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特别好的房子,青砖大瓦房几进几出的上百两都不够用的。
如果这杜有良没有分家,那么这些银子他可是拿不到手里去的,可是人家就分家了,这不银子到手了,然后盖房子,以后就几十年不愁了。
都说这杜有良会算计。杜榆去河边洗衣服的时候,就有人通过她打听自家二叔分家的事儿,杜榆一概说自己不知道。
“榆儿这丫头嘴巴还紧的很,问不出来。”二胖嫂对旁边的人说道。
“不是有刘家人吗,不是咱村的,可是我娘家不是那个村的,这段时间都说了,刘家人觉得自己的女婿好着呢,还说杜家不地道,连点钱都不分给他女婿。”张友贵媳妇说道。
张友贵媳妇和刘氏是一个村里出来的,刘家人是什么德行,她可是知道的很清楚,当初听说这杜家的老二要娶这刘氏,张友贵媳妇可是还暗地里提醒了齐氏了的,只是最后还没有说成。毕竟一个村里的吧,齐氏也会打听情况,最后这杜有良还是娶了刘氏。
幸亏这齐氏没有和别人说自己的事儿,不然和那刘家又是一场架要打。但是张友贵媳妇挺瞧不起刘氏一大家子。别人穷是穷了点,可是人家有骨气,不像这老刘家的人,最喜欢占人家的便宜。
齐氏那么厉害的,都对这老刘家恨得牙痒痒的。
“真的假的?一点儿钱也没有分?那老刘家能同意?”二胖嫂忙问道。
“关老刘家什么事儿?他们吃饱了撑的吧。”
“可不是吃饱了撑的,听说上次分家,老刘家的人都自己过来了,吵嚷着恨不得打起来,吃饭的时候,赖着不走,把肉都给吃光了,啧啧,那个德行。”
“不说老刘家了,这不杜有良这一分家,就到手了八两银子,他要是不分家,这八两银子他能拿得到手?是不是?杜二叔能允许他卖孙女?要我说,估计就是杜二叔不同意那边卖孙女,所以这边才要分家的!”
“可不是!肯定就是你说的那样,说不定啊,还怕这银子都被杜家婶子给拿住了,所以才非要分出去呢,不然这好吃好喝的,谁犯神经,非要分出去单过?老杜家在咱们村里可是数得上号的,日子过的很不错,谁不乐意过好日子,非要过苦日子?”杜家的二婶虽然厉害一些,但是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说虐待儿媳妇,这种事儿还做不出来。
像村里一些婆婆,为了惩治儿媳妇,就在吃喝上扣着,让人面黄肌瘦的,这老杜家可没有这种事儿。
所以说,大部分人还是心里有谱的,杜有良分出去,对老杜家的生活和名声影响不大。
杨柳村隔这里有个十几里路,就是附近几个村子的镇上了,名字叫做盘水镇,每逢一,六都会有集市,也就是说,一个月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都会有集。那时候附近几个村里的人都会来赶集,大家自己地里出产的东西,或者手编的小玩意,还有鸡鸭鱼等等,都会在赶集的时候,放在集市上来卖,乡下人也不指望着这个能赚钱,一般是卖了自家的东西,然后再买些盐,油针头线脑等东西。
杜榆和齐氏,还有胡氏一起过来镇上,除了把自家的鸡蛋给卖了换点钱以外,也是来看看自家的爹,天气越来越冷了,该送些厚一点的衣服过来了。
四叔杜有德赶着家里的毛驴车,十几里的路也用了差不多一个时辰,这要是现代啊,开个车,估计也就十来分钟的事儿,但是这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啊,一个时辰都算是快的了。
杜榆坐的都有些要睡着了,等醒来的时候,已经到了镇上了。熟门熟路的去找了杜有忠,杜有忠是在一家布店做帐房,外面的伙计都认识老杜家的人,忙笑着把人请到了后面。
见到了杜有忠,齐氏道:“你媳妇给你赶了两双鞋,趁着今天有空,给你送来了,这二十来个鸡蛋,你给你们店里的掌柜的,好歹人家一直照顾你。”对这人情来往,齐氏一点儿也不陌生。
“娘,中午就别回去了,一会儿我带你们去馆子里吃一顿。”杜有忠说道。
“别花那个冤枉钱,咱们又不是没有车,来回都快,这钱你都省着,也别自己太扣着了,该吃点好的,就吃点好的。”
又把自己家里做的酱拿出了两小罐子,这东西好吃又下饭,店里的人也喜欢吃。
胡氏倒是和自己的男人说不上什么话了,“爹,你啥时候回去?”杜榆仗着年纪小,问出了胡氏想问的话。
“这段时间都没有空,眼瞅着要入冬了,店里生意好起来,等到了腊月,就好了,到时候爹回家给榆儿带好吃的。”
这边过年,卖布料也得留时间做衣服,所以到了腊月二十的时候,就关门了,而不到正月十五以后,是不开店的,所以这算起来,得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要呆在家里。
14 操心的命
“是杜帐房家里人来了吗?”一个笑得跟弥勒佛一样的中年人过来了,这人长得可真是有福相。脸上一直带着笑。
“掌柜的!”杜有忠忙打了招呼,原来这过来的人是布店的于掌柜,也是杜有忠的顶头上司。
齐氏等人也忙给于掌柜行礼,于掌柜忙道:“不必多礼,今天都过来了,余某请各位去饭店里吃一顿吧,说起来我和有忠跟亲兄弟一样,你们也是我的亲戚了。”
齐氏忙推辞,“于掌柜太客气了,我们今天是要赶集的,顺便给我们老大送点平常的东西,哪里能让您请我们吃饭?您要是这样,以后我们还不敢过来了。”
这些都是人情,可不能随便应承下来了。人家说的好,自己可不能脸皮厚,就这么的答应。
于掌柜听了说道:“那好,既然这样,让有忠中午陪你们吃一顿吧,有忠,中午也没有什么事儿,你就陪着大娘他们好好吃一顿。”
杜有忠忙道:“多谢掌柜的。”
“客气啥,那我就不打扰了。”于掌柜自己走了。
杜有忠让他们把剩下的鸡蛋和别的小东西卖完了,就去集市那边不远的一个小饭馆等着,齐氏说道:“不用这么乱花钱了,随便吃碗面就成!”要不是于掌柜说了那话,她真的想就回去得了,到外面吃饭,花的都是冤枉钱,还死贵死贵的。
家里条件也不算好,紧接着要给老四说亲了,这都是需要钱,唉,娶媳妇不容易啊。
“那边也有面,贵不了多少,还是在里面,娘就听我的,四弟,好好的看着娘他们,别走丢了。榆儿,也好好的跟着你娘,别随便乱跑!”
杜榆忙点头,而胡氏有好多私房话要和丈夫说,但是这机会和时机都不对啊,只能是没有顾得上说话。
乡下的鸡蛋也好卖,没过多少时间就都卖出去了,然后齐氏又去卖了一些盐巴,家里的盐也不够用了,只是在这路上,他们看到了刘氏还有她娘,只是这二位自己在买东西,没有看上齐氏和胡氏他们。
齐氏意见,这心里就不得劲儿,原来这刘氏母女两个,竟然是在首饰店里!
“这败家娘们!肯定是用老二的钱在补贴娘家!老二也是个没有用的,被一个婆娘就给迷得五迷三道的!以后有他的苦头吃!”
齐氏知道这老二把杜柳给卖了八两银子,可是盖房子也得用去四五两,剩下的还有几两,怎么着也得收起来不是?
看这刘氏的样子,这个时候来首饰店,不是买首饰是干什么?
胡氏不好说什么,这婆婆说小叔子不好,她这当嫂子的要上前去说,估计就得挡灰。她也犯不着啊。
但是杜有德,见他娘气得不行,就说道:“娘,咱们可二哥已经分家了,您就当没看见不就成了?说了也不管用,自己生气,身子骨是您自己的,咱犯不着的。”
二哥的钱,他们一家子怎么用,现在都管不着了,哪怕他是送给别人了,也不关他们的事儿了。
对于二哥这次分家,杜有德也是心里极其不爽,搞的好像他和老五是拖累一样,赶紧摆脱,只顾着自己过日子去了!
但是他是男子汉大丈夫,他就不信了,没有了二哥,他就混不下去了!他还非得争这一口气了。
所以二嫂这拿钱干什么,他就当没看见!
“奶,以后我赚钱了,给奶买首饰。”杜榆说道。
这话把齐氏给逗笑了,虽然在齐氏眼里,这孙子比孙女重要,可是听孙女说孝敬自己的话,她也是高兴的。哪个长辈不喜欢听这个话?
“好,奶可就等着咱们榆儿给奶买首饰了!”齐氏笑着说道。
“那是肯定的,奶,你就等着吧,我给咱家的人都买!奶说给谁就给谁!”杜榆说道。
这小嘴还挺甜,齐氏更高兴了,心里得到了满足,还破天荒的拿出了几文钱,给杜榆买了几块糖。胡氏瞪了杜榆一眼,这丫头,可真是个马屁精!
不过刚好把婆婆的怒火给浇没有了,这也是不错的。
杜有德还在中间逗了杜榆几次话,也要这小侄女儿以后孝敬自己,这不知不觉的,都到了中午,他们到了杜有忠说的那个小饭馆,刚坐下,杜有忠就来了。
店里的老板认识杜有忠,热情的很,杜有忠点了几个菜,然后这老板还送了一个肉菜,齐氏忙道:“这也太客气了!老大,人情帐最不好还。”
“娘,您尽管吃,我和这家的老板也有人情,他这是还我的人情呢,不然老还不上,他心里也不踏实。”
这话说了齐氏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了,不过是一道菜,还不算什么大人情。
杜有忠陪着娘和媳妇还有弟弟女儿吃了一顿饭,看着还有剩下的,齐氏只觉得浪费,非要给打包带回去。杜有忠就叫了店小二,给打了包。
这也没有什么丢人的,这饭馆老板开玩笑,说他们家勤俭,杜有忠笑道:“咱们乡下人,都不喜欢浪费,这菜里好歹是油气大,回去了,热热,大家都沾点油气。”
“那是,不是我吹,我这店里炒菜,舍得下油,一点儿也不含糊,老杜啊,下次你家里的店里,还有便宜又好的布,你得给我提前说上一说,我也好买些给婆娘。”饭馆老板说道。
“这个还用你说?有那些我指定告诉你,不过,要是没有,你可别怪我!”杜有忠话一没有说满。
“这个是一定的,我也不是那样的人那。”饭馆老板也说道。
因为冬天还要给地里的麦子追一次肥,杜有忠说道:“在放过年假之前,我还能回来一天,家里等着我回去了,再追肥吧。”
杜有德赶紧说道:“大哥,我们几个就能把事儿给做完了,你不用担心。那边二哥跟我们分家了,但是地也分出去了,其实也没有啥差别。我们几个干得来。”就杜有德来说,二哥老是说自己干活儿多卖力,那就是瞎扯淡,他们剩下的兄弟三个,干活也不含糊。
齐氏也点头,“老大家里的事儿甭操心,有我们呢,你娘我都还干得动!”
家里杜老爷子干活儿是花架子,可是齐氏从年轻的时候,就能干,胡氏干活儿也不含糊,还有几
个兄弟呢,那二十几亩地,施肥也不是问题。
杜有忠除了一个月的二两银子外,还有些外快,不过都是让他在镇上住,也要花销的,杜有忠自己也会省着用,所以这次从兜里拿出了五十文钱,“家里干活儿,多买些肉,三弟四弟和五弟都是壮小伙儿,身体最重要,爹和娘也别累着了。这点钱娘你拿回去,别老想着攒着,四弟和五弟娶亲的事儿,我想办法。”
“大哥!”杜有德眼圈有些红,也就是大哥,一直跟长辈一样操心他们兄弟几个。
15 我不生气
尤其是发生了二哥的事儿,大哥心里也肯定寒了,可是还是对他们这么好。
“好了,又要掉猫尿了,多大的人了!”齐氏拍了杜有德一个肩头,对杜有忠说道:“老大你说的对,这钱,娘就收下了,咱们就要把日子过好,让别人眼气去!”主要是让老二两口子眼气。
杜有忠有事儿,不能一直陪着他们,所以说了几句,也就走了。胡氏想说的话,一点儿也没有说。
齐氏看胡氏那样,就道:“你和老大都老夫老妻的了,还有什么话没有说的?”
胡氏道:“娘,看你说的,这不是我大哥问我,想要让二郎去读书,我得问问当家的主意嘛。”
杜大郎杜桐也认识字,还是他爹教的,只是学堂没有上,虽然是长孙,不过齐氏从自家老头子那边得了经验教训,这老头子读了几十年的书,啥都没有考上,还弄得农活儿都干不了,所以对家里人去读书,都不热衷。
要认字,这不有现成的人吗?杜有忠兄弟几个,都是杜老爷子教的,省钱又省力,只是除了杜有忠读书很下了一番功夫以外,剩下的几个,能认几个字也就罢了,不是睁眼瞎。
乡下人,哪里能个个都读书?那完全是找不自在了!杜家要不是因为有个杜老爷子,也不会是这样,就这个,齐氏都说,是浪费时间,有这个功夫,还不如把农活儿给学会了,以后也不会啥啥都不会!
杜有忠当年,杜老爷子还有把这孩子送到学堂继续读书,然后完成杜老爷子没有考上功名的梦乡,但是齐氏死活不同意,还拿了杜老爷子做了例子,说的是,他们老杜家祖坟上没有冒青烟,就没有那个命,你这人读书都读了快一辈子了,还不是连个屁都没有考回来,家里还欠了一屁股债(当年,杜老爷子的父母为了供杜老爷子读书,那真是快要倾家荡产了,这以后才引发了杜老爷子的大嫂的不满,最后死活要把杜老爷子给分出来)。
杜老爷子一听齐氏这么说,那叫一个气,好几天都没有搭理这齐氏。
可是经济大权都握在齐氏手里,家里地里的活儿也大部分是齐氏干了,杜老爷子要是离开齐氏,这日子就过不下去。
没办法,杜有忠读书上学堂的事儿,就不了了之,剩下的几个,就更不用想了。
杜老爷子也只能成为自己家里的先生,发挥了他读书的作用。
等到了杜大郎这一代,杜老爷子又有事儿做了,教起了孙子,只是杜大郎也是学的跟他爹差不多的水平,家里人口更多,这上学堂,按照齐氏的话来说,水平还没有杜老爷子的高,花那个冤枉钱干啥?
所以杜大郎也是没有上学堂读书,杜有忠倒是没有说什么,想着以后大不了,凭着他的关系,也给自家大郎在镇上找个活儿干,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这次胡氏突然说二郎读书的事儿,齐氏就道:“二郎不是跟着你爹在读书吗?干啥还要花那个冤枉钱去学堂里?”
胡氏忙道:“是鑫儿上的那个学堂,上次鑫儿把二郎带过去,那边的先生考了二郎几个问题,二郎都答得很好,那先生很喜欢,问二郎乐不乐意到他那里读书,我哥就跟我说了。我想问问孩子爹的意思。”
齐氏道:“老大媳妇,咱们家,这读书读书的,你还没有看明白啊,就没有那个命,干啥要花那个冤枉钱?你公爹也能教二郎读书写字,这点让我敢保证,绝对不比别人差,咱们乡下人,读书识字的能有几个?我们家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还有几个都没有娶亲呢,这都是花银子的差事,你就当我这个做婆婆的自私吧,二郎现在不能去学堂读书。”
这去学堂,一年下来,束修地好几两,哪是他们这样的人家负担的起的?乡下人攒钱不容易,虽然有杜有忠每个月的二两银子,但是眼看着老四和老五也要娶亲了,这一下子十几两银子没有了!就这都是勉勉强强,一家子,成家立业才是大事儿,其他的都只能算小事儿了。
何况,齐氏觉得读书读多了根本就没有啥用,还把人给读呆读傻了。
她的孙子可不能这样!
胡氏知道自己说了也就是这个结果,想着老爷子叫二郎也算是用心,就是大郎,现在也是边干农活边和老爷子继续念书。
算了,还是不说了,免得和婆婆起冲突,二郎现在还小,就让老爷子继续教着吧。
大哥那边,本来大哥说,要是这边同意,大哥那边会给自己出了二郎的束修的。只是,想着婆婆都已经说了这些话了,她要是说这钱是自己哥哥出,保证她绝对会生很大的气,“娘,您说的对,是我没有考虑周全。”
“老大媳妇啊,你也别怪我说话难听,你以为我不想咱家出个秀才举人?可是从你爹那一辈起,咱就没有那个命,还不如早早的熄了那个心,把农活儿干好了,咱们呢,比别人还多认识几个子,在杨柳村也能拔个高,真要和那些读书人在一起了,咱就是最矮的。本本分分的最好。”齐氏说道。
“娘,我明白。”胡氏点头。基本上对和婆婆说读书的事儿,是不抱希望了,公公那边肯定是乐意,可是公公说话在家里不管用。
回家以后,家里就忙着给田里追肥去了。
除了划给杜有良的五亩地,家里还有二十五亩地,如今都种上了麦子,都需要追肥。
农村的肥无非就是牲口圈里的粪肥,还有就是茅房里的肥料了。
只是大部分还是要自己沤的稻草肥,稻草经过几个月的沤和发酵,已经肥力十足,这个时候,就需要人挑着去送到地里田头了。
杜家这边还有个交通工具小毛驴,拉上板车,就轻便许多,老杜家是全家总动员,直接忙了五天才把肥都给追好,这期间,杜有良还是继续忙着盖自己的房子,已经快盖好了,地里的活儿嘛,不知道他怎么说动了刘家的人,刘家人过来帮忙了,就是杜榆也很奇怪,这刘家的人以前一直是来占便宜的,突然这么大公无私的帮忙来了,真是让人好奇。
难道说,就占他们老杜家的便宜,对于分家了的二叔和二婶他们,人家是真正的亲戚,就不占便宜了?
这是不可能的,在老刘家帮忙的这几天,刘氏是天天的都买了肉,香味在杜家的院子里飘的到处都是,老刘家的人吃饭的时候,还故意大嗓门的说肉多好吃。
说刘氏日子分家就好过了,早就该分家了!
又说杜柳在秦家过的好的很,以后这日子是会越过越好。
倒是齐氏,竟然一点儿也没有生气。齐氏的想法是,刘家的人都是傻帽,想说这些话让自己生气,她干嘛上当?从分家的时候,她的脾气都已经发作了,现在该干嘛就干嘛。德行!就当她白养了一个儿子好了!
她不生气,她不生气!她犯得着跟这群不要脸的生气吗?
“咱奶脸拉的这么长!我不敢跟三郎玩了!”杜二郎跟自己的妹子讲心思。他和杜三郎差不多大,虽然大人们分家了,可是小娃子却还是关系很好的。尤其这二房还没有搬出去。
16 买下来?
“二哥,你想去学堂读书吗?”杜榆问了杜二郎一个问题。娘那边肯定希望二哥去读书的,不过奶奶那边,估计是被爷爷的经历给打击了,所以对家里人去读书很不感冒。
在学堂里,有小伙伴,读书也更有氛围。
“咋了?你想学认字?二哥我可以教你啊。”杜二郎恨不得拍胸脯保证了。
果然自己只能是被人当成小丫头片子啊,说的话,就没有当成正事儿来看待过。
咱可是很正经的想和二哥探讨探讨这读书的人生大事儿,“哦,那二哥就教我吧。”不被人当成是一回事儿啊,这心情够郁闷的。
要是杜榆自己开口说,咱能帮着咱家发家致富,估计要被奶奶给扔出去了,这丫头发疯了!
她还是乖乖的在家里当丫头片子吧。杜二郎也很豪迈的表示以后自家妹子认字的事儿就教给他了。
“我不让咱奶知道的。”杜二郎保证,这小伙子也知道家里的奶奶不喜欢丫头片子也都认字,不过自家妹子想要学,他这当二哥的肯定是要拍胸脯答应的。
转眼间,杜有良的房子就盖好了,也很快的从老房子里搬出来了。
在杜有良分家请客的时候,胡氏和高氏等人也去帮忙了。尽管因为分家的事儿,闹得有些不愉快,但是也不能让外人看着不像话。要是老杜家一个人都不去新房子那边帮忙,那真是说不是的就是他们这边了。
乡里乡亲的,不是自家的事儿,也就是看个热闹,如今见刘氏这边不仅搬出来了,还盖了不错的房子,听说杜柳在秦家过的还不错,羡慕的大有人在。
齐氏那天没去,按照她自己的说法,她干啥要给他们做脸?还惯出他们的毛病来了!
杜榆去吃了一顿中午饭,还别说,真是不错,肉也有好几道,只是看二婶好像扬眉吐气的样子,想着已经给别人当丫鬟的杜柳,她这个当娘的难道真的一点儿也不担心自己的女儿是否能当好这个丫鬟吗?
转眼就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下雪了,这地里也没有野菜之类的了。
猪吃的就少了,家里的决定是把这头猪给卖了,也能有进项,过年办年货,也不至于手头紧。
何况,再养下去,这猪也是不会长得很大了,完全是浪费粮食,过年的时候,家里走亲戚,还要留人照看猪呢,所以还是卖了吧,这样大家都轻松一些。
至于过年吃的猪肉,给杜有贤娶亲的时候,还有剩的,都已经腌好了,过年的时候,勉强够用就成。
主要还是钱啊,齐氏都已经想着明年要替杜有德看媳妇了,这都需要钱那。
“啥,东厢那房子,老二要管我们要钱?凭啥?这房子是我盖的,我想住就住!他有本事不要脸给我都拆了!我还没有找他要养老钱呢,他倒好,找我们要钱来了,我没有钱!”齐氏一听就恼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