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而到了明朝之后,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天启王朝也继承了这个传统,从宫廷到民间,全都对拜月和赏月的活动十分重视。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桂花酒最为多见。
桂花蜜酒、桂花糕、桂花糖…这些东西陆金瑶早就准备好了,祭月时候需要的水果,比如葡萄、苹果、红枣之类的东西,也已经早早的备下。
那么现在只剩下--做月饼和蒸月。
大杨树村当地在中秋节有“蒸月”的习俗。
所谓“蒸月”,就是蒸“枣饼子”。因其状如圆月,又象征十五的月亮,故俗称“月”。
陆家在大杨树村住了也二十多年了,早已入乡随俗,早早的就准备了蒸月的必须材料。
在陆寒枫回来之前,连素素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蒸月的材料。
就连云氏都对蒸月兴致勃勃,亲自动手下厨。
其实蒸月是一项很麻烦的工作,早在中秋节前夕,就要淘好麦子,磨取“头箩面”(精粉),选取上好的红枣并煮熟。一直到中秋节前一两天,才下手做“月”。
首先和面,然后取面擀成饼。
一般来说,饼都在30厘米左右,厚度13厘米。然后,取一张饼,在上面密密麻麻的摆满红枣,再在上面覆盖上一张同样大小的饼子,形成一个圆枣饼,这就是“月”的雏形。
接下来,便开始装点“月”。
装点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给“月”披“云肩”,就是做一层和“月”一样大小的、带花边的薄面饼,紧粘在“月”表面;第二步是捏塑装饰物,就是用面做一些吉祥物造型,如西瓜桃梨、杏花菊花、兔猫猪狗等,并多用红枣点缀其间。这样,一个“月”就做成了,最后上锅蒸熟即可。蒸熟后观之,“枣饼层层,面镂花千瓣”,十分精致喜人。
陆金瑶可不会蒸月,所以她负责的是做月饼。
节前,陆寒枫专门跑去香酥斋排了一天的队,买到了十斤月饼。
这些月饼都作为中秋节的里被送了出去,陆家人在陆寒枫的强烈要求下分着吃了两个。
香酥斋的生意火爆,再想去排队买可不那么容易了,于是陆金瑶自告奋勇表示要做月饼。
她前世吃过各种各样的月饼,决定努力把这些月饼都做出来。
但摆在她面前唯一的问题是,她没有烤箱。
幸好双生精灵帮她解决了这个问题,用灵术尽力营造一个类似烤箱的环境,然后就可以做月饼吃了。
红豆沙、枣泥还有五仁这些传统的月饼馅料,陆金瑶也已经准备齐全,除此之外,利用空间里充分的时间,她还准备了水果陷,尽管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水果酱做的不是很细密,但她决定在里面加上水果肉块,可以弥补一部分。
最后,她拿出了几个咸鸭蛋和一大块猪肉。
看着眼前的一堆材料,陆金瑶先把手伸向了一碗糯米粉:“嗯…就从冰皮月饼开始吧。”
------题外话------
~\(≧▽≦)/~大家中秋节快乐~
(其实我喜欢五仁月饼,嗯…当然要做的好吃的那种,比如苏式的~不过蛋黄也很OK啦,虽然不喜欢莲蓉~
五十三、诗惊众人
冰皮月饼,最初是从香港传到大陆的。叫“冰皮月饼”的主要原因,是它不同于传统月饼的制作方式。所有传统的月饼都是由糖浆做皮,颜色是金黄色。而冰皮月饼的部分原料是糯米,做成的月饼外观呈白色,做好之后放在冰箱里冷藏,之后再吃掉。
至于做法,则是跟普通的月饼差不多的。
先用蒸熟的糯米粉做成皮,然后在里面包上馅料,之后用模具印出花样。
等陆金瑶的月饼做好了,那边的“月”也蒸好了。
“月”蒸好之后可不是立刻就摆上桌子吃的,接下来还有“念月”。
所谓“念月”,就是捧着“蒸月”,望着明月,做念念有词状。
蒸月是主妇的工作,念月,则是孩子们的事了,这可是孩子们一年一度的拿手好戏。
陆家有四个孩子,全都要出去念月。
陆博明虽然看起来像是个小大人一般,但看他拿着蒸月脸上那喜悦的表情,很明显对念月十分期待的样子。
陆立群呢,因为年纪太小,所以连素素专门给他做了一个小号的蒸月。
陆金瑶还是第一次知道有这样有趣的习俗,不由得也很期待。
夜幕一降临,陆家的四个孩子便捧着“月”,拎着小板凳、小马扎出门上街,往村头的空地上走。
一路上,陆陆续续的,所有的村民家里都跑出了脸上笑眯眯的、手里拿着蒸月的孩子。
到了村头的空地上,孩子们面朝东方落座,把“月”摆放在面前,静等明月升起。
那一轮皎洁无暇的明月刚一露脸,孩子们便立刻齐声念道:“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麦子一个了!念月饼了,好年景了!念煎饼了,骡子马子一大天井了!”
听着此起彼伏的童声,受到周围气氛的感染,陆金瑶也忍不住大声跟着念了起来。
偶尔做回小孩子,也很不错嘛。
当孩子们都外出念月的时候,各家的大人们便在家里洒扫庭除,准备祭月了。
当面朝东南,当庭摆开供桌,供桌上摆上香炉、月和月饼,瓜果梨桃等。明月高悬,香火缭绕,瓜果飘香,百姓们在月下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大丰收。
闲言少叙,忙碌了一天,等孩子们念月回来,佳肴月饼摆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点上气死风灯,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
当然,美酒佳肴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尤其中秋时节蟹肥味美,陆朝东专门从莱州府买了些螃蟹来给弟妹一家送去。
陆金瑶记得,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
她想了想,也如法炮制了一番,难得过节,显得高大上也不错嘛。
“金瑶,这桂花酒专门感觉跟以往的不太一样?”陆炳文尝了一口,奇道。
陆金瑶正在把冰皮月饼拿上桌,闻言笑道:“爹,我在里面加了山葡萄和枸杞子。”
桂花酒是选用秋季盛开之金桂为原料,配以优质米酒陈酿而成的,色泽金黄、芬芳馥郁、甜酸适口,有开胃醒神、健脾补虚的功效,尤其适合女性饮用。
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桂花性温味辛,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可以化痰散瘀,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肠风血痢、经闭腹痛有一定疗效。
陆金瑶的冰皮月饼做的个头不大,正好一人一个,里面的陷是什锦果肉的。
冰皮月饼一端上来,因为是刚从空间的冷藏室里拿出来的,上面还冒着丝丝的白气。
这样新鲜的食物谁都没见过,一下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大侄女,这是什么?”陆寒枫看着自己面前的冰皮月饼挪不开眼睛,尤其感受到丝丝的凉意,心中更是感到奇特、
陆金瑶笑道:“这是冰皮月饼,是我从一本游记上看来的,就试着做了一下。二叔,你快尝尝味道好不好。”
“好,那我就尝尝。”
说着,陆寒枫拿起一块冰皮月饼放进嘴里,咬了一口,半天却没了动静。
陆金瑶心里咯噔一下:这样新奇的食物,该不会不合他们的口味吧?
“二叔?味道怎么样?”
陆寒枫一口把剩下的月饼塞进嘴里,十分艰难的说道:“唔,好,好,好次(吃)…”
众人大笑,纷纷拿起冰皮月饼品尝,对陆金瑶的手艺赞不绝口。
轮到晚辈给长辈敬酒,陆博明先站起来,手里端着酒杯,对月吟诵了一首自己做的诗。诗文虽不能算是顶尖的,却也是极好的,合辙押韵对仗工整,辞藻朴实中却透着华美,同时又极富意境,更有着一种豪放的气势。
“…哥哥这首诗,有大诗人李白的风骨呢。”陆金瑶没忍住,脱口而出。
结果陆博明、陆炳文和陆寒枫都很奇怪的看着她。
连素素笑道:“金瑶,哪里有个大诗人叫李白的。你记错了吧?倒是有个着名的剑仙名叫李白,是唐朝的着名奇侠。明儿这首诗,倒是颇有东坡居士之风。”
“都是娘亲教得好…”陆博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陆金瑶在一边凌乱:剑仙李白?这家伙不去写诗跑去做剑仙了?看来这里的历史,跟她所知道的历史,差别还是很大的啊…
轮到她敬酒了,因为刚才丢了脸,陆金瑶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
“那…我也念首诗吧。”陆金瑶小心翼翼的想,既然没有大诗人李白,那肯定也没有他做的那些诗了。
陆金瑶没学过作诗,所以众人以为她是背一首别人的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这是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前半部分 。
待陆金瑶背完,发现上从云氏,下到陆博明,全都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着自己。
陆金瑶觉得有些发毛,正在此时,忽听门外有人高声道:“无量天尊,好诗,好诗!”
------题外话------
→_→存在感薄弱的某男主马上就要出来加深感情了…
五十四、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
忽听门外有人高声道:“无量天尊,好诗,好诗!”
声音有些耳熟,正是纯阳观观主上官风。
陆炳文和陆寒枫急忙起身迎出去,不一会儿,进来了两个老道士和一个小道士。
右边的老道士,细条条的身材,剑眉入鬓,面如冠玉,一部银白须髯散满胸前,头顶五佛冠,金簪别顶,一身白色的道袍,背背宝剑,手拿拂尘,精神饱满,一身正气,正是上官风。
旁边的小道士,目如朗星,面如敷粉,长得好像一个银娃娃相似,怎么看怎么漂亮。
再往左边看去,啧!这老道可真威风。
就见他身高约在一丈开外,头上戴着九梁道巾,插着金边,外面用红缎子裹着,身上穿着大红缎子道袍,外披大红缎子八卦仙衣,脚下蹬着大红缎子道鞋,浑身上下是一片红。
红脸膛,眉分八彩、目若朗星,看起来也就四十多岁的样子,端的是道骨仙风,每走一步都带出一种飘飘然的感觉,真好像神仙降世一般。
这是谁?
再一看,陆寒枫好像个跟屁虫似的跟在这红衣老道士的身后,瞧那意思是在紧给这红衣老道士打溜须拍马屁。
上官风先给云氏客气了几句,然后互相祝贺了中秋佳节。
之后,上官风才道:“给诸位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师兄,人称‘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不老医神’,是燕京香山白云观的观主。”
这就是那位当世的医神!陆金瑶的眼睛一下子就挪不开了。
于是众人又各自见礼。
诸葛元英的名声,比起他的几位师兄弟来说都要大得多,原因,自然是他那手出神入化的医术。
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是说他医术高明可以让人起死回生,医神则是世人赞誉当世属他医术最高明,不老,则是因为有诸葛元英的病人在十年后再次见到他,发现他的样貌完全没有变,所以惊为“不老”。
等众人彼此见完了礼,陆寒枫又凑过去跪在地上磕头:“二位师叔一向可好,师侄给二位师叔磕头。”
上官风瞪了他一眼:“你回家这么多天,就不知道来山上看望看望我?”
陆寒枫不好意思的笑道:“这些日子事情太多,所以有些忙…”
“忙着排队吃烤鸭买月饼?”上官风挑起眉毛。
“这…”陆寒枫满脸窘色。
“诶?这是何物?”诸葛元英坐在一边,压根儿没去看陆寒枫,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桌子上的冰皮月饼。
现在冰皮月饼上的冷气已经散去,但是看起来还是很新奇的。
陆金瑶这下子确信了:这绝对是师出同门啊,都盯着吃呢。
她急忙笑道:“啊,仙长,这是我做的冰皮月饼。”
“冰皮何解?”
“就是指外表白色,材料是糯米粉,做好之后冷藏过后吃的…”
陆寒枫在旁边急的跟什么似的:“师叔,我跟你说,那个不好吃,很难吃。”
“是吗?贫道尝尝再说。”说着,诸葛元英拿起月饼来咬了一口,随后哈哈大笑,“寒枫啊,你说的话果然是在蒙人。味道不错!”
之后,这两个老道士和小道士就成为了陆家的客人,一起吃了晚饭,喝了桂花酒,吃了奶茶。
饭后,陆金瑶悄悄把小道士拉到一边,问道:“现在还有人欺负你吗?”
小道士的眼神游移了一下,弱弱的说道:“没有。”
看着他的眼神躲躲闪闪的,陆金瑶才不相信他说的。
“你看看你这小胳膊小腿的,还这么瘦,又不肯认真练武,他们不欺负你欺负谁。”陆金瑶恨铁不成钢的教育道。
小道士嗫嚅着道:“可是,学武又不是为了打人的…”
“话虽如此,你学武连防身的作用都没有,还不如趁早去学个种地什么的呢。”陆金瑶说着,晃着手里那盘子用桂花熬了糖浆做好的米花糖说道,“这个,不给你吃了。”
“诶--”小道士露出了好像被遗弃的小狗一样的眼神,可怜巴巴的盯着陆金瑶。
…这家伙怎么可以这么萌!这是犯规行为啊!
陆金瑶狠下心,把头扭到一边去:“哼,说不给你吃,就不给你吃,装可怜也没用。”
“可是,如果回了山上,就基本吃不到金瑶做的好吃的东西了。”小道士用低低的、可怜兮兮的声音说道,“我在山上每天都吃不饱…”
难怪那么瘦。
山上基本上都是统一管理,就算小道士是上官风的关门徒弟,平常除去上官风的教导之外,他还要跟众师兄弟做各种杂活儿,那些师兄弟嫉妒他是上官风的徒弟,每天都变着法儿的欺负他。
而小道士呢,又是个不把他逼急了就不会生气的,所以每天被欺负,虽然心里不高兴,可也没有表现出坚定的反抗行为,也难怪被一直欺负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
想到这里,陆金瑶眼珠转了转,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
“元明子,你想吃这个吗?”说着,她故意拿起一块米花糖来放进嘴里。
小道士望眼欲穿的盯着她,咽了口口水。
“这个东西能放很长时间,给你带去山上也未尝不可。可是你总是这样被人欺负,再好吃的东西,很快都会被人抢走的,你就什么都吃不到了。”
“这…”小道士低下头,沉思好久,手攥成拳头,“那我就不让他买抢走。”
“就凭你?练武还没我妹妹银铃勤奋呢。”陆金瑶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小道士盯着米花糖:“那我该怎么办?”
“我有个好主意,你想不想听?不过,你可要能吃苦才行,不然我才不管你。”
一听陆金瑶有好主意,这些日子因为各种美味吃食而对陆金瑶产生盲目崇拜的小道士点头好似鸡啄米。
“那你听好了,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绝对不能告诉别人,这是我们两个之间的秘密。”
“嗯,拉钩。”
------题外话------
突然觉得这是一个在养成男主的故事啊…
嘛,小道士后面会强势逆袭的w
五十五、陆金瑶拜师,医神收徒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两个人拉完钩,相视一笑,陆金瑶转身从灶台上的盘子里拿起了一块米花糖,塞到小道士的嘴里。
两个人一人端着一个大托盘,上面放着药膳和小食,去了前面,端到桌子上。
陆炳文正跟两个老道士正相谈甚欢,连素素和云氏是女眷,早早的就离去了。陆银玲则是在后院努力练武,陆立群在院子里玩耍。
“陆老弟,贫道今日前来,所为一事。”上官风话锋一转,终于道出了前来的目的。
陆炳文自然只能听着:“不知老哥哥前来,究竟所为何故?”
“贫道的这位三师兄,听说了金瑶的事情,心中便有了收她为徒的念头。”上官风笑着道。
其实,诸葛元英远在燕京,怎么能听说陆金瑶的事情。是上官风见识过陆金瑶的药膳和跌打损伤膏之后,心中觉得不能埋没了人才,这才写信给诸葛元英,把陆金瑶在医药上的天赋夸得天花乱坠,引起了诸葛元英的兴趣。
他们师兄弟四个,收徒弟那是万里挑一,一般人入不了他们的眼,稍微有点天赋的也不行,非得是那些天资出众的,才有资格成为他们徒弟。
诸葛元英一辈子就收了三个徒弟,那还是二十年前的事情。然而三徒弟七年前不幸在北方战场上被敌人用邪术所害殒命,从那以后,但凡有人求到他门下想要拜师学艺都被他拒绝,世人都道“医神伤心了,立誓不再收徒”。其实这话纯属扯淡,但他无心收徒也是事实。
现在诸葛元英也算是一只脚迈进了棺材里,没想到师弟却专门写信来,看了信上的话,似乎那叫做陆金瑶的小姑娘是无师自通学会了医术,顿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他寻思了一下,左右也闲来无事,多年未曾跟师兄弟们见过面,这次下山走走,万一陆金瑶合适,就收个小徒弟,不合适,就当是去跟师弟见见面,也未尝不可。
所以诸葛元英这才前来。
陆炳文听了,先是喜上眉梢,随后又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喜的是,女儿居然有机会成为医神的弟子,忧的是,万一诸葛元英要把女儿带回白云观可怎么办?
陆金瑶小小年纪,他不愿意女儿去道观受苦。
看出了陆炳文的想法,诸葛元英咳嗽一声:“总之,贫道要先考察一番。”
于是陆炳文的心里既希望陆金瑶被医神看中,又希望她不被看中,纠结的要死。
“金瑶,你过来。”上官风招呼陆金瑶,随后指着诸葛元英道,“我们想要考考你的医术。”
陆金瑶眨眨眼睛,她不知道诸葛元英下山来陆家就是为了考察她的,但是说到考察医术这件事情,她却是不惧。
但是,话不能说的太满了。
“我只是懂一些皮毛罢了,太难的,我可不会呢。”
“无妨。”诸葛元英一摆手,“先问你一个简单的,砒霜中毒该如何救治?”
的确是个简单的问题,陆金瑶微微一笑,显得胸有成竹。
“如果有人因误食砒霜中毒,且服毒时间不超过两个时辰、并且中毒者神智清醒,此时就需要尽快催吐、洗胃并导泻,以尽快排出毒物。
首先进行催吐,用筷子、手指刺激中毒者咽后壁,或舌根部来催吐,最好的方法是让中毒者反复喝水和呕吐,直到吐出的液体颜色如水为止。
然后进行洗胃,可灌服温水,或者在一杯水中加一匙食盐构成的淡盐水进行洗胃。因为砒霜服下后会呈颗粒状粘嵌在中毒者胃粘膜的皱壁中,因而洗胃也需要反复清洗多次,尽可能的将胃中的毒物清洗彻底。
之后可以把烧焦的馒头研末,让病人吃下,以吸附毒物。这一步结束之后,就可以服用对砒霜中毒有一定的解毒功效的药剂,比如甘草绿豆汤等,或者把绿豆捣碎跟五个鸡蛋清混合,调后服下。
最后则是导泻,可用蜂蜜水来促进导泻。
如果中毒时间超过两个时辰,中毒者出现昏迷,可以先用针强刺其人中、涌泉穴,也可用十宣穴点刺放血…”
诸葛元英连连点头,之后一老一小你来我往,陆金瑶对诸葛元英提出的问题是对答如流,诸葛元英看她是越看越顺眼,越看越高兴。
大约问了十几个问题之后,陆金瑶突然道:“这不行,为什么只有你在问我,我也要问你。”
诸葛元英现在已经下定决心不能放过这么好的一个苗子,决定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得让陆金瑶拜自己为师,当下笑了起来:“好吧,你来提问。”
陆金瑶很是郁闷的皱起眉头,从怀里拿出四分之一粒的解毒丸:“这里面有好几种成分,我都完全搞不懂。”
自己制的药丸,诸葛元英哪能不认识,当下他呵呵笑道:“那你能辨出几种?”
“七十八种。分别是…”陆金瑶一口气说了七十八种出来,把个诸葛元英乐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末了,陆金瑶说完了,诸葛元英笑眯眯的问道:“你想知道其他的成分?”
“想!”
这份求知欲很不错。诸葛元英暗自点头,随后笑道:“这可是老夫的不传之秘,只有老夫的两个徒弟知道药方。”
陆金瑶也是极为聪明伶俐的,当下二话不说跪倒给诸葛元英磕头:“师父请上,弟子给师父磕头。”
诸葛元英收了徒弟心满意足,待陆金瑶给他磕完三个头之后把她扶起来,感慨道:“没想到这一回还就来对了,这样天资卓绝的弟子要是错过,贫道可没地方吃后悔药啊…”