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娘子以何氏的名义去了清晖苑,便是事情做成了,楚家上下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其中条条道道,不会为了楚维瑶要投湖就怪罪楚维琳,顶多是章老太太恼怒楚维琳不长心眼罢了。
可即便如此,能叫楚维琳头痛一阵,费些口舌,也算是抱着西瓜又拾些芝麻,最好是这事儿能传扬出去,叫外头人都知道楚维琳心狠差点逼死了楚维瑶,坏了她的名声,那沈姨娘就算是被何氏收拾惨了都值得了。
为了楚维瑶,她什么都能忍,什么都会做,哪个让楚维瑶的嫡妻之路艰难了,哪个便是她的仇人!
陆妈妈也看清楚了沈姨娘的打算,气得仰倒,当真是最毒妇人心!好坏不分、是非不明!
还是楚维琳劝了会儿,想那沈姨娘是丫鬟出身,没什么见识,又是做了妾,让何氏压了这么多年,满脑子都是做正室好,再苦再难也占了一个“嫡”字,旁的为妻之道、立身之本、家族体面,那是压根没想过也想不到的。
陆妈妈听了,羞赧道:“本该是奴婢宽慰姑娘,却让姑娘来宽慰了奴婢…细想也是,这眼识见地最是要紧,和目光短浅之人说利弊,那就是秀才遇见了兵。沈姨娘和二姑奶奶的事,姑娘还是别存在了心里,左右姑娘尽了心,她们不领情就随她去了。沈姨娘那里,我们留些心就行了,不用跟她针锋对麦芒,平白坠了身份,她再惹事,还有老太太和三太太收拾她。”
等楚维瑶返家,章老太太自是不肯见的,称病把人都打发了。
楚维琛臭着一张脸,说话都有些喘:“没一点儿良心,分不清楚好坏,她自要去寻死,还害得我们楚家上下脸上无光。六妹妹、八妹妹,你们倒是说说,这事能这么巧?她要投湖就遇见那许礼诚?唱戏都没这样的唱本!显然是约好了的。在家里住着还不老实,想方设法和许礼诚联系,弄出这么一桩事来,真是,真是!”
楚维瑷这段日子见了何氏辛苦,对庶姐自然颇多怨言。只是她向来性子软,心里想的也不会说出来。
“自然是不信的,但不信也没法子,由着她去吧,”楚维琳拢了拢斗篷,这三月半的天气本该回暖了,哪知这春寒料峭。倒是比二月里还渗人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五姐姐,算了吧。”
“你倒是想得开。换了我,可不咽下这口气,”楚维琛朝楚维琳摇了摇头,“你说。不欺负你欺负谁?”
楚维瑷闻言,一时真怕楚维琳去西意院里找何氏要说法。赶紧握住了楚维琳的手。
楚维琳垂眸,全当没有发现楚维琛嘴角一闪而过的兴奋和嘲讽,淡淡道:“我的性子,五姐姐还不晓得?沈姨娘闹起来。我怕是连事儿都说不明白呢。要是五姐姐心疼我,不如帮我去说说?”
楚维琛撇撇嘴,不再多言了。再这么下去,便是教唆了妹妹寻事。章老太太头一个不饶过她。
楚维琳心里明镜一般,便是人人都知道沈姨娘如何布的局,但事情没有如期发生,便是个糊涂账,沈姨娘咬死了只是想问下许礼诚的事情,楚维琳还能怎样?
她既不想和沈姨娘吵起来坠身份,也不想让挑事的楚维琛看热闹,还是这样不冷不热打发了最好。
不过,楚维瑶出府的事情,到就如楚维琛所讲,唱戏都没有这么巧的,定是之前这段日子里,许礼诚偷偷联系了楚维瑶,花言巧语骗了她,楚维瑶本就对许家没有死心,自然是被哄了进去,寻了这么个回许家的法子。
要是许礼诚真的想明白了,楚维瑶将来日子平顺些,也就罢了,若是一时相哄,等着事后算账,楚伦沣和何氏怕是再也不会去管庶女的这些事情了。
因果轮回,自有说法。
从许家带回来的那些陪嫁收拾了东西,要再去许家伺候,乔楚脾气硬,又因为上回向章老太太和何氏告状惹了楚维瑶不快,不肯再去许家,叫钱妈妈训了两句,干脆投了缳,亏得发现得早,被救了下来。
章老太太倒是喜欢这般硬气的丫鬟,也不用顾及楚维瑶的想法,让她先将养着,以后若要出府便赏些银钱,若要修行便送去庵堂,只是钱妈妈一惊之下病倒了,便又没有跟着楚维瑶去。
兴许是破镜重圆的关系,许大人虽不能留京,但好歹没有丢了乌纱帽,带了一家老小外放做官。
等去了远地,楚维瑶艰辛苦楚,自然是后话了。
清晖苑里一切如常,倒是何氏怕楚维璟和楚维琳为了这事觉得吃力不讨好有些心结,又真担忧楚维琳气不过讨说法,特地送了些东西过来,楚维琳看了一眼,便叫宝莲收在了库房里。
三月二十五日,长公主府上的春宴帖子到了楚府,请府上太太、奶奶带着哥儿与姑娘们一道去赏春。
楚维琳听着章老太太的吩咐,看着一旁的楚维琛兴奋、楚维瑷欣喜的样子,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二十八便是正日子。
三房众人一早便去了长房,璋荣院里,闻老太太看着花一样的姑娘们,不由欣慰笑了。
黄氏安排了车马。
楚维琬笑盈盈请了楚维琳一道。
马车缓缓驶出楚府,往长公主府邸去。
越接近,行得越慢,前后都是来赴宴的各府车马。接了帖子的都是皇亲勋贵世家,具是得体知礼,不敢造次,便是拥挤些,也是相安无事。
长公主府中最出名的便是那占地极广的园子,园子中心有一汪湖水,引了活水入湖,养了不少珍贵锦鲤,依水建了水榭凉亭,观水斗鱼倒也舒坦,若是夏日里,一池荷叶碧连天,泛舟湖面,也是一桩乐事。
这宴席便设在了湖水四周的花厅里,太太、奶奶们一道说话,另一处供姑娘们耍玩逗趣,靠近外院的湖畔花厅供各府男子们饮酒,彼此不妨碍,却又能彼此窥得些情景,既不乱了礼数,也能一睹风采。
楚家一行下了马车,黄氏、何氏又叮嘱了几句,这才让姑娘们随着侍女去了花厅里。
楚维琳挽着楚维琬一道走,她无心观景,一心留意着楚维瑚的举动。
楚维瑚走在楚维瑷和楚维瑢中间,低低笑着说话,一双杏眸却是四处打量。看到招人喜欢的景致还唤了楚维瑷一起看。
花厅近水,敞开窗户便是湖面,等她们到时,已经有不少姑娘三三两两坐着说话,或是认真看鱼了。
“正说你们呢,怎么才来?”叶语姝先注意到她们,赶忙迎了过来。
互相见了礼。楚维琳又见到了杜家的几个姑娘、表姑娘。一一问了安,还未落座,就听脚步声从外头传来。扭头一看,她心中一惊。
却是赵涵忆和赵涵欣姐妹俩了。
前世时,赵涵忆已嫁,自是坐在那群奶奶堆里。不会来此处花厅,赵涵欣一个庶女没有嫡姐陪伴。也不能来此处露面,因而楚维琳那时并没有见过她们。
此刻相见,倒是赵涵忆先展了笑容:“楚六妹妹。”
“赵家姐姐。”
只打了个照面,赵家姐妹就被坐在一旁的常郁映叫了过去。
楚维琳见此。心中多少有些凝重了。
今日她本想护一护楚维琬,莫要被楚维瑚设计了去,哪知赵涵忆在此。她多少有些害怕赵涵忆会想方设法去接近常郁昀,闹出些事体来。
楚维琳只有一个人。一时之间分身乏术,倒也有些无力之感泛上。
深吸了一口气,望着平静湖面,楚维琳缓缓放平了心绪,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一化解吧。
楚维琳伴着楚维琬坐下,湖水对面,便是哥儿们的去处,时不时听到几声叫好声,也不知道他们在比试些什么。
他们有他们的乐子,姑娘们有姑娘们的趣味。
心态平和的下棋说笑,也有些心知今日赏玩为辅,实则是各府相看,不由想表现一番。
乐器相合,斗茶争趣,热闹非凡。
楚维琳没有那些心思,楚维琬也不想参与,楚维瑚闲不住,拉着楚维瑷去看常郁映斗茶。
常郁映的对手是忠勇伯府的三姑娘董凌音,两人具是高手,抬手注水之间,展一副山水景致,看得旁人赞不绝口。
虽和常郁映来往不多,楚家和常家毕竟是姻亲,楚维瑚和楚维瑷自是为常郁映鼓掌称好的。
董凌音心中清楚,可到底有些意难平,故意问道:“两位妹妹,如何看待我和常二的高下?”
楚维瑷一愣,抿唇不语,楚维瑚晓得对方是存心为难,本就是不相仲伯,哪里能说一番高下,便干脆道:“两位姐姐都是高手,哪里要靠我一个看热闹的来评高下,不过是映姐姐是我们表姐,为表姐喝彩罢了。”
这般坦荡,越发显得董凌音小气。
常郁映勾了勾唇角,虽然没有说话,可那意思依旧摆在了那儿。
董凌音有些下不了台面,素与她交好的宣平侯府的荣和县主亦是沉了脸,只觉得自个儿都受了拖累。
荣和县主名唤徐惠荣,模样出众,才学亦是不俗,连太后都喜欢她,封了县主,在这京城里一直都是众人巴结的对象,时间久了,多少有些飘飘然起来。
自打前年楚维琬回京,就有些传言这养在旧都的楚家三姑娘音容仪态,有当年贵妃娘娘的三四分。
荣和县主听说了,自是有了些比试的心思,等去年楚维琬及笄,得夏淑人赞誉,越发引得她好奇不已,争斗心也更加重了。
从前是没有机会,今天既然楚维琬在座,好友董凌音又叫楚维瑚害得下不了台,荣和县主干脆站起身,朝楚维琬走来。
“楚三姐姐,不如我们比一场?”荣和县主抬着下巴,语气里透着些贵女的骄傲。
这战书直截了当,若是退缩了,岂不是被在场的人看不起?
楚维琬面不改色,依旧是笑意盈盈,道:“县主要与我比什么?”
这般轻描淡写口气,似乎是来什么都无所谓,比都什么都不怕的样子,胸有成竹到这个地步,更是叫荣和县主不满。
“琴棋书画,样样来就太慢了,不如只比琴,你若跟得上我,便是你赢。”
此言一出,有人看戏,有人不齿,有人盼着楚维琬能杀一杀荣和县主的傲气。
楚维瑢握了楚维琬的手。低声道:“县主十指纤巧灵活,再快的谱子都能信手弹来,这是故意难姐姐呢。”
楚维琬笑着反握了楚维瑢的手,淡淡道:“无妨的。”
见楚维琬起身,原本在比试琴艺的两位姑娘让出了位子。
偏偏荣和县主自恃琴艺出众,不肯轻饶了旁人,让仆妇把花厅靠水的门板卸下。叫湖水对面的各府太太、奶奶和哥儿们一览无遗。
楚维琬不以为意。坐下调音,青葱手指轻抚琴面,显得沉着冷静。
楚维瑢皱眉。叫楚维琳劝了几句,倒也安下心来。
楚维琳并不担忧,她记得前世便是如此,楚维琬是胜者。她不需害怕。
这边的动静果真引来了其他几处的注意,也有不少官夫人清楚荣和县主脾性。晓得定是她硬拉着楚维琬比试,还特意让大家伙都看见,不免同情地看了黄氏一眼。
黄氏见楚维琬当众比试,还是和荣和县主比琴艺。便是晓得女儿深浅,也不免捏了一把汗,可当着他人面。她只能故作镇静,这会儿开口。无论是夸赞还是自谦,在结果没出来之前都不妥当,还会平白落了口实。
另一边,常郁明眼尖看了过来,惊讶与楚维璟道:“快看,那不是你家姐姐,这是要和荣和县主比琴?”
这一吼,倒是引得众人来看。
楚维璟与楚维琮一道,叫几个相熟的围在中间,纷纷询问楚维琬的琴艺如何。
常郁明最喜摆擂设赌,摇着脑袋道:“别说表兄弟之间不相帮,实在是县主琴艺出众,我压县主赢。”
此言一出,本想压荣和县主的人一时打了退堂鼓,哪个不知道常郁明十赌九输,若跟着他下注,也要被带到沟里去了。可荣和县主的琴艺摆在那儿,犹豫了片刻,有一人咬牙下注,后头人纷纷跟着压了。
楚维璟和楚维琮自要给楚维琬撑些场面,却不想常郁昀也参与进来,压在了楚维琬身上。
“五弟,你这是…”常郁明急道。
常郁昀笑得高深莫测,道:“这叫左右通吃。”
一句话,就把常郁明给堵了回去。
崇王世子戎马出身,不羁那些规矩礼数,军中多有将士在比武时添些彩头助兴,他也时不时会参与,这会儿看旁人下注,不由也起了性子:“那我就做一回庄。”
隔着湖面,也能看到对面热闹,荣和县主冷笑,这便是她要的效果,今日一比,人人都会知道,这来自旧都的楚维琬不过如此,一样比不得她这个京城出了名的才女。
荣和县主坐下,略调了音,起手轻挑、回拨,曲调如流水。
楚维琬不紧不慢跟上,显得游刃有余。
从平缓到急切,不消片刻,便是两人你追我赶,音色一阵急过一阵,叮咚之声如战鼓一般袭人心肺,引得崇王世子血脉沸腾起来。
他回京不久,不知道什么京城才女、旧都名媛,平日里也断不会去打听这些,他在意的只有琴声。
最初时,他没有去看过那两个弹琴之人,他只是竖耳听着,到了此刻,不知不觉间,竟是有些想知道是怎样的妙人指下生花,让他一闭眼就能回到那热血激昂的战场上。
琴声急急切切,如离弦之箭…
咚——
琴弦崩断。
荣和县主白皙的指尖冒了血丝,她喘着粗气怔怔看着断裂的琴弦,再听着楚维琬的琴声,瞪大了眼睛。
她知道自己败了,她说,只要楚维琬跟得上她,便是赢了,但到了中途,她知道,是她在追赶着楚维琬,这样的认知让她惶恐,手指发软,逼到了最后,也就是断弦。
而崇王世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一震,战场上磨练的敏锐让他在思考之前已经本能地扭头去看,楚维琬低着头,他辨不清容貌,只觉得清丽脱俗之气伴着琴声扑面而来,让人再也挪不开视线。
楚维琬的琴没有停,楚维琳让侍女送了一盏香炉,点了浓浓檀香,亲自捧着送到了楚维琬身边。
别人当她是以香助兴,还觉得这香点得太迟了些,只有楚维琳心中如明镜一般,她这香不是那样的用途。
只希望这浓郁香味能住楚维琬一把,能化解楚维瑚设下的那些麻烦,能让楚维琬离宣平侯府的这位荣安县主,离那位小侯爷远一些。

第六十三章 合眼

青烟袅袅,如绕梁之音,楚维琬渐渐放慢了弹奏的速度,要说刚才是两军对垒厮杀,这会儿就是大势已定残阳下收拾战场,徐徐缠绕的青烟好似硝烟弥漫,只等落日后散去。
琴声低吟如泣,指尖缓缓,直至终了。
一曲奏完,楚维琬没有起身,她垂着头坐在那儿,肩膀起伏,匀了好久的气,十指酸痛,她互相按压了一番。
荣和县主的琴技不是虚的,楚维琬也是使出了通身的本事才把对方压制了过去,若不是荣和县主先乱了心神章法,只怕两人还要缠斗。
闻着楚维琳点的香,宁神的味道让她慢慢平静下来,楚维琬冲楚维琳嫣然一笑,姐妹两人相扶着起了身。
别说对面哥儿们那里,便是那些太太、奶奶们都想瞧瞧能比过荣和县主的姑娘到底是如何相貌,等楚维琬一抬头,才看清这张远山黛眉、清水芙蓉般的脸。
崇王世子定睛看着,他能百步穿杨,箭术出众之余,眼神也是极好的,隔着湖水对面两姐妹的一颦一笑都是那般清晰,一个温婉娴淑,一个窈窕可人,当真是一对姐妹花。
他本看得专心,也没去细想这般盯着看是否合适,直到一旁的常郁明哀嚎一声才想起那赌注,赶紧收拢了心思,干咳一声掩过了尴尬。
却还有一人没有移开目光,桃花眼底淡淡笑容,仿若映入眼帘的是这春日里最动人的风景一般。
楚维璟注意到了。拿手肘轻轻撞了撞常郁昀,低声道:“便是自家表姐妹,也不该这般…”
常郁昀依旧大大方方,笑着道:“我只是想看看,她们丝毫不给荣和县主留颜面,会如何收场。”
这么一说,似乎也没有不妥当的地方。楚维璟摸了摸鼻子。不再多言了。
另一处,亦有人专心看着这场比试。
长公主设宴,她自己并不参与到官夫人之中。只和几位王妃、公侯夫人一道,坐在不远处的水阁里。
见底下热闹,长公主笑着道:“看着她们一个个,倒是想起我未出阁的时候了。茹娘。还记得吗?我们那时比的是琵琶吧?你那一曲反弹琵琶可把我那弟弟的心给捆住了。”
茹娘是崇王妃的闺名,她闻言脸颊微红。却不扭捏,道:“这么多年前的事体,殿下还拿来打趣,不过底下这两个姑娘的琴技确实不错。宣平侯的这个女儿,连太后都喜欢呢。”
宣平侯夫人坐在一旁,荣和县主比试之初。她信心满满,但也说了些自谦的场面话。可任谁都听得出她压根没想过女儿会败,到了此刻听了崇王妃的话,只觉得满满讽刺味道,讪讪笑了笑。
崇王妃原本没有打击人的意思,宣平侯夫人这般反应,让她感觉无趣极了。
本不是什么大事,姑娘家比试,自然有个高低,她当年没有让过长公主,也不觉得官家姑娘就一定要让了县主,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定是荣和县主挑衅在先,人家不得不应战。
遥遥的,崇王妃也留意到了自家儿子那边的情况。
知子莫若母,虽然儿子多年不在身边,可崇王妃一看他的神色就能猜出一点半点来。
世子随崇王上战场,几年下来,到底耽搁了婚事,做母亲的心急却也不能阻碍了孩子前程,这回世子回京,崇王妃是打定了主意要在迎春宴上相看一两个合眼缘的姑娘,再把亲事定下来的。
既然世子对那官家姑娘有些意思,不如就顺水推舟问上一问吧。
崇王妃笑着与长公主道:“我走动得少,这底下那么多孩子,也只认识荣和,与荣和比琴的又是哪个?”
长公主答不上来,她身边的年老女官伶俐,过府的各家姑娘的出身背景都熟记在心,便介绍道:“那是楚府的三姑娘,祖父曾做过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虽是楚氏迁来了京城的这一支出身,却是在旧都养大的。说起旧都楚氏,不晓得长公主还记得康平爷的娴贵妃娘娘吗?长公主小时候还由那位娘娘照顾过一个月呢,就是那个楚氏。另外,三姑娘的祖母闻氏,是太祖爷亲封的惠毓郡主的嫡次女。”
“曾祖爷的那位贵妃?我那时小,这会儿想来,只记得是个满头白发的和蔼老太太了,”长公主听完笑了,“这姑娘倒有些来历。
提起康平爷的娴贵妃娘娘,长公主的语气亲昵不少,只是今日请的本就是皇亲勋贵官宦人家,真要细细算起来,哪个没有一点儿来头?
崇王妃亦是笑了笑,上下打量着楚维琬,暗自盘算,只听这只言片语,出身上虽算不得一等一的好,但也不落了下风。
坐在边上一直没有开口的夏淑人抿了一口香茗,淡笑着道:“去年楚家三姑娘及笄,我去观了礼,瞧着是个规矩得体的孩子,我很是喜欢,还有那楚家六姑娘,就是刚刚点香的那个,也是个聪慧可人的,要不是我那孙儿太小,我都要厚着脸皮去求一求了。”
此言一出,人人惊讶。
夏淑人在各府走动得多,看姑娘的眼神很毒,能得她夸赞,自有过人之处。从前夏淑人赞过不少姑娘,却从未有过后头这一句,可见是楚家姐妹当真讨了她的喜欢。
本来这夸耀应当是给了荣和县主的,哪知让一个“野路子”抢走了,宣平侯夫人沉着脸,连脖子上那条吸人眼球的南珠项链都黯淡了许多。
另一边,崇王妃则褪下了手腕上的一只细巧玉镯,交到了身边侍女手中:“赏给楚三姑娘,请她下回来府上与我弹弹琴,王府里那两个男人常年离京,我一个人闷得慌,能添个知心的女儿,比养个儿子强,”说完,又笑着与夏淑人道,“我最是羡慕你,女儿贴心,再冷的天,这心都捂得火烫了。”
话音一落,大伙儿都笑了。
坐在的都是通透人,自然听出了那底下的意思,这是合了崇王妃的眼缘了,等再多看看,要是楚维琬知礼懂事,自是要抬举的,若不合适,也不会太损了姑娘家的名声。
而在姑娘们这边,荣和县主一张脸铁青,全然没有了之前高傲的样子,董凌音虽与她交好,也不敢贸然开口,就怕引火烧身。
楚维琬缓步上前,略一行礼,含笑道:“县主承让了。”
没有说是断弦,也不自谦几句,只清楚明了地说出了胜负。
董凌音的唇角抽了抽,更是觉得楚维琬太过自大了些,她不敢惹荣和县主,却能发作楚维琬,总归这事因她而起,她若置身事外,还不知道荣和县主会如何秋后算账呢。
“得意什么?要不是这琴断了,还不知道…”
“够了!”董凌音话未说完,被荣和县主生生打断,“还嫌不够丢人!”
已经丢了面子,荣和县主再生气再懊恼也没有办法,可输了就是输了,寻那些借口根本就是自寻难堪,楚维琬直白了当,不提那些琐碎事,反倒让荣和县主能够接受一些。
要是假惺惺说那些话,她肯定会发作的。
可再能接受,在看到崇王妃身边的侍女时,荣和县主依旧忍不下,扭头跑了出去。
“楚三姑娘,姑娘琴艺出众,这是王妃赏姑娘的,等姑娘方便时,王妃想请姑娘过府。”侍女说得明明白白,把玉镯子交到了楚维琬手中。
楚维琬愣怔,她不是不知事,就是太过明白崇王妃的意思,一时之间才不知如何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