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心里把应该说的话在路上已经琢磨过一遍了,此时在心里又过了一遍,她眼泪来得也快,“婆婆这么一说…我道…”她用帕子擦了擦眼角,一撩裙子跪了下来,“这事原不应该瞒老太太,可是媳妇总觉得老太太病刚好不忍让老太太再忧心…”
刘氏把吴承业偷看禁书的事小心翼翼地说了,“我一时气愤,把孩子们叫过来都打了一顿,现在却有些后悔了。”
“这事你做得对,宪儿和鸣儿小的时候我也没少责打他们,玉不琢不成器,庄户人家也知道棍棒底下出孝子呢,只是你不应该连怡丫头都打了,娇滴滴的女孩子,你怎么下得去手哦,万一打坏了,吓着了可怎么是好?”
“是媳妇想的不周全,请老太太恕罪。”
“唉,你们年轻人脾气上来欠考虑也是有的,来人,把怡丫头抱过来,让我好好看看。”
吴怡一听说老太太那边请,就知道大约是因为刘氏打孩子的事,希望老太太不像红楼里的贾母一样,一听说儿子“教育”孙子就立刻不管不顾地维护,要按她说,宝玉挨打纯属自找,吴承业挨打的理由放在现代却有些说不通,在古代也是管教有些过严了。
还有,刘氏如果不是“博览群书”,吴宪不是“博闻强记”他们俩个怎么可能一听说那句话就马上知道了出处呢?可见他们这两根上梁也不怎么正。
吴承业唯一的错误就是不应该到处去说,此时她还不知道吴承业对于上山造反做大当家的远大规划呢,要是知道的话准会说刘氏做得对。
吴怡虽然已经打定了主意不要再混下去,可是要怎么才算不混下去却没有什么章法,她学习琴棋书画也算是认真,先生教她也格外用心,可是她除了对下棋很有天赋之外,别的——真的是学好了也只不过是个“匠”,也算是符合时代要求了,都说某某姑娘琴棋书画样样皆精,史上又有哪个女画家有传世之做?
还不如词人呢,至少有两个出了名的出词人。
女子终究没有机会去看真正的名山大川,去行万里之路,见识窄了,自然有了局限。
她一路上胡思乱想着到了正院,老太太一见着她就心肝啊肉啊叫个不停,说实话吴怡有点吓到了,她跟老太太关系真的很一般,就是觉得老太太长得很慈祥,只是眼神有些过于犀利了一些,虽然是血脉亲情,但是也得有时间相处啊,更不用说她是现代的灵魂了。
说真的她真正当做亲人的就是刘氏和兄弟姐妹们了,连吴宪都差一层。
老太太自是先看了吴怡的手,吴怡的手伤的不重,又上药及时,只是有些肿,“哎哟,怎么下这么重的手啊,那起子混帐行子,得了主子的令就敢可劲儿折腾孩子,也不想想孩子还小呢。”
吴怡再傻也能听出老太太这话说的不对劲,更不用说心思玲珑的刘氏了,可是刘氏能说什么?
吴怡垂下眼帘,老太太这是要拿她做筏整治刘氏,不用说刘氏一直是疼爱女儿的好母亲,素来行事都让吴怡佩服,可以说是吴怡在古代最佩服跟真心喜爱,甚至心里面当成半个母亲的人,就算是站在陌生人的立场老太太都做得不对。
刘氏对老太太一直很孝敬啊,可是老太太说翻脸还是翻了脸!
“打在儿身疼在娘心,我知道太太是想让我学好。”吴怡小声说道。
老太太笑了,她摸了摸吴怡的头,“好孩子,真的是好孩子,刘氏,你很会养女儿。”
刘氏有点摸不清老太太的想法了,刚才说了一句让她胆颤心惊的话,又说她会养女儿…“怡丫头笨得很,只是心是好的。”
“凤丫头嫁了以后我一直觉得身边空落落的,没个着落,原本想着祖哥儿娶了媳妇,我能帮着你调*教新媳妇,谁知道又出了岔子,我看怡丫头不错,你把她留在正院陪我吧!”
刘氏一听老太太这么说,脑袋嗡地一声,老太太这是对她在表达不满呢,她看了眼宋氏,原本搞不清楚状况的宋氏在听老太太说把吴怡留下来陪老太太,立刻抿嘴乐了,都知道大嫂最是护犊子,留下吴凤和吴承祖那是没法子,把吴怡也抱到正院养,那是挖刘氏的心头肉。
老太太不言不语的,心里对刘氏的不满已经很深了吧,这才想出了这一招。
“老太太,我还要念书呢。”还有比抱走孩子对母亲更狠的惩罚吗?虽然是在一个宅门里住着,可是孩子终究不在母亲身边,吴怡开始同情刘氏了,就算是她再精明厉害又如何?还是免不了被小人上眼药,被老太太倾轧!
“你在我这里一样可以去后花园念书啊,都是坐轿子去,都是一样的。”
“可是…可是…”吴怡还能怎么说,刘氏身为儿媳是不可能说您年纪大了,孩子啥的我自己照看就行了之类的话,老太太提出要养孙女,这是给儿媳体面,儿媳打落牙齿也得忍着,吴怡看了眼眼中满是不舍嘴角还要带笑的刘氏,一咬牙,用力掐了把自己的大腿,哭了,“可是我要母亲!我要母亲!”
八岁的小女孩,舍不得离开母亲大哭也不算丢人…不算吧?丢人吗?吴怡哭得更大声了,两只脚不停地扑腾着,老太太都有点要抱不住她了。
刘氏赶紧快走两步把她抱过来,吴怡紧紧搂着刘氏的脖子不撒手,“母亲!母亲我再也不敢了,别不要我!”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识抬举呢!”刘氏重重打了吴怡两下,吴怡不管那个,闭着眼睛继续哭,到最后哭不出眼泪了就干嚎。
老太太被吴怡哭得头疼,她年岁大了,最怕有人在她跟前哭,“好了,好了,不让你到正院来了,莫哭了,莫哭了…”老太太连声说道。
她本来觉得刘氏仗了娘家的势,连老太爷都高看长媳一眼,长子更是一心向着媳妇,自己在吴家有被架空之势,想要借抱走吴怡敲打刘氏一番,让她知道知道吴家谁当家,没想到吴怡却真是个不识抬举的,一听说要到正院就又哭又闹的。
刘氏哪里都好,实在是娇养女儿太过了,老太太可不想弄一个整天哭闹的孩子在身边。
“真的?”吴怡抹着眼泪问老太太。
“真的。”老太太点头,这倒霉孩子脸上的眼泪早抹干了,只有鼻涕挂在嘴边。
“噗…”吴怡刚想说话就觉得自己嘴里有东西,用力一吐,一颗牙连着血出来了,这回她真哭了,“啊?唔唔…牙掉了…”她为了帮助刘氏,也为了留在刘氏身边真的是丢大人了好不好…
老太太原本正在懊恼呢,见吴怡哭掉了牙,也笑了…吴怡把脸藏在刘氏的怀里。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这事几乎成了吴家的固定段子了,当年五姑奶奶为了不离开太太,把牙都给哭掉了…
刘氏带了吴怡回西院正房,吴承业还在地上跪着呢,吴怡觉得这种体罚方式太可怜,而且让一个孩子跪在仆从穿棱来去的西院正房外,实在是太伤自尊了,免不了替吴承业求情,“太太…”
“孽障!你妹妹都比你懂事,还不快滚进来!”刘氏斥骂道。
吴承业想要爬起来,却一下子差点摔倒,珍珠赶紧过去扶起他,“四爷小心点。”
吴承业挥开了珍珠还想要的的搀扶他的手,一步一挪地跟着刘氏进了正房。
“孽障,你可想明白了?”
“儿子错了。”吴承业再傻也知道这个时候要服软。
“我看你嘴上服了,心里未必服。”刘氏叹了口气,“我且问你,梁上好汉后来怎么了?

怎么了?自然是一百单八将九死一生…尽数离散…
“你知不知道他们的妻儿老小又如何了?”
吴承业这回被问住了,梁山好汉十个有八个是孤家寡人,哪有妻儿老小。
“自古以来造反都是要杀头的,你一人杀头不要紧,父母兄弟姐妹都要受连累。”
“如今天下太平,我自是不会造反的。”吴承业说道,“我只想做个游侠…”
“我再问问你,游侠靠什么生活?你难道还要靠家里给你零用钱供你吃喝吗?”
“靠劫富济贫…”
“你是要劫谁的富济你自己的贫?”刘氏说道,“更不用说为了钱财义气杀人越货了。”
“我…我向七舅舅、三叔那样不行吗?”
“行啊,自然是行的,可是你七舅舅是一身铜臭去经商,风里雨里的跑船,货物走陆路要雇镖局还要一路打点陆匪,走水路要求水军也要一路打点水匪海盗,在船上过生活三天都喝不上一碗水,遇上风浪要九死一生,所求的无非是财,你以为你七舅舅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你三叔何尝不想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可是他不能卖!因为他是庶子,他有一个…”刘氏闭了闭眼。
“这事也不应该瞒你们,家里的事你们还是知道知道的好,他有一个青楼名伎出身的亲娘!老太爷跟你们父亲再怎么督促他读书,他都迈不过自己的那道坎,更不用说还有其他事情了,他若不是娶了你们三婶,他哪里有资本活成现在这样?他穿衣戴帽四处游历,呼朋唤友,难道不要钱的吗?”
吴承业愣住了,他从生下来开始物质上就没缺乏过,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甚至不主动要什么人家也会把好东西送到他跟前。
“行了,你回去好好想想吧。”刘氏打发吴承业离开。
“母亲,别生气了。”吴怡扯了扯刘氏的袖子,“四哥只是没想明白。”后来的几十年吴怡深恨自己没有DV,不能把吴承业同志的童年光辉事迹录下来,以饕后人。
“唉,儿女都是债啊,我养了你们六个,就是欠了六笔还不清的债。”刘氏叹道。
晚上的时候吴宪被刘氏赶到了姨娘处歇着,她搂了吴怡在一张床上睡,在床上刘氏不停地看着吴怡的手,“还疼吗?”
吴怡摇头,“不疼了。”吴怡想问的是把自己的丈夫推到别的女人床上是什么样的感觉?可能对于古代女人来讲这真的不算什么吧,她自己呢?吴怡忽然觉得有些慌。
穿到古代,通房、妾室就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天啊,她怎么没穿成男儿身啊…
“你今个在老太太那里哭,是真哭还是假哭?”刘氏越想女儿的表现越不对,吴怡自从那次生病,已经不会轻易大吵大闹了,淡定沉稳的吓人,倒有些似是悟道了,只是有的时候冲动依旧就是了。
“我…”吴怡不好意思地伸手抱住了刘氏,“不管真哭还是假哭,反正我是不离开母亲就是了。”她有点演得太过了,如果不是穿越的事匪夷所思,说不定就曝露了。
“傻瓜,你难道要一辈子窝在母亲怀里不成?”刘氏轻点她的额头。
“我就是一辈子不离开。”吴怡其实一直想问,刘氏那么孝敬老太太,让着宋氏,一心只为吴家好,她们还这么对她,她不伤心吗?后来想一想,问有什么用呢?总不能说跟老太太翻脸,跟宋氏撕破脸吧。
丫头们
话说吴宪被赶出了正屋,脑子里把姨娘们过了遍筛子,捉到小儿子偷看水浒固然让他生气,也让他想起了自己年少时的事,一时变得有些怀旧,转步一转就往孙姨娘的院子去了。
吴宪其实自认是个挺长情又不好色的人,他虽然姨娘不算死的有三个,算上死的六个之多,可是比起那些妾不一定有他多,通房却一堆还要流连花丛养外室的同僚们,他真可以说是洁身自好了。
当然,这也跟他和刘氏感情好有关,在他这样标准建男人眼里,跟他有真感情的只能是妻,妾嘛…也不过是宠一宠罢了,可是孙姨娘在妾中是有些不一样的,她是从小伴着他一起长大的,吴宪想起自己不能回京过年的二儿子,心里也是有些伤的。
可是能怎么办呢?嫡庶分明一个家庭才能够长治久安,宠妾灭嫡那不是像他这样的正人君子应该干的事。
他一往孙姨娘的院子里去就有眼尖的丫环跑去给孙姨娘报信了,孙姨娘正在灯下垂泪,她这一年过得辛苦,先是女儿吴柔被留在京城,她寄予厚望的儿子吴承平碍了太太的眼被整,过年都不敢回家,一个人孤伶伶的留在扬州,她心情刚刚平伏一些,吴柔又遭到恶整,被关以养病为由关在了院子里。
她这个做亲娘的却只敢趁没人的时候往吴柔的院子里望两眼,躲在没人的地方哭,连在太太面前求情都不敢。
现在太太找人给吴柔看了病也一直在抓药,听秀儿说吴柔的身子已经全好了,只是寿嬷嬷不许她出院子,说是要静养,实际上是把她看起来了,孙姨娘虽然替吴柔觉得委屈,可是吴柔总算保下命来了,若是惹恼了太太,太太整死她们母女跟捏死一只蚂蚁也差不多。
就在她柔肠百转时,小丫头乐颠颠地过来报,“老爷往咱们院子里来了!”
孙姨娘赶紧擦干了眼泪,到镜子跟前快速补妆,又觉得自己身上衣服的花样子不鲜亮,赶紧去让丫头翻衣柜,“快,快把我新做的绣粉莲花的裙子找出来…”
“姨娘啊,老爷快到了,他来了您衣服才换一半可怎么得了?您这身够好看的了。”小丫头笑眯眯地劝着她。
孙姨娘想了想,又把头上新插的钗给拿下来了,“你说的是。”
“姨娘,你这是干嘛?”
“你去烧水吧。”孙姨娘没跟小丫头解释理由,又坐回自己之前垂泪的地方了。
吴宪到了孙姨娘这里,看见的就是孙姨娘穿着靛青色半臂,头上只插了只珠钗,脸上只抹了淡淡脂粉在灯下神伤的样子。
“咳!”他咳了一声,孙姨娘像是发才现他,连忙站起身给他请安,“婢妾给老爷请安。”她微一抬头,眼里满是惊喜,孙姨娘虽然年纪略大,可是平素保养的好,她本身长得又好,虽然三十几岁了,却仍是风韵尤存。
“起来吧。”吴宪虚扶了她一下,“好久没来看你了,你轻减了。”
“老爷心里还惦记着婢妾,婢妾就知足了。”孙姨娘含泪说道。
“你跟我自是与旁人不同的。”吴宪说道,“唉,一晃眼你都替我生了三个孩子了。”
“在婢妾眼里老爷还是年轻时的样子呢。”孙姨娘含羞一笑,在灯光下晃惚还是当年那个含羞带怯的丫环,竟像是十七、八年的光阴未曾存在过似的。
“老了,我老了,你也老了。”吴宪感叹。
正这个时候小丫环端了茶来,孙姨娘从小丫环手里接过茶,“这是老爷最爱喝的碧螺春。”
吴宪喝着茶,觉得自己来孙姨娘这里来对了,孙姨娘虽然不像冯姨娘那么年轻活泼心直口快,但是这种小意温存却是别的姨娘那里没有的。
就在这个时候,孙姨娘叹了口气。
“对了,我还没有问你呢,你究竟为伤神伤啊?”
“七姑娘病了,太太让她静养,虽说太太心慈,我还是…”
“嗯,孩子病了确实让人心焦。”实情是孙姨娘要是不说吴宪都忘了吴柔病了的事,“你多去看看就是了。”
“是。”
“夜深了,安置了吧。”
第二天早晨,早有人把吴宪是在孙姨娘那里歇了的事告诉了刘氏,刘氏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也就将这事搁下了。
“那她若是要去看…”秦普家的比一个七。
“她要去看就让她看,想怎么看怎么看。”刘氏说道。
吴怡自从想清楚了不混日子之后,对自己的前景有了一番规划,她现在被困在大宅子里,按这些日子她对古代人的生存方式的了解,出去建功立业是别想了,出门能走出三步都是奇事,做生意?七舅舅一个男子都受那么大的压力,吴怡一个女子…还是省省吧。
谈场旷世奇恋…吴怡瞅瞅自己的小身板…咳…
宅斗神马的在有一个牛叉老妈,身处的家族又是非常保守的诗礼之家的情形下,实在开展起来有困难。
姨娘神马的不用她出手,她老娘一个人搞定,她老娘搞不定的人比如老太太…虽然她用哭到掉牙大法搞定了一次,可那是非常时期非常用段,常用可不行,在这个以孝为先的古代,她也不可能有什么好法子对付自己的亲祖母,至于婶婶宋氏…她目前也碰不上啊。
想来想去不混日子首先得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所谓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她先拿了张白纸,仔细统计自己身边的人员名单,这一统计不得了,她一个八岁的女孩子,住着建筑面积两百多平的一个小四合院,竟然光是有名有姓的使唤丫头就有两个大丫头、四个二等丫头、八个三等丫头,还有不入等的七个新买的丫头,这还不算完,她的奶嬷嬷如今管事少了,正在荣养,还有一个教养嬷嬷福嬷嬷,专司洗衣、洒扫之类粗活的婆子若干,这个小院简直是冗员过多,机构臃肿的典型啊。
不用说别的,就是这些丫头,除了近身伺侯吴怡的两个大丫头,她们的助手四个二等丫头之外,八个三等丫头负责打扫卫生、采花,拨草等,八个人这么点平方,一天能有多少活?更不用说这类活一是和婆子们重合了,二是多数都让未入等的小丫头们给做了。
可是在吴怡看见她们时,她们又都是很忙的样子。
吴怡在现代虽然没有工作过,可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她上小学的时候也有这种人,老师了来努力学习,老师走了就是撒欢儿的玩。
可是她一提出要精减小院的使唤人,第一个反对的就是夏荷,夏荷的反对理由很简单:“嫡出的小姐就是这样的派头,不是一步出八步迈的,怎么能显出大家小姐的风范来?”
好么,当官的难怪要贪污呢,就是这些风范、派头就逼得你不得不贪,不贪养不起这些人啊。
“再说了,我们终究是要出去的,若不趁现在多带出几个人来,让我们怎么放心走?”侍书的反对理由更加的有“远见”。
吴怡想到了那几个红字辈的丫头被选出来的目的——未来的陪嫁丫头侯选啊!陪嫁丫头侯选也是未来姨娘侯选…一想到这里吴怡就觉得浑身发痒,她之前胡混没意误到的问题通通浮出了水面。
三个人正在讨论人员问题呢,院子里忽然传来了小丫头的哭叫声,吴怡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原本不发一言的福嬷嬷重重地咳了一下,吴怡赶紧又坐了下来。
福嬷嬷并不像电视剧里面的嬷嬷一样一项一项的教吴怡规矩之类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随时纠正,其中的一项就是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吴怡一旦不达标福嬷嬷就祭出唠叨大法,一直念到吴怡承认错误为止,吴怡认为精神折磨同样很可怕啊。
“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怎么姑娘在屋子里她们也敢胡闹?”福嬷嬷见状满意地微点头,她才是这帮丫头们的直接领导。
侍书赶紧出去了,只见红裳正跪在院子里呢,而用鞋底子抽打红裳的正是侍棋。
“侍棋你作死呢你!”侍书赶紧快走两步,一把把侍棋手里的鞋底子给夺了过来。
“你问问她做了什么下贱事?”侍棋指着跪着的红裳说道,红裳才刚留头,一团孩子气,被又打又吓唬,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红裳没做错事。”红袖说道,侍棋是她的直属上司,她却为红裳说话,惹得侍棋直瞪她。
“你个骚蹄子,得了姑娘几次赏就不知道自己吃几碗饭了,轮得到你说话吗?”侍棋斥骂道。
“闭嘴!这里又容得下你大喊大叫吗?”侍书就算是在责骂侍棋,仍然不敢高声,“红袖,你说是什么回事。”
“侍琴姐姐前几日得了姑娘赏的一盘子红枣糕,分了红裳几块,红裳在家饿惯了,爱藏吃的,今个儿倒出空来才舍得拿出来吃一块,偏偏侍棋姐姐说是红裳偷的…”
“姑娘爱吃红枣糕,为了怕姑娘临时想吃,我特意在书房摆了一盘,谁知道我早晨刚摆的,中午的时候就没了几块…”
“你那红枣糕让姑娘和我们几个分吃了,我正要问你呢,我们去书房时为何只看见了红袖?你又跑到哪里野去了?”
“我…”侍棋低下了头。
“你原是大的,我不应该当着小的的面说你,可是你瞧你做的事!”侍书继续说道。
侍棋心中却是极不服气的,她跟侍书一道进府,说起来还是她先提的二等丫头呢,没想到是侍书后来居上提了一等丫头,她要处处看侍书的脸色,她现在整天得过且过就是想要看看侍书敢把她怎么样。
“我回去禀过姑娘,看看姑娘怎么说吧。”侍书知道她不服,也只得摇了摇头回了吴怡的屋子。
侍书心里虽顾及着侍棋,可是侍棋却不顾及她,处处给她没脸,这次也就一五一十的把话跟吴怡说了,“这侍棋是猪油蒙了心了。”
“既是如此,就革她一个月的月钱,给红裳买糖压惊,书房也不用她了,让侍画带着红袖管吧。”
“是。”侍书原以为吴怡会问夏荷或者是福嬷嬷没想到吴怡自己把这事给处理了,处理的还非常得当。
“红袖这丫头有趣的很,你把她叫进来我跟她说说话。”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