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071
如果说夏天的星星多的就像沙滩上的沙子,那秋末的星星就好像是小溪里的小石头一样,被水洗过了,特别明亮。我在小溪边洗我们刚才煮东西的罐子和碗,姜羊和青山就在下游玩水,等我洗完碗,姜羊他们就洗爪子和脸,然后顶着湿漉漉的脑袋回到火堆边上。
溪水非常冰凉,一直凉透到骨子里,我洗完回到火堆边和他们一起坐着,将红通通的手凑近火堆烤火。
姜羊拿着一根树枝戳火堆,侧着耳朵听着什么,过一会儿问我:“麻~是什么在叫?”
“你听,咕咕咕咕~”他给我学了一下。
那是树林里的鸟,但我不知道是什么鸟。姜羊又问:“那草丛里有虫子在叫,是和我们家旁边一样的虫子吗?”
这些藏在草丛里的虫子叫声都是一样的,我当然分辨不出来家里的虫子和山上这些虫子的叫声有什么不一样,都是嘶嘶的声音。不过能听出来这些秋虫的声音,明显没有夏天时候那么响亮了,叫唤一阵就停下来,有气无力的样子。
姜羊总是能找到很多有趣的东西,然后快乐的研究起来,他听了一阵周围的声音,转头又玩上了火堆。把一根长长的树枝在火堆里烧着,吹熄,剩下一块橘红的头还在蔓延,像一根香柱。在空中快速挥动的时候,橘红色的点连成一片线,又变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图案。
“麻,你快看!”姜羊挥舞的非常起劲。
还有一种干叶子,扔进火堆里就发出滋啦啦的一声响,然后整片叶子快速燃烧起来,最后剩下通红的完整叶脉,还能在火堆里停留好一会儿,特别好看。
青山摸出了个没吃完的橘子,剥开了,单独给了我一半,然后他自己和姜羊分剩下的那一半。姜羊吃着橘子,把橘子皮挑到了火堆里,一股橘香味就随着烟气散开来。
夜更深了,我让姜羊和青山去睡觉,自己守着火堆。姜羊乖乖起身了,青山却没去,只待在原地。姜羊一看青山不走,他也坐下来。
我说:“姜羊,去睡觉。”他还在长身体,这一年他长得很快,最近也是吃的越来越多,到了这个时候早该困了。
姜羊看我脸色,还是爬到帐篷里去睡了。
我又对青山说:“你再坐一会儿也要进去睡。”
青山嗯了一声,捡起刚才姜羊玩得那截树枝,捅了捅火堆。看火小了点,他起身又在周围捞了枯枝回来,架在火堆上。
有些润湿的柴枝架在火上,腾出一股浓浓白烟,非常呛人。我换了个位置,避开了风口。
夜深的时候,山里会起雾,这片薄雾又很快会变成露水,沾在树叶柴草上。人待在这没什么感觉,只是过一会儿伸手摸摸身上的衣服,就会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衣服都被打湿了。不只是衣服,连头发上都缀满了小水珠。
大概是半夜里,我在火堆里扔了一把路上捡的板栗,火堆里过一会儿就传出了几声爆裂的响声,还有一股板栗的焦香味。
我觉得吃饭前埋在火堆底下的红薯也差不多熟了,站起来准备去叫姜羊起来吃,谁知道我还没动身,姜羊就迷迷糊糊的从帐篷的门里伸出一个脑袋,揉着眼睛好像梦游一样的问我:“我闻到香味了,麻,是不是红薯熟了?”
“差不多了,过来吃吧。”我拨开火堆,扒拉出来几个红薯。红薯表皮有一点焦,从灰堆里滚出来就传出一股香味。
有点烫手,我用指腹摸了摸耳朵,随手摘了两片叶子包着热腾腾的红薯,把红薯从中间掰成两半。软软的金黄色内里,一口咬下去甜的像喝了蜜水一样。
姜羊一边吃一边吐气,他不太能吃很烫的东西。青山就没有这种困扰,他吃的很快,吃完了自己那个红薯,他又开始剥从火堆里扒拉出来的烧板栗。
“留两个给我。”姜羊啃着红薯说。
青山就剥出来板栗,全都摆在一块石头上,然后推给了我。
月亮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了,就挂在附近一片山头上,看上去又亮又大。把我们周围照的好像笼罩着一层白霜。
吃完东西,我把他们两个都赶进了帐篷里睡觉,一个人坐在火堆边上守夜。披上一件特意带来的大衣,我望着山头上那个大大的月亮,陷入一种宁谧的澄净安然里。
月光看上去那么干净,又安静,让人移不开目光。
月亮也慢慢沉下了山头,我从恍惚里回过神,舔了舔下唇,感觉嘴巴都干了。我搓搓脸站起来,拿着瓶子去山溪灌了一壶水,在火堆上烧热水喝。
一杯滚烫的热水慢慢喝下去,我的那点睡意被驱散了,转头四处瞧瞧周围有没有动静。这可能是一天之中最安静的时刻,就连上半夜的虫鸣和鸟叫都消失不见了,只剩下我面前一个火堆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响。
大概是凌晨三四点的样子,身后的帐篷发出一点声响,我转头一看,看到青山钻了出来。
“我来看着火堆,你去睡觉。”他说。
我脱下身上的大衣给他,“那我去睡一下,你披着这个。”
青山摇头,“我不冷,你拿去盖。”
我摸了摸他的手臂,发现确实不冷,也就没坚持,披着衣服钻进帐篷里去睡觉。突然离开火堆,感到有些冷,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帐篷并不大,姜羊抱着一件衣服缩在角落里,睡的正熟。我就躺在他身边,把大衣盖在身上闭着眼睛睡觉。
大衣还带着刚才在火堆边的热气,我躺下的这个位置也带着青山留下的温度。在身旁姜羊均匀的呼吸声中,我也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又是晴天。我们在山溪边漱口,太阳就在我们正前方出现,圆滚滚的像个咸蛋黄,储存的能流出金黄油脂的那种。这个时候的阳光一点都不刺眼,朦朦胧胧的,还要穿透一层山间的岚雾才能照射到地上的花草树木。
山间草叶上挂满了露珠,小溪边的兰叶上也是白色的水珠子,姜羊一边漱口一边用爪子去故意戳水珠,把它们全都从草叶上抖下来。
吃过饭,我们再次向前走。
青山擅长捕猎,但他也不是所有猎物都能手到擒来的,很多时候,那些猎物都非常机警,青山还没出手,它们就已经闻风而逃了。青山一个人的时候,偶尔那些猎物借着地形逃跑了,他也没法及时追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们消失在树丛间。
我看了几次青山的捕猎,觉得他比较依赖于自身的力气与速度,不擅长用工具。而我没有他那样的力气和速度,只能善用工具,两个人配合起来,确实比较轻松一些。还有姜羊,他在一旁充当惊吓追赶猎物的角色,也给我们帮了不少忙。
山林里的鸟群在我们的呼喝声中一阵阵的被惊飞,还有不少小动物也被惊得奔逃。在山里打猎不是件轻松的事,跑一阵就浑身是汗,衣服上脑袋上挂满了各种草叶和小树枝。
好在山里山泉多,用清凉的水洗过脸和手之后,整个人都会舒服不少。
我们在追赶一只小野猪的时候,来到了一个山沟里,虽然追丢了那只野猪,但是意外找到了一片柿子林。十几棵柿子树就长在这一片向阳的坡上,枝上挂着很多黄柿子。看上去虽然小了点,但是山柿子不比家里种的柿子。
现在吃也许不怎么好吃,不过可以摘回去过些天再吃,或者干脆做成柿饼,能储存很久,等到冬天也能吃。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东西太多了,不好带下山去。
“那我们先把猎物带回去,过两天再专门来摘柿子!”姜羊提议,“我会记住来这里的路的。
“你能记得住路吗?”
“我们一起记,能记住的。”姜羊说,推了推青山,青山就也跟着向我保证:“我能记住大概的路,不会丢。”
“好吧,记住地方,咱们下次来摘,摘回去就给你们晒了做柿饼吃。”
我们在这山上待了几天,每个人身上都是一股味道,等我们大包小包的带着猎物下山回家,已经像是三个乞丐了。衣服在山上被刺挂出了大口子,还沾了血迹,鞋子更是泥泞,身上带着猎物的腥臊味。
回到家了还不能轻松,这些猎物要一一收拾好,还没死的要放血宰杀剥皮,死了的更要赶快处理。好在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凉下来,几天时间还是能保存的。
我们抓到的猎物全都堆在门前不远处的小溪边,剥皮处理。小的猎物像兔子野鸡那些剁开成两半就可以,大的猎物就要剁成一条条的肉。
等我们处理好猎物,那一片溪水都染红了。洗干净的肉块全都堆在一个大盆里,倒上许多盐,把肉块的每一个地方都反复涂抹上盐腌制。如果没有腌制好,这些肉很快就会坏掉,保存不了多久。
等这样腌制一段时间了,让盐的咸味完全浸透,才能提出来,穿上绳子,开始进行下一步的烟熏。


第72章 072
既然准备腌制腊肉,我想鱼也能顺便腌几条,就在第二天带着姜羊和青山去大河那边抓鱼了。照样是青山去抓鱼,我去水库那边的田里。至于姜羊,他想跟着谁就跟着谁,之前一次是跟着青山,这次他就跟在我身后来了。
水库这边的田因为离的太远,我没有种什么东西,还是原来那些原本就长在这里的,现在也被摘得差不多了。
离村子近的田里我种了油菜和青菜,院子里姜羊的小菜田里也种了一些,这边的田我明年不准备继续管,就没有新种下菜。
把田里扫了一遍,发现没什么好忙的,我又和姜羊一起去河边准备给青山帮忙。这个时候已经很冷了,虽然今天有出太阳,但下到冰冷的水里仍然是个苦差事。青山一直不怎么怕冷,我们三个里,只有他的衣服穿得最少,现在这会儿在水里游泳,也不见他有什么异样。
我扎起裤腿,准备往水里走,姜羊忽然蹲下,又把我的裤腿拉了下来,“麻,你别下水了。”青山远远看到我们过来了,又看我准备下水,很快游回到岸边,从水里冒出个脑袋说:“你不要下水了,脚会痛。”
天气一冷,我的脚只要泡了冷水,脚踝关节就会刺痛不已。对我来说不是大事,小毛病忍忍也就好了,姜羊最开始也没看出来,但青山却忽然有一天问我是不是泡了冷水脚痛。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观察出来的,但自那以后,姜羊他们两个就尽量避免让我踩在冷水里了。
“我下水一起抓。”姜羊不等我说话,脱了衣服往水里钻。一进到水里,他就惊呼一声,然后转头朝我傻笑,“麻,这水凉凉的。”
他笑的很傻,我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蹲在岸边捡起一个小螺丝空壳砸到他脑袋上,“冷就快点抓好鱼上来。”
“不要小鱼,要大鱼,越大越好。”
“喔!我一定抓几条很大的鱼!”
姜羊雄心壮志的钻进了水里,结果最后两人的战利品一比,还是青山抓到的鱼更多更大。姜羊也不气馁,甩甩脑袋上的水说:“等明年我就能抓到更多鱼了。”
这是当然的,他一年比一年长大,也会越来越厉害能干。
青山这回抓到的鱼果然很大,最大的一条有手臂那么长,我想单手提起来都感觉吃力。这条实在太大,要腌制估计也只能剁成鱼块腌制。
回到家把鱼剖开清洗处理好,稍小一点的鱼就切成两半,大的鱼就剁成几块,同样放上盐腌制。
这些鱼和肉想腌制好,还要等上几天,这段时间,我们就又上了一趟山,去摘先前找到的柿子和野生猕猴桃。因为上次最后打到的猎物太多,猕猴桃拿不下了,我们就干脆没摘,留着这次去摘柿子的时候一起摘。
为了能装下来更多的柿子,我特地做了新的大箩筐,用扁担一挑,一趟可以挑很多回来,还不容易被碰坏。
我们在山上转来转去,最后竟然真的被姜羊和青山两个找回了柿子林。黄澄澄的小柿子远远看去就让人垂涎欲滴,但是走近了,单独摘一个看,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我随手摘了一个尝尝,涩口,甜也有那么些甜味,只能说还可以吧。要是新鲜吃,估计是不怎么好吃的,但是做成柿饼,就会甜很多。这个软硬度也刚好,适合做柿饼。
这十几棵柿子树树枝都长得比较低,挺好爬,所以我们三个都各自选了一棵树爬了上去摘柿子。最顶上的柿子最黄最软,不过可惜,那种明显更软更甜的柿子,都被山里的鸟给啄掉了大半,留下很多黄色空壳,或者剩下一半的柿子。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软柿子都被鸟吃了,总能找到些漏网之鱼,这些柿子甜一些,可以单独放起来,回去后放起来储存几天再吃,味道会更好。
我们摘的柿子一排排的码在大箩筐里,最底下我垫了一层稻草,多少能避免下山的时候这些柿子被撞烂。
我们摘柿子的时候,还不断有鸟落在枝头上来啄柿子吃。翅膀上有嫩黄色斑纹,眼圈有一圈红色的鸟儿站在离我很近的一根枝丫上,歪着头好像在观察我,一点都不怕人。它看了一会儿,啄了啄柿子,突然又飞走了。
我们摘了整整五大筐的柿子,已经足够多了,但树上还剩下不少。这些柿子最后就是留在山里烂掉了,我觉得有些可惜,但姜羊说:“这些留在这里给小鸟吃也很好啊。”
这山里的柿子,本来也不是我们种的。是我们摘了吃了,还是鸟吃了,或者掉在地上烂了,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但还是很心疼,这毛病大概改不了。
我们拿了六个大筐上山,最后一个空筐是用来装那一树猕猴桃的。
“要是还能找到野葡萄就好了。”姜羊下山的时候砸吧砸吧嘴说,他对之前找到的那些甜甜的野葡萄念念不忘。
我听了,就一路上注意周围,但是可惜没能再找到野葡萄。不过,这五筐柿子和一筐猕猴桃,也是一个大丰收,要把这几筐搬回家,也是累得够呛,这是下山还好,要是上山背着这么重的东西,我估计是做不到。
好不容易把猕猴桃和柿子搬回了家,趁着这几天太阳好,我就准备先把柿饼给做了。那些太软太黄的要挑出来,就放进垫了草木灰和稻草的箱子里,放一阵就会变软了。还有那些摘下来没有蒂的,就要现在吃掉,因为这种没法储存太久,也不好做柿饼。这种没把蒂一起摘下来的,大多都是姜羊的杰作。
其他的柿子,要先去掉皮。其实我不知道去皮有什么意义,但是从前教我做柿饼的李姨跟我说过,做柿饼是要去皮的。有很多事都是这样,前人的这种生活经验总结,即便不明白,也要听一听。
给这么多柿子去皮不是个小工程,还好我们上次在市里找到了一盒的刮皮小刀,用来刮皮方便很多。我把这些捏起来还是硬的柿子一个个刮去皮,就交给姜羊,他负责把这些柿子晾起来。青山端出了晾晒干菜的竹排,因为太多了,不是放在院子里,而是放在了院子外面。
原本我们院子外面长了很多杂草野花还有树,地形也是不太平的。现在被青山整理了出来,他把野草烧掉,把那棵长得不太好的杂树挖出来当柴烧了,高出的坡铲平,铲出的土就填进低洼的坑里。最后把那些松软的土压结实,我们的院子外面就有了一个很宽阔平整的平台,可以晒东西了。
云高天阔,微风徐徐。我这边忙着削柿子皮,姜羊和青山就看着柿子,不让那些鸟落下来吃,还时不时要去给柿子翻个个,压一压。
好不容把柿子处理好了,我看见那一大筐还没吃动的猕猴桃,同样选出一部分放在灰和稻草里储存,其余的试着和柿子一样削皮晾干,说不定也能做成猕猴桃干,虽然我没听李姨说过有猕猴桃干。
我在那削猕猴桃,姜羊跑过来看,然后跟我说:“麻,切成片不是更容易干吗?”
“那就切成片吧。”我说。其实这么小的猕猴桃,说是切成片,也就是一刀切成两半而已。不过这些猕猴桃实在太小了,处理了半筐我就不想继续下去,剩下的就放在墙角让姜羊他们自己拿着吃。
也是天气好,这几天都接连出了太阳,我们晒的柿子很快软了,不过这样还不行,大概还要晒上十几天。
这期间,准备做的腊肉也要拿出来处理了。
要把肉一块块的从盐水里提出来晾晒,想晒这些腌制的肉,不能用竹排。我带青山上山砍了几棵松树,选中间那一段直直的树干,在两边钉上两排长钉子,两边做两个架子撑起来。最后把那些腌制的肉穿上绳子,挂在这些钉子上吊着晒。
包括鱼肉,整整晒了七排。
剁下的松枝堆在太阳底下晒干,之后用来烧火熏肉都可以。熏制腊肉需要很多柴火,这一点是不够的。带上耙松针的工具,我们去山上打柴。
耙松针的工具长得像猪八戒的钉耙,前面梳子一样的齿,在厚厚的松针落叶堆里耙几下,就能轻松耙出一担的松针叶。
这些松针叶很轻,一会儿就烧过了,但是湿润的松针叶盖在火堆上,能逼出很多的烟,这些烟才是腌制腊肉的主要因素。
除了这些松针叶,还要选耐烧的树干,最好是树根,一棵树根能烧很久,省的一直加柴。
山上这些树长得密密麻麻,因为每年的树籽落下来,都会有很多长成树,挨挨挤挤的,所以这些树虽然长得茂盛,但是都长不了多高。青山选了几棵枝叶长了虫的松树给连根挖了出来,背到家门口的大平台上晒干。等用盐腌制过的肉晒得差不多了,这些树就能派上用场了。
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还得建一个专门熏肉的小屋子。
去年我也做了腊肉,不过那时候我一个人,肉也少,就在烧火的灶台旁边熏肉,现在这么多肉,非得专门建个屋子来熏不可。
也不用做的很大,能挂下这些肉就可以了。我选了个位置,用树枝画了大概的位置,和姜羊青山两个一起准备动手盖个小房间。


第73章 073
有姜羊和青山这两个帮手,盖个小屋子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地方选好了,人有了,材料也是现成的。砖的话,村子里那么多荒废的屋子,随便找一户,拆两面墙下来就可以。至于柱子,可以去山上砍几棵树,山上的树一年比一年多,密的找不道路,我们想砍多少都有。
扛着斧头上山,寻摸了半天,最后选了几根碗口大的松树。这些松树都长得笔直,把多余的枝桠砍下来,只留下一截树干,晒几天就差不多了。离我们家不远的一户也是个老屋子,已经倒塌了一半,我决定从那个房子卸一些砖头来盖我们的小房子。
因为不是那种水泥砌上的红砖,而是老屋的青砖,所以荒废了这么久之后,只要用锤子敲敲,青砖就能从墙上脱落下来,不怎么吃力。
废弃墙壁上爬满的深绿色藤蔓被割下来扔到一边,我笃笃笃的敲砖,敲下来一块就递给姜羊接着,他一块块的码进小车里。
这小车是我们上次去镇上,在路边一户人家的库房里找到的。就是那种两个轮子的手推车,一般是在工地上用来推水泥和砖的。先前我们用它来推谷子,还有运土去填坑洼的地方。之前这边路不好,这推车没有太大作用,现在附近的路都被青山勤奋的修整了一遍,再用这种小推车就轻松很多。
我在敲砖,青山就在家里挖坑。我画的那个位置要挖几个坑和沟,用来做个简单的地基。
我这边砖才敲下来一车,青山就过来了。
“你的坑挖好了?”
“挖好了,我不知道那么深行不行。”
一听青山这话,我就觉得有点不对,他肯定挖的太深了。我决定先回去看看,结果回去一看,果然挖的很深。我找了根长棍子来比了比,给青山划了道线。“青山,看到没,到这里就可以了。”
青山就听话的拿着长棍子比着修整坑。我和姜羊卸下一车砖,又回去继续。没一会儿,青山又完工了,跑过来帮我们一起敲砖。我给了他一个锤子让他敲,他看看锤子摇了摇头,然后从破损的墙体跳进屋子里面,一个用力,竟然把整面墙都给推倒了。
我被他吓了一跳,赶紧让他出来了。青山在满天飞的灰尘里走过来,脑袋上都蒙着一层灰,我大概也差不多。
“不能这么推,这个屋子快要倒了,你这样推,一不小心整个屋子倒下来,你在里面被砸到了怎么办?”我让他低下头,一边给他拍脑袋上的灰一边说。
青山低着头,语气好像还挺开心的嗯了一声。
我说不能,青山就不会做了,改拿着锤子老实的敲砖。不过多亏了青山这一下,推倒了一面墙,节省了我们不少时间,唯一可惜的就是这样推下来的青砖,有一些被砸破了。
我们收集了差不多的砖,就开始建造房子。
因为只是用来熏腊肉,不是住人,所以不用做的那么精细。这小房子有一面贴着我们原本的墙,所以只做三面墙就可以。
先把两根柱子放进深坑里,填土固定,再架上上面的梁,做个大框架出来。框架做出来了,再开始做墙面。柱子和柱子,柱子和墙之间,都挖了几道浅坑,这是屋子的墙脚,可以将砖交错的码上去。
梁上要挂腊肉,所以这个小屋子高度也不能太高。差不多了就该架上中间的大横梁,再在横梁上架上几道稍细的竖梁。架完了我才发现这样不太好做屋顶,临时又改造了一下,多架了几十根倾斜的竖梁,这样就能比较方便的盖屋顶。
屋顶当然还是选择盖瓦片,如果用之前盖小棚子那种芒草来当屋顶,等下面火一烧起来,说不定这整个屋顶都要烧着了。
这瓦片怎么码也有讲究,我之前修补过屋顶的瓦,所以知道该怎么码。有着一个圆弧的瓦片一片叠一片,朝上叠一竖排,再朝下叠一竖排,这样一直重复叠过去就行了。可以竖着叠,也可以横着叠,只要把握好诀窍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