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莲刚才被如峰白了一句,心里有些不服气,本想发发牢骚的,可看到母亲和姨妈都在夸如峰,就连平时在家人面前少言寡语的姐姐如玉也肯定了如峰,她便不好说其他了,于是如莲看着如峰闷闷地说了一句:“可不要说大话,我们可都看着呢。”
如峰郑重的点了点头说:“嗯,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金氏收起信,大家散了各自回屋。
如峰一头又扎进了医书堆里——外公一直是他崇拜的对象,而成为一个好大夫可是他从小就有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可没有少下功夫,这些医书他已经看了好几遍了。虽然如此,不过因为只有偶尔有人来找母亲看病他才有实践机会,所以如峰的水平现在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看到大哥通过努力得到了家人的肯定,如峰也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心里也有了新的打算。
如玉姐妹俩回到屋里闲话了几句,如莲早把刚才的不痛快丢到了脑后,如玉因为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而且她从来都是有着那种“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的心态的人,所以她只是觉得如剑如峰兄弟俩都是有上进心的人,她自己没理想没追求也是非常正常的事。
金氏和杨氏二人在一起做着针线说话,现在做晚饭还早了些,郑刚每次都差不多要到日落时才能到家。两人都说郑刚看到如剑的信不知道会有多高兴。
傍晚时分,郑刚回到了家。如莲嘴快,郑刚才进屋她就倒豆子似的把如剑来信说如剑开酒楼及如峰说要当大夫的事跟郑刚讲了,最后还不忘在郑刚面前告上一状——如峰取笑她不识字还欺负她。
郑刚呵呵笑着安抚了一番如莲,洗过手后才开始看信。看完信后郑刚只欣慰的笑着说了句“好”,没有多说其他的。
晚饭饭桌上和饭后的这一段时间是郑家最热闹的时间,在他们这样的山野庄户人家并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之类的规矩,郑刚一年中至少有一半的时间要到外镇卖猎物,就只有晚饭时候才能一家人坐在一起,这时候天色已经暗了,如莲也不出去玩,一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的让如玉也完全融入到这份温情之中,感受着这份温馨。
如玉姐妹俩洗漱后盘腿坐在各自的床上说话,她们都还没有什么睡意。
如玉满是羡慕的说:“妹妹,你可真行,识得那么多字。”
听到姐姐的话,如莲很是得意:“这算什么,我还会写字呢,姨妈还夸我的字写得好呢!”
如玉吃惊的问:“真的?你是跟谁学的?”
如玉以前听如峰和如莲斗嘴时提过如莲写字的事,当时如莲可是得到姨妈杨氏的“现场支持”的。如玉故作羡慕、吃惊的样子也只是为了让如莲好好的满足一下,她真正要问的是后一个问题。
如莲认真的看着如玉:“当然是真的,姐姐要是不信明天我就写给你看,我可是从五岁开始就跟姨妈学的。”
如玉笑着说:“信,我当然相信了。可是娘也识字你怎么不跟娘学要跟姨妈学?”
如莲拉过被子搭在了腿上,晚上更能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如玉也把被子抱在胸前听如莲继续说:“娘说她是个粗人虽识得几个字但不多,不及姨妈有学问。姨妈不仅识字还懂得作诗填词,以前姨妈也教过我,但我觉得太没趣了便没有学。”
如玉原来以为是因为金氏比较忙才会让杨氏教如莲——她除了上山采药还不时的给别人看看病,没想到自家姨妈还是个才女。
如玉把被子放到一边:“我找姨妈去,让她也教教我。”说完她就下床趿着鞋到隔壁找杨氏去了,如莲怔怔的看着如玉下床出屋,不知道姐姐怎么这么心急,明天再跟姨妈说不也一样,都已经晚上了姨妈怎么也要明天才会开始教她。
如玉并不是急性子的人,她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喜欢悠闲的生活,有时候甚至会给人懒散的感觉,但她从来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都会马上付诸行动绝不会拖拖沓沓的。现在她知道家里有这么一位现成的好老师就想先去把学识字的事定下来,最好是从明天就开始学习以尽早的让自己脱盲。
杨氏屋里的灯光还亮着,如玉敲了敲门。
杨氏打开门看到如玉时愣了一下:她没想到会是如玉,这丫头平日里安静得很,不多话也不和如峰、如莲打闹,晚上来“串门”可是第一次。
如玉笑着叫了声“姨妈”。杨氏赶紧把如玉拉进屋里把门关上,生怕如玉在外面站着受凉了:如玉虽然长得白白胖胖的,可十多年来一直是靠药养着,现在虽然还不算太冷可那一阵接一阵的秋风也够人受的。
在杨氏看来如玉的身子是很弱的,却不知道在金氏父女的调养下如玉的身体比一般人还要好几分。
如玉向杨氏说明了来意,杨氏谦虚了几句答应了第二天开始教如玉识字。学字的事情搞定,如玉又和杨氏聊了几句。杨氏怜爱的看着如玉,心里一阵感叹:没想到这孩子疯疯傻傻的过了十几年一下子就开了窍,不但神志正常了还聪慧懂事,居然想学东西了。
杨氏轻轻理了理如玉并不乱的头发,轻声说:“想学东西好啊!咱们的玉儿长大了,懂事了。”
看着温柔笑着的杨氏,如玉忍不住问道:“姨妈,听如莲说您还会作诗写词,您怎么会这么多学问?”
杨氏看着好奇的如玉,露出一丝羞赧:“那哪算得上什么学问,只不过在娘家的时候学过几日,比别人多认得几个字罢了。”
如玉是真的好奇,金氏和杨氏不是亲生姐妹,如玉从二人的姓氏上就知道,但如玉从没有问过她们是什么样的姐妹。仅仅从杨氏没有亲人后十多年一直住在郑家这一点来看最起码也应该是比较近的亲戚。不然在古代,杨氏一个女人长期住在别人家可是会招人议论的。
“姨妈是跟先生学的吗?”如玉看着杨氏,如果是跟先生学的,那姨妈娘家应该很有钱吧?可是姨妈又怎么会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呢?
如玉听杨氏讲过在这个时代只有大户人家才有能力请得起先生在家教授,专门为女孩儿请先生的更是少。如玉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人家才能算得上是大户人家,但肯定是有钱人家这点应该错不了的。
杨氏摇摇头说:“家里请来先生教两个哥哥,我也是跟哥哥们学的。”
杨氏想起了小时候和哥哥们在一起的时光,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
如玉看着失神的姨妈,不知道她在想什么,看她脸上的笑容应该是很快乐的记忆吧。
如玉轻咳一声:“姨妈,你可真厉害,后来您肯定比您的两个哥哥学得好,对吧?”
杨氏的眼光又飘远:“我怎么比得过哥哥们······”
杨氏停了下来,脸上又挂上了幸福的笑容。就在如玉准备夸杨氏几句时,如玉却看到杨氏脸上的笑容没有了,眼里竟是深深地痛苦。
如玉懊悔不已,姨妈的亲人都不在了,自己这时候提她的哥哥不是在揭人家的伤疤吗。如玉担忧的唤道:“姨妈!姨妈!”
杨氏回过神,对着如玉扯出一张笑脸:“姨妈让玉儿笑话了,后来姨妈能独自看书了就没有再学了。”
如玉看到了杨氏隐藏在眼里的黯然,于是岔开了话:“姨妈,你喜欢今天从山上摘回来的果子吗?”
杨氏笑着说:“喜欢,酸酸甜甜的挺好吃的。”
如玉嘻嘻笑着:“那我们明天多摘点回来。姨妈明天准备什么好吃的给我带上山?今早上的那个饼子好香,我一下子就吃了四个。”
杨氏看着如玉一脸的馋相,胖胖的脸蛋笑起来时脸颊两边的肉嘟在了一起像极了年节时花灯戏里的胖头娃娃。
如玉全然一副小孩子样和杨氏说笑了一会儿,直到把杨氏逗得眉眼里全是笑意了才回屋。
第二十三章 被跟踪
如玉回到屋里,如莲还没有睡着。追问着如玉学字的事怎么样,和姨妈说什么笑的这么开心——如莲在屋里听到了如玉和杨氏的笑声。
如玉简单回答了几句话,让如莲没兴趣再追问下去。如玉盘腿坐在床上运功打坐,既然现在她只能学这个而且如玉每次服药后都用得着,金氏也说多打坐好处多多,这么简便实用的强身健体的方法如玉怎么也要坚持练下去——她决定以后每天早晚都要坚持练,说不定那天就成了高手了,咱练的可是内力呀!嘿!嘿!嘿!某人心里偷笑着,咱不去笑傲江湖也要勤奋好学才对。
如莲看如玉练功,也跟着做起来——如玉说是为了以后吃药时能自己运功,如莲却是因为还睡不着。
第二天如玉从山上回来时,杨氏已经准备好纸笔。如玉洗过手后兴致满满的跟杨氏学了起来,杨氏今天原来只准备教如玉认两个字,没想到如玉很快就全记住了,杨氏很是欣喜在又教了如玉十个字后,杨氏手把手的教如玉用毛笔写字。
杨氏开始教的字都很简单,如玉基本上都认识,为了不让人起疑她还是一副很用心的样子,而且每个字都是念了不下十遍才记住,但这已经让郑家人很吃惊了,就连如峰如莲都直说如玉是天才。
家人的惊喜和夸奖让如玉心里直打鼓,生怕他们发现自己有什么不对,但这个顾虑在如玉拿着毛笔学写字时全打消了——第一次用毛笔的如玉写出来的字实在太丑了,连她自己都觉得不堪入目还不如三五岁的小孩子写的。
看着如玉沮丧的样子,杨氏和如峰都安慰她,如莲也实在不忍心再打击如玉,说是要去找小红她们玩耍便出去了。
如玉在听杨氏又一次讲解了写字要领后就一个人在屋里练习起来。如玉皱着眉头看着纸上的“一条条蚯蚓”:不就是学写个毛笔字么,她还非要把它给练好了不可,勤能补拙嘛,只要坚持练习总会写好的。
傍晚郑刚回来听说如玉一整天除了吃饭时间都在练字,很是高兴。但大家都怕如玉累着了,叫她不必这么着急慢慢来。如玉也知道要练好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便依着杨氏的意思以后每天只练一定的时间每天坚持。
如莲下午从外面回来就一直有点闷闷不乐的样子,直到晚饭后回屋里如玉问了才知道如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今天没有帮到阿翠姐——阿翠姐今天一整天都在家里做事情连门都没有出。
如玉笑看着如莲,这个如莲一向都很聪明今天怎么就这么一根筋呢?
在如玉的开解下,如莲很快就豁然开朗、喜笑颜开的了——她一直都是个聪明的小姑娘。姐妹俩没事又说了半天话才去洗洗睡了。
很快中秋节就过去三天了,这天郑刚没有去济源镇,打完猎后一家子一起下了山回家。如峰和金氏直接回家,而如玉被如莲拉着和郑刚到了镇上——今天要给兴隆酒楼送野味。
徐掌柜看到郑刚亲自把猎物送上门很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不停的说着感谢的话,非要多给郑刚些银钱,郑刚按市价收了钱闲话了两句就带着两个女儿离开了。从徐掌柜口中得知,今天酒楼隔壁杂货铺的刘老板家有贵客——他家一个在县衙当差的亲戚要来,所以才早早定下了两桌酒席接风,还专门说了要些少见的野味,看来来的还真是贵客而且不止一位两位,刘老板家加起来也不过七八口人。
郑刚带着如玉姐妹在镇子上转了一小圈,买了些糕点和一摞给如玉练字用的草纸就回转了。镇上的行人较中秋节那天少了许多,可如玉还是感觉到有人在“关注”她。对旁人的关注如玉根本不以为意,她这副模样走在大街上想不让人注意实在太难了,只是听到背后有人在指指点点的议论她时,如玉会回给议论的人一个灿烂的笑容反倒让那些人不自在起来。
比起如玉的不以为意,如莲反倒不自在多了。如莲倒不是因为路人对如玉的指点议论,而是从糕点店出来后就有一个少年一直跟在他们后面盯着如莲看,如莲他们走得快少年的脚步就加快,如莲他们放慢脚步少年也慢下来,如莲回头,少年就停下脚红着脸低下头看脚尖,如莲头刚转回去少年又赶紧跟上步子眼睛看着如莲都看直了。
郑刚走在姐妹俩前面,他没有发现如莲的异样。倒是如玉很快就看出了如莲的不自在,也发现了后面跟着的奇怪少年。看着满脸不快的如莲,如玉终于发现了她们这对孪生姐妹唯一的相同之处:高回头率。关注如玉的人自然是看稀奇——像如玉这样胖的人很少尤其是像如玉这样胖的女孩子更是少见,再加上还是传闻中的傻子;而如莲的美丽同样让人忍不住多看她几眼,在如玉眼里如莲并非只是脸蛋儿漂亮,她的那份灵动娇俏更吸引人。如玉回头又看了一眼身后的少年,少年脸红红的根本没注意到如玉在看他,看样子八成是被如莲迷住了。
如玉姐妹俩跟在郑刚身后转进到自己家要经过的巷子,巷子两边都是普通民房比正街上的房子要矮旧许多。如莲回头看到少年还站在巷口直直的看着她。如莲不禁恼了:她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被陌生人盯着看已经很不自在了,这个陌生人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而且还一路跟到了这里,简直太无礼了,枉自穿了一身长衫,要不是爹在旁边如莲真的想好好教训他一顿。
如莲狠狠地瞪了一眼少年,少年脸上更红了不敢再多看如莲转身往镇子上回去了。因为少年一直跟在身后,如玉有一会儿还怀疑他是什么坏人,可后来看到他一直红着个脸就更肯定他是迷上了如莲了。
少年被如莲瞪了那一眼后,窘得连耳朵都红了,转身回家了。他知道那个让他脸红心跳的美丽女孩儿是郑家的小女儿郑如莲,镇子上人人都夸她漂亮,他更是从见她第一眼开始就倾心不已,那还是半年前如莲随她母亲到杂货铺买东西时他在自家铺子后面看到的。
少年红着脸进了兴隆酒楼旁的杂货铺,他正是杂货铺刘老板的儿子刘富贵。因为父母说今天舅舅一家要来他家,所以早早就跟先生告了假回家,没想到却意外的遇到了思慕已久的如莲,想到如莲那张娇俏的小脸,刘富贵不由得傻笑出声。
刘富贵红着一张脸自顾自的傻笑着完全没有看见笑吟吟的站在柜台前的胥氏径直进屋去了。刘富贵的娘胥氏看到儿子这样,以为是因为刘富贵的舅舅一家要来刘富贵太高兴的缘故,便没有说什么,她也很高兴呢,说不定这次兄弟来能带来好消息,想到这里胥氏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刘富贵径直回到他屋里关上了门,坐在椅子上发起呆来:刚才自己确实是太失礼,不过她就是生气的样子也很好看。想到这里刘富贵又嘿嘿傻笑两声,不知道她可认识我?
如莲当然不认识刘富贵,她虽然贪玩但也只是和几个小姐妹在房前屋后玩玩,就是镇子上的女孩子如莲认识的也不多。小户人家里虽然没那么多规矩可也讲究男女有别,刘富贵一个男孩子如莲更是不可能认识了。
如莲正在屋里向如玉抱怨个不停,直骂少年流氓。如玉只是不停的笑,看如莲骂得差不多了才安慰了如莲两句拉着如莲出屋拿点心吃去了。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个月,入目之处已是遍地金黄。
如莲还是常找小红她们玩,几个小姐妹也找机会帮了阿翠不少忙,最得意的是她们几个成功的帮阿翠干活而没有被阿翠姐爹娘发现。
而如玉也从金氏口里得知了阿翠家的事:阿翠的爷爷在阿翠爹(向大叔)成亲前就过世了,阿翠爹娘成亲的时候阿翠的奶奶在病中,亲事全是阿翠的姑妈一手操办。两人成亲后一年阿翠的奶奶也病逝了,那时候阿翠娘刚怀上阿翠四个多月。从阿翠的爷爷过世到阿翠的奶奶去世只是两年时间。向大叔家里本来日子还过得去,可是接连操办两个老人的丧失,中间又为向大叔娶妻、给向奶奶看病,一连串的事花光了他们家所有的积蓄。虽然向大叔会木工手艺,家里的生活还是过得捉襟见肘,直到阿翠都已经两岁了,她家的日子才又好过一些。
因为家里穷阿翠娘娘家也没有钱,所以向大娘生下阿翠后没人照顾,是阿翠的姑妈主动过来照顾到满月。阿翠满月后,因为阿翠爹要外出做木工挣家用,家里的事便大部分都是阿翠娘一个人做了,阿翠娘也由此落下了病根不能生育,直到八年后阿翠的姑妈寻到一个秘方让阿翠娘用了才又怀上了阿福。
因为是生阿翠落下的病根而且阿翠又是个女孩子,所以阿翠娘一直都不怎么待见阿翠,原以为生了阿福后她会对阿翠好一点,没想到阿福出生后阿翠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对于阿翠的遭遇,如玉只是感叹一番便没有再多想,她不知道如莲是不是知道这些事,也没有和如莲提起过阿翠的这些过往。
天越来越冷。
郑刚夫妇每日上山除了打猎、采药还要砍些木柴回家——家里的木柴剩的不多,不够整个冬天用的。杨氏和金氏还多了一件事:要为家人准备过冬的棉衣了。而如峰把屋里的医书又翻看了一遍,母亲也告诉他需要的是多实践,可是实践也要有机会才行。
如玉每天早起上山,中午练字,晚上和家人坐在一处说说笑笑,当然也没有忘了早晚的功课——运功打坐。日子过得简单而充实,她喜欢的就是这样简单快乐的生活。
如玉真的希望这种安静的生活能一直过下去。
日子也就像如玉所希望的那样平静的过去,不过因为郑刚夫妇有事要离家几天,所以如峰他们兄妹三人有几天时间不能进山。
第二十四章 小小男子汉
郑刚夫妇进山查看如玉外公在深山里的屋子,要两三天时间才能回来。夫妇俩叫如峰兄妹三人这几天不要上山,反复叮嘱如峰这几天就在家里照顾好两个妹妹,和姨妈照看好家里。
如玉姐妹俩已经早起惯了,天还没亮两人就已经醒来躺在被窝里嘀咕了半天,姐妹俩打完坐出来时天已经大亮。
如峰也早已起来,因为天色还早便在屋里看书,听到妹妹们和姨妈说话的声音他才出屋一起吃早点。过了早后,如峰挑着水桶担水去了,平时都是午饭后才去担水。
如峰挑着水桶轻快地走着,落石镇笼罩在晨雾中,如峰心里却是阳光灿烂得很:本来他很想和母亲一起进山,可是父母亲都让如峰留在家里,说是家里不少事都需要男人去做,而如峰现在是个男子汉了完全可以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郑刚夫妇让如峰留在家里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不放心如玉:虽然从上次发病到现在五个多月来如玉一直没什么事,可是如玉的病情实际上和以前一样没什么好转,什么时候又发病了也说不定。家里现在懂医的只有金氏和如峰母子俩,山里的事情只有金氏才能处理得好,郑刚又不放心金氏一个人进山,只好留如峰在家里以防万一。
如玉以前发病时都是金氏和如峰一起处理的,那些处理方法如峰早就知道,只是从来没有单独处理过,金氏虽然觉得不放心可也没有其他办法,山里她是必须亲自去才行。临行前金氏又反复交待了几遍如玉发病时的处理要点——这次进山也不过两三天时间可凡事就怕个万一。
父母和自己说那些话时郑重的表情让如峰知道自己虽然只是看家但是责任重大,现在家里就他一个男人他一定要照看好这个家、照顾好妹妹们。想到父母对他的信任,如峰除了强烈的责任感更是觉得无比的自豪,母亲把照顾玉儿的重任都交给自己那是对自己的信任。
太阳才升起,如峰已经把家里的水缸全装得满满的了。杨氏看如峰又要抡起斧头劈柴,心疼的叫如峰休息生怕累着他。
如峰笑着对杨氏说:“姨妈,没事儿,我不累的。”如峰每天上山习武、打猎、采药,在山上跳来蹦去的,对他来说就这点家务事根本就不算什么,平时他也是做起在的。
杨氏放下手里的针线,过去帮忙把如峰劈开的木柴捡了码整齐。如峰看着姨妈要帮忙,赶紧放下斧头拦着姨妈:“姨妈,你快过去坐着,小心刺扎着手。这也没多少柴禾,我劈完了再捡也花不了多少功夫。”
在如峰的强烈坚持下,杨氏只好继续作罢,拿起针线又忙起来:天越来越冷,再过一个多月就要下雪了,前几天金氏和郑刚一起到济源镇选了几块布料给家人做棉衣,这几个孩子都正是长个儿的时候,前两年做的棉衣早上不了身了,她要快点把三个孩子的棉衣赶出来,最好能在下雪前把如剑的棉衣也做好了带去给他。
如峰看看劈好的柴禾差不多够用好几天了才停下。如峰码放好木柴又拿起了砍柴刀,山上的雾早就散开了,他想想现在没事不如上山砍点柴——家里过冬的柴禾差的不多,自己加把劲的话还能在父母回来前把过冬的木柴准备得足足的。
杨氏听到如峰说要上山砍柴,坚决不同意——在杨氏眼里如峰还是一个孩子,这一早上又是挑水又是劈柴的,怎么也该休息休息了,现在还要一个人上山去砍柴,她是怎么也不会同意的。
如峰知道姨妈的担心,他看着杨氏拍拍自己的胸脯说:“放心吧姨妈,你看我都已经是大人了,而且我就在山脚附近不到林子深处去。刚才我担水的时候就看见李伯伯和郭大哥他们好几个人都在山上,我就去和他们在一处不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