有用心,就没那么简单了。现在想想,如果林姑娘好了,会怎么样?”
好了,也不能配给宝玉了,因此头一件儿排除。然后呢,将来另外找个婆家,对贾府大概也不会有多大影响,或者攀上高枝儿,对贾府只会又好处。
忽然大皇帝脑子里转过一个主意,点头道:“贾府与别处不同,他们既然知道明年要选秀,那如果林姑娘好了自然是要应选的。既然贾府担心薛宝钗入宫会危及贾妃,那林姑娘也是一般的声名在外,会不会…”
这一席话倒是好,将众位都吓了一跳,贾府也太厉害了。大皇帝咬牙切齿,一脸戾气。
“我看这事儿也未必如此,不如再看看,可别冤枉了人。”皇太后劝道。
“是要打探,但也不得不防。虽说林姑娘不过一介孤女。但此事事大,也该有个了局了。不知父皇意下如何?也不要再搭上无辜的性命了。林姑娘命运坎坷,母后只当行善,救她一救,也算是大功一件儿。”皇上看来是打定主意了,见皇太后迟疑,便软硬兼施,双管齐下。
这话虽则平时,怎么听在佛爷耳朵里有点儿风雨声?难道黛玉还牵扯着别的事儿?
“还是先查探明白再说吧,想国公府也不至于为得一个孤女动那么大心思。而且就算她将来受宠或者荣华富贵了,得益的不还是国公府?而且林姑娘先天体弱,为人单纯可爱,在这里也不能有什么大作为。但凡懂事儿点的,贾妃无非笼络她些儿,也与她无碍。皇上还是先弄明白再说吧。”皇太后还是不想松口,或者不想擅动刀兵吧。
“儿臣见过父皇母后。”皇太后话音刚落,众位还在思量,就听得门外一声娇滴滴的声音,随着一阵香飘过,一位娇美的女子在一群宫女太监簇拥下进到殿内。
“合儿,你不好好读书,又来做什么?”皇太后拉着那女子在跟前坐下,搂着她在怀不停的摩挲着,宠爱非常。
原来这便是皇太后幼女合昌公主,长得杏眼圆润天生威仪无限;鸭蛋脸看着大方端庄;长挑身材气势凌人;如今已春秋十八,还不曾婚配。皆因太上皇和皇太后喜爱,而且天下王子公孙虽多,却没有一个顺眼合意的,如此耽误下来,至今还陪着皇太后住着大明宫,嬉笑玩耍,尽情作乐而已。大皇帝对这皇妹也有些无法,寻常也管不住她。
合昌公主靠在皇太后怀里,也不应皇太后的话,而是拿着眼睛上下打量着佛爷,一脸的惊叹羞涩,显而易见。惊叹也就罢了,佛爷最近在四处转,已经习惯了这种表情。只是为何她会不由自主的脸红?堂堂公主,难道还羞见生人?
合昌公主的神情自然也没逃过太上皇和皇太后的眼,皇太后摇头道:“合儿,发什么呆呢?今天都做什么了,这么高兴?”
第17节 第17章
“回母后,教师又让儿臣读《女四书》、《贤媛集》,读那个有什么用嘛。还不如让儿臣去皇姐府上或者皇兄那里去转转,自由自在些。”合昌公主被皇太后一问,有些不高兴。大概对于那些东西实在不敢兴趣吧。想着也是,姑娘家有几个是正经爱读书的,而且这个年龄已经略懂人事,不让她开府招驸马,偏读这些枯燥无味的,也难怪她不喜爱。
“你不读这些又想做什么?”大皇帝神色不悦,淡淡的道。
“回皇兄,听闻都中好多小姐都读别的书,还会吟诗作画,臣也要学那个,别弄得将来两个寻常人家的小姐都不如。”合昌公主不大乐意,这些人只会管着她,都不顾虑她的感受。
“吟诗作画要天赋的,你如果喜欢,去找几本书来看便是,也没什么要紧的。”太上皇赶紧哄她,忽然觉得奇怪,问道,“合儿听说哪个小姐会吟诗作画?虽说琴棋书画乃高雅乐事,可也未必都得懂。而且书指读书识字,能写得一手好字,也没说要会作诗。你从哪里听来的,非要学这个呢?”
“回父皇,这是贾妃说的。她琴弹得好,前几日儿臣想听琴,去找她。她跟儿臣说,琴棋书画,必须自己都学会最好。她有两位妹妹,都是极精通这些的,而且三妹妹,书法见长;四妹妹,画作得好。而且她还有位表妹,琴也好,诗也好。儿臣听得有理,所以来求求父皇母后。别将来说堂堂公主连她们国公府的小姐都比不上。”合昌公主靠在皇太后怀里,有些自惭形秽,还有些心不甘,或者羡慕。
“合儿只要品行端正,大方稳重,就足够了。那些不过是些微末技,会不会都没关系。就算都回来,又平行不端,偏拿那些出来装风雅,朕看还不如不回的好,至少老老实实的,看着顺眼些。”太上皇淡淡的道。不过言辞中,和大皇帝对视了一眼,已经明白些意思了。
皇太后也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佛爷也略微明白了四五分,不过是心照不宣,不说而已。
“回父皇,这个儿臣知道。只是儿臣如今缺个伴儿,既然贾妃的妹妹那么好,要不要召她们来给儿臣伴读呢?儿臣一个人也闲得很,读书也没趣儿。”合昌公主撒娇道。
“这事儿再说吧,你先下去,父皇母后有事儿跟你皇兄商议。”太上皇干脆的道。
“回父皇,父皇都不过问朝堂之事了,宫里的事情儿臣也想听听,有何不可吗?”合昌公主眼睛盯着佛爷不想走。
“父皇事情不用你担心,听话,要不父皇不高兴了。”太上皇到底宠爱公主,不忍太过。
望着合昌公主依依不舍的背影,四人都有些叹息,不过很快说起元春的事情来,没想到她竟然这么快就动手了。探春惜春入宫,如果被留下来,日后又是一着好棋,她倒是想得好。
“贾府的事情着人盯着吧,这么着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听闻这会儿都中但凡有些门道的,都忙着聘迎,也有四处联络,想将女儿送进来的。就这么点事儿,都能做得这么风生水起,真不知道别的事情他们又能怎么做。”太上皇缓缓开口道。
“儿皇听从父皇旨意。另外老错想去贾府,不知道父皇准备如何安排?”皇上舒了一口气,总算得了太上皇应允,他就可以动手了。
“这个不及,等过几日看看林姑娘的情形再说。老错定是要去的,不如一并去听听情形。”太上皇喝着茶,胸有成竹的说道。
当然,太上皇还有一个打算,那就是留佛爷给他讲经。
不说那里太上皇拉着佛爷讲经说法、谋划游大观园。只说这里佛爷走后,黛玉由紫鹃雪雁扶着勉强泡了个澡,又好好睡了一觉,晚上又起来吃了一碗碧梗粥,背着紫鹃又吃了一颗佛爷给的丸药,竟然一夜好睡,第二天一早起来,就感觉好多了。
真个是神医,两丸药下去,加上一小碗粥,竟然就见效了。
“姑娘再睡一会儿吧,难得睡得好,这会儿气色看着好多了,要是真照神医说的,半个月就能好起来,那是再好不过的。”紫鹃扶着黛玉起来更衣毕,又想扶她睡下。
“我靠一会儿吧,神医让别老睡着,对筋骨不好。”黛玉能自己靠着了,便不肯多睡。
能靠着而且渐渐的好起来,丫头婆子们都高兴,赶紧服侍黛玉靠好了,又给她好生梳洗了一番,准备给她做吃的。
“林姐姐,起来没有?”探春的声音随着脚步声一块儿进来,想来是知道黛玉已经醒了。
“三妹妹,你来的正好,我刚想找个人说说话呢。”黛玉见探春脸颊红扑扑的进来,斗篷上还落了层雪,笑道,“外面又下雪了?难为三妹妹惦记着我,这么一早就来了。”
“我左右无事,不过出来走走,看看林姐姐怎么样了。”探春接过紫鹃倒得热茶,赶紧喝了一口,才在黛玉床前坐下来。
“难为你费心。我也就这样。”黛玉淡淡的笑道。
“姐姐前儿还不能起来不吃不喝的,今日就能起来了,看着气色也好多了,可见那神医还是有些修为门道的。不知道姐姐都想吃点儿什么,要是厨房没有我想法子让她们做去。”探春将黛玉打量了一下,笑道。
“谢三妹妹费心,我也不吃什么,没什么胃口,不过薄粥汤羹之类的有了喝点儿,就尽够了。”黛玉笑辞道。
“自己姐妹,客气什么。这也是,刚好起来,身子弱也是有的。那神医到底给林姐姐怎么说的,怎么不见开方子抓药。昨儿大家都在老太太那里坐着,等了半天,见链二哥哥也没拿出个什么方子来让配药,老太太还纳闷呢。”探春道。
“他…”黛玉话刚要出口,忽然想起佛爷千叮咛万嘱咐,便赶紧换了一句话,笑道,“也没说什么,只说我气虚体弱,这会儿吃东西还不如不吃。便是有了胃口,将那清淡的粥吃些,是最好的。等过些日子好些儿了,再慢慢调理不迟。”
连着说了这许多话,黛玉忽然又想起佛爷的交代,便轻轻咳了两下,看着雪雁要喝水。
“姑娘身子不好,便少说几句。人参鹿茸不能想吃便吃,这粥还能吃不起?姑娘尽管放心吧。”雪雁扶着黛玉吃了水,又给她顺了下气,才给她掖好被子下去。
“这神医倒是奇怪,不吃药也能好?不过既然林姐姐身子弱,才略微好些,还是赶紧歇着吧。我该去给老太太省晨了,等空了再来看你。想起什么了就遣人告诉一声去。”探春看了雪雁一眼,想着也是,赶紧交代几句便起来走了。
探春走后,雪雁站在床前胡乱糊弄个什么,黛玉便赶紧掏出丸药来吃了一颗,便又咳嗽着要喝水。雪雁明白,忙去倒了水来。紫鹃忙里忙外的,也没顾得上这两个。虽然心下疑惑佛爷为何让雪雁照顾姑娘,不过雪雁如今也长大了,很多事情也会,有她帮着也好。
一会儿粥熬好,雪雁看是简单的碧梗粥,给黛玉舀了一碗,喂着她吃了。这主仆二人许久不曾这么亲近了,这会儿对坐着,忽然都有些感慨。当日来时是两个孩子,如今都长大了,但因着让紫鹃照顾黛玉,雪雁反而退了一射之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看着一年将近,她们大概也算得是同病相怜了。
“姑娘还吃吗,那里还有点儿。”见黛玉慢慢的将一碗都喝完了,雪雁道。
“不吃了,一下子吃太多,会不会也不好呢?”黛玉说着忽然觉得好笑。不知道那么个古怪的神医给交代的这么古怪的条条,她们还真当圣旨似的照做起来。
歇了一会儿困了又睡,想起那个神医,黛玉只是想笑,他的双眼,似乎总是盯着她。还说什么以前见过她,怎么可能!那个人就不像本地人,而她又不曾轻易出过门。不过要说真的没见过,为什么他的药对她就这么有效,难道是巧合,还是真的?
他不像是个油嘴滑舌哄骗逗她开心的,他的眼神里没有一丝杂质,难道他说的是真的?宝玉当初也说见过她,也是那么单纯的看着她。可,为什么在她心里,是两种感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对宝玉,她也似曾相识,因此与他交好,这么多年,心心相印。可他总是有了姐姐忘了妹妹,有了金玉姻缘,就忘了她这草木之人。
而他呢,没见过,没想过会见到这么个人。脑子里是一片空白,见到他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似乎自然而然,见了就是见了,他说的就是真的,他说什么就听着,照着做。这,又是什么?难道是上辈子见过他的?还是命中注定?自然不自然的听他话,有意无意的看他,忽然,还想他。为什么要想他呢?他是神医,她好了就完了,想他做什么?
第18节 第18章
姑娘家,怎么可以想别人?不想了。左右他跟宝玉不同,也没什么可比的。
第二天一早,黛玉自己坐起来,伸了下胳膊,感觉有了些力气,忽然心下有些高兴起来。好了她就准备将那些经书都找出来读一读。以往凭着一时高兴,胡乱读了些,也没当真。谁知那神叨叨的神医竟然能说出那么多来,不行,一定不能输过他。
吃过药,又吃过粥,黛玉便靠在床头,看起《金刚经》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此说来,他便是如来了。想到这里,黛玉痴痴的望着窗外发呆。
“妹妹想什么呢?”凤姐儿不知何时来到黛玉跟前,将下人都打发出去,笑道。
“凤姐姐,”黛玉愣了一下,看着凤姐儿忙红了脸道,“凤姐姐什么时候来的,我有些儿不大舒服,没主意。却是我的不是了。”
“这是与不是都不要紧,不过有一件事儿你现在要记清楚。原是我从廊下过听见的片言只语,只说给你留个心,担心自己的身子。”凤姐儿赶紧按住黛玉道。
“什么事儿这么要紧,劳烦凤姐姐亲自来一趟?”黛玉说着话却也警觉起来。想起这两天身体好的这么快,那就是以往必定有问题。让她白死她可不愿意。
“这原是我别处听来的,你只管记住。如果好时便不好了,如果不好,大概也是好的。那日神医来给妹妹看病,大家就都在猜测,老太太也说不清楚,只觉得奇怪。昨日听三姑娘说你好些了,只怕这事儿日后就不大好了。你自己小心着点儿。我还有事儿,该走了。”凤姐儿拉着黛玉上下打量了半天,眼里露出一丝怜恤来,却有五分真心。
这,不是没有的事儿吗?想起佛爷的交代,黛玉问道:“大家都挺关心我的,盼着我早日好起来,为何又不好了?还请凤姐姐说个明白,我也好有个头绪。”
“总之有人不想让妹妹好起来,看样子跟我当时的情形差不多。恨不得咱们病死了少了个碍眼的。我自己也这么做过,就不说了。妹妹年纪轻,不管世事,很不该被如此算计的。至于是谁,我也说不清楚,而且谁都有可能。日后不论谁说话,妹妹都多留个心眼儿,此事性命攸关,大意不得。”凤姐儿还是不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