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你说话算话?”
“我堂堂的四品中郎将,还会骗你这个小娘不成?”
李庆安拍拍她的脸笑道:“乖乖回长安去,不要再乱跑了。”
“嗯!对了。我爹爹让我请你去吃饭。”
“什么时候?”
“就是现在,去吃午饭。”
李庆安看了看天色,已近中午,便欣然笑道:“那好吧!我这就跟你去。”
李庆安没有进军营,便直接调头又进了城,独孤浩然官邸离州衙不远,是官府的房产,占地约十亩,给独孤浩然居住。
独孤浩然的妻女都在长安,但在扬州,他却有一名小妾跟随,照顾他的起居生活,这就是妾文化盛行的潜台词,官员不可在本地为官,妻子要留在家乡侍奉公婆,男人身边没有人照顾不行,所以必须要有个女人,而为了照顾家乡妻子的情绪,所以这个女人的地位必须要远远低于家妻,于是‘妾’便应时而生了。
独孤浩然是扬州长史,扬州的诸多琐碎杂事皆由他来处理,因此公务十分繁重,这段时间春耕大忙,他几乎天天蹲在田间地头,直到这两天,他才稍稍松一口气,正因为有他这个长史处理政务,卢涣才能全身心地投进盐案之中。
今天是他小女明珠回长安的日子,他特地请了李庆安家里小酌,同时也是为女儿送行。
“李将军,多谢你这些天对小女的照顾,来!这杯酒我敬你。”
独孤浩然端起酒杯对李庆安笑道,他并不糊涂,女儿眼神中流露出的对李庆安的那一丝依恋使他心领神会,这个李庆安不错,精明能干,来扬州一个多月,漂亮地解决了盐案,他心中对李庆安也有了几分好感。
李庆安连忙回礼,“不敢!应该是我敬独孤伯父。”
旁边的明珠眉头一皱道:“爹爹,你们就不要你敬我,我敬你了,喝酒爽快一点不好吗?弄得让人难受。”
“呵呵!明珠说得有理,咱们就爽快喝酒,不用那么多礼节了。”
两人笑呵呵将酒一饮而尽,独孤浩然又问道:“李将军,家乡在哪里?”
“我老家洛阳,父母早亡,从小随祖父在西域长大,走南闯北,对老家的事情早已淡忘了。”
“哦!原来如此,那不知李将军是否婚配?”
“爹爹,你问人家这个做什么?”明珠脸羞得通红,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你这丫头,和你有什么关系?你激动什么?”
李庆安连忙笑道:“我还没有成婚,边疆战事频繁,无暇考虑终身大事。”
“我只是随意问问,来!喝酒。”
两人又喝了一杯酒,独孤浩然沉吟一下道:“我今天上午接到明珠祖父的快信,说我有可能被任命为江淮都转运使,贤侄以为这消息是否属实?”
李庆安一怔,卢涣的弹劾奏折六天前才送出去,不可能朝廷就做出决定,他心念一转,他明白了,这一定是李林甫做的手脚,保庆王,用刘长云做牺牲,独孤浩然曾任太子中允,他女儿又为李隆基和亲身死,在李隆基那边也容易通过,这样一来,太子党在扬州便算大获全胜了,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功劳。
想到这,李庆安微微一笑道:“刘长云牵涉进了杜泊生盐案,证据确凿,估计官帽难保了,伯父熟悉扬州情况,任江淮都转运使,消息应该属实,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最迟一个月,朝廷的正式任命就会下达,恭喜独孤伯父了!”
独孤浩然大喜,李庆安深知盐案底细,既然他这样说,那一定是真的了,都转运使一般都是从三品高官担任,自己若升为此职,将来入相也有希望了。
“来!我再敬李将军一杯,明珠,你也替为父敬敬李将军。”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十万黄金
扬州大都督府内。韦滔正坐在案前处理公务,他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今天上午,他刚刚接到棣王,也就是他女婿的快信,虽然信中对扬州之事没有责怪他,但他字里行间的语气里却隐隐有一丝对自己的不满。
韦滔心情很糟糕,本来他就不赞成用暗杀这种小人伎俩,上次碍不过棣王的央求,他派罗参军对李庆安下手,结果失败了,可现在,棣王居然怪自己办事不力,着实令他心中一阵恼火。
‘砰!’韦滔狠狠将笔摔在地上,阴沉着脸在房间里背手踱步,一会儿,他的气略略消了一些,瞥了一眼地上的笔,不由摇摇头把笔拾了起来。
这时门口传来罗参军的禀报声,“韦长史,卑职有要事相报。”
“进来吧!”
韦滔重新坐回位子。门开了,士曹参军事罗武快步走进,他躬身施礼道:“参见韦长史!”
“说吧!有什么要事?”
罗武把门关上,压低声音道:“长史,我有个远房亲戚是庆王别府的人,昨晚他来我家,他告诉我,庆王有十万两黄金下落不明,庆王幕僚阎凯正四处寻找,就在扬州附近,韦长史,你看我们要不要…”
韦滔冷笑了一声,问道:“你那个亲戚在庆王别府中做什么?”
“他是厨房里的管事。”
“哼!一个小小的厨房管事就能知道十万两黄金的事情?罗参军,你是被人利用了。”
罗参军一呆,“长史的意思是说,是那阎凯的刻意安排?”
“当然是!李俅押运一百多船的财宝北上,把庆王在江淮的武士基本上都带走了,那阎凯人手不足,便想利用我来帮他寻找,他打得如意算盘以为我看不透吗?”
“可是,我们为何不能将计就计呢?”
韦滔心念转动,这倒也是,如果自己能把这十万两黄金弄到手,棣王那边也可以交代了。
“嗯!你说得也有道理,好吧!这件事就交给你,记住了,不能让任何人怀疑到上次刺杀是我们做的。”
“卑职明白。卑职这就去!”
罗参军匆匆走了,韦滔又提起笔,‘十万两黄金’,他自言自语,眼睛渐渐地亮了。
…
春雨霖霖, 密集的雨丝仿佛针尖般的细小,整个江淮平原都笼罩在烟雨迷蒙的雨雾之中,江都南市内,李庆安的心腹贺严明正带着两名手下东张西望,“你们的眼睛给我瞪大一点,不要去看女人,给我快些找到铜器商铺。”
他一边下令,目光却偷偷转向酒肆门口招客的美貌胡姬,心痒难按,又令道:“我的腿在上次小勃律之战中受伤,一到阴雨天就疼痛,我要休息一下,你们去找铜器铺,找到了来酒肆叫我。”
两名军士心中鄙夷,只得无可奈何去了,见手下走远。贺严明立刻跑向酒肆,眉开眼笑道:“小美人,我来了。”
“哟!军爷来了,快点请进。”
卖酒胡姬眉目传情,亲热地挽着他的胳膊进了酒肆,“军爷要不要喝几杯高昌葡萄酒?”
贺严明捏一把她的脸笑道:“只要你肯陪我喝酒,喝多少杯都行。”
酒肆里顿时传出胡姬银铃般的笑声,“军爷坏死了,居然调戏人家。”
贺严明刚坐下,还没来得及点酒菜,他的两个手下便跑来了,“校尉,酒肆的隔壁就是铜器铺。”
贺严明呆了一下,笑骂道:“奶奶的,想喝酒就明说,喂!再叫两个小美人来,军爷我心中痛快,赏钱少不了你们。”
两个士兵嘿嘿一笑,也坐了下来,“跟着军爷办事就是痛快,有酒喝,还有胡姬陪酒。”
喝了半个时辰的酒,贺严明付了酒钱和赏钱,心满意足地来到隔壁铜器铺,这是一家大铺子,里里外外摆满了各种铜器,由于铜是铸钱的原料,因此价格相对昂贵,普通的家居用品。比如铜镜、铜盆,八九斤重,就要卖到一贯钱,而属于工艺品的铜器,比如佛像,铜花铜树等等,这些价格就更贵了。
贺严明走到铜铺钱,便有一名伙计上前笑道:“军爷要买铜器吗?”
贺严明脸一仰,傲慢道:“我要的量很大,你这里可有?”
“有!有!我家东主有三家铜器铺,我们店里就有几百件,仓库里还有更多,军爷要多少有多少。”
贺严明比出一根指头道:“我要一千件,今天就要。”
‘一千件!’
伙计的眼睛瞪圆了,他立刻回头喊道:“掌柜的,有大客人上门了。”
一名中年男子跑了出来,伙计在他耳边低语几句,掌柜眼睛一亮,立刻弯腰陪笑道:“军爷,请里面坐。”
掌柜把贺严明请进里屋,又让人上了茶,这才问道:“不知军爷要一千件什么样的铜器?”
“各种铜器都要一点,尺寸不要太大。其中寺院用的铜器要四百件,送到我指定的地方。”
贺严明取出一张纸,递给掌柜道:“就是这两个地方,会有人来接货,当场钱货两清。”
“好的!我这就准备,不过一千件铜器要雇十几艘船,运费很大,军爷能不能先付点头钱给我。”
“没问题!”
贺严明从皮囊中取出两饼银子,放在桌上道:“这是一百两银子,足够你付运费了,另外。我不要你白天运货,你今天夜里启程。”
掌柜收了银子,笑逐颜开,“没问题,我这就准备!”
…
这些天,扬州的局势颇为平静,杜泊生和钱物赃款在两天前便已经上路,由太守卢涣亲自押送入京。
但民间对于盐案的议论却开始升温,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在无数的说法中,对杜家财富的议论最多,杜家贩卖私盐至少五年,这中间牟取了多少暴利,便无人知晓了,但有一种说法让很多人都相信,那就是杜家的财富肯定没有全部被发现。
庆王别府内,阎凯坐在房内仔细查看一份份情报,这些情报都是前段时间盐案最紧张时送来的,现在它们都成为了废纸,但阎凯总想从里面找出那十万两黄金的蛛丝马迹,眼下他手中可以用的人不多,不可能再全面出击。
阎凯拿起一份都梁山的情报低头沉思,这是他一名手下盘问了几个都梁山响马后写来的情报,那天晚上杜家老三运送财物准备在盱眙县检查所上船,但被李庆安伏击,杜家的财物全部被拦截。
情报中提到了有上百口铁箱子,但李俅从州衙仓库抢来的财物中,并没有铁箱子,全部都是木箱子,难道问题是出在这里?
阎凯手忙脚乱地从一堆情报中找到了李庆安给李俅的清单,在清单最下面写着一行字:是夜战斗颇急,部分物品沉入江中,这和他们手下时候的报告也完全吻合,盱眙检查署一百二十条船,但那晚激战后,只剩下一百一十六条船,少了四条船。
忽然发现这条线索。阎凯激动得浑身发抖,他站起身大喊道:“来人!”
一名随从走进来,施礼道:“先生有事吗?”
“给我立即备马,我要立刻出发。”
一刻钟后,阎凯率领十几名随从骑马向江都城北疾驶而去,约一个时辰后,另有二十几人,在参军罗武的率领下,也悄悄地随尾跟去。
…
军营内,李庆安正在接待一名重要的客人,客人是从京城而来,便是李林甫的贴身侍卫长陈忠。
“相国的命令是杜泊生决不能进京,必须半路处理掉,我便是受命而来,请将军派人协助我。”
李庆安看完李林甫的手令,还给他又便道:“既然有相国的命令,我当遵从,你请稍等,我这就安排!”
他出去找到了荔非守瑜,给他说了几句,荔非守瑜一阵惊讶,他立刻兴奋道:“这样最好,干掉杜泊生,那十万两黄金之事便不会再有人知道。”
“我也是这样想,正好借这个机会除掉这个后患,你带十几名弟兄协助陈忠。”
“我知道了,我这就去。”
“等一下!”李庆安又叫住了他,“盱眙县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放心吧!有崔平协助,我们都布置好了,保证天衣无缝。”
李庆安点点头,他刚刚接到消息,阎凯和大都督府的罗参军先后向北而去,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去盱眙县。
安排好了各个环节,李庆安轻轻松了口气,他抬头看了看蒙蒙细雨,已经是下午了,便立刻下令道:“给我备马!”
李庆安翻身上马,带着几名心腹随从向高邮县方向疾驰而去。
…
和扬州一样,盱眙县这几天也是细雨蒙蒙,从早到晚,雨丝不断,官道上人烟寥寥,河道也是一样,自从杜泊生盐案暂时告以段落后,检查署的工作明显地轻松了,不再每船必查,绵绵夜雨中,他们更喜欢呆在屋里喝酒赌博,十几名衙役谁也不想出去。
“署正,外面好像有船来了。”一名衙役见河面上来了几艘小船。
署正瞥了一眼,踢了一名衙役一脚,“秦三,你去看看!”
“为什么总是叫我去?”
那名叫秦三的衙役嘟囔着起身出去了,他来到河边,用手遮住眼帘看了看,来了四艘船,船上有人影晃动。
“喂!你们是干什么的?”
“瞎了你狗眼,我们是庆王府的人。”船上有人冷冷答道。
衙役吓了一跳,连忙跑回屋舍,低声喊道:“署正,外面船上说是庆王府的人。”
署正一愣,庆王府的人怎么会来他这里?这时,另一边的一名衙役喊道:“署正快看,那边还有几艘船。”
署正趴在窗前向外望去,夜色中,只见在河道的另一边也有几艘小船,但他们并没有动,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他心中暗叫一声不妙,恐怕今晚会出事。
“大家听我的,一个个溜出去,跑得越远越好,保住小命要紧。”
说完,他自己一溜烟地从后门跑出去了,撒开脚丫子拼命向夜色中跑去,十几名衙役也一个跟着一个,片刻便跑得干干净净。
河道中,阎凯目光紧张地盯着水面,水面起伏晃动,有人潜下去了,忽然,一阵水花翻滚,一名渔民浮上水面道:“老爷,下面是有几艘沉船,船上都是铁箱子。”
阎凯大喜,连声道:“快!快捞几个铁箱子上来看看。”
渔民扯着一根绳子又潜下去,另外两名雇来的渔民也下水了,他们在水底翻腾,片刻,一名渔民浮上来道:“可以了,拉绳子。”
阎凯抢过绳子慢慢向上拉,他激动得手直发抖,慢慢地,一只铁皮箱子被拉了上来,几名随从将箱子抬上船,擦去箱子上的水,一人点燃一根火把凑上前。
“打开它!”阎凯颤声道。
‘咔!’地一声,铁箱子被撬开了,随从从里面取出几尊小铜佛像,“先生,都是铜像。”
这时,另一只铁箱子也被拉上来了,打开箱子,里面则是几个铜木鱼,“先生,这里面也是铜器。”
阎凯呆了半晌,他忽然想到什么,立刻拔出匕首,在铜佛像上重重地划了一刀,刻出一道深深的痕迹,里面还是铜。
阎凯无力地坐下来,“怎么回事?怎么都是铜器。”
突然,那名拿火把的随从一声惨叫,一支箭射穿了他的胸膛,栽下水去。
周围人惊呆了,他们忽然反应过来,一起大喊:“有人袭击我们!”
众人纷纷卧倒,阎凯也被人按倒在船上,不过对方射出一箭后便没有了动静,阎凯挣扎起来向来箭方向望去,只见黑暗中出现了几条船,船上有二三十人,个个手执硬弩,黑衣蒙面,为首是一名身材高大的军官,从官署射出的淡淡灯光映在他的脸上,尽管他用黑巾蒙面,但仍然掩饰不住他眼角眉梢露出的得意笑容。
“罗参军。”
阎凯一眼便认出了此人,他狠狠一拳砸在船体上,低声骂道:“该死的混蛋!”
“先生,我们怎么办?”
阎凯不甘心地看了一眼船上的铜器,只得下令道:“快!离开这里!”
水中的渔民推动着小船,几艘小船慢慢地离开了河道,向淮水驶去。
罗参军见他们逃了,这才冷冷一笑道:“这就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他一挥手,令道:“下去把箱子全部捞起来!”
…
高邮县蔡家村是位于樊良湖中间小岛上的一座小渔村,三五十户人家,民风淳厚,家家户户都靠打渔为生,这里陆路不通,只有靠船进出,由于地理位置十分偏僻,也很少有官府过来巡察。
大约在半个月前,在村子北面的一处湖湾里开始停泊几艘小船,船上满载着货物,岸边有十几名士兵把守,谁也不敢靠近,前天晚上又来了十几艘小船,运来了大量的铜器,装箱堆放在岸上。
这天下午,一队船只驶入了蔡家村湖弯,村民们都已经见怪不怪,谁也不过来看热闹。
李庆安站在船头,远远望着湖湾里的几艘小船,笑了笑,谁又能想到,这些船只里竟满载着庆王几年的盐利呢?
这时,岸上贺严明向小船挥舞双手,“将军,这边!这边!”
李庆安的船队缓缓地靠岸了…
大约半个时辰后,所有的铜器都装上了刚刚驶来的船上,船队驶离了蔡家村,村民们望着船队远走,半月来他们一直悬在空中的心终于放下了。
船上,李庆安将独孤浩然开出的公文递给了贺严明,嘱咐他道:“严明,这次你押运宝货回京城,一路要当心,不要有半点大意。”
“将军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绝不会误事。”
李庆安点点头,又道:“还有,若遇到检查,态度要强硬一点,不准任何人上船。”
“谁敢上船,公文上写得很清楚,这可是给高力士的寿礼,除非他们的官当得不耐烦了。”
船进入了漕河,李庆安下船了,他挥挥手,“一路顺风,我很快也会回京城。”
“将军,我们京城再见!”
第四卷 石堡城
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门风波
空气中已经有点夏天的感觉。春季的高潮渐渐到了尾声,大片的绿色取代了姹紫嫣红的大地,关中大地上的麦田已经泛黄,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天宝七年的初夏来临了。
这天上午,在长安以东的官道上走来一队骑马的军人,为首者正是刚从扬州归来的李庆安,按照计划,他在江都练兵半年,其中包括进京校检两个月的时间,此时正是返京的时间,不仅是他,所有二十四名边将都将陆续率军返京,接受大唐天子李隆基的检阅。
他的军队不能进京城,只能在城外驻扎,他先率几名亲随进京,前来迎接他的是万骑营中郎将长孙全绪。
“四个多月不见,李将军好像比先前更加黑瘦了几分,我还以为江南水土滋润,李将军会变得又白又胖才对。”
“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天天射箭骑马。比在安西打仗还要累上几分。”
李庆安笑着摇摇头,又问道:“安西其他人回来没有?我是说李嗣业他们?”
“李嗣业和荔非元礼昨天刚到,田珍那边还没有回来,估计就这两天吧!”
“四个多月一晃就过,可又感觉像是过了很多年一般。”
李庆安望着巍峨雄伟的长安城,他心中感慨万千,无论江南多繁华,他还是眷念着这座物宝天华的天下雄城。
又走了片刻,远远地便看见了明德门,前面不远处是一处岔道,岔道的另一边直通大唐西域。
这时,从西面的官道上走了二十几名骑马的军人,他们个个身材魁梧,身着盔甲,显得威风凛凛。
长孙全绪忽然招手大喊道:“哥舒兄,请留步!”
前面的军人都停住了军马,回头向这边看来,为首的将军忽然认出了长孙全绪,他大笑着迎了上来,“原来是长孙贤弟,好久不见了。”
两人下马,亲热地搂抱在一起,长孙全绪给了他一拳笑问道:“哥舒兄,这次怎么进京了?”
“是皇上招我进京,说有重大事情商量。”
“莫非陇右要开战了吗?” 长孙全绪兴奋地问道。
“或许有这个可能,但现在还不能肯定。”
那将军看了看李庆安,笑问道:“这位是?”
“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长孙全绪拉过李庆安。笑着给他介绍道:“李将军,这位就是新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大将军。”
刚才长孙全绪高喊哥舒将军的时候,李庆安便猜到了此人的身份,果然是哥舒翰。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哥舒翰年少时是个行侠浪荡的子弟,年长后痛改前非,在陇右从军,历经数十战,打下了赫赫威名,去年底王忠嗣获罪被判死罪,他暂代节度使,哥舒翰受陇右诸将之托进京求情,哥舒翰在李隆基后面叩头相随,‘言词慷慨,声泪俱下’,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决定任命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为了替他收买陇右诸将之心,便给了他一个人情,赦了王忠嗣的死罪,贬为汉阳太守。哥舒翰也由此赢得了忠义之名。
李庆安还在少年时便听过哥舒翰的大名,他不由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在中唐显赫一时的大将,只见他身材彪悍,肩膀格外宽阔,一张紫铜大脸,前额饱满,一对刷子般的粗眉下,目光炯炯有神,让人感觉到他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李庆安微微一笑,抱拳道:“在下安西李庆安,哥舒大将军的威名,我早已如雷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