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去问小臣符。
自从楚王得胜归来,小臣符就被楚王派往宗庙,监督祭祀。他向楚王禀报事务的时候见到阡陌,心中惊诧不已。想到过去那些细节,恍然醒悟。
“怎不说与我知?”到了殿外,他见到寺人渠,颇有些不高兴。
“大王突然说要去东巡,小人亦不知其意。”寺人渠苦笑。
就在这时,延年宫的寺人录来到,见二人,行一礼。
“听说大王回来了,穆夫人欲见大王。”他说。
小臣符对寺人录一向客气,答应下来,想了想,却道,“大王正在议事,未知穆夫人欲见大王,急是不急?”
”只怕有些急。“寺人录笑笑,表情神秘,”听说大王娶妇之事,问卜已有了些眉目,穆夫人见大王,就是要议定呢。“
第30章
“大裘,冕,祀太一、颛顼高阳;衮冕,祀先君先王;韦弁服.用于兵事;皮弁服,用于视朝…”
阡陌一手拿着牍片,一手拿着笔,仔细地记下来。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她用毛笔写字的速度快了许多,没多久,已经把一块牍片写了大半。
这次回到楚国的王宫,阡陌的身份不再是工妾,而是司衣,据寺人渠说,在宫人里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官。
得知这件事的时候,阡陌松一口气。
她很怕楚王把她归到后宫去,这个司衣,虽然还是在王宫里,却看起来是个十分正经的职位,有府吏二人,史一人,胥一人,徒十人,看着面前一排行礼的人,阡陌十分惊诧,意识到自己可真是个官了。
“你说要入官署,大王便让我去看看何处有缺,我细细查问,只有司衣府缺司衣。”寺人渠笑嘻嘻地说,“如今,该叫你司衣陌了。”
司衣,顾名思义,是掌管楚王的所有衣物。楚王只有一个,衣服、冠、佩饰等等,光种类就有上百。存放的司衣府也很大,光是吉服便已经占了一间屋子。掌管王宫事务的太宰看她什么也不懂,便让左右司衣府吏领她去熟悉各项细要。那二人洋洋洒洒地说着,阡陌只觉一个头两个大,各种名目,有许多根本听不懂。她只好取来笔墨,请他们说慢些,一一记下来。
左右府吏都是在王宫中服侍多年的人,看阡陌容貌年纪,又听人议论起楚王对她的态度,都颇有些心照不宣的心思。历代楚王都有后宫,各式宠姬,宫中的人也见过不少。这位虽然不在后宫,但照着楚王那另眼相看的态度,周围人岂有不明白之理。
二人本想着小心些伺候,但看阡陌说话和气,都放下了些拘束,耐不住心中好奇,便搭起话来。
“听司衣口音,不似楚人。”一人道,“未知司衣何方人氏?”
阡陌低头写着笔记,熟稔地答道,“南方。”
二人讶然。
“南方?”左府吏道,“那边不是只有百濮、扬越…”
话没说完,他被右府吏捅了一下,连忙打住。
“南方啊。”右府吏忙圆场,想着说辞,忽而记起前阵子听到的伐庸的事,“南方好啊,小人听说前番为楚师治好了大疫,还救了大王的那个工妾,就是南方人。”
“哦哦,对对!”左府吏笑着附和。
“是啊,”阡陌抬头,冲他俩笑了笑,“那工妾,就是我。”
二人一愣,笑意僵住。
阡陌对他们的尴尬似无所觉,继续低头写字,问,“方才说,祭社稷五祀.着何服?”
“哦,希冕!”二人得了台阶,松口气,一人忙不迭地回答,另一人将希冕之服的存放之处指给她看。
…
阡陌点头,记下来,一脸学术式的认真。看到那两人脸色一整的样子,她颇有些扬眉吐气。这些天,她被各种暧昧猜测的眼光围绕,已经颇不耐烦。心想,我可不是什么宠姬,我有知识有学历,本来就是凭着本事来的…
正说着话,外面,忽而传来寺人渠的声音,“司衣陌!”
阡陌听得,应了一声。
“大王寻你!”他大声说,“大王要往穆夫人宫,命你侍奉!”
阡陌窘然。
再看向那左右府吏,他们脸上又露出心照不宣的神色。
早不来晚不来…阡陌心里郁闷,面上却只能若无其事,道,“我去去就来。”
两人忙笑,行礼,“司衣慢行。”
寺人渠看到阡陌慢腾腾地走出来,催促道,“快些,大王下朝了,还要更衣。”
王宫里又不是只有她会更衣。阡陌腹诽,跟着他往前走。
她原本以为,楚王让她做这个司衣,原来说的那什么贴身服侍就自动撤销了,谁知道,楚王仍然要她跟在身旁使唤来使唤去,只有大臣来议事的时候,才能稍稍离开。
一个司衣,管得也太宽泛了,也难怪别人看着不正常。心里嘀咕。
寺人渠发现她不说话,转头将她看了看,“怎么了?”
“寺人渠,”阡陌忍不住,道,“从前的司衣,是不是也像我这般,除了掌管大王的衣物,还要时时在旁边伺候。”
“不用。”寺人渠回答得很干脆。
阡陌神色一动。
但没等她开口,寺人渠道,“不过这王宫之人,皆大王仆妾,何为职责,皆由大王来定。你不见工尹也要去征伐么?只要大王开口,便是分内之事。”说罢,他的表情颇有意味,“你若觉得这司衣名不副实,告知大王,他定然乐意将你放别处。”
阡陌知道他说的别处是哪里,唬了一下,只得不再多说。
…
楚王的高阳宫,离司衣府并不远。阡陌跟着寺人渠穿过宫道,进了宫门,走过回廊,高阳宫巨大的殿宇就在前方。
楚王起居的正殿座落在一人多高的台基上,石料铺面,砌作台阶。硕大的石础上,两人合抱的巨木制成柱子,排列四周,支撑起复杂而精巧的屋顶,仰头望去,如同巨鸟张开的翅膀。
守卫的郎中和环列之尹都认得阡陌,见得她来,并不阻拦。
阡陌走进殿中,小臣符已经在里面,对寺人渠责备道,“怎这般拖延。”
再看阡陌,却笑笑,“大王正在殿中,司衣请。”
阡陌向他行了礼,入内,楚王正拿着一卷简册看着,边看边将一只梅子放入口中。
“去了何处?”他眼也不抬地问。
“司衣府。”阡陌答道,走过去,熟练地为他宽下上朝的外袍,换上一件舒适的薄衣。
换好之后,楚王命小臣符去备车驾,未几,却回头看看阡陌。
“你随寡人一道去。”他说。
阡陌讶然。
穆夫人是楚王的母亲,也就是太后,她跟着去…
“大王,我在司衣府中还有未完之事。”阡陌说。
“何事?”
“一些大典及祭祀所用衣物,还未收藏齐整。”阡陌随口胡编。
“都是寡人的衣物,不齐整何干。”楚王满不在乎,“快跟来。”说罢,转头而去。
…
延年宫前,早有司宫与寺人在等候,见楚王来到,连忙上前迎接。
楚王下了车,四下里望了望,忽而回头。
阡陌站在寺人渠身后,正将目光瞅着影壁上镇恶祈福的绘画,似乎很是好奇。
寺人渠见状,忙扯扯她的袖子。阡陌回头,见楚王看着她,知道他的意思,只好上前去。
楚王似笑非笑,未几,收回目光,往宫中而去。
延年宫虽然不及高阳宫宏伟,却也自有一番气派。还没有到堂上,阡陌就听到一阵钟磬合鸣的声音,叮叮铛铛,高低相错,十分好听。
她跟在楚王身后,忍不住朝里面瞅去,只见一组编钟和编磬摆在堂下,几名乐师用木槌击撞,灯火中,钟架上的铜人锃亮生动。
堂上,郑姬正与穆夫人说话,见到楚王进来,忙退到一边行礼。
“拜见母亲。”楚王向穆夫人行礼,阡陌连忙随着寺人渠伏拜在地。
“大王来了。”穆夫人神色和蔼,亲自将他扶起来。
“先前我听说子贝等人劝大王行猎云梦,大王不去,可这几日不见,却又是东巡归来了。”穆夫人将他打量着,语带薄斥,“大王往何处,也该告知我一声。”
楚王笑了笑,道,“母亲莫怒,寡人此番东巡,乃是一时起意,去去就回。若告知母亲,恐母亲又为寡人忧虑,故而还是等归来再赔罪。”说罢,他让小臣符将他从东边带回来的各色物产呈上,穆夫人看了看,这才露出笑容,无奈地唠叨两句,与楚王分席而坐。
楚王今日心情格外不错,穆夫人与他叙了些话,母子二人其乐融融。
郑姬侍立在一旁,望着楚王,没多久,目光却落在他身后的女子身上。
楚王回来没多久,她就已经听说他带回了一个女子的消息,更有传言说,楚王东巡,正是为了这个女子…她好奇地看着她,只见她衣着平凡,甚至比不上后宫里地位最低的姬妾。不过,那面容…郑姬的目光留在她的脸上。她微微低着头,看不清眉目,但乌发白肤,一看便知并非出身贫苦。
似乎感觉到这边的注视,那女子忽而抬眸。
目光相对,郑姬心中似乎被什么敲了一下。
“…郑姬。”这时,她听到穆夫人在唤自己,忙答应着,将目光转去。
穆夫人道,“吩咐传膳。”
郑姬低头答应,小步退去。
未几,寺人将筵席呈上,冒着食物香气的食器,摆了满案。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阡陌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丰盛的筵席,不禁将目光窥去,肉食蔬菜,应有尽有,不过似乎大多是蒸煮出来的…心里正琢磨着,这时,她问道一股十分好闻的馨香味道。却见是方才盯着她看的那位美人,款款走来,身旁的寺人捧着铜盆。
她在楚王面前,盈盈下拜一礼,“妾为大王洗漱。”
楚王看着她,微笑,却道,“不必。”说罢,回头,“阡陌,你来。”
郑姬愣住。
阡陌也愣住。一瞬间,众多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她的身上,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穆夫人亦看过来,露出讶色。
寺人已经把水盆放在了楚王面前,阡陌走过去,看看那水盆,又看看楚王。没有人教她干过这个活啊…心里哀鸣。
“将大王衣袂收起…”寺人渠挤着牙缝声提示。
阡陌了然,忙坐在楚王身前,把他的袖子折起来。
然后…
她看看楚王一动不动的手,头脑又是一阵空白。
抬眼,正对上楚王微微抬起的眉毛。
楚王露出无奈之色,自己将手伸到水盆里,洗搓干净,最后,把阡陌手中的巾帕拿过来,自己擦干,丢入水盆中。
呃…原来如此。阡陌讪讪。
“这位,便是大王带回的司衣么?”这时,上首的穆夫人她打量着阡陌,问道。
楚王没有打算瞒她,微笑,“正是。”说罢,看向阡陌,示意她上前。
阡陌无可奈何,只得走出来,向穆夫人行礼,“拜见夫人。”
穆夫人淡笑:“哦,原来如此。”说罢,看向郑姬。
郑姬立在一旁,面上亦带着笑,目光却闪闪不定。
第31章
有乐声相佐,这时,寺人到堂上禀报,说宗伯、卜尹都到了。
穆夫人吩咐请上堂来,微笑着对楚王说,“今日请大王过来,还有一事。前番议定,由卜尹贞问娶何方之妇,如今已毕,详细之事,可由卜尹告知大王。”
楚王愣了愣,这才想起,他确实答应过此事。
“如此。”他说,神色平静。
阡陌在后面听得这话,心中不禁好奇。楚王娶妇?前阵子,她才听寺人渠说过楚王还没有夫人的事,现在就要娶了么?不过看楚王年纪,虽然也就二十出头,但这个时代的人普遍早熟,十七八岁有三两孩子的人都并不少见,楚王这样有地位的人,结婚的确晚了些。
没多久,宗伯与卜尹入内,向楚王行礼。
“听闻卜尹贞问已毕,”楚王道,“愿闻其详。”
卜尹是个颇有几分道貌的老者,再拜上前,毕恭毕敬地将贞问的过程说了起来。
阡陌听着,觉得玄之又玄,好些话听不懂,只听出什么吉,利什么,滔滔不绝,却听不出结果是什么。
最后,也许楚王也耐性不足,道,“以卜象之兆,寡人当娶何方?”
卜尹答道,“以卜象之兆,大王娶于东北最吉。”
“东北?”楚王看着他,片刻,瞥向穆夫人,“蔡国么?”
“我闻得之时,亦是诧异。”穆夫人微笑:“大王,此乃天意,大王若娶于蔡国,便是天作之合。”
“楚国东北,并非只有蔡国。”楚王淡淡道,“遣使,往东北各国宗室问询适龄女子,再行贞问。”
宗伯忙应下。
穆夫人闻言,面色不豫,正要说话,楚王却起身,道,“此事交由宗伯操办,母亲便不必再劳神了。”说罢,向穆夫人一礼,“寡人还要往官署议事,母亲若无他事,寡人告退。”说罢,沉着脸离去。
阡陌未料到楚王会突然变色,见寺人渠跟着走,连忙也跟在后面。
“大王!”穆夫人叫了一声,楚王没有留步,只余背影。
穆夫人气恼不已,“啪”一声,案上的漆盒被她掷了出去,里面的干果蜜枣滚了一地。
宗伯和卜尹面面相觑,劝慰两句,亦告辞而去。
郑姬忙拾起漆盒,让寺人将散落的东西收拾干净。
“大王只是一时意气,夫人莫恼,伤了身体。”她将漆盒摆回案上,温声劝道。
“意气?”穆夫人哼一声,“他是硬气了,如今谁的话也不听,说变脸就变脸,这般下去,迟早要吃苦头!”
郑姬忙道:“夫人万万莫说这般话,大王和夫人,必都是好好的。”说着,将一杯蜜水递到她的手中。
穆夫人饮一口,怄着的气这才消散些。
她看了郑姬一眼,叹口气,“我亦是为了这后宫和气,新夫人若是一家,必然好说话些,尔等也可省去诸多小心。”说罢,她忽而道,“方才那司衣,说是大王新宠,你看着如何?”
郑姬一怔,忙轻声答道,“大王喜爱,自然便是好的。”
穆姬笑了笑。
“你也不必在意。”她说,“年轻男子,谁人不是喜新厌旧,你多多抓紧,育下儿女,日后便可独居一宫,亦是安稳。”
郑姬赧然低头,谢了穆夫人,看着衣角,目光复杂。
…
楚王心情不好,一路上,众人亦大气不敢出。
才回到宫中,便有寺人来报,说议事的人已经在等着他。楚王应了一声,让阡陌更了衣,转身而去。
阡陌看着他离去的身影,松一口气。
说起来,楚王冷着脸的样子,真是很吓人。刚才给他更衣,他也一声不吭,阡陌头也不敢抬,唯恐触他逆鳞。
“大王么…其实就是脾气坏了些。”寺人渠亦是无奈,用袖子擦擦额头上的汗,对她说。
阡陌无语,脾气坏已经很吓人了好么。
“大王为何不愿娶蔡女?”待得左右无人,阡陌问寺人渠。
寺人渠苦笑:“也并非不愿。”
阡陌讶然。
寺人渠叹口气:“大王便是如此,若是他自己想要,不必你说什么,他自会去做;可你若强按着他做什么,他便会恼,甚至与你反着来。夫人也是太急,唉!”
阡陌听着,讪然,简直就是叛逆期小孩么…
她对这母子二人的事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八卦了一下,看楚王一时半会回不来,便又往司衣府去了。
寺人渠对阡陌这么执着地去司衣府感到十分不解。用他的话说,楚王将她安排当司衣,就是因为那里人手多,可以让阡陌既有身份,又能够一心一意伺候他,阡陌这样是不务正业。况且,司衣府那几件衣服,管得再好又怎样,她这是浪费精力。
阡陌知道寺人渠的话也有理,但她同时也觉得,这个时代,女人的出路本来就少,楚王让她做司衣,不管动机如何,至少是一个机会,她不能浪费。
才走出宫门,不期然的,她遇到了伍举。
看他走来的方向,大概是刚刚从殿里议事出来,旁边走着另一个大夫模样的人,似乎说着什么事,老远便能听到声音。
伍举也看到了阡陌,露出诧异之色。
阡陌笑笑,走过去。
“伍大夫。”她行礼。
伍举还礼,含笑地看着她,“听说你如今当了司衣?”
他问。
“正是。”阡陌答道,心中有些无奈,伍举都知道了啊…
“何往?”伍举问。
“往司衣府。”阡陌说。
伍举颔首。他旁边的那位大夫没说话,一直打量着阡陌。
“伯予,此乃宫中新来的司衣。”伍举想起他们还未识得,忙对苏从道,说罢,又对阡陌说,“这位乃苏从苏大夫,新任三钱府宰。”
阡陌不知道三钱府是什么,微笑地向苏从一礼,“府宰。”
苏从看着她,从鼻子里“嗯”了一声。
阡陌见伍举与苏从在商议着什么事,不好多打扰,再行个礼,告辞而去。
没走几步,听到后面传来传来苏从气哼哼的声音,“大王竟把宠姬放在了宫署,荒唐!”
阡陌僵了僵,只觉背上都快被眼刀穿透了。
伍举无奈,瞥瞥阡陌的背影,“小声些。”
“我要去面见大王!”苏从更加不快,“三钱府出入混乱,我这个府宰,连信得过的实有之数都得不出,国库混乱,朝政大弊!大王竟还纵容佞幸为乱官署,楚国何愁不败!”
“伯予…”
伍举话未说完,忽然听得身后一个小心翼翼的声音传来,“请问…国库很乱么?”
他和苏从二人皆愣住,转头,却见阡陌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回来,望着他们,目光闪闪,“那些不明之数,可让我看一看么?”
…
楚王坐在上首,听着下面的争论,面无表情。
工尹蒍贾的族人蒍蒙,因伐庸有功而受封禄田。前几日,他收到家人禀报,说禄田中刚刚补种好的青苗被牛啃了好些。蒍蒙大惊,忙去查看,只见青苗被毁去数十亩,追查之下,却原来是令尹鬬般的侄子鬬韦封地上的牛。蒍蒙前去理论,鬬韦却称这地本来就是他们的,多少年前就封了下来,一直用作放牧狩猎之所。蒍氏巧言令色,夺人封地而自肥,是为强取。蒍蒙大怒,即刻纠结家人,将鬬韦的牛收走;鬬韦也不示弱,当日就找人打了回去,把牛抢了回来。
此事闹大,两边都是大族,当地掌事的大夫不好处理,十分为难。楚王听说之后,却将矛盾双方都召入宫中,让他们在自己面前理论。这些人见了楚王,起初还不敢放肆,但各自陈词之后,便开始口角,各执一词,闹哄哄地争吵起来。
楚王也不发怒,看向令尹鬬般和工尹蒍贾。他们被楚王召来,刚刚赶到,看到各自族人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不禁尴尬。
“够了!安得在庙堂喧哗!”鬬般大喝一声,训斥道。
蒍贾亦上前,冷着脸,“尔等皆受王恩,反在大王面前争利,岂无羞耻!”
众人见各自的宗长发怒,亦不敢再多说,忙低头噤声。
“大王,”鬬般在楚王面前拜道,满面愧疚,“族人无礼,乃臣教导之失,请大王责罚。”
楚王看着他们,神色无波。
“依令尹之见,此事如何处置?”他问。
不待鬬般回答,蒍贾却已经抢先道,“令尹何过之有,此事乃蒍氏冒犯。鬬氏之田,受封于先王,蒍氏受封其后,自当退让。臣在郢郊有禄田二百亩,愿赠与鬬氏,以为赔偿。”
此言出来,堂上众人皆诧异。
鬬韦目光一亮,郢郊的田土,处处都肥沃,比蒍蒙手上那些不知好了多少。他看向鬬般,只见鬬般神色不定。
蒍氏乃后起之族,对于出身王族的鬬氏来说,一向是看不上眼的,鬬般对蒍贾这个后辈也一向不冷不热,未想,今日他如此大度,教他意外之余,心中亦颇为舒服。
“工尹过矣,”鬬般道,“小儿辈之争,岂劳工尹割爱,万是不可。”
蒍贾微笑:“令尹不必推却,贾素来懒惰,田土亦疏于管理,以致杂草丛生,倒不如交与鬬氏名下,既了却此争,亦可为仓廪添粟,何乐不为?”
鬬氏族人皆乐意,鬬椒也不再推却,一场争执,终是喜气洋洋。
楚王见此事平息,挥手散了。
“叔父。”走出殿外时,蒍蒙疑惑而不甘,“那田土乃是大王赏赐,为何退让?”
“退?”蒍贾看看他,淡淡笑了笑,“若可为进,退便不是退。”说罢,他望望鬬氏众人得志的模样,意味深长,“且等着看,他们得意不了多少年。”
…
太阳西斜的时候,楚王回到宫中,伺候的寺人纷纷行礼。
他一言不发,径自入内,未几,小臣符进来,道,“大王,今朝大王曾说要到穆夫人宫中用晚膳,大王看…”
“不去,说寡人歇息了,改日。”他不耐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