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类小说上一章:撼天
  • 另类小说下一章:男巫
刘牢之尚未转过弯来,被请来抄录供词的郗超倒吸一口凉气。
桓容扫他一眼,嘴角掀起一丝笑纹。
现下桓大司马是桓氏的顶梁柱,一旦他倒下,自己也别想得好。哪怕渣爹已经抄起刀子,他也没法马上回砍。
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话语权都没有,想不憋屈也难。
认真计较起来,供词和刺客握在自己手里,发挥不出多大的作用。杀了浪费,不杀真心憋闷,不如大张旗鼓送回姑孰。
渣爹尚要脸面,桓济九成要背锅,而且背上就摘不掉。
若是渣爹决心回护,至少短期内不会找自己麻烦,还要给他送钱送粮,向世人展示父慈子孝,孔怀相亲,家庭和睦。什么父子相残,什么兄弟相杀,统统都是污蔑!
留给他的时间不会太长,但抓紧些也能在盐渎打下基础。
假设自己的安全都无法保障,还谈什么其他。
桓容下定决心,哪怕用金银珍珠来砸,也要砸起一支队伍,替代心怀二志的旅贲。所谓有钱任性,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撇开桓氏内部,对庾氏就无需客气。
郗愔忠于晋室,本该和庾氏很有共同语言。可惜庾氏丢掉荆州,失去兵权,野心却从未减少。动不了桓大司马,干脆三不五时开挖郗愔墙角。
太和二年,朝廷下令迁郗愔平北将军,领徐、衮二州刺史,镇京口,都督徐、衮、幽等侨州诸军事。
桓大司马还在掂量如何开口,庾希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这一下便捅了马蜂窝。
郗愔是东晋太尉郗鉴的长子,崇尚道家养生,好修黄老之学,却不代表他是个软柿子,乐于交出手中权力,任由外人搓圆捏扁。
士族家主必以家族为先。
自郗鉴去世,郗愔成为郗氏的中流砥柱,轻易撼动不得。
桓大司马口称“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明面上仍不敢强取,而要暗中慢慢谋划,不惜以亲生儿子为棋子,足见对郗愔的“重视”。
庾希没掂量清楚自身分量,敢当朝出言夺权,当真是老寿星上吊——活腻了。
郗愔之前按兵不动,是因为手中没有把柄,不好轻易下手。
现如今,桓容在距离建康几十里处遇刺,供词和贼人一并到手,罪证确凿,要是不让庾氏好好“痛快”一回,郗刺史绝不会善罢甘休。
哪怕庾邈抵赖,郗愔照样有办法扣实罪名。
贼人威胁的不只是桓容,还有郗愔的儿子郗超。郗愔防备儿子不假,却不会乐见儿子去死。人证物证捏在手中,足可对庾氏发难。
这就是实力,是手握权柄的力量,也是桓容目前最缺少的东西。
料定桓容的打算,郗超脑中急转,难免为桓大司马感到可惜。
世子无才,二公子有才却气量不足。小公子身具大才,奈何生母出身晋室,注定不能为大司马所用,更无法承其君位。
郗超暗自叹息,刘牢之眉间皱出川字,两人看向桓容的目光均有些异样。
桓容站在车辕前,漆黑的双眸被火光照亮,映在观者眼中,竟有几分深不可测。
事实上,聪明人太容易想多。
能将贼人的事情处理妥当,设法从渣爹手里捞点好处,已经耗尽桓容的心力。目前,他想的绝不是什么兵法计谋,更不是什么坑人伎俩,而是让婢仆架锅煮饭,好好吃上一顿。
白日赶路夜间遇刺,桓容早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几乎能当场吞下整头羊。
可惜这样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没等桓容唤人,就有旅贲上前行礼,开口道:“郎君,雨水渐小,天色将明,不若打起火把继续赶路。”
旅贲的左臂吊在胸前,脸上的血痕尚未结痂,可见战斗时的凶险。他给出的理由相当充分,营地经过清理,到底残存不少血迹。一眼望过去,心里不舒服不说,还可能引来夜间狩猎的狼群。
桓容询问过刘参军意见,同意车队前行。
旅贲手持火把,带数名健仆往前方探路。桓容令忠仆缀在旅贲身后,自己登上马车,沿着火光前行。
刘参军不习惯坐车,骑马伴在车外。
郗超被请入车内,继续为桓容讲解侨郡。比起遇袭之前,郗超的精神明显变差,心神不属,语气也有几分敷衍。
有刘牢之等人在侧,旅贲不敢再行诡计,老实在前方引路。途中避开一截断木,绕过几处泥坑,车队再没遇到其他困难。
卯时正,下了整夜的雨终于停歇。
乌云散去,天边绽放万缕橘光,一轮红日缓慢升起。
小童熄灭三足灯,桓容打了个哈欠,推开车窗,发现车队正沿河岸前行。
河道中水流湍急,偶尔有小船卷入其中,貌似将要倾覆。艄公手握竹竿轻点,船身又稳稳排开水流,向下游飘去。
有早起的农人拉着耕牛,扛着锄头迎面走来。见到车队行过,匆忙间退到路边,拉住几名好奇的孩童,不许他们上前。
“阿父?”
有垂髫童子好奇探头,却被父亲按住肩膀。挣扎着转过身,恰好同车窗处的桓容对上,后者笑着点头,童子似受到惊吓,忙不迭躲到父亲身后。
车队经过处,越来越多的农人出现在地头。
路过一片稻田,二十多名田奴已在劳作,多数身着短衣,赤着双脚,身材高大却面有菜色,明显是吃不饱。桓容吸了口凉气,喉咙间像是堵住石块,心头发沉,难言是什么滋味。
“建康内外竟是如此不同。”
桓容醒来之后,多数时间留在府内,别说出城,出府的机会都是少之又少。他在建康所见所闻不过是太仓一粟,同眼前压根是两个世界。
“郎君,近年的光景远远好于早年。再者言,这些多为流民,能有今日已是相当不易。”婢仆劝道。
言下之意,这里的田奴都为士族“私产”,桓容最好不要去管,否则必将引来麻烦。
北地被胡族入侵,百姓携家带口南逃,房舍田地全部舍弃,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部分投奔亲友,生活勉强有了保障;部分身怀一技之长,录籍后分得田地;还有部分实在活不下去,全家沦为士族门阀的私奴。虽然失去自由,好歹不会饿死。
光明下总有黑暗,乱世中不可能真正的歌舞升平。建康的繁华美景,欢笑歌舞,此刻皆如虚幻一般。
桓容闭上双眼,背靠车厢良久无声。
小童递给桓容一盏蜜水,道:“郎君夜间未曾用膳,可要用些寒具?”
“也好。”
初次见桓容用膳,郗超着实惊吓不小。观小公子并非虎背熊腰、勇猛雄壮之辈,饭量怎会如此之大?
车外的刘牢之碰巧走过,见到桓容吃饭的架势,不由得哈哈一笑。
“小公子名不虚传,果然是性情中人!”
桓容咬着麻花,不太理解“饭量大”和“性情中人”有什么关系。难道能吃就是真性情?麻花咽下去,桓某人晃晃头,着实有些费解。
没有雨水拦路,车队上了官道,行速越来越快。
随着马车摇晃,桓容逐渐开始眼皮打架,昏昏欲睡。
眼见桓容倒向一侧,小童忙取来厚实的外袍,展开罩在桓容身上。婢仆取走郗超面前的纸笔,铺开另一件外袍,请郗参军暂歇。
看到婢仆发间的银簪,想起昨夜车窗前的情形,郗超不由得咽了口口水,立即躺倒,没有发出任何异议。
车厢里很快陷入寂静。
桓容睡得安心,微微起了鼾声。郗超眉间紧锁,距离京口愈近,愈发感到心神不宁。
车队抵达晋陵郡,又遇一场大雨。
雷鸣声中,闪电劈落,一株古木应声而倒,断裂处一片焦黑,现出一座拱桥状的蚁巢。
古木横在道路中央,车队被迫停住。探路的旅贲来报,前方遇土石塌方,道路被阻住,一时半刻无法通行。
“寻一处空地扎营,待雨势减小再赶路。”桓容走出车厢,手中撑着竹伞,照样被雨水打得透心凉。
“诺!”
桓容回到车上,想起一路来的种种,不由得摇头苦笑。距京口不到二十里,偏偏遇到土石塌方,当真是运气背到无法想象。
“郎君?”
“无事。”
“郎君可要用些寒具?”这句话几乎快成小童的口头禅,每隔半个时辰便要问一次。
桓容:“…”他是心烦,不是肚子饿,真心不是。
南方连降大雨,北地却现出旱灾预兆。
春雨连绵的时节,日日晴阳高挂,万里无云。
河水日渐下落,溪流不断枯竭,农人站在地头,看着干裂的土地满脸愁色。
如果再不下雨,怕又是一个灾年!
仅是天灾也就罢了。
氐人遭遇一场大败,不甘心被慕容鲜卑压制,日前又集合三万兵力,由武卫将军王鉴、宁朔将军吕光等率领,大举进攻榆眉,同慕容鲜卑开启一场大战。
附近的胡人部落匆忙迁徙,汉族坞堡人人自危,哪里有心思春耕。
交战双方僵持不下,即将陷入拉锯时,秦璟一行终于由建康返还,抵达秦氏设在洛州的一处坞堡。
很不凑巧,一支鲜卑军队恰好路过,带队的将领傲慢自大,没有摸清对方底细,以为这处孤零零的坞堡好欺负,不顾属下劝阻硬要领兵攻占。
主将不听劝,鲜卑部众不得不硬起头皮,对坞堡发起进攻。
面对这场突来的进攻,堡内百姓未觉惊恐,只感到惊奇。
没见到城头旗帜?还真有不要命的啊!
是日,秦璟领坞堡内四百仆兵大败千名鲜卑胡,更俘虏带队的鲜卑将领。拷问之下得知,此人名为慕容亮,出身鲜卑皇室,和现在的燕主是亲兄弟!此番初上战场,为争功劳,自领前锋探路,数万大军就在身后。
令人将慕容亮带下去,秦璟当即写就一封短信,缠到苍鹰腿上。
慕容亮身份特殊,留在坞堡就是烫手山芋。考虑到氐人一方,他又算得上奇货可居。是杀是放,是送回鲜卑还是货给氐人,必须尽快决定。


第二十九章 郗府夜宴

两晋实行郡县制,官制沿袭东汉,州置刺史,郡置太守,大县置令,小县设长。
刺史掌州之军政,有领兵和单车之别。
郗愔为领兵刺使,加将军号,都督徐、兖、青、幽及扬州之晋陵诸军事,掌握北府军,假节镇京口,战时可斩杀犯军令之人。
按照后世的话讲,郗刺史基本是省长、省委书记加军区司令员一肩扛。偶尔还要客串一下军事法院院长,权力大得惊人。
自郗鉴死后,郗氏逐渐没落,不复往日鼎盛。但就郗愔个人而言,依旧是朝廷重臣,不容任何人小觑。
桓容一行绕路抵达京口,比原定日期迟了两日。郗愔得健仆禀报,亲自出府相迎,当真是给足了桓容面子。
马车停在刺史府前,桓容以最快的速度走出车厢,跃下车辕,拱手揖礼道:“见过郗使君。”
郗愔朗笑一声,不等桓容下拜便托住他的手臂,言道:“我同南郡公有旧,我子亦在南郡公帐下,郎君无需这般客气。”
郗超走下马车,待到桓容站直身,才上前向郗愔行礼。
“阿父。”
“恩。”
郗愔的态度不冷不热,眼中却有关切闪过,恰好被桓容捕捉到。后者禁不住内心叹气,别人家的爹啊。
郗超一门心思跟随桓温,甚至连自己的亲爹都算计,郗愔依旧关心儿子安危。派遣刘牢之出京口,一来是被谢玄说动,二来,多少有关心儿子的意思在内。
刘参军上前复命,余下兵卒归还大营。
四十多辆大车绕过前门,由郗府健仆引向客居处安置。
郗愔握住桓容前臂,亲自将他引入府内。英俊的面容满是笑意,不似见到下属官员,更像是遇到喜爱的晚辈。
桓容一边小心应对,一边仔细打量。
同样手握重权,桓大司马通身煞气,一望可知是领兵之人。郗刺史则温和儒雅,更贴近晋时文人。如果换下深衣,穿上一件大衫,百分百的风流名士,俊朗潇洒非常人能及。
两人靠近时,桓容嗅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察觉身旁人略高的体温,回忆建康所见,当下确定,眼前这位也是寒食散的爱好者。
桓容知道寒食散不是什么好东西,长久服用必成祸患。但时下人以“嗑药”为风尚,郗愔又是养生问仙的爱好者,自己出言未必有用,八成还会搞僵彼此关系。
思及此,桓容咬了咬后槽牙,到底理智占据上风,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简单寒暄一番,郗愔唤人引桓容往客居暂歇,并言将设晚宴为桓容接风,稍后遣人去请。
“多谢使君,容告退。”
在人家的地盘,又要在人家手底下做官,总要客气些好。
桓容的恭谨很得郗愔赞赏,目送其离开,视线转回陪坐的郗超,笑容登时隐去。
“嘉宾。”
郗超立即正身跪坐,恭敬听训。
“数年前我曾问你,如今再问,你仍遂迷不寤?”
“阿父,南郡公乃当世英雄。”郗超抬起头,目光坚定,没有半点躲闪,“晋室孱弱,无能北复失地,欲驱胡人,汉室当有雄主。”
凝视郗超半晌,郗愔沉声道:“你言桓元子是英雄?”
“回阿父,儿未曾妄言。大司马二度领兵北伐,一度收复失地,乃是不争的事实。”
“我并未否认其功业。”郗愔摇头道,“但依我之见,桓元子可称奸雄,不配英雄二字。”
“阿父!”
“虎毒不食子。”
五个字掷地有声,郗超登时无言以对。
历史上,真没哪个“英雄”朝自己儿子下手,除非后者犯下大逆不道之罪。当然,皇帝家是例外。
桓大司马觊觎郗愔手中的地盘和军队,不惜牺牲嫡子,没有半点父子之情,为达目的不留任何余地。郗超自始至终参与其中,自然无言可以反驳。
“你自幼喜读史书,尤推举汉末诸雄。”郗愔突然话锋一转,道,“我且问你,桓元子可比魏武帝?”
郗超神情微凝,许久方开口道:“不可比。”
“曹孟德挟天子以令天下,处尊居显,朝野侧目,生前可曾称帝?”
“不曾。”
“我再问你,桓元子诸子中,可有能及魏文帝者?”
“无有。”
依郗超来看,桓熙平庸无才,桓济气量狭小,桓歆耳软心活,桓祎不提也罢。桓容确有贵极之相,但偏于文弱。魏文帝曹丕自幼随父南征北讨,文武双全,绝非桓氏兄弟可比。
“既如此,桓元子何德何能,竟妄想取司马氏而代之?”
桓温想造反不是秘密。建康朝廷知道,南渡的侨姓和吴姓也心知肚明。
郗超一门心思的为桓温出谋划策,未必不是为家族考量。但在郗愔看来,桓温权柄在手,权倾朝野,桓氏却不入建康高门之列,一旦桓温倒下,桓氏极可能内部生乱,甚至土崩瓦解。
即便桓温得偿所愿,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不可能长久。有此顾虑,郗愔绝不会让郗氏绑上桓氏的船。哪怕郗超几番劝说,仍是不为所动。
“嘉宾,这样的话我只说最后一次。”
郗愔肃然表情,语气是从未有过的凝重。
“桓元子事不可成。你既懂得相人之术,为何没有发现,丰阳县公之贵远胜其父?”
郗超苦笑。
就是发现桓容的“贵相”,他才建议桓大司马尽快下手。但这话不能说,万一出口,九成以上会被亲爹从大门扔出去。
郗愔父子一番对话,桓容自然无从得知。
离开客室后,桓容沿着回廊走向客房,一路之上,不时有婢仆引颈张望,窃窃私语,都言“桓氏郎君名不虚传”。
偶尔听了两耳朵,桓容颇感到惊奇。
自己不过是在上巳节写下一幅字,随后在庾希府前威风一把,怎么就成了旁人口中的“良才美玉,有前朝士子风”?再者言,京口距建康近百里,消息怎会传得如此之快?
难不成是古代娱乐太少,民间需要八卦?
如谢安这样的神人,有人造势不足为奇。自己不及弱冠,又是准备造反的权臣之子,也值得如此宣扬?
桓容行过拐角,望一眼晴空流云,愈发想不明白。
郗愔有县公爵位,刺史府的格局同桓府相类。
客居分内外两间,外间极为宽敞,墙上悬有名家字画。内间设立屏风,小童和婢仆打开衣箱,正点燃香炉。
“郎君。”
桓容绕过屏风,小童立即迎上前,为桓容解开腰间帛带。
婢仆展开蓝色长袍,在香炉边挂起熏染。
“郗使君设宴,郎君不能佩剑前往。”
婢仆名为阿黍,是南康公主从宫中带出,主要负责看顾公主嫁妆,对公主极为忠心。桓容远行盐渎,南康公主特地将她调来,帮忙打点桓容的衣物和“小金库”。
郗府婢仆送来热水,桓容净过手脸,洗去旅途风尘,令小童找出桓大司马的书信,同备好的合浦珠放在一处,待宴后一并交给郗愔。
信件没有拆开,信中的内容却早不是秘密。
摸摸额心红痣,桓容坐到矮榻旁,铺开纸张,提笔写成两封书信,一封随刺客送往姑孰,一封送回建康,交到南康公主手上。
小童将信封入木盒,阿黍出门唤来忠仆,仔细叮嘱一番,后者来不及多做休息,当日便打点行囊,准备沿水路返还建康。
“务必告知阿母我无事,请阿母无需忧心。往故孰送信时,将刺客之事略作宣扬,无需提及我父,只言庾氏即可。”
“诺!”
忠仆郑重应诺,回道:“旅贲皆不可信,仆等留下三人,郎君可遇事差遣。护卫健仆中亦有心思不明之人,郎君务必小心。”
桓容点点头,忠仆点出数名护卫,更将之前引错路的旅贲带走,心中打定主意,将其和贼人一同留在姑孰。如果不可行,干脆在道上解决。
总而言之,他们身负殿下之命,绝不能放这样的人留在郎君身边。
京口乃是建康东侧门户,临近北府军驻地,实打实的军事重镇。忠仆带人离开,需要提前通禀,取得关防文书才能借水路通行。
郗愔从刘牢之口中得知事情经过,当即令录事开具文书,并派遣府军精壮护送。
“我有书信送往建康,正可遣人同行。”
桓容知道对方用意,心知婉拒不得,干脆大方应诺,谢过郗刺史好意。
巧合的是,郗愔派遣的人又是刘牢之。
面对这个结果,刘参军已经不想多说什么。反正已经被带进坑里,坑几次都是坑,挖坑的是丰阳县公还是自家使君,真心没什么区别。
掌灯时分,刘参军登船出发。刺史府灯火通明,设宴款待桓容一行。
宴席上,郗愔居首,桓容被让到主客位。郗超对面陪坐,另有别驾、治中列席。乐音奏响,数名美人鱼贯而入,举袖折腰,飞旋起舞。
郗愔举杯请桓容同饮。
“郗使君见谅,容不胜酒力,三杯即倒。”
桓容知晓自身,无意打肿脸充胖子,硬装海量。郗愔闻言稍愣,继而大笑出声。
“三杯就三杯,郎君请!”
众人把盏同饮,宴会气氛愈浓。
至宴会中途,有健仆抬上偌大一只铜盘,盘上倒扣圆盖,明显分量不轻。
乐声忽然一静,舞者行礼退下。
郗愔走下主位,自盘中取过银亮的匕首,对桓容笑道:“这是北地传来的烹制之法,郎君可曾试过?”
说话间,圆盖被健仆揭开,烤肉的香气顿时弥漫。
桓容定睛看去,发现盘中是整只焦黄的羊羔,外皮已经烤得酥脆,涂抹着西域来的香料,煞是诱人。
郗愔抄起匕首,一刀划开羊身,香味更加浓郁。立即有婢仆上前,自切口处取出整鸡,剖开鸡腹,竟还有两只麻雀!
桓容没有料到,自己能在东晋看到这样的吃法。更加没有料到,清风朗月、颇有仙人气质的当代名士,抄起刀子没有半点违和。
果然是对时代了解不够,需要深入学习。
三刀之后,郗愔放下匕首,拿起布巾净手。
健仆接替他的位置,三两下将烤羊拆解开,分到预先备好的漆盘中。两只麻雀另外放置,一只送到郗愔桌上,另一只送到桓容面前。
扫过盘中之物,桓容看向主位的郗愔,对方正笑着颔首,向他举盏。
桓容再不了解政治,也能猜到这“两只麻雀”不简单,很可能是对方的一种试探。
依他目前的身份地位,值得郗刺史这般重视,在宴上大费周折?亦或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知道他和渣爹不睦,郗刺史打算趁机拉拢?
桓容左思右想,始终猜不透,干脆夹起麻雀送到嘴里,咔嚓几口咬碎下肚。其后对郗刺史举杯,亮出雪白门牙。
郗超直接呛酒,咳得十分引人注目。
郗愔的笑容僵在脸上,酒盏停在半空,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小公子到底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莫非他年事已高,竟连区区一个少年人的心思都猜不透?
要么说,聪明人真容易多想。
遇上桓容这样的“人才”,郗氏父子想不成丈二和尚也难。


第三十章 拉拢

晚宴结束后,桓容回到客居,带着几分酒意躺在榻上,翻来覆去几回,脑中仍不忘思索“两只麻雀”到底是何含义。
阿黍送上醒酒汤,小童想要点燃熏香,却见桓容摇了摇头。
“今夜不要燃香。”
“诺。”
小童没有多言,放下火折子,盖上香炉。
桓容坐起身,捏着鼻子灌下半碗醒酒汤,俊秀的面容皱成一团,再不肯多喝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