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这些省委常委们,这些缺少真愉快的人们,都在耐心地等待刘思毅到来。愉快既少,轻松的时刻就仿佛具有值得品享的意味了。在这个会议室里,气氛一向是严肃的,甚至是凝重的。轻松的气氛因而显得稀罕,显得宝贵。说他们心情轻松其实也是姑妄言之。他们的心情并非彻底地完全地轻松。现而今,连普通人之心情彻底地完全地轻松着的好时刻都越来越少了,何况他们这样一些终日小心翼翼地在仕途上如履薄冰的人呢?据说,刘思毅这一位省委书记是一位手眼通天的人物,他的一句话,他对他们之中每一个人如何评价,很可能直接影响他们每一个人在仕途上的句号画得圆或不圆。尤其几位按年龄来说就要到达仕途终点的常委,谁不希望离开现在的职位以后,顺利地转到省人大或省政协去,再挂几年不负什么具体责任的闲职呢?果真如此,是谓功德圆满,不枉宦海半生。否则,哪一位都同样会感到郁闷无比,大大地失落。在以后的几年里,自己究竟和新来的省委书记关系磨合得怎样?会是一种配合默契的关系,还是一种令双方都觉得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头脑之中此时此刻都在沉思默想的问题。身在常委会议室这一具体的空间内,谁想要不想都不可能。他们偶尔彼此交谈几句,说说来自西伯利亚的这一股骤至的寒流,或发发牢骚,说说自己独当一面的诸项工作怎样的困难重重,多么的举步维艰……都是些一问一答的短句式的话。凡涉及对方工作也就是职权范围的事,答者绝不会一被问就喋喋不休说起来没完,问者即使不得要领也不会一问再问,刨根问底,显出很关心或很感兴趣很想趁机知道得多一点儿的样子。凡此种种表现,在他们之间是忌讳的,是不适当的,某时甚或是会引起戒备之心乃至反感的。

有人问:“小莫,你为我们沏的什么茶呀?闻起来很高级嘛!”

小莫说:“是很高级,一千多元一盒呢!不久前有人从我们那边来看刘书记,给他带了一盒。”

于是有人“噢”了一声。

那是很寻常的一声“噢”,纯粹无意识的一种发音现象。

但是不知为什么,小莫却似乎听出了不同寻常的意味。他不由得循声望去,却发现坐在那个方向的几位常委都在瞧看墙上的挂钟。他一时判断不出来究竟是谁“噢”了一声,想了想,自言自语似地又说:“也许并不那么贵,是我自己把价格估计得太高了。”

没有谁对他的话作出什么反应。

小莫心里颇觉不安。他认为自己话多了,失言了。干吗非说多少钱一盒呢?

两个星期前,省报上发出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公仆与茶叶》——批评省委常委们多少年以来,每次开常委会喝的都是公茶。结束语是一句印成黑体字的问话——“大公仆们,你们还买不起点茶叶吗?”

常委们皆很恼火,说省报如果都这么干,那么大家还有法子再继续当公仆么?这不是成心出省级领导干部们的丑吗?于是有人坚决要求宣传部长作检讨,还有人主张干脆将省报主编撤了……

在“茶叶事件”之后的一次常委会上,常务副书记赵慧芝坦言——责任不能由宣传部长来负。那篇文章发表前她看过,是她点头同意省报才敢发的。

她严肃地说:“一盒茶叶几十元,我们常委三天两头开会,喝公茶习以为常。上行下效,省委机关厅处科室,几乎没人不喝公茶了。连司机班和食堂,也经常以开会为由到后勤管理处去领茶叶。这成何道理?这个问题我委婉地谈过多次了,遗憾的是同志们从不予以重视。省报也有责任对省委领导从大节到小节进行监督和批评。现在我郑重地将这一问题再次提出来,请我们的省委书记来作决定。因为我作为常务副书记,似乎还不够有权威作出什么决定……”

赵慧芝说时,刘思毅的一只手举在脸颊旁,用食指挠了挠腮帮子。

她的话说完以后,常委们都默默将脸转向了刘思毅。最具有亲和力的女性一严肃,男人们全体不好意思了。

刚刚讨论过的是一个国营大商场股份制以后仍然效益恶化终于不得不宣布倒闭的善后事宜,话题很沉重的。而且一时讨论不出什么良方,只得留待下次再议。刘思毅的思绪一时难以转移到茶叶问题上来。

在大家的注视之下,他沉吟片刻,微微一笑,低声说:“诸位,休息十分钟。高级烟民们,咱们可以出去吸支烟,啊?包括茶叶问题在内的几件事,今天上午,咱们接下来都初步议一遍,大家看怎么样?”

见大家频频点头,他首先站了起来,一边从兜里往外掏烟盒一边迈步向会议室的门那儿走。

在会议室门内,刘思毅和赵慧芝走了个对面。

刘思毅礼让着说:“你先。”

赵慧芝笑道:“你官大,你先。”

刘思毅也笑道:“哎,还是女士优先嘛!”——他挺绅士地从门前退开了一步。

“那我不客气了。”

赵慧芝又一笑,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了出去。

赵慧芝回办公室去打了一次电话,回来时,走廊里只有刘思毅一个人了。

赵慧芝看了一眼手表,以庆幸般的口吻说:“才过去七分钟,我可不想给你这第一把手留下不好的印象。”

刘思毅问:“你会给我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呢?”

赵慧芝说:“你每次开常委会都提前坐在会议室,我们当副手的如果还迟到的话,那能给你留下好印象吗?”

刘思毅说:“我怎么会那么鸡毛蒜皮呢!都是整天开会的人,谁还没迟到过几次呢?”——他示意赵慧芝跟他从会议室的门旁走开几步,又对她说:“哎,慧芝同志,你谈的那个茶叶问题,我完全赞同。关于我们常委们应该带头的意义,我觉得你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你看这样行不行?——咱们今天上午议的内容多,茶叶问题就放在最后来议吧。到时候,我第一个表态支持你就是了。我估计,别人也不会有什么不同看法的。”

赵慧芝再次微笑了。她说:“行啊,怎么不行?你刚才说我似乎把你看成了一个鸡毛蒜皮的人,你这么郑重其事的,不是也等于把我看成了一个鸡毛蒜皮的人吗?”

刘思毅刚欲辩解,赵慧芝迅速地看一眼手表,扯他一下快言快语地说:“得啦得啦,别解释了。你有什么可解释的呀?到点了,你这个主持会议的人让大家等着可不好!……”

“是啊是啊……”

刘思毅向会议室大步走时,赵慧芝在他后肩上轻轻擂了一拳。在他们那么高职务的官员之间,其举动是很少见的。

这两位“公仆”早在十年前就认识了。他们是同一届中央党校高级班的学员。刘思毅是南方某省的省委宣传部长,赵慧芝是这一个北方省份的组织部副部长。当年他是她的班长。

两个星期前那一次常委会开到十二点半才结束。最后作总结性发言的,自是非刘思毅莫属。刘思毅望着大家,对诸项内容都谈了谈自己的看法。他觉得似乎还遗漏了什么内容没有谈到,可一时又想不起来,于是将目光停留在赵慧芝脸上。那是一种习惯,不为其他常委所知。十年前在中央党校他是高级学员班班长,动辄需要作总结性发言。那一届高级学员中有六位女性,而男学员们对赵慧芝的看法最为良好。刘思毅也是。他不但是学员中入党最早、职务最高的人,还是年龄最大的人。其实大也大不到哪儿去,但他这一位班长却极愿以老大哥自居。每次班里开讨论会,刘思毅总是让赵慧芝坐在自己身旁。是要求,也是请求。赵慧芝记性之好,在学员中是公认的。刘思毅作总结性发言时,一旦觉得有所遗漏,或者一时叫不出哪一位学员的名字,只消扭头看一眼赵慧芝,她就会及时地悄悄提示他一句。后来学员们就调侃他,说他这一位班长是不称职的“司仪”,说赵慧芝是绝对称职的“司仪助理”。刘思毅对大家的调侃备觉愉快,甚至备感欣慰。他这人明白某些官场之人有时候不明白乃至一辈子都不曾明白的道理。那样的一些道理连智商正常的贩夫走卒都普遍明白,而某些官场之人却干脆拒绝明白。比如刘思毅早就懂得——谁如果连一句别人对自己的调侃都听不到了,意味着这一个人已经完全没有什么魅力或亲和力可言了,人气太差了,呈现危机了。而所谓人气之对于这一个人,已仅仅是一种自己一厢情愿地臆想出来的,仅仅围着自己缭绕的,被从现实生活的大气象上剪断下来的一缕什么气罢了。到了这般田地,如果这个人还多少有一点点聪明劲儿,那么他仍有救。惟一的方法是,尽量寻找机会自己调侃自己。如果他的自我调侃并不引起反感,渐渐成为容易被别人愉快接受的现象,那么他在人气方面就得救了。反之,还是个没救。刘思毅这个人早就明白这种道理,证明他这个人的智商是很正常的,起码是不低于贩夫走卒的。与某些一辈子都不曾明白过这种简单的道理的官员相比,简直可以认为他的智商是很高的了。当年那一届学员班中的另五位女学员,曾集体到他的宿舍里与他辩论过。她们批判他自认为高明的道理是歪理;而他反驳道,不包括歪理成分在内的真理是不完全的真理。世上一切真理都是由正理和歪理相辅相成的,歪理是真理的必然组成部分。不能解析歪理之智慧的人,也不能智慧地领悟真理。她们又批判他的所谓道理没有普遍性,而他反驳道,等有普遍性的时候,不就是正理了么?她们五个人都辩不过他一个人,她们中的一个就急了,脱口质问出一句话——“那你这位省委宣传部部长,敢把你这一种关于真理的思想写成文章发表在你自己主管的省委机关报上吗?”刘思毅眯起眼注视了那位女学员片刻,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说:“现在我们连为党宣传正理都还宣传得不够好,怎么可以在党的机关报上率先贩卖歪理呢?可是如果我们还不从现在起善于深入地研究歪理,解析歪理,我们又究竟到哪一天才能把正理宣传好呢?又究竟到哪一天才能提高我们正确认识和领悟真理的水平呢?”五位女学员听得张口结舌,个个眨眼,似乎有所明白,又似乎越发地糊涂了。他却接着慢条斯理地说:“什么叫真理?我们中国人把真理一词滥用了啊?!真理一词原本是宗教词典中的一个词,非是政治词典中的一个词,更非是人文词典中的一个词嘛。真理一词,在宗教教义中的意思那就是——别问为什么,只管相信就是。不但要相信,还要虔诚地相信。而政治的要义却是,凡事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地解释清楚为什么一定这样而不那样。因为政治不可能最终成为一种宗教,不可能根本不许人问为什么;越不许问,人越要在头脑中想。而人文二字的要义却是,既要解释清楚为什么,还要致力于研究不肯相信的人们何以不肯相信并提倡尊重他们不肯相信的权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政治和人文是反真理的,是主张合理的。包而括之,是谓之合。窃以为,我们这样一些从政的人,以后要少谈一点真理,多思考思考什么叫合理?……”

刘思毅平时并不喜欢与人辩论,也不喜欢侃侃而谈。他主持班上的会议或讨论,那是由于他身为班长,没法儿推的。作为主持人,他养成了喜欢注意倾听的习惯,而且乐此不疲。即使在别人听来索然无味的发言,他也会听得极有耐心。他做总结性发言时,话也不多,从未长篇大论过。也许是因为五位女学员打上门来,分明有通力围剿的架势,才迫使他动了一次真格的。

那五位女学员,也都非等闲女辈。两位中等城市的副市长、一位省教育厅的副厅长、一位省会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还有一位是省委统战部的副部长。她们其实并不是专门找他进行辩论的,人家是请他这位班长去看电影的。她们都听说他将许多书带到了党校,也是打算各自向他借几本书看的,不成想他一动真格的,就都听了他一大番谆谆教导。和五位女学员走在去往电影院的路上,刘思毅问赵慧芝怎么没和他们一道来。她们说赵慧芝在宿舍里整理笔记。那天上午,某名校的一位经济学教授,来给大家讲了一堂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刘思毅说,听听也就罢了,那不值得记什么,更不值得记了还认真整理。因为只讲了些皮毛的常识概念,没讲出什么个人观点。她们都同意他对那一堂课的评价,还都一致称赞她们亲爱的赵慧芝同学勤奋的学习精神,个个由衷地表示以后要以她为榜样。其实,即使她们并不一致称赞,对于赵慧芝勤奋的学习精神,包括刘思毅在内的所有男学员,也是早已看在眼里了的。不论听报告还是听课,主讲者一开口,她便埋下头去起笔记录。主讲者的话不停止,她的头往往不会抬起来。哪怕主讲者讲得口吐莲花,妙语如珠,她的头也不会在掌声和笑声中抬起。仍记。仿佛掌声也罢,笑声也罢,阵阵质疑的议论也罢,都不入耳。仿佛她不是一位高级班的学员,更像是一名现场速记员,一名试用期的现场速记员。倘若记得不够快不够全,可能随时会被辞退似的。事实上她年轻时的确很下工夫地学过速记,还获过一次市里举办的速记比赛的二等奖。曾有学员问她:“凡是精彩的报告重要的讲课内容,过后都会发文字材料的,你干吗非记不可呢?”她一笑,说那不一样,究竟怎么不一样,没再说。她是个比较沉默寡言的人,你不一问再问,她绝不会问一答十。也曾有学员问她:“我们笑我们鼓掌,你没听到啊?”——她有点儿奇怪地看着人家,简短地回答:“听到了呀。”就回答四个字。仿佛奇怪于人家为什么问她那样的话。人家又问:“那你怎么连头都不抬一下呢?”她却说:“我不是在记录嘛!”结果问题就又回到了原点。她给人这么一种深刻的印象——仿佛一进入中央党校,就变成了一块水中炭,或海绵,方方面面的知识都相当贪婪地吸收。即使每一个泡隙都吸收满了,也还是宁愿泡在知识的水池里。她是学员中轻易不会迈出党校大门的一个。不像刘思毅,该请假就请假,想溜出党校去会晤什么朋友,哪怕不准假,最终也还是能人不知鬼不觉地溜将出去。而如果听那种满嘴空话套话的报告听得心烦意乱,刘思毅每每起身便走,还发牢骚:“我当省委宣传部长的人,自己已不知说过多少空话套话了,说够了。再听别人说,够上加够,只有不听。”当然,他也明智得很,区分作报告的或讲课的是什么人。倘是要人,那他是不敢开溜的。非但不敢,还像赵慧芝一样,时不时地煞有介事地记上几笔……

那一天晚上,班长刘思毅边走边自愧弗如地对五位女学员说:“咱们的慧芝同志,是位有一等定力的女性啊!从政的人,有一等之定力,必有一等之前途。”

走到电影院门口时,他又说:“请你们转告她,如果她以后也能积极踊跃地参加讨论,那就更是我们大家要学习的榜样了。”

下一次开讨论会的时候,照例主动坐在刘思毅身旁的赵慧芝,果然作了一次发言,是不时看一眼小本上的提纲发言的。讨论的是中国的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她列举了不少国内外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严重而又巨大的公害事件。别人包括刘思毅在内,讨论前都没翻阅过什么相关资料,发言时举不出多少实例来。有人虽然也举了例子,但举的都是语焉不详的例子。不像赵慧芝举的例子,时间、地点、生命伤亡、经济损失,言之凿凿,很具有说服力。于是大家对她刮目相看。最后她以她那一种女性特有的温良绵软的语调说:“我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建立在这样的一种前提之下的——法乎其上,守乎其中。再可持续,也必然还是阶段性的。一直持续、永远持续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根本不曾有过的现象。以后也不可能有。我们力求可持续发展,无非是要通过科学的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使中国目前非常难得的、良好的发展时期延长些,再延长些。因而可持续发展包含有两方面的意思:第一还是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第二绝不能以从前大跃进式的、粗暴的、企图一蹴而就的心理肆意利用机遇。中国的民工潮,数量上如同一个由几亿人组成的大国家,是中国的国中之国,是一个巨大的候鸟群般每年数次迁徙的国中之国,是世界上生存状态接近赤贫的国中之国。它每年数次的迁徙不可持续,也不可任由其持续。这个一直处在迁徙状态的国中之国,对于中国既有远虑,也有近忧。它年复一年的持续现象,对于我们力求的可持续发展显然是一种反作用力。当我们谈到经济发展问题时,有一种经常的说法叫软着陆。我想,中国也要特别认真地思考一下,如何使民工潮,使中国的这一个由几亿人组成的国中之国软着陆的问题。好比对于候鸟群,我们总得替它们创造几处适合它们降落下来得以正常生存的地方,不能眼看着它们总在天空飞,而要降落就只能降落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地方……”

赵慧芝发言时,刘思毅一直侧身注视着她。她鬓角、耳根渐渐有细密的汗珠渗出来了。他想那五位女学员,肯定将他的话当天晚上就转告给她了。他想她为了在这一次寻常的班级讨论会上发一次言,显然做了扎实充分的准备啊!某些话那是思考的结晶啊,为在一次寻常的又是小范围的讨论会上发一次言而认真准备的中国人,现而今不多了呀。

那时刻刘思毅不禁生出一种大的感动来。

赵慧芝结束了她的发言,首先抬起头来转脸看着刘思毅,有点儿惴惴不安的样子。似乎明知自己的发言水平幼稚,因而不敢将目光望向大家。

刘思毅内心又是一番大的感动。

而今,在中国,大小是个公仆的人,还能保持有一种惭愧心理,自认为思想水平有限者也不多了啊。不,不是也不多了,是快绝迹了呀!何况她已经是一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了呀!现而今的中国大小公仆们,还有谁不认为自己是天生的思想家理论家的呢?还有谁不是一有表现的机会就当仁不让,争先恐后的呢?还有谁不是一旦领导在场要员在场,抢个机会就赶紧证明自己是天生精英,满腹雄才大略,一头脑远见卓识的呢?所以在小范围的、没有领导和要员在场的、寻常的司空见惯的讨论会上,越来越难得听到一次既做了充分的准备又比较有实际内容比较有个人见解的发言了。有发言经验的人才不白白浪费精力呢!

刘思毅不但心生感动,而且不无反省了。

他拿起桌上的笔,在面前的白纸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字——好。

接着他带头鼓掌。

于是大家都鼓掌。

那一天,大家不但开始对赵慧芝刮目相看,简直还可以说敬意有加了。

后来刘思毅嘱咐她将发言整理成一篇文字稿,他替她修改了一番,定下来作为几天后代表高级班在全校大会上的发言稿,而且是惟一的一篇。赵慧芝却不愿亲自发言,她希望由别人代替她上台发言。

刘思毅坚定不移地说:“那不行,非你亲自上台发言不可!别忘了我们可是高级学员班,一位学员写的稿子,却由另一位学员上台去读,那不好。”

赵慧芝却还是一脸为难了她的样子。

刘思毅又说:“我就不信,你这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以前没上台发过言。”

她说:“我和你区别大了呀!你是宣传部正部长,好多时候你不愿亲自登台发言那都不行,是不是?可我是省委组织部的副部长,算上我四位副部长呢!各管一摊。我是名次排在最后、默默无闻干实事的那一个,跑外调才是我经常带着人下去的事。至于登台发言,在省里怎么会轮到我呢?我怕我站在麦克风前的时候嗓子都会发紧。”

刘思毅看出她说的是真话,但仍坚持道:“那你更应该在中央党校受到锻炼。”

结果是,她代表高级学员班作大会发言时嗓子并没发紧。有些段落,几乎是不看稿子,眼望台下从容不迫地背出来的。

那一次台上端坐着一位中央要员。

据主持会议的党校领导说——她发言后,那位中央要员曾低声问他,她是来自哪一个省的学员?什么职务?姓甚名谁?并且一一记在小本上了。那一位党中央的要员那天只作了几分钟的讲话,对各级学员的研讨成果表示满意和欣慰。他在讲话中说,有位女学员的发言,尤其体现出了辩证的思想,前瞻的思想,观点较有个性。中央党校并不是一个一味削掉人的思想个性的地方。恰恰相反,既体现科学发展观又体现忧国忧民之意识的思想个性,在中央党校是应该受到鼓励的……

会后,高级学员班的不少学员,都到赵慧芝的宿舍去向她表示祝贺。如果代表高级学员班作大会发言的不是她,而是一个很喜欢充当发言代表角色的人,大家就不会去祝什么贺了。谁去了谁的行为反而会被认为多此一举。但代表大家发言的是赵慧芝啊,情况不同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