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会往来的官家子弟,原本就不是我这么个小小的司乐可比肩的,我又怎么敢去指手画脚?
说句直白点的,教坊司里的乐伶戏子,都是犯官家眷,原本出身就不低,指不定在落到这儿之前,就与官家子弟相熟呢。”
陆毓衍也不管李司乐睁眼说瞎话,起身走到堆着厚厚卷册的书架旁,长长手指慢慢沿着册子滑过:“中秋去萧家唱戏的名册,司乐应是记得清清楚楚的,宋玉澜和程芷珊的出身,司乐总该晓得了吧?”
李司乐一口气哽在了嗓子眼里,他哪里还能说不知道?再说不知,一会儿指不定衙役就来查册子了。
他们一个教坊司,在顺天府跟前,根本抬不起头来。
李司乐憋着一股气,从架子上找出了当日去萧府的名单,摊在陆毓衍跟前,又咬牙切齿说了宋、程两人的出身。
谢筝记性好,扫了一眼名单。
陆毓衍随手指了两个名字,道:“请李司乐将这几人寻来,我仔细问问那天的事儿。”
李司乐唤了人来,交代了几句,哼了一声开门送客。
陆毓衍告辞,不疾不徐离开。
谢筝低声与他嘀咕:“这李司乐,似是对他的官职很不满意?”
教坊司这样的地方,虽然李司乐张口说不是“窑子红楼”,但他话里话外展露出来的态度,根本就是将此处当风月场看待的。
念书入仕,想要在官场上大展宏图,却不得不进了这么个地方,升迁恐是无望,对满腔抱负之人,憋着一股气也不奇怪了。
他无法拒绝掌柜教坊司,又从内心里看不起这里的人与物,以至于戾气深重。
李司乐对陆毓衍不客气,不也是仗着几句口头义气,陆毓衍不至于揪着他不放吗?
谢筝抬眸看陆毓衍,好端端的,不仅被人当作与乐伶交往的纨绔,还平白受这么顿气…
陆毓衍似是真的不计较那些一样,低声与谢筝道:“少不得再问问其他奉銮。”
谢筝颔,那李司乐如此不屑与坊内乐伶接触,对于她们的私事,只怕真的知晓得不多。
至于宋玉澜和程芷珊的出身…
刚才简单听了,还来不及想,这会儿再细细琢磨,谢筝不由心惊。
宋玉澜的祖父的贪墨案,谢筝当时年幼,只隐约记得有那么一回事,但程芷珊的高祖父的案子,虽然也有些年头了,但谢筝更清楚些。
程大人曾当过应天巡抚,告老之后查出了当年卖官之罪,程家查抄,一夜之间倒下。
应天府管着镇江府,谢慕锦调任镇江时,曾好好理过十余年间,镇江上上下下的人员事故。
“若我没有记错,”谢筝顿了顿,思索许久,终是道,“程大人是靠着他夫人平步青云的,他夫人出身旧都望族,案之前,程家有一个姑娘与安瑞伯府的小伯爷指腹为婚,换过庚帖。那位姑娘,会不会是程芷珊?”
谢筝的心砰砰直跳。
有这么一位娘家犯事的未婚妻,小伯爷再遇到入了教坊司的程芷珊,他会如何?
会不会想要掐死她?
推己及人一般,谢筝心虚得偷瞄了陆毓衍一眼。
就好像之前她一直都猜,陆毓衍想要掐死她一样。
第一百章 掐死
陆毓衍唤了松烟,吩咐道:“去跟刘妈妈打听打听。”
松烟连连点头,一溜烟就跑没影了。
谢筝浑然不解,好奇道:“刘妈妈是什么人?”
陆毓衍垂着眸子睨她,唇角带着几分笑意,道:“是苏太傅府中的管事妈妈,曾经照顾过润卿几年,消息灵通,别说是官家,连公候伯府里这些年的事情,都能讲出些故事来。”
谢筝闻言,脑海里勾勒出一位圆脸和气胖妇人的模样来,亲切又大方,张口就是一段故事,这么一想,她忍不住扑哧笑了。
也难怪苏润卿对什么都抱着几分好奇,根源只怕是在这位刘妈妈身上呢。
谢筝一笑,凤眼弯弯,两颊梨涡浅浅,整个人都活泼许多。
陆毓衍沉沉看着,末了道:“刚才在想什么?”
笑意僵在唇边,谢筝眨巴眨巴眼睛,想把那些心虚都蒙混过去,可对上陆毓衍的目光,愣是没好意思装糊涂。
“在想…”谢筝顿了顿,讪讪道,“安瑞伯小伯爷再遇上程芷珊时,会不会想掐死她。”
陆毓衍挑眉。
小伯爷遇上程芷珊是何种反应,那是小伯爷的事情,怎么就轮到谢筝心虚了。
转念又想,不禁恍然大悟,陆毓衍似笑非笑,道:“是怕我想掐死你?”
谢筝闻言,愈心虚,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彼时不知陆毓衍心思,她如此揣度他,也是人之常情。
虽然如今想来,颇有几分把好心当成驴肝肺的意思。
陆毓衍的视线落在了谢筝的脖子上。
对襟的领口上别着枚小巧的银丝领扣,露出半截白皙脖颈,脖子细长,似是一掌就能扣住一般。
他猛得又想起宁国寺里,这柔嫩脖颈被罗妇人勒伤,青青紫紫的瘀痕,骇人极了。
彼时就想伸手拂过,叫谢筝抬起下颚来,好让他仔细看看伤口,又怕惊着她,这才忍住了,此刻回忆起来,心里倒是跟猫儿挠了一爪子似的,想要付诸行动。
想试试指腹滑过嫩白肌肤的触觉。
只怕比古嫂子做的豆腐还要柔嫩幼滑吧。
谢筝被陆毓衍瞧得头皮麻,只觉得那双桃花眼渐渐深了下去,沉沉的。
几乎本能一般,谢筝双手护住了脖子,抬头问他:“不会真想掐死我吧?”
陆毓衍轻哼一声。
掐是要掐的,掐死是不可能的,他可舍不得下那重手,但也要给这小姑娘一点儿“教训”,小脑袋里整日胡思乱想些什么东西。
略等了会儿,那几位乐伶还未出现,闽奉銮先来了。
得知陆毓衍是来问宋玉澜的案子的,闽奉銮的面色不太好看,清了清嗓子,引陆毓衍进了自己做事的书房。
谢筝打量了一眼,较之李司乐那有些乱糟糟的屋子,闽奉銮这儿整齐多了。
“宋玉澜年纪不大,很是热情,”闽奉銮说了两句,迟疑了许久,才又讪讪开口,“我不知道怎么说,人都没了,是非长短的,哎…
程芷珊的人缘一直很不错,程家没倒之前,她也是个贵女了,会说话会做人,与坊内的乐伶戏子处得都好。
宋玉澜跟她就特别好,一直‘姐姐姐姐’的,但她脾气傲,性子又急,挺得罪人的。
程芷珊常常给她打圆场。
我也不晓得是什么状况,两个人一块不见了。
昨儿个衙门让我们去认,我才清楚宋玉澜死了,也不知道程芷珊怎么样了,怕也是凶多吉少…”
谢筝静静听着。
闽奉銮说话吞吞吐吐的,眼神不住飘,显得犹豫极了。
不知是心里虚,还是真的如他所言,他不喜欢在背后说人是非,尤其是已经遇难之人。
若是后一种,谢筝想,宋玉澜的脾气性子只怕不是闽奉銮这寥寥几句就能概括的,她定是没少得罪人。
陆毓衍问了同样的问题,这两人平素与哪家官家子往来得多些。
闽奉銮干巴巴笑了笑,道:“不是我不肯说,是没打听过,若是陆公子你与教坊司的姑娘往来,肯定也不希望被张扬出去,我们做事懂规矩的,不乱打听。与其问我们,不如问问跟她们交好的姑娘们,许是还听闻过一二。”
这个说辞与李司乐的相似,谢筝估摸着是实情。
“这几年,教坊司失踪或者无端病故的姑娘有多少人?”陆毓衍又问,见闽奉銮脸色白,他又补了一句,“不是寻事,只是想弄清楚,这次是偶然,还是早有端倪。”
闽奉銮咬了咬牙,道:“罢了,我不说,你们问乐伶戏子,也总有人会说的。不对劲的不止她们两人,还有四个。”
依闽奉銮的说法,一个是两年前不见的,他报到衙门里,但压根没找回来,估摸着是跟哪家权贵走了。
另有两个是去年不见的,他们没去报,册子上归到了病故上。
还有一个是七月里死的,一夜之间病得连话都说不出来,请了大夫来看,吃了三天的药,没撑住。
那姑娘与教坊司里做事的一位老妪熟悉,那老妪见她可怜,替她收殓,换上她生前最喜欢的裙子,没想到,在更衣时,却在她后腰上现了一道刀伤。
“应该是匕划的,看起来还是新伤口,不算深,但会出血,好端端的,她怎么会伤了后腰呢,”闽奉銮摇了摇头,“但人也没了,衙门里头痛那菩萨跟前接连杀人的案子,我这儿死了个乐伶,没想添乱,就没去报。”
那位姑娘的的确确是病故的,匕伤口跟她的死未必又干系,教坊司不敢在那个时候没事找事,就瞒下了。
谢筝与陆毓衍交换了一个眼神。
不深、会出血的刀伤痕迹,宋玉澜的手臂和腿上也有,仵作说过,是生前就划开了。
闽奉銮去认过宋玉澜,却不会知道如此细节之处。
虽然没有满身淤青,但七月里那位姑娘的病故,会不会也跟宋玉澜一样,是遭遇了什么呢?
“替她更衣的老妇人还在坊内做事吗?”陆毓衍问道。
闽奉銮点头,使人去叫,这位妇人来得就快多了。
第一百零一章 情疤
老妪姓曹,已经过了花甲,佝偻着背,神色紧张。
谢筝见她一副颤颤巍巍模样,担心当着闽奉銮和陆毓衍的面,曹老妪会有所保留,便上前扶住了她的手,柔声道:“妈妈,我们去外头晒着太阳说话吧。”
曹老妪眯着眼看谢筝,她在教坊司做事,自是怕闽奉銮的,陆毓衍又是通身世家子弟气派,还是丫鬟装扮的谢筝最顺眼也最好说话,她赶忙点了点头。
院子里阳光正好,曹老妪倚着庑廊柱子站了,试探着开了口:“姑娘是来问宋玉澜的事的?”
谢筝颔:“妈妈与她往来多吗?”
曹老妪撇了撇嘴:“难伺候呢!不是我嘴巴坏,教坊司这地方,进来的都是犯官家眷,管你从前是一品大员的子女还是芝麻官的子弟,那都一个样,谁也不比谁矜贵。
再说了,她宋玉澜从前也不是顶顶矜贵的啊,这里比她出身好的姑娘又不是没有,喏,一块儿不见的那个程芷珊,人家才是真正的好出身。
我与程姑娘说话,她客客气气的,宋玉澜就不同了,一点儿不合心意,大吵大闹的!”
谢筝暗暗想,看来闽奉銮说得没错。
“听说七月里一位姑娘病故了,还是妈妈替她收拾的?”谢筝又问。
曹老妪垂下了肩,整个人透着股忧伤,叹了一声,道:“潘丫头啊,那也是个好姑娘,话不多的,老实又厚道。
她弹得一手好琵琶,我听好些人夸她,说她那‘反弹琵琶’,就跟画里出来似的。
好端端的,说病就病了,一下子就没了,是我给她换的衣裳,梳了头,她爱漂亮,我没什么能帮她的,就让她漂漂亮亮的走。”
谢筝抚着曹老妪的背,安慰了两句:“她后腰上有刀伤?”
曹老妪咬着牙点头,握着谢筝的胳膊,让她背过身去,伸手在她后腰上比划了一番:“就是这个位置,半根手指长,细细的,我现的时候,已经结疤了,口子不深的,我看着就是会出点儿血,要不了人命。”
谢筝略一思忖,附耳问道:“妈妈,潘姑娘身上,有没有烧过情疤?”
曹老妪倒吸了一口寒气。
教坊司里头,男女之事简直可以说一句“乌烟瘴气”,曹老妪在这儿几十年了,各种乱七八糟的状况见得多也听得多了,她秉着“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事”的态度,这才做得长久了,替潘姑娘收殓,是唯一一次多管闲事。
“姑娘是怎么知道的?”曹老妪尴尬极了,“那事情我谁都没说过的,这里的姑娘们,得一真心人不容易,她既然肯烧上,定是把那人放在心上了,她生病没了,如此私密的事儿,我就瞒着。”
谢筝抿了抿唇,逼着自己镇定些,道:“烧在哪儿?什么形状的?”
“烧在…”曹老妪往下身指了指,给了谢筝一个“你懂的”的眼神,“我当时现她身上有刀伤,想查得仔细些,就正好看到了,形状么,是个月牙。”
谢筝瞪大了眼睛,虽然她问出口时已然有了猜测,可真的证实了,还是让她的心扑通扑通跳得飞快。
潘姑娘的情疤也是月牙形的,与宋玉澜的一样。
宋玉澜是被迫烧的,那潘姑娘呢?
真如曹老妪所言,是她心甘情愿烧上的,还是被人强迫,甚至遭受了别的苦痛,以至于突然病重到说不出话来,最后身死?
那个在她身上烧情疤的人,又会是谁?
谢筝的声音压得低低的,问道:“妈妈可知道,她的真心人是谁?”
曹老妪摇了摇头,苦苦一笑:“她不曾跟我提过,她被送出去埋了的时候,也没见到有男人来凭吊,许是一厢情愿了吧,也或许是在我们谁都不知道的时候,那人去看过她。”
谢筝没有问潘姑娘埋在哪儿,左不过一张草席,运气好些得一口薄棺,送到城外乱葬岗,一个多月过去了,早就分不清了。
叹息一声,谢筝最后又问:“坊内姑娘平时往来的官家子弟,妈妈有听说过吗?尤其是宋玉澜和程芷珊两位姑娘。”
曹老妪摇头。
“我晓得一些。”一个声音横空插了进来。
谢筝循声望去,见之前被李司乐打去寻人的小吏引着一位年轻女子过来,说话的正是那女子。
她不禁有些诧异,她与曹老妪说话,声音不大,这姑娘远远过来,怎么就听见了。
那姑娘似是看出了谢筝的疑惑,道:“练琴练多了,耳朵也比常人灵些,换个人来,怕是什么都没听到。”
曹老妪与谢筝道:“这是楼姑娘。”
楼姑娘走到谢筝跟前,打量着她,皱眉道:“你看着有些眼熟。”
谢筝一怔,复又明白过来,道:“我是萧府的丫鬟,许是中秋姑娘来府里唱戏时见过我。”
楼姑娘了然,没再仔细琢磨谢筝模样,道:“你要问程芷珊的事儿,我倒是知道点,我有一回从东街沿河过,隔着河水看见她进了边上的一座院子。”
东街那一排铺子背水而建,水边通路窄小,极少有人走,而河对面…
谢筝不由捏住了指尖,道:“莫非是青石胡同的那座宅子?”
“你知道那里呀,”楼姑娘点头,“我后来问她,她说是那家的主人爱听她的戏,她就经常过去,宋玉澜与跟着去过,回头还跟我们说,别看那院子小,里头的家具摆设,一般的官宦人家还比不上呢。我们问她,那是给哪位贵人唱曲弹琴了,她又傲气的不肯说。”
楼姑娘不屑地撇了撇嘴:“都在这里头了,都是给人唱曲逗乐的,偏她以为给贵人唱戏就矜贵了,说到底,教坊司里头,一年里给圣上娘娘唱戏的都多了去了,有什么好得意的。”
“那姑娘能不能告诉我,中秋在萧府唱戏的时候,到底生什么了?”谢筝指了指鼻尖,“我的鼻子也挺敏锐的,那夜我闻到了血腥气。”
楼姑娘的脸色骤然白了白,凑近了仔细看谢筝,惊道:“是你!那夜你来过戏台!”
第一百零二章 迁怒
那夜月色皎洁,戏台附近又点了不少灯笼烛火,昏黄的光线落在人身上,五官与白日里看起来略略有些不同。
因而楼姑娘过来时,最初只觉得谢筝眼熟,这会儿看真切了,便都想起来了。
她的下颚绷得紧紧的,站直了身,略略后退两步,道:“你既然来过戏台,就晓得那天压根没什么事情,要不然,我们一群乐伶,还能出得了萧府?”
谢筝不疾不徐,道:“有没有事儿,就看我这张嘴怎么说了。”
楼姑娘咬紧了下唇。
面前的萧府丫鬟笑盈盈的,凤眼晶亮,可话音里却没有半点笑意,反倒是满满的威胁味道。
宰相门前七品官,别说楼姑娘如今落到了教坊司,便是从前楼家未倒的时候,对上萧府这种人家出来的丫鬟,她一样要掂量客气。
人比人,当真是要气死人的。
“当时不管,这都过了半个多月了,倒是管上了。”楼姑娘忿忿道。
谢筝见她认清局势,只是嘴巴不服,便没有逞口头之勇,等着楼姑娘说。
楼姑娘往司乐、奉銮们的书房瞥了一眼,示意谢筝往边上走两步,没避讳曹老妪,一五一十道:“那天是为了潘姐姐的死,才闹起来的。”
潘姑娘病故,与她交好的乐伶不多,嘴上唏嘘两句,倒也没放在心上。
都是犯官家眷,家破人亡的苦都尝过了,对泛泛之交的生死都看得很淡。
中秋在萧府唱戏,卸行头的时候,不知道是哪个嘴快,突然提起了潘姑娘,说若她还在,定是去宫宴上弹奏琵琶了,以潘姑娘的技艺,也许能得些赏赐,宫里贵人们赏下来的,哪怕是平素不用的,也比她们现如今能入手的东西强多了。
这话原本没旁的意思,就是几句感慨,偏宋玉澜多事,酸溜溜说什么“人都没了,还眼馋人家东西”、“宫里能给我们这种人赏什么,左不过就是些不时兴的玩意”、“还不如芷珊姐姐用的饰”。
楼姑娘讥讽地扯了扯唇角:“宋玉澜说话向来那样,很是讨厌。
她不提也就算了,提了之后,吴姐姐想起了一桩事,说是潘姐姐生病前一日,她见到程芷珊从潘姐姐屋里出来,然后潘姐姐就抱着琵琶出去了。
吴姐姐睡下时,潘姐姐还没有回到,等到了中午,吴姐姐去找潘姐姐时,潘姐姐已经病得说不出话来了。
宋玉澜中秋时提及,吴姐姐就想找程芷珊问问,那天没听说潘姐姐要出门的,是不是程芷珊让她出去的。
戏台附近就这么点地方,却是左找右找,一直没瞧见,后来才在水榭背后的角落里找到程芷珊,后背上被划了长长一刀,吓得宋玉澜叫起来了。
问程芷珊经过,她却摇头,说那人从背后冲过来就给了她一刀子,她吓坏了,根本没回头看清楚。
那刀伤不深,很长,从肩膀下一直到了腰上,看起来很吓人,但不要命的。
后来,府上的人就寻来了…”
谢筝听得眉头紧皱,这哪儿跟哪儿呀?
好端端的,萧家里头,谁去对程芷珊动刀子?
出手之人,恐怕是教坊司自己的人,偏偏程芷珊说没看见,那宋玉澜又为何要说见到了陆毓衍…
她抬眸看向楼姑娘。
楼姑娘眉宇之间透着几分愤慨,大抵是因为谢筝迫使她说出了当日之事,但她眼神坦荡,这一席话,并不似作伪。
谢筝沉吟:“我听说程芷珊人缘不错的,那她有没有得罪过什么人?我是指当日去了萧府里的乐伶里头,可有与她不睦的?”
“人缘不错?”楼姑娘翻了个白眼,嗤笑道,“她为人温婉,说话柔和,与大伙儿都能熟稔地说上一两个时辰的话,若这是人缘不错,那就是不错吧,但我也听有几位姐姐说过,去年失踪的两位乐伶,不见之前,都与程芷珊说过话。程芷珊会被人划伤,只怕是有人一股脑儿都算到她头上去了吧。”
再多的事情,楼姑娘也说不上来了。
陆毓衍想问话的另两位乐伶此刻不在坊中,也就没寻来。
谢筝静静琢磨着前后事情,突然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那日宋玉澜指认陆毓衍,恐怕不是她不领情。
她知道是其他乐伶动的手,她想拉陆毓衍下水,让萧府出面查一查,若不然,出了萧府,这事情根本不会有人去查。
可惜,谢筝替陆毓衍作证,划伤程芷珊的凶手至今不知身份。
这事情恐怕都没有报到奉銮、司乐跟前,因此李司乐和闽奉銮都不曾提及。
从教坊司出来,谢筝详细与陆毓衍说了事情,说潘姑娘的死,说程芷珊的伤。
“潘姑娘的情疤和宋玉澜的一模一样,且她的后腰上也有匕伤痕,刚听曹妈妈说完时,我以为她们两个都是叫同一人害了的,”谢筝说得很慢,一面说,一面理着思绪,“可听说了程芷珊的伤,我又有些吃不准了。是不是有人为了潘姑娘的死迁怒程芷珊,以及与程芷珊交好的宋玉澜?他知道潘姑娘的情疤和伤情,因而给了程芷珊后背一刀,然后又害死了宋玉澜?”
陆毓衍没有马上回答,问竹雾拿了水囊,仰头喝了几口,喉结随着吞咽滚动。
而后,他才慢慢道:“是前一种。”
谢筝讶异。
陆毓衍勾了勾唇,这其中因由并不难理解,谢筝想不到,只是因为她还是个小姑娘。
不懂男人情绪的小姑娘。
思及此处,陆毓衍不由笑了笑,低声与谢筝解释:“情疤,不管潘姑娘是自愿还是被迫,对方都给她烧上了情疤,在那个人心中,潘姑娘是属于他的,他若是为了潘姑娘报仇,他会划伤程芷珊,也会伤害宋玉澜,但他不会给宋玉澜烧上一模一样的情疤。这是在侮辱他心目中的潘姑娘。”
谢筝听得懵懵懂懂,歪着脑袋琢磨了一会儿,渐渐明白其中关节,不禁又点了点头。
不管程芷珊挨的那一刀,起码潘姑娘和宋玉澜是死在同一人的手上的。
那人,会不会真是安瑞伯府的小伯爷?
第一百零三章 念头
陆毓衍和谢筝在药铺楼上略等了会儿,松烟就回来了。
虽说入了秋,但松烟还是赶得一头是汗,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先把脑袋点的跟小鸡啄米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