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张怿是否记得,这一天,是我的生日。
17岁生日,除父母之外,唯一祝我生日快乐的人,是郑扬。
“丫头,生日快乐。”他在电话那边说。
我惊讶了一下:“你怎么知道今天是我生日?”
隐约听到他的笑声:“我看过你参加辅导班时的报名表。”
我的心里悄悄一暖,可是嘴上仍然很强硬:“我过农历生日的。”
“是吗?”他的声音惊讶地停顿了一下。
我在电话这边偷笑——我当然是骗他的,因为就在刚才我还吃了外婆煮的长寿面。不过骗他好像很好玩,因为他真的会信,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然后我们开始天南海北地聊,聊着聊着我就忘记告诉他今天真的是我的生日了——是一年只会过一次的生日。
学期末,我的期末考试的成绩是文科年级99名。这是个还算吉利的数字,不计数学,我的总分是376分。
郑扬的声音是那样兴奋而昂扬的快乐:“不错啊陶滢,你这个成绩考播音肯定没问题。”
我很高兴。我几乎要以为自己的一只脚已经迈进大学校门了,可是又不能表现得太过得意忘形,所以就反复告诉自己——陶滢你要努力,你一定要努力,你要把另外的一只脚也迈进大学校门……
念叨的力量果然是无穷的!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念叨里,我的小宇宙好像完全爆发了:每天都到凌晨才睡觉,几乎把小命都拼掉了,用史无前例的勤奋姿态开始复习,复习累了的时候就畅想一些考上大学后的美好场景——可以去电台、电视台毛遂自荐,可以在那里做兼职积累经验,运气好的话或许还有出镜的机会……这样想着想着就不累了,深呼吸一口气,或者用凉毛巾擦把脸,我就又把自己埋到书桌前,拼了!
到这时,外婆仍然不了解艺术考试是什么,可是她想问题要实际许多。她很严肃地问我:“小桃,是不是学了这个专业,以后我就能经常在电视上看见你?”
我点点头,她那么高兴:“那就好,那就算你在外地念书我也能看见你了。”
她高兴的样子却让我的眼眶不知不觉地湿润。
我问她:“外婆,要是我去外地读大学,你会想我吗?”
她笑眯眯地看我:“当然想啊,不过我们小桃有出息就行,我还能在电视上看见你呢,就和在身边是一样的。”
然而这么说着的时候我的心里却静静地发酸,因为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我将远离外婆,那么远,甚至不知道是否还要回来。这样想着想着,心底就有抗拒不了的难过和忧伤涌上来。
不过对我的转变,班主任和语文老师都十分高兴。
他们因为一个准大学生的诞生而提前对我有了信心,也多了许多的关照。他们目光里的殷切期盼偶尔会让我惶恐而担忧,唯恐前途的不确定会辜负了这样确凿的关怀与支持。
至于我的同桌田佳佳,则对我表示了更为实际的援助:每个课间,她都煞有介事地提问我历史、政治问题。她用这样默默的方式为我补课,却在每一次我说“谢谢”的时候皱着眉头拒绝。她总是说:“同桌,你干吗这么见外?”
只有张怿,他什么都不说,也不再看我一眼。
有时候,他走过我身边的刹那,我甚至能感受到微微的空气的流动。我抬起头,可以看见他目不斜视的眼。有时候我站在阳台上,而他从楼下走过,我还会有一点点发愣。
我会记起,那些渐渐沉淀的岁月里,他的微笑、他的话语,他坐在我左手边不抱怨、宽容的样子,想着想着,心脏就会疼起来,疼得好像刀绞一样。
张怿,我以为可以不在乎,我以为已经做到了淡忘,却原来,当我回到有你的世界,我终究还是做不到无动于衷。
--------------------------------------------------------------------------------
作者有话要说:
真对不住大家,这么晚更新。刚去看话剧回来,是根据《八美图》改编的话剧《古宅》,在山艺文东校区黑匣子剧场,7号首演,12号截止,如果这里有济南的朋友可以去看呵呵~~
另:lvyang2000、乐宝贝,书已寄出,是06年6月第一版的《同桌的距离有多远》,谢谢你们长期以来的支持,只是个小礼物,希望你们喜欢:)
10-1
三月,专业考试很快就到了。
朱自清先生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我们并不盼望,可是春天还是到了。
春天来了,专业考试就到了。
我报考了五所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最后一站才是艺术学院。
那段日子真是疲于奔命——我在几个考点之间奔波,第一个学校的复试结束后直接扎进第二个学校的初试考场;刚刚考完声乐考试,来不及换衣服就要乘出租车赶往另一所院校,那边将要开始的是命题小品表演;睡眠永远不足,大脑永远绷紧一根弦,全身所有的细胞都调动起来时刻处于待命状态,似乎只要一声令下,下一秒就可以微笑着出口成章……考场里总是有那么多考生走来走去,每个人脸上都是满满的期待与努力压制的疲惫,在初春的寒风里让人看得莫名紧张。
春寒料峭的考场外,每个考生都变得神经兮兮的:每当看见一个人从考场里走出来,立即就有一大堆待考的冲上去把他包围住,七嘴八舌地问“你刚才抽了什么题”、“老师刁难人吗”……虽然明知道这些题目自己可能抽不到,可还是很用心地琢磨那些题目万一被自己抽到会如何回答。而当自己真正踏上肃穆安静的考场时,天可怜见,你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佩服出题老师的功力——因为那些题目千奇百怪,永不重复。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下来的,只知道当我过五关斩六将地走到艺术学院开始考试的那天时,自己已经完全麻木了。
初试还算比较简单:准备好的段子从字词读音到表情手势都已经被抠得无懈可击,即兴播读抽到了一条百余字的新闻,唯一的难点不过是“莘莘学子”这四个字的正确读法。我读到一半就听到评委老师喊停,当天下午就在张贴的红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顺利进入复试。
和初试相比,三天的复试简直是一场持久战:声乐、朗诵、舞蹈、即兴主持、即兴评述、写作……好像还是换汤不换药的这一套,可却把我这些天来一直高度紧张的神经绷得更紧了。上苍啊——我居然连做梦都会梦到即兴播读时抽到一条有生僻字的新闻!
我现在终于明白原来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都说高考是条独木桥,可艺术考试的道路又比它宽多少了?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艺术考试根本就是在走钢丝——100比1的专业通过率,300比1的录取率,多少人殚精竭虑,最后仍然是失败!
可是,还是要咬牙挺过来,似乎是要通过这校园里看上去歌舞升平的一切告诉自己:会有机会的,会有机会的,只要挺过去,坚持到底,就会有回报的!
于是,所有的累,就这么咬着牙挺过去了。
三天后,当我终于从复试考场中走出时,世界骤然间的明亮甚至让我有一刹那的晕眩。
闭上眼,又睁开,渐渐看见变得清晰的楼宇、人群,嘈杂而凌乱。
那一刻,我站在教学楼前高高的台阶上,看广场上密密麻麻的人:美术类与艺术理论类专业开始报名,数以万计的面孔逼仄地挤来挤去……
偌大一条应考的河流,而我原不过是其中最寻常的一枚石子。
我似乎才忐忑地发现:我心里根本没有任何如释重负的感觉,反倒有彻骨的恐惧与凉。
这样想着的时候,在我后面考完试的郑扬走近我身边,他没说话,只是握一下我的手,很紧,似乎要给我力量。
然后松开。
我带点感激地看他一眼,他微微一笑,说:“晚上去琴房吧。”
我怔一下,问:“声乐考试已经结束了啊,去琴房做什么?”
他不回答,只是走在我前面,我想了想,追上他的步子,从报名的考生中间一路挤出去。
那晚我还是去琴房了。有些事情或许就是这样——至少在我和郑扬之间——我只需执行就可以了。
夜晚的琴房楼仍然灯火通明,那些考生、在校生仍然在勤奋练习,其中不知哪间琴房里传来如泣如诉的唢呐声,因为了乐器的缘故,在夜空中扩散出孤独、凄怆的味道。
4楼,403。许多年后,我仍然记得这个琴房号,需要上楼梯,再上楼梯,到四楼,沿狭长走廊走到头,左手边第二间琴房,小小的门玻璃上有一小块淡蓝色窗帘。那时,对于非本校学生租用琴房,每小时收费5元。
那天,是在那里,郑扬点燃鲜奶蛋糕上18支小巧的生日蜡烛。
满目跳跃的桔黄色烛光里,有个小巧的生日蛋糕摆在中间。上面涂满猕猴桃果酱,写着四个浅紫色的字:生日快乐!
我不由自主瞪大眼:今天是我的生日吗?
就在我马上就要炮轰他记错了我的生日的刹那,我突然反应过来——好像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带着一脸恶作剧的笑告诉他我是过农历生日的。
掐指算算,我的农历生日可不就是今天么!
天啊,一年了,我居然忘记告诉他那是个谎话!我居然一直都没有告诉他我实际上一直都是过公历生日的……
可是,现在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因为在这段兵慌马乱的日子里,我疲惫、紧张得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说起来,我今年还没有给自己过生日呢!
那么眼前这个有点从天而降的生日蛋糕,是不是也算是恰如其分?
我呆呆地看着蛋糕,听见他说:“吹蜡烛吧,许个愿。”
我听话的闭上眼,双手合十。
那一刻的静谧空气里,我第一次感觉“许愿”的神圣。
是烛光、星辰、温暖的狭小空间里,我许下三桩心愿,而谁可以听到?又有谁能让它们成为现实?
我认真地重复三次愿望,希望能帮我实现愿望的人不要忘记:希望外婆身体健康;希望朋友心想事成;希望我自己考上大学,美梦成真。
两天后复试成绩揭晓,我和郑扬双双进入三试。
三试唯一的科目是上镜。
考场上的气氛安静庄严。
是铺着红色地毯的演播间,我坐在铺有暗红绒布的台子后面,面前是话筒和摄像机。而考官则在隔壁屋子里的电视机前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我开始紧张,只是下意识地播送新闻,都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只记得演播间的地毯很软,软到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腿在发抖,每抖一下,那些地毯上的长绒就随着颤抖一下。
过几天,宋阿姨带回来反馈信息:我见了你们那卷带子,郑扬很上镜,陶滢也不错。陶滢更紧张一点,其实放松了会更好,目光有点发直,在屏幕里看稍稍有点僵。
“听天由命吧。”她说。
明知道是宽慰的话,甚至也不能说明我就是失败了,可是那一瞬间我崩溃得要死,一颗心一沉到底,有绝望的情绪莫名其妙将我笼罩。
我突然觉得我来错了——我一定会失败的!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可是当时我真的特别特别绝望——哪怕一点点希望都看不到!
离开省城的那天早上,我在艺术学院大门口呆呆地站着,看春天的风挟裹着树叶的气息而来,温暖干燥的带一点甜蜜味道。郑扬在我旁边,不做声。
仍然是个很帅的男孩子,比我高十几公分的样子,他的表情安宁,他的手掌宽厚。他没有对我说“再见”,而只是轻轻拍了拍我的肩,然后挥挥手,看我关上出租车的门,越来越远。
他渐渐在我身后变成一个小小的点,可是直到我看不见他了,我都知道他一直站在那里,等待着我也在他的视线里变成小小的、看不见的点。也只有到这时,他才会转身离开。
半小时后我到达火车站,随潮水一样的人群挤进站台,挤进车厢,寻到自己的座位。天光大亮,喧闹的周遭却让我觉得越发的孤单。
火车启动,我起身走到两节车厢连接的地方,那里有陌生男子在抽烟,烟味弥漫在我的衣服上。乍暖还寒的季节里,我捂住脸,任泪水潸然而下。
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觉得特别绝望——我觉得自己的梦想好像说破碎就要破碎了。就像夏薇薇提过的那枚樱桃,狠狠一踩,汁液四溢。
或许,这就是一颗樱桃必然的命运吧。
10-2
回到班里的时候距离高考还有三个多月,最白热化的时候,黑板一角每天都写着“距离高考还有XX天”的字样,倒计时的数字一天比一天少,莫名就让人变得很紧张。
到这时我基本上已经快疯了——专业考试的成绩好像一根绳索一样紧紧捆在我的脖子上,绳子绷紧,不知道那头拴在哪里,只知道我每天都有快要窒息的感觉。我落下那么多的功课:几十份卷子、第二轮复习、两次模拟考……专业考试结束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我居然是我们班倒数第三名?!
那瞬间,我连死的心都有了。
那天,我看着卷子上一片红色的叉,想哭,可是没有眼泪。我伏在课桌上,任下午的阳光照耀在我身上,可是我感觉不到热量,只觉得有寒气从脚底升上来,迅速冰封住全身的骨骼!
那样深的绝望,几乎要将我埋葬!
直到田佳佳伸出手拉起我,给我一个紧紧的拥抱,然后她在我耳朵边不停地说:“陶滢,你不要难过,有我呢,还有我们呢……”
看我不说话,趴在她肩头不动,她似乎有些着急了,她用手轻轻拍我的后背,不住地念叨:“陶滢,你千万别着急,你不是几个月没上课了吗,退步也是很正常的啊,咱们文科生不就是靠背诵么,你好好背一下就可以追上来啊,你看等你拿到专业证书就可以不用学数学了,你可以利用数学课复习历史和政治啊,真的,如果不学数学你会有很多时间复习的,你的成绩一定会追上来的……”
她的声音都急了,甚至有些语无伦次的倾向,我的心脏膨胀成那么僵硬的一大块,没有弹性没有感觉,甚至连我的皮肤都好像绷紧了一样,泛出麻木的滋味来。我静静趴在田佳佳肩膀上,闭上眼,努力想要给自己鼓劲,可是我觉得自己的力量已经被抽走了,我那么努力却没有一点点力气注入到我身体里!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突然听到熟悉的声音,低沉的、清晰的男生的声音,似乎就在我耳边,说:“田佳佳,尹国栋说你居然把数学卷子的最后一道题目答出来了,真的假的?让我看看。”
我猛地睁开眼,下意识抬头,却撞上张怿的目光——他面向我,一只手拍着田佳佳头顶,笑笑地看着她。田佳佳一个劲地向他使眼色,好像是要他快走开,可是他不动,还是站在那里。
我慢慢直起腰,定定地看着他。
他也把目光转向我,脸上的笑容终于渐渐收起来。田佳佳担忧地回头看看我,又看看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在发愣的时候,田佳佳突然拍拍自己的脑袋,问我:“隔壁班有个女生也考了艺术,好像是音乐吧,听说考了十几所学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啊?考这么多学校是不是很好玩?”
她一边问一边用力地把自己的数学卷子塞到张怿怀里,然后把身体转向我,背对着张怿,不再理他。张怿愣了愣,无奈地笑笑,转身往自己的座位走。
我压抑住内心里那些莫名的失落感,把目光收回来,看着田佳佳问:“谁?”
“夏薇薇,是叫这个名字吧?”田佳佳想了想,回答。
我愣了一下,然后恍然大悟:怪不得,夏薇薇——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会在那里看见她。
原来,她也参加了艺术考试?
十几所学校,那她一定比我更辛苦。
田佳佳摆出一副很好奇的样子,可是我知道,她只是为了转移我的注意力,让我不至于沉浸在刚刚公布的成绩里继续伤心难过。她追着我问:“你考了几所学校?”
“五所。”我老老实实地回答。
“也不少啊!”田佳佳感叹一声。她不知道,其实这不过是个适中的数字,算不上多,也算不上少。报考的学校是宋阿姨帮忙挑选的,是她认为比较正规、设备齐全的全日制正规院校,其中一所一类院校、两所二类院校、一所三类院校和一所综合性大学的二级学院。挑学校的时候宋阿姨解释说只有合理规划才能提高命中率,成绩好的话就去一类院校,成绩不好就去三类院校,保底还有二级学院可以读。她说得很直白:“万一高考成绩不理想,先找所大学读着也不错啊。”
虽然听上去很惨烈,可是也很实际——像我们这样的学生,成绩平平,不敢打复读的赌,因为一旦失败便输掉了大好年华。对我们而言,只要能考上大学,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哪还管考上哪所大学呢。
正发愣的时候,田佳佳拍拍我的肩膀,把我从混沌中拍醒。我看着她,她伸手推给我厚厚一沓卷子:“这是你这一个月里落下的卷子,大概几百张吧,上面都写好了答题步骤,老师说这是历年试卷,你可以看看。”
她说得好象很轻松,我将信将疑地拿过来翻翻,才发现这根本就是项无比巨大的工程:那么多的题目,她是怎么一点点给我写完的?!
我看着卷子上大方工整的手书,眼眶渐渐湿润了。我突然觉得如果我考不上大学,不仅对不起自己,就连田佳佳都对不起!
可是,命运之神一定听到了我的祷告——半个月后,我收到了来自吉林艺术学院的专业合格证,又过了三天,收到省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合格证!
那天,我站在语文老师办公室里,看着她手上的合格证,很努力才压抑住喜悦的哭泣。
语文老师也有点如释重负的样子,她握住我的手,微笑着对我说:“陶滢,你看,你还是做到了,再加油一下,考进大学,好不好?”
我看着她的眼睛,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心里的感激,只能狠狠、狠狠地点头。
又过几天,恰逢妈妈出差途经家乡,她回家看我,我们躺在同一张床上聊到深夜。
我说:“妈妈,对不起,我的成绩不够好,考不上好大学,让你失望了吧?”
妈妈眼里湿湿的:“滢滢,妈妈希望你快乐。只要你快乐,上不上大学,上哪所大学,做什么职业,都好。”
顿了顿:“你小时候身体不好,妈妈从没想过你一定要读大学,妈妈只希望你识几个字就好了。”
说完,妈妈哽咽了。
我感觉到,有凉凉的液体沿眼角滑下。我知道,我妈妈,她说的是心里话。
这是我们母女关于我的未来的第一次长谈,也是从这一刻起,我才知道,她对我的爱原来如此悠远:为了让女儿生活在医疗条件发达的沿海城市,她才把刚刚断奶的女儿留在家乡;为了让女儿快乐的成长,她甚至从不过问女儿的学习情况;为了让女儿生活充实,她才每年花大笔邮费寄书回来……她从未指望女儿有什么非凡的成就,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女儿能够健康快乐!
原来,她不是不爱我,而是我压根无法理解她的爱,无法理解她爱我的方式。
原来,是我错了。
那是一个幸福的晚上,因为当消除了心里的芥蒂之后,我发现我的妈妈那么可爱。
四月之后,高三的疯狂愈发显现出来。
课间不再有“疯打闹”的声音——这是个中学时代特有的名词,政教处的领导们似乎习惯将所有属于青春与年轻的追赶、笑闹归纳于“疯打闹”。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活活泼泼的打闹却以“疯”字修饰。或许所有人都不曾意识到,高三以后,我们的生命中褪除了最青葱纯洁的少年时代,“打闹”便不见了。
而每一节晚自习,我们更是专心致志,埋头苦读。思考是场漫长的长征,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哪一样都无法逃脱。
从四月到六月,属于我的三个月,这是一段我生命中永远无法忘怀的时间段。
每天,清晨从睡梦中醒来,我背上书包冲向学校。6点40分,我踩着铃声进教室,或许嘴巴里还在嚼着最后一口面包;中午,我趴在课桌上进行短暂午休,半小时后还要忙着完成当天的作业;傍晚,1小时的晚餐时间,我用5分钟买饭,10分钟吃饭,5分钟收拾残局,剩下的40分钟,还可以背一份《时事政治报》上的内容;晚自习,在做作业的基础上,我还要补习落下的功课;深夜,回家后,台灯下我要苦背英语课文,以及最容易拿分的史地生;凌晨1点,我吃一小片“安定”才可以睡得着……
并且,我那有限的睡眠始终质量不高。
许多次我梦见自己站在艺术学院的门口,手里捏一张《录取通知书》,可是门卫把大门锁上,偏偏不让我进。我站在校门口双手摇动铁门,边摇边哭。哭着哭着就哭醒了。醒来的时候,枕头已经是濡湿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