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显然这句“祖大哥”让他很是满意,他不再咄咄逼人,挨着桌子坐下,倒扭捏起来,拨弄几下铠甲,直接唤我“圆圆”,道:“我后来有去过田府找你,只是国丈大人说你外出了……”我支吾以对,祖泽治接着道:“你,你怎么会扮成太监?…听说,你…你后来进了宫?”
我苦笑道:“不错,我义父在我到京城的第二天就送我进宫了。”
“这么说,不是你自愿的了?”祖泽治显得有些雀跃,“你若不喜欢那,就不要去了罢!”
他说话真是不经过大脑,我心下暗叹,无奈笑道:“祖大哥又在说笑,皇宫又岂是说进就进,说走就走?”
祖泽治斜着眼看了我许久,“圆圆,你是真的被逼迫,还是舍不得皇宫,根本舍不得走?”
“哦?祖大哥认为圆圆是个贪慕虚荣的人?”我不免伤感道,“圆圆在这里无依无靠,更是无家可归。在皇宫里至少有吃有喝,衣食不愁。倘若能一生如此,圆圆还真不想出去了。况且就算逃出皇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又能去哪?”
“怎么没地方?你若愿意,我带你到满洲的疆土上,不就行了?”祖泽治大声道。
这话可把我吓了一大跳。祖泽治当真是没头脑,这样的话也敢说出口!若是被上头听了,还不拖出去砍了。
我赶忙抑制他那“可怕”的想法:“祖大哥费心了。圆圆不想去苦寒之地……祖大哥,时间不早了。圆圆也不敢多留你在房中。免得惹人怀疑。还请你早回吧。”无奈之下,我下了逐客令,更把房门打开。
哪晓得一开房门,眼前居然闪过一个黑影!
我惊叫一声,喝道:“谁?”祖泽治见状,飞奔出去。不一时,竟在茫茫夜色中从屋顶拽下一个人来。
灯光下一照,是游击将军杨坤!他左手为祖泽治所制,右手却抱着个匣子。
我用眼神示意祖泽治,祖泽治便一把抢过盒子,杨坤待要阻止,祖泽治已经啪的一声打开。我“哇”了叫出声。——原来里面整整齐齐码了十个金元宝。
我笑道:“杨将军是来行贿的?”一出口,才发现忘了换声,更想起刚才他在门外,只怕谈话也听了去,顿时笑意全无。
杨坤立马反客为主,嘻嘻笑道:“陈小姐放心,卑职决不会在军中乱说,免得谣言四起,乱了军心,那就是大罪了。”说着,还摆出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
我明白此刻该说什么样的话,于是满脸堆欢,行了个万福:“如此可先谢谢杨将军了。倘若圆圆身份败露,没事尚好,万一军中产生什么不利的影响,即使皇上不怪罪,圆圆也万死难辞。杨将军的恩情,圆圆铭感于心,自当报答。”
杨坤当然明白“报答”二字,客套道:“陈小姐说的什么话,陈小姐尽管放心,卑职决计不说。打死也不吐露一个字。这点碎银子,还请陈小姐收下,买些糖果吃。”
我差点没喷血,这样也叫碎银子?那世上就没有锭子了。我知道唯有收下才能安抚住他,便欣欣然从祖泽治手中接过。
杨坤道:“那卑职就先告退了,不打扰二位。”眼神中颇有些暧昧,我暗叫苦:他该不会以为我和祖泽治有私情吧。
杨坤刚走,祖泽治却发起怒来:“你怎么也变成这样?更没想到,姓杨的居然是这样的人。我,我太…太…”他伸手在头顶一阵狂抓,大叹一声,奔了出去。
我待要辩说,他已走远。
正被这些烦心事缠得难受,忽然,耳畔传来吴三桂的声音:“陈公公,不如出去走走罢。”
不知何时,他已在门口端端正正站着。
卷三 边关风云 第四章 城上黑影
吴三桂的到来,让我在烦躁中稍微觉得轻快些,对他道:“吴大帅,酒吃完了?”吴三桂微笑不语,只邀我出去走走。
*********
宁远城小,又处边境,街上零星的店铺早就打烊,除了偶尔碰到巡逻的士兵,路上空无一人。笔直的街道,在月光冷清的映照下,分外苍凉,像是通往幽冥鬼境。我不禁朝吴三桂靠了靠。
吴三桂却往旁边轻轻一挪,和我保持距离。我心下一寒,道:“吴大帅这么晚叫圆圆出来,是看宁远的夜景么?”
吴三桂只好开口:“在下是有话对陈小姐说,只是总督府人多眼杂,不大方便。”
“吴大帅有话直说好了,圆圆怕冷,胆子也小。”我故意冷道。
“在下想劝陈小姐早些回京。”吴三桂倒还真是直话直说,“一来,陈小姐是假扮的太监,倘若被揭穿,总是有不必要的麻烦。二来,祖泽治他做事冲动,只怕会生出些事端。”我心下暗道,看来刚才的一切他都了于胸中。弄了半天,竟是下逐客令!
我强压住心中的失望,淡淡道:“吴大帅放心。粮饷既然已经运到,圆圆也该回去复命了。明天就回京城。”我不由一声叹息:“圆圆若是男儿,便没有这么多烦恼了。”
吴三桂止步道:“说句多余的话,陈小姐聪慧过人,但扮作太监,实属不智。自古就有女子从军参政,为国效力。《晋书》中就记载着荀崧小女荀灌,年十三,率勇士数十人,出城攻敌,将父亲救出重围。这是女子为将的。陈小姐传皇命送军粮,虽是女子,也知道为国家分忧,本就该大大赞赏。如今正值国难,只要忠君爱国,又何分男女?”
我心下一愣,对啊。为何我会愚蠢地认为女子抛头露面涉足国事万万不该?还心甘情愿扮什么太监!我学的不是程朱理学,更没有从小被灌输什么“三从四德”,怎么来这里之后,思想也束缚了?见识还不如一个古人!心中愧疚的同时,对吴三桂不免又生了几分敬重,不管怎么说,他一个武人能有这样的见地,也难怪他能坐到蓟辽总督这个位置了。
吴三桂见我不说话,还以为说错话,居然换掉了他那冷漠的语气,道:“陈小姐,在下说多了,还请不要见怪。”
我笑道:“吴大帅说这么多,也是为圆圆好。圆圆谢谢还来不及呢。”
************
说着话,已走到城墙底下,我竟又瞥见一个黑影。他正腾空而起,转眼便要攀上城楼了。
我急忙扯了扯吴三桂,指给他看。吴三桂略一迟疑,便发足劲施展轻功,一跺脚上了城墙,斜着身子在光滑的石壁上快速游走起来。一下子就赶上了那个黑影。两人拆了几招,那黑影“啊”的一声,重重摔了下来。
原来他是借着绳索才爬上城墙,这下和吴三桂一格斗,双手抓了个空,自然就掉下来了。
吴三桂一只脚踩在他身上,喝问道:“深更半夜爬墙作甚?”
我走近一看,是一个毛小子,估计十几、二十岁。听吴三桂问,便道:“多半是奸细吧。不知道是里面跑出去的,还是外面跑进来的。”
吴三桂道:“这人面生得很。应该不是城里的。快说,是谁派你来的?”后面那句话是对奸细说的。
奸细倒不肯说,还口硬起来。我心说,莫非要拉回去用严刑逼供?忽而想起武侠小说,就对吴三桂道:“点他麻穴!”
“什么麻穴?”吴三桂愣道。
我一时心急,想起两个常常看到的穴位名,于是道:“那就点他天池、玉枕穴好了。”
“别,别。”吴三桂还没回答,那奸细倒吓得脸色惨白,“那是死穴,点不得!”竟自己招道:“小的,小的,是肃郡王派来的。”
“肃郡王?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吗?咦,他不是肃亲王吗?”我有些纳闷。
吴三桂道:“豪格在围困锦州时,因违抗军令,远离锦州驻军,还私派兵士回家,故被皇太极贬为郡王。”
“哦”我点点头,再看奸细,发现他没有辫子,“你是汉人,怎么甘心当汉奸!”我这个问题,奸细倒不知如何回答了。
吴三桂便接过话茬,问道:“豪格派你来,要探听什么?”
“这,”奸细又支吾起来。我恐吓道:“你若不说,我们可胡乱点穴了。”
吴三桂也道:“你当兵打仗,冒险盗取情报,不过是为了银子,为了养活家人。你若是说了,我多给你一些银两去过活,总好过你在军队里朝不保夕的。你若是不说,已然是被擒了,就算把你扭送去清营,你的小命却也不一定保得住。”
清军的严厉是出了名的。任务没有完成一般都要受罚。倘若把他活捉了,五花大绑送了去示威,莫说他只是个下级的汉人,就是满人,也走不出来。
奸细被软硬皆施吓出了一身冷汗,只好招了。原来豪格探知明廷新有军饷、粮草来援,便派人打探明军准备何时将粮草送去塔山、高桥,好来个偷袭,把粮草劫去,大挫明军云云。
吴三桂问道:“那你可打探到了?”
奸细羞愧地点点头。
“好。”吴三桂说着把脚收了回去,掏出两锭银子,掷在奸细身上,“这银子赏你的。你回去就把探听的消息如实告诉豪格。事成之后,明晚再来总督府领取余下的赏金。”
奸细开始还惴惴怀疑,见吴三桂一副认真的样子,忙拣了银子,磕了两个头,转身要走。吴三桂格地一把抓了那人肩,左手一磕他下巴,迅速地把什么东西送入他口内,抬手再一磕,那人不由自主地咽了下去。
奸细大慌,吴三桂道:“不用害怕。你只需明晚赶到,我自然会给你解药。记住,别耍花样就是。老实按我的吩咐去做。”
奸细唯有允诺。委屈地收好银子,重又寻那绳索,攀上城墙而去。
我待他消失不见后,兴奋道:“吴大帅想来个将计就计?”
“不错。”吴三桂点点头,“清兵倾全国之力围困达两年,想必他们也要粮草不济了,我们如能将孤军深入的豪格重创,乃至生擒他,一鼓作气之下,要解锦州之围,也不是不可能。”
我拍手笑道:“这就太好了。到时清兵退兵,皇上就可以一心一意对付李自成了!”我俨然已经把自己当作大明的子民,把大明朝当作自己的祖国了。
吴三桂神情略有一变,我诧异道:“吴大帅,有什么不对吗?”
“没什么。”吴三桂应道。
“对了,你刚才给那个人吃得是什么毒药啊?”
吴三桂递给我一个白色的小瓷瓶,“骗他的,我哪有什么毒药。这是用满洲的人参制的丸子,有御寒的功效,你既然怕冷,就睡前吃一粒罢,免得着了风寒。”
我伸手接过,心中泛起一缕甜意。
卷三 边关风云 第五章 风云突变
第二日清晨,吃过早饭,我就和邓千户领着锦衣卫出城了。吴三桂只派了个副将相送,料想他正部署设套,抽不出身。祖泽治也没有出现。
待相送的副将返回,我钻进车时,才发现车中竟又多了个木匣子。我打开一看,面上是几张千两的银票,底下还有好些珍珠项链,佛珠和宝石等等。定是送我的副将趁我不注意时塞进来的。
我心想,要不是昨晚吴三桂邀我出来,那些将领又都喝得酩酊大罪,收获肯定更多。邓千户恐怕也有不少金银进账。我暗为崇祯不值,都养了些什么官员?朝廷危如累卵,这些人还能一个劲地想着自己升官发财。可怜崇祯日日夜夜为这些人的饷银操心,其实随便抄一个人的老巢,怕都够辽饷好几年了。
************
回到皇宫,已是第六日下午。我和邓千户直接往乾清宫奔去。
谁知崇祯并不在。询问荷花姐姐才知道,他从清晨起上朝就没有再回来过。我心知,这必定是有什么大事,因为往常这个时候,崇祯都在披阅奏章或是接见大臣。
又等了好一会儿,崇祯阴着个脸回来了。他见我和邓千户跪在地上,终于挤出一丝笑容:“你们回来了?一路还好吧。”
“托皇上的福,一切顺利。二十万白银和粮草也都安全运达宁远。”邓千户毕恭毕敬回答着。
崇祯点点头,招呼我二人起来。此时却连勉强挤出的笑容都没有了。
“皇上,是西边出了什么事吗?”我心想八成是李自成或者张献忠又攻下了几座城池。
崇祯摇摇头,道:“不是西边,而是辽东。”
“辽东?”我不禁愕然,难道吴三桂的将计就计非但没有成功,反被清兵击败?是那个奸细又反复了?还是那本来就是个陷阱?
未等我想明白,崇祯黯然道:“祖大寿降清了。”
“什么?”我觉得这个打击更大了。记得书上说祖大寿在三月松山被克后,不久就降清了。如今都挨到四月了,眼看吴三桂就要反击,怎么还……我急急问道:“那吴大帅呢?我走的时候,他还在部署伏击豪格的军队,最后结果如何呢?”
说到吴三桂,崇祯脸色稍微缓和了些,夸道:“吴三桂确实了得。几乎全歼了豪格的军队,甚至还趁势解了高桥站的围,把清兵悉数赶到杏山一带……只是,这个祖大寿偏偏在此时缴城降清,当真是气煞朕了。”他恨极之下,跺脚拍桌。
“会不会是祖将军诈降呢?当初大凌河一役,祖将军不就……”我原本想提起崇祯四年,祖大寿被围困于大凌河城,粮尽而降,对皇太极说要回锦州作内应,回了之后,就推诿不干,做了次降而复叛的事情。这话说了一半,我又硬生生吞了回去。同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两遍?皇太极也不是傻子。更何况锦州都让出去了,祖大寿一人叛回又有何用?
“清兵将锦州的守军尽数屠杀,祖大寿早跟着他们回盛京了,哪来什么诈降……”崇祯凄然道。
我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怎么祖大寿早不降清,偏偏在明廷可能扭转战局的时候,把锦州城双手奉上?!霎时间,大明好不容易从残喘中积攒出来的一丝成果又毁于一旦。锦州既破,原本围困锦州的主力部队就空余出来,把吴三桂破竹之势又给强压回去了。
似乎老天爷成心和崇祯皇帝过不去。但这真的是天意吗?还是有谁在暗中做着什么?
***********
又过了两日,到了四月初九,辽东又传来噩耗,清兵偷袭塔山,用红衣大炮轰毁了塔山,全歼守城明军。至此,松山、锦州、杏山、塔山四个重镇已去其三,只剩下被围困已久的杏山,大明边防可谓岌岌可危。
崇祯和他的臣子们已变成热锅上的蚂蚁,整日整夜在乾清宫里团团转。然而这些人一个个只知道干着急,并不见有什么好建议。
崇祯终于毛了:“你们倒是说话啊,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就个个哑巴了。”
然而,他越是这样不满,大臣们越是嗫嚅不语。
终于,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头站了出来,是大学士周延儒:“老臣以为,杏山之围已不可解。不如放弃宁远之外,料来吴三桂的兵马撄守宁远是绰绰有余了。”退保宁远,这确实是目前唯一能做的。尽管松锦之战,明军彻底失败,虽让泱泱大国颜面尽失,但只要守住宁远,守住山海关,还是保住了大明的门户。
然而其他大臣们不愿意了。一个个嚷起来,这个说大明是天朝,一鼓作气定可击退清兵。那个说吴三桂掉以轻心,才让清兵有机可乘攻下塔山。更有甚者,建议撤了吴三桂的职,还说要把剿匪的孙传庭召去,云云。
我想我要是崇祯,恨不能把这些人都痛打一顿。个个说得是口若悬河,但没有一个能认认真真想个法子出来,尽说些无稽之谈。
崇祯摈退他们之后,来问我的意见。我早就忍不住了,急道:“圆圆认为千万不可将孙传庭召回。孙传庭曾俘获流寇首领高迎祥,更把李自成逼得只剩十八骑,倘若西边没了孙传庭,这些逆贼就没了克星,势必更加猖獗。更何况辽东的形势孙传庭必定不大熟悉,又怎么调兵遣将。那些守边的兵将也不一定服从啊。”
“有道理。”崇祯点点头,“那你认为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我暗吁了口气,道:“圆圆以为,周大人说得乃是可行之策。另外,……”我不禁欲言又止。
“另外什么?”崇祯还是听到了。但我却不敢说。本来想到“求和”二字,可我很快想到了本着“以战求和”而终被凌迟处死的袁崇焕,想到了主张议和而最终自杀的杨嗣昌,我还是把这个想法“掐死”了。虽然爱国,但我还是更爱自己的这颗脑袋啊。
于是,我改口道:“另外,圆圆有件事要禀告皇上。”说完,我从我的小庑房内抱出那两匣金银,把行贿的经过和人名全报上去了。
崇祯听完,无奈道:“这些事情,朕又怎会不知道呢。不过,你是唯一一个肯来告诉朕的。这些钱你自己留着罢。”
我正不知如何应对,忽然灵光一闪,道:“圆圆恳请陛下将这钱留做他用。”
卷三 边关风云 第六章 女子“唐军”
我兴奋道:“圆圆希望皇上能建立一支女军。”
“女军?”崇祯听后竟有些不知所措,“朕可从未听闻过。”我看他脸上终于一扫阴霾,心下不禁松了口气,笑道:“皇上该不会是瞧不起女子吧?”
“岂敢。”崇祯打趣道,“朕可没有瞧不起圆圆哪。只不过,女军听起来似乎荒谬了点?”
“怎么会!”我开始引经据典,“《商君书兵守篇》中既将守城之军分为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汉书严助传》也有‘丁男披甲,丁女转输,行者不还,往者莫返’的记载。还有,大唐初建之时,平阳公主李秀宁就率领了一支‘娘子军’随秦王征讨天下…如今大明朝前有猛虎,后有恶狼,即便是女子也该当为朝廷出一分力啊。虽说女子冲锋陷阵,披甲杀敌是逊于男子,但柔也可克刚。民间还有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之说呢。”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崇祯笑道,“妙哉,妙哉。圆圆真是奇思妙想啊。只是这样的女军该如何招募,又如何操练呢?这在本朝确实是开先河啊。”
我只是突然想到的,具体操作一时也没来得及想,崇祯忽而道:“啊哈,朕倒有个主意,圆圆,不如就由你来统领这支女军吧。”
“我?”这真是滑稽到家了,陈圆圆也可以带兵打仗?!
崇祯道:“正是,女兵自然要由女将带。这女将军可非你陈圆圆莫属了。”
正说着,王承恩来报:“大学士谢升求见陛下。”
朝议才罢,怎么谢升有话刚才不说,还要偷偷跑来?崇祯和我互望一眼,都不明所以。崇祯便道:“快宣”。
王承恩就出去领谢升进来了。
*******
崇祯在东暖阁中接见他。谢升行毕礼。仍跪在一边不肯起来。一字一句道:“臣今日进言,实在是抱着必死之心。”
崇祯哪料到他说得这么严重。讶道:“谢爱卿,说到哪里去了。好端端的怎么会死?”见他并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便也郑重道:“谢爱卿,有话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
谢升道:“我大明如今是兵革繁兴,日无宁息,苛征横敛,百姓困穷,国势已经是日渐败坏。而文武诸臣却个个执迷不悟,只知道修葺城郭,以图再战。殊不知,夫清兵往来甚便,耕种樵采,无所不可。而我军粮草难济,兵士渐稀。如欲出战,则以何兵御敌?依臣看来,实是以卵击石,以我之短较敌之长,岂可得乎?”他说得情真意切,到最后还眼中闪烁,倒似大明马上要亡似的。我心道,满朝文武当中,也有个明白人。
崇祯道:“爱卿的意思是,辽东战不得了?”
“是。”谢升斩钉截铁道,“如今南北交困,大明朝岌岌可危,两线同时作战,实非力所能及。因此,臣斗胆建议,与清议和!”他最后四个字,说得声如洪钟,仿佛使尽了全身的力气。他居然不畏生死,敢说出这样的话!我不禁为他的勇气所折服。
他继续说道:“唯有与清议和,才可一举平定流寇,以免腹背受敌所制;平寇之后,再与清战,始可有转机。臣今日说出心中之话,方觉痛快。即便皇上赐臣一死,臣亦死而瞑目。”
我见崇祯锁眉深思,举棋不定之中。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顾不了许多,扑通跪下道:“圆圆也恳请皇上考虑议和。如今锦州、塔山既破,宁锦防线已去其半。要驱逐鞑子,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更何况皇太极数次表明议和之心,若遂了他的心愿,不就让大明有了缓和之机?这才是以我之长攻敌之短啊。皇上,罢兵修好,才是可行之计啊。”
谢升此时方注意到我,也不免露出惊讶和感激的目光。
崇祯道:“你们都起来吧。朕何尝不想议和?只是大臣们不肯,国民们不肯。他们怕朕学宋高宗,他们怕当宋民啊。朕都不敢提那两个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