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轻声把谢氏的要求说了。
赵兰修眉头越拧越紧,便想进去。
沈月华忙拉住他,劝道:“她已经容了咱们,不过是撒个谎,如今孩子还小,父母也不在,咱们就这般养着,也没什么,总是堵了外人的口,也是全了你的脸面。咱们就认下罢,这孩儿与我颇有缘分,我原本也是想把他当成儿子一般的。”
赵兰修听了无奈,想到母亲的憔悴,各退一步,只好答应。
二人遂抱了宝儿回去沈月华家里。
见她要去往绿柳街,赵兰修道:“早搬去你小舅家住了。”
这几年,王宝善也置办了一处宅院,把王氏给接进来同住,就在绿柳街旁边的琴台街东段。
沈月华站在门口,一时踌躇。
赵兰修替她敲了门。
只听“咯吱”一声,王氏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沈月华的眼泪忍不住便留下来,叫道:“娘,我回来了!”
王氏惊讶的无以复加,仔细瞧了她一眼,才大叫道:“月华,月华!真的是你,我的女儿啊!”
两个人抱在一起,嚎啕大哭。
洪氏跟王敏也跑了出来。
两人哭了会儿,才分开。
王氏骂道:“死没良心的,你倒是晓得回来,啊,我白养了你,一走这么多年,你还当我是你娘那?”一边伸手拍打她。
沈月华只管道歉:“是我不好,娘打罢,我以后再不敢了。”
王氏见她如此,又哪里真的忍心痛打,见她平安的回来不知道有多高兴,只又骂了几句便不说了,一边又看赵兰修,满脸的喜意。
这次二人一起回来,可见是好了,不过等她看到赵兰修抱着的孩子,又呆住了。
“表姐。”王敏这会儿也扑了上去,“表姐真是个大坏蛋,走那么久,也不带上我,我天天等你呢!”
沈月华只见她高了不少,五官已经张开,乃是清秀小佳人一枚,顿时伸手搂住她道:“是表姐不对,不过也确实走了好些地方,以后都讲给你听,你现在可能自己写出故事来了?”
“写了,积了好几本呢,就等着你回来给她看,若你满意,她才高兴。”洪氏接口道。
沈月华揉了揉她的头发:“我一会儿就去看,一定是写的很好的!”
两人很快便亲热起来,好似才分别不久。
第73章 姻缘
王氏这会儿忍不住,问赵兰修:“赵大人,这孩子是哪个的啊?”
赵兰修怔住。
叫他承认是自己的,他不能马上开这个口。
沈月华听见,便把孩子抱了过来,对赵兰修道:“你还是先回衙门。”
这种事,她跟家人比较方便说,赵兰修便先告辞走了。
王氏有点着急,追着问:“莫不是你的?你跟谁生的啊?”
沈月华摸摸宝儿的脸:“还能跟谁,不过前年他找到我,后来便有了,只我当时不知道,怕再纠缠,又偷偷跑了。”
“哎哟,怎么会出这种事!”王氏跺脚,“你这孩子尽会惹麻烦!既然他找到你,可见他的心意,怎么还到处躲呢?真是,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你,如今可好,孩子都有了,传出来可不是叫人笑话?”
洪氏却笑道:“怎么笑话,可不是好么,孩子都有了,想必赵大人的家里也会同意。”
王氏一想,又笑容满面。
沈月华暗自叹口气,这么说,确实是皆大欢喜,只可惜自己却要活在谎言里,也许,但凡得到太好的,总要付出些代价。
她笑了笑道:“已经见过赵家太太了,叫娘亲哪日去一趟呢。”
“真的?”王氏抹了抹头发,“可是商量成亲呢?”
“应该是罢。”
“好,好,好。”王氏一叠声答应。
沈月华便又去纸扎铺看了几个徒弟。
如今这纸扎铺甚为气派,铺面大了不少,装潢一新,四个弟子也已经成家,热热闹闹一团,孩子们都被拉来叫沈月华师奶。
沈月华直笑,说以后定会补了见面礼。
姜法慧在一边抹眼睛,她不知道多想念沈月华,如今见着了,喜极而泣。
两人叙话家常,讲了好久。
王氏第二日,兴匆匆的就去了赵府。
谢氏也没耽搁,两边互换庚帖,不久便定好了日子。
因是再婚,也是不需要铺张的,故而并不用准备多少东西,两家很是默契,都知道这个理儿,也是打算静悄悄的就办了。
只是,赵婉清得知,却急忙跑了来。
听她要阻止,谢氏摇摇头:“为娘的也累了,兰修执意如此,这么久的时间,我还拦着,只怕眨眼便是几十年过去,于心何忍?”
“可是,好端端就便宜了她啊!”赵婉清皱眉,“弟弟现在这种境况,要哪家的小姐…”
谢氏听得老茧都出来:“我如何不知,可你倒是让他答应啊!如今他们孩子都生了,咱们也别管了,都消停些。”
听到孩子,赵婉清认真问道:“真是她生的?”
“难不成还能是别人生的?要这样,兰修早愿意纳妾了!”
赵婉清长叹一口气。
谢氏瞧瞧她:“兰修也是你弟弟,这几年,你不是没看见他怎么过来的,你当姐姐的不心痛?光为出一口气,还不让他遂愿,也是心狠,你大姐那边都已经不说了,你…”她顿了顿,“女婿那里,你也是放软些,脾气越加不好,他纳妾也是正常的,你吵翻了天,更是让那姨娘得了好处。”
赵婉清恶狠狠道:“我才不让她好过!”
“我说的这些,你别不放在心上,仗着女婿疼你,越是不像话,再下去,总是不好的,他现在不过是纳了一房妾室,你就容了罢。”谢氏劝她,“这些人家,哪一个不是这样?女婿算是好的了!”
赵婉清脸色发青。
她总以为孙彦庭爱她,便是一辈子,谁料到,不过持续了几年便要纳妾,天下乌鸦果然一般黑。
她跺一跺脚,转身走了。
过不得几天,沈月华便要出嫁。
王敏如今大了,也不再去私塾,洪氏已经打算要给她选个夫婿,这日过来,同沈月华说笑,一边纳鞋底,嘴里抱怨道:“非得叫我学,我不肯,娘就说总要会做个鞋子,将来嫁人好拿得出手。表姐,你看,烦不烦,好像会做鞋子多长脸面似的!”
这孩子还是老样子,性子没什么变化,沈月华笑道:“脸面是不长,可好歹也是一项技术啊,俗话说,技多不愁,就是这个意思,你学学好,将来也给我做一双。”
王敏气得嘟起了嘴:“表姐竟不帮我。”
“帮你什么啊,没见我也在绣花?”沈月华叹口气,“看看,针眼子都扎出来了。”
王敏凑过去一看,果然是,便道:“咱们都不要学了。”
“怎么不学,我得给你未来表姐夫做身衣裳呢,啊,不,做好几身衣裳,一年四季的都要几套。”沈月华又往绣花棚子扎针。
王敏惊讶道:“哇,表姐你现在好淑女!”
“你以后做人-妻子了,也会淑女起来的。”沈月华摸摸她的头,“你还小,不懂。”
王敏哼了一声,不屑的扭过头。
门口有人敲门,沈月华站起来去开了,只见竟是一个有些陌生,又有些熟悉的少年,她一下子直了眼睛。
“干娘!”那少年却扑了上来,伸手拥抱住她。
“允宁?”沈月华眼眶一热。
没想到贺允宁已经长的那么高了,他的变化比王敏要大的多,原先粉雕玉琢的脸褪去了奶气,五官越发清俊起来,有些像了贺琏。
“干娘,您怎么回来了也不告诉我一声?要不是雷管事去了纸扎铺一趟,都还不知道呢!”贺允宁放开手,打量沈月华,想起她临走时送来的那封信,心里又是难过又是惋惜。
他已经成熟了,知道沈月华无缘当他娘亲,可他依然思念她。
沈月华也温柔的看着他,抱歉道:“是干娘不对,只怕耽误你念书。”
“怎会耽误呢,分明就是干娘不想我。”贺允宁气呼呼,“这几年,你给他们都写了信,就是没有我的份!”
沈月华那是不好意思再写信去侯府啊,当年的事,她觉得都是自己的错,连累到贺琏。
“那干娘以后好好补偿你可好?你要听什么故事,”她一顿,“哦,你大了,怕是不要听的,早会自己看书了,这可怎么办好!要干娘唱歌给你听吗?倒也学会了一些少数民族的…”
她张嘴即来。
那怪异的语言冲入耳朵,再加上五音不全,惹得贺允宁哈哈大笑,就是王敏听到了也忍俊不禁,捂起了肚子。
“好了,好了,干娘。”贺允宁笑道,“不要干娘补偿了。”
沈月华咳嗽一声:“真的?干娘还可以唱哦。”
“不用了,不用了。”贺允宁忙道,“只要干娘以后不要突然走了就成。”
他很认真的道。
沈月华连忙保证。
王敏道:“表姐就要嫁给表姐夫了,当然不会走拉!”
“啊?”贺允宁一愣,但很快又笑道,“恭喜干娘!”
沈月华趁机便问他:“侯爷可也给你找了娘亲了?”
“找了。”贺允宁很高兴的道,“爹爹去年成亲的,找了一个女将军,可威风呢!她也教我武功,比爹爹教的还要好。”
“啊,女将军!”沈月华仰慕道,“改日我一定要去会见会见呀!”
“干娘一定会喜欢她的,她也一定会喜欢干娘。”贺允宁很肯定,这两个人的性子都比较直爽。
“那你娘亲经常会去打战吗?”沈月华很好奇。
贺允宁摇头:“她说要相夫教子了,最近经常督促我念书呢,反倒爹爹倒不太看书了。”
沈月华心想,以前贺琏还没走出失去爱妻的痛苦,所以很是孤寂,才会经常去书房,如今有娘子自是不一样了,她心里也颇为欣慰,笑道:“这才好呢,你这皮猴一样的,就该有个人管你,现在你外祖母可欢喜了罢?”
“可不是,常叫我们去玩。”
两人说了会儿,贺允宁转头去看王敏,问道,“敏敏,你手里拿的该不会是鞋底罢,你在做鞋子?”
王敏忙藏了起来,叫道:“关你什么事?要你偷看!”
“难不成要嫁人了?”他眯起眼睛笑。
“女孩子这年纪是该学学这个。”沈月华道,“将来嫁去婆家,总用得上的。”
贺允宁皱了皱眉,眼睛转了一下道:“像我娘亲就不太做这些,咱们家好多绣娘,她赏花,听戏都来不及,就算有时间,也是管管家。”
“哦?”沈月华扫了他一眼,这小子向来不规矩,怕这话讲出来,又是有什么目的。
王敏奇怪道:“谁说的,富贵人家的少奶奶也是要做这些的,看表姐不就在做么。”
“是啊,我的意思是,做的比普通人家可少得多了,所以嫁人还是要嫁像我这样的。”他把“我”这个字念的极重。
王敏又不是笨人,见他双眸犹如天上星辰般闪亮的看过来,心里便是一跳,脸也忍不住发红,呸了一声道:“不害臊,像你这样的有什么好,成天只晓得自夸,不要脸!”说完,转身就进了屋。
贺允宁嘴角微微挑了挑,并不生气。
沈月华看在眼里,叹一声:“看来我错过好些事啊!”
贺允宁嘿嘿笑了笑,又跟沈月华说了好一会儿的话,还邀请她去府里玩,这才告辞走了。
又过几日,沈月华便嫁去了赵府。
这是她第二次嫁人,嫁的还是同一个人,沈月华在踏入大门的那一刻起,新的人生开始了。
只不过,与往日不同,这一次便是一辈子,命运赋予她的,又将会是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大结局哦!
第74章 尾声
又到春季,暖意浓浓,府里栽种的各式鲜花都陆续盛放开来,一时芬芳满园。
天刚蒙蒙亮,沈月华就起了床,亲自去折一些花儿摆在花插里,端去谢氏房间,等到她洗漱完,又忙让丫环把厨房早就准备的可口早膳一一摆好。
谢氏坐着吃饭,她立在旁边布菜,一丝不苟。
时间便是这么一晃,已是过了四年。
谢氏朝她看了看:“也坐下吃罢,昨儿就叫你别来了,老大早的,你还年轻,不像我,正是喜欢睡呢。”
沈月华笑道:“像母亲这样才好,生活规律么,晚上早些睡一样的。”
谢氏便不说了:“也随你,不过也不用等我吃完,一起吃好了,你整日的操劳事情,还要管着景哥儿,可不清闲。”
沈月华心里一喜。
这四年里,她鞍前马后的伺候谢氏,不可谓不尽心,只头几年,谢氏一直对她颇为淡漠,还是过了这一年,才略微好一些,没想到,今日还很诚心的叫她一起吃早饭,真算是破天荒了。
因为原先也不是没有叫她用的,可沈月华看得出来,其中的态度大不相同。
她高高兴兴的坐下,吃了一大碗饭。
谢氏瞧瞧她,暗地里叹了一口气。
她岂会不知道沈月华的心思。
这儿媳妇因为生不出孩子,怀有内疚,故而才特别的关怀她,然而,几年如一日并不容易,她做到这样也算是至诚,就算心再怎么冷,也要给她捂的热了。
更别提,十一月的时候,她生了一场大病,沈月华衣不解带,比两个女儿还要辛苦,整整照顾了她一个多月,整个人瘦下一大圈,哪个知道了,不夸她有个好儿媳?
她真的是不比从前。
谢氏心想,沈月华第一次嫁进来的时候,也知她们不满,可却从来没有对她这个婆婆有这般体贴,如今,却是耐心多了。
可见这第二次嫁进来,她也是成熟了,知道了为人儿媳该有的态度,和该做的事情。
即便是与那些个官太太交往,她也处理的很好,游刃有余,所以这两年,谢氏已经把内院的事情都交给沈月华管了。
从屋里出来,沈月华回到自己住的地方,眼见赵兰修不在床上,便问珊瑚。
珊瑚原先嫁了一个匠人,也是京城人士,自沈月华来赵家后,便又回来服侍她,反正每月有月钱,还能经常回去探望,他夫家没有不赞成的。
珊瑚笑道:“也是才起来,去看少爷了。”
沈月华皱了皱眉。
赵兰修事务繁忙,平日里早睡晚起,休沐日都经常不得休息,今日里难得空闲一回,她起来便也没有吵醒他,谁料到,他竟不好好睡,大早上的跑去看儿子。
沈月华忙去往旁边那处厢房。
果然,赵兰修在那儿,正看着赵景云自个儿穿衣服,一边道:“今儿爹爹不去朝堂,一会儿咱们出去城外,你快些把饭吃了。”
沈月华一头黑线,走进来道:“你难得晚睡一会儿,怎么又要出去呢?”
“就是难得,我才要带你们去玩啊,这天气最是适合踏春了。”赵兰修冲她笑笑,“咱们去灵山。”
“灵山?”沈月华惊讶道,“不是很远的么。”
路程有一百多里呢,就是坐马车,来回也得半天的时间。
“所以要在山上住一天。”赵兰修拉起她的手,只觉她手上皮肤略微粗糙,不似往前滑腻,心里便是一疼,差点就要拥紧了她,因为孩子在,才忍住了,只轻轻揉捏了两下,“去那里,我也能休息,只要你陪着我就好。”
其实他是想让她休息罢,暂离府里的琐事,沈月华知他心意,点点头:“也好,听说灵山很漂亮,还有好些个鹿,是不是?”
“不止鹿,还有黒麂,狐狸,野驴,各种灵禽,不过,梅花鹿最多,大群大群的,住在山腰上,推开窗子,便能伸手去喂。”赵兰修道,“景云,记得多带些胡萝卜。”
“好啊!好啊!”赵景云听得兴奋,忙不及的把衣服穿好,跑出去吃饭。
“母亲那里…”沈月华询问。
“昨日提过一下,母亲只叫咱们去,那山太高,她不喜。”赵兰修道。
既然谢氏已经同意,沈月华自然更没有顾虑了。
赵兰修趁机便把她抱在怀里,狠狠亲了一番。
她脸红道:“老夫老妻的还这样。”
“怎么,你嫌我老了?”赵兰修捏住她下颌,目光扫了一下赵景云的睡床,“可要来证明一下?看看我是否真的老了。”
沈月华忙道:“不老,不老,赵大人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实乃世间第一美男子,猛男子是也!”
赵兰修哈哈大笑,拉起她,二人往外出了去。
赵景云急急扒饭,此刻已经吃完了,正叫一干小厮准备要带的东西,见到父母来,他拿了一个洗干净的沙果给沈月华:“才买来的,娘尝尝,很好吃呢。”
这沙果就是后世的苹果,沈月华咬了一口,又脆又甜,还带了一点儿酸,直赞好吃,便又吃了几口,结果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差点就吐了出来。
赵兰修见状,忙问道:“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她捂着嘴,奔入了洗漱房。
“快去请大夫,还愣着干什么!”赵兰修一声大喝。
那些下人赶紧走了。
“珊瑚,珊瑚,娘怎么样了?”赵景云守在门口问。
珊瑚见沈月华吐了两回,心里不由一动,脸上露出喜意,轻声问道:“少奶奶,是不是…”
“别胡说。”沈月华连忙阻止。
其实她的月事一个多月没来了,却不敢请大夫来看,因为,虽说过去这些年,无法生育仍是心头的一根刺,若是叫大夫看了,不是喜事,可不是在心上又砍了一刀吗?
所以她只能装作不在意,即便有那么一点点的期望,也给自己压制了下去。
珊瑚便闭了嘴,服侍她弄干净,回到住处。
她忽然这样,赵兰修父子两个都很担心,也不再提去灵山的事情,都围在她身边嘘寒问暖。
过得一会儿大夫来了。
赵兰修请他快些给沈月华看看。
大夫坐下来把脉。
众人都很安静,不发出一点声音。
大夫片刻后站起,笑容满面的对赵兰修道:“大人,恭喜啊,令夫人有喜了!”
那瞬间,赵兰修一点反应也无,过了会儿才像受到极大的刺激一般,目露狂喜之色,一把握住大夫的手,大叫道:“真的吗?大夫,您瞧清楚了?她,她真的是有喜了?”
大夫奇怪,别人家遇到这种喜事,头一个可不是问这个,就是要问,也是问男问女,便有些不悦道:“老夫自问这种事还不至于出错…”
没等他说完,赵兰修叫道:“赵霖,赵霖,快好好谢谢大夫!”
赵霖应了一声,掏出一张银票就递给大夫,把大夫惊得目瞪口呆。
整整五十两银子!
他喜滋滋的接了,连说了好几句吉利的话,叮嘱些安胎事宜便告辞走了。
沈月华直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已经问了赵兰修好几次:“是真的吗,我真的有孩子啦?”
“当然是真的,这种事对大夫来说,都是最基本的功夫,岂能看错?”赵兰修拥住她,“月华…”他顿一顿,看一眼赵景云,“咱们终于又有孩子了!景云也不会再孤单,咱们家会更加热闹的。”
沈月华的眼泪落下来,打湿了他的衣襟。
谢氏本在喝茶,听到这一消息,茶水都泼在桌上。
“真的,你没有听错?”她瞪大了眼睛,手指都在发抖。
“爷叫人来说的,太太!”妈妈笑道,“好不容易又怀上了,真是一桩大喜事啊。”
谢氏定了定神,吩咐她:“叫钟大夫来一趟,再看看,马虎不得。”
那钟大夫是京城有名的妇科圣手。
妈妈便去了。
后来钟大夫果然来了,给沈月华瞧了一回,也确定是有喜,谢氏跟沈月华的反应一样,当即便哭得稀里哗啦,还跑到祠堂跪拜,念念有词一番,这才又回了来。
“老天保佑,你好好养着,那些个事儿,千万别管了,府里有我呢!”谢氏拉着沈月华的手叮嘱,想了想又摇头,“哎,也不要太紧张,有道是患得患失,月华,你听我说,如今即便怀上了,也别多想,跟往常差不多就行,只别太忙了,那什么去灵山,可去不得!要看花,咱们家里多种些就行,要看水,再挖个大池塘,种上荷花也是一样的。”
沈月华含着眼泪,连连点头。
“明儿我让厨房单独给你做饭,也别太早起床了,多睡睡,可听见了?”谢氏回头冲赵兰修道,“还不去跟亲家说一声。”
赵兰修才想起来,忙让赵霖去通知。
谢氏又看向沈月华,叮嘱各种事情。
沈月华抽泣着表决心:“母亲,这次我不会让您失望,一定会好好的!”
“傻孩子。”谢氏拍拍她的手背,“这些年,我还不知道你的心么,景哥儿又孝顺又聪明,就是没有,也罢了,咱们一家子,和和美美的,还不是几十年就过去了。你放开心,别有太大的负担,反而不好。”
“是啊,娘子。”赵兰修也道,“只当是平常事罢,月华,你也明白我的心!”
她听着,又哭了。
沈月华有喜的事很快便传遍两家的亲戚,每日都有人来看望,王氏不用说,直接就住在赵府,贴身照顾女儿,每日里还去同谢氏唠嗑。这两个老人,因为沈月华肚子里的孩子,一下子变得亲密了起来。
八个多月后,沈月华不负众望,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
举家欢喜。
王敏挺着大肚子过来,抱着孩子瞧了又瞧,啧啧道:“真漂亮啊,跟表姐,表姐夫,景哥儿一样漂亮!倒不知我这个又如何。”
赵景云幸好是长了他父母的优点,五官俊秀,与沈月华有几分相似,其他的人都丝毫不怀疑。
沈月华笑道:“还用说,定也是漂亮的很。”
“像我就行了,对不对,干娘?”贺允宁凑进来,“可不要像她,干娘,她太凶了,最近老是打我!”
这两个欢喜冤家,你追我赶的,于两年前好不容易成亲,听说还是不消停,经常小吵小闹,不过谁都知道两个人的感情好,不然家世相差那么大,也不至于就顺利的成了,还不是看在二人的缘分上。
王敏一个毛栗子打过去,叫道:“什么干娘,是表姐,你怎么老是改不过来!我表姐岂能做我干娘呢?”
贺允宁哎哟,哎哟两声,恨不得倒在沈月华怀里,委屈道:“看啊,干娘,她就是这么对我的。”
这家伙,眼瞅着要二十岁的人了,可这撒娇的毛病一点没少,见到她总是黏黏糊糊,在家中对他那继母也是,被贺琏不知道教训了多少回。幸好在外人那里,仍是一本正经,道貌岸然,别人也不知他的德性,也就罢了。
沈月华直笑,叫王敏手下留情:“他叫惯了的,改什么呀,我也喜欢。”
贺允宁更是得劲了:“看,我说干娘喜欢我这么叫么。”
王敏恨不得去踹他。
“好了,好了,娘子,小心宝宝。”贺允宁忙又求饶,“我回去给你打个够可行,别乱动了,来看咱们小外甥的,你倒好,尽顾着打我。”又去扶她,温柔体贴,边问沈月华,“咱小侄子叫什么名字啊?”
“赵景初。”沈月华道,“你表姐夫昨晚上才定了的。”
“景初,景初,真好听!”王敏拍手笑。
赵兰修此时招待了客人回来,抱过赵景初又摸又亲,满脸的喜意,但也不冷落大儿子,叫他一起看弟弟。
父子两个依偎在沈月华身边,其乐融融。
门口几声“师父”,四个弟子拖家带口的这会儿也都来了,一时间,房间里挤满了人,处处皆是恭贺声。
沈月华看看赵兰修,看看两个儿子,再看看周遭的一切,只觉这此生像是已经没有丝毫的遗憾,什么都全了。
将来的日子,她会更加用心的生活下去,把这人生认认真真的走完。
(全文完,下面作者的话一定要看哦!)
作者有话要说:这书的结尾其实考虑了挺久,本来还是想坚持原先的设定,让他们没有孩子,不过这几天写的时候,越发觉得悲凉,想到他们要背负这样的遗憾,与对家人的歉疚,过完一生,不忍下手,遂加长了结局。
这里贴一下原先写的给大家看一下,也就寥寥几句。
史记载,成宣五十六年,赵兰修之子赵景云弃赵姓,认祖归宗,同年,赵兰修自认不孝之大罪,辞去阁臣之职,与妻携手归隐。周景云后拜赵兰修夫妇为义父义母,娶妇左右服侍。
二人尽享天伦之乐,至成宣八十八年先后去世,葬入一处,成就一段旷古爱情之佳话。
有童鞋可能觉得现在完结有些突兀,其实不然,因为我一开始设定的便是这么短的一个故事,框架很小,人物很少,真的添加不了别的了,再写下去,只怕会越加琐碎啰嗦,还请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