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你的资料,条件不错。”
“谢谢。”
“愿意到我们单位来工作吗?”
“你们是干什么的?”
“暂时你还无权知道。”
“不知道我怎么选择呢?”
“你没有选择权。”
“什么意思?”
“只有我选择你的权力,没有你选择我的权力。”
“听上去像个特权部门。”
“事实就是如此……”
同一时间,百步之外,在地下室里,老孙正在审问一个人:姓马,女,二十三岁。此人是冯警长的义妹,一年前,义妹回重庆时见过义哥,交谈中神乎其神地说及了她的工作:在一个极为重要的秘密机构。冯警长被两根金条打造成走狗后,急于报答少老大,又不知如何下手,便想到义妹的秘密工作。秘密就是情报,里面一定有货!为此他专程去了一趟长沙,找到义妹,想挖点货回来讨好少老大。义哥巧舌如簧,把前线战况和形势解说得头头是道,义妹听了,感觉几个月内偌大的中国必将四处插遍太阳旗。又闻义哥已经与日方达成合作,她毅然决定加盟。党国的忠诚卫士与卖国贼之间的距离并不远,说只有一纸之隔也不为过。
黑室里的贼就是她!
她是怎么露出尾巴的?首先是在木桶里洗澡这一关没过好,被所长作为六分之一揪出来了。就是说,三十四个人,通过洗澡洗出去了二十八个,剩下六个被所长盯上了。理由各个不一,比如这位马姑娘,有个怪动作,没有脱内裤。三十四个人,男女老少,就她一个人没脱干净。为什么?所长无法分析出具体原因,应该说有多种可能,但其中也许有一种可能,就是她心里有鬼,怀疑到这次洗澡是一次打鬼行动。她就这样被拎出来,成了六分之一。严格地说,仅洗澡这个环节她没有成为头号嫌疑人,顶多排中间吧。
她的问题出在第二个环节上:想上街。老孙布网,贴了个通知:所里决定周末安排四名代表上街购物,请有意者报名,云云。最后,全院共有九人报名要上街,六个嫌疑对象中只有两人报名。
这下好了,她成了二分之一。
只剩下两个嫌疑对象,可以派人二十四小时盯梢。盯了三天三夜,她的疑点步步高升,最后终于被锁定。她干了什么?这要从她的工作说起,她在破译处密电分析科工作,负责密电基本面的分析判断。按程序,侦听处抄收的电报首先要交给他们科室看,做基本面的初步分析、归类:空军的归空军,陆军的归陆军,例报归例报,突发急电归突发急电,并提供相应的敌情资料。有经验的分析员对有些常见的电报,甚至可以判断出电报的大致内容,提供一些破译关键词、关键数据。打个比方说,他们就像排球场上的二传手,是破译师的架子、搭档。破译师拿到的电报,事先都经他们看过,分析过。眼下,虽然没有破译师,但他们的工作照常在进行,那个把木桶幻想成男人的钟姓妇女就是干这个工作的。她有五个同事,包括科长在内。
科长姓刘,是个湖南人,四十五岁,经常生吃辣椒,吃得满脸通红,鼻头常年充血。陆所长安排他监视马姑娘后,那几天他的鼻头就更红了,像红辣椒似的。后来,眼睛也红了,因为他发现了马姑娘惊人的秘密:她看电报时居然在做手脚!
怎么回事?分析师看电报时,一般手上都捏着铅笔,发现个别数字写得模棱两可,会描一下。侦听员在抄录电报时,因为信号不好,或者报速太快,有些数字会写得不规范,潦草。分析师经常看他们的电报,熟悉他们的字体,对个别书写不规范的数字会修正一下,以免破译师猜错。刘科长在监视中发现,马姑娘不是在修正,而是在篡改:笔头一画,“0”变成了“9”,或者“6”;一勾,“1”变成了“4”,或者“7”。
这哪是传球,这是捣蛋,搅浑水!可想而知,这样的电报破译师是永远破不出来的,因为基本面被破坏了。她怎么会干这事?不言而喻,她不是党国的忠诚卫士,而是内奸,贼!
证据确凿,可以审讯了。
“知道为什么要带你到这儿来吗?”
“不知道。”
“那么你知道我们黑室有内贼吗?”
“不知道……”
毕竟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是临时拉入伙的,哪经得起审?说第二个“不知道”时声音已经颤了。审第七个问题时,恐惧的眼泪夺眶而出,招了,认了。老孙很开心,咚咚地上楼去报喜。他知道,今天陆所长在这里接待赵子刚等破译师候选人。
半个小时后,陆所长接待完人,和老孙一同下来,准备挖出内贼的上线或下线。开门一看,傻掉了,凳子四脚朝天,人的双脚也离地了,悬在空中,微微晃悠。举目看,眼睛睁得大大的,舌头伸得长长的,但永远不可能收回去——也就是说,永远不可能吐字发音了。
她上吊了!不知是因为恐惧,还是因为忠心——对她义哥。冯警长就这么躲过了一劫,有点死里逃生的幸运,似乎暗示着他日后必将大干一番。


天堂巷和渝字楼相距不足三公里,这会儿陈家来了一位客人,没进门,就家鹄家鹄地喊。待走进院门,看见陈家鹄的父亲躺在廊道的凉椅上看书,便喊了声:“陈伯伯,您好!”
来人叫石永伟,身上有股棉絮的味道,仔细看一定可以在头发里发现棉花屑。这跟他的职业有关,包括他说话总是提着嗓门,高八度,也属于他的职业病,要压倒隆隆的机器声呢。他是陈家鹄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同学,可以说也是惠子的校友。石永伟看陈父手上捏着书,亮亮堂堂地说:“陈伯伯,人都打仗去了,您还在做学问啊。”
陈父哼一声道:“现在谁还有心思做学问,国难当头,学生们都忙着抗日救国,没心思上课。我一把老骨头,学校让我提前退休了,没事干,只能拿本书消遣消遣。”他晃晃手里的书,笑了,“这就是我一辈子打的仗,天塌下来了我也丢不掉,你是来……”
“看家鹄啊,”石永伟道,“听说他回来了。”
“回是回来了,可是……”陈父看看楼上,迟疑着。
石永伟是个急性子,又抢过话头,“可是出门了是不?该不会是去看我了吧?”
陈父支支吾吾,“嗯,不清楚……不知在不在家……可能出去了……”
陈家鹄一边从楼上下来,一边搭着腔:“爸,我在家呢,谁来了?”
“家鹄,是我!”
“啊哟,是你啊!”
“说,我是谁?看你还认不认识。”
“石永伟!”
石永伟高兴地一把抱住陈家鹄:“好,亏你还记得我。”陈家鹄对着他耳朵悄悄地说:“不但记得你名字,还记得你的绰号,石板桥。”石永伟哈哈大笑:“我也记得你的绰号,陈家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笑声四起。石永伟的嗓门真是在机器声中练出来了,连个微笑的声音都响得在屋宇间乱窜。惠子本来在睡觉,被吵醒了,听到楼下有客人便起了床,准备下楼。走到楼梯口,陈家鹄母亲喊住了她。母亲在拆一件旧毛线衣,毛线散落一地,要绕成一个团子,确实也需要有人帮个手:一人拆,一人绕。母亲的房间正好对着楼下天井,楼下的声音传上来,惠子听得清清楚楚。
“李政说你去成都出差了。”
“是去进货,昨天夜里才回来,所以没去接你啊。”
“听说你当大老板了,手下有几百个人。”
“所以忙啊,人越多越忙,我哪有你的福气,人还在太平洋上,人家李政已经给你腾出了位置。”
“好吗?”
“当然好啰,干的是抗日救国的大业,但又在大后方,不会日晒雨淋,更没有枪林弹雨。别犹豫,兵器部的待遇好得很,李政现在又是大权在握,去了保你满意。”
“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是他那边用得上我。”
“他下面有个武器设计研究所,有你的用武之地。”
石永伟突然想起,“哎,惠子呢,不是也回来了,人呢?”
陈家鹄说:“在睡觉,路上太辛苦了,我去喊她起来。”
石永伟说:“就是,我不但是你的同学,也是她的同学呢。”
惠子这才被陈母放下楼来,与石永伟见了面。往事并不如烟,但面前这个女人怎么也勾不起石永伟对往昔的记忆,她穿得这么朴素、老气,一件完全中国式的印染花布衬衣,像泥土一样抹在身上,顿时让惠子显得乡气、土俗。连陈家鹄都觉得怪异,不由得想发笑。衣服是陈母从箱子底下找出来的,惠子想融入这个家庭,讨老人家欢喜,结果搞成戏剧了。陈家鹄忍住笑,凑近她,从头到脚细细地观察她,像在观赏一件神秘的天外来物。终于还是忍俊不禁,以石永伟的口吻笑道:“惠子同学,你在搞什么幽默,黑色的还是蓝色的?”
“No!No!不该叫同学了。”不等惠子回答,石永伟接住话头,对惠子说,“在早稻田时你还算是我的同学,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我嫂子了,该叫嫂子才对,是不是?”
“你还是老样子,嘴巴这么快。”惠子红着脸说。
“可你变了,惠子,我要在街上碰到绝对不敢认你。”石永伟的眼睛绕着惠子转了一圈,对陈家鹄说,“哎,你发现没有,惠子的长相变了。”
“是穿扮变了。”陈家鹄笑道。
“真的,我看她越来越像你了。”石永伟认真地说。
“你胡扯什么。”
“我没有胡扯,这是有道理的,俗话说相由心生,这说明惠子心里装满了你。”
“你的意思是说我心里没有她,只有我自己。”
“你就是她,她就是你,你们已经合二为一。”
石永伟十分健谈,聊了半个上午才走。陈家鹄要留他吃午饭,说李政待会儿可能也会来。石永伟却摆摆手说:“不吃了,不吃了,我还有事,改天再聚吧。”他确实有事。他不是一般的老板,而是一家军用被服厂厂长,半个身子在前线,忙得很。
这会儿,李政在哪里是陈家鹄怎么都想不到的。这是个秘密:他在机房街七十号。这是八路军重庆通讯处的办公所在地,也是目前八路军在重庆的最高组织机构,负责人是个宁夏人,回族,组织代号“北斗星”,同志们都叫他“天上星”。以后,该处将与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合二为一,改组为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下设六组一科。一科就是外事特工科,主要负责外情联络和地下组织发展工作,由天上星担任领导。这是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工作保密度高,需要埋名隐姓。为此,同志们延续了老称呼,依然叫他天上星。这是后话。
话说回来,李政怎么会在这儿?
李政其实是延安的人,是打入国民党内部的布尔什维克,发展他的人正是天上星。这会儿,李政和老钱正坐在天上星办公室里,等待天上星接见。天上星的秘书小童,正在给他们泡茶。他泡好了茶,递给老钱:“来,喝茶,天上星同志接个电话,马上就出来。”老钱象征性地喝了一口,笑道:“听说大首长最近在重庆?”大首长指的是周恩来,这段时间他经常在武汉、重庆两地跑。
童秘书笑着摇摇头:“这是秘密,我不知道。”
老钱说:“武汉要守不住了,我们可能都要过来了。”
正说着,高大、魁梧、黝黑的天上星从里屋出来,一见老钱,如见故人,很亲切,“你就是老钱啊,你好,你好,我们在电报上已经多次联络过,这次辛苦你了。”
老钱紧紧地握住天上星的手,“哪里,哪里,应该的,我没有完成任务,没能说服他去延安,惭愧哪。”
天上星请老钱和李政都坐,自己也坐下,慢条斯理地说:“这没什么,在我们的意料之中,组织上本来就没有这么乐观,安排你们接触他一下,主要是想试探试探他,看他对延安是个什么态度。”
老钱说:“态度是比较消极的,我感觉他对延安不是很了解。”
“不了解很正常。”天上星说,看看李政,“他离开祖国已经好几年了吧?”
“嗯,五年多了。”李政接过话头,信心满满地说,“我相信以后他会了解的。”
天上星指着李政对老钱说:“他是陈先生的同乡和老同学,这次陈先生回国他是引路人。”
李政对首长说:“我刚才都已经跟他说了。”
老钱看看李政,笑道:“你说迟了,我要早知道这些情况,就不会这么贸然动员他去延安了。”
天上星看看两位,“你们以前认识吗?”
两人点头。汉阳有三个兵工厂,是兵器部的老窝子,李政经常去,每次去都会跟武汉八办的人联系,帮他们弄点武器。老钱掏出随身的手枪,“这把手枪还是李处长送我的,你看,好着哪,德国货,声音小,射程远。”
李政接过枪,把玩一下,“你就是用这把枪救了我的老同学?”
“是啊,就是它。”老钱收了枪,“可惜我枪法差了点,让敌人跑了。”
天上星沉吟道:“鬼子反应这么快,还下杀手,我还真没有想到。”
老钱说:“问题可能在他身边的女人身上,她看上去文文静静的,但谁知道她的底细呢。”
李政说:“我听陈家鹄说起过,她有个哥哥,好像是在日本情报部门工作。”
天上星沉吟道:“问题可能就出在这儿,否则敌人的消息怎么会这么灵通呢。”
老钱说:“现在的问题是他的安全,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安全有问题,他甚至怀疑鬼子对他下手是我们安排的,想吓唬他,骗他去延安。”
天上星笑道:“这说明他对我们共产党真的很不了解,我们不搞偷鸡摸狗的事情。”
李政笑道:“他数学这么好,也不算一算他的危险系数有多高。”
老钱说:“我觉得现在还是要派人保护他,尤其是开始几天,情况不明,还是小心为好,万一敌人跟过来呢。”
李政对老钱笑道:“你放心,我们领导早已经有安排了。”
天上星看看老钱,“是的,我们已经在他家对门租了房子,派了人在保护他。”
老钱自告奋勇,“我建议还是由我和小狄来负责保卫,如果敌人跟过来,我们毕竟还认识那两个家伙。”
“嗯,这个建议好。”天上星对老钱笑道,“同时我还要建议你,就留在这儿干好了,我跟山头领导说一下,我们这儿正缺人手哪。”
“不需要说,”老钱从身上摸出一封信,递给天上星,“你看,山头已经把我安排给你了。”
“哦,这太好了。”天上星当场拆开信看,看完了对李政吩咐道,“那就这样吧,你现在就带老钱和他的助手过去,把人换回来。确实,安全第一,当务之急是要保证他的安全,然后还是老计划,尽快让他去你那儿报到,上班,人在你身边,你可以慢慢地做他的工作,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最后我们还是希望他尽快去延安。”
“放心吧,”李政充满信心地说,“我一定会动员他去延安的。”
“我就要你这句话。”天上星立起身,边走边说,“要发展一个同志不外乎‘情理’两个字,现在在感情上你对他占了友情,唯一缺的就是个理,他需要一个说服自己去延安的道理。但理这个东西啊,除了诱导和说服之外,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的觉悟,只有自己觉悟才能够透彻坚定。”
老钱说:“我感觉,让他有觉悟还要一定时间。”
天上星说:“是的,我们需要时间。事实证明,欲速则不达。所以,下一步我们要明确工作思路:第一,他现在不愿意去延安我们要理解,毕竟他对我们不了解,说实话我们对他也不了解。第二,不要气馁,要继续做工作。李政,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今后主要靠你去影响他,引导他。”
“嗯。”李政认真地点点头。
天上星继续说:“第三,你现在的身份对我们很重要,暂时不要对他暴露你的真实身份,因为他现在的思想状态你并不了解,别弄巧成拙。”
“嗯。”李政再次点头。


陈家租的是一个古式小宅院,临街是一栋两层楼房,有三个开间,当中一间被打通,做了门厅和过道。穿过过道,迎面是一个小庭院,连着山坡,山坡和正楼之间搭有两间临时平房,有点厢房的意思。以前,这里有两户人家,庭院两家人合用,过道右边是陈家,左边是另一家。两家人合住在一个屋檐下,自然有些不便,但在这年月的重庆能够租到这样的房子已属不易,是全靠李政的关系上下疏通才租到的。陈家鹄两口子回来前,李政又动用关系,把另一户人家调整走了。现在陈家在这里是独门独户,属于权贵级待遇。
陈家对面是一溜平房,六个开间,房东留用两间,出租四间,原先是四户人家。这两天相继搬走两户,新住进来的人都是清一色的大男人,一间两人,共计四人,都操外地口音。房东看他们,怎么都觉得不顺眼,大白天闭门不出,吃饭不开火,下馆子,看人不正眼,形迹诡异。越诡异,房东心里越不踏实。下午晚些时候,李政带着老钱和小狄来“换防”时,房东的女人想干涉,发现李政身上别着手枪,吓得不敢进门,灰头土脸地溜走了。如果她知道,李政带来的两个人,还有昨天晚上入住的另外两个人(黑室的小周及随从,就住在房东隔壁),身上都藏着枪,她一定要吓得逃走。
就这样,冷僻的天堂巷,因为陈家鹄和惠子的入住,暗流涌动。
天刚抹黑,老钱听到巷子传来脚步声,立刻躲到门背后窥视,看到李政立在陈家门前举手敲门,一边大喊:“来客了,开门。”睡在里屋床上的小狄霍地坐起身,问:“是什么人?”老钱走进来,对小狄笑道:“反应很灵敏嘛,没事,是李政。”
小狄说:“他不是才从我们这儿走嘛。”
老钱说:“这就叫小心。”
李政从老钱这里出去后,没有马上去陈家,而是上山去转了一圈,等天黑了才冒出来。虽然他不知道隔墙有别的耳目,但他的秘密身份已经让他形成了小心行事的习惯。
小狄想起床,老钱按住他,“要干吗?你睡觉。”
小狄说:“这么早,睡不着啊。”
老钱说:“必须睡着,否则后半夜你怎么站岗?”
小狄躺下,望着天花板感叹:“想不到一转眼成重庆人了。”
老钱抽出一支烟,笑道:“这不正好嘛,川妹子多漂亮啊。”
“我看他们家有个小女子,长得确实水灵灵的。”小狄说。
“知道是什么人吗?”
“什么人?”
“陈先生的妹妹。”
咫尺之外,陈家燕已经为李政开了门,正领着他进屋,一边欢欢喜喜地嚷嚷着:“加筷子,加筷子,贵客驾到。”
李政看一家人都聚在庭院里,围着桌子准备开餐,乐得摇头晃脑,拿腔拿调地说:“有道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的口福怎么会这么好呢。嗯,好香,这些菜都是我爱吃的。”
陈家鹄把他拉在身边坐了,“我知道,你是算好时间来的。”
李政接过家燕给他的筷子,直接往一盘菜里伸,“呀,这菜色香俱全,看了就想吃。”
陈家鹄一把抓住他的手,“懂不懂礼貌啊,我爸妈还没有开筷呢。”说着先给父母亲搛了菜,请二老先品尝。
李政的大脑袋又摇晃上了,“对不起,对不起,伯父伯母,我是跟你们太熟了,忘了尊卑。”说着也想给二老拈菜。
陈母客气地挡掉了,一边说家鹄:“你呀,哪来这么多名堂,人家李政跟我们吃饭的次数可比你要多。”
家燕学着李政的口气说:“那也不能忘了尊卑。”惹得大家都笑了。母亲轻轻打她一下,“就你话多。”
话多的当是陈家鹄,他憋了一肚子话要问李政。昨天,李政在码头上当着陈家鹄的面不好与老钱相认,只是暗暗打了个招呼。所以把陈家鹄送回家后,李政没有久留,编了个说法告了辞,去找老钱他们了。今天李政又是姗姗来迟,陈家鹄心里压着好多问题,如鲠在喉,不吐不爽。吃罢饭,陈家鹄迫不及待地把李政拉进客厅,摆开架势,倾吐衷肠。
“李政,我很纳闷,我这次回国延安的人怎么会知道的呢?”陈家鹄表情肃穆。
“这有什么奇怪的,那你说鬼子怎么会知道你的行踪?那些搞情报的人是无孔不入的。”李政与老钱见过面,对陈家鹄的问题完全可以对答如流,已经打过腹稿的。
“他们对我的过去好像很了解。”
“什么过去?”
“我在日本的事。”
“你在日本的事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只要跟你一起留学的人都知道。现在延安有不少从外面留学回来的人,说不定还有你的同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