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再看看下面的箱子吧!一人打开一个。”李月接过石戒,顺手放进怀里。
长乐打开的是一个暗红色的木箱,打开一看,里面又是一个很小的木箱,散
发着淡淡的香气,小箱子是用贵重的沉香木制成,再打开小箱子,里面却摆着十
只用各种玉做成的小瓶,长乐呆了一下,捡起一只圆形小瓶,拧开盖子,放在鼻
子前闻了一下,对李月说道:“要是李瑶在,她一定会喜欢,这里面全是各种药
液。”听李月没有回答,长乐回头一看,李月正看着箱子里的东西发呆,长乐好
奇地凑上前去,只见李月打开的箱子里铺着厚厚一层黄色的绫缎,上面摆着一长
一方两个玉盒,旁边还有一封信函。
长乐奇怪的问李月,“你还没打开看是什么,怎么就开始发呆?”
“野史上说,梁武帝酷爱音乐,其中尤其善品箫,他有一极品洞箫,为万年
温玉所制,连梁武帝自己也舍不得一用,他常年把它保存在一个青玉盒里,平时
就摆在自己床头,谁敢碰它一下,就会有性命之忧,连最宠爱的妃子也不行,后
来梁武帝死后,那玉箫就不见了踪影。”
长乐一指那长形玉盒问道:“就是这个吗?”“应该是的!这个玉盒也是用
极品蓝田青玉制成,没有一丝瑕疵,上面还刻有梁武帝的名讳[ 萧衍] 和玉箫的
名字[ 暖月].”李月伸手把玉盒拿起,端详半天后慢慢打开,里面果然是一只玉
箫,颜色略略偏青,晶莹暖润,做工精巧之极。李月轻轻拿起玉箫,抚摩半天,
爱不释手。
“这个玉箫我要了!”李月自言自语地说道。
长乐拿起另外一个方形玉盒道:“这里面是什么?难道又是什么宝贝不成?”
打开一看,只见是一白色内衣,长乐大奇。
“那就是冰蚕衣了,是用昆仑山冰蚕所吐的丝做成,穿在身上刀枪不入,天
下也只有这一件,奇怪那侯景也是武人,怎么不穿上?”李月在旁边说道。
“或许他想留给他的后人吧!我用不着,给你吧!你虽也用不着,但可以给
你父兄,另外你再拿走一些罕见的珠玉,你将来回家后可作为见面礼,我就把这
十瓶药带给李瑶,对了,你准备怎么处置这些财富?”长乐非常严肃地问李月。
“我也不知道,回去问问长虚再说吧!”李月一边说一边把箱内的信函拾起,
拆开一看,不禁笑道:“这是侯景写给他子孙的。”
“信上说什么?”长乐问道。
“没什么,那侯景要求他的子孙用这些财富建立一个摩羯人的国家。咦?”
“怎么?”
“信上说那瀑布下的碧波潭里还有一个石洞,他在那里也藏了一些东西,是
什么这信上没说”
“那我们再去看看!”长乐有点兴奋地说道。
二人离开石洞,又找一块大石把入口堵好,除非具有无剑境界武功的人,否
则决不可能把大石移开,而洞里狭小,只能容三、四人,如果到了丰水期,不是
宗师级别的人甚至连进瀑布源头都不大可能,布置完后,见没有留什么痕迹,两
人就下了峰。李月除那玉箫和冰蚕衣外,又取了一些罕见的珠宝,那盛玉箫的玉
盒却没拿,他把藏宝图也放到了玉盒里。
两人潜到碧波潭中,果然又找到一个洞口,这次没有任何阻挡,两人顺利的
游进了洞,洞是向上走的,不一会儿就离开了水面,顺着弯弯曲曲的地道向前走,
尽头是一个更大的大厅,两人发现这其实已经是山腹,而且是旁边一座山峰的腹
内了。只见大厅里堆放着数百个木箱子,木箱做工粗糙,从外面就可以看到,里
面全是各种兵器,一共有数万件之多。
“侯景替他的子孙们想得还真周到。”长乐有点嘲讽地笑道。
这时李月发现其中二个箱子不大一样,竟和上面的银箱一样,也是用铁皮做
成,长乐也看见了,他上前用剑从上到下划开一个口子,看见里面竟全是成锭的
金银,金银各一半。
“那侯景搞错了不成,竟把金银混放到兵器里来了?”长乐不解的问道。
“不是!这侯景果然想得周全,一方面若有人无意中发现这个洞穴,看见有
金银,就会以为这就是宝藏了;另一方面他的子孙若一时搬运不走上面的财富,
凭这百万两的金银和兵器就可以先期起事,等有了实力后再来搬那些财富就会容
易得多,不看了,咱们先走吧!”
两人在洞内又发现了一扇石门,用力推开后,直接就到了洞外,那石门确实
隐蔽得非常好,从外面根本看不出任何痕迹。
起5D点5D中5D文5D网5D授权发布
第一部少年李月卷二男儿出山试吴钩第三十八章隐士
(起5Y点5Y中5Y文5Y网更新时间:2006-8-15 8 :22:00本章字数:2589)
两人离开三指峰后,很快就来到了崆峒山的前山,这一带寺庙道观众多,平
凉虽有吐蕃军过境,但吐蕃人尊重信仰,也就没有为难这些庙观。
这时长乐对李月说道:“还记得青城山那个无方吗?他后来随玄清来了崆峒
山,我们当初救他一次,也不知道近况如何?我们去看看他吧!”李月点头答应。
二人来到一座宏大的道观前,“无量佛!两位道友从何处来?”站在道观大门处
迎客的道士施礼问道。
“我二人是从终南山来,想找玄清仙长,不知他是在何处修行?”
“玄清仙长就在本观修行,不过他上月已经进京给皇上讲道去了。”
“那道长可知道一位从青城山来的无方道长?”
“啊!二位原来是找主持,他在,请稍等片刻,我去通报。”
不一会儿,一名老道带着几个道士出来,他一眼认出了长乐,赶忙迎上去,
一把握住长乐的手,
“长乐仙长,多年不见,你可好?青城山的大恩,无方至今不忘。”
“哪里,我们出家之人不必牵挂过多的事,不利修行。”
“道长说的是,无方受教了,这位是?”他看了看李月问道。
“无方道长不认识我了,在青城山石室,你还想用木棒打我呢!”
“啊!是李月小友,我都认不出来了,好人材啊!来,二位快快请进!”
在贵客室里,无方给二人上了茶,向他们讲述离开青城山后的情形。青城真
妙观庆典结束后的第二天,无方就带着一百多名弟子随玄清来到了崆峒山法兰观。
过了两年,这崆峒法兰观和青城真妙观几乎同时推出了《一切道经音义》的注释
卷本,在这场《一切道经音义》注释权的争夺战中,玄清凭借他在道界的崇高威
望和在皇室的巨大影响力以及无方他们对道经原本的深刻理解,一举战胜了真妙
观,完全夺走了《一切道经音义》的注释权,由于无方对法兰观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在前任法兰观主持病逝后,无方就被观内道士一致推选为新主持。
这时,一名中年文士走了进来,见屋内有人,便冲长乐二人笑笑,然后对主
持说道:“玄忘主持,我明日就要离去,现特来告别。”
“和李先生相处两月,玄忘受益非浅,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长乐仙长、
这是李月道友,曾在青城山对我有恩。”
说完又对长乐二人介绍道:“这是我玄清师兄好友李泌先生,明日将返回长
安。”
见李泌行礼,长乐二人忙站起来向他回礼,这时,长乐问道:“无方大师怎
么改名了?”
“我想忘掉青城,所以师兄替我改名玄忘”玄忘回答道。
“只是这样一来,主持真的就忘不了青城了”李月淡淡地说道。
“李月道友果然说得妙。”那李泌鼓掌说道,“我早就给玄清师兄说过,名
字只是一个记号,和过去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你不在意过去,自然就会慢慢淡忘。”
李泌说得性起,索性坐了下来。
“就如李月道友道号李月一样,名字只是称呼,并不代表什么。”
“那倒不是,其实我并非真正的道人。”
“哦!不知两位仙长在何处修行?”
“我们在终南山修道,先生可曾来过?”长乐笑了笑回答道。
“未曾!听说那终南山有个铁剑观,以武闻名,仅一个下院就轰动长安,二
位可是在铁剑观修道?”
“不是!李先生也知道长安的武林排行榜大会?”
“整个大唐人人皆晓,我如何不知!”
“那李先生是怎么看待长安的武林排行榜大会的?”长乐试探地问道。
“本来朝廷倡导习武,在四邻不靖的今天未必不是件好事,但现在搞的这些
排行、名次则过于花哨,倒象个娱乐形式,夺世人之宠哗,于国于民不是好事,
我闻那吐蕃也有比武盛会,形式也差不多,但效果却大相径庭,何也?这就是两
者的出发点不同,大唐的比武只是为博世人一娱、取皇室欢悦,然后自己得一个
排行的虚名;而吐蕃的比武却是在挑选沙场的勇士,以武立国,但我们大唐却相
反,以文取士,以文立国。”
“那李先生是否觉得以文立国并不妥当?”这次是李月问道。
“非也,国以民为本,治民需制度,而制度却要文人来订,由文人去执行,
这是历朝历代的共同准则,以武制国者,其位决不会超过三代。只是武乃文之辅,
没有武防就好比家有恶邻,却建个没有院墙的花园一般,安能不坏?所以文武相
济方才是正道。”
“我们大唐屯兵百万,十倍于吐蕃,不可谓不重武,为何却屡败于吐蕃?这
一点,李先生可有高见?”坐在一旁的玄忘也忍不住插口问道。
李泌叹了一口气,看了看李月说道:“这个问题我们大唐每一个读书人都有
自己的见解,李月小友见识精妙,不妨也来说说。”
见李泌用一种非常热切和期望的目光看着自己,李月笑笑说道:“正如李先
生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就把我的一点想法略述一、二。古人说治国
如烹小鲜,此话不假,制着一道美食,其火候、程序应掌握在主厨手里,若任烧
火的去掌勺、洗菜的去配料,那如何能烧得了一道好菜?
自古以来,分封诸侯而失其国、文人掌兵而失其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但我却以为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我大唐至贞观以来,历代君主励精图治、逐渐
积累才得以成就我朝的开元盛世,但天宝以来仅十数年,国势就迅速衰退,何也?
我估计大多数人都会以为是今上贪图享受、李林甫弄权误国所至,其实这只是表
象,国家的财富是不会凭空消失的,几个水灾地震是伤不了大唐的元气,那财富
都到哪里去了呢?假若大家随便看看一个朝臣的家业就会明白,少数人家米黍霉
烂、酒肉发臭,而广大的百姓却家无存粮、流离失所,这样百姓无地无力继续创
造财富,国家空耗前朝的积累,这才是我大唐衰败的根源,也是历朝历代灭亡的
真正原因。“
一席话说得众人膛目结舌,过了半天,李泌方幽幽问道:“那有什么办法改
变它呢?”
李月闻言叹息道:“方法其实很简单,把权力给了百姓,自然就人人富足,
可这又怎么做得到呢?有哪个利益集团甘愿把手中的权力拱手相让,就是圣人也
做不到!所以我辈只求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百姓,如此而已。”
李泌起身躬身谢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李泌受教了,明日启程
去长安,就为天下百姓尽我一点微薄之力吧!李月小友心怀天下,也为苍生尽一
点力吧!”
“他会的!只是还不到时候。”长乐微笑着说道。
“好!我李泌就在庙堂等着李月小友的到来吧!”
起5Y点5Y中5Y文5Y网5Y授权发布
第一部少年李月卷二男儿出山试吴钩第三十九章马匪
(起3K点3K中3K文3K网更新时间:2006-8-15 8 :34:00本章字数:2740)
长乐和李月下了崆峒山,长乐告诉李月他收到了长虚的讯息,要马上赶回方
寸山,而李月表示要再往西走一段路,两人就在崆峒山下分了手。
长乐离去后,李月继续往西走,慢慢靠近了大唐和吐蕃的边境,这一天来到
一个镇上,镇上冷冷清清,大部分人家都关着门,有几户人家的大门都没有,碎
木板扔了一地都是,里面已经是空空如也,李月好容易在镇中间找到一家小酒店,
酒店门口的旗幡也被火烧掉一般,在空中飘荡,这时已经是深秋,朔风刮起,小
镇四处扬沙,显得异常凄凉。
李月进了酒店,见里面也很冷清,大约只有五、六个人,几个本地中年人聚
在一起聊天,掌柜和小二也坐在里面,另外在靠窗的位子坐着一位老者,须发皆
白,正独自坐在那里默默的喝着闷酒。
见李月进来,那掌柜叫了几声,小二才懒洋洋的站起来,走到李月面前问道
:“客官想要点什么?”
“有什么吃的没有?”
“只有麦饼,还有一点酒。”
“有肉吗?”
“肉?镇上有肉的只剩人了,客官可想要?”
这时,掌柜走过来,在小二后脑上猛拍一掌骂道:“要死啊你,哪有这样给
客人说话的!去,先去拿几个饼来。”
说完朝李月拱拱手,“客官莫怪,小店确实没有什么东西了。”
“和吐蕃的战争不是一年前就结束了吗?怎么还未恢复?”
“吐蕃人倒没什么可怕,只要不抵抗,损失也不大。”
“哪怎么会成现在这般景象?”李月有点不解的问道。
“是马匪!”掌柜苦笑着回答道。
“对!就是该死的马匪,所到之处,片瓦不留,年青一点的女人都被抢走,
我的女儿也被…。我可怜的女儿啊!”旁边一男子先是愤怒的说道,后来讲到
伤心处竟伤心的哭了起来。
这时,坐在窗前的老者向李月招招手说道:“小道友可到这边来坐。”
李月走上前去,先向老者施一礼“那就打搅老先生了。”然后坐在老者对面,
这时小二端上一盘麦饼和一碗清汤,放到了李月面前,“客官慢用吧!”
“谢小二了,可否帮我把这个水壶装满清水?”李月把身上的水葫芦递给小
二,又悄悄的塞给他十几个铜钱,小二接过水葫芦欢天喜地离去。
“小友给他十几个铜钱,很可能就会在马匪手上救他一命!”那老人笑着说
道。
李月有点感慨,在长安,十几个铜钱可能连要饭的都看不上,可在这里竟然
可以救人一命,这里人命的卑贱竟至于斯。
“老丈可否给我讲讲马匪的事?”李月向那老人问道。
“这一带的马匪主要有两股半,都是按首领名字区分,一股叫马龙王,一股
叫杨天魔,还有半股叫蒙面客,之所以叫半股,因为他们还谈不上什么匪,并未
骚扰过百姓,只打劫沿途客商,但也只是要钱不要命。但那马龙王和杨天魔却不
同,杀人如麻,什么人都不放过,抢去的女子玩腻后都卖到中原为娼,尤其是马
龙王,手下人马最多,也最为凶狠残暴,手上粘满了百姓的鲜血,老百姓对二人
是恨之如骨,又怕得要命。”
“那这一带的官府不管吗?”
“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去年有个新任知县,募了一些壮丁,仅仅只想
自保,结果就被那马龙王夜袭,砍掉了脑袋,挂在衙门口前示威三天,就是没人
敢动。现在本县也没有什么知县,几十名乡绅曾上书朝廷,你知道朝廷怎么说?
竟然说本县现在是属于交战区,大唐不便管理,让百姓自保,现在大唐不管、吐
蕃不问,只好任那马匪猖獗了,整个县城已经十室七空,都逃难去了,剩下的人
要么和马匪有点关系,要么就是听天由命。”说到这里老人长长叹一口气,“我
当年也做过几年里长,要是现在再年青十岁,我就会组织起百姓,和他们拼了!”
就在这时,镇东头走来一行人,牵着一匹马,所有人都是步行,垂头丧气地
向这边走来,其中一人看到了小酒馆,便对身旁的领头人说道:“郑镖头,前面
有一家酒馆,我们先歇歇脚吧!”
一群人走进小酒馆,小酒馆里顿时热闹起来,但那头领依旧坐在那里闷闷不
乐,旁边人劝他,“郑镖头也别太难过,我们虽然丢了镖,但所幸大家人没事,
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话虽这样说,但你知道那批镖是军需物资,丢了是要连累东家下狱的,我
们还是商量一下,有什么法子把那批东西给要回来。”
这时掌柜过来招呼,见此情形明白了大半,“客官可是遭遇了马匪,如果我
没猜错的话,那个马匪头子是否蒙着面?”
“是!掌柜如何知道?”
“那是因为你们还活着坐在这里,要是你们遇见了马龙王或者杨天魔,要么
参加他们的马匪,要么就被砍掉脑袋,哪里还能坐在这里说话,所以说你们遇到
的是不伤人命的蒙面客,赶紧回去烧香拜祖宗吧!”
那镖头见说,心却不甘,蓦的看见李月,便站起来走到李月身边问道:“道
长可是终南山铁剑门的?”“你如何判定我是铁剑门的?”李月奇怪地问道。
“我是看道长穿的是铁剑门的道袍,实不相瞒,我姓郑,以前也是在铁剑门
下院学武,学艺期满后就在黄桥镇的震威镖局当了镖师,干了十几年,局主就让
我当了镖头,没想到这次护镖到西北,竟丢了镖。”
李月见是同门,有一点他乡遇旧的感觉,便请镖头同坐,这时旁边的老者说
道:“镖丢了就算了,保住手下的命才是最重要的,做镖师这一行的,哪有从不
失手的,我想你们局主也不会怪你的。”那郑镖头见说,苦笑着说道:“我并不
是担心自己,我做镖头也有近十年了,也丢过不少镖,大不了赔给东家就是了,
可这次丢的是军用棉衣,是军需物资,丢了是要连累东家的。”
李月奇怪地问道:“军用物资怎么会让镖局护送,应该是让军队护送才对?”
“道长有所不知,这几年朝廷财政吃紧,那杨国忠就想了一个歪主意,让全
国富户捐送军用物资,逾期不送到军中的,按藐视朝廷治罪,我们黄桥镇有三户
人家被点中,他们就按照朝廷的摊派制了一批过冬棉衣,委托我们送到西北军中,
不料却在这里被人劫走。”
“那三户人家中可有[ 不归居] 的方家?”
“他是本镇首富,怎会没有,这批棉衣中大半就是他家的,如果逾期送不到,
方掌柜的牢狱之灾是免不了,到最后起码还要赔上一半家产,都是乡人,现在叫
我如何去见他?”
李月点点头,对郑镖头说道:“我想去找那帮马匪要回物资,郑镖头可愿同
去?”
郑镖头大喜说道:“本来我想自己去的,现在小道长愿同去,真是求之不得!”
“镖头可让手下留在酒馆等候,人去多了反而拖累,若没问题,我们即刻动
身。”
郑镖头忙去交代手下,这时旁边的老者说道:“小友想必也不是普通人,如
果想去找那帮蒙面客,可以在驼山一带试试看,那边是他们的地盘。”
李月谢过,与郑镖头二人骑马向驼山方向奔去。
起3K点3K中3K文3K网3K授权发布
第一部少年李月卷二男儿出山试吴钩第四十章重逢
(起8H点8H中8H文8H网更新时间:2006-8-16 8 :45:00本章字数:3341)
驼山在小镇东四十里外,因外形酷似驼峰故得其名,这一带水草丰美,水源
充足,汉唐以来一直为朝廷养马的要地。李月二人纵马飞奔,只一个时辰,就远
远的看见了驼山,在蒙面客的领地里奔跑,早惊动了马匪的暗哨。不一会儿,驼
山上飞起一只响箭,一群骑手约一百多人,分成两队迎面跑来。
靠近二人,那群马匪又分成扇形把二人围住,李月暗暗点头,虽然是马匪,
却训练有素,不亚于一般军队。待把二人围定,一名蒙面匪首从队伍中走出,他
一眼就认出了郑镖头,大喝一声:“你这汉子,我们放你一命,怎么又跑来,真
的是活够了想找死吗?”
这时李月从后面上来,对那匪首说道:“你们昨日劫的是军用棉衣,有人会
因此家破人亡的,再说也不值多少钱,你若还给我们,我另外补偿给你们,说完
从袋中取出两粒鸽卵大的明珠,扔到那匪首马下,一名马匪跳下马,拾起明珠交
给匪首,匪首细细看了半天,对李月说道:”棉衣已经分掉一半,还剩一半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