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上学
张先生本来就喜欢聪明的钱亦锦,夸奖勉励了他一番,让他第二天去上课。
私熟在村东边张先生家里,他家东厢几间房就作了讲堂。
附近几个村子只有这一个私熟,除了个别特别富裕人家的孩子去了镇上读书,其他孩子都选择到张家私熟。一个是镇上贵,另一个原因是张先生是个秀才,二十几年执教生涯中还教出过一个秀才和五个童生,很是得村民的佩服和尊敬。熟里共有十六个学生,花溪村有五个,另几个村有十一个。
钱老太听说钱亦锦要上学了,还受到张先生的夸奖,乐得眼睛眯成了一道深褶子。暗道,她没有和老头子一起去省城跟着老四过还是做对了。若不是自己经常偷偷给锦娃送些鸡蛋吃,他能这么聪明嘛。晚上又跑来三房,要把自己攒的十多文私房给锦娃上学用。
钱三贵不仅没收,还让吴氏拿了一个小银角子和二十文钱出来孝敬她。他本来想多孝敬老太太一些,但钱的出处不好说,就先只给了这么点。
钱三贵说,“这个银角子娘留着慢慢用,铜钱平时买些喜欢的吃食。也不要再留着给锦娃吃了,现在我们家里还过得去,不会亏着他。”
老太太不收,“你们日子艰难,每年底还给了我们孝敬,就不要另给了。老大、老二比你家好过得多,也没见他们另给过。”
钱三贵笑道,“这次绣儿讨了张老太太的喜,得了些赏钱。给您您就拿着,等家里好过了,再给您银子使。”
钱老太太才笑着接了过去,还说,“你有这些钱千万别说出去,怨人穷恨人富的人可多着哩。”
钱三贵笑着点点头。
钱亦绣不得不承认,这老太太对钱三贵和钱亦锦好的真是没话说。或许她觉得钱三贵为钱家做了大贡献,却过得最不如意,心疼他吧。
第二天一大早,当小正太穿上吴氏赶出来的那套靓蓝色小长衫,真是漂亮极了。就是发型有些怪异,他现在开始留头发了,除了头顶的那撮毛长些,四周新长出来的头发还不到半寸,看着就像一个长满杂草的小山头长出了一棵小树。
钱亦锦踌躇满志地顶着小树,拎着装学习用具的草篮子走出家门,全家都郑重地送他到院门口,看着他消失在村口边的朝霞之中。
穷疯了的钱家三房居然送孩子上学了!花溪村的村民们疑惑不已。
要知道,上私熟一个月的束脩是七十文,晌饭二十文,这两样一年就是一贯钱。虽然说农家孩子多在沙盘里写字,但必要的书和笔墨纸砚还是要买一点,这样算下来一年花费不会低于两贯钱。
有说他们家挖着宝了的,有说他们家遇到贵人了的,又有说钱三贵脑子好使,身子骨好了就想到了赚钱的好法子的…村里传得疯言疯语,但钱家三房依旧是关着门过自己的小日子。
送走了钱亦锦,吴氏便去地里忙活,这些天没下雨,她要去挑水浇地。下午准备去县城一趟,借钱香家的钱也该还了。
钱亦绣非常感谢和喜欢那位爽利善良的姑婆。在钱家,除了钱老头和钱老太外,只有钱香是不计任何报酬无私帮助钱三贵的人。所以她很想去姑婆家玩。但因为戏班抢人的突发事件,钱三贵和吴氏都不许她去。
上午,钱亦绣正坐在树下望天发呆,想着群山里的东东,钱满蝶来了。原来是钱香来看钱老太了,汪氏请三房一家去钱家大院吃晌饭。
这样一来,吴氏下午就不用去县城了。
钱满蝶把钱亦绣拉到自己面前,从怀里拿两根红头绳在她面前晃晃,笑道,“漂亮吗?这是姑姑在货郎那里专门给绣儿买的。”
“嗯,漂亮,谢谢蝶姑姑。”钱亦绣糯糯地说。
钱满蝶就拿红头绳重新帮她扎了两个小揪揪。之后,跟钱三贵告辞,她要赶紧回家帮着做饭。
大房和二房抓住先机,第一时间跟县城的两家花店搭上了钩,当了霞草独家供货商,每天提供花店四筐霞草。一筐霞草十五文,他们两家每天就能赚三十文。这么一算,每个月就能进项九百文左右,一直摘到八月底,能挣三贯钱哩,相当于一家人小半年的总收入。两家人都喜疯了。
钱满蝶记着钱亦绣的情,卖了钱的第一天给她带了几颗糖来,今天又送了两根头绳。礼物虽轻,但人家有心。这样的亲戚提点一下,也还愿意。
钱三贵回屋拿出一贯钱来,本来准备送钱香家的那包点心就不好带上了。
这两天,汪氏和唐氏话里话外暗示着吴氏,都是亲戚,若是有更好的赚钱法子,不妨大家一起赚。因为她们猜测,三房或许真如村里人传的那样,还有其他挣钱的好法子。不然咋会送锦娃去读书,又大方地把霞草生意让给他们。
虽然吴氏再三解释,因为绣儿讨了张家老太太的喜,又恰巧地帮她找到了埋藏多年的酒,所以老太太赏了点钱。可她们明显不太信。
程月不愿意出门,钱三贵也没有劝,儿媳妇最好不要去,便让钱满霞在家陪她。
钱亦绣看到眼神有些黯淡的小姑姑懂事地点头答应,心里说着抱歉。若不是为了见姑婆,自己就在家里陪娘亲,让姑姑去了。小姑娘才十二岁,还是个孩子呢。
钱亦绣早就想好了,这个时代只有腊肉、酱肉,还没有香肠。她以后把香肠弄出来,让卖肉的姑婆家赚上一笔,感谢她多年来的帮衬。
钱亦绣跟着钱三贵去了村里。这两个人平时几乎不进村,村人看到都有些好奇。
“三贵兄弟的身子好些了?哟,小绣儿也进村了。”
钱三贵笑着跟他们打着招呼。
还没进大院,便能听到钱香爽朗的笑声。
当钱香看到钱三贵拄着拐进了院子,激动地眼圈都红了,走上前说,“三哥来了,真好。”
钱三贵呵呵笑着,眼圈也有些发热。
……
谢谢似水的人生、赫拉@芊琳的荷包,谢谢hworld1980的礼物,谢谢!谢谢众位亲的推荐和支持!
第五十五章 打探
钱亦绣拉着钱香的衣襟说,“姑婆,还有绣儿呢,绣儿想姑婆了。”
钱香高兴地把钱亦绣抱起来亲了一口,说道,“姑婆听说咱们绣儿已经会挣银子了,真能干。”
钱亦绣抱着钱香的脖子咯咯笑起来。
钱香继承了钱家的好基因,高挑,丰满,满月的脸上五官秀美,特别是那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因为保养得宜,穿着也好,虽然已经年近四十,看上去就如三十出头的美妇,怪不得李姑爷都把她爱到心坎里去了。
照理,钱香这样的农女家是攀不上李家的。李家虽然是屠夫之家,但家底较厚,就李姑爷一个独子,家里在溪山县城属于中产阶级。
听说,钱香年青时去县城看灯会与家人走散了,被两个小流氓拦住调戏,正遇上牛高马大的李姑爷。李姑爷英雄救美,不仅看上了漂亮的姑娘,还很有心计地打听了她家的住址。
李姑爷的父母不同意,觉着自己儿子咋能找个村姑。李姑爷是个痴情种,非钱姑娘不娶。无奈李家阿婆便偷偷去乡下看了看,却发现钱香不仅长得好,还屁股大,一看就好生养。李家子嗣不丰,育人当然是大计。
李家阿婆也喜欢上了,回去便请了媒婆去说媒。
钱香不负重望,成亲头三年就生了两个儿子,几年后又生了一个小儿子,这让老夫妇喜出望外。如今李家阿婆已经死了,钱香当着家,日子过得很是滋润。尽管经常帮衬娘家,李姑爷也浑不在意。
钱满多见钱亦绣来了,便跑过去拉着她,“绣儿姐姐下来,咱们一起耍。”
钱香把钱亦绣放下来,扶着钱老太和钱三贵等人进了上房。钱亦绣也想跟着进去,却被多多小盆友缠得脱不了身。
钱满多虽然比钱亦绣小两岁,却胖得多,个子还比钱亦绣猛点。钱亦绣无奈之极,这副身子弱暴了,得加强营养和锻炼。长不高,脸蛋再漂亮也没用。
“绣儿姐姐,咱们扯花戴吧。”
“绣儿姐姐,咱们耍泥巴吧。”
“绣儿姐姐,咱们过家家吧,我当爹爹你当娘。”

扯花戴要出院子,耍泥巴太脏,只有勉强陪小萝莉过家家。
“他娘,去,把洗脚水给我端进来。”小萝莉粗着嗓门说道,鼻涕也跟着流下来。
看着她把快到嘴边的鼻涕又吸溜进去,钱亦绣直皱眉。想拿自己的帕子,又觉得太脏,便从地上捡了两片叶子帮她擦了。
小萝莉还不高兴,“我让你给我洗脚丫子,没让你给我擦鼻子。”
正玩着,汪氏在厨房门口喊道,“绣儿,来帮大奶奶烧下火。”
相比陪小萝莉玩这些没营养的游戏,钱亦绣更愿意烧火,便牵着不高兴的小萝莉去了厨房。
厨房的案板上摆着一条猪肉,锅里还煮着猪肉、猪蹄、猪心、猪头,这些东西肯定都是钱香带来的。地下还放了一个盆子,盆子里装着两条肉,这肯定是给二房、三房拿回家的。钱香是钱家所有人都喜欢的人。
看到这么多肉,不说钱亦多直舔嘴唇,钱亦绣也开心起来。
现在只有汪氏和钱满蝶在厨房忙活。钱大贵在上房陪着客人,钱满川和许氏上山摘霞草去了。大房的钱满川夫妇和二房的钱满河夫妇负责两家的霞草工作,每天三个人上山摘半天霞草,一人去县城卖霞草。今天轮到许满河进城卖。
钱亦绣坐在灶口前往灶里加着柴伙,多多跟她挤在一起坐着。
汪氏用筷子戳了戳锅里的肉,把猪肉、猪心捞了出来,钱满蝶开始把肉切成片。汪氏给钱亦绣和钱亦多各喂了一片肉,笑着问钱亦绣道,“香吗?”
“香,谢谢大奶奶”钱亦绣糯糯答道。
“嗯,绣儿真是个好孩子。”汪氏笑道,又低声问,“绣儿,你爷奶除了种地和编草篮子,还做了别的什么事吗?”
钱满蝶嗔了汪氏一句,“娘。”
汪氏没理她,依旧笑咪咪地看着钱亦绣。
这是在打探她家是不是有别的挣钱营生了?真当她是多多小盆友啊。
钱亦绣天真地说道,“有呐。”
“什么?”汪氏急道。
“我爷还编草席子、草鞋子、草盘子。”钱亦绣一副好孩子的乖模样。
汪氏一阵失望,钱满蝶咯咯咯地笑了起来,汪氏气得掐了她一下。
“奶,肉肉香,还要。”多多小盆友嘟嘴说道。
汪氏气道,“就知道吃,没了。一点都不懂事,人家绣儿只比你大两岁,可比你精多了。不仅会干活,还会挣银子。”
钱亦多瘪嘴就想哭,钱满蝶转过身喂了她一片肉,又喂了钱亦绣一片。
几人正说着,便听到了唐氏的大嗓门和另一个年轻女人的笑声。
汪氏气得把手里的菜往案板上一撂,“我出嫁的女儿吃娘家还没这么顺呢,她倒把嫁出去的闺女叫回来吃大伯了。脸皮咋那么厚!”
钱满蝶低声劝道,“娘,算了,来都来了。人大面大的,太难堪了也不好。”
她们是在说钱二贵的二闺女钱满朵。钱满朵性格有些像唐氏,嘴巴好吃,又不愿意做事。嫁在绿柳村,家里日子不太好过,听说经常会回娘家搜刮些东西。
其实,钱满朵应该是老钱家所有女儿中长得最好看的一个(没长大的钱亦绣除外),甚至比钱满霞和钱香都长得好,五官小巧精致,只是被唐氏教废了。喜欢占便宜又眼皮子浅,被男人几钱银子就哄着失了身,最后不得不嫁过去。
她厚着脸皮来吃饭也就算了,也没说勤快点进厨房帮帮忙,一来便跟着唐氏一起钻进了堂屋。而上山摘霞草的许氏和王氏一回来,就挽着袖子进厨房帮忙,把汪氏解放出来。
晌午,正房堂屋里摆了两大桌,钱老太太带着钱香、三个儿子、两个孙子坐一桌,女人和孩子坐一桌。
钱亦绣第一次和这么多亲戚一起吃饭。除了在家的程月和钱满霞,上学的钱亦善和钱亦锦,远在省城的钱老头和四房,还有嫁出去的钱满婉、钱满花,老钱家一大家子都到齐了,连进县城卖霞草的钱满河都赶回来了。
钱满河还笑着来到这桌给了钱亦绣和钱亦多一人一小油纸包麦芽糖。
两个小朋友都道了谢。
钱满朵翻着白眼问道,“满河,你嫡嫡亲的外甥就不给了?”
………
谢谢简和玫瑰、鹿姐、赫拉@芊琳、260430780的荷包,谢谢11、不坚强也要装坚强的礼物,谢谢!谢谢亲的支持和推荐。本周上了强推榜,文文快上架了,清泉忐忑中。
第五十六章 倒胃口
钱满河红了脸。他在去县城的路上碰到了来花溪村的钱香,知道今天晌午要来大院吃饭。他清楚自己父母不会想到拿点东西去吃饭,同时也想感谢钱亦绣的提点,便买了两小包麦芽糖。
见姐姐这样问,只得说,“下次吧。”便转身去了那一桌。
唐氏也有些生气儿子“吃里扒外”,但到底舍不得说儿子。便对钱亦绣说,“绣儿,那么多糖你也吃不完,分一半给你财表哥。”李阿财是钱满朵的大儿子,今年七岁
当真是欺负她家弱啊,多多的不敢要,偏管她要。虽然麦芽糖她不稀罕,但她就是讨厌唐氏。钱亦绣拒绝道,“今天吃不完,还可以明天吃啊,糖又放不坏。”
唐氏气得直咬牙,“小豆丁子,心眼子忒多。”
汪氏在旁边笑出了声。吴氏如今恨透了唐氏,也装作没听见。
菜摆上桌,长辈还没有说吃,钱满朵便偷偷夹了几片凉拌猪心吃起来。
眼尖的钱老太瞪了她一眼,一声令下,“吃吧。”
众人才动筷子。钱满朵的吃相比多多小盆友还难看,不停地在盘子里翻着又大又厚的大肥肉。唐氏或许心疼女儿在婆家吃得不好,也在往她碗里夹着肥肉片子。
汪氏瞧不上钱满朵,只得拿钱亦多说事,笑说,“多多慢些,又没有人跟你抢。”
男人那一桌在说卖霞草的事,这两家每天三十文的进帐,还要持续三个多月,对农家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两家都高兴,话里话外承了三房的情。
钱满朵立着耳朵听了一阵,才知道卖霞草是钱亦绣的点子。待钱亦绣的态度立马不一样了,边吃还边往钱亦绣碗里夹着肥肉,“绣儿真是个聪明娃子,以后让你财表哥多跟你学学。”
钱亦绣看着碗里的肉没有了胃口。钱满朵虽然算个美人却实在粗鄙了些,衣裳污糟糟的,吃相难看不说还喜欢咬筷子。特别是她那种红果果看羔羊的眼神,更让钱亦绣不喜欢。
便放下碗对吴氏说,“奶,绣儿吃饱了,要回去陪娘亲和姑姑。”
吴氏劝了两句,见孙女执意要回去便点点头。
来上菜的钱满蝶笑道,“我留了些菜给嫂子和霞姑,绣儿帮着带回去。”
去了厨房,案板上放了一个装有猪头肉和红烧肉的碗。钱满蝶又往里装了些猪肉和猪蹄,装得满满的,才把碗放进一个篮子里。
当钱亦绣拎着小篮子回到家的时候,小娘亲和小姑姑正在吃面疙瘩汤。把肉给钱亦锦留了一小半,几人都吃了个肚饱。
钱亦绣摸摸小肚皮,这顿吃得舒坦。虽然有了些钱,钱三贵夫妇怕“坐吃山空“,还是非常节省。每顿吃饱不成问题,偶尔也会炒一小碗肉,但像这样大口吃肉的时候根本没有。
下晌,钱三贵和吴氏回来了,手中果然拎了一条两斤左右的猪肉。钱三贵喝了些酒,脸色微红,回屋歇着了。吴氏把肉都切了,多加盐烧熟,这样可以多放几天。
地里的种子播下去后,吴氏和钱满霞也没有那么忙了。现在钱三贵基本能够自理,钱亦绣不仅不需要人照顾,还能帮家里干些活。吴氏轻松多了,就抽些时间教钱满霞做针线。
他们先把钱亦绣他们的褥子做好,改了两套阿珠给的衣裳,又开始给钱亦绣、钱三贵、吴氏做新衣裳和棉衣,程月的新衣等她胳膊好了自己做。
大红褥子做好的时候,钱亦绣摸着又厚实又软和的褥子,把头埋在里面闻着新棉花的味道,好半天不想抬起头。但褥子要等天冷了再用,现在他们床上铺的是钱三贵编的草席。
吴氏做新衣裳的时候,还歉意地对钱亦绣说,“爷奶对不起咱们的绣儿,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给你做新衣。”
钱亦绣心道,你们对不起的是那个已经死了的可怜小女娃。她在你们家的时候,不仅没穿过新衣,连顿饱饭都难得吃上。
钱亦锦非常用功,加上脑子灵,记性好,几天后学习成绩便赶超了“老同窗”,更是把钱亦善等几个小些的孩子甩出了几条街。张先生因为有了这样有天赋的学生而欣喜若狂,觉得多年后自己肯定会有个能中举的得意门生,便经常给他开小灶。
顶着小树的钱亦锦也得意,回家后马上跟家里人汇报。钱三贵一直在吃张仲昆送的补药,加上心情舒畅,身子骨更是好了许多。
程月骨裂的地方是胳膊的上半段,进入六月,她的左手腕和手就能够活动了。虽然不算灵活,但稍微动动还是可以。
钱亦绣就让吴氏去县城锈铺里买些针线和碎布,而且必须要买质地好、颜色鲜艳的。这次要走上层路线,做的东西专门卖给有钱人家的小姐,所以要用的东西最好是颜色好看的绸缎或细布。
吴氏听说是让程月做针线,还要买好些的绣线、碎布,就有些不愿意。说道,“你娘缝个补丁或是做件粗布衣裳还行,让她做精细活能行吗?别浪费了钱财。要不,奶抽时间做?”
钱亦绣摇摇头,她必须要让程月干点什么,让她在这个家发光发热。这样不仅能体现她的价值,也让她报答了这个家对她的呵斥和养育之恩。他们家里的人虽然不嫌弃程月吃白食,但钱老太和那些亲戚却不然。得让所有的人知道,程月不止生了他们兄妹,还为这个家做了贡献。别老想着过河拆桥,把她嫁掉。
还有就是,她直觉小娘亲的针线活极好,若真能绣些精品出来,卖个不错的价钱。不仅能改善家里的生活,她在家里的脚跟也会更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现在让她做这些只是让她练练手,以后再让她绣精品,到时候自己赚了钱不好说可以推到她身上。
便扯着吴氏的衣襟说道,“奶信我,我娘能行的。即使她先浪费了一点碎布,也值不了多少钱。等她熟练了,做出的好东西说不定能卖大钱呢。再说这次做的又不是绣花那种精细活,只是做些玩偶。”
吴氏现在非常信任钱亦绣,见她这么说也就点头同意了。
………
谢谢简和玫瑰、似水的人生、赫拉@芊琳的荷包,谢谢!谢谢众位亲的支持和推荐!文文的成绩不算太理想,主要是收藏上不去,若是亲喜欢文文,就请收藏吧!
第五十七章 打主意
吴氏要进县城买碎布那天,钱亦绣就用满天星和蔷薇花、野香石兰(康乃馨)扎了几把插花,一早又去溪边挖了些肥嫩的灰灰菜,还把昨天请钱满川进山摘霞草的时候捡的地耳包好。山下也有地耳,但明显没有山里的好。
把这三样东西收拾好,让吴氏去一趟张府,直接找阿珠就行了。把这些东西交给她,就说孝敬老太太和太太的。
吴氏不愿意,“野菜和地见皮(地耳)咋好意思送人,还是送张府那样的大户人家,只有你这孩子想得出来。奶一把岁数了,可不好意思去丢这张老脸。”
钱亦绣说道,“礼轻人意重。咱们家穷,只能送这些东西略表心意,奶就说是绣儿送的好了。”见吴氏还是不愿意,又说,“有时候话说好听了,比送金贵东西还让人暖心。奶就这么说,这灰灰菜是绣儿专门去山脚溪边挖的,肥嫩,焯了用蒜拌着吃,不仅好吃,还开胃。地耳是绣儿专门托人在深山里摘的,比山外的干净肥嫩,清爽解油腻。想着老太太和太太吃肉吃腻着的时候,偶尔吃些山里的东西换个口味…”
钱亦绣话没说完,把钱满霞逗得咯咯直笑,“这小嘴巴巴的,可真讨巧。”
钱三贵也笑道,“绣儿说的在理,礼轻人意重,虽然是些不值钱的山里野菜,或许有钱人家就好这一口,也表示咱们家还记着张家的情。”
吴氏不情愿地拿着东西走了,可下晌回来的时候却是乐开了花。
“阿珠姑娘让我在客房里等着,她专门把东西拿进去给老太太。回来说老太太十分喜欢,说她正觉着有些闷油想吃些清爽的东西,可巧我们送去了。”吴氏又从怀里掏出个荷包,“这个荷包是老太太赏的,还赏了一包点心和一包糖果。”
荷包里是五个二钱的银锞子。
这让钱满霞啧啧了好久,“亏绣儿想得出来,几把野花、一把野菜、一包地见皮就挣了一两银子。”
钱亦绣想要这几个银锞子,手中有钱心头不慌。她知道找吴氏肯定要不过来,便搂着钱三贵的腰说,“爷,绣儿挣了那么多钱,就把那几个银锞子给绣儿吧。万一绣儿又想到挣钱的法子了,好拿这些银子买材料。”
说完仰头瞪着大眼睛看着钱三贵,翘着小嘴做出可爱的样子。
钱三贵呵呵笑起来,说道,“好,咱们绣儿能干,是该奖励你些钱。这银子绣儿留着买花戴,若是想买挣钱的材料,再找你奶要钱。”
吴氏惊道,“当家的,绣儿那么小,咋能给她这么多钱?”
“给她吧。”钱三贵说道。
吴氏无法,只得连着荷包一起递给了钱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