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了空间主脑的存在,再加上刘晓宇吸收了不少的能量,对他来说自考并不难,以前只是没想过罢了。
接到孙MM电话的当天,刘晓宇也跟许MM联系了一下,在电话里他很坦白的将自己刚知道的事情和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对方,刘晓宇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这算是一种拒绝?还是是因为对方心理成熟所以不想隐瞒?更或者是想从许MM那里得到一些建议?刘晓宇自己都搞不清楚。
许MM在听到刘晓宇的话后,很是在电话里沉默了不短的时间,在刘晓宇都以为对方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时候,听筒里传来许MM很简单的一句话:
“明天,我到你那里去。我们面谈。”
挂上电话,刘晓宇的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以前自己一无是处被MM甩,现在居然能两个MM上赶着喜欢自己,这。。。这真是太狗血了。
第五十章 溶入
没想到啊没想到,刘晓宇真是想不通这个女的想法,自己这也算比较明白的拒绝了吧,可是没成想这许艳第二天真来了。
来了就来了吧,原以为两人这一谈基本上也就那么回事了,毕竟这年头想找个倒贴的MM,而且对方还不是看在男方经济条件的情况下,这种MM那可不是一般二般的少啊,绝对的稀罕。
许MM来到刘家大院后,刘晓宇先是带着她山上山下院前院后的转了一圈,虽说这果林果园都还没有长成,目前还看不出什么风景,但乡下清新的空气,自然的风景还是让许MM心喜无比。
逛完后,两个回到大院里,前前后后,刘晓宇把孙MM的事彻彻底底、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许艳MM听完后到是沉默了不短的时间,刘晓宇本以为这次坦白,对方也就不会再有什么想法了,谁知他绝对低估了女人那晦涩难懂、不可捉摸的天性。
许艳MM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给了刘晓宇一个等字,还是当初的那句话,她只是需要一个机会,不怕等待。
刘晓宇思来想去,心想也许在时间的流逝下,许艳对他的感情会被时间长河慢慢的冲淡以至于消失吧。
两人谈完后,许MM没做停留,而是很快的离开了大院回了南京,暂时放下许MM这一头,刘晓宇内心轻松了不少,要说对她完全没感觉那纯粹是骗人也是在骗自己,这年头有这样甘于等待的MM虽说年龄略大了些,不过长相身材什么的还是很不错的,又温柔又成熟又体贴,在众多的MM当中绝对算的上是罕见了,换成是任何一个正常的男人都不会毫不动心的吧,当然,韩剧、台剧里那些更狗血的男主角除外。
对于孙MM那边,刘晓宇不是没有想法,更不是打算死皮赖脸的去追求,在他的认知里,两个人的生活一定要没什么遗憾,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论从年龄上还是条件上都配不上孙MM,之所以去自考,也不过是想尽尽人事以安天命吧。
说实话,两个MM的出现确实让刘晓宇有一种非常温馨的感觉,比他一个人时候的孤独与寂寞要好上太多太多了,但同样,两个MM的出现也搅乱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和作者的情节设定,特别是主脑提供的调查结果(详见本书书页上关于女主的调查选项)让作者很难决定将女主给谁。
算了,不管了,以刘晓宇那骨子里的闲散天性,这些想不通的事就完全不去想,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刘晓宇一个人看着对方离去的背影,心想这狗血的情节应该是个头了吧。
(PS:请大家放心,狗血的情节有这些就够了,后面尽量不出狗血情节。)
佳人已去,生活还得继续。
这年头人与人之间都有着戒备与防范,更别说一个群体了,要不怎么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呢。
村里的村民多多少少都有些亲戚关系,虽说对刘晓宇摊子铺这么大的结果并不看好,但看在他能雇村里的那几个老人心地还算不错的情况下,刘家村的村民渐渐的开始接受刘晓宇这个外来户了。
村里哪家办个事请个饭什么的都会到大院里喊上刘晓宇,村子里请饭跟城里不同,动不动就是N桌的席面,必须双数的菜,一般每桌七七八八的都在十八个菜,取要发的好意头,当然这吃归吃,按理该随个份子什么的刘晓宇不用人说还是很上路的照样给。
一来二去之间,刘晓宇跟村里大部分的住户都有了些来往,尤其跟村里几个性格比较爽直的大叔是非常谈的来,没事不是他是你家就是你来他家的整上两盅,对待村里的那些小P孩,刘晓宇也很大方,只要是上门的,不是递个瓜果就是让其拎点菜蛋什么的回家,大院里产出的瓜果蔬菜、肉蛋鱼鲜什么的让村里吃过的人个个都是赞不绝口。刘晓宇这才算是真正开始溶入到刘家村这个大集体里面了。
这跟村里人一熟悉吗,平时来大院里窜个门聊个天的次数也就多了,今天几个明天又是另几个,这些人过来的目的一个是闲聊唠嗑,另一个就是来看看刘家大院种植果林、果园,还有池塘和养殖什么的,都是想来探探路取取经,以后如果大院真搞火了,村里人也想跟着沾沾光。
对于村里人的这些想法,刘晓宇心里是完全的清楚,到是来者不拒,非常耐心的将自己从网络上学到的养殖、种植技术毫无保留的跟大家一起交流,当然了空间的存在依旧是个秘密。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刘晓宇觉得一个刘家大院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就算是搞的再好成果也有限,而如果村里家家户户都能搞起来的话,形成了规模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气。
刘晓宇最近都在看生态养殖方面的资料,生态养殖是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已经被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目前大院里搞出来的只是一个初具形态的生态养殖,所以刘晓宇一直在想完善它。其实有了空间的存在他本不必搞这些,但是空间的存在是不能公布于众的,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来掩盖来解释。而找来找去这生态养殖法就是最好的理由。
按照资料上说的,刘晓宇在池塘边又搞了一个蚯蚓养殖坑,将家畜的粪便、烂菜叶、牧草、稻草等东西配合空间水与EM原液混合到一起发酵后铺到坑底,再铺上土,放入蚓种后土层上再铺一层发酵后的饵料,任其自我繁殖。
繁殖出来的蚯蚓可做为鸡、鸭、猪、鱼等家畜的饲料,即营养又能降低养殖成本,家畜排泄的粪便即可肥田又可用来养鱼、种花。
虽说雇的有人,刘晓宇总是会和他们一起动手,别看他在网上看了不少的资料,但现实操作中刘晓宇依然少不了弄出一些笑话,毕竟对于世世代代都靠种田吃饭的村民来说,他只不过是一个半路出家没有基础的城里人罢了,不过刘晓宇的态度很正确,不懂的就问,弄不清楚的就上网查,随着对农事不断的深入了解,刘晓宇渐渐地越来越象是一个专业的农民了。
谈不上爱好,对于刘晓宇来说做这些农事农活也算的上是一种乐趣吧,一种对不同生活的经历,在意的并不是大院能搞的多好多好,而享受的是这期间的一种过程。
第五十一章 黄粉虫
十一国庆,刘家大院里来了不少的网友,基本这些人都是刘家大院的网站上混的比较熟的,平时一个个都忙着上班养家糊口,只有这法定节假日才能出来休息。
原本这刘家大院相对那些旅游景区来说根本是没办法比的,但十一出游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每个知名景点几乎都是人潮汹涌,这个时候去那些地方玩的话,根本就不是游山玩水看风景了,全改成看人了。
之所以选择刘家大院,是被乡村里那种宁静自然的环境和刘晓宇不断在网站上更新的生活日记和图片给诱惑了,再加上出去玩的花费也太高了,所以这次十一国庆刘家村到是来了不少的游客。
人这一多住就成了问题,虽然刘家大院的客房不多,但村里哪家哪户家里没多几间房子的,十一的南京并不冷,只要稍微收拾一下就能住人了。
也难怪农家乐会那么的火,已经习惯城里颇有压力生活节奏的他们猛一下子进入到宁静悠闲的田园乡村时,那种完全放松且愉悦无比的心情让那些人哪怕是看到只鸡都觉得快乐开心,更别说不同于往日所吃的农家饭了,让那帮子人口水是哗哗的,顺便也让村里人着实的赚上了一笔。
十一国庆七天假,来来去去不少人,多是些拖家带口的,也有几个驴友是过来玩野营与弓猎的。开始刘晓宇还奇怪,他不是已经在网站上说明了这山里的情况了吗,这后山哪有什么野营与弓猎的搞头啊,后来一问才知道,这些人玩的并不是野营也不是弓猎,而是寂寞(别拍,网上现下很流传这句话,借用而已)和心情而已。
虽说大多数人是冲着刘家大院来的,不过大院的接客能力实在有限,在刘晓宇的推荐下刘家村里的农户多多少少都沾了点光分了点好处,真是皆大欢喜。
随着这批人走后,大院网站上的贴量与人气爆涨,来过刘家村的人纷纷的在上面发贴上图,有称赞的,有提意见的也有提建议的,总的来说是一片好评啊。看着火爆的人气,刘晓宇心想等大院这边的果园果林都长成了,那个时候,嘿。。。想不火都难吧。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这话虽老掉牙,不过对于秋后的农村来说却也是相当的重要啊,报纸上已经刊登了不少地区在烧桔杆时引发火灾,损失惨重啊。
十一过去了,刘晓宇的大院里这几天又添了两种新成员,一对小黄牛,和一群小白鹅,都是他从镇上买回来的,买鹅是因为他想平时能整个点鹅蛋吃吃,也没买多少远远比不上大院养的鸡鸭的数量。
至于买回来的牛,则是刘晓宇一时兴起,想想家里猪也有了,羊也有了,就差这牛了,正好在镇里碰上有人贩牛就买了一公一母回来,两头牛还小,再说刘晓宇也没田给它们耕,纯粹是养来吃的,他觉得这自己家养的牛吃起来应该味道更好吧。
这下好了,鸡、鸭、鹅、猪、牛、羊大院都给养齐全了,好在多是草食性动物,有满山遍野的牧草和空间水在,饲养起来并不会增加太多的成本。
当年的冬小麦种下之后就是村里农闲的时候了,村里各家各户都轻闲了下来。有十一国庆这泼客流,让村里人很是兴奋了一把,觉得刘家大院也许真的能不同于以前,真的会火起来,所以这一闲下来,到大院里窜门唠嗑的人就更多了。
眼看着这农闲一直要闲到过年后,而这过年还得一段时间,看着村里人都闲着没事,刘晓宇觉得还是找点事给他们做做的好。
说起过年,现在城里人过年根本就已经没什么年味了,每年除了那越来越烂的春节联欢晚会和已经成为噪音的鞭炮声外,几乎已经找不到以前过年时的那种气氛了。
而刘晓宇在跟村里人闲聊时得知,这村里过大年可是有讲究的,不光是吃喝还有贴对联、窗花等等习俗,甚至村里还会举办自己的春节晚会,家家户户都各自出节目,相比城里来说可是热闹多了。
搞了一桌菜,刘晓宇喊上村长和村里两位年长的大爷一起过来吃个饭,村长自不必说,这两位大爷在村里年龄是最老的,要村里的威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村长还大,席间刘晓宇提出想趁着农闲的时候,让村子里的人帮忙搞点东西。
刘晓宇提出来的有两个方案,一个是让村里人养竹鼠,养殖技术刘晓宇会一个一个教好,而产出的竹鼠则由他全部包销。其实刘晓宇知道一但竹鼠的市场被大家发现了,那根本不用他去包销,村子里的人自己就能有地方去卖了,不过为了打消村里人的顾虑刘晓宇还是把包销这一条说了出来。
另一个方案则是刘晓宇的新打算,他准备养虫,没错,是养虫,不过不是什么宠物虫,更不会是那些乱七八糟的虫,他准备养的是黄粉虫。
说黄粉虫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不过如果说起它的学名大家应该都很熟悉:面包虫。没错,就是大家去宠物市场时看到那些店老板用来喂鸟喂宠物的面包虫。
养黄粉虫并不是刘晓宇的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他思熟虑过的,据资料显示黄粉虫干品含脂肪30%,含蛋白质高达50%以上,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因干燥的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40%左右、蛹含57%、成虫含60%(据《中药科技报》报道)。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绝对是养殖家畜的最佳饲料之一。
养殖黄粉虫,即不占太多的地方也不会有很大的养殖成本,只需要一个避阳的房间,一些木质的养殖箱,一些不同孔径的筛网,现加上稻糠、麦麸配合点青饮料就可以了,跟竹鼠一样不用喂水,养殖起来非常的方便。
不过跟竹鼠有区别的是,这黄粉虫刘晓宇还停留在理论阶段,虽说养殖方法并不困难,不过毕竟刘晓宇没有实际操作过,所以这条方案只做为备用,他准备自己先起来再说。
刘晓宇趄着十一事情还没有冷却时提出的这个建议,村长和那两位大爷都很支持,当然这里更多的也是因为有刘晓宇包销的原因在。
跟村长他们说好了,愿意养殖竹鼠的一家一对先养着,种鼠不用钱买,从后面的收购款里扣,反正这东西繁殖的快,如果村里愿意养殖的人少,还可以一家两对。
而黄粉虫则由刘晓宇先行养殖起来,等条件成熟了后再在全村推广,一番沟通后这事就在一桌四人的嘴里定下了。
事后统计,村里有总共一百二十户人家里面,有近四十户愿意养殖,占全村总户数的三分之一,数量一出来刘晓宇就有点冷汗,一家一对,四十户就是四十对八十只,晕,好在这东西后山里还有不少,实在不行还有空间在,不然这种鼠还真提供不出来啊。
在听到村里的通知后,那位刘富贵又来了一趟,他这次来到不是来怪刘晓宇将竹鼠公布出去的,他后来也知道仅靠村里这些人来养殖,根本真不满市场上的缺口,别说四十户就是四百户养殖出来的竹鼠也不够那全国市场瓜分的。
他这次来是听闻刘晓宇准备养黄粉虫,所以特意跑来一趟了解一下详细的情况,刘晓宇不得不佩服刘富贵对财富的嗅觉,很坦白的告诉对方目前养殖黄粉虫仍处于理论阶段,还需要去实践才能普及。
刘富贵很具有冒险精神的提出要跟刘晓宇一起实践,刘晓宇略一思索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也算是件好事也就同意了刘富贵的要求。
有了网络一切都显得简单易行,虫卵被EMS打包送了过来,随着过来的还有一些养殖方面的书籍,刘晓宇在镇上订做的养殖箱与筛网也都送了过来,稻糠、麦麸也整了不少回来,反正除了喂黄粉虫这些也是喂养家畜的好饲料。
一路磕磕碰碰的花了些时间,刘晓宇总算是摸清楚了黄粉虫的养殖流程,他和刘富贵两家,每家各养了二十个养殖箱的黄粉虫,别以为这个数量多,其实是很少的,不过对于还处在实践阶段刘晓宇来说有了这些就够了。当然了,为了增加养殖的成功率,这些虫种在孵化之前已经被他扔进空间里放了段时间。
第五十二章 秋日
秋天的夜晚很美很美,每年被中国人民看成是最具人情味的中秋佳节就认准的是月朗风清的仲秋季节。
秋夜真是个赏月的最佳时节,只要没雨不阴天,夜色总是迷人的,点点灯光的村庄在这一刻似乎离月亮特别的近,这种感觉也总让人加倍的想家思念亲人。
想到以前每当秋夜中秋之时,一家人在家里围成一团,就着月饼,父亲和母亲慈爱的看着自己,时不时的相互说几句似乎在安排一些明年的事宜,秋夜依旧在,却已经是物是人非了。生命的脆弱有时就象风中飘零的落叶,让人感叹。
而此时此刻,农家的秋色正浓…
秋天,那些蟋蟀之类的昆虫在悲鸣声中,拼尽自己最后的一点力量迎接生命终点的那一刻。
当满树的绿叶变成黄叶勇敢地从枝头纵身一跃时,那种生命的升华到对大地义无反顾的滋润,这分明是一种为了生命必须跨越的死亡界限,然而这落叶的心事又有谁能懂呢?
今年的中秋刘晓宇没有回去过,而是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分别给了几位亲朋好友打了个电话问候了一下,一只手将憨憨抱在怀里,另一只手则抚摸着爬在身边的小虎,一人两狗寂然无语,只是静静地看着满天的星斗和那皎洁的圆月,浓浓的思绪充斥着刘晓宇的心头,夜风中有些寒意,身边茶凳上的茶已经失去了热气。
浓浓的夜停不住脚步的过去了,秋日的清晨在淡淡的阳光下,田间地头有些地方已经有了些微微的霜冻,在提示着人们冬天即将到来。
村里那近四十对的竹鼠已经放发完毕,在村委会的监督下这些养殖户都跟刘晓宇签了一个包销的协议,可谓皆大欢喜。大院的发展基本已经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正轨,刘晓宇在心里不停的思索着在来年如何能将刘家大院完善的更好。
来到池塘边,刘晓宇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池塘的四周除了树就是牧草,这样的环境总让他觉得少了些什么,脑袋里的杂念太多,越是想越是想不出,有些郁闷的刘晓宇甩了甩头暂时放下了这个念头。
今天大院要来人,来的是刘晓宇的姚叔,他这段时间休年假,正好趁机到大院里过几天他异常喜欢的乡村田园生活,当然曾经当过兵的他对小虎更是非常的喜爱,要不是城里不好养这种攻击性强的巨型犬类,他早就自己也养一只了。
看了看时间感觉还得一会儿姚叔才能到,刘晓宇在自己的地盘里四处巡视着,时不时趁着四周无人,将空间里的水悄悄地灌溉着自己种植的果苗,林子里时不时的就会看到自家养的鸡啊鸭啊什么的在里面欢快的刨土进食着,连那两只黄牛犊子也在林间悠然自得的啃食着牧草。
转了一圈看了看,刘晓宇发现现在的地里基本上已经没有其它的杂草了,遍地生长的几乎都是被空间改良过的牧草,放眼望去一抹艳绿出现在秋日一片枯黄色中的,绝对的让人赏心悦目。
大院的这边牧草早就引起了村里的注意,不过刘家大院的特殊性让村里其它人也没办法同时也不敢照样跟着做,毕竟村里的田地还得种粮,在没有绝对看的见的利益基础下如果村里都改种牧草养殖家畜,估计不光是村委会不同意,恐怕连镇里、县里都不会同意的。
不过这并不妨碍村里人时不时的来大院的地里割些牧草回去喂鸡喂猪什么的,反正这牧草的生长速度暴快,大家想割就割吧,所以对于这么点小事刘晓宇什么话也没有,到是村长在广播里提醒村民不要太过份,好在村里人都指望刘家大院能弄火起来,那到时候受益的就不会只是一些牧草了,所以私下里大家都还是比较自觉的。
十点多人到了,一进院门,姚叔嘴里就不停的呼唤着:小虎,小虎,很有点他才是小虎的主人一般,刘晓宇笑着摇了摇头告诉他虎子它出去巡逻去了,姚叔方才罢休。
“哈哈,总算又回来了,我说小二子,好吃好喝的准备齐了没有,我这次来可是打你这个土豪的。”姚叔爽朗的说道。
小二子这个小名让刘晓宇一直很无奈也很郁闷,开始的时候他也问过家里人为什么会给自己起这么个小名,自己明明是家里的独苗啊,怎么会被叫成二子,当时刘晓宇的母亲还在,告诉他原本在怀他之前曾经怀过一胎,只是不小心流产了,所以后来刘晓宇出生时就被起了二子这么个小名。
“得,您老人家来我还敢不准备?放心吧,不但吃的喝的不用你烦神,你上次不是说也想玩弓猎吗?这不,我给你搞了一套装备,得空我们去趟后山,让我看看您的箭法是不是跟你说的以前当兵时弹无虚发的枪法一样好。”刘晓宇笑着回答道。
“呃。。。呵。。。好汉不提当年勇,弓猎这玩意还是你们年轻人玩好了,我这老杆子就不参合了。”姚叔摸了摸自己短须说道。
“哈。。。就知道您老会这么说,放心,这次我没给你买弓,这次我买的是弩,弩箭钢珠都有,弩上我还给你装了个瞄准器,不用担心打不准了。”刘晓宇笑着说道。
“哦?弩啊,这可是好东西,嘿。。。有了这家伙我就不怕丢人喽。”摸着自己下马上的短须姚叔说道。
“姚叔,你先坐,我给你泡杯茶去,上次的好茶我可是给你留着呢。”说完刘晓宇起身去厨房将空间茶拿了出来。
品了一口杯中散发着清雅茶香的茶水,姚叔闭着眼睛回味着。
“唉,还是这茶好啊。”天天无茶不欢的姚叔感叹道。
“晕,茶好那你上次怎么不带些回去呢?”刘晓宇问道。
“你小子知道个屁,好东西难得享受一下就成了,天天喝的话,等哪天没的喝了那还活不活了,这人呐,要知足知福。”瞥了刘晓宇一眼姚叔说道。
喝着茶聊着天,时间就到了该弄午饭的时候了,这姚叔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非要跟刘晓宇进厨房也想显摆一下自己的厨意。好在东西已经的差不多了,将那些肉类交给姚叔去切,刘晓宇拿着一个篓子到回院去摘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