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康望着虎视眈眈盯着他写作业的孙秀花, 耳畔回绕的是许清嘉之前幸灾乐祸的风凉话, 挖坑埋了自己。顿时心里苦,比泡在黄莲里还苦。
日子就在许家康被孙秀花逼得死去活来的过程中,滑到了12月10日, 这一天是崇县高考的日子, 也是首都高考的第一天。
9号那天, 许向华还特意带着几个孩子去工会办公室和秦慧如通电话。
末了秦慧如来了一句俏皮话:“那咱们大学见!”
许向华悻悻地摸了摸鼻子。
10号一大早, 孙秀花就爬起来做早饭,特意为给许向华和许芬芳做了一顿承载美好愿望的爱心早饭,一根香肠,两个白煮蛋,寓意一百分。
许清嘉想起了她小时候常吃的满分套餐,只是把香肠换成了油条。
六点出头的时候,许芬芳也过来吃早饭。
昨天孙秀花特意让许清嘉去跟许芳芳传话,让她一定要过来吃了早饭再去考试。
老太太笑眯眯地看着两人,眼睛里带着光,连声音都掺了蜜:“都吃光,吃了考一百分。”
许向华心道,总分一百分?
他心知肚明自己就是去走个过场,哄哄老太太开心,所以神气定神闲,毫无压力。
许芬芳就紧张多了,任旁人怎么安慰她都没有用。
周红军一脸的无奈:“这两天都这样,怎么劝都没用。当初考中专的时候她也这么紧张?”
孙秀花与许向华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点头。
每逢重要考试就紧张这毛病,许芬芳从小就有了,倒没大影响。要不也不能够正常发挥考上中专。
就这样,一脸淡定和一脸紧张的兄妹俩奔赴不同的考场。
两天考试结束,孙秀花追问许向华成绩如何。
许向华淡定道:“等成绩下来不就知道了。”
孙秀花狠狠瞪他一眼,就知道没希望了,算了,本来就没指望过他。
儿媳妇和女儿显然更靠得住,儿媳妇在北京她问不了,她便跑去问女儿。
许芬芳一见孙秀花眼泪就流了下来:“妈,是不是真的一孕傻三年啊,在家看书的时候还好,可我一拿到试卷就傻眼了,脑子里一片空白。”
这下子,轮到孙秀花脑子里一片空白了,愣了一瞬之后,她赶紧安慰许芬芳:“成绩都还没出来,你哭啥。当初靠中专的时候,你也这样,一回来就抱着我哭,结果不是考的挺好。不哭不哭啊,就算考不上又咋的,你现在这工作也不差啊,一个月三十五块钱呢。”
“妈,可我想上大学。”这段时间的复习反倒坚定了许芬芳上大学的念头。
孙秀花干脆又利落:“那就接着考呗,今年不行就明年,明年不行就后年。”
许芬芳哭声一顿,可不是,明年夏天就又能考了,眼泪一抹,她不好意思的看着孙秀花。尤其是在发现孙秀花边上的许清嘉之后,更加不好意思了,她都没看见这小丫头。
“姑姑,你先别自己吓自己啊,咱们等成绩出来再说。”
许芬芳擦了擦眼泪,这回考砸了是真的,她心里有数。
许芬芳这边考的不尽如人意,秦慧如那边面对询问,只平静地说了一句还好。
许清嘉自动把它翻译成很好。学霸都这样,考个99分都只是还好。
许向华与许清嘉想的如出一辙,还好就是很好,顿时一颗心落回肚子里,问她什么时候回来?
“我在这边再留个一周,之前都忙着考试,没有好好陪爸妈。”电话那头的秦慧如如是道。
许向华:“那你安心待着,家里一切都好。康子有妈看着,学习很认真。”
秦慧如忍不住笑了,这叔侄俩真是的,还斗上气了。
一直等到秦慧如从首都回来,成绩也没有公布。
孙秀花已经听许向华说过情况,知道儿媳妇考的不错,见了秦慧如,眼里都带着笑,儿媳妇也是许家人嘛!
“既然你回来了,那我就回乡下了。”
许向华赶紧留人:“妈,你再多留几天吧。”
秦慧如也跟着挽留孙秀花,这段日子,多亏婆婆在家里照顾着,要不她哪能安心准备考试。眼下她回来了,婆婆就能好好在家享享清福。
孙秀花笑:“你爸那样子,还有两个半大小子,我哪放心得下。过一阵再来住。”小儿子这是比乡下条件好,也省心。可乡下那摊子哪能都交给周翠翠,她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那您再住两天,等周末我们跟你一块回去。”
孙秀花想想也不差这两天。
周末这天,一家人便拎着大包小包陪孙秀花回乡下,一路看见秦慧如的村民少不得要问一句:“从北京回来了,考的怎么样?”高考这事如今就是大字都不识几个的村民都忍不住关注几分。
秦慧如一律说,等成绩下来才知道。这要是夸了海口没考上,可就丢人了,虽然她对过答案,应该差不了,然而一山还有一山高。
“小汽车,来了一辆小汽车。”突如其来的叫声让许清嘉愣了愣,莫名觉得这一幕似曾相熟。
许向华若有所思的望着越来越近的汽车,那车忽然停下,一男人从副驾驶座的窗户里探出脑袋:“老乡,村委怎么走?”
被问话的老乡不由紧张,僵着身子指了指村委的方向。
等汽车开走了,才有人问出来:“他们来干嘛的?”
很快大家就知道他们是来干嘛的了。
他们是来接白学林的,从十二月起,中央和各地政府陆续为一些著名人士平反,学者占了大多数。
高考都恢复了,可不得把教授们请回去,要不谁来上课啊!
没想到牛棚里住的那老头居然是京大教授,还是院长哩!
闻讯的村民忍不住跑去牛棚看热闹,还有些家长把自己孩子带过去,希望沾沾教授的福气,孩子就能在读书上开个窍。
许向华顺着大流过去凑热闹,隔着人群与白学林微笑示意,没必要让人知道他们的关系,平添麻烦。
“京大是最好的大学吗?”一个被她奶奶强扯过来沾喜气的孩子天真漫烂地看着白学林。
作为京大人,白学林自然毫不犹豫的点头:“是的,她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大学。”
那孩子便兴奋道:“那我以后要考京大!”
挺起佝偻了十几年脊背的白学林,满脸都是慈爱:“好孩子,有志气,来了京大,爷爷请你吃饭。”目光在孩子们脸上逡巡,最后落在许清嘉脸上:“娃娃们,你们好好读书,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美!”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孩子而言,读书是他们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途径。
对上他和蔼的没目光,许清嘉露出灿烂笑容,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
白学林走了,却给三家村的孩子们留下了一个京大的梦想。
回头许向华就笑问许清嘉以后想考什么大学?
小学生许清嘉特别天真无邪地说:“爸爸,我要考京大!”她想起了同样读小学的自己,烦恼长大后到底是考京大好,还是华清好?很快现实就教她做人。
她本科虽然也是重点院校,可离这两所中国高校的殿堂级学府还是差了点火候。这辈子要是能圆了小时候的梦想,想想还是挺带感的。
许清嘉的梦想能不能圆暂且不知,秦慧如的大学梦倒是圆了。
她的分数比鹿城师范大学的录取线高了好几十分,录取通知书也随着分数的公布而到来。
报纸上说,这一次高考有五百七十万人参加,被录取的却只有二十七万人,这个录取率把许清嘉吓到了。
她知道高校扩招前录取率低,但是真不知道能低到这地步。她那会儿是六十几来着?说不得一个零头都比这会儿多。
再看秦慧如,许清嘉星星眼,厉害了!
迎着女儿崇拜的小眼神,秦慧如弯腰看着女儿的眼睛:“嘉嘉好好读书,将来也要考大学,好吗?”
许清嘉郑重点头,她觉得自己必须更加努力读书了,万一考不上大学,多丢人啊!至于京大?许清嘉咽了口唾沫,自己说的大话,跪着也得吞下去。
这边算是心想事成了,许芬芳却正如她预感那般,名落孙山,她只差了五分。
虽然做好了落榜的准备,可许芬芳还是被这成绩气得泛泪花,要是差个十几二十分就算了,差个五分,简直想喷一口老血。
其实她这成绩在崇县已经算不错,整个崇县只有五十多人如愿考上大学,还多是老三届毕业生。大革命期间,学校正经上课的少。也就老三届正儿八经接受过系统教育,又吃过大苦头,格外静得下心来复习。
哭过一场,决定明年再战的许芬芳就来恭喜秦慧如。见她神情自若,还有心笑话许向华那惨不忍睹的分数,秦慧如松了一口气,把自己做了笔记的参考书都送给她。
许芬芳斗志满满:“我就不信我考不上了。”
秦慧如道:“这次你太紧张了,明年有了经验就会好很多。”
许芬芳点点头。
拿到通知书的第一个周末,一家人回乡告诉孙秀花这个好消息。
孙秀花喜不自胜,拿着许向华带过来的糖果喜滋滋的分给过来凑热闹沾喜气的村民。
等送走来道喜的村民,她搓了搓手,小心翼翼地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回看了好几遍,虽然一个字都看不懂。看完了,灼灼目光射向许家康。
许家康头皮一麻。
“康子啊,你要是过几年能拿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给我,我就是死也能闭上眼了。”
许家康涎着脸笑:“奶,您说啥晦气话,您能长命百岁。”
孙秀花溜他一眼:“你要是考上大学了,我能活两百岁。”
许家康被噎了个半死,最后只能苦着脸道:“奶,我尽量让你活两百岁,做老寿星。”
孙秀花幽幽道:“那我就等着了。”
鞭策完孙子,孙秀花寻了个空档将许向华拉到角落里:“我琢磨着你媳妇去读书,你们爷几个留在这,也不是个事儿。她一周也就一天能回来,时间还都花在路上了。
你之前不是跟芳芳说,要是她考得远了,让红军申请调过去吗。你看看你能不能申请调到市里。这一家人还是得住在一块才像回事儿。”这几天孙秀花都在琢磨这件事,她觉得夫妻分开久了不是好事。况且这家里也得有一个女人才像样,要是秦慧如走了,许向华那边就缺人了。她要是过去帮忙,轮到乡下这边缺人了,所以思来想去,还是一家子一块去市里的好。
许向华半真半假道:“我们要都走了,可就不能常常过来看您了?”许向华不是没考虑过这事,许家阳可以送托儿所,他们爷几个勉强也能照顾自己。但是这夫妻母子聚少离多,尤其孩子还小,总不是个事儿。
然而过去的话,问题也不少。孙秀花是一个,老娘是归他养的,他这么走了算怎么回事。再来就是调岗和孩子们的户口问题了,尤其是孩子们的落户问题,不落户不说没学上,人都留不下。
孙秀花不以为然:“反正你们住在县城里,也就一周回来看我一次,有时候遇上事儿得半个月回来一趟。你们去了市里,一个月总能回来看我一次吧。”她当然想把儿孙留在身边,可也得替儿孙们考虑下。
许向华走了,她还有许向党这个儿子在身边。可对于儿孙而言,老婆只有一个,妈妈也只有一个。
“你要有良心,就常带孩子们回来看我。”
许向华动容的看着孙秀花,“妈!”
孙秀花嫌弃的看他一眼,没好气的推了一下他的胳膊:“妈什么妈,可我有句话要说在前头。你们要是过去了,得把康子带上。他爸也就那样了,你们要是再把他丢开,我怕这孩子受不了。”
“要是我们能去市里,肯定把康子带上,就是慧如也不会舍得留下他。只是,”许向华话锋一转,舌尖顶了顶上颚:“这样一来,就得把康子转到我名下,没听说过侄子户口跟着叔叔婶婶迁的规矩。”说白了就是过继,许家康过继给他,他才能运作他的户口。
孙秀花垂了垂眼皮:“转就转吧,为了孩子好,我想老二会同意的。你帮他养了这么多年儿子,放你户口本上怎么了。”
有老太太这话,许向华便放心了:“那妈,我想办法先去市里探探情况。等那边有眉目了,再跟我二哥说。”
“到时候我来跟他说。”孙秀花说道,这种事许向华开口不方便。
第53章 第五十三章
吃了老太太给的定心丸, 许向华便找了换汽车配件的由头往市里跑了一趟。
一趟跑下来, 调岗这问题算是解决了。市里有棉纺厂的总厂,许向华请了早几年调到总厂的朋友帮忙。那朋友直接带着许向华去了运输队,让他露一手。
该是他运气好, 总厂运输队一位经验丰富的修车老师傅突然病退, 剩下两个修车的技术不到家,这半年运输队的车子出了不少问题。
许向华当场解决了几个问题, 运输队大队长就拍板了, 只要他打调岗申请,他们这立刻接收。
运输队是个香饽饽,想进来的人不少。学会开车不难, 但是修车那真是个技术活,会点皮毛的都少, 更别说精通的了。
技术性人才到哪都吃得开, 在县城棉纺厂,许向华就是凭着他这一手修车技术站稳的阵脚,要不然他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小子, 凭什么能进关系户林立的运输队。
就是调到总厂之后, 肯定不做作队长,只能当普通队员。对这一点许向华没意见,他主要心思也不在运输队上, 有的是事让他操心, 这样更好, 可以专心他自己的事。
工作问题解决之后, 许向华开始琢磨户口。一旦调到市里运输队,他的户口自然而然也会调到总厂集体户口上。只要他在市里置了私人房产,集体户口便成为有资格申请子女落户的独立户口。
然而在秦慧如这出了问题,一等开学,秦慧如的户口就会自动迁到师范大学,属于集体户口性质。论理,丈夫有房产,妻子也能把集体户口转成独立户口,两口子都是本地独立户口,孩子的户口就能跟过来。
可秦慧如这集体户口跟一般户口不一样,她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户口不能迁出学校。哪怕是本市也不行,没这操作。
相关单位的办事员都被许向华给问住了,兜里装着许向华塞得两包好烟,他耐心不错:“两口子这一个独立户口,一个集体户口的,孩子的户口迁不了。不过你可以等等政策。”他左右看了看,小声道:“关于照顾大学生家属的政策,局里开过几次会,可你也知道今年是高考恢复的头一年,前头又乱成这样,大家都是两眼一抹黑,处在摸索阶段。”
许向华点头表示理解,他又问过继入户的可能性。
听完许向华那情况,办事员拧了眉头:“我估摸着要真的出了照顾政策,你两孩子迁过来还有可能,他们本来就是城里户口。可你这侄子,他是农村户口,农村转城市向来卡的严,要不那么多回城知青能把孩子给留农村了,人家亲生的都迁不过去,你这过继就更不行了。否则老乡们还不得都把孩子过继给城里亲戚吃供应粮。”
许向华笑着试探:“那我要是在县城先把过继这道手续办完了。你们这边不会刨根究底吧?”
办事员心道,这是个有门路的,就算是县城那户口也不好转啊:“咱们这只看户口卡片。”户口卡在你户口本上就是你儿子了,谁耐烦追究亲生的还是过继的。
心里有了数,许向华便找到岑建业的侄子徐明亮,把情况跟他这么一说。然后给了他一套康熙通宝的古钱币,他听徐明亮说过,岑建业好古币。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哪怕在乱世都不缺趁机收藏古董的人,要不之前能在姚家和张家抄出那么多古董字画。眼看着世道要起来了,古董只会越来越有价值。
“要是能过去,其实也就是个过渡,不占县里名额。” 许向华知道农转非每年都有数量限制,利用过继转户口强人所难,他又不是无儿无女:“过不去的话,当然也就用不着过继了。我就是想听个准话,成不成的,我也好安排后面的事。”
徐明亮拍着胸口道:“队长,你放心,我回头肯定跟我舅好好说。”他摸了摸沉甸甸的口袋,康熙通宝,好东西啊。队长对他那大侄子倒是够上心的,带到县里养着不算,去市里都惦记着要带走。
过了几天,徐明亮就给他带回了准话,不占名额问题不大。
那么只剩下政策,说实话关于这政策,许向华心里也是没底,谁知道什么时候下来,具体又是什么。
他后面又找机会去市里问了一回,却得到了市里一把手犯错下台的消息:“新主任是从北京空降过来的,据说来头不小。这些事得等他来了才能决定,新官上任三把火也不知道那人是个什么想法了。”
许向华啧了一声,开始琢磨着要不要找许向军帮忙,市武装部副部长是许向军的老战友。
这旁的事找许向军帮忙还可以,找他帮忙转户口,还要让他把自己儿子过继出来,许向华开不了这口。
依着他的本意,他想把转户口的事情全部办妥,然后跟许向军说就差过继这一步,要不然许家康过不去。
可这会儿是三个孩子都过不去,这口让他怎么开。
正当许向华头疼的时候,他接到了一通意想不到的电话。
“老许啊,我带老婆孩子来给你拜早年了。”电话那头传来江平业爽朗的笑声。
许向华一愣:“你要来崇县?”
“是啊,我前天到的余市,这不刚安顿下,就来给你拜年了,明天有空不,要是有空,我就带家里人过来了。”
许向华捕捉到安顿二字:“你在余市工作?”
“是啊,咱两有缘分吧。”江平业挪揄,几个地方让他选,他选了余市,当然是因为最看好余市的发展前景,他还不至于拿自己的仕途当儿戏。不过能以另一种身份故地重游,他还是挺高兴的,何况还有许向华这个老朋友在。
许向华心念一动,突然想起了那个办事员的话,江家显然不是一般人家,倒是挺符合。因为在工会办公室,他也没有贸然询问,只道:“明儿周末我在家。”
江平业问:“还是那个地址对吧?”许家康和江一白有书信往来,他也往这边寄过一些东西。
许向华:“是的,你们大概几点到?”
“十一点左右吧。”江平业估计了下。
许向华:“行,那我们做好饭等你们来。”
~
第二天中午,江平业一家如期而至,汽车开进来的时候,引来了一路围观,还有小娃娃追在后面看。
江家三口从车上来,手里提着大包小包,十足的拜年架势。
“新年好!”江平业笑呵呵拜年。
许向华笑:“人来就行了,还拿这么多东西。”
“一部分是白老托我带来。”江平业笑。
“你跟老先生遇上了?”
江平业:“可不是。”打算进屋再说白学林的近况,遂看一眼旁边的江一白:“还不给叔叔阿姨拜年。”
江一白扭捏。
许清嘉好奇的看过去,印象里这人挺热情的啊。很快,她就知道为什么了,一开口就是公鸭嗓,感情这小子在变声,羞于开口。
开过口的江一白更别扭了。
何云溪无奈道:“这孩子刚变声,害羞上了。”
许向华也是好笑,拍了拍许家康的肩膀:“这个康子有经验,他变声那会儿也是一把破锣嗓子,懒得说话,让他们俩交流交流去。”
江一白赶紧拿眼看着许家康,有一种见到患难兄弟的热切感。
许家康嘴角抽了下,又不是小姑娘,矫情个什么劲儿?选择性忽略了自己当年的矫情劲。
互相拜过年,很矫情的江一白就拉着许家康去取经了,其他人坐在堂屋闲话家常。
“老先生身体和精神都挺好,带着人一头扎进博物馆抢救文物去了,忙得连吃饭都不顾上,我去找他叙旧,还被嫌弃打扰他工作了。”江平业摇头失笑:“他们这些做学问的,闲了这么多年,现在是恨不得把之前浪费的时间都补回来。还好他新带那几个副手挺会来事,把老先生饮食起居照顾的不错。就是老先生私下跟我嫌弃,太笨,还没你开窍快,很不高兴地念叨你不肯过去给他帮忙。”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缺人啊!
许向华好笑,前一阵他接到白学林电话,老头异想天开,让他过去给他打下手。
许清嘉瞪圆了眼睛看着许向华,许向华认识白学林,她早就猜到,那些年白学林和江平业一块住在牛棚啊。
她惊讶的是,听话头许向华还跟那位白教授学过文物知识,许清嘉深深觉得,许向华比她更像穿越的,真的!
眼睛圆溜溜像只小猫,何云溪忍不住揉了揉她毛绒绒的头顶,逗她:“你爸不肯去帮老先生,嘉嘉以后考京大,过去帮老先生好不好?”
京大啊,许清嘉装傻,在知道这恐怖的录取率之后,她有点虚。
“嘉嘉期末考了多少分?”何云溪记得江平业说过,许向华的女儿成绩挺好。
许清嘉笑容腼腆:“语文九十八,数学一百。”
何云溪笑容更大,读书好的孩子谁都喜欢:“比你一白哥哥强,他啊,四门课就数学上了九十,其他都只有八十几。”
秦慧如便道:“小学和初中哪能一样。”
何云溪:“就是小学那会儿,这小子也没给我考过满分回来。”最擅长的数学都能因为粗心大意丢分,还指望他语文给考个一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