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呢?”
“后来,我岳父知道了这些鱼新的秘密,就又把它们都抓走了。”
阿炳感叹着:“你岳父本事真大……”
安在天就这样让阿炳明白了:我们至少还有一部分敌台没有找到,为什么找不到呢?是因为它们“像狡猾的大鱼一样” 躲起来了,躲到我们想不到的地方,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办法去寻找它们。
阿炳站了起来:“我们回去上班吧。”
安在天试探地:“你愿意试一试吗?”
阿炳:“我想试……”
安在天一抬眼,看着远处,吃了一惊!
铁院长带着战士气冲冲地上来,战士们全副武器,往湖边安在天和阿炳的方向跑去。
安在天扶起阿炳,已经开始往岸上走。战士们赶到,自然形成了一个保护圈,将他们围在中间。
岸上,铁院长劈头盖脸地骂着金鲁生:“金鲁生,我要处分你!要是老子还在部队,我就一枪崩了你。”
金鲁生:“……我事先打过招呼的,解放军的大本营就在附近,很安全。我在这里,都能看见他们设在农舍的总部。”
“放屁!安全是你说的?”
安在天抛开阿炳,先跑了上来:“院长,你听我说,这不是金处长的责任,是我要求他这么做的。”
铁院长不客气地说:“别废话,我同样也要处分你!搞什么名堂,都啥时候了,这么轻率,想出来就出来,把701简单得当谁了?”
阿炳挣脱开扶他的战士,连滚带爬地往岸上跑,喊着:“铁院长,金同志是好人,你不能处分他,安同志更不能处分……”
铁院长见此,只好强忍怒火,冲阿炳说:“阿炳,慢点儿,站着别动,等人扶你上来。”
阿炳摔了一跤,他又爬起来,还要往前跑,边跑边喊:“你不能处分金同志和安同志,他们是好人……我不要你的烟,你别处分他们……”
铁院长急了,喊道:“阿炳,我不处分他们,你在原地站好,我过去扶你。”
阿炳站住了,他摔得牙齿都流血了。
安在天急忙去接他。
金鲁生的眼睛里热了一下。
安在天扶着阿炳上来。
铁院长:“……阿炳,你好……”
阿炳“嘿嘿”笑了,嘴巴上还有血。
铁院长像哄孩子一样,耐心地说:“什么事这么高兴?”
阿炳:“铁院长,今天……我妈给我打电话了……”
安在天提醒他:“不是这个,另一个事……”
阿炳:“你不处分金同志和安同志了?”
安在天只好直奔主题:“你要回去干什么?”
阿炳:“对了,我要回去抓狡猾的大鱼……”
铁院长莫名其妙:“抓大鱼?”

 ·13·


第七章
回到办公室,铁院长直截了当;“你有什么一定要带阿炳去河边?”
安在天平静地回答:“对于阿炳,只有用最直接的方式,以及他所知道的东西才能让他明白道理。事实上,阿炳已经同意回来‘去抓狡猾的大鱼’了。”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让阿炳去找台?华主任马上要走,走前就想听一听你的办法,快说,时间不多了,飞机可不等人。”
“我已经通知了陈科长,叫他把那些还没有找到的敌台以前的录音带调出来。”
华主任问:“干什么用?”
安在天:“你们知道,报务员用手发报,就跟我们用嘴说话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气’,也许该叫‘手气’。”
华主任补充道:“严格地说叫‘手迹’,但这无所谓的,你继续说。”
“我是这样想的,既然我们已经认定,剩余的敌台肯定以一种与已有电台截然不同的形式存在着,而且极可能使用的是一种我们不知道、也想不到的机型,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沿用惯常的、根据对方机器特定的音质去想象和判断的那一套老办法,去寻找尚未发现的敌台,必须另辟蹊径。”
华主任点点头。铁院长一直听着,没有任何表示。
“但是,机器可以换,甚至可以换得面目全非,发报员总不会换吧。我想,即使换,也不会全部换掉。那么,如果我们能够根据敌人以前,即静默前发报留下的录音带,总结出敌人发报的特点,或者说‘手气’、‘手迹’,去找这些发报员。找到了发报员,殊途同归,不就是找到了敌台吗?”
铁院长哈哈大笑。
安在天纳闷,问:“你笑什么?”
华主任解释:“你们爷俩儿想的一样。但是……这只能说从理论上是成立的,实际操作很难行得通。因为,世上没有比摩尔斯电码更简单的语言了,组成这门语言的只有‘滴’和‘哒’两样东西。它过于简单,又是一门绝对专业的语言,使用的人,即发报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所以一般人会标准地掌握。大家一个标准,差别自然难以形成。即使形成,往往细微如针,甚至被人粗糙的感知忽略不计。”
铁院长反驳道:“也不一定,我以前搞侦听时就遇到过一个报务员,他发报很油,而且有个明显的孤僻动作,常常把‘5’发作六个‘滴’,应该是五个‘滴’的嘛!在摩尔斯电码中没有六个‘滴’的字,这是个别字。我就这样‘认识’了这个报务员,每次听到出现6个‘滴’,就知道是这家伙在当班。”
华主任:“但这样出格的报务员很少,尤其是在高层电台,这样油条早给赶下去了。”
铁院长:“倒也是,这种情况确实很少。”
“当然,阿炳这种人更少,也许阿炳会创造奇迹。”
铁院长敲着茶几:“你走之前怎么能留下这种话?不是也许,是肯定! ”
华主任连忙改口:“对对,是肯定,我收回刚才的话,阿炳没有‘也许’,只有‘肯定’ 。”
一大排书柜一样的资料柜,上面码着众多老式录音带。钟处长带陈科长正在找录音带,已经找了好多了,堆在一边的纸箱里,还在继续找。
701大门恢复如初,只是门前有一块炸焦的黑土还没有来得及清理。金鲁生站在那里,像个木头人。他的臂上,戴了一个黑纱。
一辆吉普车慢了下来,华主任坐在车上。她犹豫了一下,想和金鲁生道别,最后还是放弃了,示意车继续走。
吉普车从金鲁生身边过去……金鲁生忽然转过身来,严肃地说:“停车,检查。”
吉普车停下。
金鲁生看向车里。华主任点了点头。
金鲁生面无表情,示意放行。
已是下午,阳光从窗户进来,把会客室里照得半阴半阳。会客室里的局部已经变了样,原来摆开的沙发被拉到茶几跟前,茶几上放着一部录放机,地上有八箱录音带。杨红英蹲在茶几边上,把录音带往茶几上放。
阿炳和安在天对着茶几坐着。
安在天把阿炳的手放到一盒磁带上,以一种严正的口气对他说:“阿炳,现在你的任务就是听这些录音带,听什么?不是听它声音的特点,而是听报务员发报的特点。我给你两天时间,你好好地听,反复地听,仔细地听,一定要听出这些录音带里到底有多少报务员在发报,每个报务员发报时各自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问题你可以请教杨教员,也可以给我打电话……”
阿炳问:“你要去哪里?”
“我去处里值班,明天中午回来。”
“那我什么时候去上班?”
“等你听完这些录音带,听出里面这些人发报的特点后,就可以跟我去上班了。”
“听不出来就不能上班吗?”
“如果你想抓到‘狡猾的大鱼’,就必须听出来,我想你一定能听出来的……”
阿炳:“你说能,我一定能的。”
杨红英放进一盘磁带,按放音键。阿炳听完,又换了一盘……
阿炳在听,杨红英在本子上记着什么。
话虽这么说,但安在天心里明白,要想把对方每个报务员发报的特点都听出来,分门别类,这简直比登天还难,即使悟透了世上最高级或最低级的谜也不行。然而,阿炳似乎决计要神奇到底了。
第二天上午,安在天还在值班室值班,杨红英就打来了电话。安在天像听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脱口而出:“你说什么,这不可能吧?”
杨红英:“你来看嘛,安副处长,我能骗你吗?”
安在天冲进院里,胖子刚想迎上来打招呼,安在天根本顾不上理他,径直去会客室。会客室里不见阿炳,只有杨红英一个人在。
安在天问:“阿炳呢?”
杨红英:“去睡觉了。”
“昨晚你们没睡觉?”
“几乎没睡,天都亮了,我才在这沙发上睡了一会儿。”
“都听过了?”
“都听过了。”
安在天看着堆成小山的磁带,疑惑地说:“八大箱磁带?这么快,能听得过来吗?”
“他都是走马观花地听。阿炳需要仔细听吗?”
“听出什么了没有?”
“你看,我都记在本子上了。”
工作手册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字。杨红英递给安在天,说:“阿炳不但听出录音带里有79个报务员,而且对每个报务员的‘手迹’特征都一一作了‘说明’。你看,这都是他说我记的。”
安在天翻看着记录。
杨红英在一边感叹道:“这个阿炳简直太神了!他听的时候也并不十分认真,没有一盘磁带是从头听完的,这听听,那听听,顶多听个十几分钟,像玩儿一样。”
安在天忍不住读出声来:“……1号报务员,当3和7一起时经常出现连发;2号报务员,当5和4相连时会发错码……”
“这是一份‘黑名单’,没有姓名的黑名单。我敢说,有了这东西,要不了几天,你们就可以把所有敌台全部找完!”
安在天的眼睛亮了一下。
安在天拿着那本工作手册找到铁院长,铁院长出神地看着,念念有声:“……78号报务员,手法最为熟稔、流利,速度均匀,像台机器;79号,联络再见时有个孤僻的动作,喜欢把‘GB’发成‘G’,拖一个长音。”看完了,铁院长如入梦境,茫然不语。
安在天:“是吧,你简直难以置信,这么多的报务员,无一幸免,都被阿炳抓住了出格的‘辫子’或‘尾巴’。”
“太不可思议了。华主任一直想知道阿炳的谜底,要知道了这些,不知会怎么想呢。”
“那你赶紧给她打电话报喜,我回去了。阿炳还在睡觉,估计中午会醒来,我准备下午就带他上机。”
“争取今天找一个台出来。只要有个‘样品’,其他侦听员照葫芦画瓢,也就好下手了。”
“是啊。现在三个机房的侦听员都要急得发疯了,那么多的人一天二十四小时排山倒海地找,却连续两天一无收获,这也是破天荒的,把人都憋死了!”
铁院长看着墙上的“找台登记表”,自言自语地:“也许是黎明前的黑暗吧,胜利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午饭时间,高音喇叭里唱着革命歌曲,人们三三两两地进出食堂。铁院长也来吃饭了,在门口碰到拎着一篮子饭菜出来的胖子。
铁院长问:“阿炳起来了吗?”
“起来了。”
“睡好了吗?”
胖子不敢抬头看院长,紧张地咽了一口唾沫:“……好了。”
“安副处长在那儿吗?”
“当然……在……”
铁院长拍拍胖子说:“去吧。”
胖子如释重负地走了。
铁院长进了食堂,一边跟一些熟人打招呼,一边走到一个桌子前面,李秘书已经把饭菜都打好了。铁院长刚坐下,干部处长就端着盛好饭菜的碗凑了过来。
干部处长:“院长,我跟你汇报件事。不知道吃饭的时候说,合不合适?”
铁院长:“合不合适你都已经来说了。什么事?”
“阿炳的事……”
一听是阿炳的事,铁院长客气地说:“坐下说。”
干部处长有些畏惧地,不敢坐下,仍然站着,用一种十分小心谨慎的口气说:“……但是个不好的消息。”
铁院长盯着他:“说,我又不是甘蔗杆,没那么脆弱。”
“下班前几分钟,就在刚才,总部打电话来说……阿炳不符合条件……办不了手续……要我们把阿炳……”他说得吞吞吐吐,最后不敢往下说了。
铁院长一直冷静甚至带点儿冷漠的神情听着,这会儿不屑地替干部处长道出了难言之语:“……退了?”
干部处长点点头。
铁院长出奇地冷静:“理由是什么?你坐下说。”
干部处长坐下了,说:“……他们去了阿炳家乡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阿炳父亲是国民党。”
铁院长冷笑了一下:“阿炳就没有父亲。”
“我也这样跟他们说,阿炳从小到大就没见过这个父亲……”
“那他们是怎么吆喝的?”
“他们说……没父亲就是私生子,私生子也不行……”
铁院长“嘿嘿嘿”地笑了一长声:“反正两边靠都不行,是不是?”
干部处长不语。
铁院长蛮横地说:“不行也得行!我就觉得奇怪,一个手续一个多月没办下来,小鸡都孵出好几窝了,原来是在穷折腾。这些人,尽干些狗逮耗子的事!行了,这事我知道了,不要跟任何人说。你没跟阿炳和安副处长说吧?”
“还没有。”
“跟谁都别说,我来找人解决,哪有不行的道理,除非把我撤了!撤了我,他们还真找不出替我的人来!”他拿起筷子,招呼干部处长一块吃,胸有成竹的样子。
丁姨也来吃饭,刚想过来坐,被铁院长一个眼神顶了回去。
七号院里,绳子上晾着胖子给阿炳洗好的衣服。起风了,胖子赶紧跑出来收衣服,但有的已经被风吹跑了,害得胖子又四下去追……
会客室里,安在天和阿炳正在吃饭。
安在天起身去关窗户,看见胖子还在不断追着被吹走的衣服。
阿炳一边吃着一边说:“风越来越大了,是东南风。”
安在天回来坐下:“这好啊,东南风,那是从你家乡吹来的,专门祝你下午找台一帆风顺。”
阿炳呵呵地笑了,他说:“一帆风顺……”
“阿炳,我跟你说过,人家都喊我们这些人叫什么?”
“听风者……”
“对,我们是听风者,有风就有运。我敢说,下午你一定能找到敌台。”
“抓狡猾的大鱼……”
“再狡猾的大鱼,也逃不出我们阿炳的网。阿炳,你一定会比我岳父还要有本事。”
阿炳又“呵呵”地笑了。
铁院长在给华主任打电话:“我看你们那个人事部门就该撤!搞什么名堂,简直是荒唐透顶,居然把阿炳整了一个国民党父亲出来,亏他们想得出!吃的灯草灰,放的轻巧屁,太不把701当回事了……事实,什么事实?阿炳妈至今保留着一套国民党制服?那又怎么了?大姐呀,你算算时间,那应该是1925前的事情,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再说了,阿炳妈和阿炳都是受害者,女无夫而无主,家无夫而无梁,那男的对阿炳只生不养,甚至可能是个兵痞流氓……留着国民党制服怎么了,阿炳妈是要阿炳千万不要忘记,这血泪斑斑的历史……”
华主任:“好了好了,是不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时间上我就不算了,我还是直接跟你说好消息吧,免得你敲山震虎,对我也来一通批判。今天我一上班就到人事部门过问了阿炳调动的事,听到不好的消息,我当即去找部长,没找着,直到刚才吃饭的时候看见他。部长听了我关于阿炳的情况汇报后,当即指示阿炳的事情要特事特办,马上办,你就放心吧。怎么样,阿炳什么时候上机?”
铁院长马上笑逐颜开了:“……阿炳下午就上机。我这边起风了,大风,这真叫做‘山雨欲来风满楼’,阿炳来了,让敌人鬼哭狼嚎去吧。”
风把门口的木头电线杆吹得有些摇晃,电线啸叫不已。安在天几乎是把阿炳裹进了吉普车。吉普车开走。胖子还屹立在风中,身子不住地摇摆,久久不愿回去。
送阿炳来的吉普车停在院内,司机正把被风吹起一角的篷布试图扎起来。风吹着他,衣服的边角飞起,感觉人随即也要飞起来一样。树仿佛在与狂风搏斗,地上的、树上的树叶四面飞扬。
阿炳在机房里,窗棱在风中,像装了弹簧一样被振得“嗒嗒”声不止。窗外,狂风呼啸。风把一面落地窗帘吹得像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相比之下,阿炳显得格外的静,他独自坐在机器前的扶手椅上,有一种凌空绝地的感觉,还有些超然。在他的脚边,陈科长正钻在桌子底下好像在接线。
钟处长、安在天进来。钟处长看乱飘的窗帘,过去整窗帘了。
安在天看了看桌子底下的陈科长,问:“怎么样?陈科长。”
陈科长站了起来,拍了拍衣服上的灰,说:“行了。”说完,回到他自己的椅子上。陈科长试着转了一下机器,回头,对安在天点点头,示意可以开始了。
安在天走到阿炳身后,把手双双放在阿炳的肩上,庄严地说:“阿炳,外面的风好大。”
阿炳也说:“风好大……”
安在天:“风来运来,阿炳,我们开始吧。”
“好,开始……”
“阿炳,现在你就开始听,好好听。听什么?不是听电波声,而是听你‘认识’的那些报务员,1到79号报务员,把他们都听出来,他们就是‘狡猾的大鱼’。不论躲到哪里,我相信你一定能把他们找到。陈科长,这次放音不能采用‘快进’法,现在是听‘手迹’,以前是听‘音质’,完全不一样,要让阿炳听到完整的电码,所以这次你要慢慢转。开始!”
陈科长慢慢地转着。安在天发现一个可疑的电波声,示意陈科长停下来,让阿炳听辨。
阿炳手一挥,说:“肯定不是!”
陈科长继续再转,感觉有可疑的,更加慢下来……在找台时,经常有大片的空白段。
安在天凝神看着阿炳……
阿炳突然对陈科长说:“这样不行……很多时间,我都空着没有听的,不过瘾……你再转一台机器好吧……”
陈科长回头看安在天。
安在天问:“阿炳,你是想同时听两台机器是不是?”
阿炳:“是的。”
安在天对陈科长:“你转双机。”
陈科长于是又打开一台机器,双手左右开弓地转起来。程序如前一样。只是多了一台机器,也就是多了一个声道,机器的声音交织着窗外的风声,让人感觉这个世界上好像只剩下了声音。
阿炳:“安同志,再加一台机器好不好?”
安在天打开一台机器,亲自上机操作。三台机器同时在转,电波声出现的密度大了,有时甚至同时出现两个或者三个电波声。
一道闪电刺在701的上空,惊天的雷声随后炸响。紧接着,下起了瓢泼大雨。瞬间,干燥的地面一下子被雨水打湿了,有一个接一个的小窝,溅着尘土。
大雨击打着屋顶的声音,感觉有千军万马在头上聚集。
此时,机房里已经大变样了,除了台上的三台机器外,后面桌上又临时增添了三台机器。这样,等于同时有六台机器在转。同时,新添了三位“转手”,还有一位替下了安在天。
铁院长、总工都来了,他们站在桌子的另一边,默默地看着阿炳。走道上也聚了不少人,探头探脑地往里看着。
此时的阿炳,已经被六套机器和操作手团团围住,机器转出的电波声和噪声杂音,此起彼伏,彼起此伏,前后左右地包抄着他,回绕着他。而他依然纹丝不动地稳坐在沙发上,默默吸着烟,聆听八方,泰然自若。
挂钟一秒一秒地走着。阿炳将一个烟头摁在烟灰缸里。
机器在转,阿炳突然像触电似的,“呼”地一下站了起来,转过身,对他背后的一个操作手:“你找到了!你们听,这人老是把‘0’字的‘哒’音发得特别重,这是33号报务员。不会错的,就是他。”阿炳在这种兴奋之时,往往口齿清楚,说话流利。
然而,观看者却不敢露出任何欣喜的表情,包括安在天,他们都显得满腹狐疑,警觉地看着阿炳,或听着电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