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道:“这事儿过去了就过去了,以后别说了。”吴氏赶紧给叶柱解围,这事儿吧,是挺让叶柱难堪的,毕竟他跟个傻子一样去找两个姐姐要钱去了。
“咱们盖房子,两个姐姐那边咱们就不要去借钱了,不然还有大哥和三弟他们,到时候姐姐她们也不好做人。我就回娘家问问,我大哥那边要是没有,我找我大姐借一借。”
叶柱道:“那不成,你大姐肯定要说很难听的话。”吴氏的大姐嫁的人以前是很穷,但是人家后来慢慢好起来了,不过因为吴氏的大姐跟家里的爹娘有些矛盾,都有些不来往了,上次小山要去县试,她们就没有人过来,可见是矛盾还没有好。
“就是说的再难听,也要试试。”吴氏说道。
要靠老叶家这边的亲戚,那是靠不成的。因为都分了家了,借这个不借那个,让亲戚们为难,所以还不如不借。
这天晚上,大家还是一起吃饭,都是中午剩下来的,叶惠儿对他们这些人都没有好眼色,不过大家都不怕了,以后各过各的日子,也不用看你这小姑子的脸色了!
郝氏在心里说道:“看你能靠你老娘一辈子!”人家都是和嫂子相处的关系好,她倒好,跟几个嫂子和仇人一样。
郭氏分家入了她的意,正高兴呢,就对大家说道:“以后虽然不在一个锅里吃饭了,但是这打断骨头还连着筋,老四有出息了也不会忘了你们的。”
几个大人都没有说话,叶惠儿看老娘被冷落,就要发作,叶老头说道:“咱们家在村里的口碑一直很好,以后我不希望听见你们兄弟不睦的事儿,好了,吃完饭就都回去吧,以后过日子,自己心里要有把握。”
第二天,几个妯娌都请人帮着在屋檐下砌灶台了,厨房没有分给她们,不砌吃个啥?菜园子没有分,说是大家一起吃,不过既然大家地都没有计较了,这菜园子就不用说了。
吴氏和郝氏说了,他们准备办走了,不过还得等娘家侄儿考完试后再说,郝氏忙说道:“二嫂,那你这房子我就买了,看我不把这厢房给迁出去才怪!我卖给别人也不给老四留着。”
四间房,盖了院墙,也是够一般人家住的,郝氏真是很会想。
本来这分家,儿媳妇的娘家也要到场,免得不公平,或者自己的女儿女婿吃亏,但是大家都觉得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
吴氏和叶柱带着四哥娃子去了张家湾娘家,说了分家的事儿,大舅母和小舅母一听这样的分家都气得不得了,“小姑,你咋不让人喊我们去呢?你公公婆婆也太不会做人了!”见叶柱不在,两
个舅母都直说。
吴氏道:“闹一场也分不了多少东西了,老爷子都说了,要是不同意,那就不分,那样啥时候是个头?我们都宁愿吃些亏,也要把家给分了!以后大家各过各的日子。”
小桥姥娘就道:“你能这样想就好,分家了,就不和他们搅到一块儿去了,以后就是独门独户了,也好的很,你们有三个男劳力呢,一碗饭还挣不到?跟着在一起,娃子们都吃不饱!看看小桥那丫头都成那样了,分家了,你们好好补补。”
小舅母道:“是啊,等小山考完了,我们就去姐姐家里,到时候咱们拿东西也不怕那些人惦记了。还是我和大嫂好,有个好婆婆,待咱们跟亲闺女一样,我娘都说我是有福气的。”
大舅母张氏道:“可不是?我进家门这么多年,娘一句重话都没有跟我说过!”
小桥姥娘说道:“今天你们妯娌两个嘴巴都跟抹了蜜一样甜。我就想着我也是有闺女的人,我闺女嫁人了,要是婆婆对她不好,那可咋办?我这当娘的不得心疼死?你们也都是当人家闺女过来的,我不能做那恶人,都跟我亲闺女一样。”只是没想到,闺女遇到了那样一个婆婆,不过好在现在分家了,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30姥娘家好!
大舅母和小舅母看婆婆的神情,忙转移了话题,“我看立夏和立秋以后可以让他小山哥认认字。”
吴氏听了很是心动,以前一大家子在一起,哪里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让儿子们读书识字的?就是稍微偷懒都不成。
“立夏和立秋年纪有些大了,会不会?”吴氏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大舅母笑着说道:“咱们小山不也是十来岁才上学堂的?立夏和立秋都是聪明的,肯定没问题。我看农闲的时候,就过来这边来。”
小舅母也道:“是啊,以前是没有机会,这以后啊,经常过来。”
吴氏知道大家都是一片好心,但是毕竟是亲戚,要是经常过来,也不像话,她希望儿子们能认字,但是要是天天在这里就不是长久之道了。
再说小山要是真考上了秀才,还要继续读书呢,不能耽误着她,吴氏道:“这事儿,只要小山能让他们哥儿俩认识几个字就成了,不过也不能耽误了小山自己的事儿。我和娃子们爹也商量商量,看能不能送他们其中一个去学堂里,好歹认识几个字。”
吴氏说的也是真话,上学堂是正经,只不过这束修还是个问题。
小桥姥娘问道:“你们还是要住在原来的地儿?”
小舅母武氏忙道:“我看还是搬出去住好了,在那边还不得受那老婆子的气?”
小舅母说话直,直接就说上老婆子了。小桥姥娘本来想说说这个小儿子媳妇的,但是又啥也没有说了。
大舅母问道:“小姑,你是个啥想法?”
吴氏道:“我是想搬出去,只是才分家,一点儿钱也没有分。我和娃子他爹倒是有些私房钱,可却还差一些。本来是想过来找嫂子和弟妹借一点儿,只是小山还要考,你们也没有。我就想厚着脸皮去找大姐了。”
大家一听大姐,小桥姥娘脸色就有些不好,不过到底没有说什么,大舅母道:“小山读书也不是短时间的事儿,我们手头上也还有些钱,盖房子是大事儿,你先拿着用去。”
小舅母也道:“是啊,我们孩子都还小,现在也用不了钱,姐姐你先拿着用吧。”
最后吴氏是想等着小山考试的情况而定,如果小山考上了秀才,那就可以去县学里免费读书,那就少一分束修,这样借钱也不会让他们吃力。
吃饭的时候,还有老母鸡炖干蘑菇,干蘑菇是大舅贩卖的,和鸡子肉在一起,那个味美,让兄妹几个吃的可是心里美滋滋的。这里没有人嫌弃他们吃的多,也没有人不给他们吃。舅舅舅母都喜欢他们,姥爷和老娘都疼爱他们。
等回去的时候,舅舅和舅母给了好多东西,有米有面,还有一袋子干核桃,小桥老娘还给吴氏抓了两只母鸡,知道他们分家了,这鸡子肯定是没有他们的份儿。
“这母鸡天天都能下一个蛋,到时候给娃子们补补。等咱村里你三婶子家的母猪下崽了,我给你抱一只去。”小桥姥娘心疼闺女。
吴氏觉得自己这个当女儿的,一直给自己的爹娘添麻烦,没说孝敬孝敬他们,反而因为自己婆家的事儿,让爹娘操心。
“娘,现在分家了,以后你闺女的日子就好过了,您和爹不要总担心我,自己和爹吃好和好,等家里一切都好了,您闺女也接你过去住。”
“好闺女,娘记着呢,今天你也别怪娘不让你去你姐那里借钱去,你大姐对我有怨气,咱们不要多麻烦她了。”
吴氏道:“娘,我知道了。以后不会了。”
因为才分家,所以吴氏回去还有很多事儿,所以今天就没有在娘家过夜。其实大家都喜欢在姥娘家里,不仅吃的好,而且还自在呢。
等吴氏带着几个孩子回来的时候,叶柱已经在那个石桥旁边等着了,看见娃子们手里都提着东西,就把最重的一袋粮食给提了起来,觉得每次都麻烦岳父他们,真的有些不好意思。
吴氏对叶柱说道:“这东西现在就是我们家的了,别人谁要眼热别怪我没有好话。”
叶柱忙道:“那不能,就是我们家的。”
小桥几个人都知道娘说的是郭氏,以前的东西都是她收着的,现在分家了,这东西可就落不到她手里去了。到时候可不眼红?
哼,眼红就眼红,怎么着,因为怕你眼红,咱就不要东西了?咱又不是偷人家的,是自己姥娘家的一片心思。
小凤笑道:“爹,咱们还要做一个鸡窝,姥娘他们还给了我们两只母鸡。”
“好,爹回去就去做!”叶柱笑道。
等回家的时候,郝氏见了娘几个,笑着道:“二嫂,咱大娘真是心疼二嫂你们!”
吴氏笑道:“你回娘家不也一样?对了,你要不要抓猪仔,我娘家那边有人家的母猪要生了,我已经想着先赊两头了。你要是要,我跟着说说。”那边的本家三婶,人好说话,只要是过去抓猪,要是没有钱,可以用粮食抵,还没有钱,她会记上帐,等你手头上有钱了,再给她,或者是猪长大了,卖了给也成。
因为这样,大家一年之内都是把买猪的钱给清了的,都没有赖账的。吴氏也是知道三弟妹不是那种赖账的人,所以可以给她牵个线。
郝氏听了,忙道:“那感情好,二嫂可得跟我说说。”农村人家,养猪是大事儿,原来没分家之前的两头猪是不用想了,老爷子说了,等养大了,到时候杀了分肉吃,不过谁也不想占这个便宜,因为要真是答应了,那肯定还要负责给这两头猪打猪草,何必呢?到时候能分几斤都不错了,有那个功夫,还不如自己家买了养呢,那时候可都是自己家的。
二嫂可真是给郝氏带来了好消息。
上房郭氏透过窗户,也看到了吴氏和娃子们带回来的东西,心里心疼的不行,这吴家太刁滑了,明明日子过的好,没分家的时候,愣是不拿东西过来,这一分家了,就米啊,面的给拿回来了。
郭氏对叶老头道:“看看,你那个好亲家,就那么不待见我们这些人?这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叶老头也看见了,不过对郭氏的话,他说道:“行了,咱这分家分的就有些不厚道,他们没有找上门就是好的,你这事儿也要管,到时候老大老二老三岳父家的都来人了,我们能应付的过来?”
郭氏听了,这才不甘心的没有再说什么。
没想到小米这丫头人小,竟然听到了这话,就悄悄的告诉了她小桥姐,“小巧姐,我不是故意听到的,谁家爷爷和奶奶说话的时候,我正要去看小姑她在偷偷吃啥呢。”
小桥忙道:“这事儿不怪你,不过以后可别偷听了,不然被爷他们发现,对你不好。等我家的鸡下蛋了,我给你煮一个,咱偷偷的吃。”小丫头是有些嘴馋了,所以才想看看小姑吃啥好东西吧。
小米立刻笑的跟朵花一样,“好!”
小米蹦蹦跳跳的走了,小桥想着,这还真的尽快的搬走,在这边就是是非多,看看,姥娘给的东西,人看了就不舒服了。
31选地方
因为吴氏从娘家借到了钱,所以叶柱第二天就去找里正找地儿去了,立夏和小桥也跟着去了,吴氏觉得立夏是家里的长子,这盖房子的大事儿应该都跟着。
而小桥呢,分家了,不像以前那样还要天天干活儿,时间也多了起来。所以也缠着要跟爹和大哥一起来里正家里。
里正也是见识过叶老二家分家的事儿的,听见叶柱说要找个地儿盖房子,他就说道:“出来盖房子也好。你自己有没有看中的地方?”
叶柱道:“村尾那一片荒地,不知道有没有人已经开荒了?”
里正叶五爷说道:“那地儿有些偏了吧,还有一个泥水潭子,到了夏天蚊子不得了。”
立夏听了说道:“五爷爷,到时候我们挖开放了水就好了。”那地方看起来是很大,而且因为有那个泥水潭子,价格就肯定便宜,他们要是买下了,这种菜的地儿也有了,只是人辛苦一些,这些倒是不怕的。
而叶小桥则想着,水潭?那是不是可以就这样挖一个荷塘啊,里面种藕养鱼,不是比重新挖好多
了?
“爹,咱们买了吧,买了吧。”小桥忙说道。里正五爷爷笑着说道:“你看你小闺女都有些着急了,罢了,既然你们想好了,那就买下来吧,那片地儿只要你们下功夫,也是好大一片儿,到时候我去县里把文书签了就成了。”
叶柱谢了里正,当然也给了一些钱,那片荒地虽然不值钱,但是这办文书还是需要给衙门里的人花钱的,所谓有钱好办事儿。
地的事儿确定下来以后,叶柱和吴氏商量了,以为手头上的钱也不多,所以那些青砖瓦房是不指望了,等以后有钱了,再重新盖好了,正房的五间房可都是青砖瓦房。好的很啊。
他们决定概土砖房。这土砖房就是事先用泥加稻草,要是有条件,混上米汤,用模子做成长方形的砖,虽然比不上烧过的青砖,但是也是够牢固的,乡下没有钱的人家盖房子,都是用这种,盖上了这种土砖,然后面上再用泥给刷一遍,看起来也齐整。
只是这做土砖也需要费功夫,不过现在是为自己家里做,也不怕辛苦。
那村尾的一片荒地过了几天就弄下来了,叶柱和吴氏带着娃子们去除草,原来冬天枯萎的草也一把火给烧了,剩下的就好办了,叶小桥还弄了好几筐子马齿苋,一部分现吃了,还有一部分过了水,然后晒干,到时候用这干马齿苋包包子,那味道可是好吃。
乡下人没有好的东西,只能在这上面想办法。
而叶家院子里的其他人都知道老二家要另外起地儿盖房子了。郭氏就对叶老头说道:“看看,老二说起来老实,现在好了吧,他第一个盖房子,可见平时交的工钱都偷藏的最多。说不定上次去两个丫头那边,还私底下给了他了的呢,要不然能这么兴头头的该房子?每次说我不公平,我看我不那样做,还不定咋的呢。”这分家了,郭氏现在也不得不亲自做饭了,家里的儿子和闺女,她舍不得让他们动手,让老爷子做饭?那更是不可能,所以只有她了,这也是她不乐意分家的另一个原因,不分家就有儿媳妇做饭。这分家了,还不就轮着她了?
这可不成啊,看来是得给老四娶房媳妇了!以前有媒人说亲,她觉得儿子这次能考上秀才,那娶得怎么着也是城里的姑娘,到时候带着厚厚的嫁妆,他儿子就是靠着媳妇的嫁妆也能过的很好。
现在老四出了这个事儿,秀才今年是不指望了,但是要等到明年,那她岂不是要做整整一年的饭?
其实在乡下,这女人做饭,那不是天经地义的,只是郭氏已经被养刁了,所以才会这样。他们四个人的饭好做的很,几个儿媳妇不比她做的要多?
郭氏还想到了家里的两头猪,天天也要吃的,潲水根本就不够,她这把年纪,还得出去打猪草啊,好在那几房现在都还没有养猪子,倒是能用到他们的。现在老二眼看着就要搬出去了,这猪子难道还真要自己养?
叶惠儿听了娘说的话,就道:“娘,你干啥要养猪子啊,把那两头猪子卖给他们哪一个不成啊,到时候就不信他们能不给咱猪肉吃!”
“我要是卖给他们了,你哥读书的钱从哪里出?这一年到头都靠这两头猪了。”
叶惠儿道:“娘,以前咱八亩水田,那么多人吃饭,所以卖的不多,现在咱们四个人就八亩水田,就多卖些不就够了?还有啊,您和爹不会找他们要养老钱啊,难道不应该?谁说分家了就不应该养老了?”
“哎哟,我的闺女,你可真是聪明,娘都没有想到,是该给咱钱,就是,分家了,难道就不是你爹的儿子了?就是我不是亲娘,你爹可是他们亲爹,这逢年过节也得孝敬呢,更不用说,要养活我们的钱。”
叶惠儿见娘夸自己,更是得意,这主意也是四哥跟自己说的,她觉得很有道理,就是,爹可是那几个人的亲爹,不给钱养活,就不像话。
所以郭氏就说动了叶老头,叶老头又再一次把前面的三个儿子叫到了正房,而几个妯娌也聚在一起,因为知道只要叫过去就没有好事儿,他们也担心着,郝氏道:“这都分家了,怎么还事儿不停啊,二嫂,我也准备开始做土砖了,把这院子给圈起来了,太气人了!”
刘氏道:“你就是圈起来了,老爷子叫人,你去不去?也不知道又是什么幺蛾子。我估摸着和钱有关心,这几天二弟妹你们在外面不知道,我老是听见她喂猪的时候说自己命苦啥的。我家那位是个孝顺的这次不定要答应啥。”
郝氏道:“分家不分的好好的吗?咋又说话不算话了?四亩水田不是已经够他们吃的了吗?还想咋样?我们这么多人才三亩旱地呢,哪里有钱给他们?要真是这样,我是不会答应的。这也说的出口?”
吴氏道:“大嫂,你说是不是老四读书的事儿?”
“这还真说不定!读书要钱,肯定是这回事儿!你说他要是读的进去,我也不说啥了,你们看看他现在这样,能有啥出息?咱出钱都到水漂里去了。”刘氏真是恨的牙痒痒的。
32兄妹齐上阵
老四那么大的一个人了,村里像他那么大的谁不在田里干活儿了?偏偏他娇生惯养的。
郝氏恨声说道:“要是真这样,我家的那位敢答应,我这日子就不过了,没的供了十五岁了还要接着供的,这都分家了,分家只给咱们一点儿旱地咱就不说了,他那八亩水田难道就不能养活他们了?我还就去咱村里评评理去,去咱祠堂哭祖宗去了!”
果然,小桥的大伯几个回来的时候,脸色都不好。
小桥看爹和娘是去屋子里单独说话去了。
小凤和小桥还有立夏,立秋都在偷偷的听,只听里面吴氏很生气的声音:“这事儿绝对不行!没得商量!”
“他娘,四弟”
“四弟,四弟!你就想到你四弟!你咋就不想想,你几个娃子?他们比你四弟是缺啥了?你儿子都还到现在大字不识呢,这事儿说不行就不行!以前没有分家,我也不说啥了,现在都分家了,还想要我们供着,没有这样的道理!八亩水田还不够?我们一家子六口人,才三亩啥都出不来的旱地,现在还要我们每个月给钱!我跟你说,我不同意!”
半响没有听到小桥的爹说话,小凤对大家说道:“上房的人太坏了,咱家都这样了,还要找我们要钱,咱们还要盖房子呢,给了钱拿啥盖房子?”
小桥知道上房的人肯定是又用孝道说话了,当孩子的孝敬父母,那是应该的,但是也不能逼着让人孝敬,何况分家的时候,上房得到的东西绝对比他们家好,就是现在,上房的也吃穿都比大家好多了。
只是人不知足,非要得寸进尺!
“咱们不是有分家文书吗?现在就不管用了?当时不是说好了吗?”立秋不解的问道。
立夏却知道,这事儿关键得看自己爹的态度,爹是儿子,他要是想给上房钱,这文书啥的都不管用。
小桥道:“四叔还要读书啊。”几个人都对四叔读书不报希望,小桥就是不能理解自己爹到底是个啥意思,明明知道四叔干了那么不体面的事儿,咋现在老爷子一说,他就朝那边倒了呢?难道他们就不是他的儿女了?孝敬爹娘也不是这么个孝敬法。
小桥觉得他们兄妹四个应该在爹面前跪着,然后哭着问他,自己是不是他的孩子,不然咋看着他们几个都苦成这样了,还只管着四叔和老爷子他们。
这要是在现代根本就不可能啊,大部分都是有了自己的娃了,就一心奔着自己的小家庭了。
要小桥说,这当父母的一心只想着自己而不顾孩子的死活,这样的父母也不值得尊重。但是这是在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的,你要是不孝,那就被戳脊梁骨。
虽然在叶家村没有那么的死板,但是爹他们可是从小就被灌输了这种观念,觉得老人的话就是天,根本不去考虑他们的话是不是合理,本着自己家苦一点儿也要满足老人们的意思的原则,所以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但是为啥自己家一直要这样被人掐着走啊,如果家里有富裕的,那自家主动拿出来给一些,也好说,但是现在明显的是自己家里比上房要穷多了,这上房还要收刮大家,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桥直接把爹娘的门给推开了,立夏几个人都跟了进来,吴氏正在抹眼泪,小桥就说道:“爹,娘,咱家是不是要给上房钱?”
吴氏道:“你们好好问问你爹,看到底是咋回事儿?”
叶柱脸色尴尬,小桥就问叶柱,“爹,我和哥哥姐姐也想读书。”
“对,我们也看和小姑一样,天天吃好的,穿好的,还不用天天干活儿,见到谁不顺眼了,就可以骂。别人都管不了我们!”
立秋也跟着说道:“我也要和四叔一样,天天有肉吃,还要读书,我也要喝花酒!”立秋根本不知道喝花酒是啥意思,不过是听得多了,自然就记住了这个词儿,不过小桥觉得二哥真的是太有才了!
看爹的脸都变白了!他就是再孝顺,也不能看着自己的儿子变坏吧。
“立秋,你这都是谁跟你说的?”叶柱嘴唇都要哆嗦了。
“爹,不是奶奶一直都说咱四叔好吗?咱们以后谁都要靠着四叔,那既然咱们都要靠着四叔,那四叔就是好的,四叔做的事儿也是好的。要不然,咱们一家子为啥啥好东西都要给四叔啊。”立秋就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