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心里,他妹妹念悠是极其优秀的,这裴骁勉强配的上吧。
因为灯会,这三日县城是不宵禁的,这么晚了,许多从乡下赶来看灯的人也逐渐往城外走。出了城路上灯光点点,时不时能听见几声牛的叫声。
苏茂和念林与裴轩关系好,跑到裴家马车上去玩了,马车是荣叔赶着,不紧不慢的跟在苏念为的牛车后头。
念悠坐在牛车上,耳朵根还是红的,好在天黑别人也看不见。但是她却知道裴骁此刻就骑着马跟在牛车的右后方,只要稍稍一回头就能看到。
漫天星光很是漂亮,但这时候天还是很凉的,走了一阵念悠便觉得身上有些冷了,牛车上有出门时商氏给放上的褥子,可却被垫在底下了。
裴骁目力惊人,一路上又时刻注意着念悠的行动,她一个皱眉和缩脖子的动作裴骁便知道念悠是冷了。
裴骁皱了皱眉,将马车挑开帘子,冲裴轩喊道:“轩轩,将里面的披风拿出来。”
裴轩答应一声将披风扔给他,裴骁一抖,将披风披在了念悠的肩上。
肩上莫名多了一件披风,念悠惊讶的看向裴骁。夜色中裴骁双眸黑而亮,见她看过来有些不自在,“看你冷了,披着吧。”
念悠微赧,点头道了声谢。
苏念为赶着牛车心里暗笑几声,鞭子扬起的更欢快了。
而念悠身上披了这么件披风也感觉不到冷了,身上慢慢的有了暖意,丝丝风略过,还能闻到清冽的味道。
本来不红的脸此刻又红了起来,周身都烫的很。
到清流村正好路过九如镇,本以为两家会分道扬镳,谁知裴骁却嘱咐荣叔赶着马车先回去,而他骑马送他们回去。
苏念为也不拒绝,乐呵呵的赶着牛车。
苏茂看裴骁骑马威风便说道:“裴叔,我也想骑马。”因着念林叫裴骁大哥,苏茂再不情愿也按着辈分叫裴叔,因为这个苏茂没少被裴轩打趣。
裴骁笑,“来,我带你骑马。”说着就靠近牛车将苏茂提上马背。
念林人小,却懂事很多,很是羡慕的看着,过了一会儿裴骁将苏茂放回马车,转手将念林也提了上去。
念林心里有些害怕,又很兴奋,眼睛亮晶晶的看着裴骁满是崇拜。
将人送到门口,连门都没进,裴骁便和念悠等人告别离开了。
念林和苏茂开开心心的提着各自的灯笼跑进院子里,找苏老汉显摆今日所得。
念悠洗了把脸,感觉的身上的暖意,伸手摸了摸,才记起来,这披风还没还给裴骁。
算了,等过两日二哥去镇上的时候给带过去吧。回到屋里,念悠将琉璃灯挂在窗前,静静的看了会儿,这才洗漱休息。
谁知过了两日商氏的娘家又出了事。
这日一大早,商氏娘家三弟妹柳氏就来了,脸上带着淡淡的喜气,商氏一问才知,她娘终于决定要分家了。
赵氏待几个孩子没的说,自然也希望几个儿子和和睦睦的一起过日子,可日子久了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矛盾。而年前商氏送礼又直接导致了面和心不合的三家的矛盾。
就连过年过的也没甚滋味,初二的时候商大嫂又和商二嫂闹了一通,让商氏也带着难受走了。赵氏觉得心烦,前后想了想便决定分家。
现在上元节过了,也算过完年,便请了商氏一家子回去,见证分家的事情。
商大嫂的脾气商氏是知道的,想到她娘以后跟着大房过,商氏还是很担忧的,“大嫂那性子,唉,娘该受苦了。”
谁知柳氏却笑着道:“姐,我和商和说好了,让娘跟着我们过。”
“真的?”商氏心里一喜,娘家三个兄弟,大哥和二哥都是面团一样的人,家里都是嫂子做主,而三弟家则不一样,三弟妹是个有成算的性子也好,而她三弟也是个有主意的人。她娘若是跟着三弟住,可比跟着大房住舒坦。
后来商氏回来的时候脸上喜气洋洋的,念悠问了几句,才知道事情虽然不大顺利,但好歹是将家分了。
商氏高兴道:“要说我这三弟媳妇,就是个心善的,我大嫂开始不乐意,为了几亩地想将我娘掬在大房,最后还是我三弟媳妇和我大哥说了些话我大哥这才同意的。”
“那感情好了,赵大娘以后只管享福了。”念悠笑着,对商氏娘家的事情也听过一些,却不好说什么。
商氏叹了口气,对念悠道,“悠悠,你说过段日子让我三弟跟着你二哥出去长长见识好不好?好歹学点本事,以后也好过活。”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更何况商氏出嫁也有十几年了,她想帮衬娘家,却找不到好的借口,今日说了出来总有些心虚。
念悠却笑了,“大嫂,这事儿你应该和爹还有大哥去说,和我说个啥,我又不当家。”
见她神色间不像生气的样子,商氏这才安了心,她说这话时自然和苏念庆说过,苏念庆知晓岳父家的事,也不反对,自家这几年又做了些其他的生意,让商氏娘家兄弟沾点光也不是不可以。
况且商氏三弟是个有成算的,并不用担心会拖他们的后腿。
当晚商氏便和苏老汉说了一声,苏老汉也不是不通情理的,能帮衬也要帮衬,更何况儿媳妇做月子的时候亲家母在这照顾着,那三弟妹也是常来照看的。
而苏念为那边也觉得不是大事,便趁着晚上吃饭的时候道:“正巧,我和大哥商量找家合适的人家做豆腐,既可以在周边村子卖也可以供应到镇上和县城。既然如此就交给商三哥来做吧。”
商氏一听顿时一喜,不过也有些不好意思,“这会不会不好?”她担忧是有的,这将做豆腐的活给了她三弟自己赚的也就少了。
苏念为摆摆手,“不要紧,与其找家不熟悉的还不如让商三哥来做。大嫂看看有时间就去让商三哥去镇上豆腐坊那学做豆腐的手艺吧。”
商氏心里高兴,第二天便去了。
商三哥知道这事自然高兴,向姐姐保证肯定好好干。
赵氏欣慰,“正好我还能动的了,给看着孩子,也能帮帮忙。”
柳氏自然知道大姑姐在中间处了力的,心里感激,对待婆婆越发的好了。

第四十章

里正赵五爷最疼他的长孙赵潜,这不,刚出正月没几天便亲自带着几斤肉去了苏家。
苏家虽然日子好了,也不缺这点肉,可赵五爷能亲自登门,他们还是很高兴的。此时苏老汉在家,还没有出门,见赵五爷进来便笑呵呵道:“赵五叔咋来了。”
“咋了,还不让我来了?”赵五爷笑着将肉递给念悠,满意的点头,怪不得孙子相中了念悠,就是他也满意的很。
苏老汉忙摆手,“不敢不敢,五叔既然来了中午咱哥俩喝一杯。”
两人进了屋,赵五爷却始终没有开口。此时又恰逢午饭时间,商氏和念悠给准备了饭菜,两人便喝着酒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赵五爷想了想道:“他苏大叔,念悠还没许配婆家吧?”
苏老汉瞅他一眼,“五叔,念悠今年才十四。”也太早些了吧。
赵五爷乐呵呵道:“不小了,明年就及笄了,你看我家大孙子怎么样?配不配的上念悠那孩子?”
苏老汉惊讶,没想到里正竟然看上了念悠,要聘回去给赵潜当婆娘。赵潜在村里人缘很好,而且有本事,在县城一家粮行里做账房,若是嫁到赵家,日子肯定不会苦。
最主要的是,赵家人口简单,赵潜的娘也是好脾气的,小姑也是懂事的,如果念悠真的嫁过去,想必也能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
说实话,苏老汉听到赵五爷这话是很心动的,但是他不是不通情理的人,还是道:“五叔,赵潜这孩子是个好孩子,可我家念悠也不赖,能干不说也听话省心,这几年她娘没了,她一年比一年懂事,咱清流村哪个不说她好。”
对于这点赵五爷是很赞同,“那可不,念悠这孩子难得啊。不过你放心,若是念悠嫁到我们赵家,绝对不会吃亏受欺负,再者说咱们两家离的近有啥事也好来往说不是。赵潜若是敢对念悠不好,尽管让念为去揍,我绝对不拦着。”
苏老汉心里是满意这门亲事的,便道:“等我回头问问念悠那孩子。”
赵五爷惊讶,这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咋还要问问孩子呢,不过这也是人家里的事,他也只能应了。
两人喝了好些酒,赵五爷这才乐呵呵的歪歪斜斜的走了。好在两家不远,不多时便回了家,这日正好赵潜从县城回来,也知道今日爷爷出门何事,一上午在家都紧张的不行,这会儿看他进来赶紧过去扶住,“爷爷,咋说?”
赵五奶奶从灶房里出来,笑道:“看你爷爷那德行,肯定错不了。”
赵潜心里一喜,急忙问道:“爷爷,是真的吗?快说呀。”
赵五爷乐呵呵的坐下,有心逗逗孙子,“去,给爷爷倒杯水。”
“唉。”赵潜忙去倒水,又急急忙忙的回来,刚递到赵五爷手中便又追问,“快说呀,爷爷。”
赵五爷喝了口水,笑道,“你苏大叔对你挺满意的,不过,他说还得问问念悠的意思。”
这样的结果赵潜已经很满意了,接下来的日子走路都轻飘飘的。而且每次路过苏家门口时都明显感觉到心里的欢喜。
而另一边,苏老汉找了机会将事情告诉了商氏,长嫂入母,这件事还是商氏和念悠商量比较好。只是商氏告诉了念悠,念悠脸一红,接着便回绝了这门亲事。
商氏觉得有些可惜,劝道:“悠悠,那赵潜是个好的,人品端正,家里也没有糟心事,咱们离的又近,有啥事你俩哥哥也能帮衬不是。”
念悠正在赶工县城里绣铺的一副绣品,头也不抬道,“明年才及笄呢,我还不想嫁。”她才十四可以过几年,而赵潜今年十九了,肯定等不了的。
商氏见她坚持也不再多说,便将念悠的想法告诉了苏老汉,苏老汉也觉得可惜,却也默认了闺女的想法,便找个时间和赵五爷说了。
赵五爷满脸的失望,摇头叹气了半晌还是回家去了。
等赵潜再次回家听到爷爷的回答时,一下子泄了气,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赵五爷看孙子这样也只能安慰,然后过了没多久给他定了村里和念悠交好的翠荷,当然这是后话。
谁知他前脚刚回绝了赵五爷,这边回家就见苏大姑带着五个儿子火急火燎的来了,一进门便拉着苏老汉进屋,问道:“大哥,听说赵潜家来提亲了?”
苏老汉一愣,“谁告诉你得?”
苏大姑嘴一撇,有些委屈,“是我二嫂告诉我的,大哥,我可是你亲妹子,这种事都不告诉我。我家大郎哪里比那大郎差了?咱们又是亲兄妹,念悠到了我家里我肯定当亲闺女一样的。而且大郎也上进,肯定是个疼婆娘的。”她见苏老汉一声不吭,以为有戏,眼中精光大现,“大哥,要不你就同意大郎和念悠的婚事呗,等他俩成婚了,也能帮衬着你家不是。”
“帮衬我家?”苏老汉抬头看着满脸笑意的妹子,“我家需要你家帮衬?有这功夫你咋不和妹夫好好谋划谋划多赚点钱,净想这些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苏大姑和她男人都是那种好吃懒做的人,又连生了五个儿子,家里现在可谓是穷的叮当响,虽然大郎人品还不错,可架不住父母和兄弟不靠谱,念悠要是嫁过去,那可是将闺女推入火坑了。
苏老汉话说的很不客气,对自己的妹子和妹夫很失望,可这话苏大姑却不爱听了,眼睛一眨又哭了起来,“我就知道大哥看不起我们家,我们家不就是穷点吗,不就是不如里正家里有钱吗。而且我也是为了我侄女好啊,那赵潜除了有点钱还能有啥,能跟我这当姑的一样对她吗。是,我家穷,我们高攀了,可大哥,我是你一个娘的亲妹子,就当帮衬帮衬我这妹子还不行吗?”
苏老汉可不上她的当,他也知道自己妹子这毛病,想也不想就拒绝,“不行。”
“大哥!”苏大姑以为自己哭成这样大哥总会心软的,她娘在的时候只要她一哭可什么事都依着她的,可大哥竟然见她这么伤心了还不答应,她觉得自己的命好苦啊,“我的命好苦啊,大哥也不疼我了,娘啊,你疼疼我吧.....”
苏大姑哭的苏老汉脑仁疼,急道:“妹子,大齐的律法可是有规定,表亲间不能成亲的。”但愿律法能够打消妹子的想法吧。
苏大姑只是一怔,接着又哭了,“大哥,你莫骗我,虽然律法有规定,可现在有哪个是按照这律法来的?不说我们村,就是清流村乃至清河县都不再少数,咋到了咱家就不行了?说到底就是大哥瞧不起我。呜呜......”
苏老汉着急,余光扫到念林在家用的书本,想了想道:“妹子,你也知道,念林和茂茂都在读书,尤其是念林被夫子夸赞过多次了,走科举是早晚的事,到时要是让人知道了自己姐姐做了违反律法的事,他如何自处?妹子,听哥一句劝,回去和妹夫好好过日子,别整天只会偷懒,好歹也给五个孩子做个榜样不是。”
苏大姑被他说的脸红,抽抽噎噎道:“念林才多大,说不定考不上呢。”
当父亲的总是对儿子有很大的期望,况且学堂里的夫子都说念林以后肯定有出息,自然听不惯别人说自己儿子考不上这话,苏老汉当下拉下脸来,呵斥道:“哪有个当大姑的样子,竟然诅咒自己侄子考不上,你是什么居心。还想娶我闺女,这绝不可能。”即便没有大齐律法规定,他也不会同意这门亲事,否则一大家子都要鸡犬不宁不说,念悠嫁过去就是受罪。
苏大哭被呵斥的吓了一跳也不敢再说这话了,只是呜呜的哭着。
这时孙大郎突然黑着脸进来了,拉起苏大姑就往外走,“娘,跟我回家去。”又转头对苏老汉道,“大舅,你别听我娘胡说,我这就带她家去。”
苏老汉站起来,也不组织,叹了口气对孙大郎道,“你们兄弟五个,你算是懂事的,几个弟弟,也该管管了,还有你爹....唉。回去吧。”
孙大郎被说的满脸通红,想到刚才念悠跟他说的话更加羞愧,点点头拉着苏大姑就走,苏大姑不愿意走,可架不住儿子力气大被拉扯着出了门,被拽上了牛车,又叫回几个玩疯了的弟弟回家去了。
等院子里终于清静了,苏老汉对念悠道,“你对大郎说什么了?”
商氏在一旁偷笑,见念悠一脸的无辜,替她说道,“念悠对大郎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和你们村的翠花偷偷相好。然后孙大郎就跑屋里去了。”
苏老汉眼神怪异的看着念悠,继续问道:“你咋知道孙大郎和他们村的翠花相好的?咱们离的可不近呢。”
念悠嗤笑一声,“我二哥告诉我的。”
苏老汉眉头一皱,气呼呼道:“这个臭小子,回来我非揍他一顿不可,整天不学好,找媳妇也不要,倒是对别人的事关心的紧。”
念悠咧嘴笑了,也不替二哥说话,心想着,二哥啊,我只默默的为你祈祷。
念悠想到孙大郎的来苏家后的反应,对苏老汉道,“爹,这孙大郎看着懂事,实际上也想着占咱家便宜,要不然到了咱家后也不会任由大姑在屋里和你说,要知道大姑那哭功可最吓人了,他在外面也能听得见,只一副不好意思的脸做给我们看罢了。”
苏老汉想了想觉得好像是这么回事,对自己妹子家的事情失望至极,可对苏二婶也很是埋怨。也不知道苏二婶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还不嫌乱的告诉了苏大姑,想想都让人生气。
苏老汉想了想又去了一趟苏二婶家,苏二婶不在,便和苏二叔说了说,到了第二天苏二婶突然来了,尴尬的笑着,说她想岔了,多了一句嘴。
苏家人一听也知道苏二婶是什么样的人也就没在关注就将这事翻了过去。

第四十一章

天气也渐渐暖和了。念悠将春装拿出来晒了晒,然后一家人换上春装。只是收拾的时候才发现裴骁的披风竟然还在这里。
距离上元节也有月余了,本来打算让二哥给带过去的,谁知家里忙乱的很,一时竟然忘记了这事。
可念悠也怕别人看见说闲话,便将披风藏到了柜子底部,又将她的棉衣盖在上面,想着有机会再还给裴骁吧,又看了眼挂在窗前的琉璃灯,心里顿时有些不是滋味,这么长时间了,他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好些天没见着了。
这日一早,几辆马车从清流村的大路上一路奔跑而来,有看见的人无不好奇这是去谁家的亲戚。
几个孩子跟着马车直到苏家门前停下,前头一个身穿桃红色对襟褙子的小丫头下了马车扶着一位四十多岁的妇人下了马车。
此妇人就是裴母,听了儿子的劝告今日来苏家提亲的。看到这清流村的穷酸样,裴母眉头微微一皱,好在这苏家宅子倒是不错,虽比不上她加的气派,可在乡下也是数得着了。
念悠此刻正和商氏在院子里收拾东西,就听见敲门声。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按理说很少有人这么早来人的,况且乡下地方哪里会敲门,都是在门口大喊一声直接推门进来,哪有这么规规矩矩敲门的。
“谁啊。”商氏洗干净手扬声问了一声便去开门。
“你们,你们找谁?”商氏疑惑的看着眼前的两人,搞不清楚这俩人这大清早的事来干嘛来了。
小丫头桃红笑着开口:“嫂子您好,我家太太是镇上裴家太太,今日是有事来您家的。”
商氏更加疑惑了,“裴家?快请进。”稍一思索便知道这是哪个裴家了,看这妇人的年纪恐怕是他家的救命恩人裴骁的母亲了,招待的时候更加热情。又看着后面几个婆子搬了一些礼品下来,更加惶恐不安了。
乡下不弱城里那般规矩大,既然碰上了,念悠便洗了手进屋给裴母请了安。
裴母端坐在堂屋里,看着面前娇俏的站着的姑娘,想必就是儿子说的念悠了。
“快过来我看看,长得可真标致。”裴母笑着,拉着念悠的手便不松开了。
商氏虽然惊讶,但是也不失礼,去灶房给裴母沏茶,念悠站起来接过茶壶给裴母斟上,笑道:“伯母请喝茶。”
裴母虽然早年是乡下人,可这几年养尊处优惯了,对乡下的茶水是不想喝得,可对方已经递到眼前,又不好不喝,便接了过来喝了一口,“还不错。”
本以为是苦的要命的茶,谁知竟然好喝的紧,这让裴母对苏家有了更好的印象了。
念悠还小,商氏便打发了她出去,自己陪着裴母说话。
裴母知晓商氏便是念悠的大嫂,在苏家是当家的,便直说道:“想来你们对我家裴骁也是熟悉的,我也就直说了,念悠姑娘是个好姑娘,今日我来是替裴骁提亲的。”
“提亲?”商氏惊讶的合不拢嘴。
熟悉裴骁是一回事,赞赏裴骁也就罢了,可若是说亲.....
商氏还是有些不乐意的。
她想了想,这裴骁今年估计得二十三四了,而她家念悠却只有十四岁,这相差了十多岁啊。再者说她看着念悠长大的,看着她从一点点长成楚楚动人的娇俏姑娘,心里其实是当成闺女的,自然觉得念悠千般好了。
商氏眉宇间的小小动作,裴母看在眼里,也不恼怒,“商大嫂可是觉得不合适?”
对方态度好,商氏也不是扭捏的人,直接道:“裴公子好是好,可......可我家小姑今年才十四,裴公子今年得二十三四了吧?”
裴母道:“二十三了。”
裴母心里也是叹气,旁人家二十三岁孩子估计都六七岁了,可她的儿子依然还未娶亲。当然这里面她也觉得理亏,当年服兵役大儿子本来年纪不够的,只是孩子爹身子不好去不得,大儿子这才顶替了自己丈夫去了。
一去兵营好几年,回来时自家男人也没了,儿子倒是出息了,带回许多钱财让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却时不时的还要出去几年。
好在这次回来愿意成亲了,裴母自然是乐意的,加上二儿媳妇的话她也听进去了,对这苏家姑娘自然满意的。
商氏想到裴骁的人品和能力,心里除了年龄的抵触其他的也是满意的,再者说她只是长嫂,真的拿主意的还得自己的公公,于是笑道:“伯母,虽然大些,倒也不是不行,只是这事儿我也做不了主,我得问问我公爹才行。”
裴母笑,“合该如此的。”
裴母在苏家又呆了一会儿,便起身告辞。
商氏挽留,“伯母何不在家吃了饭再走?让念悠做几个菜给您尝尝。”
裴母对苏家的事也是听了一些的,而念悠的厨艺则是从小儿子裴轩那边听说的,她虽然很好奇小姑娘的厨艺,可到底不好留下便拒绝了。
裴家带来的礼品甚多,商氏不敢多留,按照礼数留下一部分又添上一些做了回礼。
裴母走后,苏二婶突然带着苏娇来了,一进院子双眼便四处查看,“不是说有贵客来了吗?人呢?”
念悠从屋里出来,似笑非笑的看着苏二婶道,“二婶上我家来找啥贵客啊,贵客说不得现在正在二婶家呢。”
再看苏二婶身旁的苏娇,穿着鹅黄色棉布襦裙,脸上装扮精致,可见来之前是打扮了一番的。
苏二婶听到念悠的讽刺,有些不悦,“哼,小姑娘家家的也不积点口德,以后可怎么嫁的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