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妙、阿娆都长得好,若放出话去,上门求亲的怕是将你们家的门槛都要踏破了。”钟氏在一旁笑道。
“谁家的门槛要被踏破了?”一阵清泠泠的笑声传了过来。
众人闻声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身着茜色捻金丝云锦如意裙的中年美妇站在门前,桓夫人张氏一脸笑意陪在她身旁,再往后则是谢浔、谢绛等人。
这中年美妇便是谢浔的母亲,青阳公主。
说起来,自从前世离开建安后,崔娆便再也没有见到青阳公主。今日猛然见到她,心里不禁还有几番感慨。青阳公主,仍然与自己记忆中一样,风姿绰约,美貌非常。虽然年过四旬,但保养得宜,看起来也不过三十来岁,风韵依然不减当年。与谢绛走在一起,不像母女,倒像是一双姐妹花。
见青阳公主到了,桓老夫人赶紧领着众人上前行礼。
“老夫人今日是寿星,不必多礼!”青阳公主赶紧上前将桓老夫人扶起来,又将她扶到座上坐下,便又转身对着众人笑道,“大家也不必多礼了。”
众人谢过青阳公主,这才起身,各自落了座。
“三郎,阿绛,上前给老夫人拜寿呀。”青阳公主对着自家儿女吩咐道。
“是,母亲!”谢浔清朗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接着便看见谢浔领着谢绛进了屋,一身玉青色的衣裳,显得他格外挺拔俊逸。兄妹二人端端走到桓老夫人面前,行礼拜寿。
“乖!乖!”桓老夫人笑得合不拢嘴,趁着上前给谢家兄妹送红包时,细细看了看二人,回过头对着青阳公主,笑道,“公主这双儿女,男如玉树,女似琼花,真是羡煞旁人呀!”
“老夫人过奖了。”青阳公主笑意盈盈道,“阿拓,阿萱,阿莺,不也挺讨人喜欢的。”
“公主抬爱了。”桓老夫人笑道,“他们三个哪能跟三郎兄妹比啊。”
“老夫人过谦了。”青阳公主笑了笑,又说道,“对了,你们先前是在说谁家的门槛要被踏破啊?不会是来向阿萱求亲的人吧?”
“我们先前是在说崔家有阿妙和阿娆两个适婚姑娘,两人又都长得好看。只要崔家放出话来,怕是求亲的人要踏破门槛了。”郗夫人笑道。
郗夫人话音刚落,谢浔一下将眼皮抬了起来,望了望崔娆。
见谢浔这般望着自己,崔娆一怔,忙将眼睛转了开去。
“哦?阿娆也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了?”青阳公主抬起头看了看崔娆。
见青阳公主抬头看向自己,崔娆笑了笑,道:“回公主的话,崔娆上个月便满了十五。”
闻言,青阳公主轻声一笑,说道:“这日子可过得真快,我还老记得你是个小姑娘呢。”说着青阳公主望着崔娆,感慨道,“说起来,我也有好些年没见到阿娆了,如今真长成大姑娘,可比小时候还标致呢。阿娆,你这些年过得还好吧?”
“回公主,崔娆一切都好。”崔娆答道,“崔娆与母亲、阿栉一起回清河为父亲守了三年孝,所以这几年未能向公主请安。”
“此事我知道。”说道这里,青阳公主摇头一叹,“崔太傅也真是可惜,如此有才,却年纪轻轻就去了。”
听到青阳公主这话,想到父亲突然亡故时,那天塌了一般的情景,崔娆的眼神便黯淡了下来。
“母亲,今日是老夫人的寿辰,别提不开心之事。”谢浔在青阳公主身边轻声说道。
“对。”青阳公主笑了笑,又看着崔娆说道,“阿娆,既然回了建安城,怎么也不见你来府里玩啊?我记得你小时候常过来找阿络玩的,现在长大了,与阿络生疏了不成?”
那时候是想见谢浔,才会借着找谢络跑到信国公府。现在躲他还来不及,自然便不去了。
想到这里,崔络抬头笑了笑,说道:“最近家中事情有些多,还不得闲。”
“那有空闲了,便过府来玩呀。”青阳公主笑道。
“好。”崔娆笑道,“多谢公主。”
青阳公主点了点头,回过脸又看了看桓萱姐妹,笑着说道:“阿萱,阿莺,你们俩有空也过府来找阿绛、阿络玩呀。”
“是,公主。”桓萱恬静的笑了笑。
青阳公主不仅是太皇帝养女,又是皇后之母,身份自然尊贵异常。好在她平易近人,大家仅拘谨了片刻,便又自然地拉起家常来了。
一群半老女人说话,自然又扯到儿女亲事上来。
“听说阿妙已经有人来说亲了?”钟氏突然对着袁氏问道。
崔娆一愣,赶紧看向崔妙,只见她亦是一脸茫然之色。
袁氏怔了一下,然后笑笑说道:“这消息传得可真快,嫂嫂这便知道了!这还算不得说亲吧?就是前几日王丞相跟侯爷提了想与崔家结亲的意思,不过未说看中的是阿妙还是阿娆。”
丞相王玄,不就是王阑他爹?他如果是为王阑说的,那肯定是看中了崔妙啊!
想到这里,崔娆心里一动,忙问道:“王丞相可是为王七郎来说亲的?”
她话一说完,谢浔便转脸盯了她一眼。
桓氏听崔娆如此相问,忙嗔道:“阿娆,你一个待字闺中的姑娘,打听这么细干啥?”
崔娆赶紧低下头,面色有了几分尴尬。
桓氏又转过脸,对着袁氏笑道:“阿妙比阿娆年长,王丞相看中的,自然应该是阿妙。”
“王家还有好几个适龄公子未订亲,索性将阿妙、阿娆都与王家定亲,姐妹俩还能有个照应。”郗夫人在一旁笑道。
桓氏笑了笑,说道:“我只阿娆一个女儿,他父亲死得早,阿栉还年幼,若让她嫁到王家这般的豪门大族,我还不甚放心,倒不如让她嫁个小门小户倒还省事些。”
“阿容多虑了,阿娆虽然没有父亲,但也是有伯父与兄弟的啊。”崔老夫人说道。
“是,媳妇知道大哥和阿植对阿娆好的。”桓氏赶紧回道,但脸上笑容却有些沧凉。伯父与堂哥再好,毕竟隔了一层,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听了母亲的话,崔娆心里一酸。是啊,没有父亲兄弟替自己撑腰,若嫁了豪门世家,便像前世在燕王府那般,受了委屈也只有打落牙齿和血吞。嫁个小门小户,看在清河崔氏的名下,至少不敢轻视自己。
“阿娆,你母亲这般想也是为了你好。”桓老夫人望着崔娆,满眼的疼爱,“你若是低嫁,凭崔氏和桓氏,至少可以护住你。”
崔娆抬起头,眼中已有泪光闪动:“阿娆明白的,阿娆的婚事,但凭母亲和伯父作主。”
听到崔娆的话,桓氏欣慰地点了点头,心中却是一声轻叹。
谢浔抿着嘴,转眼望着窗外,看着阵风拂过,树枝上的落叶打着圈,慢慢地飘落下来。
陈郡谢氏的门第,可比清河崔氏还高。
“这事也不急。”张氏见气氛有些凝重,忙在一旁笑道,“不管要将阿娆许给豪门大族还是小门小户,阿容先慢慢选,反正清河崔氏的女儿又不愁嫁。”
“那谯国桓氏的女儿又愁嫁吗?”青阳公主轻笑出声,“对了,阿萱有可人家来说亲了?”
“我家公爷正在相看,不过还未有合适的。”说到这里张氏笑了笑,“反正阿萱今年才及笄,我们也不急。”
听母亲提起自己的亲事,桓萱偷眼瞅了瞅谢浔,面色绯红。
青阳公主笑了笑,说道:“我倒觉得阿萱这姑娘甚好,知礼识仪,懂事孝顺。谁家若能娶到阿萱做儿媳,真乃家门之幸啊!”
青阳公主话一出口,满座皆静。
这话很明显,青阳公主看中了桓萱,有与桓家结亲之意。
谢浔显然也明白了母亲话里的意思,面上闪过一丝震惊的神色,随即便恢复平静。
崔娆望了望桓萱,只见她瞪大眼睛望着青阳公主,一脸受宠若惊的模样。
张氏怔了怔,随即抬头望了望桓老夫人,见桓老夫人微微点了点头,她心中便有了数,转头对着青阳公主笑道:“公主此言,真是折煞阿萱了。说起来,三郎才是人中龙凤,谁家女子能嫁与三郎,才是大幸之事呢。”
张氏的意思也很明显,很是满意谢浔。
崔娆怔了怔。
这,算是两家达成合意了吧?

第四十章

谢家与桓家议亲,前世的崔娆从未见过。
因为在她出嫁之前,谢家与桓家从未有过说谈婚之事。
她记得,前世青阳公主很是喜欢自己。记得有一次,在自己年满十五之后,有一回去谢府找谢络时,青阳公主还特意招了自己去她房里,很随和地跟她一起品茗说话,临走时,青阳公主还将她戴了多年的一只白玉镯送给她,作为贺她及笄生辰的礼物。
她曾经也以为,自己一定会成为青阳公主的儿媳妇。可惜,造化弄人,到最后一切都是一场空。
想到这里,崔娆忍不住抬眼望去。此时,那只属于她的白玉镯,此时正好端端地戴在青阳公主的腕上。
只是这一世,这白玉镯再也不会属于自己了吧?
青阳公主应该会将它送给桓萱吧?
也终究还是只有她,才是青阳公主的儿媳妇!
想到这里,崔娆心底一叹。果然,一切还是逃不掉的命啊!只是,桓萱如此钟情于谢浔,若是成亲后,看他一房接一房的纳妾,怕又只能整日郁郁吧。
想到上次劝过桓萱也不管用,反而弄得桓萱对自己生了嫌隙,崔娆觉得反正自己尽力而为了,也不想再多管了。其余之事,皆看各人的命了。
她轻轻叹了一口气,然后抬起眼,却看见谢浔正一动不动地看着自己。
崔娆见他表情平淡,看不出欢喜,也看不出不欢喜。
其实,选择桓萱为妻,不管是他,还是谢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吧?毕竟以桓萱的身份,以舅舅如今在朝堂的影响,对他和谢家,都是大有助益的。
如此想来,他谢三郎求名利,而桓萱求情郎,他俩成亲,也算各取所需吧?
想到这里,崔娆咧开嘴,努力对着他笑了笑,表示对他的恭贺之意。
谢浔看见崔娆对他嫣然一笑,怔了一下,原本抿着的唇,闭得更紧了。他抬起头,用眼睛狠狠剜了她一下,然后便将脸扭到一边。
见谢浔如此,崔娆一怔,随即悻悻转过脸去。
不领情便罢了,我也懒得看你的脸色。
崔娆望去过,便看见舅母张氏面上满脸喜庆之色。
虽然青阳公主与她达成合意,但儿女亲事,最后还是要家主作主。至于议亲之事,自然要等青阳公主与她分别给谢韶和桓悟说过之后才会再定。
不过,青阳公主既然能来探口风,谢韶自然是知晓的。而以谢家如此的权势地位,再加上谢浔如此名声,桓悟定然不会反对此门亲事。
所以,谢桓两家议亲之事,应该也快了吧。
想到这里,崔娆轻叹一声,转过脸,却看见桓萱正定定瞧着自己。
她怕桓萱以为自己还喜欢谢浔,误会了自己,便赶紧对她绽了一个笑容。
桓萱怔了怔,对她回了一个笑容,然后便转过脸揪着桓莺头上的小髻。
崔娆知道桓萱经过上次一事,对自己还有一些心结,心中不禁一叹,想着自己还是找个机会向她解释一下吧。只要她与谢浔顺利定亲,自己不再去跟她说谢浔的歹话,她慢慢便会释然吧。
她坐在一旁,听着大人们又在一起东拉西扯说着话,却觉得此时自己心里跟一团浆糊似的,再无心思再去听她们说的什么了。
无聊之时,便用手在桌上的盘子里拿了一块月桂糕放在嘴里,抿了一下,却觉得不甚甜。
她转过脸,看见自己身旁的崔妙托着腮,似在沉思着什么。
她将月桂糕吞了下去,便用肩头轻轻撞了撞崔妙,问道:“妙姐姐,想什么呢?”
崔妙转过脸,看着崔娆,眼睛眨巴眨巴的,然后便听她轻声说道:“阿娆,你说王家真要来我们家来说亲吗?”
崔娆一听这话,便点头回答道:“先前伯母是这样说的。”
“那你说说看,王丞相是为哪个来说亲的?”崔妙又问道。
崔娆怔了怔,有些犹豫的说道:“应该王七郎吧?”
“又是王七郎!”崔妙抬起眼,歪着头看着崔娆,问道:“阿娆,难不成你真喜欢王七郎了?”
崔娆一愣,随即呵呵笑了起来:“妙姐姐你说什么呢?我才对他无意呢!”
“既然无意,那你为何老提起他?”崔妙撇嘴问道。
崔娆望着崔妙,笑着问道:“妙姐姐,那你觉得王七郎如何呀?”
崔妙一听,想了想,回答道:“人倒是长得一表人才,又博学多才,性子也好,似乎还不错。”
“那妙姐姐觉得他做我姐夫如何?”崔娆抿嘴笑道。
姐夫?崔妙呆了呆,这才想起她口中的姐姐是谁,脸“唰”地一红,瞪了瞪崔娆,娇嗔道:“阿娆,你说些什么呀?好端端地怎么又将王七郎扯到我身上?”
崔娆嘿嘿笑道:“我喜欢王七郎做我姐夫呀。”
“你还说?”崔妙眼睛一瞪。
“妙姐姐,你真没发觉王七郎对你有意吗?”崔娆笑问。
“什么?”崔妙一愣。
“我的妙姐姐呀,你怎么什么都没发觉呢。”崔娆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没发现你每回与王七郎在一起时,他总想找话与你说?就算你没与他说话,他是不是也一直盯着你看?”
“有吗?”崔妙伸手摸了摸自己渐渐发烫的脸。
“妙姐姐,你信我,王七郎真的早就中意于你了!”崔娆伸出手,将崔妙的手紧紧握在自己的手中,“若是王七郎来求亲,你便让伯父应了吧。你们成亲后,他定会对你很好的。”
崔妙低下头,面上红云翻飞,半晌才说道:“反正谢三郎应该也快要与桓家议亲了,我又不可能嫁给他。说起来,王家也不比谢家差!”说到这里,崔妙伸手捂着脸,一脸娇羞道,“哎呀,我不说了,反正让一切爹爹作主便是。”
看崔妙这般模样,崔娆不禁笑出声来。
“阿娆,阿妙,你们两姐妹再说什么啊?”青阳公主听到崔娆的笑道,转过脸来,微笑着问道,“说得这么高兴。”
崔妙一惊,扯了扯崔娆的衣襟,小声说道:“不准说!”
崔娆便抬起,望着青阳公主笑道:“嘿嘿,回公主的话,自然是高兴之事。”
郗夫人坐得离崔娆和崔妙比较近,她转过脸看了两人一眼,转过头对着袁氏和桓氏笑道:“我好像隐隐听到她们王七郎的名字。看这两个丫头的模样,定然说的是少女怀春之事。”
听到郗夫人这么说,崔妙赶紧站起来,一脸急切道:“我们没有!”
见崔妙如此着急,屋中人便哄笑开来。
钟氏用绣帕掩了掩嘴,笑道:“阿妙,你这便叫欲盖弥彰。”
见此情景,崔妙知道自己是将事情描得更黑了,便咬了咬唇坐了下来,轻轻推了崔娆一把,小声埋怨道:“阿娆,都怪你,非要说七郎的!”
声音虽小,周遭人却听见了,这下便笑得更欢了。
崔娆看着屋中人笑得正欢,顿时觉得尴尬不已,手里不停地绞着绣帕,正想着要不要解释一下。一抬眼,却看到谢浔正定定地望着她,紧绷着的面上无任何表情。
她被他看得心发颤,赶紧将头低了下来。
正在这时,下人进屋来禀报说可以开席了,桓老夫人与张氏便招呼着大家入席,这才给崔氏姐妹解了围。
待大人们出了屋,崔娆才与崔妙走到门边,却看见谢浔与袁向、崔植三人正要出门。崔娆便拉着崔妙站在一边,让他们先走。
谢浔路过崔娆面前之时,似乎没有看见到她,目不斜视,没有看她一眼。
“阿娆,你们怎么不走了?”桓萱带着桓莺走到门前,一脸微笑地看着崔娆。
崔娆见谢浔等人出了门,便回过脸来笑了笑,说道:“萱姐姐,我们这便走。”
“那我们一起吧。”桓萱招呼道。
“好。”崔娆点了点头,这便与桓萱等人一起出了门,一起沿着园子往前厅走去。
“阿萱,我先提前恭喜你呀!”崔妙望着桓萱的手,笑嘻嘻地说道。
“我有什么喜事呀?”桓萱低着头。
“还装?”崔妙撇了撇嘴,“我们可都听到青阳公主说了,她就想要你做她的儿媳妇了。”
“公主没这么说吧?”桓萱面色绯红。
“公主话都说得这么明显了,你还要她如何再说?阿萱,你就安心等着嫁给谢三郎吧!”崔妙笑道,“这消息若传了出去,不知这京中有多少女子会羡慕嫉妒你的。”
桓萱娇羞地低下头,咬唇不语。
崔娆面上挂着微笑,在一旁安静地听着。
桓莺跑到崔娆面前,轻轻摇了摇她的手臂,问道:“娆姐姐,你怎么好久不来找阿莺玩了?”
崔娆低下头,对着桓莺浅浅一笑,说道:“娆姐姐这些日子不是忙着给外祖母做鞋吗?”
“现在祖母的生辰礼物也送了,可有空过来吧?”桓萱侧身望着崔娆,一脸的微笑。
自从那夜在燕王别院之后,崔娆与桓萱之间便有些小心结。
如今见桓萱主动示好,崔娆赶紧笑眯眯地点了点头,说道:“我自然会常过来看外祖母的。”
桓莺在一旁拍手笑道:“那我便又能常常与娆姐姐玩了。”
看着桓莺的颊上沾了着糕饼的碎屑,崔娆笑了笑,将手伸进袖内,想拿绣帕给她将脸擦干净。
没想到这一摸,她的手却摸了个空。
她一怔,一下便停住脚。明明自己刚才还将绣帕捏在手里的,怎么现在不见了?
想了想,她应该是将绣帕忘在外祖母房里了。
崔妙见崔娆停了下来,便问道:“阿娆,你怎么啦?”
崔娆转过脸,望着崔妙和桓萱笑了笑,说道:“妙姐姐,萱姐姐,你们带着阿莺先走,我才想起绣帕忘在外祖母房里了,我这便回去拿。”
桓萱闻言,点头道:“那你快去吧,女客都在西园用食,你一会儿自己过来。”
“好。”崔娆说完便急忙往桓老夫人的院子走去。
看着崔娆的背影,崔妙对着桓萱说道:“我们要不要陪阿娆一起回去?”
桓萱笑了笑,说道:“不用了,阿娆从小便在这府里窜惯了的,又不怕她会迷路。”
崔妙想想也是,便安心与桓萱姐妹一起往前走去。
崔娆刚走到桓老夫人的院子外,便看见外祖母身边的小丫鬟坠儿抱着一堆脏衣出了院门,正准备去洗衣房。
见崔娆走了回来,坠儿有些意外,赶紧叫道:“表姑娘,可还有事?”
崔娆说道:“我的绣帕忘在房里了,我回来拿。”
“要不要我帮你找?”坠儿忙问道。
“不用了。”崔娆看着坠儿手里抱着的东西,摇了摇头,“你快去做事吧,我自己去找便好。”
“那好。”坠儿笑了笑,推开院门,说道,“我就不陪表姑娘了。”
“嗯。”崔娆点了点头,便径直往院内走去。
坠儿也抱着东西出了门。
崔娆进了屋,往自己先前坐的椅榻上一看,却没瞧见自己的绣帕。她又往地上寻去,果然,在椅榻下边躺了一张白色的绢帕,定是刚才自己起身时,不小心落下的。
她一见,赶紧走上前,将绣帕拾了起来。见上面沾了些灰,她忙用力抖了抖。
正在这时,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从院子里传来。
这声音刚健有力,像是男子的脚步声。
崔娆愣了愣。
大家不是都去前面吃席了吗?这时候还有谁来这里?
她心里一阵疑惑,不禁抬起头,往院子里望去。
正在这时,她看见一个玉青色的身影正拾阶而上。
她心猛然一跳。
她记得,今日只有一人穿着玉青色的衣裳。
那人,便是谢浔。

第四十一章

崔娆呆呆地站在原地,看着谢浔一步一步向自己靠近。她心里一慌,想找个地方将自己藏起来,却发觉自己紧张得连腿都迈不动了。
谢浔走到门前,看到崔娆,神情微微一怔,脚一下便收住。
然后他站在原地,定定地瞅着她,双唇紧抿。
她似乎也忘了说话。
两人就这般互相对视着,半晌都没人吭声。
这场景,着实有些诡异。
半晌,崔娆先回过神来,忙扯了一个笑脸出来:“三公子,你怎么在这里?”
他仰着脸,紧紧盯着她,问道:“你怎么又在这里?”
“我绣帕忘拿了。”崔娆扬了扬手中的绣帕,说道:“我回来寻绣帕。”
他迈步走进门,说道:“我也是回来寻东西的。”
崔娆往他先前坐的地方望了望,没有发现什么东西。再看地上,也没有。
想到这里毕竟是自己外祖家,比起谢浔来,她也算半个主人。于是,她转回脸来望着谢浔,热心地问道,“三公子寻什么东西?好像这里没见到呢?”
谢浔慢慢走到崔娆身前,便停下脚,往自己先前坐的地方瞟了一眼,含糊道:“没有便算了。可能是我记错了,掉在其他地方了。”
“哦。”崔娆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