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类小说上一章:小青鸾今天穿去哪里呀
- 另类小说下一章:燕纪·锁香楼
直要让别人都以为她真的在意他。
她怎么会在意他?为什么要引起这种误会?
细想之下她气恼得想走,不及起身,他却上前了两步,一揖:“是臣不好,陛下别生气了。”
她抬眸看了他一眼,没什么好脸色。
他又说:“还多谢陛下扔给臣那个……”他想想,说不清那是什么东西。
她冷言冷语:“回旋镖。”
他“哦”了声,释然而笑。虞锦的冷淡目光在他这笑意上一触,火气突然没了。
就像是一团熊熊火焰被兜头浇了一桶冰水,哗地灭个彻底,连让她死灰复燃的余地都没有。
她硬撑着又白他一眼,别开眼不再看他,滞了一滞,又忍不住回看过去。
快一年了,她好像还没见他眼睛这么亮过。
方才在外面昏暗的天色下不太明显,但现下满屋明亮,就变得明显极了。他的眼睛里确确实实泛着她从未见过的光泽,让他整个人都变得更加清亮。
可他明明刚受了伤,还差点连命都丢了。
是劫后余生带来的喜悦?
不,不是。
直觉让她否掉了这个想法,又塞给她另一个答案——恐怕是畅快地骑马射箭真的让他高兴吧。就算差点丢了命,也止不住这种愉悦。
……以前心里是有多苦啊?
她心下一叹,目光落在他被精细包扎的手上:“你这手得好好养着,近来别再出去骑马了。”
他眼底果然一黯,平静揖道:“诺。”
她猜的果然没错。
虞锦便又说:“但那马归你,弓箭也归你。等回了宫你若想解解闷,就去后山。”
后山那片地方,平日本就是皇室宗亲们骑马解闷之处。虽不比围场有鹿和牛这些大型动物可打,但小兔子小狐狸还是有些的。
楚倾心下讶异,想了想,推辞说:“倒也不必,臣也没那么……”
“就不爱看你口是心非!”她没好气,起身就走了。宫人们赶忙跟上,她又冷冰冰地扔给楚休一句,“留下照顾你哥!”
“诺。”楚休一缩脖子,退了回去。
“恭送陛下。”楚倾施施然长揖,言毕抬眸,帐帘正落下,他只捕捉到一抹她离开的背影。
论口是心非,臣哪比得上陛下?
他嘴里嚼着这么句话。
.
帐后几步远的位置,几人眼看着女皇被烛光映出的身影从前头出了帐,一个个神情都纠结到了极致。
“陛下这是……”卫中侍看向姜离,一脸的难以置信,“臣没听错?陛下许元君平日……平日去后山骑马射箭了?”
姜离神色沉沉:“陛下与元君的事,轮不到旁人议论。”
个中不快不言而喻,却也点名了一个结果——是没听错。
虽然离得有点远,但没听错。陛下就是准许元君平日出去骑马射箭解闷了,说得清清楚楚。
多神奇啊。
这是后宫之中、乃至天下男人都避之不及的事,生怕提起会显得离经叛道,惹人厌恶。可陛下却就这样轻轻巧巧地许给了元君,甚至不是元君求的恩典,是她主动愿意。
而且她的口吻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就跟过年说起要吃饺子一样,似乎就该是这样才对。
——元君怕不是给陛下下蛊了吧?
——呵,元君到底是长了张祸国的脸。
几人心底的揶揄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的不友好。
大约也只有顾文凌没这么多计较心思,淡淡地看他们一眼,见个个情绪都不对,就索性转身,先行离开。
没走多远,姜离的声音随风飘来:“你们别想太多。陛下对元君动了心,元君的心却未必在陛下这里。”
又闻另一人思量着笑道:“也是,楚家都还在牢里押着呢。元君又是那么个脾气,能对陛下动心那是见了鬼了。”
却闻姜离又道:“我说的不是这个。”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随机送50个红包
☆、乱心
夜色渐深, 围场安静下来。除却四处巡逻的侍卫踩过雪地发出的轻微声响与火把的哔啵声,再没有其他响动。
大帐之中,虞锦辗转反侧, 就是睡不着。
她刚开始还是在胡思乱想破伤风怎么办的问题,后来意识到这问题好像无解, 也就不再庸人自扰。
但将此事放下, 她的神思反倒越来越清明, 一种可怕的念头将她笼罩,挥之不去。
她今天晚上,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对楚倾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脑中发懵。
她发觉自己是在很认真地担心他会死了。当她在他身上按来按去检查他有没有骨折的时候,她似乎也没在想什么名声, 只是简简单单地担心他会死。
恍悟之感犹如一朵烟花飞速上窜,又突然炸开, 震满整个心房。
虞锦在黑暗中倒吸冷气,僵在床上。
她对他动了些不该有的心思。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烦躁地翻了个身,她又迟钝地发觉自己今晚做的糊涂事可还不止那一件。
她还许他日后去后山上骑马射箭了。
当时她不知怎么回事, 只是想让他先好好养伤,又不想他因不能骑马而失落,话就那么滑了出来。
她说得那样自然而然,因为这于她而言不过开口吩咐一句,实在不是什么大事。但现在这般仔细一想,她忽地意识到——她为他逾矩了。
这太要命了。
虞锦认认真真地回想了一遍,上辈子后宫美男无数的时候,她都没做出过这种出格的事。
她忽地意识到, 历史上很多贪恋美色的昏君大概也没意识到自己贪恋美色,出格的事都是不知不觉就干了的。
她对楚倾,就是这样不知不觉的。
她还记得去年刚穿回来的时候,她见到他觉得糟心死了。那时她是真真正正地对他厌烦,他成日成日地待在侧殿她都可以当他不存在,每每与他说话也是当真克制不住地暴躁,要和他逢场作戏真是被逼无奈。
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那种真真正正的暴躁淡了。和他相处的时候,她潜意识里需要强撑才能再酝酿出那种情绪,刻意地在他面前冷言冷语,以示对他的不喜欢。
她没有多想过,因为她的理智那么分明,无时不刻不在提醒她,她是讨厌他的。
她是应该讨厌他的。
因为他是楚家人,他们一家子都是奸佞。天底下的男人,她最恨的就是他。
她因此觉得自己只是单纯地欣赏他的脸而已——长成那个模样,谁能不多看两眼?
可是怎么就慢慢不一样了呢?
她也不知道,她都说不清她喜欢他什么地方,可转变已经堪堪放在眼前了。
虞锦烦乱地又翻了个身。
她忽地想起楚枚行刺的时候。那时她难得有了合适的机会杀他、甚至可以杀他全家,但她没能下得去手。
在楚休告诉她后来的事情、让她有理由说服自己不动他们的时候,她分明地松了口气。
转变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吗?
她不知道。
她迟钝了,因为她从未有过类似这般的经历。上一世的她对这些男人不过是爱宠就宠而已,不怎么走心;至于投胎之后,她带着这一世的记忆,只觉得身边的“普通人”容貌都太一般,完全没有早恋一下的念头。
所以这是她第一次“走心”地喜欢一个人么?或许是。
但这真的不是一件好事。
楚家总是要办了的……她或许该催一催。
等回了宫,她就要召刑部来问问,案子到底查得怎么样了。
她是个皇帝。就算在现代的十七年搅合了她先前几十载的世界观,她也清楚这个位置是不能被感情左右的。
她总有些东西要割舍,感情是其中最不值钱的一样。
——和天下比起来,感情算什么?男人算什么?再说天底下的好男人那么多,没了楚倾,还有成千上万的男人供她挑。后宫这几个不能让她满意,她还可以一直挑下去,总会再有个让她喜欢的人的。
这份心思将虞锦起伏不定的情绪压制住,让她在漫无边际的黑夜里一分分冷静下来。
是了,她很清楚该怎么办。这一切必须了结,最好不要再拖了,愈拖愈是夜长梦多。
嗯,等回了宫,她立刻召刑部来问话。然后便依律定罪,该问斩的问斩,该流放的流放。
至于回宫之前的这阵子……
她的私心又鬼鬼祟祟地怂恿起她来。
虞锦翻成平躺,望着在漆黑里模模糊糊的帐顶,觉得这阵子随心所欲一点倒也无妨。
前前后后算起来,也不会再在围场待多少天了。她可以允许自己再平和地与他待一阵子,就当给他一个好聚好散,也给自己一个好聚好散。
.
第二天,宗亲与百官照例都去围猎。女皇兴致也不错,大半日下来猎得了不少东西,飞禽走兽都有。
这么多的东西,自己吃是吃不完的,她也不差这口野味。于是便吩咐宫人往下分一分,赏给宗亲与重臣。
这样的事通常都是邺风去办,邺风这人心细,总能安排得宜。
但这回,她在揭开帐帘间脚下顿了顿,侧首看了眼已堆在帐子旁的那些猎物,眸色深沉了几分。
“挑两只兔子出来吧。”她最终开了口,又转身出了帐,“朕去看看元君。”
昨晚想通的事情,让她心里更坦然了点,兼有几分失落,因为这个人她总归是要割舍掉的,让事情变得伤感。
不远处的帐后,楚休正坐在小木凳上,歪头看着兄长,直打哈欠。
他就不懂这马有什么好玩的,兄长一早上起来就给它刷毛,然后就是喂食,专心致志地忙到现在。
也没见马怎么理他啊。
他心下揶揄着,就见楚倾又抓了把草料,饶有兴味地亲手喂给它吃。
楚休又扯了个哈欠,心道兄长确是有点怪的。不仅是家里的长辈不高兴他这样,就连他这个与他最亲近的弟弟,其实很多时候也不懂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他偶尔也会想,如果兄长不这么古怪,在宫里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点?毕竟长了张谁都不得不说好看的脸,就连陛下看着他这张脸的时候,都常有几分欣赏。
可就为他这个脾气……看看,昨天还又让陛下不高兴了一阵。
楚休心里有一茬没一茬地想着,咂着嘴四顾,遥遥走来之人令他突然一震,就要起身见礼。
虞锦打了个噤声的手势,他又只好僵硬地坐回去。
楚休不知她又要干什么,不自觉地有点紧张。他紧盯着她一步步走向楚倾,眼看着她迟疑了一下,也抓了把草料出来。
楚倾专心喂着马,忽地看见又一把草料递过来,微怔;侧首看清是谁,一瞬的惊异。
虞锦准备好了要拦他见礼,但或许是她的举动过于轻松,他出乎意料地并未多礼。
他打量着她笑笑:“陛下打完猎了?”
虞锦嗯了声,目光一睇不远处的宫人:“挑了两只兔子给你。”
“谢陛下。”他道了声谢,然后两个人一时都没话说了。
气氛安静下来,马吃完他手里的草料,又凑过来吃虞锦手里的。温热的呼吸喷得她手上一阵阵发热,她将注意力投在它身上,喂得怡然自得。
楚倾开始奇怪她为什么没了下文:“陛下什么事?”
“没什么事。”她低垂着眉眼。
唉,还是傻了。她寻到自己的心思,觉得时日既然不多,不如就再好好地跟他相处一阵子,可他不知道这些啊。
过去的一年里,她只要找他,或多或少都是有事要说。
现在她的举动在他眼里一定奇奇怪怪。
她生怕他再行追问,搜肠刮肚地想要编个理由出来。可他竟然没再问,绕过她,一语不发地摸起了马鬃。
他可以探她的心事,但他忍住了。
昨天的一整夜,他心神不宁。
他控制不住地一直回想她小心地问他身上疼不疼,跟他说手上的伤要好好养,最近不要再去骑马了。
接着她又补充说,可以回宫之后去后山骑。
她对他不该是这样的态度,于公于私都不该。
接着他又幡然惊觉,自己对她的态度也变得古怪。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愈发乐于读她的心思了。
最初的时候是为了自保,那时他想他多明白一点她的想法,总能避免一些麻烦。可她的想法常与她的表面判若两人,让他觉得意外、觉得有趣。
不知不觉的,他就这样读个没完了。他笑看着她的心口不一,暗自嘲她刀子嘴豆腐心……
可他们之间,实不该如此。
他不该觉得她“有趣”,这个评价过于的正面,还夹杂些许暧昧,是他对她不该产生的情绪。
他该恨她的。哪怕他可以不计较她对他做过什么,也该记得楚家二百多口人都还在牢里。
所以他早早地出来照顾马了,他要做些事情将心思抽离开来,摒弃那些不该有的念头。
她为什么偏又这时候找过来。
手指搓着骏马黑亮的鬃毛,搓了半晌,楚倾才又找了句话来说:“陛下。”
她看他:“嗯?”
他无声吁气:“臣的家人,在牢里关了三年了。”
这是句足以让他冷静下来的话,周遭都为之一冷,她眼底也一颤。
但他还是将话说了下去:“刑部查不出来,是不是?”
轻描淡写的口吻里带着几分不恭敬的轻嘲,那是她最不喜欢的态度,额外添了一剂久违的淡漠疏离。
周遭的氛围顿时变了,原本相顾无言的简单尴尬一息间变得紧张。
众人神色各异,大多宫人都惶恐地低下了头,邺风似乎想说点什么打个圆场,哑了一哑,又没说出来。
楚休直惊得汗毛倒立,猛地站起身:“哥……”
虞锦也一怔。
纵使她早在过来之前,心里便对楚家之事已有计较,也没料到他会突然这么问。
她有点乱了阵脚。
放在往常,她该跟他发火的,就算知道他就是这么个脾气也该发火让别人明白他的态度。
可昨夜刚摸清的百转柔肠,让她没办法那样凭着理智对他发火了。
“楚倾你……”无措之下,她直生出一股懊恼。
他这人怎么回事,怎么突然提这个!
不知怎的,他就鬼使神差地有读到了她的心,就听到她慌张无措:
“怎么突然问这个!”
“这会不会聊天!”
“真是烦死了,怎么这样!”
字字愠恼之余,他闻得一声微不可寻的哽咽,听来难过。
一时无暇分辨那究竟是她的心音还是她真被逼得发出了这么一声,他抚着马鬃的手一顿。
“陛下当臣没说过。”他脱口而出。
说到一半又想噎住,险些咬到舌头。
“呵。”女皇发出一声轻笑,继续喂着马,脸色不太好看,却不多理他。
他听到她心里说:你长得好看,我不跟你计较。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随机送50个红包,么么哒
☆、案卷
又几日后, 圣驾启程回宫。
回宫不多时就入了腊月,自腊月十五起,百官都快歇一歇, 不打紧的政务都可后推,是一年里难得得闲的时候。
是以通常来说, 大家都会在腊月十五前将手头的事务理一理, 就像做年终总结——看看哪些办得好、哪些办得不太好;再瞧瞧哪些可以推到明年你再说, 哪些过年时也得加紧办。
三省六部也或多或少地要向皇帝禀个话,说说政绩、表表忠心,查漏补缺。
不过这种总结,总归是走流程的性质居多, 没什么特别紧要的。虞锦大半时候都听得心不在焉,只在刑部与大理寺进来禀话时提了几分神。
刑部提到今年了了几个大案, 惩治了几个贪官,也提了一嘴太学大换血之事。
大理寺主要说了说律例的修改,又提了些新的想法, 细则要等日后的早朝慢慢议来。
没有人提楚家。
这是两个对楚家案接触得最直接的衙门,却没人提楚家一个字。就连明摆着行刺未遂的楚枚都没被提及,她们好像都在绕着楚家走。
虞锦皱了眉头,心说你们怎么回事?
我等着楚家的案子出结果呢,你们心里没数啊?
抿了口茶,她只得自己开口过问:“楚家的案子,怎么样了?”
为首的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卿相视一望,后面的几个下属官员也都滞了一下。
女皇黛眉锁得更深:“查得如何了, 你们总该回朕一句话。总不能让这案子一直悬而未决,楚家二百余口人经年累月地这样押在牢里,朕还嫌他们浪费粮食呢。”
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卿又对望一眼,面面相觑。
虞锦打量着她们,语气中也有了愠意:“你们怎么回事?今年一年的时间,扫盲班在西南开上了,甘肃的路也都开始修了。楚家这案子拖了三年,你们就拿不出个结果?”
二人都是一震,主理这案子的刑部尚书心底更升起忐忑。
抬眸看看女皇的神情,她有些诧异地发觉女皇好像真的在等她说个实情,一时不由更为心惊,忖度了半晌,她侧首示意下属官员都退了下去。
大理寺卿一看,也示意自己的下官告退。等她们离开,刑部尚书又揖道:“请陛下屏退左右。”
怎么个意思?
虞锦细看她的神情,不仅是深沉,还有两分紧张。
好像怕被她杀了灭口似的。
至不至于?
楚枚行刺她都经历过了,楚家还有什么大罪是她听不了的?
但她还是姑且屏退了宫人,邺风会意,无声地带着人离开。
“坐。”她颔了颔首,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卿沉默地落座到两侧。
她又道:“说吧。”
半晌的安寂,女皇问话时鲜有官员敢让她等这么久。但这话,刑部尚书实在是不知道如何说。
她与大理寺卿都是和律例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人,凡事心中自有杆秤。官场沉浮,她们有时可以“为官不太正”——譬如陛下摆明了要办楚家,她们可以顺从圣意拖着这事,给外界一个暧昧不明的态度,不必跳出来为楚家说话;但她们终不想“为官太不正”——譬如知晓陛下恼了楚家,她们也并不想罗织罪名,落井下石。
如今,陛下想要个真话了。
刑部尚书沉了又沉,各种计较在心里过了不知多少个来回,终于颔首轻道:“臣等无能,没能查明楚家有什么大罪。”
虞锦一阵胸闷,食指轻按太阳穴:“怎么回事?”
“这个……”刑部尚书感受到她目光中的威慑,头垂得更低,“圈地、受贿,乃至逼良为娼……这都是有的。但都是不入流的旁支,与京中楚家走动都少,想将这罪怪到楚薄头上……不是易事。”
不是易事,而且也没什么道理。这样庞大的家族她们谁都清楚,哪一家没几个败类?
楚家京中本族都不沾染这些,已算家风拔尖的了。
虞锦眉心轻跳:“谋逆之事呢?”
轻顿,又言:“当初暗卫可是直接从楚家搜到过密信与城防图的。”
那是让她一刻都不肯再忍楚家的最终原因。
在那之前,纵使朝上已有不少人让她提防楚家,恒王与方贵太君也全力支持她办了这功高震主的一家子,她都还在顾虑母皇的话。
她的母皇一直教她用人不疑,而楚家最得母皇信重。她又清楚查办楚家必定大动干戈,原是不想在登基之初就闹出这等大事的。
可那些密信读来实在触目惊心。楚家不仅与番邦勾结,还买通了京中卫戍。
京中卫戍离得那么近,一旦逼向皇宫,她连斡旋余地都没有就要人头落地。
还有城防图。一卷又一卷,标注着京城及周遭各城情况的城防图,与那些密信放在一起,藏在楚家假山下的暗道里。
她读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被激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周围各城也被她们拿下,她真的逃无可逃。
她只能尽快大婚,尽快亲政。走一步与楚家硬刚的险棋,强行收回兵权。
如今刑部告诉她,楚家没问题?
她觉得不可思议。
刑部尚书却艰难启齿道:“那些书信……对不上。”
女皇不作声,只目不转睛地淡看着她。
刑部尚书硬着头皮往下说:“楚家人宁死不认,涉事将领亦不认。其中还有……还有两个,说自己从未与楚家有过走动,臣与大理寺一并审了,确是如此。”
她越说越冒冷汗,言及此处,禁不住地擦了把额头。
接着又道:“不过最要紧的几位……依陛下旨意,从不曾动过刑。若陛下准许动刑,能问出些实话也未可知。”
“实话”。
虞锦心下一声轻笑。
她自听得出刑部尚书这是给她台阶下。也是,一道道极刑加上,什么口供拿不到?
可她初时为什么不愿动刑?是因她虑及楚家原来的功勋,怕天下人说她言行逼供,屈打成招。
刑部尚书又抹了把冷汗:“再……再不然,让宫正司问一问元君,或许也能有用。元君毕竟是楚薄亲子,虽是男子,大抵也知道些事情……”
“又或者……”刑部尚书搜肠刮肚地继续说,“其实楚枚弑君之罪,已足够诛其九族了。”
她真是在很努力地给她找台阶了。
虞锦听得说不出话,不知如何接口。
如果只是审不出来,她还可以心安理得地点头同意动刑,直到她们吐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