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小王爷的话,李某前日接到族兄消息,昨日便已联络上了粮仓守卫营中的几名旧交,据闻,上月中旬之时,粮仓曾有大批粮秣运出,接连数日,皆在半夜行事,去向不详,如今粮仓中已基本无粮,此事李某闻之后,深以为奇,又特地找了数名守城营之,已可确证无虞。”
一听弘晴见问,李敏行略一躬身,抱拳行了个礼,不紧不慢地将所得之消息一一禀报了出来,登时便令满屋之人面色尽皆狂变不已。
什么?没粮了?该死!
这一听李敏行如此说法,弘晴的脸色虽尚保持平静,可心却是为之猛地一沉,眼神瞬间便凌厉了起来,但并未就此发作,而是沉吟了片刻之后,声线微冷地开口问道:“李壮士可能查到粮秣之去向否?”
“李某只能试试,实不敢妄言定然可成。”
李敏行虽不清楚粮仓无粮一事有多重要,可一见满屋子人等尽皆面色难看无比,自也知晓此事怕没那么简单,自不敢胡乱打包票,这便一抱拳,给出了个谨慎的答案来。
“那好,就请李壮士全力追查,无论所需银两多少,皆由陈掌柜这头支出,但消能有准信,李壮士可持小王之印信到驿站找小王,事若能成,定当厚谢。”
弘晴心虽微有些烦躁,但并未因此乱了分寸,眉头一皱,想了想之后,站起了身来,缓步走到李敏行所坐的几子前,伸手从腰间取下一枚玉佩,递到了李敏行的身前,语言诚恳地吩咐了一句道。
“好,且容李某暂退,若有准信,定当报与小王爷知。”
李敏行干脆无比地接过了弘晴递过来的玉佩,躬身行了个礼,也没管房中其余人等是何表情,一旋身,大踏步便行出了房去…
第73章 真相之猜测
“小王爷,此事…”
李敏行所带来的消息实在是太过震撼了些,满屋子人等尽皆又惊又疑,背负着举荐之责的李敏铨更是尤其不安,李敏行方才行出房门,他已是忍不住站了出来。
“嗯!”
弘晴压根儿就没给李敏铨将话说完的机会,一挥手,止住了他的话头,面带寒霜地环视了一下房中诸人,从牙缝里挤出了句话来:“尔等都听好了,此事不得外传,若有违,小爷断不轻饶!”
“诺!”
一听弘晴说出了如此狠话,刘三儿等人哪敢怠慢了去,忙不迭地各自躬身应诺不迭。
“李先生留下,其余人等尽皆退下。”
能被弘晴带进这屋子的,自然都是心腹之辈,能力或许一般,可忠心却是毋庸置疑之事,这一点,弘晴还是信得过的,这会儿既已交待过了,弘晴自不想再多啰唣,这便一挥手,将众人尽皆屏退了出去。
“喳!”
于众人来说,弘晴这个小主子就是天,他既已下了令,自无人敢有不从,一众人等齐声应了诺之后,各自退了出去。
“李先生可有甚要说的么?”
众人退下之后,弘晴微一仰头,神情肃然地看了略有些不自然的李敏铨一眼,语气平淡地问了一句道。
“小王爷明鉴,属下以为此事,唔,此事重大,须得多方验证了方可,光凭敏行所言,怕是有些做不得数。”
李敏铨到底还是担心自个儿的举荐之责,唯恐其族弟所言有误,略一沉吟之下,面带犹豫之色地回答道。
“嗯,是要好生再查查,然,却是不急,某观敏行其人乃有为之辈,当非信口开河之辈,此事十有八九是真,若河漕衙门真的无粮,放粮一事怕是要出乱子了!”
弘晴乃灵醒之人,自是一听便明白李敏铨在担心些甚子,可也懒得说破,只是面色阴沉地点评了一句道。
“小王爷所忧甚是,然,也不是无法可解,只是所费恐将颇大。”
李敏铨的身家性命可是全都有赖于弘晴父子俩,自是不能坐看三爷的差使办砸了去,脑筋急转之下,还真让他找到了一线破局的希望。
“哦?且说来听听,花费甚的倒是无须顾忌太多。”
只要是钱能解决的事情,于弘晴来说,就不算是太难的事儿,旁的不说,山东分号这里凑上一凑,还是能挤出万把两银子的,毕竟山东分号开业已四个月的时间,销售所得都还没解到总号,先挪将出来,也不是啥大不了的事儿。
“小王明鉴,这济宁城靠着运河吃饭,地称富庶,加之又是风调雨顺之地,周边诸府虽尽皆遭了灾,然,济宁却是不受影响,府中多有豪族,存粮不少,若肯许以重金,或能购得一些,以应急之用,今,山东各府报上来的放粮数足以支持五日之用,而湖广急调而来的四万石粮,十日左右必可赶到,所差着,无外乎五日光景耳,收紧一些,或许能应对得过去才是。”
李敏铨到底是济宁人氏,尽管离乡颇久,可对济宁却是相当之了解,一番谋算下来,自是颇有可观之处。
五日?嗯,该死,怪不得当初老十拼力要拖延行程,敢情问题竟是出在此处!
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姑且不论李敏铨所献的策略是否可行,只说弘晴一听到五日之差,顿时便联想起了在聊城码头上所发生的事情,再一细究,隐隐然已是猜到了真相老十早就知道河漕衙门的粮仓已是无粮可调,为恐露馅故,这才会尽力拖延行程,道理很简单,只要拖过数日,待得湖广急调来的四万石按时抵达,河漕衙门的事儿便可顺利遮掩了过去,不致有被发现之虞,至于拖延的后果会造成多少灾民的死亡,只怕压根儿就不在十爷的考虑范围之内,搞清了这点,弘晴心中已是稍稍释然了些,只是问题又来了河漕衙门的粮都到哪去了?
河漕衙门管的不止是河防,还有漕运一事,其粮仓里的粮都是储备粮,其功用实际上并非为了赈灾,而是用于在黄河泛滥之际,不致于影响到京师的粮秣供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河漕衙门的粮都属于战备粮,平日看着无大用,可一旦有事,那可就是京师救命的稻草,没有圣旨,擅动粮仓之粮乃是死罪,那么,到底发生了何事,才会令得河漕总督不管不顾地擅自调出粮仓的粮食?
故意让三爷差使办砸么?有这种可能,但并不大,毕竟此事一旦捅破,三爷不见得有事,倒是汝福这个河漕总督必定吃不了兜着走,连带着十爷恐怕都要倒大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故意整三爷的可能性并不大,当然了,如是无法揭破粮仓无粮之密,那三爷可真就要遇到大麻烦了,一个办事不利的罪名扣将下来,三爷以前的诸般努力必将就此化为了泡影,再想爬起来,显然就没那么容易了的。
既然不是特意要整三爷,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性利益!理由么,也很简单,大灾之年,最贵的就是粮食,涨价的幅度往往十数倍不止,若是能将河漕衙门的储备粮倒卖到市面上,所得之暴利绝对惊人至极,至于弥补么,也简单,待得湖广夏粮丰收之后,再低价进上一笔,便足以将亏空弥补个彻底无虞,这一来二去之下,少说也能落下个几十万两的银子,当真比抢钱庄还来钱更快,在如此暴利的刺激下,一帮贪官污吏们又有啥事是做不出来的。
惊天巨案!这绝对是惊天巨案,卷入其中的怕不止河漕总督汝福一人,布政使公普奇、按察使杜默良也必定身在其中,概因没有这二位的全力配合,光凭汝福一人,就算有这个心,也没那个能耐,更不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将粮仓里的三万石粮食全都销售一空,这可是典型的窝案啊,只怕在京的八爷、九爷也没少从中得利,若不然,老十跟着急个甚来着。
“小王爷,您看这…”
弘晴想得有些入了神,脸色变幻个不停,却久久无一言,李敏铨见状,心中的不安顿时更浓了几分,深怕弘晴责备其胡乱献策,这便苦着脸从旁试探了半截子的话。
“嗯,此策可行,先生只管放手去购粮,所需之银两就先从商号里支出好了,能购多少就尽量购多少,只消能顶过三日之用,小王从湖广急购的一万石粮或许能赶得到。”
弘晴虽已隐约看破了河漕衙门粮仓无粮的蹊跷之所在,然则到底是缺乏实证,却也不愿轻易捅破,再者,弘晴也还没想好应对之策,毕竟此案干系实在是太过重大了些,一旦捅破,绝对是一场官场大地震,可要是事先走漏了风声,被十爷那头闻知,后果怕就有些不堪了去了,有鉴于此,弘晴理智地将所思所想强行压在了心底里,仅仅只是简单地吩咐了一句,当然了,为了宽李敏铨的心,弘晴也就顺带着将当初离京之前交待胤禄去办的事情提了一下。
“嘘…,若能如此,此番当不致有民变之危矣,先应付了赈灾一事,河漕衙门一事大可推后再议也不为迟。”
一听弘晴如此说法,李敏铨情不自禁地长出了口大气,紧绷着的神经也就此稍稍放松了下来。
“嗯,那就先这样好了,就烦劳李先生多跑上几趟,尽快将购粮一事落实下来,晚些时候再议河漕衙门之事也好。”
事有轻重缓急,该如何对付河漕衙门的事儿虽重要,可比起安抚灾民来说,却又大有不及了,眼下对于弘晴父子来说,如何将放粮一事顺利办将下来才是头等要事,至于秋后算账么,大可慢慢算了去不迟,这一点,弘晴自是看得无比之通透。
“那好,属下这就去联络济宁各大豪族,晚些时候再来听小王爷教诲。”
这一听弘晴同意了自己的应对策略,李敏铨兴奋之余,自也不敢稍有怠慢,紧赶着应了一声,急匆匆地便出了房,自去张罗相关事宜不提。
该死的老八,拉下这么泡臭狗屎,却让老子来揩屁股,哪有这么美的事儿,此事不整你个头破血流就不算完!
尽管对渡过难关已算是有了一定的把握,可这等把握性究竟有多高却还是个未知数一者是不清楚李敏铨这头能购到多少的粮食,毕竟山东豪族一向强项,可不见得会轻易地跟着李敏铨的步调走,哪怕是打着三爷的钦差旗号,事情也不见得会简单到哪去,二来么,从湖广急购的粮秣虽比官运要先启程了一天,又是交待过要急赶的,可真能比官运之粮早到多少日却也不好保证,毕竟水路运输与陆路不同,风平浪静的话,一切都好说,可万一要是遇到了风暴啥的,那运期可就不知要耽搁多久了的,一念及此,弘晴对老八一伙大发国难财的行为可就恨到了骨头里去了,只是说到具体之发难计划么,弘晴却尚未想定,这便在空无一人的房中来回地踱着步,眉头就此深锁成了个大写的“川”字…
第74章 扬眉剑出鞘(一)
“我家大人还病着,不见客,请回罢。”
河漕总督府大门外,一名戈什哈面带不屑地站在台阶上,极为不耐地冲着等候在台阶下的赫达喝了一嗓子,话音一落,也不给赫达开口的机会,转身便要向大门里行了去。
“且慢!”
赫达这都已是第七回来此了,这一听又是这么句老话,满腔的火气可就憋不住了,一声断喝之下,不管不顾地便蹿上了台阶,一把拽住了那名戈什哈的胳膊。
“干啥?干啥?看清楚点,这可是河督衙门,不是你小子耍威风的地儿,放手!”
那名戈什哈显然没料到赫达竟会如此之冲动,只觉得手一紧,心不由地便有些慌了,一边拼命地甩着胳膊,一边尖声地叫嚷着。
“混账行子,想造反么?”
“作死啊,拿下,拿下!”
“住手!”

那名戈什哈一嚷嚷,把守衙门口的一队士兵立马在一名把总的带领下围聚了过来,刀枪并举地高呼着,大有一举将赫达就地正法之架势。
“某乃钦差随扈,现有钦差关防在此,尔等安敢放肆若此,还不退下!”
赫达原本是宫中三等大内侍卫,打三爷在阿哥所厮混时起,便已奉旨护卫三爷,而今更是就任诚郡王府亲兵统领,头上顶着的可是参将之衔,堂堂的从三品武将,在京中也算是有名号的人物,可此番奉三爷之命前来河漕衙门办差却屡屡受挫,早已是受够了鸟气,此际一见河漕衙门这帮子没品之兵丁竟敢以刀枪比着自个儿,本就汹汹的怒火自是更旺了几分,不单不放开那名戈什哈,反倒是一抖手,取出了钦差的印信,单手高高地举着,摆出架势要以官威来压人。
“混账,闹个甚?嗯!”
按体制,钦差代表的可是帝王,冲撞了钦差关防,就有若违逆了皇帝一般,那可是绝对的死罪,这一点,在场的河裁门兵丁们自是都心知肚明,此际一见赫达亮出了钦差关防,自是全都为之胆寒,气势顿时大泄,刀枪皆不自觉地垂了下来,只是上头有命,众官兵们也不敢放任赫达胡乱闯进堂去,一时间都不免有些个不知所措,正自迷茫不已间,却听堂口处一个粗豪的声音暴然而起,众人循声望去,入眼便见施施然行出堂口的赫然竟是此番赈灾的钦差副使十爷胤锇,自都不敢怠慢了去,各自垂头退到了一旁。
“末将赫达参见十爷。”
赫达手中的钦差关防可以吓住河漕衙门的兵丁,可对同为钦差的十爷,却是半点效果都没有,这一见胤锇从衙门里冒了出来,赫达的心不由地便是一沉,可却不敢失了礼数,也就只能是无奈地松开了那名戈什哈,紧走几步,抢上前去,规规矩矩地打了个千。
“嘿,爷说谁那么大胆子,竟敢在此胡闹,敢情是你这小子,怎么?吃饱撑着没事做,跑这儿来耍官威么,嗯?”
老十平日里就瞧三爷不顺眼,连带着对诚郡王府诸般人等也都没啥好脸色,这会儿自不会给赫达留半点的颜面,也不问青红皂白,毫不客气地便喝叱了赫达一通。
“十爷明鉴,末将奉三爷之命前来公干,可汝大人却屡次避而不见,末将一时情急,若有闪失,还请十爷多多海涵则个。”
对于胤锇这等明显拉偏架的行为,赫达自是恼火得很,奈何这位爷可不是个讲理的主儿,赫达着实没勇气跟胤锇较真,无奈之下,也只好将三爷这面大招牌扛了出来。
“什么混账话,汝大人也是你小子能议论的,哼,你个小小的王府统领,又甚资格在此胡闹,滚,有甚事,叫你家主子来说!”
十爷从来就是个骄横之辈,别说赫达了,便是三爷的账,他也不会买,这一听赫达话里话外要拿三爷来压自个儿,十爷的脸色立马就难看了起来,怒目圆睁地瞪了赫达一眼,毫不容情地便骂了起来。
“十爷息怒,末将告退。”
眼瞅着有胤锇这么尊大佛在,赫达自是清楚今儿个的差使注定要砸了,可也没辙,也就只能是捏着鼻子请了辞,领着数名手下在河漕衙门官兵们的哄笑中灰溜溜地自行回转了驿站。
“奶奶个熊的,还真是什么样人养什么样的狗,蛇鼠一窝!小的们,都给老子听好了,守紧门户,别让甚蝇营狗苟之辈都往内里窜,谁要误了事,看爷不扒了他的皮!”
赫达都已是示弱而去了,可十爷却还意犹未尽,赫达人都还没走出衙门,十爷已是不干不净地骂了起来,而后又有些个越俎代庖地朝着河漕衙门的官兵们嘶吼了一嗓子。
“喳!”
十爷虽不是正管上司,可人家是阿哥,又是钦差,还是汝福的靠山之一,他既已放了话,一众兵丁们自是都不敢怠慢了去,尽皆轰然应命不迭。
“十爷英明,只言片语便可退大敌,下官叹服。”
胤锇没再多理会那帮子丘八们,施施然地又逛进了堂中,方才转入后堂,一名身着便装的白发老者已是满脸堆笑地迎上了前来,这人正是河道总督汝福,镶黄旗人,正牌子的天子奴才。
“得,你老汝就甭来这套了,咱们可是多年的交情了,能帮衬着的,爷自然不会熊了去,可有一条你老汝还是得紧记着,给爷挺直了,莫趴下,若不然,后果你是知道的。”
胤锇显然很是受用汝福的小马屁,脸上的笑容都因此格外灿烂了几分,可显然并未放松警惕,大嘴一张,粗鄙无文地笑骂了汝福几句。
“下官办事,十爷尽管放心就是了,不就是顶着么,这一直都做着呢,再有个三、五天的,事情也就差不多该见真章了,断不会误了事的,十爷,您内里请,咱接着喝酒去,今儿个当无醉不归。”
汝福早就跟八爷一伙都已是混得烂熟,又怎会不知胤锇的性子就是这般的粗鲁,自不会见怪其的口无遮拦,笑盈盈地拍着胸口,信心十足地做出了保证。
“哈哈哈…,好,要的就是这话,奶奶个熊的,你老汝不说,咱这肚里的酒虫也不闹,你这么一说,得,爷这会儿还真就渴得紧了,走,接着喝酒去,哈哈哈…”
一听汝福如此说法,胤锇立马便狂笑了起来,伸手重重地一拍汝福的肩头,晃悠着膀子便哈哈大笑地往内堂里行了去。
可怜汝福不过一寻常老者,被老十这么一拍,险险些就一头趴到在了地上,可面对着素来骄横的老十,他又哪敢有甚怨言,也就只能是苦笑着摇了摇头,亦步亦趋地跟了上去…
“什么?你说什么,嗯?”
驿站钦差驻跸的大院之书房中,一身白衣单袍的三爷双眼怒睁,煞气四溢地死盯着跪在面前的赫达,咆哮地喝了一嗓子,怒气勃发不已,大失往日里的儒雅之气度,说起来也不奇怪,开仓放粮至今已是第五天了,各府的存粮基本都已告馨,各府传来的催粮文书在三爷的案头都已是堆积如山,可河漕衙门的粮却还是调不出来,眼瞅着差使就要办砸了去,三爷哪还有甚闲情逸致去讲究啥风度不风度的,心中火大得杀人的心都有了。
“王爷息怒,非是奴才不尽心,实是十爷他…”
赫达在回来前便已猜知三爷必定会对再次空手而归的结果暴怒不已,心中算是有了准备,可真到了面对三爷的滔天之火时,赫达还是吃劲不起了,魁梧的身子哆嗦得有若打摆子一般,一边磕着响头,一边低声地试图解释上一番。
“废物,本王要你何用,滚,滚!”
到了如今这般田地,三爷要的不是解释,要的只是结果,眼瞅着赫达那战战兢兢的小样子,三爷原本就旺的火气登时便更旺了几分,哪有心情去听其啰唣,猛拍了一下面前的文案,霍然而起,怒气勃发地便喝叱了起来。
“废物,都是废物,来人,备轿,本王亲自去,就不信那汝福老贼还敢耍无赖!”
三爷这么一怒,赫达自不敢多逗留,几乎是连滚带爬地退出了房去,可三爷却并未因此而消了火气,但见其重重地跺了下脚,有些个气急败坏地嘶吼了一嗓子。
值此三爷大爆发之际,房中几名王府幕僚尽皆吓得个面色苍白,人人噤若寒蝉,自是谁都不敢在此时触了三爷的霉头,眼瞅着事情将因此而激化,弘晴无奈之下,只好悄悄地朝着李敏铨打了个手势。
“王爷息怒,此事万不可如此。”
李敏铨虽也看出了事情激化的后果有多严重,可面对着暴怒的三爷,他本也不敢轻易出言进谏,然则弘晴既是有了暗示,他却是不敢不动,这便从旁闪了出来,高声谏止了一句道。
“嗯?”
三爷这会儿正在怒头上,若是旁人在此时出面进谏,那三爷一准是先赏上一顿的板子再说了,可对于李敏铨这位首席谋士,三爷却是不好轻忽了去,只是怒气难消之下,虽不曾大发作,可冷哼的声音里却是寒意惊人至极…
第75章 扬眉剑出鞘(二)
“王爷明鉴,圣旨上只言让河漕总督衙门配合行事,却并无明令河漕总督须得尽赈灾之责,而今那汝福尽行拖延之道,摆明着是不愿配合王爷行事,然,于理来说,王爷却是无法强令于其,一旦闹僵,非但于事无补,反倒易遭小人暗算,须得谨慎些方好。”
李敏铨跟随三爷多年,还真就没见到三爷有如此失态的时候,此际被三爷这么一瞪眼,心里还真是有些发了慌,好在城府还算深,倒也没露了怯,一番解释下来,却也中规中矩得很。
“嗯…,本王何尝不知须得谨慎,奈何如今各府粮秣将尽,而灾民兀自嗷嗷待哺,一旦有乱,本王又该如何向皇阿玛交待?事既至此,本王也就豁出这张脸不要了,断不能让汝福老儿再这般罔顾灾民之死活!”
三爷原就是个精明之人,又怎会不知李敏铨的提点乃是好意,实际上,若非深知自己这个钦差阿哥对河漕总督没有节制之权的话,三爷又何必如此低三下四地让赫达屡次去碰壁,要知道赫达受阻,丢的可是他三爷的脸面来着,可眼下脸都已丢得个精光了,事情却还八字没一撇,这令自尊心素强的三爷又如何能咽得下这么口恶气。
没辙了,不见真章怕是不行了!
眼瞅着劝不动三爷,李敏铨的眼神立马便转到了弘晴的身上,一见及此,弘晴的心也不禁便是一沉,然,也就仅仅只是略一犹豫,便已下定了决心,这便悄悄地又打了个手势,将行动的信号发给了望眼欲穿的李敏铨。
“王爷,您便是去了,亦属枉然耳,粮怕是一粒也调不到的。”
得了弘晴之暗示之后,李敏铨忐忑的心已是稍安了些,这便语出惊人地说了一句道。
“嗯,此话从何说起?”
三爷其实也知晓自己前去未必便能落得个好,可总以为自家的阿哥的脸面还是值点钱的,纵使不能让汝福全力配合,可多少总该得点应付性的饶头罢,却没想到李敏铨居然说得如此之绝对,心中的疑云登时便大起了,眉头一扬,紧赶着便出言追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