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再说,老爷子都是爹的亲爹,就是再有错,也不可能对他咋样,所以小桥今天就故意说郭氏的闲话,让爹心里也慢慢的疏远好了。
小凤晚上问小桥:“小桥,你今天是故意说那话的吧,你没看咱爹,脸一直红着呢。”
小桥道:“我就实话实说,不信你问大哥去!”
“得了吧,在我面前还不说实话,不过你今天说的我心里舒畅,咱爹就是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
现在让他也知道那边对咱们是个什么态度。哪有孙子孙女都上门了,都在吃饭了,连一句一起吃的话都不说,真是够可以的!你真的闻到了肉味?”
“是啊,我们刚进门,看奶就慌里慌张的从里面屋里出来,看那样,就像是藏东西的样儿,咱小姑还一脸不高兴呢,好像别人欠她钱一样。”
“她啥时候给我们好脸子过?看她那样,以后就作吧。”小凤冷哼。
苞谷要晒干了才成,不然到时候磨粉不好磨,而家里的高粱和地瓜也得要收了,小巧家里劳动力多,用不了几天就收完了,然后给大伯和三叔他们帮忙。
郝氏边干活边对吴氏说道:“咱们跟老四干活儿的时候,他不是这疼就是那痒,好像这地不是他的一样,现在轮到咱们了,他是一遍都没有冒个头,真是想起来就气的慌!”
吴氏道:“理他你就只剩生气了,别想这些了,分家了,大家各过各的,不是他也要娶媳妇了
吗?到时候才真是过各个的呢。”
“二嫂,你想的也太好了,老爷子和那位能干?到时候一叫,咱们还不是得乖乖的跟着去干活儿?”郝氏不抱希望。
“总得有个说法,我们帮老爷子干,那是应该的,帮已经成家了的四弟干,那就是人情了。欠人情欠多了,别人也不会说咱。等以后咱们地都多了,咱们自己都忙不过来呢,总不能荒了自家的地,还帮别人吧,到时候咱就是不去,也没有人说咱们。”吴氏说道。
“你这样说,也是有些道理,我就怕有些人脸皮太厚了,咱们脸皮太薄,到时候只剩下吃亏了。
哼,等我家的地多了,我提前请老四过来干活儿,他要是不来,那到时候请我们过去,我们也不去,谅他也不会说啥,就是老爷子和老婆子要上门来,我也有话说。”
刘氏娘家人也过来帮忙了,所以她家的地也是很快就收好了,只是这兄弟三个,就三亩地,还就是这地瓜,苞谷,高粱,别的细粮一点儿也没有。
只能是平时几个大男人出去做工,赚点钱然后买点粮食。还有就是各自的娘家接济了。不然这一家子难过啊。
而立夏弄的那个池塘,鱼也渐渐的长大了,因为喂的好,原来的小鱼变成了大鱼。封一凡还带人过来捞过一次,这次带的人是朱大户家的一个管事的,封一凡把人跟立夏和叶柱给弄顺了,这事儿他就不管了,本来这个差事就是想着帮衬二舅一家子,现在两方面都接上头了,他就功成身退了。
而朱大户家的这个小管事姓孙,人称孙管事。以前他买鱼都是从那些专门在河里捕鱼的人那边买的,还没有听说过,这边有人专门养鱼了。现在见到了这个池塘,从里面捕出来的鱼也够大够新鲜。真是心里高兴啊,有了这个鱼塘,那以后就不会看天吃饭了。虽然也有人养鱼,但是都是离康县特别远的,这一趟过去,鱼都不新鲜了,叶家村离康县很近,一天一个来回绝对没有问题!到时候府上的主子们吃上新鲜的鱼,那还不是他的功劳?
46换个当家的
“叶老弟啊,你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有远见!”孙管事不愧是做管事的,见面就夸叶柱。
叶柱被夸的不好意思,说道:“这鱼塘都是我大儿子弄的。”
“那更是了不得了啊,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子!让人羡慕啊,不瞒你说,我们府上的主子们上上下下的都喜欢吃鱼,只是咱这个地儿啊,吃鱼也不容易,那些捕鱼的,也不可能保证天天能有,我为了这个事儿,不知道跑了多少腿了。真是愁死我了!要不是封家的大哥儿跟我说了,你们这里,我都不知道咋办了。所以说,是你们帮了我啊。以后还得请你们继续帮我们呢。我给你们透个底儿,只要你们的鱼好,咱们府上绝对好说话。”
立夏也在旁边,听了孙管事的话,说道:“孙管事,应该是您帮了我们,要不是您,我们这些鱼就是单卖也要好长时间,更不用说,中间会死一些,浪费不知道几多。以后还请孙管事多多帮衬我们。”
孙管事心里点点头,这个小伙子说话还是可以的,看得出来,是个人才啊,就凭他能养鱼,这以后发家是少不了的,而且,还识字呢。孙管事喜欢和这样的人结交。
双方都谈的很好,孙管事定了每过五天就来叶家村拉一木桶鱼回去,一个月一结账,立了字据,又留了孙管事吃了一顿饭,吴氏还把自家的玉米面送了一袋子给孙管事带回去,这东西乡下人不稀罕,但是城里人稀罕,孙管事也没有客气,接了下来,他是不稀罕这玩意儿,但是更是觉得这家子人会来事儿,不是那种木头疙瘩。
于是也把这次的鱼钱直接给了,然后双方都满意。
小凤看着那一锭银子,恨不得拿到嘴里咬上两口,“哥,这是银子吗?这是咱家的吗?这是真的吗?我不是在做梦吧。”小凤连用了几个疑问句,其他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吴氏道:“你这丫头,这不是真的还是假的?”
小桥道:“姐,要不我掐一掐你,看疼不疼,就知道是不是在做梦了。”
立夏把银子给了吴氏,对吴氏说道:“娘,这钱咱们把债还了吧,以后咱有余钱了,就给爹和娘都买好的,咱还要买水田!”
吴氏有些激动,说道:“唉,听立夏的,我儿子也能赚钱了!”
立秋道:“还有我呢,娘,我也喂鱼了的。”
“对对对,都是娘的好孩子。”
小凤说道:“二哥,你弄得还没有小桥多呢,是小桥说要养鱼的,还是她说要喂鸡粪还有蚕沙的,这鸡粪也是小桥她用钱弄回来的。”
立秋也不生气,说道:“是啊,我妹妹,还用说?”
大家又笑了,小桥道:“大哥,二哥,今年咱们养鱼了,说不定明年有更多的人养鱼,这要是只在河里弄鱼苗,估计不是办法。还有就是养鱼的人多了,这鸡粪咱们村里肯定不够了,也得想想办法喂些别的东西才是。”
立夏道:“你说的对,不过我看了咱们村,这真正要养鱼的地方也没有几个,要不就是离河里太远了,这引水不容易,要不就是本身没有那么大的地儿,咱们这里都是村尾了,村头肯定不让人养的,我想着,等会儿给五爷爷还有村里的几个人送几条鱼去,不管咋样,他们这几个人支持咱养鱼,那咱们就能在村里安心养鱼。”
小桥心里点头,大哥真的是很懂得变通啊。知道搞定叶家村的实权人物。
不过就是有人也养鱼了,这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嘛。就端看谁更好了。
“哥,咱们赶集的时候,也碰到那些卖小鱼的人,我当时看了,还说这么小的鱼,到时候就是弄干净了,还得好多功夫呢,那些鱼比咱卖的鱼要小,但是比咱从河里弄得鱼苗要大,如果能买下那些,到时候放在池塘里,肯定是长得比今年的快。”
“嗯,你说的对,最好是能让他们长期提供,那这鱼苗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吴氏看着自己的儿子和闺女有商有量的,心里欣慰。
叶柱也突然觉得自己的儿子长大了,现在都能赚钱了,撑起这个家了。
他想着,自己这个一家之主的位置是不是该让出来啊,他这么多年都没弄出个啥样来,反而让妻子儿女跟着自己受苦,真的是不称职啊。
吴氏和他单独在的时候,看见他挺失落的,就问这是咋了?
叶柱道:“我是觉得对不起你们娘儿几个,我自己是个啥性子自己知道,要不,以后让立夏管家?就是小桥也比我这个当爹的成啊,我就是在土里刨,要不就是干死力气。”还有就是对上房的要求从来不敢明着拒绝。
从分家了,自己的子女在上房的遭遇,他不是不清楚,但是从来没有说是反驳一句。不管咋说,那个是他爹,他不能不孝。
但是这样一来,苦了自己的儿女了。
“啥对不起对得起的?你是娃子们的爹,娃子们都敬着你呢。”吴氏说道。
“不是那个说法,我真是觉得咱家要是立夏掌家了,绝对比我强!你看我,对上房是没有法子,我这个毛病是改不了了,要是立夏掌家,这家里的事儿就是他说了算,那就好说多了。”叶柱的意思是他自己惹不起,所以想躲着,要是他不当家了,这家里就不是他说了算了,那他说的话不管用了,这上房就不会让他干啥了吧。
吴氏心说,你可终于说了句当爹的话了!不愧咱们这些人对你念叨了。
以前的叶柱可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只知道听爹的话没有错。然后让上房的人牵着鼻子走,而家里的人呢,以为他,也受了不少气了。
难道叶柱不知道他爹偏心,不知道郭氏一心只为她那两个儿女着想?他心里肯定清楚,但是就是狠不下这个心来。
吴氏问道:“你想清楚了?立夏可是还没有成家呢。”
叶柱点点头,“以后外面的事儿都立夏做主吧,这鱼塘也是他搞起来的,辛苦的不行,我这个当爹的不能给他拖后腿。”
叶柱也不知道是一下子想明白了,还是很久想明白的,反正他这一点还是值得赞扬的,自己不行,不死巴着权利不放。
说的直白点难听点,就叫做有自知之明。
当叶柱和吴氏宣布这个事情的时候,叶小桥只呆了一会儿,就觉得是不是老天爷终于听到了她的心声啊,家里的日子终于有了奔头了啊,咱终于要像以前的旧生活告别了啊。
爹啊,你真的是,太,太明智了!
爹重感情,而且有时候不管对错,无条件的对上房的人好,被老爷子拿捏的准准的。如果,如果爹在家里的发言权被大哥所代替,那效果就小了许多了,而且大哥不是那种上房说啥就是啥的人。
吴氏道:“立夏,我和你爹都已经商量过了,这个家早晚是你当家,你现在早点接手,我们也轻松一些,以后你也能更好的适应,不说别的,也是为了咱们这个家着想。你爹也是这个想法,你就当提前让你爹享享清福好了。”
叶柱也点点头,说道:“立夏,爹做事没有魄力,这么多年了,咱们家里才成了这样了,你也快长大了,就当是为爹着想吧,你放心,爹绝对不会给你拖后腿的。”
话都说到这里了,立夏答应了下来,“要是我有啥做错的,爹和娘一定要说出来。就是立秋你们几个,也可以说,咱们家里只要谁说的有道理,那就能成!还有一件事儿,这眼看要入冬了,我在学里的字也认识的差不多了,以后我就不去学堂里去了,我读书没有那个天分,现在咱家里也有了进项了,立秋就接着好好读书。”立夏想的是,他在家里搞好生产,而立秋到时候走读书人的路子,哥俩共同进步。
刚才说了家里的事儿让立夏做主,立夏就宣布了这个决定,虽然吴氏也想着让立夏继续读下去,不过大儿子有自己的主见,她不好直接反驳,那他还当什么家?
吴氏道:“立夏,你真的不想读书了?”
“嗯,娘,我这个年纪了,开始读书,就是想认字,现在字也认的差不多了,手上还有鱼塘这个事儿,不能一心二用,再说还有立秋呢,以后真遇上不认识的字儿,也问他就行了。我真的觉得可以了,就是让我继续读下去了也是浪费时间和钱。所以我决定不读了,咱好好干,把咱家给弄好了,这比啥都强。”
叶柱听了说道:“就听立夏的吧,现在是他当家,咱们听着就成。立夏,这个当家担子不轻啊,你好好干。爹都听你的。”
47人情这个事儿
不得不说,叶柱这一辈子没有干过啥有魄力的事儿,这次的事儿算是一个。小桥事后都问过吴氏,咋爹一下子想通了?不像是他的风格啊。
吴氏笑道:“你爹啊,有些事儿心里明白,但是就因为是长辈,所以啥事儿都不好回绝,他难道真不知道这些事儿对咱家不好?当子女的孝顺,这个想法从小都是你爹听习惯了的,要让他不听你爷的话,那就是一下子也改不过来。他知道自己这个不好,所以想着让你大哥当家,咱家里你大哥当外面的家,有啥事儿也是你大哥说了算,那以后就少了许多麻烦了。”
吴氏是真心高兴,自己的儿子能赚钱了,现在丈夫也觉得他能独挡一面了,看看这叶家村,还有谁有自己这样的福气?
倒是大姑姐那边的一凡,也是小小年纪都出来做事儿了,还有这次的事儿,如果不是一凡牵线,也不能这么顺利啊。
小桥进去的时候,看见大哥立夏正在想什么,“大哥,你想啥呢?”
立夏笑了笑,说道:“我想着,咱们这个鱼塘,是不是该记个帐?”
小桥心里佩服,大哥果然是好样的,对立夏说道:“大哥,这每次买肥料的钱我都记下来了,哥,以后咱家卖了多少鱼,收了多少钱,还有给鱼买鱼食用多少钱,咱都给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时候看这收入和支出,就知道咱们赚了多少钱了。”
立夏点头:“你说的对!小桥,以后这记账的事儿就交给你了!”
“哥,这都开始当家了啊。”小桥笑嘻嘻的说道。
“调皮,咱们有事儿一起商量。”立夏也笑着说道。
“好吧,哥,那这帐我记。不过不能嫌我的字丑。”收入支出什么的,这不算难。小桥准备画一个表格,把事项,收入支出都写上,这样看起来就一目了然了。
她认字倒是快,不过有些字真的很繁琐,好在不是用毛笔字,只是用那种炭,然后给削的细细的,不然更难看。
“那我那一套笔墨到时候你也跟着用。”立夏读书后,大姨母那边给他和立秋都送了笔墨过来。
小桥听了就郁闷了,这不练字还不成了。不然真心拿不出去啊。
既然家里开始卖鱼了,立夏还是给大伯,三叔,还有上房都送了两条鱼过去。同时也告诉大家,从今以后,二房就是立夏当家了。
大伯拍了立夏的肩膀,说他是好样的,好好干。就是三叔也是喜欢多于担心,叶田知道叶柱的性子,觉得由侄子当家更好。
上房的人本来就不指望他们有好脸色,有时候都恨不得不给他们送东西去了,每次去都是甩脸子。
老爷子高兴的接过了鱼,听了立夏当家的话,有些发愣。不过也鼓励立夏好好当家,争取给老叶家争脸。又知道那鱼塘是立夏弄起来的,孙子有出息了,他这个当爷的也高兴,对立夏说道:“这当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当家人心要宽,对街坊邻居要宽和大度,别小家子气,自己有出息了,也别忘了乡里乡亲的。”
立夏忙道:“爷说的是,我都听着呢。”
那边,吴氏也让立秋和小凤去给谭牛他们送两条鱼去,毕竟在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说起来也是名义上的兄弟。
小凤道:“娘,我不想去。干啥要给他们送啊,咱们养鱼也不容易。”吴氏道:“这人情来往的,不给不行,娘也知道,就这一次,以后就不给了。”
“那给一次还不是告诉别人,咱家有鱼了,你们都过来要啊。”
吴氏道:“也就是那脸皮厚的,这么没羞没臊的,一般的谁过来要?你放心,娘心里有数呢,这鱼是咱家自己的,给不给的,难道他们上门要,咱们就给吗?这给一次是咱们的亲戚往来,下一次,谁好这么不要脸皮的,娘也不是纳闷好说话的。东西是咱们的,还不能自己做主?这不,还有你们吗?给了东西,他们再来要,那理儿就站在咱们这边,你要是一次不给,到时候他们那边就要说嘴了。”毕竟还小,有些人情世故还是不懂。吴氏就耐心的还小凤说了。
而且,他们有了好东西,不忘亲戚,这也是对自家名声有好处的,别人看到了,也会说,这叶家老二为人处事好。要知道这些都是用钱买不到的。
“娘,姐,要不我跟二哥去吧。”小桥说道。
小凤道:“去就去,小桥也要跟着一起去。”
吴氏笑道:“成,你们快去快回,娘这边给你们做好吃的了。”
今天学堂里放假,他们每隔十天就休息一天,立秋提着一个小竹篮,带着两个妹妹一起去谭牛他们现在的家。
一路上看见路边的草都变的有些黄了,果然是秋天到了,路边的野菊花开的到处都是,“哥,
姐,这边有地皮菜!”小桥摘野菊花的时候,看见这一块儿地上有地皮菜,地皮菜有些像没有晒干的木耳,但是比木耳要小,吃起来味道也很好。好像也是一种菌类。有的说是苔藓变得,但是小桥觉得不是。
立秋也看见了,就说道:“等咱回来的时候再捡。”小凤道:“对啊,现在捡了难道给小麦他们送过去?”
小桥听了,在这边做了个记号,就跟着立秋和小凤去了。
谭牛叔他们现在住的房子确实不咋样,不过小桥觉得他们现在比在上房那院子里住的时候,气色要好多了。
谭婶赵氏也不是那样只低着头好像永远也抬不起头的样子。见这三个娃子给自家送鱼来了,赵氏很高兴,家里好久没有开荤了,这送了两条鱼,可真是太好了,有心多问几句,这三个娃却说不到点子上去。
“啥?立夏现在就当家了啊,呵呵,以前我在叶家村的时候就觉得立夏是个有出息的,果然是这样,还自己弄了鱼塘,果然就出息了。立秋啊,你告诉婶儿,这养鱼好养不?”
立秋说道:“婶儿,要是好养大家都养起来了,您不知道,我哥自从养了这鱼,天天都没有睡安生,生怕鱼死了,就这样,还死了不少,现在能养活下来,我们都没有想到。大家都说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而且这鱼天天吃的多,为这个,我们家的粮食都不够了,还要借钱买粮吃,不知道这鱼卖完了,能不能把本赚回来呢。婶,叔,看这也快要到吃饭点儿了,要是没有别的事儿,我们先回去了!”
赵氏舍不得管这三个娃子饭,听了立秋这样说,就说道:“没有别的事儿了,你们先回去吧。”
谭牛忙道:“好不容易来一趟,总要吃顿饭再走。”
赵氏忙道:“是啊,家里粮食也没有了,我先去隔壁借一点儿回来下锅。”
三个娃子都忙摆手,跑出去了。
赵氏的意思很明显,都没有米下锅了,还在这里吃饭,是没有脸色。他们本来也不是想在这里吃饭的。小凤道:“没想到这谭婶比以前厉害了啊,说话都抬头挺胸了。”
小桥心道,以前在郭氏的高压下,看人脸色行事,能不夹着尾巴,现在人家是谁也不靠,谁也不巴结,在家里自己当家作主,就用不着那么低声下气的了。自然是抬头挺胸了。没有公公婆婆钳制,说话能不利索?
不过这赵氏问自己几个人的话说啥意思?难道也想自己弄个鱼塘?管他呢,要弄就弄,这事儿是管不住的,大家都弄,端看谁会养,谁会卖了!禁止是禁止不了的。
“二哥,姐,咱们去见地皮菜吧。”小桥心里记挂着这个事儿。
小凤笑道:“你还一直就惦记着啊。走,咱们快去!”
那一片的地皮菜挺多,兄妹三个捡了好大一会儿,都弄得都半个竹篮子了。立秋道:“我看差不多了,这东西太多了,也吃的烦。咱们回去吧,爹和娘该着急了。”
这地皮菜一个麻烦就是难洗,长在地上,就有很多渣滓,得洗个七八遍才成。不过要是洗干净了,就是直接用油炒了,也是一道美味。
吴氏笑道:“你们这出去一趟都不落空啊。”
小凤道:“是小桥,看见了非要弄回来,一会儿你去洗啊。”
小桥笑道:“我洗就我洗,到时候我多吃几口。”
立夏从鱼塘那边回来,大家就开饭,就是平常的蔬菜,自家虽然有鱼,但是也不会顿顿都有,大部分还是要卖出去的。
立夏和大家说道:“我准备进城一趟,看看有没有卖小鱼苗的,现在鱼天天卖,只会越来越少,我想趁着天还没有变冷,先慢慢的下鱼苗。”
叶柱道:“你拿主意就成。”
吴氏也点点头,既然让立夏当了家,那么就应该相信他。
立秋要上学,这事儿没有他啥事儿。小凤如今跟着吴氏做针线呢,小桥道:“大哥,我跟你去吧,咱家的鸡蛋也攒了好多了,我想一起卖出去。要是有卖小鸡的,看能不能再买一些。”
虽然那鸡子在冬天不容易下蛋,但是买小鸡养着,到了春天都长大了,又是一笔收入呢。
立夏想了想,点头道:“那小桥就跟着我一起去。明天早点起来,有去康城的车,咱们可以搭个顺风车。”
48找鱼苗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小桥就起来了,穿上了夹棉袄,而立夏起的更早,带了一个褡裢,吴氏和叶柱都吩咐了又吩咐,两个小的都点头了又点头,终于出发了。
小桥被冷风一吹,有些不清醒的头脑立刻就反应过来了。他们要走到那官道上,等着村里罗胖子的马车过来,这是昨天立夏都和人说好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