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正题。
中国的教育是比较失败的教育。而且我不觉得这样的失败可以归结在人口太多的原因上,这就完全是推卸,不知道俄罗斯的经济衰退是不是人口太少的责任,或者美国的9·11事件的发生是否归罪于美国人口不多不少。中国这样的教育,别说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了,哪怕一个区只能生一个,我想依然是失败的。
中国人首先就没有彻底弄明白,学习和上学,教育和教材完全是两个概念。学习未必要在学校里学,而在学校里往往不是在学习。
我有一次做什么节目的时候,别人请来了一堆学有成果的专家,他们知道我退学以后痛心疾首地告诉我:韩寒,你不能停止学习啊,这样会毁了你啊。过高的文凭其实已经毁了他们,而学历越高的人往往思维越僵。因为谁告诉他们我已经停止学习了?我只是不在学校学习而已。我在外面学习得挺好的,每天不知不觉就学习了解到很多东西。比如做那个节目的当天我就学习了解到,往往学历越高越笨得打结这个常识。
而那些学文科的,比如什么摄影、导演、古文、文学批评等等(尤其是文学类)学科的人,自豪地拿出博士甚至还加一个后的文凭的时候,并告诉人们在学校里已经学了二十年的时候,其愚昧的程度不亚于一个人自豪地宣称自己在驾校里已经开了二十年的车。
韩寒五年文集
序二
年少时,我喜欢去游戏中心玩赛车游戏。因为那可以不用面对后果,撞车既不会被送进医院,也不需要金钱赔偿。后来长大了,自己驾车外出,才明白了安全的重要。于是,连玩游戏机都很小心,尽量避免碰到别的车,这样即使最刺激的赛车游戏也变得乏味……直到和她坐上FTO的那夜。
忘不了一起跨入车厢的那一刻,那种舒适的感觉就像炎热时香甜地躺在海面的浮床上一样。然后,大家一言不发,启动车子,直奔远方,夜幕中的高速公路就像通往另外一个世界,那种自由的感觉仿佛使我又重新回到了游戏机中心。我们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向前奔驰,FTO很有耐心承受着我们的沉默。
天亮以前,我沿着河岸送她回家。而心中仍然怀念刚刚逝去的午夜,于是走进城市之中,找到了中学时代的那条街道,买了半打啤酒,走进游戏机中心,继续我未完的旅程。在香烟和啤酒的迷幻之中,我关掉电话,尽情地挥洒生命。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家人找到我的FTO。
生活中有过多的沉重,终于有一天,能和她一起无拘无束地疾驰在无人的地方,真是备感轻松和解脱。
感谢香港《人车志》大陆版
文自1997年第一辑
韩寒五年文集
教师的问题
我曾经说过中国教育之所以差是因为教师的水平差。
孩子是一个很容易对看起来好像知道很多东西的人产生崇拜心理的人,可是能当教师的至少已经是成年人了,相对于小学的一班处男来说,哪怕是一个流氓,都能让这班处男肃然起敬。所以首先,小学的教师水平往往是比较低的。教师本来就是一个由低能力学校培训出来的人,像我上学的时候,周围只有成绩实在不行,而且完全没有什么特长,又不想去当兵,但考大专又嫌难听的人才选择了师范,而在师范里培养出一点真本事,或者又很漂亮,或者学习优异的人都不会选择出来做老师,所以在师范里又只有成绩实在不行,而且完全没有特长,又不想去当兵,嫌失业太难听的人选择了做教师。所以可想教师的本事能有多大。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故意将教师的地位拔高,终于拔到今天这个完全不正确的位置。并且称做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实说穿了,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是养家口的一个途径,和出租车司机,清洁工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全天下的教师一个月就拿两百块钱,那倒是可以考虑叫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关键是,教师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循环性工作,只要教材不改,永远就是两三年一个轮回,说来说去一样的东西,连活跃气氛用的三流笑话都一样。这点你只要留级一次,恰好又碰到一样的老师就知道了。甚至连试卷都可以通用,只要前几届考过的小子嘴紧,数理化英历地的试卷是能用一辈子的,还有寒暑假,而且除了打钩以外没有什么体力活了,况且每节课都得站着完全不能成为工作辛苦的理由,就像出租车司机一定不觉得坐着是一种幸福一样。教师有愧于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原因关键在于他们除了去食堂打饭外很少暴露于阳光下。
我上学的时候教师最厉害的一招是“叫你的家长来一趟”。我觉得这句话其实是很可笑的,首先连个未成年人都教育不了居然要去教育成年人,而且我觉得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应该大于家长和学生本人,有天大的事情打个电话就可以了,还要家长上班请假亲自来一趟,这就过分了。一些家长请假坐几个钟头的车过来以为自己孩子杀了人了,结果问下来是毛巾没挂好导致寝室扣分了。听到这样的事情,如果我是家长的话,我肯定先得把叫我来的那老师揍一顿,但是不行啊,第一,自己孩子还要混下去啊;第二,就算豁出去了,办公室里也全是老师,人数上肯定吃亏。但是怒气一定要发泄,所以只能先把自己孩子揍一顿解解气了。这样的话,其实叫你来一趟的目的就达到了。
刚才就涉及到一个什么行为规范什么之类扣分的问题,行为规范本来就是一个空的东西。人有时候是需要秩序,可是这样正常的事情遇上评分排名就不正常了,因为这就和教师的奖金与面子有直接的关系了,这就要回到上面的“家长来一趟”了。
教师或者说学校经常犯的一个大错误就是孤立看不顺眼的。比如,有一人考试成绩很差,常常不及格,有的教师就经常以拖低班级平均分为名义,情不自禁发动其他学生鄙视他。并且经常做出一个学生犯错全班受罪的没有师德的事情。有的教师潜意识的目的就是要让成绩差的学生受到其他心智尚未健全的学生的排挤。如果不是这样,那这件事情就做得没有意义了。
在抗击“非典”的时候,有的航空公司推出了教师和医护人员机票打六折的优惠措施,这让人十分疑惑。感觉好像是护士不够用年轻女老师全上前线了。但是,我实在看不到老师除了教大家勤洗手以外有什么和“非典”扯上关系的。那我是清洁工坐飞机能不能打六折?
说真的,做教师除了没有什么前途,做来做去还是一个教师以外,真是很幸福的职业了。
韩寒五年文集
恋爱的问题
年少的时候常常想能开一辆敞篷车又带着自己喜欢的人在满是落叶的山路上慢慢,可是现在我发现这是很难的。因为首先开着敞篷车的时候旁边没有自己喜欢的姑娘,而有自己喜欢的姑娘在边上的时候又没开敞篷车,有敞篷的车和自己喜欢的姑娘的时候偏偏又只能被堵车在城里。然后随着时间过去,这样的冲动也越来越少,不像上学的时候,觉得可以为一个姑娘付出一切——对了,甚至还有生命。
我只是觉得,什么都变得现实了,无论男女,可能纯真的爱情真的只能在学校里发生,我想,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不计较交通工具是一辆自行车,并且无铃。也只能在高中大学里,可能会不计较男友贫富,好看就行,在寝室的室友面前也显得很有面子,但是一出大学,看见你昔日的鸟朋友们都是奔驰来接的,或者办公室微微有姿色的女友们都是名车接送,可能车的牌子不尽相同,但是相同的是车里的人都很难看,这时候你是否会对你的骑自行车奔驰过来的男朋友依然像以前一样?
可能恋爱的话很大程度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比如学校里觉得长得好看有面子,而办公室里觉得找个有钱的有面子一样,其实爱的都是面子。
所以我觉得还是年纪越小的越纯洁,越应该珍惜。只有年纪小才能有要比谁的手大然后牵手过马路的事情。
我以前在自己的书里说过,我实在不能想象当两个人很相爱的时候,突然会出现一个既不是我爸妈,也不是对方爸妈的人说:不行,你们不能在一起。
那声音就是由我们的蜡烛发出来的。不管老师出于什么样的用心,我觉得这都是很可笑的事情,并且侵犯到人权。最最至少的,你可以不提倡,但是你不能够打击。
我觉得只要人能分辨甲学校比乙学校漂亮并且喜欢甲学校或者数学老师人不错物理老师就是一混蛋的时候,这人就完全具备独立喜欢人的权利和能力,或许我爸妈或对方爸妈出于道义上的原因能够出面阻止(往往私奔就是这么出来的),但是出现一个人民教师掺和在当中实在很说不过去了。可能这事情会被人归纳到思想品德方面,我觉得喜欢一个人和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完全没有关系,况且现在的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人在学校里的所谓思想品德和这个人真正的思想品德完全没有关系的地步。
韩寒五年文集
学校的问题
现在的教育是有很多问题,很多问题我觉得都是因为上面的问题而不是下面的问题。最近又有很多新闻:
新华网华盛顿4月7日电中国湖南省一个教育团组7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不幸遭遇车祸,七人死亡、三人重伤。
中国驻美使馆领事部张健青参赞说,根据目前初步了解的情况,这个教育团组是应犹他州州立大学之邀对该校进行为期两周访问的。访问结束后,该团组乘车前往纽约州布法罗市参加活动,在路经宾夕法尼亚州蒙哥马利县境内时由于路滑发生了翻车事故。
然后还有新闻:
中新网4月8日电据香港新城电台报道,一载有十一名中国人的客货车在美国费城蒙哥马利市失事,七人死亡。
警方表示,事发在当地时间下午两时。由于言语障碍,救援工作受阻。当局正调查意外原因。
上面新闻的意思是说,湖南的一个教育考察团(后来中国媒体上出现的死伤者名单显示车上的人都是湖南省各个高校的校长级别的人物)出事了,然后因为伤者不会英语,救援工作出现了一点困难。
我想,如果这次活动是青海或者山西之类的地方邀请访问,应该不会有这么多人要去,如果是缅甸老挝请同样的人数去帮助教育发展,那去的人应该更少。我很怀疑他们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以后能给自己学校的学生带来什么,或者对湖南的教育起到什么推动。假如他们是公款旅游,也算是因公牺牲了,并且直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人死了这么多,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在学校里是这么大的官,不能连英语四级都没有过吧。
不幸的是,我们因为是局外人,所以才能以这样幸灾乐祸的眼光看待问题,当我们自己一步一步爬到学校校长副校长这样的位置的时候,面对两个礼拜的免费赴美旅游,自己是否能够拒绝,或者有我们幸灾乐祸的人想得那么多。因为什么都有代价,所以没有办法。
我当年进学校的时候是作为体育特招生,但是因为分数始终有一些差距,所以每个学期都要多交几千元的不知名费用。当然,这也是自愿的事情,只是在班级数目固定的情况下,出钱的学生越来越多,公费的学生相对越来越少,肯定导致分数线越来越高,然后出钱的就更加多,以一个班级十五个自费学生来算,每个学生每年平均多交5000元。当然,人人都愿意出钱进去的学校肯定小不了,所以以每年级十个班级一共三个年级计算,每年额外就是225万收入。
我很想知道这笔钱干什么去了。
但是因为我们谁都不知道这笔钱干什么去了,所以不能瞎说。真要有人认真地追问起来,答案也是很简单的——发展教育的建设经费。比如像上面文章提到的去美国考察之类,考察万一考重伤了看病也得花钱啊,考察死了还得有抚恤金呢,政府给一点,学校也得出一点吧。或者上面来视察,或者有长达一个礼拜的对学校等级评定的小组过来,别的就不说了,差旅费应该负责一点吧,至少不能和学生一个待遇吃食堂吧?当然这钱是一定要花的,弄不好能让学校从区重点变成市重点,从市重点变成全国重点,这样分数线又可以高一点,自费又可以多一点。总之,好一点的学校基本上都是良性循环,而且似乎学校比北京的餐饮业还不容易亏钱。
最近还有一个新闻,说辽宁海城学生喝豆奶中毒了3000多人,还死了几个,因为媒体很喜欢用夸张的数字,所以不知道这个数字真实不真实,但有很多人中毒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悲剧完全是当地教育局的责任,你能否相信,他们强制学生订下三块钱五袋的豆奶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地生长,更加好地学习,长大建设祖国?我想豆奶还不至于有这么厉害的功效,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很平常的官商勾结而已。当然他们也没想到这企业这么不争气,第一天就毒倒了几千人。
我上学的时候也有豆奶订购,而且老师事先还卖力宣传喝豆奶的好处。其实豆奶和任何保健类药品是一样的,基本上完全没用,配制的原则就是不吃死人就行。而我当时不喜欢豆奶的原因很简单,远没有现在想得那么多,就是因为我不喜欢喝豆奶,我喜欢喝牛奶。
我想,学校的权利还没有大到可以强迫你吃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的份上吧。
现在想来,从我的小学到高中,真有不少学校对学生强制性消费。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学校在交学费的时候强行多收取100元,理由是向家长的贷款,以用于教育建设,至于还款,不仅无期,而且无息。到最后反正被借钱的人谁都不知道这钱究竟建设了一个什么。
反正在我的学校生涯里,从来没有见过学校或者高层人物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们说过话或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纵然借钱,也是属于没得商量。我觉得,任何以学校名义向学生或者家长借钱的校长都应该开除,因为这不是一个称职的校长应该做的事情,一个称职的校长应该有办法以种种奇怪的名义将本来要借的钱一分不少收上来。如果数额实在巨大,哪怕收取5000元GUCCI校服校裤,加3000元PRADA校鞋也要上,原因是鉴于现在学生过于喜欢在衣物上攀比,为了杜绝这样的现象,直接升级到国际最顶尖品牌。当时我上学,差点连书包都要统一,说是生产专用书包的厂的书包利于纠正脊椎问题,而且质量比外面的好,当然得稍微贵一点。幸亏后来取消(估计学校与厂方因为利益分配问题谈崩了),否则依照学校多少钱都敢收的份上,弄不好三四年级就得背LV的包上学。
总之,似乎学校做的任何事情,哪怕是错事,都是有崇高的理由的。并且都是为了学生。哪怕喝奶中毒。
韩寒五年文集
军训的问题
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应该服兵役,但是上了大学可以免除,所以我觉得军训作为一种补偿的手段应该只有大学才有,但是我那初一的弟弟都要军训,然后高中的军训,有点瞎掺和的意思。我上高中的时候,提前两周到学校长跑训练,然后高一新生到校军训,时间我有点不记得了,最少是一个星期。军训完后完全没有提高组织性纪律性,正步走的姿势也是一个礼拜完全忘光,军训前后大家惟一的改变就是集体黑了一倍。
学校军训的目的是让学生吃苦,我觉得有些操之过急,因为哪怕不军训,往后有的是吃苦的日子,而且强制性的吃苦未必能够耐劳。学生寝室没有空调,而9月份开学以后天天温度不下35℃并且不能发出声音,扇扇子就是最大的苦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军训实在是太形式主义了。而爱国之心在看中国队踢世界杯或者中国使馆被炸时都在体现和培养,实在不会因为一个班级在烈日之下曝晒了几十小时而增加。
在我高中军训的最后还进行拉练,内容是一个年级假想成一支部队进行行军,途中不断卧倒,旁边还有校方和某些嘉宾驱车观看,在一次全体卧倒的过程中,我的战友可能看见地下正好有一摊水,思考要不要往边上卧一点而犹豫了一下,被教官看见,一下就踹卧倒了。教官说,在战争中,像他这样没有及时卧倒的人早就已经被敌人炸死了。我想,敌人若是效率真如此之高,那首当其冲被摧毁的应该是边上视察的汽车。
韩寒五年文集
语文的问题(1)
因为我对别的研究比较少,加上人还是在自己比较权威的领域里说话显得有分量,所以先说语文的问题。
语文真是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这是一个初中后基本上不需要存在的课程。但是又不得不存在,这是最大的问题。语文在教会人识字以及遣词造句以后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别说之后语文要培养人的书面表达能力,你别看那些看上去写作文很差的学生,好像真要好好学语文才行一样,其实背地里写情书溜着呢,他们之所以作文很差,是因为作文的问题,而不是写作能力的问题。写作能力是一个很基本的能力,那些写不出作文没有交作业的人,他们肯定会想出种种符合逻辑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没有写作文,并且直视老师的眼睛进行心跳都不加快地撒谎,这就说明这人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他只要能把刚才说的话记下来,就是不错的文章。
关键是,没有人觉得这是作文。作文是一种模式,就好似要撒一个官方的谎言,必须有时间人物地点,尤其关键的是必须要有一个向上的主题。比如我记载完毕一件事情以后,我没有权利为这件事情感到迷茫,没有权利为此觉得生活真是没有意义,总之就是不能说真话,完全扯淡就是了。
我在《毒》里有这么一篇文章,全文如下:
昨天我在和平里买了一些梨和长得很奇怪的小芒果,那梨贵到我买的时候都要考虑考虑,但我还是毅然买了不少。回家一吃,果然好吃,明天还要去买。
文章的名字叫《好吃的水果们》,很多人揣测这篇文章的意义,有人说看不明白,有人说这是不错的文章。其实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这些水果真的很好吃。文章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学生,哪怕写出《红楼梦》来,只是属于习作;但是一旦有了点名气,哪怕写出像上文这样无聊扯淡的东西来,都是艺术。我只是写了几本销量很好的书而已,如果上面的东西是鲁迅写的,那就更远了去了,那得有多少人从里面看出政治风波来啊。
所以说,文章这个东西,在语句通顺,错别字不多到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好坏完全没有评判的标准。我随便拿一篇朱自清的文章交上去,没有一个老师会觉得自己的学生写作文好到有名家的水平了,并且照样会作出很多修改意见。
文学的最高境界当然是作品如何,但是在这个境界之前,我觉得关键不是文章写得怎么样,而是文章是谁写的。我真不相信一个班级作文水平最高的和最低的差距能有最好和最差那么大。
一个人,没有资格判定甲的文章是优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只能说我喜欢甲的文章不喜欢乙的文章,或者说,甲的文章和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差不多,乙的差得有点远。所以建议以后的作文评分取消优良中差,改成“正合我意”,“相差不远”,“参考大纲”,“逆我者亡”四种得了。
中国的学生作文一直乏味是因为命题实在太小了。比如给你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两个登山者在攀登高山的时候,因为风雪很大所以用绳子系在一起,但是A失足了,滑了下去,因为有绳子拖着所以没有掉下悬崖,可是B和绳子又都不能承受这样大的重量。B说:A,你坚持住,我一定会救你。但是A自己割断了绳子,从山崖上掉了下去,死了。B自己爬上了山。
问你看完这个故事以后想到了什么,请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论文。
我看完这个故事,首先想到的是B怎么向A的家里人交代,但肯定不能写这个,想要拿高分,你想到的一定要和出参考答案那人想到的是一样的,当然,你可能想到的是你自己也喜欢户外运动,看中户外运动店里一双鞋子,但是太贵了,上次去砍价没有砍下来,跟爸妈说又不知道他们给不给这钱。更加可能有人看完文章第一个想到的是这次作文肯定又写砸了。
不过不行,这个属于偏题。
偏题的意思就是说,你不应该这么想。
说穿了就是,你跟我想的不一样,你这篇就不是好作文。
其次,议论文这种文体是一种很落后的不应该存在的文体,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可议论的,既然标准只有一个,那议论个屁。而且在我隐约的记忆里,议论文有一个公式,有什么论点论据之类,而且前后不能颠倒,还一定得引用材料里的原文,并要有自己看见的或者自己编出来的名人小故事,什么居里夫人废寝忘食啊,牛顿拾金不昧啊,爱迪生为了亲情放弃学业啊,反正一半得是自己编的,这次是爱迪生,下次一样的事就改伽利略了。事情可以自己编,但人一定得有名。一样的拾金不昧,牛顿是个例子,但隔壁住的大爷就不是个例子。最后再重申一下自己揣测的参考答案的观点。文章之无聊乏味,不是一般常人能够阅读。教师也真不容易,一下读好几十篇,还居然能分出优劣。反正我到了那份上只能凭谁写的字好看给成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