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进城7
前几天刚来过,这大白天的空着手再次进城,马芳感觉有些不妥当,所以寻了个没人的地方,直接一个土遁就往城里去,才进城,他就感觉似乎有什么目光注视到了自己身上,明明在地底下,这是谁啊?哦,对了,估计是城隍爷,马芳马上报告了,别见怪啊,不是来寻事儿的,只是来找人!顺带还说了一下要找的人的情况,合着他这是把城隍爷当成了咨询处了,不过你还真别说,这事儿还就是找他最合适,这城里可是他的地盘,日夜都有夜游神,日游神巡视,对于城里的大小人口情况那是一清二楚,就是黑白无常来勾魂,都要找他核对,可见他对于城里人口情况的所知有多详细了。
听着马芳这么一絮叨,城隍爷不过是一个眼色,那边就有文书将最近一两个月以来在城隍爷地盘上的新进人口册子拿了过来,细细的帮着查了一遍,还别说,真找到了人在哪儿,只是这人知道了在哪儿,马芳却带不走了,因为那些人已经没了,就葬在兵营外一处大坑里。
猛地知道了这么一个消息,马芳瞬间就有些傻眼了,他是真的不知道这些个乱兵连着自己抓的壮丁都能直接弄死,这心狠的已经没有了底线,在一想到他们在余家干的事儿,又重重的吐了一口气,早该想到了,这样一个在重重杀戮后,几乎疯狂的扭曲了人性的情况下,还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那些被抓来的人,从一开始其实就已经注定了被杀的命运,谁让他们看到了不该看到的,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儿呢。
一支军队能悄无声息的从河对岸过来,在他们守军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突袭到了县城,还有内应开门,想来这一路上他们必定买通了不少人,在整个天下没有占领,战事反复的阶段,这些被买通的暗线必定是不能随便暴露的,既然不能暴露,那么杀人灭口的事儿就很正常了。
这能怪谁呢?只能说他们命不好,只能说这世道命如草芥,只能说劫数了,只是想到要将这些消息带回去,马芳感觉很有些不忍心,暗暗想着,算了,还不如不知道,就说这些被抓的已经被带走,不知道转到什么地方当劳力去了,这样好歹还给大家一点子希望,不至于太过伤心。
虽然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可是马芳心里却依然有些不得劲,只觉得不做点什么都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所以在谢过了城隍爷之后,在地下略微一分辨,就又朝着兵营潜了过去,目标依然是库房。
他不能无故在这里杀生,毕竟如今不是敌我对战时期,可以无所顾忌,他如今已经成为了神仙,对自身就要有一定的约束,没有约束很可能让他变得视性命为蝼蚁,很容易走火入魔,失去本心,这一点从一开始就被上任山神作为警示牢牢的注入了他的心神中,所以很有些顾忌,更不用说这里毕竟是城隍的地盘,他怎么也要给地主点面子,不能随意行动,否则形同挑衅,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以后会用的上城隍爷帮忙的地方肯定还很多,神仙相处和人一样,也是需要相互体谅的。
他能做的其实就一样,那就是在弄点东西走,让这兵营物资缺口大一点,从而给他们带点麻烦。
兵营里有什么?其实能用的上的,他们需要的马芳上一次就已经弄了不少了,短时间里还真是没什么缺的,兵器什么的,若是弄得太多,还容易让这些无所顾忌的兵丁们寻到借口,大范围的搜查,到时候倒霉的还是普通人。不宜再折腾。可有一样却是越多越好的,比如粮食,比如盐,弄得再多,兵营里头也会以为是贪污,喝兵血,却不会怀疑到有人造反作乱上去,矛盾只会在内,而不会外扩,这很符合马芳出气却不连累人的想头。
因为心里有气,马芳下手狠了些,一个招手,那粮库里高高的米袋就下去了一层,不多,也就是六十包,这时候,一包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石,也就是一百斤,还有一种大包,是一百八十斤的,军营里自然用的是大包,所以这一下子,就直接让兵营里少了10800斤粮食,他也不管到时候怎么弄回去了,只想着不让这些人占了便宜。要不是生怕太多了不到他出城就让人发现了,估计还能拿的更厉害些。至于盐?叠的也算高,可惜和粮食分量不一样,一包也不过是一石,一个招手,少了四十包。
有了这么重的负担,马芳立马也顾不上收拾其他的事儿了,急急忙忙的将东西运了出去,然后开始往土地庙运,这会儿他也不用晚上了,也想明白了,自己就在地底下行动,就是白天又怎么了?有人能看到,有人能把他挖出来?即使这些盐,粮食在地底下有被压破袋子的危险,那不是还有他在身边嘛,围着多转几圈就是了,最多速度慢点,再自己人将东西运干净之前,总能弄回去的。
粮食和盐这种东西,在什么时候都是最让人喜欢的,即使这个秋天他们已经收获了不少的粮食,就是腊肉也准备了不少,已经足够过冬了,可是能多带点回去,让大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多点底气,想来是谁也不会拒绝的。
所以当马六几个看到一堆的粮食和盐的时候,那眼睛都笑的没了影子。
“我说,马头儿,你这是找人去了,还是抢劫去了?这个厉害啊,这么多粮食,有多少?够咱们吃一两个月了吧。”
“一万多斤,如今山里人多了,六十多人,大概一人能分一百五十斤不到,反正你们这些出了力气运货的总不会比旁人少就是了,我估算着,再大的肚子,再能吃,这一次分的狠吃三个月都够了,节省些,加上咱们前头准备的粮食,肉,芋头,菜干,菰米啥的,怎么也能混到五月份,弄得稀点,还能多混一个月,三四月之后,漫山遍野的野菜,菇子,鱼,再弄点山药啥的混一混,怎么也能吃到七月份,到时候可就能擎等着咱们自己种的粮食下来了。正好能接上。”
马芳在那里算,另几个也一样在算,特别是家里人口多的柯家兄弟,“弟,咱们家五口人,就是能分七百五十斤,家里还有五十多斤,那就是八百斤了,芋头有二百多斤,菰米有五十斤,栗子粉有二十多斤,那可就是有一千多斤的粮食,娘他们吃的不多,肚子小,就咱们两个吃的厉害,加上点菜,肉干,顿顿做菜肉粥吃的话,我们家一天只用上一斤米都成,那可就能吃两三年了,就是一顿干,一顿稀,也够一年的,这下子咱们可就不用发愁了。”
柯家兄弟本事不小,每次分赃都能多分点,固然能得这么多,就是老齐这样单个一人的,几次分润,加上自己操持的,算计几番也足够吃到明年秋的,自然也是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
至于那些盐,大家这会儿倒是都不缺,储备的足够使用,到明年年底做咸菜估计都足够了,所以一个个索性也不去看了,只知道以后这盐估计是不用发愁了,就很是高兴。就是为了这,他们运送的也越发的起劲了。
马芳又和几个分头去各个村子走动的人分享了一下其他的情况,知道各村都没有要找的人,甚至各个村子都有不少人离开了村落,逃难走了,马芳低声叹息了一回,这样的年月,除了进山,逃难能逃到哪里去?连着他们这样偏僻的地方都这样了,旁的地方只怕只有更厉害的,逃过去也不是什么好选择,可是进山,没有像是他们这样大队的人马,安生的居所,还有会使用兵刃的壮年,进山也未必好,山里的野兽可不是善类,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悄无声息的丧命呢。
与此同时,马芳也将自己寻摸的那个借口说了出来,说被抓的人都不知道运到了什么地方,听说是去给那些兵丁做劳工了,听得众人又是一阵的唏嘘,虽然没有什么死人的坏消息,可是这时候通信不变,道路崎岖,再加上战乱不休,即使人活着,想要在找到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有的这一辈子都未必会有更进一步的消息,这让他们对于寻人,已经没有了指望,只觉得这消息送回去,只怕窦掌柜他们心里不会好受。
那些个运东西运的浑身湿汗,气喘吁吁的小伙子,听到这样的事儿,即使再累,也都忍不住咒骂了几句,愤愤的样子,怎么看怎么热血。马芳看着都觉得这些人愤怒的过了。
即使是旁人的亲戚,即使只是这么一个被送走的消息,都让大家如此唏嘘,马芳觉得不把人已经死了的事儿说出来果然是对的,不然还不知道这些小伙子们热血上头会做出什么来呢。
打猎也算是见血了,跟着上山的这些小伙子们跟着这些老兵学了不少的本事,在山里求生,猎杀多了,让寻常的汉子一个个也有了几许血性,这或许就是猎户当兵比农户更多的缘故吧。
终于,最后一次的运送到来了,所有人都将跟着一并回去了,这一次的县城之行,从原本的一两天的计划。到了如今足足搬运了四五天,从头到尾用足了七日,不知不觉中整个搬运行动已经庞大的超乎了人们的想像,当马芳回到他的山神庙的时候,看到的是无数的笑脸,听到的是不绝于耳的欢呼。
第三十一章 入冬1
雪终于开始飘舞起来,纷纷扬扬的,细细小小,还夹杂着小碎冰,带着细雨,天色更是阴沉的像是被笼上了一层青纱,气温急剧下降,即使穿着袄子,也能感到一阵阵的寒风从缝隙中穿过,刺入肌肤。
马芳站在山神庙的小院里,用冯铁匠那里新拿回来的斧头,正一下一下的劈柴,这是前些日子从各个山头找来的枯树桩,总计有十几个,收拾好了,最起码顶的上四五日的柴火了。
另一边的马海努力的将山神庙的大门打开,然后开始帮着垒柴火堆,两人正忙着,门口就传来了脚步声,老齐背着一捆柴火走了进来,看到马芳正忙着,就走到马海这边讲柴火放下,由着那孩子收拾,走到马芳边上说道:“还好咱们手脚快,这天还真是说冷就冷了,往年好像也没这么早啊!对了,前几日你还说要在院子里再搭个屋子,这事儿啥时候弄?”
老齐如今依然跟着马芳一起住,没法子这单身一个人的,就是想一个人住,也忒麻烦了些,烧火做饭就能懒死这家伙,做了半辈子伙夫了,还是歇歇吧,他情愿当猎户去,好歹还能多活动活动。
至于说要重新再搭个屋子,那也是马芳的想头,如今除了正殿,这屋子只有四间,他和老齐大老爷们的总不能老是挤在一处,自然是一人一间,另外两间,一间做了厨房,一间给马海兄妹两个住,若是以往,能给这两个孩子一个安生立命的地方,他感觉自己已经很不错了,绝对的心地善良,可这不是成了人家的爹了吗,那就情况又不一样了。总要像是个爹的样子,这孩子一天天大了,总不能男女不分,得给他们一人一间才合适。所以就有了这么一个想头,想在院子里,靠着大门的方向在起一个,也不用大,能垒个灶台做饭,有空位放置个碗橱就成,至于柴火?露天早就搭好了竹棚子,围上了芦苇帘子,绝对雨打不到,不会弄湿了柴火的。”等等吧,白石匠最近忙乎的很呢,咱们这些人里头,起屋子的大师傅也就只有他这个半吊子最厉害了,不然弄不好只能弄个竹棚子了。“青岩山和青葱崖都是石头偏多的山,甚至在山谷里开地都能从地下挖出好些成块的相对规整的石头来这让整个山里的人们都感觉很不错,最起码这收拾屋子的事儿方便了很多,当然谁也不知道这些地下的石头成块,那是马芳夜里一夜一夜不睡觉,偷偷拾掇的,为的就是给大家点方便,加快各个小家建成的速度。
如今各家可不是原来的样子了,石头加土做的火炕在石匠和几个手脚利索,有点泥瓦匠基础的小伙子们共同的努力下,已经逐步的将每家每户的石洞屋子里的房间填满了。就是马芳这里也保证了一间屋子一个大炕。
前几日天气开始冷的时候,那些妇孺们就已经开始烧了起来,一层和火炕同等尺寸的席子,加上厚厚的芦苇垫子,再加上一层军用的毛毡子,即使清早熄火的时候,那温度也绝对够。
还有一床床的被子,那都是一次次出去弄回来的被褥改的,重新晒洗,重新缝制,基本上每一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被子,这让所有人都很是满意,更不用说一家两个的箱子了,里头放置着多余的毛毡子,分的各式旧衣裳,碎布等等,都是他们开春后缝制春秋衣裳,做鞋子的储备。
每一家还分到了一个五斗橱,一个柜子,八仙桌,长条凳让他们布置的堂屋整齐像样,比往日自己的狗窝不知道好了多少,就是平日里属于自耕农,日子还算是好过的,也未必有这么齐全的家具。即使木材上有些上下等分,不一样,却也足够让大家满意了,甚至还自觉的给自己定位,上下等级像是刻到了所有人的骨子里一般,自觉的遵守着自己的身份。
像是马芳,不用他出手,就被分了最好的香樟木和酸枝木的一整套家具,两个香樟木的箱子,放在火炕的左右两边,炕边上立着酸枝木的五斗橱,进门的地方一张八仙桌,两把太师椅也是十足的好料子配成套的,甚至还有一个长条案供马芳放置那些文房四宝,这些东西满满当当,将他的屋子摆的简直不像是一个当兵的粗胚的屋子,这是为啥呢?,缘由很简单,在所有人眼里,如今这个不是村子的村子,马芳就是头儿,是村长,是寨主,是帮着他们所有人活下来的救命恩人,不自觉的,他们就把马芳放置在了最前头的位置。
连着和马芳住在一处的老齐也是一样的想头,他自己只是分了一个柞木的箱子,一个杂木的矮柜,一个枣木的炕桌,全是能安置在炕上的东西。就这他还觉得是占了便宜,人家一家子也不过比他多一两样东西,他一个人就分了这么多,实在是给脸,不过话又说回来,谁让他是跟着去运东西的人员之一呢,这就有优势啊,看看,这不是,一个人就分了个箱子不说,还把旁人看着不够大气的东西全划拉过来了,看看那个矮柜,虽然比不得那些大柜子能着地,能放好多东西,可他实用啊,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情况下,这些东西那真是够用了。
就是马海兄妹也分到了两个箱子,当然这水分也大了些,是最不值钱的杂木的,还是薄板材,是有些让人看不上眼,可他们也满足,他们心里清楚,人家一家才两个箱子,你们一下子多这么多是有些太那个啥了啊,不过即使这样,做过小乞丐的马海兄妹也高兴的很,他们也有家当了,这就是个好开始。
屋子里除了这两个箱子,一人一个,还有老齐给他们的杂木炕桌,加上厚厚的被褥,全身的暖和衣裳,每天还能吃的饱饱的,带着荤腥,马海觉得这已经是他们过过的最好的日子了。更不用说马芳觉得这两个孩子有点吃亏,还将他原本用的竹子做的椅子,桌子,竹架子都给了他们,把他们的屋子也一并置办齐全了。马海甚至算计着,等到他跟着马芳学了本事,该给妹妹准备什么样的嫁妆了。
山里有家有户的人家都分到了不少家具,即使偶尔感觉自家有些不够的,只要去林子里弄点木材,竹子,藤蔓什么的,花上点时间,大家搭把手,也就自己能做出来了,即使没有专业的木匠的手艺,可总是能用的,这个冬天,不少人家都储备了这样那样的木材等东西,就想着在猫冬的时候,将自己的小家置办的更加的齐全。
这股风越吹越厉害,就是王大娘都忍不住在家里放下了针线,和儿子闺女商量起来。也因为这个原因,引得马芳也忍不住跟着起了不小的心思,想着在院子里在收拾屋子做厨房,让正紧屋子空出来给两个孩子分屋子的念头。”要我说,这既然弄了,索性一左一右的各弄一个,弄大些,一边当个厨房,一边当个储藏,那些备用的东西都放置在山顶的山洞里,我怎么想都觉得不安全,万一有个大风大雨的,水灌进去怎么办?若是让人偷摸了去可怎么好?咱们如今看着人人都是好的,可毕竟不是都熟悉的,万一有个差池,总不怎么好。“东西弄回来这么多,除了粮食什么的都是尽可能全分下去之外,其他的毛毡子等物资,都是按照人头分的,多余的马芳都存了起来,大家也理解他的想头,这是想着万一还有谁家过不下去过来投奔什么的,到时候不至于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本就是沾了光,白拿了马芳等几个的辛劳成果,大家自然也不至于贪得无厌,用不上的都想着强占,所以没有一个有意见的,甚至还帮着清点,搬运到山神庙后头,王大娘家往上的一个小山洞里储存。”没事儿,大家都带着眼睛呢,没人干这事儿,再说了存在我这儿也没用,白放着,还占地方,还不如藏那儿呢,反正那地方空着也是空着,不过你说这建一个储藏屋子倒是可以,以后打猎多的正好放那儿。免得一进厨房就是乱七八糟的味道。“马芳烧了不少的瓶瓶罐罐,别的不说,咸菜缸子那就基本上每家都有两三个,再加上放置粮食的大缸,放置腊肉等一些物资的大缸,厨房有一大半的地方都让这些东西给占了,又是挤得慌,又是味道重,所以马芳总不爱去厨房,这会儿想着索性还是分开好,也省的自己鼻子遭罪,这会儿是冬天还好,若是夏天,混在一起,估计更让人难受。”这也行啊,不过你别说啊,那东西多了,看着是心里舒坦了,这味道确实不怎么地,我昨儿还听田二几个说,寻了个小的山洞,准备几家一起,公用一个,专门放置咸菜缸子,可见他们也受不了了。“听到老齐这话,马芳连劈柴都劈不动了,一个劲的笑,可不是受不了了吗,就他这里还是正紧的屋子呢,还有窗子都受不住,他们那些个山洞,一个个除了大门都没有旁的通风的地方,甚至有几家起着灶台的大山洞里还砌上了火炕,住着人,又要烧饭,又有半屋子的大缸,又是挤的慌,又是串味的,除了晚上,那几个小伙子都不想进山洞去。
冬暖夏凉的山洞啊,总算是露出他不怎么体贴的一面了,也让那几个选了石缝,大动干戈才修饰好屋子,让好些人嫌弃他们太折腾的几家直起了腰板子,谁让他们通风条件好,屋子里味道少呢!
第三十二章 入冬2
从县丞家逃出来的赵家兄弟这会儿正在他们自己的山洞里不住的捣鼓,捣鼓啥?其实说起来也没什么,就是想着在弄个小山洞,拓宽一下屋子的使用空间,好为将来做准备。想这么干的他们绝对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随着日子越发安定,怎么让自己住的更舒服几乎是本能。
当初刚来的时候,因为自卑,或是是因为习惯了跟在别人后头,反正不管是什么原因吧,到了他们选山洞的时候,这一个大洞套着两个小山洞的好地方都没了,石缝倒是有,可他们又感觉位置不合适,缺乏安全感的他们愣是选了个需要走上几步的一个处在山腰的山洞。
大门不错,宽大的很,扎上点树枝裹上稻草,密密的,厚厚的,不单挡风,还直接分成了两扇门,一边固定住了,能当墙用,里头也不小,当口的地方空的很,起了个大大的火炕,兄弟两个睡一起还暖和,那小山洞愣是让他们当成了库房用,储备了大量的食物。
等着各家分家具,跟在后头不显眼,却也分到了他们满意的东西,两个箱子虽然不是好木头,却结实厚重,架子虽然是店铺里用的货架,不如其他人家的有抽屉,有雕花,可怎么看都结实,居家过日子,他们图的就是个使用结实。
桌子是赵家老二自己挑的,用不选长条凳的好处,和人换了选两张凳子的机会,虽然既不是什么太师椅,也不是好木头的雕花椅子,可那两张结实的凳子实实在在的,一瞧就知道木头不错。他们兄弟用正好,甚至赵家兄弟还想好了,等着开春了,要长条凳啥的还能自己做,这东西简单的很,只要不是傻子,琢磨一下就能会,加上那相对木材好些的桌子,这么一看,他们其实也不吃亏。
这么一算,他们家东西比起旁人来似乎少了些,可因为挑选的用心,所以一件件的其实都很不错,再加上本就人少,才两个,倒是也看着尽够了。所以两兄弟对如今的日子那是相当的满意,更不用说到了这个冬天开始猫冬之后了。”二弟,这地方咱们掏了几天了,石头真硬,才弄出来不到一米,弄个小山洞,怎么也要进去三米吧,横着最起码也是三米,这样一算,估计一个冬天才能弄完呢。“”一个冬天弄完也不错,开春咱们就能一人一个屋子,多好,就是娶媳妇都有地方了,再说了,石头硬那才让人安心呢,说明这地方不用愁哪天塌了。“”那也是,不过,咱们干嘛一定要住到里头去?这不是挺好?隔着门帘子,那里头的味道也不会出来,放外头多熏着人啊。“他这说的就是各家都遇到的东西多了串味的事儿了,他们因为专门放到了一个石洞里,外头反而比旁人感觉好些,所以赵家老大有些不解了。还是那心细的弟弟在一边解释。”现在闻不到,若是味道再重些呢?冬天还好,到了夏天,就是这地方在怎么冬暖夏凉,估计也难受,太串了。再说了,咱们光顾着弄大缸,没有弄盖子,粮食一作堆的捂在里头总不是个事儿。”
说起这个估计是所有人的痛了,有大缸装粮食对所有人来说,感觉就已经一步到位了,在收拾芦苇这些东西的时候,大家就可劲的做垫子,只想着将床铺弄得结结实实的,做帘子,遮风挡雨还能用在室内,就是没有一个想到要做盖子,给大缸加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