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样的想法,皇帝立马把自己所有的暗探都派了出去,好好的在京城摸摸底,不过人一出去,他心里又想到了别的,这京城的人目标都是很明显的,按照这等级排的话,怎么着贾家也好,史家也好,还是排的上号的,就冲着他们手里当时的兵权,就不是什么小目标,可是怎么就现在才开始拉拢,难不成一开始他们不是在京城开始动手的?那么他们动手的目标又是哪里?江南?也许,哪里是朝廷的粮仓,要是动手还真是说不得,可是江南是自己的密探们最多的地方,不应该啊!不对,哪里还真是说不得是有事情呢!别忘了,这甄家在江南,甄贵妃的娘家,甄贵妃可是有儿子的,说不得那里已经是人家的地盘了,在想想,还有什么地方危险的,对了,还有边疆,那些守边大将,不过好像那些人家对自己还是忠诚的,不过不妨碍那里有什么偏颇的,比如这收买,这纳妾,这联姻,自己还是要查查,这里头七拐八拐的说不得也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有那里呢?宗亲?勋贵?恩,都是问题,都要查啊!
皇帝的疑心一起来,这立马什么问题都出来了,这里不放心,那里也不对,危机感啊!那些个皇子们不知道啊!就因为贾敬的一个动作,很多事情就突然拐弯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连锁反应了。总之,皇帝在这一刻,对于自己的那些儿子突然就不信任了,甚至到了每一个都有篡位嫌疑的地步了。不得不说他们就要悲哀了。
皇帝亲自定下的查证的目标,这密探们立马就兴奋了,这都多久了,他们老是闲着,自从皇帝皇位稳固之后,好像就没有了他们什么事情了,虽然明面上的工作大家都有,可是作为精英人士,这没有刺激的活干,他们还是很无聊的,让一个顺风耳一样的特殊任务,总是在哪里没事卖糖葫芦,真的是很不道德的,资源浪费啊!有些个千里眼,更是只能没事扫地,敲更,这都什么事啊!太屈才了!闲的他们心里都长草了,只剩下没事夹蚊子玩了。这下好了,总算是有了发挥他们专业的时候了,一个个激动啊!效率比皇帝登基的时候上升了好几个档次,生怕皇帝不满意,这工作换人干了。
其实这真要查起来,这谁家没有个一二三的小秘密,皇帝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立马知道了很多平时都不知道的超级大八卦的消息,比如有个官员,名声向来很好,清廉,规矩,守旧,是朝廷有名的直臣,可是一查,得,这老小子都六十了,孙子都能打酱油了,可是人家愣是喜欢玩幼女,家里妾室居然有三十多个,这简直就是奇闻啊!这,记得他们家好像是寒门出身吧!又是有清廉的名声,好像也没有听说有什么收受贿赂的事情,那么这养妾室买人的银子那里来的?皇帝疑惑了,一看,差点气得透顶生烟,直接自燃了,原来这银子一半是借了国库的,一般是他借着自家侄女死了双亲,家里没有子嗣承继,直接把这个侄女的家产全吞了,把侄女远嫁,这么得来的,就这样的人,居然还是什么朝廷肱骨?皇帝能不气吗!好家伙借朕的银子啊!拿朕的银子养女人,你真行。禽兽啊!
再看这个,更不像话,这都什么人啊!京城府尹,那不是自己心腹吗!不是自己的心腹,自己也不会让他坐上这个位置啊!可是,可是,什么时候成了老大的人了?居然还掌控着京城所有的黑道?你到底是官员还是黑道大佬?这小子是怎么成为自己心腹的?怎么爬上来的?自己难不成眼睛都瞎了?
还有这个,京畿大营,这是自己的京城第一兵啊!什么时候这三分之一变成了老二的人了?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这几个参将什么时候调过去的,怎么没有人和自己说过?难不成这兵部也让人渗透了?自己的朝堂难不成已经让这些个逆子弄得支离破碎了?这些个不孝子啊!
皇帝很吐血,他的手在抖,心在颤,终于留下了浊泪。
“来人,告诉他们,把那几个不孝子那里也严加掌控,细细查证,不许遗漏。”
皇帝的声音是那么的悲凉,那么的无奈,终于,终于还是到了这一步,终于还是要对自己的儿子出手了,天家无父子,终于开始了,也许在他们的心里,自己这个父亲,终究比不过这把椅子重要啊!皇帝也会渴望温情的,可惜现实不允许啊!不过话说到最后,皇帝的眼睛终于还是睁开了,一闪而过的是寒芒,他是皇帝,可以有一时的软弱,但是他的心依然坚强。既然你们想玩,那么咱们就试试,看看到底是老子厉害,还是儿子强!
这个时候他再看向贾家和史家,王家的那些个调查的报告,眼神缓和的很多,虽然他们没有及时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他,但是他也明白他们的无奈,疏不间亲,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儿子,而他们都只是自己的臣子,能做到不参与,不背叛,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老臣还是值得信赖的。比那些墙头草一样的,和那些已经投靠的混帐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世代掌控的兵权,他们都能舍得,可见这些混帐儿子逼得不是一点点,他们也不容易。
按理说,贾家也好,史家也好这样明哲保身的做法,要是放在平时,皇帝心里一定不舒服,觉得他们没有和自己说,就已经是不忠诚了,立场问题一向是个严肃的问题,不是东就是西,你们有什么好考虑的,说不得还要迁怒一下。可是他刚经历了儿子的背叛,还有那些不堪入目的朝臣的**,说白了就是美好的东西一下子碎的太多了,于是对于这些背叛中唯一的温暖一下子就显得格外的珍惜起来。也相对的宽容了很多,觉得他们在这么多人想着火中取粟,浑水摸鱼,渔翁得利中能做到这样已经是很不错了。
当然,要是贾敬知道自己的一番动作能取到这样意外的效果,说不得能立马目瞪口呆,甚至直接流口水的地步,他真的只是想要把自家拉出来,史家属于顺带,王家属于自己凑上来的,他真的没有这么好心,但是这次可以说,他们这几家,估计就要占大便宜了!还是天掉馅饼的那种。
皇帝既然有心了,皇子们想要折腾出花来的机会自然就小了,这是一定的,皇帝还觉得光是监视什么还是不够的,他再看了几个儿子府里的监视报告后,很是利索的决定,他要长痛变短痛,一下子,把事情都解决了!顺带把那些个他没有查出来的也一一都直接吊出来,然后一网打尽。省的自己心里不舒服,说白了就是,朕不舒服,你们也别想舒服了。
于是乎,这一年的秋天,贾家在刚刚接到贾敷和贾赦,贾政,还有几个贾家子弟顺利考上秀才,准备在杭州游学,和贾敬一样,考了举人在回来的消息的时候,他们又接到了皇帝明年开春要去铁网山狩猎,而贾代化,贾代善都在随驾之列的消息,别人怎么想的贾敬不知道,只是他心里有一个声音默默的在大喊:
完了,提前了,这事怎么整的?难道还是逃不过?
可是不管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圣旨就是圣旨,看着贾代化和贾代善欢喜的样子,贾敬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无论怎么样,这都是皇帝没有忘记贾家,都说明了贾家这两个兄弟还是属于皇帝心腹,这是天家恩典,是荣耀,是贾家需要感恩的事情!还能怎么样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
就在贾敬无语望苍天的时候,一阵的秋风吹过,卷起了地上的落叶,飞舞在空中,看着这略带一丝萧索的秋景,一阵的心悸突然出现,贾敬对于心里的那些不安似乎有了明悟,风中飞舞啊!还是说大风将起呢!明年春天,准备时间可真是充分呢!这皇帝到底怎么想的?
566还债
皇帝要围猎具体为了什么,别人不清楚,皇帝自己心里是清楚,那就是想着把人都钓鱼一样钓出来,到时候一网打尽,不过在这个之前,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在过年前,想着把那些个借了国库银子的混帐收拾了,呀呀的,拿着老子的钱花的那个舒心啊!自己这个当皇帝的却一天到晚的担心国库银子不够,还想着怎么节省,这都什么人啊!一个都不能放过,在说了,现在开始收银子,说不得还能有意外收获呢,不说别的,这不管是谁的奴才,这银子换上,说不得就能让这些个混帐儿子少些能动用的资金不是,对于将来自己的计划也有好处啊!
有了这个想法,皇帝在一次很随便的例行户部查账的时候很是随意的问起了国库的事情,然后又很是有些随机的拿起了几分账册,然后对着这里头借款的就开始发难了,这骂人骂的那个难听啊!充分显示了什么叫做毒舌。
“这都怎么回事啊!这国库的银子怎么都没了,这么多人家借银子?朕居然都不知道?这还都是积年老账,难不成他们借了银子都不还?真的大臣难不成都成了街头的混混?看看这些个,朕看着不是都平日过的挺不错的吗!就他们还要借银子过日子?查,给朕好好的查,这到底是真过不下去还是那朕当冤大头呢!”
皇帝的话一下来,很多人直接都傻眼了,他们是真的没有想到啊!这皇帝居然有一天会查到他们借款的事情上啊!一时之间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贾敬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也顾不得自己什么仪态问题了,直接先跑了户部,去查自家的账单,一看,二十万两,还好,这不算多,在看贾代善,什么?三十五万?怎么比自家多这么多,按说不该啊!他们家还没有自家花费大呢,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不管了,先把这事情传回家的好,怎么也要先还上,不能出事才是要紧的。
贾敬回家速度很快,快的把自家的小厮都跟跑的气喘吁吁了,可是他真心顾不上了,一回家就直接对着老爹说道:
“赶紧的,把家里的银子撸撸,有多少现银。”
贾代化一听这话,心里就是一紧,怎么说的,这都出什么事情了,难不成儿子闯祸了?要赔钱?不能啊!这儿子还是个好孩子啊!从来不闯祸啊!
倒是史氏,秉着对儿子的信任,脱口而出就是家里的财政状况。
“儿啊,家里不多,除了压库的十万两银子,五万金子,现银就七万多,不过年底还能上来五万,前些年你不是一直说要多买些田地,多置办些产业吗!好些银子都花出去,还没有收回本钱呢,这是怎么了?”
说道最后才问了关键的问题。然后眨巴这眼睛看着自家儿子,这时候贾敬才喘了口气,对着二老说道:
“皇上查户部了,咱们家有欠银,足足二十万,赶紧的还上吧,这是皇帝要收拾人了,不识趣的估计要遭殃,还有,隔壁叔叔家,居然欠了三十五万,这真是要命啊,这可怎么还啊!家底都要掏空了,对了,让人去舅舅家说一声,赶紧的去差欠了多少,赶紧全还了,别让人揪了小辫子出岔子。上头等着呢!”
贾敬把情况说的严重了几分,一来如今他是翰林院的人,和那些内阁什么的近些,消息灵通些,大家也信服,另外就是他毕竟是未来贾家的掌舵人,他的话,从他成为探花开始在贾家就有了一定的威信,史氏一听这话,忙不迭的就让人往娘家传话去了,生怕传话的说不清楚,还特意写了信,里头把贾敬的话又说的严重了几分,至于史家到时候会被吓成什么样,还真是不知道了,反正贾家这里是仁至义尽了。
贾代化则是被贾敬说的隔壁的欠款数字惊呆了,有点傻眼,情不自禁说道:
“不能啊,这借款是我和你叔叔一起办的,他们家也就二十万啊!那时候是为了买庄子,买地,这事我都知道啊,什么时候又多了这么多了,不该啊!”
“不管该不该的,老爷,您自己去问问,然后让叔叔去查,不管怎么样,银子先还了再说,其他的都是后头的事情了,这次皇上是真的震怒了,咱们不能当炮灰啊!利索些还上是正紧啊!”
贾代化一听,也是,不管这银子怎么借的,这还上才是正事,皇帝要收拾人,还找了这么一个好借口,这要是一出手,估计这动静不会小,自家还真是顶不住,早还早了才是啊!
想到这里,贾代化二话不说就去了隔壁,这一去,贾代善立马傻眼了,他真的只是借了二十万啊!这剩下的真是不知道怎么来的,不过他不傻,立马就想到了关键性人物,小史氏,有了这个娘们,还真是什么都说不准啊!说不得就是她弄出来的,不过贾代化的话也对,这不是追究的时候,先还上是正紧,侄子急的连上班都顾不得了,直接回来通知还钱,可见这朝上的风头了,咱们家如今没权没势,凡事都要顺着皇帝的心思做事才是生存之道啊!
想到这里贾代善立马通知儿媳妇开库取银子,还钱去,可是偏偏这贾代善连着嫁了三个闺女,娶了一个儿媳妇,这时候还真是家底薄的时候,好些银子都不凑手啊!怎么办?这时候贾敬又说了,这还能怎么的,先卖几个庄子,铺子吧,就是自家,这银子凑手的也要卖啊!这就是做样子也要做出姿态来,要是皇帝知道这还钱你们随随便便开开库房就能还上,这再看自家的借银子的数目,还不得看着不顺眼啊!买了庄子铺子还上,既体现了自家原本借银子的艰难,还能表示自家的忠心,看看,皇帝一发话,立马卖家产也还上,对于皇帝话是多么的在意重视啊!这是姿态问题,这是格局问题啊!
贾敬这话一说,两家老爷立马点头,还真是,这债主看着借钱的比自家有钱,那是最憋屈的事情了,自家可不能犯忌讳,最要紧的是贾敬随后又说这事情操作要快啊!想想这要是其他人家也想着自家这一招,也发卖产业,这一股脑的,到时候说不得这地价房价都要跌呢!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咱们怎么也要把自家的产业卖出个好价格不是,最要紧的是,等到了后面,要是有便宜捡,咱们早还完了银子,到时候再捡着便宜,偷偷买些回来,那还是挣银子呢!
这个说法让两家老爷眼睛都亮了,贾代善也是第一次发现自家侄子居然还有这脑子,简直就是老贾家的超级账房啊!连差价都算计上了,果然是个能守家守业的,做族长的好人选啊!
贾代化也好,贾代善也好,这脑子或许慢了些,但是这行动力还是很厉害的,没有两天,这事情就操作好了,就是史家也利索的很,毕竟史家当初人少啊!史老爷虽然有三个儿子,可是这不是还不到娶儿媳妇的时候吗!这家业还是好端端的没怎么动呢!银子还是有的,不过他也跟着卖了两个庄子应景,说来也是巧了,他原本想立马还钱去的,可是转眼就听说自家姐夫家卖庄子,一下有些傻眼,想着难不成贾家家底子不成了?这卖家业可不是什么好名头啊!忙不迭上门,想问问怎么了,实在不行,自家借点给他们也是可以的,不用这么凄惨,可是上了门一听这里头的道道立马也醒悟了,忙也安排着卖庄子了,心里一根劲的庆幸,好在自己好心啊!不然自己还真是当了一回出头鸟了,在想想这出主意的贾敬,回家就和史家老爷子说了,咱们家以后办事情,还是多听听这外甥的话吧,他看着这几家里也就他这脑子厉害,到底是读书人啊!这弯弯绕绕的,不是一般的绕人,自己是赶不上的了。真是把人心思一算一个准啊!
还真是应了他的话了,皇帝最近这京城的密探正处于全面发动的状态,贾家和史家的事情一出来,这皇帝的案上就有了消息了,看着贾家史家这卖庄子还钱,皇帝心里就很是满意,特别是他已经知道了这贾代善这个倒霉催的这他家后来的十五万两那是小史氏打着贾代善的名头给自家老娘家,也就是史老爷原来的亲生父母借的,如今居然是贾代善还上的,还不知道这银子到底谁得了,就觉得这贾家那些个真的都是老实头啊!看看这亏吃的,真是,他是皇帝也看不下去了,太老实了!唏嘘啊!你说这朝廷的大臣们要是都这么听话,他还愁什么?哎!好人不多啊!
皇帝一感慨,立马有人就悲催了,因为有了衬托,皇帝再想到那几个一个劲的哭穷,不想还钱的老东西,皇帝立马就开始皱眉头了,只觉得手痒痒,脚痒痒,不是想要拍东西,就是想要踹谁几脚。反正那是把贾家和史家划拉到了老实,谨慎,听话,忠心,可以信赖的人里头去了,而那些个家里花天酒地的,在他这里哭穷的立马就成了奸臣,佞臣,大奸大恶了。
皇帝也不多说,直接把那几家每家的家产都差了一遍,连他们每年的出息都查了出来,这些个东西真的不难查啊,田产什么的,一看户部的鱼鳞册就可以了,找几个户部精于计算的,把每年的产出什么一划拉,取个大概值,立马什么都清楚了不是!然后皇帝也不多说。直接把这家产就给列了单子,把人喊过来,丢到了他们跟前,然后再问他们,他们真的没银子?想清楚了,现在朕给你们最后的机会,说实话,咱们前面的就不追究了,毕竟朕是为了丰盈国库,不是想把臣子一网打尽!(皇帝也没法子,这不老实的人太多了,一下子全折腾了,这戏就没法子唱了,他准备顶上来的人还没凑齐呢!先放他们一马吧!)
反正皇帝的信号很强烈,这就是直接告诉你,你家的老底我都知道,别装傻了,赶紧的还钱,不然可别乖我给你们没脸,要说这时候是个聪明的都知道怎么办了,为了自己的脸面,怎么也该乖乖的了,就是一时不凑手,好歹先还上一些,然后和皇帝说,咱们分期什么的,皇帝看着表现不错的,直接也大度了一回。大部分人立马回去就开始拾掇着,把银子还了,这个迅速啊!皇帝心里安定了!算他们识相。
可是不是全部都是这样的,都这时候了就是有人这脑子不转弯啊。都到了这个份上了,还想着硬挺呢!拿着这皇帝给的单子开始说起这皇帝居然蓄养密探,查探臣子阴私,不是明君所为的事情上了,这下好了,皇帝心里更火了,这简直就是给脸不要脸啊!
皇帝觉得自己没脸了,那么其他人也就别想要脸了,这绝对是肯定的,于是皇帝别的也不干,直接把这些个脑子不清楚的家里的那些个狗屁倒灶的事情在朝堂上全给张罗开了,而且理由很好,他是真的关心臣子啊。生怕错怪了好人,或者真的自己给的俸禄养不活臣子,那他会觉得没脸的,这才让人去查了一下,本想着,要是实在困难,他就给减免些,可是没想到啊!真是白眼狼啊!家里花园子都有好几个了,就是不还国库的银子啊!他伤心啊!这都是什么臣子啊!这是欺君啊!他都不忍心说啊!他伤心了,悲愤了,这让所有大臣都来评评理啊!
还能怎么的?那些个被皇帝同样谈心的,好些个早就在第一时间醒悟过来,磕头认罪,把银子乖乖的都还上了,知道小辫子在皇帝手里呢,机灵的还不知道好歹?这些人看看那几个好像骨头很硬的家伙,一个个羞的满脸通红的,鄙视的呲了牙,这些人这是脑子进水了,这皇帝既然这么多证据,还能说明什么?说明这还银子的事情,皇帝是势在必行了,没看见大部分都执行了吗!朝堂上讲风骨,那也是要看风头的。这看不清形势,这已经不是认罪还钱的事情了,这是把你的人品也扒拉下来了,看着吧,这几个估计没什么好日子过了,这阴私都晒太阳了,还能有什么好!
特别是哪个所谓的清直的喜欢幼女的,那是在皇帝一摊牌,立马就还钱的,这时候哪有什么风骨啊!皇帝自己看了都觉得牙疼,只觉得自己怎么就宠信这么个人,真是伪君子到了极点啊!偏偏人家哪个认罪态度好的不行,还钱也迅速,他愣是什么都说不出来,毕竟一开始他就说了,这看了单子知道好歹,立马还钱,他就不管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那毕竟都是官员的私事,他不插手。
这个时候皇帝看着这自己这么上道,一听消息立马卖房子卖地还银子的那几家,那个是怎么看怎么顺眼了,只觉得这朝堂上也就这么几家是忠心的人了。所以说啊!这当官啊!这看对了风头,知道什么时候拐弯真的是很重要啊!
至于那些个被揭发出来的,自然这结果就没什么好的了,有几个没几天就被御史弹劾了,这御史平常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折腾出动静,这么大的新闻,他们能不激动吗!再说了,当官的,这屁股底下干干净净,没有小辫子的人还真是没有几个,稍微上心些,就能找出不少的毛病,这几下子一来,好些个直接就抄家了,不说那些在皇帝接见谈心中当机立断,马上认罪的人多么的庆幸自己的反映快,逃过一劫,就是史家,贾家也暗暗的松了口气,觉得自己这一次又躲过了一次天灾。看看皇帝这架势,还真是动真格的,还是那种不管不顾,直接掀桌子的,看看那几家流放的,好些个原本真的,都是不错的人家啊!权利不必自家小啊!底蕴说不得还深些呢!
哎呀,要不是贾敬通知及时,说不得他们这消息已经不怎么灵通的,就要遭殃了呢,为了这个贾敬在家里的地位又一次上涨了,还扩展到了史家,哦,还有王家,王家自从上一次上杆子找上贾家,得了消息,并被上头表扬,对于贾家的动作就比较在意,关注度很高啊!没办法,他们自己知道,这如今贾家人脉比他们好啊!有文官给他们报信,可是没有给王家报信的,能不关注吗!所以在贾家史家一行动,这王家立马就来打听了,然后跟着动作,他们深信,能考上探花的就不是一般人,该信服的时候,那是绝对不能打搁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