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实力比不上,却不妨碍众人好奇。
趁护送役夫出营,有好事的走到右军营外探头,瞧见营内一片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时而有刀枪剑戟相击的脆响,紧接着就是大声的叫好,羡慕之意更浓。
看到“邻居”脸上的歆羡,守门的士卒抬头挺胸,与有荣焉。
羡慕吧?
羡慕也没用,谁让你们没摊上好的将官!
操练到中途,桓容带着部曲加入。
府军和私兵比拼切磋,秦雷秦俭等早已技痒,桓氏部曲同样看得眼热。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一样都是军汉,都要上战场搏杀,遇上旗鼓相当之人,必要搏上一搏,分出个高下,手底下见个真章。
“注意分寸。”
几月相处,桓容对秦雷等人颇有了解。别看他们不及典魁和刘牢之强壮,力气着实不亚于二者,因常年同胡人厮杀,不动手则已,动手就是杀招。
校场切磋,轻伤无碍,重伤绝对不行。
桓容必须提前打好预防针。
相比其他州郡私兵仆兵,右军上下堪称精锐,可再精锐也有限,遇上秦雷秦俭这样类似开挂的,当真是不够看。
“郎君放心,仆等定当注意!”
得到桓容许可,秦雷等人轮番下场。
大喝声中,校场中的气氛更为热烈。不只前锋左军,连稍远些的营盘都听到喧嚷,陆续派人前来探寻,到底是怎么回事,莫非是发现了胡人探子?
秦璟留在武车内,正翻开一卷竹简,忽见苍鹰从半空落下,脚爪中抓着一只竹管,颤颤巍巍,随时可能掉在地上。
“定然是阿岩。”
秦璟轻笑一声,弯腰走出车厢,单臂一撑跃下车辕,将狼皮护腕套上右臂,接住飞落的苍鹰,抓住险些落地的竹管。
噍——
苍鹰叫了一声,蹭了蹭秦璟,仿佛在诉说委屈。
抚过苍鹰背羽,秦璟展开绢布,仔细看过两眼,立即唤来健仆,命其往校场寻桓容。
“告知桓校尉,牛羊已经运到,请刘将军一同出营。”
“诺!”
距枋头十余里,一条干涸的河床边,秦玦和秦玸下令队伍稍停,休整一刻之后再继续前行。
为行路方便,兄弟俩均着窄袖胡服,长弓和箭袋搭在马背上,一模一样的身高面容,格外引人注目。
“阿岚,你不觉得奇怪?”
“奇怪?”
“你我一路行来,武乡、上党都有蝗灾,广平更是飞蝗成群,我本以为邺城也会如此。可你看看,此处距枋头不到二十里,同样天旱,却无蝗灾迹象,如何不奇怪?”
秦玦遥指河床两岸,除了成排的深坑,连只飞蝗的影子都不见。
秦玸眉头紧锁,跃身下马,查看密布在河岸旁的坑洞,眼中闪过一抹诧异。
“阿岩,这些是人为。”秦玸沉思片刻,道,“飞蝗多生于河岸田头,如有人发现飞蝗藏身之处,提前挖掘,倒能解释现下情形。”
“有理。”秦玦走过来,和秦玸并肩而立,“我想不明白的是,这是谁做的。”
慕容鲜卑火烧眉毛,压根不会有心思挖地。
晋军?更说不通。
他们是来攻打邺城,不是来帮着对方治理蝗灾!
兄弟俩互看一眼,想出几种可能,又陆续推翻,绞尽脑汁,最终仍是满心疑问。
“见过阿兄,或许就能明白。”
与此同时,一队鲜卑骑兵怀揣慕容评密信,倍日并行,抵达慕容垂盘踞的豫州。
骑兵入城之后,立即被带到慕容垂帐前,因日夜兼程,赶路赶得急,此刻已经口干得说不出话。
慕容垂皱眉,令人倒来几碗清水,骑兵饮下满碗,喉咙不再干涩,方才沙哑出声。
“殿下,邺城危急,晋军距城池不到百里,随时可能城破。城内兵力不足,氐人趁火打劫,要求送去质子并割地才肯借兵。”
“什么?!”慕容垂勃然大怒,“陛下和太后如何说?”
“陛下整日饮酒,已半月不上朝会。”骑兵艰难道,“太后因清河公主被送往长安,已然忧思成疾,病在宫中,将朝事托于太傅。”
慕容暐饮酒作乐不理朝政,慕容垂相信。
可足浑氏因爱女被送去长安生病,慕容垂一百个不信。
他了解那个女人,为了权利,她可以不顾一切。说她和慕容评争权失败被软禁在宫中,反倒合情合理,更加可信。
慕容垂心思急转,作势一番大怒,瞒过送信的骑兵,令其呈上书信,从头至尾通读一遍,竟是愣在当场。
率兵救邺城,便将荆州豫州一并划做他的封地?
慕容评怎么会如此“大方”,背后打的什么主意?
“此乃太傅之意?”
“回殿下,太傅言,如殿下肯出兵,必将上表国主,封殿下为大司马!”
大司马?
慕容垂暗地冷笑,如此看来,慕容评是真急了。
送信的骑士被带下去休息,慕容垂立即升帐,召手下谋士将官共议此事。
“殿下,恐其中有诈!”虎贲中郎将染干津道。
“慕容评老谋深算,此番许殿下两州,必定藏着算计。”
“殿下,信中只言氐人不满足于金银绸缎,以出兵为条件逼朝廷割土,却未言朝廷是否答应。如果答应,割让的又是哪里?”一名汉人谋士沉声道。
此言一出,帐中顿时一片寂静。
“不可能!”一名鲜卑将官拍案而起,“如果那老贼答应割土,岂会许下两州请殿下出兵?”
“此言虽有理,但,”谋士神情凝重,并不理会吹胡子瞪眼的鲜卑将官,继续道,“仆担心朝廷已同氐人达成默契,许殿下两州,请出豫州守军,不外是为压制晋兵,遏制氐人。”
谋士的话在众人耳边回响,于慕容垂而言,更如重锤砸下。
“殿下驻兵豫州,实际已为豫州之主。荆州虽为乞伏鲜卑所踞,但其远道而来,本就没有根基。兼其部落被灭,动手之人是谁尚未查清,殿下如要争夺,实非难事。”
“仆忧心者实为氐人。”
“氐人?”
“然。”谋士点头道,“如朝廷许氐人土地,且选在荆、豫之地,再将两州封与殿下,哪怕能击退晋兵,殿下怕也难得安稳。”
到时候,慕容垂让是不让?
如果让,恐再无立足之地。如果不让,豫州的两三万骑兵步卒都要搭进去,最后得利的仍是慕容评!
谋士话没说完,染干津等已是怒发冲冠。
“老贼好胆!”
慕容垂面沉似水,如果慕容评当面,定会被他一刀砍死,亲手剁成肉泥。
“殿下,不能出兵!”
“殿下,绝不能中老贼计策!”
慕容评举起右臂,拦住众人,深吸一口气,道:“出兵!”
“殿下!”
“信中有言,如殿下不出兵,朝廷有意退回鲜卑祖先之地。”汉人谋士再次开口,“如殿下公开拒绝,无论能不能击退晋兵,都将落人口实,予人把柄。”
“这样岂不是…”
众人气得眼睛通红,却是毫无办法。
“出兵。”慕容垂沉声道,“点兵一万五千,随我出征邺城!”
慕容评的算计固然毒辣,何尝不是给他机会?
“嘉州。”
“仆在。”汉人谋士拱手道。
“代我执笔,回信太傅,我将率兵赶往邺城,并言危难当头,当不以出身选拔人才,推荐司徒左长史申胤、尚书郎悉罗腾、黄门侍郎封孚、虎贲中郎将染干津参与军事。大军抵达邺城,军令皆出大帐,朝廷不得干预!”
谋士应诺,心中已然有了腹稿。
议事结束,众将陆续离开大帐,各自调兵安排。
慕容垂唤来部曲,道:“请中山王来见。”
部曲领命退下,不到盏茶的功夫,慕容冲走进帐内,神情紧绷,半点不见平日的骄傲。
“叔父。”
“怎么,还怪我把你关起来?”
“冲不敢。”慕容冲干巴巴的回道。
慕容垂叹息一声,道:“非是我心狠,不让你回邺城,而是慕容评不安好心,如果你回去,必定会被送去长安。”
“我宁愿和阿姊一起!”
“住口!”慕容垂拦住慕容冲的话,道,“你是鲜卑皇子,岂能受此屈辱!”
“可阿姊她…”慕容冲眼圈通红,双拳紧握,“总有一日,我要屠尽氐人!”
“凤皇,”慕容垂沉声道,“我将率兵奔赴邺城,你随军同行。”
“叔父?”
“切记,留在军中,未得我命,不可离开军营半步,即便太后传召也不能入宫!”
“…诺。”
慕容垂调兵遣将,一万五千将兵离开豫州,浩浩荡荡赶往邺城。
晋军和氐人几乎同时得到消息,桓大司马连发三份军令,要求袁真尽快凿通石门。氐人没有太大的反应,仍然按照约定出兵。有慕容评的密信在手,不愁对方赖账。
以为事情顺利,苻坚将清河公主收入宫中,新鲜过几日,又惦记起慕容鲜卑的“凤皇儿”。
对国主这个毛病,王猛无心再劝。
反正燕国早晚被灭,不过一个灭国的皇子,随国主之意也没什么大不了。
战局兜兜转转,又开始向原有的轨迹倾斜。
有了桓容这个变数,晋军的军粮还算充足。然而,是否能和慕容垂战个旗鼓相当,撑到袁真凿开石门,仍旧是个未知数。
建康城
夜深时分,几条黑影避开巡街府军,潜入青溪里。
守株待兔的桓府健仆立即警觉,跟踪黑影到庾府门外,确认对方翻墙而入,当即心生喜意,守了将近两月,天天喂蚊子,总算是有了收获!
“你立刻带人去码头,看紧送这些人来的商船。其他人和我在这里守着,凡是今夜进去的人,一个也别想跑!”
“诺!”
第八十章 惊变
庾氏获罪,庾倩庾柔问斩,庾希逃出建康,青溪里的庾氏大宅一片萧索。
不过几月,宅内奴仆尽散,院中廊下遍生荒草,偶尔有几声虫鸣,在夜色中显出几分诡异色彩。
健仆分散开守住府门院墙,凡能进出之地都有两三人把守,务求不放走一个入府之人。
“看好了!”为首的健仆身材高大,一身腱子肉,双目精光四射,“如放走一个,自去领罚十鞭!”
众人不敢懈怠,打起十万分精神,抱定主意,入府之人一旦现身,必会一拥而上将其拿下。
庾府内,七八名身穿短袍,腰佩短匕的男子越过廊下,凑到一处,取出一张羊皮细观。
为免引来注意,几人不敢点燃火把,仅能以火折子照亮。
“是在后宅。”
庾府建于永嘉年间,是在一座旧宅的基础上翻修扩建而成。
据悉,旧宅的所有者曾为吴国官员,祖孙三代效忠孙氏。天纪四年,孙吴亡于西晋,宅院之主不愿投降,饮下毒酒以身殉国,妻妾子女随殉,自此绝户断丁。
随时光流逝,繁华的庭院变得荒芜,渐渐掩埋于荒草枯木之间。
后经西晋八王之乱,北地士族随元帝过江,在南地建立政权。庾琛被征会稽太守,后升丞相军谘祭酒,举家迁入建康。
彼时,已有皇族宗室在青溪里大兴土木,建造房屋豪宅。庾琛凭借外戚身份,请来术士,择定这处旧宅,耗费数年时间,花费千金,方建成今日庾府。
府宅竣工时便有传言,工匠挖开旧屋,曾发现一处秘道,直连前后宅院。
传言密道为青石打造,可容两人并行。只是内部空空荡荡,并未存下金银珍宝,观其构造,倒像是逃命之用。
没有埋藏财宝,八卦总会少去几分滋味。
随着时间流逝,关于密道的传闻逐渐消失,再无人提及。
如果不是桓容送回书信,言明庾希有可能在家中藏金,南康公主未必能想起早年传言。在和李夫人商议时,不免生出感叹:“当时我还年少,都是当故事听,没料到真有这事。”
李夫人笑道:“我曾听人说,前朝的官宅多有此类密道。”
“可惜,长安等地都落到了胡人的手里。”
南康公主叹息一声,李夫人也未再言。
终究是前朝的事,不好追溯。而建康城内的庾府就在眼前,传言是真是假,很快将得到验证。
庾府内,几名男子所持的羊皮,清晰绘出一条通道,从前院直连后宅,入口十分隐蔽,竟在西院的一口水井之中!
“阿兄,我先下去。”一名男子道。
“不成,你身材高,下井不方便,还是我去。”
几人不敢耽搁时间,迅速定下主意,拨开半人高的野草,寻到青石垒砌的井台。对照再三,确认无误,身材最瘦的男子将麻绳系在腰间,沿着井口慢慢下落。
井台没过头顶,男子吹亮火折子,点燃火把,仔细的照过砖石。
“找到没有?”
“还没。”男子摸索着井壁,寻找凸起和凹陷处。距井水不到几寸的距离,终于摸到一块凹陷的石砖。
男子心中一喜,试着向内探去。
只听咔嚓一声,石砖下陷,井内出现一条黝黑的通道,仅容一人弯腰爬行。
“找到了!”
男子平举火把,向洞内挥了两下,火光没有熄灭,感到洞内流出的冷风,立即向上方的人发出讯号。
除留一人在井口看守,其他人陆续下到井中,沿洞口进入密道。
因通道狭窄,进入便无法转身,几人只能尽量缩起肩膀,用双手和膝盖爬行。
中途膝盖被擦破,掌心被划伤,都算不上什么。转过一条弯道,遇上两具散落的骨骸,让几人骤然一惊。
“这怎么有骨头?”
“小声点!死人骨头有什么可怕!”
紧贴着骨头爬过,空气传来一阵恶臭,几人脸色涨红,有些喘不过气来,差点萌生退意。
“快了,就快了!”领头之人不愿退后。
郎主失去消息,明显凶多吉少。
几人费尽周折,不惜杀人,就为找到那些金子。
庾氏已经败落,庾希生死难料,只要黄金在手,混入流民之中,到偏远州郡买得一个身份,下半辈子都不用愁了!
庾希被扣在京口,根本不晓得,他费尽苦心藏起的黄金,即将被昔日“忠仆”取走。
所谓千防万防家贼难防,概莫如是。
庾府外,健仆守了一个多时辰,始终不见墙内有动静,险些以为入府之人已经逃走。正焦急时,靠近西侧的院墙突然出现一条黑影。
“来了!”
健仆们屏住呼吸,紧盯着黑影从墙头翻落,腰间似乎绑着重物,在落地时晃了几晃,险些向前扑倒。
“动手?”
“再等等。”
那人落地后没有急着走,先是四下查看,确认没有危险,立刻向墙内扔了两颗石子。
石子飞落,陆续有身影从墙内翻出,腰间都是鼓鼓囊囊,行动稍显笨拙。
“一、二、三…七、八,八个,齐了,动手!”
一声令下,健仆们从藏身处冲出,手持两臂长的木棒,不管三七二十一,兜头一顿狠砸。
在动手时,众人有意避开头颈和胸腹,专门朝着手臂两腿招呼。
几人猝不及防,压根无力反击,匕首都成了摆设,只能抱头蜷缩在地上,实在受不住,大声开口求饶。
此时尚未天明,被这几人一叫,消息定然瞒不住。
“停,堵上嘴,带回去!”
健仆收起木棒。上前捆起八人,寻不到布巾,干脆撕开几人的衣摆,不管是不是染了泥沙,带没带血污,直接塞入口中。
“抬起来,走!”
“喝!这么沉?”
健仆抓起手脚抬人,发现沉得超出想象,眼珠子转了转,当场扯开几人的腰带,一片赤金映入眼底。
“金子!”
桓府中,南康公主斜倚在榻上,美眸半睁半合,裙摆似彩云铺展。
李夫人跪坐在榻前,同样没有梳妆,黑发垂落肩后,额上一点美人尖,愈发衬得肤白似雪,唇色娇艳。
“阿姊,天明尚早,何不再睡会。”
“不了。”南康公主摆摆手,道,“青溪里的事未定,我睡不安稳。如果真寻到金银,我怕要入台城一趟。”
李夫人站起身,脚步轻盈的走到榻后,将掌心搓热,按压着南康公主的发间。
“阿姊,郎君信中言,庾始彦被扣在京口,这是郗方回的人情。如若告知太后,是否不太妥当?”
“这里终究是建康。”南康公主叹息一声,将李夫人拉到榻上,顺势倚靠在她的腿上,道,“庾希偷盗军资不是秘密,青溪里多少人盯着。之前是没有证据,不好下手。如今,怕是想瞒都瞒不住。”
“阿姊的意思是,借太后之力?”
“与其说借,不如说各取所需。”南康公主合上双眼,重又睁开,目光沉静,刻印着岁月累积下的智慧,“郗方回寻上瓜儿,怕是早有这个打算。”
“他敢利用郎君?”李夫人眉心微拧,美眸闪过一丝冷意。
“瓜儿已入仕途,这些早晚都要经历。好在郗方回有分寸,他要利用我子,却也给出不小的利益。庾府寻到的东西,太后至多拿去两成,余下半数将归瓜儿。”
“郗方回愿意?”
“愿意如何,不愿意又如何?”南康公主冷笑。
“那老奴不死,大司马绝不会旁落他人。郗方回想要同他一争长短,光握住京口和北府军可不够。敢借我子向晋室表忠,无外是盯着太尉一职。”
李夫人放缓神情,纤纤玉指梳过南康公主的额发,柔声道:“太后会帮他?”
“会。”南康公主勾唇轻笑,“术士的筮言摆在那里,官家又是这副样子,想要维持皇姓司马,定要有人能同那老奴争权。”
“大司马岂会坐视。”李夫人道,“如北伐胜利,怕是郗方回也拦不住他。”
“胜?”南康公主冷笑一声,“就瓜儿送回的信来看,想胜可不容易。”
如果郗愔丢掉兵权,北伐胜败如何,基本影响不到桓温在朝中的权利。
现如今,郗愔一改往日作风,先是同桓容结盟,继而向晋室献宝表忠,加上谢安王坦之等在朝中相助,桓大司马的日子未必会如往日轻松。
“即便是桓氏,也未必和那老奴一条心。”
造反登位的确能为桓氏带来荣耀,可万一失败,全族都将面临大祸。
“想当初,王敦背靠王导,将天子逼到什么地步,结果如何?看看如今的琅琊王氏,名声是有,朝廷可有掌权之人?仅有一个王彪之尚称能臣。”
早几十年,王导尚且在世,哪怕权柄不再,也没人敢逼迫琅琊王氏子弟。
如今倒好,司马道福就能逼得王献之弃笔从戎,投奔军旅!
“要是没有王敦的事,琅琊王氏多几个王彪之这样的郎君,就凭司马道福,她敢这样招惹王献之吗?”
到时候,压根不用自己动手,司马昱就能把这女儿一巴掌拍死。
“看见她就闹心。”南康公主蹙眉,显然对司马道福烦到极点,“我看那庶子伤养得不错,隔三差五能往外送信,不如一起送回姑孰,省得碍眼。”
李夫人没有接话,只是笑。
她和南康公主都清楚,这些话只是说说,桓歆留在建康是桓大司马的意思,在大军归来之前,绝不可能折返姑孰。
至于司马道福…琅琊王是个明白人,想必不会任由她继续胡闹。
虽说琅琊王氏不如往日,但随着郗愔权柄日重,郗道茂不再没了依靠,司马昱身为丞相,看得比谁都清楚,否则也不会派世子送来亲笔书信,明着给司马道福一个警告。
“阿姊,如果实在不想见她,我可可以让她多病一些时日。”
“算了。”南康公主摇摇头,“用不着为她费心思。王献之去了北地,她没机会掀起风浪。”
“听阿姊的语气,似有些遗憾?”李夫人俯下身,声音愈发轻柔,“如果她不识教,阿姊打算如何?”
“如何?”南康公主挑眉,反手抚过李夫人的长发,手指卷过发间,笑道,“自然是一劳永逸最好。”
两人说话时,健仆已带人回到府内。
阿麦在门边禀报,南康公主令人搬来立屏风,道:“让阿木过来。”
“诺!”
阿麦退至廊下,数息之后,一名高大的健仆匆匆走来,跪伏在门外,额头触地。
“人都抓来了?”
“回殿下,均已绑至府内。”健仆道,“共有八人,身上都搜出了金子。”
“问明藏金何处?”
“几人不肯开口,仆搜到一张羊皮,绘有府中地道。”
“善。”南康公主坐起身,道,“人都交给你,如何做,你可自断。尽快探明庾府密道,呈报与我。”
“诺!”
健仆领命退下,将抓到的八人分别关押拷打,很快有两人禁不住鞭子,吐口密道藏金,并愿意带路,只求能活得一命。
南康公主延后进宫时日,命健仆再探庾府。机缘巧合之下,不仅找到井下藏金,还在后宅干涸的水池内发现另一座密室,寻到大量金银珠宝、绢布绸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