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我妹子收租子,有什么进项?我告诉你,你别打歪主意,不然我是不依的!”李核桃不喜欢陈水莲这样说。

“知道,知道,我没有那么眼皮子浅。”陈水莲心道,说不定妹夫那边继续考,以后还是个举人老爷呢,到时候肯定地买的更多,她可不想贪小便宜吃大亏,现在就让丈夫去贪点东西。

不过能帮着秀才老爷守租子,人家租户不会巴结自己的男人?就凭着这个,好处就少不了,还有以后,别人要租地,不是要通过自己家这边来求着?这些好处,难道就没有了?

先把这个权利拿到,以后再说赚钱的事儿。听说有些大户人家的管家都富得流油,他们可是正儿八经的亲戚,不比那管家什么的要身份高多了?

所以她现在急个什么劲儿啊。

况且,她还知道自己的妹子和妹夫,请人帮忙,不可能一点儿好处也不给。于是陈水莲安心了。

李核桃怕自己的婆娘欢喜的把这个事儿到处说出去,就警告道:“别到处瞎吹,不然让梨花婆家知道了,不知道又有什么事儿惹出来。”

自家妹夫还有哥哥和弟弟呢,要是真知道了这个事儿,还不争破头去?

“这我还不知道个轻重?只是,这个事儿吧,它早晚也会被人家知道的,难道到时候就不闹了?

我还是觉得,妹子和妹夫太软了一些,都是秀才老爷和秀才娘子了,还怕个甚?地是他们买的,又不是偷又不是抢的,连让谁打理都没有自由了,那还买地了干啥?”要她说,知道就知道,还能闹出人命来?

就赵家那一摊子事儿,他们还有脸提出来是怎么的?

再说了,要是赵家的人真敢闹,她也不是吃素的,谁怕谁啊。

何翠姑那个婆娘,手里还犯了那么大的事儿呢,她要是有脸跳出来,自己直接把她这破烂事儿说出来,让她当场下不来台来。

所以陈水莲面上是答应了,心里却不以为然,就等着赵家闹起来,她也好跳出来,给小姑子解围,让小姑子知道,到底谁才是真心为她打算呢。

“咱们买地的事儿,要不要和老爷子说一声?”李梨花问赵水生。

既然老爷子是赵水生的亲爹,买地这么大的事儿,如果是老赵头通过别人知道的,肯定心里有刺了。

“不用了,不是已经分家了吗?”赵水生觉得没有必要。他自己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从来都是独断专行的,决定的事儿,也不会还要征求别人的同意,也是来到这周朝这几年,只有李梨花才有这样的待遇。

老赵头虽然是他爹,可是赵水生却能认清老赵头的本质,看着是一碗水端平了,其实还是心里有所偏颇。

希望过的好的能拉扯过的不好的,均富贵。

可是这个均富贵,也只是让下面过的好的儿子,来均一均长子。

如果是长子过的好呢。在老赵头的眼里,长子本来就是继承香火的,就该比下面的兄弟过的要好一些才像话。要不然当初分家的时候,他也不会同意那样分了。

所以,他凭着自己的本事买了地,也不想还告诉老赵头一声,免得这老爷子心里不舒坦那。

赵水生是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事儿,不过李梨花却是从女人的角度看这件事儿的,女人嘛,比男人要细心一些。

不过,想了想,赵婆子已经不在了,老赵头就是知道了,心里不舒服,或者舒服,她顾忌这么多干什么?

真是越来越顾前顾后了。魄力都少了许多,太不对了。不说就不说。也是让老赵头很清楚的知道,他们早就分家了,和以前事事都要和他汇报是不一样了。

作者有话要说:三更君到!

收成

尽管开始老赵头很不舒服,可是习惯了就好了。

果然,老赵头后来不知道从谁那里知道了这件事儿,那天从地里回去后,就叹了半夜的气,问赵金生,“你二弟买了二十亩地的事儿,你知道不知道?”

赵金生摇头,“爹,这事儿我也不知道,不过二弟能买地了,也是好事儿啊。”

二弟日子过的好,他当大哥的也是会高兴的。

老赵头就不好说什么了,只是叹气,儿子长大了,再也不上门事儿都先找他商量了。

老赵头再一次悲哀的发现,这个家是已经分成了三份了,尽管他一直想把三兄弟拧成一股绳,谁有困难了,就帮着谁,谁富贵了,也不能忘了谁,可是事实却和自己想的差的太远。

三兄弟倒是越走越远了,而自己这个当爹的,也不被儿子当成是一回事儿了。

“爹啊,二弟买了二十亩地的事儿,你知道不知道?”过了几天,何翠姑也一脸伤心难受的样子找了老赵头。

老赵头说道:“我知道,又怎么了?”对这个儿媳妇,老赵头是很不待见的。

何翠姑哭着说道:“爹啊,我知道我做错了事儿,不该说什么,可是,爹啊,金生可是水生的亲哥啊,他现在没着没落的,水生却把那二十亩地收租子的事儿交给了他那个大舅子,到底是他大舅子和他亲那,还是亲兄弟跟他亲啊,胳膊肘往外拐,也不能拐的这么厉害吧。”

何翠姑不服气啊,可是她只能找老赵头来哭诉,因为老赵头听了这事儿,也会觉得赵水生做的不对的。

这做的叫什么事儿啊,赵家的地,让外姓人帮着收租子,赵水生本身就做的不对啊。

她这次可真没有挑拨离间,是赵水生真的太过分了。

“还有这事儿?”老赵头也是很不舒坦,水生这是看不上他哥吗?

“我哪里敢撒谎?爹要是不信,直接问水生他们去。不说别扽,哪怕让金生去收一半的租子也好,不然外面的人怎么看我们那。”何翠姑觉得特别的委屈。

老赵头不耐烦,“哭啥哭?刚才我忘了,这事儿是我让水生这样做的,好歹水生的老丈人把水生给教了出来,那二十亩地让水生的大舅子收租子又怎么了?你这样哭,算个啥?咱们赵家人不能忘恩负义。水生就是给他老丈人买地也是应该的。”

尽管老赵头心里也不满意赵水生的做法,可是在儿媳妇面前,要给赵水生面子,谁让赵水生是他的儿子?

“啊?爹,真的是你说的?”何翠姑有些不敢相信,或许是以前她一跟赵婆子说了,赵婆子立刻就去找老二两口子算账了,老赵头完全不按规办事儿,让和翠姑很不适应啊。

老赵头想的是,不能让老大和老二生分了,所以必须把这个给圆好了。

但是私底下,他却来到了镇子上,找了赵水生问他买地的事儿。

赵水生不在意的说道:“和三弟妹的大伯合着伙弄了点生意,手头上有了些钱,放在这边也是没有什么用,不如去买了地,也踏实一些。”

连说自己私自买地不对都没有说过。

老赵头总不好说,你买地,怎么也不跟我这个当爹的说一声?儿子现在不仅分家了,还是秀才了,有自己的主见。

是啊,有自己的主见,他还能说什么呢?

“水生那,爹知道你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不管怎么说,啥时候别忘了你兄弟们。”老赵头叹气。

“爹不用担心,我的日子过的好了,自然少不了大哥和三弟的。能帮的我一定帮。”不能帮的那就爱莫能助了。

其实赵水生难道还没有给赵金生他们好处吗?把地记在他的名下,一年两次的田赋就免了,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呢。

他可不是滥好人,自己过不下去了,还要帮衬兄弟们,傻子才会那样做。

赵水生不是说傻子,而且还有妻儿要养活,总是要顾着自己的妻儿老小的。

再说,现在才到哪里?自家爹就忍不住来说话了。

“我等三年后,还要去省城试试乡试,看看能不能考上个举人回来,这几年都需要多多的赚些钱,梨花也怀了孩子,爹,我已经也是要当爹的人了。”

所以得先顾着自己的小家,才能谈别的。

“不如爹跟着我们过日子吧。”赵水生提议。

“还是算了,在镇上我住不惯,一天不干农活,我浑身都不舒服。”老赵头忙摆手,知道自己今天肯定说服不了二儿子了,他想了想,还是算了,水生只要没有记仇金生就成。以后他好了,他兄弟们肯定也会跟着沾光的。

现在巴巴的找上门来,也太不好看了。

老赵头想了想自己和二弟,分家了,还不是只顾着自己的小家,两家人谁过的好,过的坏,那都是自己的事儿了。

所以勉强不得啊,有时候,你越是争,越是让人反感。

他实在是没法说出口,为什么你买了地,不让你大哥照看着,反而让你大舅兄给帮衬,他还是要脸面的。

买地这件事儿,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炎热的夏季很快过去,转眼就到了秋收的时候,八月十五也快到了。

乡下庄子里,也要收割稻谷了。

相比较去年,今年赵家和李家都很闲适,因为今年他们都不必要交税了。哪怕减产也影响不到他们的肚子了。

李梨花家里更是不用操心,地都租给别人了,到时候直接收租子就可。

李核桃家里的地也不多,因为梨花爹有了私塾先生这个身份,还有好多孩子的家里人,在有空闲的时候,跑到他们地里给他们帮忙,只希望梨花爹能把自己的孩子交好呢。

梨花爹因为一直不操心钱,所以对有些孩子因为交不起钱,也不责骂,等什么时候有了再过来交好了,平时教起书来,也很严格,所以这些孩子的父母们对梨花爹都很敬重。

帮不了别的,浑身还有两把子力气。

于是李核桃家里的地很快就收拾完了。

李核桃就去帮着妹妹和妹夫收租子去了。

那些租户因为感激赵秀才继续把地租给了他们,所以教租子都是很积极的,没有拖欠的现象。

李核桃很快就把租子收完。直接拉到了镇上自家妹夫这里。

赵水生看了这么几车的粮食,家里也堆不下啊,于是就把大部分给卖掉了,留下了一部分口粮自己吃,因为新稻谷比陈旧的稻谷要好吃多了。

这么一卖,二十亩地,一共得了银十两多。

不多也不少,稻谷的收成比麦子要好多了,如果是麦子,那估计还卖不到八两。

也就是说,二十亩的地,一年两季的收成还不到二十两。真是不多。他买了这二十亩地花了一百多两银子,要把本收回来,就得要五六年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地在那里是跑不了的。算是一个固定的收入。

做生意虽然赚钱多,可是也有一下子赔光的时候,地里也顶多是遇到了天灾*,颗粒无收罢了。还不至于要赔进去东西。所以风险是最小的。

“我记得以前有人说,一个庄子能一年收入五六千两,咱们怎么就只有这一点?”赵水生问李梨花。

李梨花说道:“人家那庄子,至少好几顷地呢,而且也有自己的粮仓,等到高价的时候卖出去,才不会跟现在一样,大家都在卖粮食的时候卖出去,粮食又多,哪怕一斤贵个几厘,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我们这样小打小闹的,能收个十来两,也已经不错了。”

在镇子上,一年能有二十来两的收入,也算是不错的了。起码吃饱喝足不成问题。当然,想要绫罗绸缎肯定是不行的,那些贵的料子,一匹估计就十来两,更不用说,那些动辄几百两上千两的首饰和配饰了。

不过,知足者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也不去抱怨,好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

八月十五快要到了,得给关系亲近的人家送节礼。因为赵水生是秀才了,镇上也有好几家的人家要去送节礼。

不过这难不倒李梨花,从小培养出来的,虽然现在钱少,可是把节礼办的又省钱又漂亮,对她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儿。知县太太那边,因为知道知县太太喜欢自己的女红,所以她送了一架自己绣的桌子上的小炕屏。

刘大姐自从赵水生中了秀才后,倒是不那么积极的让李梨花绣东西去了。

“二哥,中秋节你回不回赵家庄过节去?”赵土生过来找赵水生问情况。

像他们这种情况,还有个老父亲在赵家庄,不回去,也不像话,只是他们分家了,那边是大哥大嫂做主,不说别的,就是做饭,也是大嫂,他们如果过来说一声,才好回去,不说,回去了要是大嫂没有个好脸,他们还回去干啥?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还是三更!

仲秋

况且,赵土生心里不待见自己那个大嫂,根本就不想回去。

“还不如把爹接到镇上来,到我们这里过节呢。”赵土生说道。这样还方便一些

赵水生道:“这事儿倒是我疏忽了,不如这样,今年过节,咱们先回赵家庄,然后跟大哥商量商量,我们三兄弟一年一年的轮着来怎么样?”

“这个办法好!”赵土生说道:“也公平,这样就不怕大嫂唧唧歪歪的了。”

都分家了,免得每年过去,把大嫂家里给吃穷了。当然,这是何翠姑自己想的。

赵婆子再不好,也是他娘,要不是大嫂只顾着自己,娘说不定还活在这个世上呢。

虽然说不能怪大嫂,可是赵土生心里就是不待见那位大嫂。

于是,到了八月十五一大早,赵土生和张芸儿就带着节礼过来李梨花这边,一起坐上二房的马车,去了赵家庄去。

可以说,现在赵水生两口子每次回庄子上,都是大家热情的笑脸。

考上了秀才就是不一样。身份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两兄弟回来陪你们爹过节呢,真是孝顺!”有见到的婶子们都笑着夸奖。

人家赵家这个二儿子还真是出息了,这次大家都要交税,就赵家没有教,可把人羡慕死了。

这个世上,就是人情关系,和赵水生弄好了关系,到时候有个啥事儿,说不定就能帮上了。

所以等他们到了赵家的时候,这院子里还做了好几个年老的长辈,陪着老赵头呢。

见赵水生回来了,老赵头松了一口气,他没有让人请二儿子他们,就想着看水生他们能不能自己回来,这样也有面子一些。

现在证明,水生他们还是在乎自己这个爹的。

“水生啊,带着媳妇回来了啊。”大家都笑着打招呼。

李梨花和张芸儿去了屋子里,留下赵水生和赵土生跟这些长辈说话。

“二婶,给我带好吃的没有?”铁蛋跑到李梨花这边,张芸儿忙拦在了前面,“铁蛋,你二婶还怀着小弟弟呢,可不能随便冲过来。”

真是,要是有个好歹,她怎么交代啊。

铁蛋说:“我娘咋说是个妹妹呢?”

张芸儿恼火的不得了,这个何翠姑,怎么跟孩子说这个?人家谁家怀孕了,不为了嘴上讨个吉利,直接说是男娃,这何翠姑还跟自己儿子说这个是女娃,这不是给人找不自在吗?

其实对于是女孩儿还是男孩,李梨花一点儿也不强求,上辈子她都已经有儿子了还没有女儿,所

以还是很想要个女儿的,都是女儿是娘的贴心小棉袄,生个粉嫩嫩的女儿,天天宠着她,想一想心里就是甜的。

“三弟妹,别跟孩子生气,没事儿,就是个女儿,我和你二哥都喜欢呢。”就生男生女的问题上,赵水生也没有那么强求,他早就当过爹了,儿子真是不稀罕,倒是上辈子,他没有个公主,所以李梨花是一点儿也没有压力。

“铁蛋,给你,拿着跟你的伙伴去玩去吧。”李梨花把糖给铁蛋抓了一把,铁蛋高兴了,忙拿着糖出去找小伙伴玩去了。

“二嫂,你也不说说他!怎么这样?”张芸儿还生气呢。

李梨花笑道:“就是生个女儿也挺好的,先开花后结果嘛,有个长女,以后也好带后面的弟弟妹

妹,我省心不少呢。”

“二嫂说的也是。只是大嫂真是恶心。怎么能那样教铁蛋呢?”

“好了,别生气了,一年到头,我们也就来这么几次,她就是恶心,也能恶心几次?更不用说,她也不敢在我们面前说什么的。”

这倒也是,也不用担心她用什么长嫂的身份处处压制他们了。

而且,现在婆婆不在了,大家都分家了,只要自己的男人不在乎,生男生女又有什么关系?

又没有人逼着你不生儿子就滚蛋。

“二嫂,你歇着,我去厨房看看去。”张芸儿也不好一直坐着不管,过节的饭菜总要好好的做。

李梨花坐了还没有多大会儿,就有好几拨人过来找她聊天了,李梨花知道,这是因为她现在是秀才娘子的缘故。在这些庄户人心里,就和他们不同了。

多事夸耀之词,当然,也有问水生怎么考上秀才的。这个问题,她和赵水生也都统一了口径,表示,从李梨花嫁过来,就暗地里在教赵水生读书识字,然后她父亲也暗中指点,最后又过了几年,分家了,她父亲就经常上门去教赵水生,所以赵水生才能考上的。

之所以这样说,也是不想太出格了,不然平白无故的就中了秀才,那是中邪了还是换魂了?

不过,大家都表示,水生就是个读书的材料,如果从小就去学堂里读书,恐怕现在都是官老爷了。

可惜归可惜,世上可没有什么如果。所以一切都是命啊,命里注定人家水生要当秀才,不然怎么偏偏娶了李家的姑娘呢?所以啊,羡慕是羡慕不来的。

大家基本上是说会话就离开了,毕竟中秋节,是家里人团聚的日子,总不能死皮赖脸的赖在这里,跟人家过节吧。

张芸儿去了厨房,见到了何翠姑,何翠姑勉强的挤出了一丝笑容给了张芸儿。

想当年,她可是最得意的儿媳妇,在这个家里,她想欺负李梨花就欺负李梨花,婆婆还给自己长脸呢。

谁知道现在混成了这个样子,家里人都不待见她。别人在外面说话聊天,她要到这厨房里慢死忙活的。

张芸儿说道:“大嫂,你去烧火,我来炒菜。“她可不敢吃这个大嫂做的饭菜,跟个马大哈一样,洗菜也洗不干净,然后灶上也弄得油乎乎的,一点儿也不爽利。

何翠姑巴不得这样呢,于是两人皆大欢喜。

做了十二道菜,六荤六素,没有在炕上吃饭,而是用了一个桌子,放在了地上,一大家子围着一起吃。

庄户人家没有那么多讲究的,还要男女分开坐。

因为人就那么几个,真要分开男女了,也不热闹了。

铁蛋直接是围在老赵头的身前吃饭,一会儿让他爷爷给他夹这个菜,一会儿让他爷爷给他弄这个菜。

老爷子对这个长孙很是宠爱,都满足了他的要求。

赵金生看不下去说道:“爹,你让铁蛋自己吃,都这么大了,还这样,像什么话?”

老赵头说道:“大过节的,让他这样一回又咋样?你这个当老子的,可别把他给吓着了。我看铁蛋也是个懂事的娃。你就不要说他了。”

老人家对孙子都很喜欢,而且老赵头到目前为止,只有这一个孙子,自然更是疼得不得了。

赵婆子的热孝早已经过去了,所以吃鱼吃肉也没有什么忌讳的。何况,乡下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铁蛋娘,给你二弟妹和三弟妹夹菜啊,坐在那里干啥?”老赵头吩咐道。

何翠姑晃过神来,忙给两个弟妹夹菜。

李梨花吃不进去了,因为何翠姑用了她自己的筷子给她夹了菜,何翠姑吃饭喜欢把筷子舔的很干净,上面还有她的口水呢。

让她吃何翠姑的口水,李梨花突然一阵恶心,再也忍不住,就离开了桌子,跑到外面干呕去了。

而赵水生也赶紧跟出去了。

张芸儿没有怀孕,不过她还没有等何翠姑夹过来,因为她先要给李梨花夹,就说道:“大嫂,咱们又不是旁人,这么客气就见外了啊,我想吃啥这桌面上又不是没有,爹,你自己吃,不用管我们,弄得那么生分干啥?”

老赵头就知道,这个三儿媳妇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李梨花干呕了好一会儿,赵水生给她端了清水漱口,“这是我用开水烫了洗了好多遍的,你先漱漱口。”赵水生如何不知道李梨花顾忌的是什么?所以赶紧说道。

李梨花这才接过了水,感觉好多了。可是还要在桌上吃饭,她怎么突然就忍受不了了呢?

“我跟爹说一声,我们先回去。”赵水生说道。

“没事儿,我好多了,不是还有赵大爷吃饭后要找你吗。”她可不能因为自己,就让人诟病赵水生,说他考上了秀才就看不起人了。

这年头,只有丈夫好了,当妻子的才能好,她还想跟赵水生过日子呢,就不能不管不顾的。

“只要大嫂不再给我夹菜了,我就不会恶心了!”反正她决定了,到了桌子上,装装样子吃几口就算了,凡是何翠姑吃过的菜,她就不夹了。何翠姑这个时候,肯定是只吃大鱼大肉的,她就捡青菜吃好了,反正她是孕妇,胃口差也是很正常的。

作者有话要说:双更君在夹缝中生存!

修祠堂

李梨花和赵水生回到饭桌上,老赵头一个当公公的,也不好直接问儿媳妇咋样了。

“都坐下来吃饭吧。”老赵头说道,“今天我很高兴,你们兄弟几个都成了家了,尤其是老二,今年还考上了秀才,咱们老赵家也算是祖坟上冒青烟了,我这一辈子也算是对祖宗有交代了。老大媳妇,把今年老二老三他们带来的酒拿过来,我要喝一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